高三月考语文试卷(1)模板

合集下载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调皮捣蛋奋不顾身B. 恍若隔世娇生惯养C. 风和日丽贵宾临门D. 惊心动魄碧空如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

B.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C.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否则我们的家园将面临严重的威胁。

D. 这篇文章深刻揭示了当前社会现象,对读者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形象的一项是()A. 月光如水,洒在窗棂上,静静地流淌。

B. 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C. 星星点点,犹如夜空中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D. 山峰巍峨耸立,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4.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里的佼佼者。

B. 这位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C. 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D.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复苏,花儿争相绽放。

B. 夜晚的星空,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

C. 他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D.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让人回味无穷。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庐山谣》中“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7. 《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描绘了怎样的景象?8.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9. 《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10.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筵席(yán xí)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徜徉(cháng yáng)C. 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恣睢(zì suī)踟躇(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作文比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物”指的是外在的事物。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过去的事情。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

D.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正确的道理。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1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文章内容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文章和问题]四、古文翻译(共10分)21. 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五、作文(共30分)22.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年级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显示,2018年我国约有194万人死于脑卒中。

脑卒中的发病人群正趋于年轻化,青年已成为脑卒中发病的罹患人群。

数据显示,发生脑卒中的人群中,35岁以下人群人数占总数的9.77%,45岁以下人群已超过10%,也就是说每10个脑卒中患者中就有1个年轻人。

而这群人正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旦发病,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不可估量的损失。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受到脑卒中的“青睐”,青年人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有哪些?我们如何预防?一旦发现,如何才能将危害尽可能降到最低?我们先看看青年人受到脑卒中“青睐”的因素。

这要从青年人自我认知的现状,包括身体、生理、社会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综合分析。

青年人总以为自己很年轻,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自觉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不注重定期体检。

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青年人无疑担负着重大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于是他们大多数像陀螺一样在职场不停地旋转。

在烟雾缭绕中,手端着奶茶,嚼着高热量、高盐的快餐,一动不动地端坐在工位上,手指快速敲击着键盘,点灯熬油到深夜是常态。

好不容易有点时间,得赶紧躺平刷“某音”“某手”,体能活动时间被挤占,在忙忙碌碌中,殊不知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正在悄然走近……上述不良生活习惯,让青年人体重逐年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夜里呼噜声越来越响,打呼噜间断还会被憋醒,而到了白天总感觉昏昏欲睡,周身疲惫。

久而久之,身体内的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经、体液信号传导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但在外表没有任何表现;加之青年人对自己身体状况过分自信,不会常规去医院检查身体,因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糖异常、代谢综合征,就悄悄地隐匿在我们的身体里,伺机而动。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思想“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

“礼”的内涵丰富多元。

首先,“礼”强调等级秩序。

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的阶层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而“礼”则是维护这种等级秩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礼仪规范,人们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其次,“礼”注重道德规范。

“礼”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

它要求人们在行为上遵守礼仪,在思想上秉持道德,做到言行一致、内外兼修。

最后,“礼”倡导和谐共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以“礼”相待,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礼”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守“礼”的规范,就能够避免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另一方面,“礼”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教导人们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当今时代,“礼”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尊重他人、遵守秩序、注重道德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弘扬“礼”的思想,倡导文明礼貌、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

B.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完全依靠“礼”来维护。

C.“礼”思想既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又对个人修身养性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联考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太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慢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

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

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

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

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

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

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

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

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

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①因为儒家政治构想的最高目标是旨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人与人之间伦理认同即是根本和逻辑起点。

这种伦理的内涵,有着更为普遍和更为基础的对天下之“人”的论述。

先秦时期的中国,以最为根本性的孝、仁来建构人与人的认同,来建构自己与“他者”共在的联系,即天下。

②周朝的天下,以宗法制为联结,宗法制的伦理根基是“孝”。

家庭共同体有了孝的概念,孝的延伸就是天下共同体之“仁”。

仁不是与他者的对立,而是与他者的共生共通。

“仁”即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概念,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逻辑上首先要处理与亲人的关系。

只有实现家庭内部的“亲亲”,才能实现向外的“爱人”。

人与家庭共生,通过“仁”的概念转向了人与天下共生。

因此理想的天下就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天下大同,是仁孝概念的逻辑必然,也是伦理化天下的根本内涵。

换句话说,天下其实就是人类的伦理共同体,因此在这个共同体之内,就不可能有民族歧视。

③天下为一家,意味着“他者”的取消,即不以政体或民族区分敌我,而是在伦理关系中确证对方的独立性,并与对方共生共在。

天下一家的秩序展现在现实中,就是以伦理关系为核心的礼制。

凡天下之人,皆需仁孝,而仁孝就要服从礼制,服从礼制就要服从天子。

因此,家与天下就在政治秩序层面实现了同构。

随着大一统的实现,天下之内没有了其他的国,国家秩序也就成了天下秩序。

这种伦理化的天下秩序不断将边缘的地域和人民纳入天下中来,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④后世的中国人,往往不是以民族或者国家来定义中国,而是以文化或文明定义中国。

正是因为中国概念的文明内涵,才导致中国可以消弭地理边界,逐渐与天下趋同。

⑤这种伦理的、文化的天下观念在宋朝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挑战。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中的对称对称既然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地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很自然会想广泛地加以运用。

1595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曾经想用一些几何的对称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直径的比例。

他希望在一个球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三角体,希望用这些正多面体的大小比例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大小比例。

我们知道许多早期用到科学上的对称原理,并没有很大的成果,可是它们说明了科学家很早就对对称发生兴趣了。

对称在科学界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始于19世纪。

发展到近代,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观念是晶体学、分子学、原子学、原子核物理学、化学、粒子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中心观念。

近年来,对称更变成了决定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中心思想。

(所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一个术语,意思就是力量,质点跟质点之间的力量。

)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是对称观念对20世纪物理学的作用。

我准备分下列几节来讨论:①、②、“群"与对称、守恒定律与对称、宇称守恒与左右对称、规范对称。

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未来的发展。

①1871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题为《物理量的数学分类》的文章。

麦克斯韦以及比他更早的一个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哈密顿,了解到物理里面所讲的量不止一种,有的叫作标量,有的叫作向量。

标量没有方向,向量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因为今天物理学常用的一些观念,这篇文章已经非常清楚地用一些几何图像表示了出来。

比如麦克斯韦称为“内向”的观念,今天我们常把这个量叫作“散度"(即向外发散的程度),这是一个重要观念。

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作“旋度”。

这些观念的引进都有赖哈密顿跟麦克斯韦的努力。

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麦克斯韦把电学跟磁学的基本公式写了下来。

2024届潍坊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详析

2024届潍坊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详析

2024届潍坊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试卷2023-09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

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

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

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

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存在一组或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

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

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

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

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

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

而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

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1)

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1)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寺双桧①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②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扬州法云寺。

桧:一种常绿乔木。

《扬州府志》记载:“谢安宅,在法云寺,谢安手植双桧,至唐犹存。

”②龙象界:佛界。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描绘双桧的苍劲挺拔,展现古寺年代久远,饱含历史的沧桑感。

B. 颔联虚写,双桧曾面对金殿陪伴过僧客,也曾与将军战旗相映成辉。

C. “宝盖”形象地写出了桧枝的枝繁叶茂,枝干超过了寺庙的鸳鸯瓦。

D. “青青年少”可指昔日的双桧、年少的谢安,也可指后世来此的青年。

16.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请结合本词核心意象“双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甫咏雪【注】王安石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注】此诗写于王安石新法强力推行之时。

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字和甫。

15. 下面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咏雪,将所见的雪前、雪中、雪后之景逐次向读者呈现了出来。

B. 诗人综合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从不同角度写出了雪多样的形象。

C. 本诗用语颇具匠心,如“便疑”“终欲”等词就传递出了情感态度。

D. 诗人在结尾发表议论,写出了寒乡之人对雪的不同认识,引人深思。

16. 后人评此诗“王安石咏雪,其意未必真在雪”,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川省内江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测试卷(解析卷)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文学:人生的镜子与灯塔文学,宛如一面神奇的镜子,又似一座明亮的灯塔,它与人生紧密相连,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照亮并引导着我们的生活。

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那些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诗歌中,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文学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映照与抒发。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句犹如洪钟大吕,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抱负。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他的豪情壮志透过这寥寥数字喷薄而出,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一群热血青年为理想而奋斗的壮丽画卷,激励着我们在当下的时代浪潮中,亦要胸怀家国,勇立潮头,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又如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中那对力量的热烈赞颂,对大自然的崇高敬畏,如汹涌的波涛般尽情宣泄着诗人内心炽热的激情。

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进而引发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深邃思考,明白我们虽如沧海一粟,但亦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绽放出无限的光芒。

文学同时也是人生百态的忠实记录者。

第二单元的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轨迹。

鲁迅的《祝福》,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祥林嫂的悲惨一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无情压迫和肆意摧残。

透过祥林嫂的遭遇,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旧时代妇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与挣扎,深切体会到社会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海、与鲨鱼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搏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他那掷地有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已然成为激励无数人勇往直前的不朽座右铭,让我们深刻懂得在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境时,必须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永不言败。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2015年中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为51.3%,其中农村地区略高,为51.7%。

《2020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调研报告》统计,大约有50%的农村老人处于空巢状态。

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比例将高达90%,预计将有超过2亿老年人成为空巢老人,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数量显著高于城市。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留守老年人数量超过1亿。

老龄化与数字化相伴而生,相向而行。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养老产业、医疗领域,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全面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同时要看到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

人口老龄化为经济发展带来斯的增长点。

老年人的健康、养老、医疗需求及对于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的需求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虽然老年人口的增多会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但是老年人并不是“负担”,而是一座“金矿”;不是“人口负债”,而是“人口红利”。

数字经济时代,消费升级,互联网市场下沉,依托数字技术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发展银发产业,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老年人的消费结构与其他消货群体有显著区别。

首先,饮食方面,老年人更加注重健康饮食,对保健食品和营养品有较大的消费需求;其次,医养护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步下降,对医疗保健、日常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再次,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老年人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交、尊重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包括体育健身、文化旅游、休闲服务、社交活动等;最后,老年人对家居用品和辅助器具的需求也与年轻人有显著区别,例如老花镜、助听器、按摩椅等。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一、(每题3分,共18分)1.1.下列词语中相同的字读音全不同...的一组是:A.疟.子疟.疾牲畜.畜.生B.殷.切殷.红伺.机伺.候C.监.督监.生供给.给.予D.逮.捕逮.住勒.令勒.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A.虫豸诚惶诚恐赦然茕茕孓立B.幽壑伶牙利齿心扉横槊赋诗C.口呐无涯之戚嗥叫周公吐哺D.口啤杯盘狼藉蛊惑沧海一粟3、下列句中划横线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B.据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他叙述事实是极确切的。

”C.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包括苏联,东欧(东欧不能算很发达),西欧,北美,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一二亿人口。

D.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人们——————要对质量、花色进行挑选,——————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修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

②王相看着满桌的酒菜,虽然饥肠辘辘,但是因为刚做完手术,所以无福————————。

③——————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备受重视。

A、不但/还消受由于/因而B、不但/还享受因为/从而C、不单/也消受由于/因而D、不单/也享受因为/从而5、下列熟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目前,全球各主要军事强国对隐形军舰的研发,乐此不疲。

B、古语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台独”危害绝中华民族的利益,决不会有出路。

C、个间因由在于美国因其强大、日本则因其狭隘,从来不愿意实践“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之类的箴言对待中国的完全统一。

D、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反腐力度的制度化,少数腐败官员借机出国外逃,真可谓是与时俱进。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原卷版)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得分:_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

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

在原始时代,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氏族、部落;在阶级社会,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民族。

既然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类文化在此阶段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

共同的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把一定数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这些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

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

因此,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

文化方面民族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首先,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

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

例如,随着地理上的隔绝,同一种语言会分化为各种各样的方言,会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生活网络和不同的“市民社会”,人们的思想感情也会疏远、隔膜起来。

其次,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

地理环境的差异不仅会对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的生产力、生产方式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对他们的科学、艺术、宗教等产生直接影响。

其三,一定范围内自由创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异形成的重要机制。

种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是人们从事文化创造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文化创造的限制,而自由创造只是在这一定范围内的发挥。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得分: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

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

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领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指引。

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

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

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也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

诸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

“人无信不少”,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规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高三语文月考卷

高三语文月考卷

高三语文月考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本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增强文化自信,对于高扬国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也要看到,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文化自信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比如,一些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应有认同,甚至主张“全盘西化”;一些人缺乏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人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盲目崇洋,导致国内文化市场充斥着大量外国文化产品。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我们的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和文化发展规律,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我们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化自信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B. 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仍存在文化自信不足的问题。

C. 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和文化发展规律,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D. 一些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主张“全盘西化”,这体现了文化自信的缺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本采用总分结构,先提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再分析当前我国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5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45分)(一)古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

8分)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1)②一粥一饭,_____ _ ;半丝半缕,_______ ____。

(《颜氏家训》)①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 _ 。

(《锦瑟》)(2)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_ ______ ___,_____ ______。

(屈原《离骚》)①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进学解》)(3)②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 。

(李煜《虞美人》)①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 _____。

(4)(《游褒禅山记》)②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二)古诗阅读(12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3分)(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三)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题。

(25分)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

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高2025 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4.10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全球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已无处不见互联网技术的参与,互联网用户数量早已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一半。

其中,未成年用户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

未成年人正以极其快速的适应能力融入这场数字变革中。

与此同时,触网的低龄化特征愈发突出。

无处不在的全球互联与匿名开放的网络世界正在迅速瓦解传统线下社会为未成年人建立的保护屏障,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其中数字负能的挑战日益严峻。

数字负能包括数字鸿沟、网络成瘾与网络伤害。

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网络伤害则侧重强调未成年人面临的安全、隐私与身心健康等巨大挑战,但无论政府还是学术界都较少关注网络伤害。

一是因为未成年人面临的风险与伤害并不只是数字时代特有的现象,而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二是因为网络世界中的伤害风险只是一种潜在可能,人们容易掉以轻心,致使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伤害的机制措施。

由于互联网能够突破线下社会的时空限制,大大增加了未成年人面临风险与伤害的概率,传统线下社会为未成年人构建的保护措施越来越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要。

在数字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上网的未成年人能够远离网络风险与伤害,而本身在传统线下社会已经处于困境的最为弱势的未成年人则更容易受到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 2013 学年第 二 学期 高三第 六 次月考《 语文 》试题本试卷共10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数shu ò见不鲜 荫y īn 蔽 颀长q í 贻y í笑大方 B 、暮霭ǎi 纶l ún 巾 乍zh à暖 阡陌m òC 、面面相觑q ù 疏sh ū忽 狡黠xi é 拗ǎo 开D 、竦s ǒng 然 冗y ǒng 长 纰p ī漏 恪k è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愤懑 联袂 优柔寡断 出奇制胜B 、诅咒 报消 唾手可得 戛然而止C 、包庇 瞠目 史无前列 手不释卷D 、惋惜 寒喧 一暴十寒 栩栩如生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雎》与《蒹葭》均选自《诗经》《秦风》。

B 、一天傍晚,他丈夫得意洋洋地回家来,手里拿着一个信封。

“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

C 、“你有些不舒服吗?——你生病了吗?”一个花白胡子的人说。

D 、她无微不至地关心着那位老人,穿什么?喜欢吃什么?点滴小事她都没有忽视过。

4、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绍兴公交公司推出“有奖让座”措施, 用物质奖励改变当下的社会风气。

(2)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 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3)在全国野生动物园保障动物福利专题会上,有关代表在行业自律公约上 签字承诺,不当众向猛兽投喂大型家畜活体以招揽顾客。

A 、企图 导致 郑重 B 、试图 导致 郑重 C 、企图 引导 沉重 D 、试图 引导 沉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晓晨同学不但会琴棋书画,而且喜欢吹拉弹唱。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教室:____________B、难道还有谁不能否认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山是老人的脸,是壮汉的背,是姑娘的花衬衫……D、今年的《考试说明》对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及要求作了一些新的调整。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苍龙岭横卧在北峰和中峰之间,道宽仅三尺,叫人望而却步,不寒而栗。

B、为备战空前绝后的雅典奥运会,我国运动健儿们正在加紧训练,争取再创佳绩。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D、“五一”长假期间,滔滔不绝的旅游人群使各地风景区水泄不通,热闹非凡。

7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2)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3)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4)几个女人有点失望,各人心里在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A、对偶比喻拟人反语B、比喻对偶比喻反语C、比喻对偶拟人反语D、比喻对偶拟人夸张8、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现代著名作家巴金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等。

B、当代诗人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影响较大的诗作还有《我爱这土地》。

C、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

D、《装在套子里的人》是19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9、下列句子中“之”字具有实在意义的一项()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吾从而师之.。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房”即山中房屋,“春事”即春景。

此诗乃见山房春景有感而作。

“梁园”是西汉梁孝王所见花园,周围三百多里及其富丽,此处用作富贵人家的代称。

B、一、二两句写远景,仰视空中,日暮时分,群鸦乱噪,极目远眺,一片萧条,只有两三房人家。

回思昔日之盛,则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

C、第四句写近景,庭中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却以“庭树不知人去尽”与上面连接,极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

D、本诗成功地采用了反衬手法,以昏鸦的多反衬人家的少,以庭树的繁华反衬梁园景色的萧条,以庭树的无知反衬自己有无穷的感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择任意5小题作答,每小题2分,共10分)11、(),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12、(),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13、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14、(),善假于物也。

(荀况《荀子·劝学》)15、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6、(),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7——19题(共10分)《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捕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颧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臆断、终、实、是以18、翻译句子:(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分)(2)古之人不余欺也!(2分)19、第三段的重点句是那一句?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0——23题。

(每小题2分,共8分)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有的则微带黄色。

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

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

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

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

有的纯甜。

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

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

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20、文中引用杜牧诗的主要作用是()A、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B、讽刺唐明皇宠幸杨贵妃而不顾人民群众的死活。

C、使文章内容丰富广博,增加文章的文采和吸引力。

D、说明长安不产荔枝,成都、福建是荔枝生产的北限。

21、根据第一段的内容,下列论断准确的一项是()A、从植物学的观点看的果肉就是通俗观点看的假种皮。

B、从通俗观点看的果肉在从植物学观点看的假种皮外面。

C、从植物学观点看的果肉在通俗观点看的果肉与果壳之间。

D、从通俗观点看的果肉在从植物学观点看的果肉与果壳之间。

22、根据第二段的内容,下列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A、引用白居易的诗来说明荔枝不易贮藏。

B、引用杜牧的诗来说明荔枝不易贮藏。

C、用荔枝晒干或烘干后易于贮藏来说明鲜荔枝不易贮藏。

D、列举古代宫廷想吃荔枝,派人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的事来说明荔枝不易贮藏。

23、与原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A、作者同意白居易诗中荔枝肉“莹白如冰雪”的说法。

B、荔枝入口不留任何渣滓,原因是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

C、荔枝适宜于生食。

D、经研究证实,荔枝一般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题。

(共12分)另一种爱(乔叶)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

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

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

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

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

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

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

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

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