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已成成语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由恩格斯在《致玛·哈克纳斯》中首次提出的: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恩格斯认为《城市姑娘》还不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因为作者对其中人物在消极被动方面的描绘,虽说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

故事情节发生在一八八七年左右,当时工人运动己在蓬勃发展,而《城市姑娘》却把当时工人阶级描写成一群消极被动的、等待“来自上面”恩施的人,这就不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也就是说,环境不够典型。

环境是“环绕着书中人物而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既不是典型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是典型的了。

恩格斯与人为善,话往往说得很委婉,在肯定她的人物够典型之前加上一句“在他们的限度之内”。

这封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把“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看作是现实主义的主要因素。

典型既然这样与现实主义联系起来,双方都因此获得一个新的更明确的涵义,就是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推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也正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一八一六——一八四八年的历史发展中一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最能说明典型须符合历史发展真实情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答复拉萨尔的两封信。

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指责拉萨尔所谓“革命悲剧”《佛朗茨·封·济金根》里把一个已没落而仍力图维护特权的封建骑士,写成一个要求宗教自由和民族统一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言人,向罗马教廷和封建领主进行斗争。

拉萨尔没有看到当时革命势力是阂泽尔所领导的农民和城市平民。

他这个机会主义者竟歪曲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情况和趋势。

更荒谬的是他把十七世纪的德国封建骑士的内讧的失败说成是“革命悲剧”,而且认为后来的法国革命和一八四八年的欧洲各国革命的失败也都是复演那次骑士内讧的悲剧,并预言将来的革命也会复演那次悲剧,理由是革命者“目的无限而手段有限”,不得不耍“外交手腕”进行欺骗。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学价值中的“真”为艺术真实,是创作者主观想法与客观生活真实的辩证统一成果。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较为不同的是,前者主要将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与事作为直接参照,而后者产生于内蕴自我人格与情感评价的客观对象,是创作者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真实面貌的“诗意揭示”。

“合情”意味着文学作品必须反映人们真实、诚挚的感情及意向。

如李白所作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此句以极其夸张的手法,化沉重的忧愁为三千丈的白发,将其壮志难酬的暮年之悲抒发得淋漓尽致。

“合理”一是指文学作品要符合现实世界的本质性和规定性东西,或是恩格斯所言的人类社会真实的“现实关系”。

例如小说《机器岛》,凡尔纳设想了一个名为“标准岛”的人工世界,但在这虚构的岛屿中却蕴含着“合理”的现实性因素: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纠纷、人类面对利益时的信仰沉沦、资本家内部不断尖锐化的矛盾斗争……作品中诸如此类的“诗意揭示”与客观存在的“现实关系”紧密相连,凝结了创作者对工业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除此之外,“合理”还意味着与人类积极健康的理想相符合,通过虚构的方式可以表达人在社会规律下的美好心愿。

《格列佛游记》通过虚构的幻想展开荒诞离奇的情节叙述,真实地表达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迫切愿望等现实世界问题的否定性评价,赋予了真实以艺术的表现力。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理”不一定达到与现实社会的本质或物理规律完全相合的要求,更多合乎的是人们共通的逻辑与理性能力。

换而言之,不是合乎一种既存的事实之理,而是合乎一种人们将如何存在于世的“未来之维”。

如米兰·昆德拉的作品,集中探求“人之存在”的问题,蕴涵着人文主义关怀以及对生命存在本质的索解。

他运用更加真实并且贴合生活的视角,看待人的精神及行为的存在方式,将存在的真实指向“未来的真实”,而这指向未来的维度即是“理”的所在。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出自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的《定盒文集·续集·尊史》。

历史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的真实记录,得失的总结,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所以,“出乎史,入乎道”,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返回历史中去把握。

在历史中把握大道,①。

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载体。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丰富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诸子百家的思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多种文化形式,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生,天地涵养万物,同生共存;追求和而不同,与邻国的关系处理上讲究“协和万邦”;强调君子慎独、自强不息等。

现今世界中,在重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统一、解决国际冲突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示出了超强的整合价值,其和谐、合作的优势,更能发挥包容、平衡的作用。

在历史中把握大道,②。

中国领导人一路带领中国人民艰苦斗争,从追求时代伟大成就,真正让全体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人精神谱系,是中国领导人人优秀品质的象征。

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党的百年奋斗的成功实践以及这一过程中焕发出的精神气概。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深层次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一次实现了大国和平发展,这背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酝酿成长——这种文明不再以争夺、战争、消灭、殖民作为国家间的竞争模式,而是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为根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具有超越性的方案,必将在当下及未来彰显出更大的内驱力和凝聚力。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

最早给“法治”下定义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后人对法治的定义无非是对亚里士多德原初“法治”定义的不断修正。

19世纪英国宪法学家戴雪结合英国法治的历史实践对法治(法律主治)的概念作过三个层面含义的概括:一是法律具有至尊性;二是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三是宪法保障个人权利。

戴雪的法治定义强调了个人权利的宪法保障。

20世纪英国法理学家约瑟夫·拉兹认为,“法治”一词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它由一些重要的原则构成,如法律的公开性、明确性、不溯及既往、相对稳定性、公正审判、司法审查、司法程序的简便性及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等。

1955年6月,来自48个国家的法学家受国际法学家委员会邀请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大会上,对“法治”的概念作了三点阐述:国家必须遵从法律;政府应当根据法治原则尊重个人权利,并为实施个人权利提供有效的手段;法官应当受法治引导,公平地捍卫和实施法治。

1959年1月5日至10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大会上再次肯定了雅典会议通过的法治原则,由于本次国际大会有来自53个国家的185名法官、律师和法律教师参加而使法治精神广为传播。

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也对法治建设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日本茶道源于中国,但却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衍生出了抹茶道和煎茶道两种。

抹茶道源自中国唐宋年间盛行的点茶法,所采用的茶叶形式是末茶,可以将茶叶和汁液一起饮用,充分体会茶的口感。

而煎茶道则源自中国明朝“崇简去繁”的泡茶法。

抹茶道在日本经历了几代茶道大师的改良,已经成为日本茶道的主流和日本的文化国粹。

窗明几净的茶室,萦绕鼻端的花香和熏香,以及精工细作的美食,古朴典雅的茶具,充满仪式感的进茶过程……日本茶道文化用丰富的形式支撑着同一个精神,那就是“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

②茶道四谛中的“和”,代表的是和谐、和悦,它是支配整个茶道过程的精神。

和谐注重的是形式,而和悦则注重内在的情感。

在茶事过程中,触觉、味觉、视觉和听觉都有自己“和”的标准:一只好的茶碗不管外形如何,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感,让客人在饮茶时不至于感到太凉、太重或者太轻,这种体验是人与物之间的“和”;而茶室之中的香气也不宜太过强烈、刺鼻,要轻柔散漫地弥漫在室内,这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和”;经过白色窗纸的过滤,投进茶室中的光线要轻柔,诱人冥想,这是光感与茶之间的“和”;当风从茶室外的老树上吹过,沙沙作响的树叶声和煮水的咕噜声和悦地交汇在一起,这是听觉上的“和”。

和谐的环境之美和参与者的人格之美交汇,在茶室之中奏响“和”的乐声,令人沉醉。

③“和”的最高境界是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说明“和”中有不同,是君子之气。

而茶道之中的“和”,就在于志趣相投的人,谈论到各有所见的话题时,依旧能够保持差异。

日本茶道之中的“和”要求茶室中每个人都保持恰如其分的表现,周到的茶室安排,体贴入微的照顾,言谈举止和表情的和悦,如和风习习,令人舒畅。

④在日本茶道中,最能体现“敬”这一意念的,应该是茶汤之中的“一座建立”思想。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宇宙的概念源于国外的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其思想源头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科幻小说作家弗诺·文奇教授的代表作《真名实姓》,小说中黑客们可通过脑机接口将其意识映射进虚拟网络世界。

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在小说《雪崩》中创造了一种和物理社会紧密联系的三维数字空间——Metaverse,现实世界中地理位置彼此隔绝的人们可以通过各自的“化身”(Avatar)进行交流娱乐,元宇宙“Metaverse”和数字化身“Avatar”的概念就此诞生。

21世纪以来,科幻电影中不断出现的机器人、梦境交互、VR游戏等场景丰富着人们对元宇宙的认知和想象。

直到2021年,随着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字节跳动、脸书、百度等科技巨头纷纷发布元宇宙战略,彻底引燃元宇宙热度,2021年也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目前来看,元宇宙作为综合大数据、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通信、交互等一系列DICT技术的集大成者,将同时影响作用于科技、经济、社会等多个纬度,因此不同领域对于元宇宙的认知及观点也各有侧重。

目前业内针对元宇宙尚未形成公认定义,但对于元宇宙关键特征的认知基本形成共识。

形成以下六大核心特征。

全方位的沉浸体验:沉浸体验是衡量下一代人机交互性能的重要指标,元宇宙的沉浸感,不仅是传统3D图像空间或故事世界的沉浸感,更多的是社交沉浸感以及基于此而激发互动和创造内容的沉浸感。

数字孪生与数字原生:元宇宙可以映射物理世界、可以基于物理世界混合改造,即通过数字孪生,综合运用感知、计算、建模等信息技术,感知物理空间全要素数据,完成多穴度高精度3D建模及驱动渲染,实现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虚实交互,塑造描述、诊断、预测、决策智能认知全过程,构建元宇宙虚拟世界。

元宇宙也可以塑造一个独立于物理世界的数字空间,即数字原生,用于在数字空间中探索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体验。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乃含蓄之美。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特性中有这样的特征,说话委婉,强调含忍,说白了,说明了,就不美。

而现代的审美观念,是外露的、张扬的、包装的。

曲解的广告、张扬的建筑、直露的喊话等等,使我感到现在阐释含蓄的内在意蕴多么不合时宜,我似乎在说一个古老的梦幻、那个曾经存在过的审美事实。

在美学中,曲标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

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

在中国美学的谱系中,曲线具有和西方不同的意韵。

曲线所关心的是那悠远的纵深、那层层推进的妙处,那深藏于有形之象背后的有意味的世界。

当然,隐不等于晦,必须要处理好隐和露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讳莫如深,欣赏者一头雾水,便如坠五里云中。

我们说,隐而不露,藏而不显。

隐是为了更好的露,藏是为了更好的显。

关键要有味,要启迪人想象的空间。

婉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

卢照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香味袅袅,荷影绰绰,曲岸风荷响,其韵传出遥远。

影的舞动、味的轻扬和婉曲的小径、澹荡的清池,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它的境界是流动的、清幽的、绵长的、内蕴的。

曲是中国园林的至上原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造园就是造曲的艺术。

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记北京城东有曲水园,园中的漏云透月轩、掩山楼、宜雨亭、住秋阁,都在曲,含蓄蕴藉,一个唤起你更多想象的引子。

园林的曲景在云墙和回廊的设置上体现最为充分,如拙政园的回廊,婉曲回转,极尽优柔。

中国书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说,这是以“永”字的八笔来说明中国书法运笔的方法。

在我理解,永字八法透露出中国美学的含蓄蕴藉: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外表平静如无风的水面,但在其深处暗藏机锋。

书道之妙在于藏,这是中国含蓄的美学传统所决定的,在书法中叫做蓄势。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考专题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3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解答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5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霓虹灯下的哨兵(节选)沈西蒙故事发生在刚刚解放的大上海,三排接受了在南京路上站岗的任务,地痞老七等人,逼迫童家还印子钱。

如果不能及时还钱就要将童家女儿阿香卖到香港,救她的方法,就是让她的弟弟童阿男到码头区走一趟。

阿香知道如果童阿男去了码头,那就有去无回了,她因此到处找弟弟,叫他不要回家。

赵大大得知了此事后,报告了连长。

与此同时,童阿男擅自离开岗位,受到连长和指导员批评,说他忘记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责任。

童阿男竟脱下军装扬长而去。

指导员路华到童家了解情况。

子夜,苏州河畔。

童阿男家。

海关钟响十二记。

棚户,路灯,大厦的剪影。

阿荣领路华上,后面跟着通信员。

阿荣:指导员,到了,这就是阿男家。

刚好童妈妈拎着小包袱走出。

阿荣:童妈妈,有人找。

指导员,这就是童妈妈。

这位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阿男的上司。

童妈妈:长官!路华:童妈妈,你老人家好?童妈妈:长官请坐。

路华:童妈妈,我叫路华,你就叫我路同志吧!童妈妈:路同志,坐,坐。

这么晚了,同志来有什么事?路华:阿男今天回来过没有?童妈妈:没有。

路华:好像阿香去找过他?童妈妈:是呀。

路华:找阿男干吗?童妈妈:说起来同志不要见笑,我们是穷人家,只指望阿男今晚能回来一趟,想想办法,救救急。

路华:老人家,有什么紧急事情和我讲也一样,我是阿男的好朋友。

童妈妈:有笔印子钱压在头上,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

路华:我这儿有些钱,你看……童妈妈:不,不,怎么能要你的钱,政府已经救济过两回了。

路华:老人家,收下。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9分)(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中晚唐时期的儒学复兴运动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是韩愈、柳宗元和刘禹锡。

此时,一种理性的态度正在酝酿成型。

比如柳宗元“疑《国语》”“辩《论语》”。

历史上一般都讲《论语》是孔子弟子所作,柳宗元对此就提出了明确的怀疑:《论语》里面清楚记录:了曾参临终前的遗言,而曾子在孔子晚期弟子中也算比较年轻的,既然记录了曾子的临终遗言,怎么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所作呢?这样的话当然是曾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

如这与我们今天的观点就非常接近了。

柳宗元他们对所有问题都抱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怀疑精神,与之相伴随的是一种理性探索的态度。

这种理性的态度,在一组有趣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组文章源自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他们几个围绕天人问题的一场思想对话。

韩愈先写了一篇文章叫《天说》,柳宗元在韩愈《天说》的基础上又写了一篇《天说》,这篇文章在完整引用了韩愈的《天说》之后,对《天说》里面的思想做了全面的反驳。

而刘禹锡读到柳宗元的《天说》以后,觉得柳宗元说得也不好,就又写了一篇《天论》。

这组文章都收在《柳宗元集》里。

韩愈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

文章主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人们一般都质问,老天为什么不保佑善人呢?为什么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呢?为什么一个个坏人都活得那么好,而正直的人却活得那么委屈?韩愈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论辩,他说你看,人与元气(天地就是元气)的关系就像虫子跟树的关系。

树坏了就生虫,虫对树是一种伤害;元气坏了就生人,人对元气也是一种伤害。

那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上天总是保佑恶人了。

因为恶人帮天地元气杀灭人,相当于我们人为树杀灭害虫。

所以凡是能够为树杀灭害虫的,树会感谢他;凡为天地杀灭人的,正如恶人所做的,天地也会感谢他。

我很想知道韩愈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柳宗元读到这篇文章后,就说:“子诚有激而为是耶?”你韩愈大概是受了什么刺激才故意这么说的吧,这跟你平时倡导的东西可不太一样。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友兰先生的《新原人》从追问“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这一问题开始,指出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而为人者,在于人有“觉解”;而“人之所以能有觉解,因为人是有心的”。

由此可见,“心”在冯友兰的境界论中占据首要地位。

概括起来,冯友兰一般从功能的角度来解释心。

他讲到心有四种功能:感觉、思议、了解、自觉。

其中,了解和自觉又合称“觉解”。

冯友兰论述人生境界的依据是心的觉解程度的高低,而觉解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过程:第一,运用心的思议功能得到事物之理及其知识形态的概念(思);第二,站在事物之理的高度“以理观物”(观),并在实践过程中用经验、知觉去印证名言的概念知识(悟)。

观与悟合称“了解”(解);第三,将心的“了解”的活动作为意识对象进行反观,使心处于明觉状态(觉)。

第四,觉解其觉解。

因此,思、观、悟、觉等概念所表达的都是心的不同功能或不同状态,冯友兰将其合称为“觉解”。

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自明诚”“转识成智”的意思是一致的,其根本底蕴在于如何通过认识、知识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就是以增进知识的方法改变自己的心灵状态。

冯友兰所关注的正是由理论上的知识转化为切身体验,由常人的心理转化为圣人的心理。

而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可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有“心”。

他将人心的觉解比喻为一盏“宇宙灯”。

宇宙间有觉解,与宇宙间有水有云,是同样不可否认的事。

不过宇宙间有水有云,不过是有水有云而已。

而宇宙间有觉解,则可使其他别的事物被了解。

如一室内有桌椅,有灯光。

就存在方面说,灯光与桌椅的地位,是相等的。

但有桌椅不过是有桌椅而已。

有灯光则室内一切,皆为灯光所照。

宇宙间之有觉解,亦正如是。

宇宙间的事物,本是无意义的,但有了觉解,则即有意义了。

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比喻。

近代科学兴起以来,原本充满神奇色彩的宇宙变成了物质性的“自然界”。

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气氛”是什么?我们的很多感受都源于空间中的气氛,气氛需要我们通过感官系统去感知,而我们的心情(内在因素)也会对感受气氛的结果有所影响。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准确的词汇去定义气氛,它更像一个信号,被捕捉、被感知。

有时艺术家并没有用语言对作品进行一些解释,但人们依旧能通过他的作品感知他所想表达的内容,而这更像是一种默契,属于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

位于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的艺术作品“Hausur”就是解释“气氛”一词很好的例子。

“Hausur”是一栋由葛雷格·施奈德在1985年精心改造的房屋。

对于观者而言,建筑内的房间已经不再是正常意义上的房间了,因为只有运用全部的感官才能体会每个空间,体会独属于作品的唯一的气氛。

每件艺术品、每场艺术展都有着唯一性,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氛围都会让观者有不同的感受,而观者也无时无刻不在用其感官勾勒着自己眼中的世界。

艺术作品释放的信息通过感官传递到我们的大脑,大脑再综合所有信号,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我们的感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思考的过程,但这种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单向的,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感受再用某种形式传回某个空间,使其转化为另一种气氛,从而再次被发现、被感受。

气氛是属于自然的固定组成部分,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感受。

这种方式即艺术方法,它常以特殊的方式引起我们注意,这种方式和艺术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会被拘束,但同时基于他们对自然的理解。

反过来观察,气氛对于自然也有着极其独特的意义,因为它不同于科学技术那样有着清晰的理解方式。

综上来看,气氛可以认为是一种媒介并以媒介的形式参与到艺术中。

感官是气氛的创造与体味的桥梁。

例如听觉。

声音的传播快速、直接,情感的传递也十分高效。

在法国艺术家塞菜斯特·布谢·穆日诺名为《无题》的声音装置作品中,他运用设备使媒介间有不同的运动状态,从而以声音来表达视觉的信息。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考专题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4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解答题(本题共计 7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3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钦差大臣(俄)果戈理相关剧情在外省的一个小城中,钦差大臣微服私访的消息引起了市长和其他官员的惊慌混乱。

人物市长安东·安东诺维奇,法官阿姆摩斯·费多洛维奇,慈善医院院长阿尔杰米·菲力普维奇,督学鲁加·鲁基奇。

市长诸位,我所以请你们来,是因为我要把一个极不愉快的消息告诉你们。

钦差大臣快要到我们这儿来了。

法官什么,钦差大臣?慈善医院院长什么,钦差大臣?市长从彼得堡来的钦差大臣私行察访来了。

还带着秘密使命。

督学哎哟,天呀,还带着秘密使命!市长现在,我要把安得烈·伊万诺夫维奇·奇密霍夫寄给我的信念给你们听。

这是他信上写的:“爱友、亲家、恩师台鉴:弟所急需奉告于吾兄者,近闻有某大员奉旨来省视察,对于我县,尤为注意。

(意味深长地跷起拇指)虽该大员以常人面貌出现,然弟之消息,确系来自可靠方面。

弟知吾兄与世相同,亦有小过,盖因吾兄系聪明人也,凡财物到手,均不欲其有所遗漏……故敢奉劝吾兄,诸事务宜留意。

”法官是的,这是稀有的事,简直少有。

一定事出有因。

督学为什么呢?这为什么呢?干嘛钦差大臣要到咱们这儿来?市长考虑也好,不考虑也好,可是诸位,我已经预先通知你们了。

——要小心啊!就我自己这方面说,我已经大致安排好了,而且我也劝你们安排一下。

阿尔杰米·菲力普维奇,尤其是您!没有疑问,这位路过的大员一定会先去视察您所管理的慈善医院——所以您得把什么都弄得像样儿:病人的帽子要干净,不要让病人弄得跟铁匠似的,像他们平常那样穿家里的衣服。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有机体的全部基因都遗传自祖先,而非祖先那些未能成功繁衍后代的同辈,因此所有有机体都倾向于拥有那些自带成功特质的基因。

这些有机体天生便拥有成为祖先的本事,也就是说,它们善于生存繁衍。

这也是为什么有机体倾向于遗传的那些基因,都有能力构建出一部设计精良的“机器”——一具积极工作、不停努力成为后代祖先的躯体。

这就是鸟儿如此善于飞翔,鱼儿如此善于游动,猴子如此善于攀爬,病毒如此善于散播的原因。

这就是我们热爱生命、热爱孩子的原因。

因为所有人继承的所有基因,都来自从未中断过的一连串的成功祖先,毫无例外。

这个世界充满了有能力成为后代祖先的有机体。

关于上一段落,有一种貌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理解方式。

有人认为,当祖先成功繁衍,它们传递给儿孙的基因便由此获得了升级,超越了它们从父母处获得的基因。

它们的成功对基因发挥了某些作用,而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的后代如此善于飞翔、遨游、求偶。

错了。

基因不会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它们只是得到了继承,除了某些非常罕见的随机错误之外,基因根本不会发生变化。

并不是成功塑造了优秀的基因,而是优秀的基因造就了成功。

个体终其一生做过的所有事情,都不会对其基因产生丝毫的影响。

生而具有优秀基因的个体,是最有可能成长为后代的成功祖先的。

因此,优秀的基因更有可能被继承到未来。

每一代都是一道过滤、一个筛子:优秀的基因容易穿过筛子,进入下一代;拙劣的基因容易留存在早年离世的个体身上,或是那些没有繁殖的个体身上。

拙劣的基因也许会因为运气好,与优秀的基因共存于同一个躯体之内,闯过一两个世代的过滤。

但是,若想成功闯过数千道连续不断的过滤,不能只靠运气。

在数千个连续的世代之后,依然存在的基因大概率是优秀的基因。

《基因之河》中谈到的“河”,是一条DNA之河。

这条河在沿着时间之岸缓缓流淌。

这是一条信息之河,而非血肉之河,是一条充满关于躯体构造的抽象指示的河流,而非由肉身构成的河流。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难解,一在于断章取义。

由孔子所谓的“不学《诗》,无以言”,可知春秋是一个言必称诗的时代。

而春秋学者称引赋诗,往往各取所需而望文生义,使得诗之原初义渐远而文本义得以强化。

战国孟子时诗之原初义渐已失传,其只能“以意逆志”推论之。

荀子的引诗证言,又将断章取义从外交场合的交流意会转化为学术论著中的引经据典,断章所取之义,便脱离了诗作为乐歌、用于礼仪的原初意义,而成为仅剩下道德赋能、语言赋义的文本形态。

其文本义随引用者的理解而随意游移。

二在于汉儒解经。

两汉经学的功能。

不是求其真论其实,而是借助前代经典形成一套理论体系,为汉王朝的国家治理提供学理支撑。

以《禹贡》治河,借助历史经验管理水道;以《洪范》察变,形成五行学说确定天人秩序;以《春秋》决狱,建构历史价值观用以评骘行政得失,三者皆直面客观现实而能够引证。

而以《三百篇》为谏书,在赋予了《诗》的政治经典性地位的同时,也使得《诗》失去了求真求实的必然性,与时俱进地跟着政治学说在不断调整,从辨风知政、补察民情的王道之作被解读为颂美先王、讽刺昏庸之说。

宋儒最能体会汉儒借助经典稳定世道、引导人心的用意,但其不能不面对唐以诗赋取士、宋以策论科考的新需求。

汉王朝奉若神明高高在上的经典文本,其知识体系及其学说已经在史学、子学、玄学、释道的传承之中被重构、被阐释。

汉儒在五经中寄托的政治理想、价值认同、制度建构以及文本阐释已经无法面对近世的读书人,更无力像汉代那样作为经验提供给帝国用于国家治理。

宋代的疑经风气,与其说是对汉儒解经的反思,毋宁说是宋儒对经学传统的自救。

他们是在维持经学地位的前提下,对汉儒的不合理的阐释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改或者完善。

朱熹《诗集传》中对汉儒曲解之诗有所解放,但对“郑卫之诗”要比汉儒更加深恶痛绝。

宋儒改良式的解经,是对汉儒经说的修订,其所打开的门径,却成为明清怀疑、放弃《诗经》经解并自立新说的坦途。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如果说好奇心是人类认识宇宙的永恒动力,那么现实需求则是探索宇宙的第一动力。

“太空探索与开发过程,是人类实现其自由价值的具体过程之一,既对扩展人类积极的物质生活、摆脱消极的苦难生存具有巨大的价值,也是满足人类探索未知、欣赏自然之美等精神需要的最深远的无限资源,还是人类最终逃离最后毁灭的唯一希望所在。

”人类之所以要开拓宇宙新空间,无非是因为生存需求与生存空间的不匹配性。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类认识和探索地球、地球生命以及地球经济活动甚至是地球外围空间提供了相当充分的信息资源,这也就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宇宙探索在给人类带来丰富认识和充沛资源的同时,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如影随形。

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认识从古至今不断突破与推进。

古代的宇宙探秘缺乏工具,人们单凭肉眼对天空进行粗略观察,宇宙探索也就内化为神话,被人们用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崇高理想的信仰。

中世纪以来,科学认识不断成熟,人们对宇宙的探索逐步加深,“地心说”“日心说”“星云假说”等不断被提出和革新。

现当代以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材料技术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促使人们对宇宙起源与演化、结构与属性的认识向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科学方面延伸。

事实上,宇宙探索不仅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扩大并深化了人类的认知对象,而且还改变了人与宇宙的关系,革新了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进一步印证了世界的可知性。

宇宙探索对科技、社会、生态均有积极影响,但是受国家经济基础、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的影响,当前的宇宙探索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

宇宙探索带来的太空污染问题不容小觑。

宇宙探索在地球自然灾害预警和地球全面监测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地球、近地空间和太空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比如电磁污染、光污染等。

四川省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题含解析
故选C。
(二)实用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的圣洁已经被人们称颂了近千年之久。现在,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这一发现不但令人们感叹大自然的精妙构思,还给材料科学家带来启发。一场自清洁材料的革命因此揭开了序幕,有望使人们摆脱污渍的烦恼。
20世纪90年代,德国波恩大学的植物学家巴斯洛特首次发现并解释了荷叶的自清洁效应。他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植物叶面时,为防止微小灰尘带来的干扰,总是将叶面清洗干净。但是,他发现有些植物几乎总是保持一尘不染,荷叶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他发现荷叶表面分布着许许多多尺寸20~40微米的凸起结构,而整个荷叶,包括这些凸起结构的表面,又被更为微小的纳米尺度的植物蜡的晶体所覆盖。这种独特的结构就像是一片连绵不绝的长满参天大树的丘陵。植物表面的蜡本身具有疏水的功能,而表面微小的凸起结构可以吸附空气,这一层薄薄的“气垫”可以托起落在表面上的水滴。由于水滴与荷叶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非常小,因而水滴在荷叶上可以像小球一般自由滚动。同时,微小的凸起结构也使得荷叶表面的灰尘和污物与叶面的接触面积很小,这样就减小了污物与荷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当水滴在叶面上滚动时,污物就很容易黏附在水滴上,随着水滴的滚动被带走,因此荷叶在雨后显得格外清爽洁净。荷叶的超疏水性依赖于表面疏水的植物蜡和表面独特的凸起结构。科学家们对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比如芋头叶、紫罗兰等进行探索,发现许多植物叶面都有疏水的功能。水稻的叶子不但有疏水的功能,而且由于其微观凸起平行于叶边缘有序排列,还可以使水滴定向滚动。除此之外,鸭、鹅、部分水鸟的羽毛表面具有微小的条形结构,这样使得水更易于定向排除,自身不容易被沾湿。
C. 人类已经能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在塑料表面和织物纤维上构筑类似荷叶表面的凸起结构,使它们具有自清洁功能。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考专题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3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解答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30分)D.百蛮,古代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

句中指需安抚的各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抗对吴忠诚,敢于发表意见。

在吴国君主听取了手下将领的策略多次在晋国边境侵犯劫掠时,他便上疏直陈自己反对的观点。

B.陆抗崇尚做事应该相时而动。

他认为商汤用兵、周武王讨伐都是正当其时的,因为当时的夏朝多行罪恶之事,而商纣王也邪恶残暴。

C.陆抗对形势有清醒的判断。

他和父亲陆逊都认识到了西陵地理位置重要,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关键,建议朝廷一定要加强防守的力量。

D.陆抗教子有方,对后人影响深远。

他死后,几个儿子全都文武双全,深得吴主重用;受到陆机、陆云教导的周处也能改过自新、有所作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臣前乞屯精兵三万,而主者循常,未肯差赴。

2. 处尝问父老曰:“今时和岁丰而人不乐,何邪?”(5)陆抗反对吴主“侵盗晋边”的理由是什么?反对的结果如何?2.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汤字子公,少好书,博达善属文。

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

西至长安求官,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举茂材。

父死不奔丧,下狱论。

后复荐为郎,数求使外国。

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

时匈奴郅支单于背畔礼义,留杀汉使者吏士。

常与延寿谋“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

”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考专题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3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解答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30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了一碗拉面,却上来一份寿司;等了半天秋刀鱼,却眼睁睁看着它被端上别人的桌子……遇上这种不靠谱的餐厅,你会不会气得“原地爆炸”?这月初,在东京出现了一家“奇葩”餐厅。

它竟然依靠“故意”上错菜,强势跻身网红之列。

这家店名叫“会上错菜的料理店”,它的服务员真的会下错单、上错菜,客人竟也将错就错,吃得不亦乐乎。

原来,这里所请的服务员都是身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她们有时点完菜转身就忘,实在情非得已;而餐馆作为临时性的体验项目,其发起人旨在借此呼吁人们对老人多一些善意和宽容。

有人为这家餐厅点赞,有人感受到政府、社会的责任缺失,也有人说这纯属炒作,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应物兄》是几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如果从文学谱系来讨论《应物兄》的话,这个庞然大物几乎是难以_______________的。

长久以来,我们祝愿中国文学能够让世人_______________,能够有一部不负我们伟大文学传统、不负我们百年来对中外文学经验积累的一部小说,经过漫长的等待,现在,它终于_______________。

《应物兄》发表之后,首先在上海批评界引发了近乎海啸般的震动,除了郜元宝温和地提出了少许质疑和批评之外,几乎_______________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小说封面有一句寄语或提示曰:虚己应物,恕而后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呐喊》作品集中收录的《孔乙己》《药》《明天》《风波》《故乡》《社戏》等篇目,塑造了多位儿童形象,且始终将家庭作为儿童成长叙事的发生装置。

《药》中的少年小栓的病亡原因不可排除家庭中父辈母辈的愚昧因素。

尤其是《故乡》和《社戏》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叙事范式,更提供了家庭生活如何构成儿童成长的发生装置的典范。

《故乡》《社戏》中的小闰土、窗儿、水生、双喜、阿发等儿童形象因成长于重视人情物理的乡土中国农民家庭,与少爷“我”非但没有阶级隔阂,反而以自然之子的淳朴天性接纳了少爷“我”。

但是,《呐喊》中的儿童毕竟成长于近现代之交的中国社会,他们成长的过程既是告别儿童自然天性的过程,也是重复他们父辈活法的过程——或如中年闰土一般变成“木偶人”,或如中年“我”一般变成漂泊者,进而形成“两端”——儿童的自然性与成人的社会性“相互对照”的故事结构。

《呐喊》作品集之后,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落潮,鲁迅的“立人”观念处于矛盾的摇摆状态,鲁迅的儿童成长观念也同步地增加了晦暗的一面。

《彷徨》作品集中的《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孤独者》等篇目中的儿童形象,不仅失去了《故乡》《社戏》中的符合儿童自然天性的家庭生活,而且呈现出成人的社会性。

尤其,《彷徨》集中的《幸福的家庭》讲述了那些貌似接受了新文化影响的新式家庭生活如何与封建旧家庭一样令人窒息、如何以新手段压制儿童成长的复杂过程。

《幸福的家庭》中的家庭看上去是一个年轻现代新家庭,但这个家庭中的小女孩儿非但没有享受到新型童年幸福,反而成了母亲的旧式“出气筒”。

“五四”新文化落潮后,鲁迅的精神冲突在《野草》中厮杀得极为激烈,这一点同样体现在《野草》中的家庭生活与儿童成长的关系上。

当然,《野草》是写给鲁迅自己的,而不是专门写给儿童的,但《野草》中的少量散文诗仍然讲述了儿童成长的故事,且仍以“取其两端、相互对照”的故事模式进行讲述。

《风筝》中的家庭叙事似乎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汹涌,倘若从家庭生活与儿童成长的关系进行解读,便会发现《风筝》中的家庭生活作为儿童成长的发生装置,甚至令人“细思极恐”:在这个家庭中,“大哥”当家,“小兄弟”只能听大哥的。

其结果是“大哥”先在无意识里压制了10岁内外的“小兄弟”的飞翔之梦,继而使得成年后的“小兄弟”在无意识里遗忘了童年的飞翔之梦。

不过,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也呈现出浙东水乡家庭生活的人情事理对儿童成长的温暖支撑。

事实上,家庭生活作为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成长叙事的发生装置,是一个复杂的构成。

鲁迅虽然批判了家庭生活对儿童成长的压迫性力量,但同时肯定了家庭生活对儿童成长的多个面向的教育性力量。

例如《朝花夕拾》中的家庭生活对儿童成长就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不只是《二十四孝图》中的孝道教育,还有《五猖会》中的“父亲”让“我”背书的蒙学教育,更有《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对“我”的民间文化教育、《狗·猫·鼠》中的同情教育、《父亲的病》中的死亡教育等等。

经由这些家庭教育,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成长得以呈现。

材料二:在鲁迅的小说中,记忆中的“孩子”总是美好的,记忆中的故乡总是在夏夜的月色下闪着迷人的光彩。

这个美丽的故乡不仅有少年闰土这样的乡村小英雄,还有不失“孩子”的活泼和率真的双喜和阿发他们,有吕纬甫记忆中的“眼睛非常大,睫毛也很长,眼白又青得如夜的晴天,而且是北方的无风的晴天”的少女阿顺。

在这些美好的“孩子”身上,鲁迅重点关注的是他们身上的善,是他们作为“孩子”的天性里的自由和纯真。

他们是鲁迅理想中的“人之子”,是“真的人”。

这些“人之子”生活在自然的怀抱里,在江南水乡夏夜的月色下,在自家的豆田里将他们的纯真和美好展示给我们。

他们是这些知识者们往日的美好的梦,然而,再次回乡的知识者们寻找旧日的梦的痕迹时找到的却不是美好的阿顺,而是她那个长得像鬼一样的妹妹阿昭和她的恶狠狠的像要咬人似的弟弟。

在鲁迅的小说中,美好的“孩子”都活在过去,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现实中的他们或者被岁月冲刷得变了颜色,或者被环境扼杀,如同闰土,如同阿顺,如同阿毛,如同宝儿。

这些消失了的美好的“孩子”使故乡从此永远陷落在阴暗寒冷和萧瑟之中,这些知识者们注定只能再次离乡远行。

在现实中,他们碰见了另一类“孩子”。

这些“孩子”是狂人眼中所见的“孩子”,是六斤,是魏连殳开始喜欢后来捉弄的房东的“孩子”大良和二良,是《示众》里面做着麻木的看客的胖孩子,被老妈子教着做看客的婴儿,是在鲁迅小说中多次出现的还不会走路却能拿着苇叶指着路人喊“杀”的幼儿。

这些“孩子”给我们构成了一个惨淡破败萧瑟的现实世界。

这个现实世界和过去的那个美好的乌托邦世界构成了极大的反差。

这个现实世界也是一代知识者和启蒙者立志要改变的世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中国的农民家庭重视人情物理,这是《故乡》和《社戏》等作品中儿童形象形成的重要因素。

B.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其中都有与儿童成长有关的叙事。

C.《风筝》中,因为在家中“大哥”当家,所以他破坏“小兄弟”的风筝,就是为了破坏他的飞翔之梦。

D.少年闰土、双喜、阿发等孩子形象是鲁迅理想中的“人之子”,是生活在自然的怀抱里的“真的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都提到《故乡》《社戏》中小闰土、双喜、阿发等儿童形象,他们都是作为论据出现的。

B.《朝花夕拾》对家庭生活中的压迫性力量和多个面向的教育性力量,持既批判又肯定的态度。

C.材料一主要依据鲁迅不同的思想发展阶段,和其文学作品的不同类型,来安排行文思路,阐述观点。

D.鲁迅小说中的知识者们回乡寻找旧日的梦痕,感到现实中的故乡不再那么美好,于是只能再次离乡。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鲁迅《狂人日记》中,“妹子”五岁夭折的悲剧命运,是由家庭生活中的大哥所奉行的“家族制度和礼教制度”所操纵的。

B.鲁迅《肥皂》中的少年学程尽管上了新学堂,可在家中他还不能独立,其言行仍被伪道学家的父亲四铭所规训。

C.鲁迅《颓败线的颤动》借助梦境表现儿童长大后并未以爱和抚慰的方式报答母亲,反而以仇恨和厌弃的方式来“反哺”年老的母亲。

D.鲁迅《祝福》中的“我”只是鲁镇上无所作为的匆匆过客,不能回答关于灵魂问题,明知鲁镇落后却又无力改变现状。

4.同是评论鲁迅作品,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5.材料二中,鲁迅小说中的“孩子”形象有哪两类?分别有什么意义?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聂耽聂耽性格内敛,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尤好静中读书。

初中毕业,他选择了去读中专技校,是“家有万金不如薄技在身”的古语对他起了作用。

技校毕业,聂耽被分配到一家国营纺织厂当保全工。

保全工就是维修工,哪台纺织机、织布机出故障了,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和他的工友便提起工具包,立赴现场去处理。

待机器重新运转,他们便如鸟儿归巢,回到保全工的值班室里。

四十多年过去了。

聂耽退休了。

聂耽没退休时,在这条住着二三十户人家的巷子里,是个没人多看一眼的角色,不就是一个做工的么!何况,他除碰见人了微笑着打个招呼外,从不去串门,也决不会邀人来家闲坐、喝茶。

别人家有婚、丧、做寿、生孩子之类事,往往是由聂耽的夫人去送礼、赴宴,他很少出头露面。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巷中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聂耽居然蟾宫折桂,夺得了冠军!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

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的准确。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

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

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在聆听时,耳廓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

当决赛结束,评委主任宣布聂耽排名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

湘潭曲曲巷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太了不起了!欢呼之余,大家也有了愧意,几十年来对聂耽了解得太少了。

这个功夫聂耽是怎么练出来的?他上班到底有什么异常表现?他喜欢吃什么,穿什么?业余有什么爱好?退休后在家干什么?各种各样的信息从不同的渠道汇集到一起:聂耽吃的饭菜和大家基本相同,但尤喜吃素;穿衣服不喜欢什么名牌,合身就好。

他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的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

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在值班室里等候,聂耽却提一把小凳子坐在车间一角,闭着眼静听喧闹的机声,身子可以一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扇动的只是他的耳廓;其二,是他家的小院里,花树之间立着几个木架子,木架上挂着长短、大小、厚薄不同的铁片、钢条、铜圈,有的还故意凿出裂纹,一一编上号,聂耽闭着眼坐在台阶上,让家人轻重缓急地敲击它们,他边听声音边叫出编号的位置,或者干脆只听风声、雨声击打金属的声音,听开花、落叶、虫鸣的声音。

业余爱好,除了听声音之外,便是读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文史方面的闲书,闲书中最钟情的是《淮南子》《山海经》《世说新语》《阅微草堂笔记》《幽梦影》之类。

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一个子儿都不留。

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不同的地方,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愣愣地矗着,一动也不动。

在休息日,常有本单位和外单位的青年工人,来曲曲巷拜访退休了的聂耽。

院门是关紧的,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没有人知道。

有时,聂耽会领着这些年轻人走出巷尾,到雨湖公园去游玩,笑语声一路撒落,滴溜溜转。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刘聪四十岁出头,留过洋,现在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鸣、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

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

可聂耽不乐于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

现在他有法子啦,可以跟在聂耽一群人后面,也看风景,也听他们说话,不会没有收获。

秋日的午后,聂家的门打开了,聂耽领着七八个小伙子和姑娘,朝巷尾走去。

刘聪便悄悄地跟在后面。

游柳堤,看水中游鱼历历。

过花坞,嗅清苦的菊香。

倚八仙桥的红栏,看天上雁字横斜。

然后他们坐进周家山的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聂耽的耳廓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

”大家感到很惊异。

一个小伙子飞快地跑过去,扒开一块小石头,蝈蝈嗖地跳起来,很快乐地鸣叫着。

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