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脱位的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寰枢椎脱位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寰枢椎脱位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 1 )6 7 8 . 14 :7 - 0 6
[ 何帆 , 3] 尹庆水 ,马 向阳,等.寰椎后 弓形态分类 与椎 弓螺钉 固定的解 剖学研究 [ ] J .中国临床解剖 杂志 , 0 6 2 ( ) 20 , 4 3 :
2 5 2 8. 7 -7
[ 马向阳 , 4] 尹庆水 ,吴增 晖,等.多种 寰枢椎后路 钉棒 固定 技 术的l 组合 应 用 [ ] 晦床 J .中 国骨 科 临床 与 基 础研 究 杂 志 , 2 1 ,2 1 :2 1. 0 0 ( ) 1 —6 [ 马 向阳 , 5] 尹庆水 ,吴增 晖 ,等.枢椎椎 板螺钉联 合寰椎 椎 弓 根螺钉固定治疗 寰枢椎 脱位 [ ] J .中国骨 与关节 损伤 杂志 ,
上 颈椎 疾 患 的病理 转归 和特 点 主要是 寰枢 椎脱
位和延脊髓受压 , 文就 目前 国内外寰枢椎脱位 治 望作 一述 评 。
1 传统 后 路手 术方 法 日臻完 善
螺钉。针对这种情况 , 马向阳等 刮提出在寰椎可通 过 放置侧 块 螺钉 和部 分经 椎 弓根螺 钉来 完成 在寰 枢 椎的螺钉锚定 ; 而在枢椎可通过置人椎板螺钉、 侧块 螺钉 和 C/ 关 节 螺 钉完 成 在 枢 椎 的螺 钉锚 定 。 c 经 这些方法可 以组成 1 2种寰枢椎后路螺钉固定组合。 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 , 虽不如枢椎椎 弓根螺钉 固定 坚 固 , 研究 表 明其 稳 定 性 和 固定 强度 完 全 能 够 满 但 足特 殊情 况 下 的 固定 需 要 , 是寰 枢 椎 后 路 椎 弓根 固 定技 术 的有效 补 充和 完善 。
4 经 口前路治疗对于复杂病变更显优势 经 口咽前路手术曾被认为具有较高的潜在感染 的风险, 一直作为一种高难技术仅在少数医院开展 。 广州军区总医院自2 0世纪 9 年代末采用经口前路 0

寰枢椎脱位的整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寰枢椎脱位的整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减压松解+ 后路手术 ,但是 否需行减压则应根据 MR I 扫描显示颈脊髓前方受压来决定 。一般来讲 , 难复性 1 临床 资 料 脱位经前路松解后 复位理想 , 不需行减压 。但是对于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 2 . 1 例 女 例。年龄 9 4 岁, ~5 齿状突上移较 大 , 严重抵触脊 平均 2 .岁 。病程最短 3 d最长 6 。3 1 8 1, 年 例有外伤 伴有严重的颅底 凹陷 , 前路松解复位效果不理想者应该考虑减压。减压 史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肌力下降 、 感觉障碍和 髓 、 齿状突或, 和寰椎前 弓切除 , 也可选择后 弓切 病理征出现。 例感颈部不适 , 2 酸软乏力 。 J A1 分 可选择 : 按 O 7 法对脊髓损害程度评分 , 分别为 68、2 1 , 、 1 、2分 所有 除 。
【 中国分类号】 R 8 . 63 2 【 文献标识码】 B f 文章编号】 0 0 2 1(0 70 — 3 6 0 10 - 7 5 0)3 0 0 - 3 2
寰枢椎 的解剖结构复杂。 围有许多重要 的血管 过屈位有明显 的滑移 , 周 且能轻松复位者 , 或在术前麻 和神经 , 故该部位的手术治疗难度大 , 风险高 , 往往被 醉下大重量牵引能复位者 , 称为易复性脱位 ; 但是对 于摄 片检查没有滑移 的脱位且在术 中麻醉状态下经 认为是外科手术的“ 危险区” 随着交通工具的飞快发 。 展, 此类患者越来越多, 且伤情也 比较重 , 加上医疗技 大重量牵引不能复位者 , 称为难复性脱位。据此分型 易复性脱位一般在 M y i 头 afl ed 术的提高和院前救助的及时 , 大医院也会遇到不少 选择相应的治疗 方法 : 各
221 易复性 脱位 手 术 处理 患 者行 颅 骨牵 引 , 卧 均为 4 . . . 俯 5 %。2 7 例颈部酸软乏力感消失 ; 例因固定钉 1 位, c型臂透视观察寰枢位置满意后 , 维持牵引 , 作枕 钉尾 螺栓 松 动 导致 连接 棒 滑 脱 ,但 未影 响 固定效 果 , 后正中切 口, 切开项韧带 , 分开枕下小肌群 , 暴露 出枕 经二次手术重新安装连接棒并紧固螺栓 ; 其余 内固定 骨鳞部 、 枢椎和寰椎后弓。将 C 神经根和血管剥离 并轻 轻推 开 , 露 出 C : 块及 C 侧块 纵 轴 , C 后 显 侧 在 弓表面 对应 侧 块纵 轴 的部 位 及 C 下 关 节 突 的根 部 中 :

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的进展

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的进展

・首届中华外科学术论坛・作者单位: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的进展党耕町寰枢椎(C 1~C 2)脱位不是独立的临床疾病,而是累及颅椎区的某些损伤或疾病的一种病理状态。

一旦C 1~C 2发生脱位,或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累及脊髓与椎-基底动脉,威胁生命或导致严重残废。

因此,在治疗上除原发疾病与损伤之外,矫治脱位、重建稳定,是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为C 1与C 2处于颅、椎连接区域,解剖位置深、隐蔽,结构复杂,脊髓、椎动脉、颈内动脉、咽喉、食管等重要结构与之关系紧密,所以被视为外科手术的危险区域。

然而,在过去的20多年里,在外科治疗的技术与方法、外科治疗的概念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展。

一、C 1~C 2脱位常见的原因头、颈的创伤引起C 2齿状突骨折,C 1前后弓骨折,横韧带损伤,以及C 1~C 2侧块关节骨折等,是C 1~C 2脱位的常见原因之一。

颅、椎连接区域骨与关节结构发育异常,包括某些先天性畸形也是C 1~C 2脱位常见的原因之一。

放射学检查中,常常可见有C 2齿状突发育不良、缺如,发育不全,先天性不连,或齿状小骨(OS )。

其次,先天性寰枕融合也较为常见。

这些先天性畸形或发育异常往往有多种结构异常,可能伴有颅底凹陷、扁平颅底、下颈椎融合、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等。

先天性骨关节结构异常成为C 1~C 2脱位的潜在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发生脱位,或者轻微的外伤而导致脱位。

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累及C 1~C 2关节。

因为关节滑膜、韧带、软骨与骨结构的病损,使C 1~C 2关节松驰,进而发生向前、向后甚至向颅腔内的脱位。

这一类脱位,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而在中国报告很少。

其次,C 1~C 2关节的结核、肿瘤,甚至C 1~C 2侧块关节的退行性改变都是C 1~C 2脱位的原因。

据199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住院病例的统计,400余例C 1~C 2脱位中,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脱位占69%,创伤占18%,其他只占13%。

近几年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几年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几年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7-24T09:47:28.58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5期作者:宛强[导读]宛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寰枢关节半脱位症状在临床中多见,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总结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研究成果。

本文首先简述了寰枢椎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症状,并且对其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了说明,其次研究了近年来有关人员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方法,最后总结了侧卧位定点扳法、坐位拔神调整法、拉颈旋转扳法与拇指旋转按摩等多种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研究前言:近年来,临床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研究增加,如何选取合适的治疗方式,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支持变得十分重要。

为达到快速有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症状的目标,有关人员赢明确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体征进行总结,根据X线片、CT和MRI检测结果,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

鉴于此,对寰枢关节脱位治疗方法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1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1.1临床症状与体征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主要症状为颈部位置眩晕、后枕痛、皮肤麻木,伴有视物模糊、眼胀、眼疲劳、听力障碍等多种症状。

此外,少部分患者也存在咽部不适感、胸闷心悸与上腹部疼痛。

多数患者发病慢,临床症状具有间歇性规律,病情在多次反复发作逐渐严重,存在呼吸功能障碍,严重患者在静息时存在呼吸困难,终末期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造成死亡。

该病的主要体征是颈部活动受限,局部触诊存在寰椎横突、枢椎棘突偏移等症状。

1.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时确定寰枢关节脱位的主要方法。

通过X线检查,平片显示寰齿关节间隙过大,成人寰齿间隙在3mm以下;儿童寰齿间隙一般不超过5mm。

当头颈部屈曲活动时,成年人间隙无变化,儿童变化幅度在1mm之内,如若间隙值超过5mm或更大,则判定寰枢关节不稳定或脱位。

在影响学检查中,利用CT与MRI方法,可协助诊断寰枢关节脱位的具体类型,并判断主要原因,如先天性分隔不全、畸形缺陷、类风湿关节炎。

寰枢椎C1-C2脱位外科治疗的进展

寰枢椎C1-C2脱位外科治疗的进展

C1-C2脱位外科治疗的进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耕町C1-C2脱位不是独立的临床疾病,而是累及颅椎区的某些损伤或疾病的一种病理状态。

一旦C1-C2发生脱位,或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累及脊髓与椎-基底动脉,威协生命或导致严重残废。

因此,在治疗上除原发疾病与损伤之外,矫治脱位,重建稳定也是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为C1与C2处于颅、椎连接区域,解剖位置深、隐避,结构复杂。

脊髓、椎动脉、颈内动脉、咽喉、食管等重要结构与之关系紧密,所以被视为外科手术的危险区域。

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来,在外科治疗的技术与方法,外科治疗的概念上有了明显的进展。

一.C1-C2脱位常见的原因头、颈的创伤引起C2齿状突骨折,C1前后弓骨折,横韧带损伤,以及C1-C2侧块关节骨折等是C1-C2脱位的常见原因之一。

颅-椎连接区域骨与关节结构发育异常,包括某些先天性畸形也是C1-C2脱位常见的原因之一。

放射学检查中,常常可见有C2齿状突发育不良;齿状突缺如,发育不全,先天性不连,或齿状不骨(OS)。

其次先天性寰枕融合也较为常见。

这些先天性畸形或发育异常往往有多种结构异常,可能伴并颅底凹陷、扁平颅底,下颈椎融合,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等。

先天性骨关节结构异常成为C1-C2脱位的潜在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发生脱位,或者轻微的外伤而导致脱位。

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累及C1-C2关节。

因为关节滑膜、韧带、软骨与骨结构的病损,合C1-C2关节松驰,进而发生向前、向后甚至向颅腔内的脱位。

这一类脱位,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而在中国很少。

其次C1-C2关节的结核、肿瘤,甚至C1-C2侧块关节的退行性改变都是C1-C2脱位的原因。

1999年北医三院住院病例的统计中表明,400余例C1-C2脱位中,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脱位占69%,创伤占27%,其它只占5%。

二.C1-C2脱位的外科治疗从矫正脱位,重建稳定的角度,C1-C2脱位可分为两类。

一是经过颅骨牵引获得复位,或者经手法可复位的病例,称为可复性脱位。

45例寰枢椎侧向半脱位的诊治探讨

45例寰枢椎侧向半脱位的诊治探讨
3.2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住院最长25天,最短5天,平均7.5天,其中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7%。
4讨论与体会
4.1诊断问题寰枢椎脱位可分前后,旋转和侧方脱位3种类型,在诊断前后脱位方面已有统一认识[2]。文献[3,4]将寰枢椎开口位X线平片所显示寰枢轴线分离,齿状突向一侧偏移以及寰枢关节间隙不平行对称的X线征象者诊断为寰枢椎侧向半脱位。此观点至今仍为不少学者所采用,但也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正常人的寰枢椎开口位X线平片中,也存在着寰枢轴线分离,齿状突向一侧偏移以及寰枢关节间隙不平行对称的现象[2,5]。因此,如何将寰枢椎开口位X线平片所显示的“寰枢轴线分离,齿状突向一侧偏移以及寰枢关节间隙不平行对称”现象判断为正常或“病态”,是否要予以处理,便成为临床上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对寰枢椎侧向半脱位的判断,要结合临床分析,对符合以下条件者,应考虑为寰枢椎侧向半脱位,而且正处于“病态”之中,要给予治疗:①具有文献[3,4]有关寰枢椎侧向半脱位的X线征象;②触诊有寰椎横突或枢椎棘突偏移,寰枢椎旁有压痛或肌紧张;③有相应的临床症状。由于寰枢椎结构特殊,活动范围大,并且与颈脊髓、脊神经,交感神经、椎动脉等关系密切,在头颈遭受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炎症波及时等情况下,寰枢椎可产生解剖位移,这种解剖位移若对其周围组织产生影响时,所引发的临床症状也是复杂多样的,除常见的眩晕、头痛、耳鸣、眼胀等症状外,其他如牙齿发热、长期低热、流涎、口味异常、颞颌疼痛、下腰痛等等,也都与寰枢椎的解剖位移有一定关系。因此,对“正常人”中也存在着“寰枢轴线分离,齿状突向一侧偏移以及寰枢关节间隙不平行对称”却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的现象,我们认为有3种可能:①是寰枢椎侧向半脱位的“病态”,但此“病态”所产生的某些特殊症状尚未被认识,没有将这种特殊症状与齿状突偏移、寰枢关节间隙不平行对称的X线征象相联系起来,被当作“正常人”纳入X线检查对象之中;②是寰枢椎侧向半脱位的“代偿状态”,尚没有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③是寰枢椎存在着某些解剖结构的变异,如齿状突的偏心方向生长,枢椎上关节面两侧倾斜度不相同等。在本组病例中,经手法及牵引治疗后,86.7%的病例症状消除体征改善,复查X线示寰枢轴线分离、齿状突偏移等征象均得以恢复或不同程度改善,说明寰枢椎侧向移动与临床症状产生有关,手法纠正寰枢椎的解剖位移,可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对其中症状体征消除,但仍有寰枢轴线分离及寰齿间距左右宽窄不等者,可能是治疗后使寰枢椎恢复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代偿状态。

寰枢椎半脱位的中医治疗进展

寰枢椎半脱位的中医治疗进展
(12):20l一202.
[14]胡岚.牵引配合手法修复治疗寰枢 关节半脱位36例[J].中国中医药 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121. [15]戴春玲,忙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 寰枢椎半脱位临床观察[J].内蒙古 医学院学报,2009,31(6):653—654. [16]林砚铭,杜好,王建凯,等.手法结合 颌枕带牵引治疗小儿寰枢椎半脱 位6例临床报道[A].2012年四川 省中医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c],2叭2:109一111. [17]高云,李华庆,徐一川,等.中西医结 合治疗儿童寰枢椎旋转半脱位[J] 中国伤残医学,2013(8):288—288. [18]黄臻,杨婉芳,闫金玉,等.中西医结 合治疗小儿寰枢椎半脱位32例 [J].按摩与导引,2009,25(6):19—
[11]赵聪酩,李青梅.推拿结合中药治疗 寰枢椎错缝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
志,2010,26(6):428—428.
[12]刘涛,王明月.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 位9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1(8):864—865. [13]陈志龙,徐霞,李卫平,等.中药洗剂 外敷配合枕颌带牵引治疗儿童寰 枢椎半脱位60例[J].西部中医药,
引发以头晕、头痛、恶心为主要症
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 程后进行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 愈28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 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对 照组治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 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 78.1%。对治疗有效的患者随访1 年,洽疗组复发6例(9.8%),对照 组复发13例(26.0%),治疗组总有 效率与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6~10岁的儿童十字韧带以 及寰横韧带还没有完全发育,但是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又非常好动且 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很容易发生 该病。白久泉等∽j应用定点旋转 复位法治疗儿童患者80例,所有 患儿接受手法治疗,次数为2~9 次,平均4次,总有效率达90.0%。 1.2仰头摇正法刘达等:,3采用 仰头摇正法治疗本病。患者正坐 位,头前屈30度;医者行准备手 法后,以右拇指顶在颈3~4棘突稍 左侧,左肘托住下颌上提一定幅

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2009-11-2 中文)

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2009-11-2 中文)
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 (TARP)

自行设计
蝶形外观 厚度:2mm 钛铝钒合金
器械研制
第 I 代TARP
第III代可锁型TARP
第II代解剖型TARP
器械研制
寰枢椎复位器
手术方法



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全麻,仰卧位,维持头颅牵引



TARP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具有经口松解、减压、复位和固定
一次完成——即时复位作用,无需分期或一期前后路手术——
缩短手术时间和创伤,避免术中翻身损伤脊髓。

复位即达减压效果。一般无须切C1结节和齿突,而能达减压目 的。 TARP手术相对于其它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治疗难复性寰枢 椎脱位、颅底凹陷症和上颈椎翻修手术的最佳选择。
复位和固定
固定钢板于C1侧块
枢椎临时复位螺钉
复位器:撑开,旋拧推进
复位
对于旋转脱位者行“横向
撬拨”钢板复位
手术方法
复位和固定
C臂机透视指导复位过程
固定枢椎体(双皮质螺钉)
手术方法
植 骨
取自体髂骨块、
植 骨
粒移植于C1.2关 节间隙
手术方法
关闭切口
无创线缝合肌
层和粘膜层
病例 1
牵引后X线侧位
术前X线正位
病例 1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术中C臂机监测
病例 1
术后复查X线
术后X线位
C1.2椎弓根钉板固定
寰椎弓根钉道
病例 1
枢椎弓根钉道
病例 1
病例 2
牵引后,复位

手术治愈犬寰枢椎脱位1例

手术治愈犬寰枢椎脱位1例
孢 唑林 2 5 m g / k g ,芬 太 尼 5 u g l k g l
mi n ,i患犬 ,
从 甲状软骨的后面 到胸 骨柄 ,沿中 线分离胸 骨舌骨肌和 胸 骨乳突肌 , 找到食道和气管并推至左边 。通过
图1 图2
触 诊找 到 C l 、C 2颈椎 ,从 寰枢椎
P n 。 l 预
椎 脱位 i 例
余海波 李 恒
寰枢 椎脱位是 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炎症和 手术等 因 素造成 的寰椎与枢椎 ( 第一和第二颈椎 ) 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发 生关节 功能障碍和 ( 或 ) 神经压迫 的病理改变。2 0 1 7 年 2月 1 6日,我院收 治1 例犬寰枢椎脱位病例,经手术综合治疗后基本痊愈,现整理简报如下。

/ ,
- j l} _j 一
犬 主自诉 近几 天遛狗时,发现狗 狗运动有点不正常,走路 较 以前越 来 越慢 ,特别是两后腿软绵无力,现在 己无法正常站立,完全不能行走。
患犬约 6 月龄,体重 8 k g 。体 温 3 9 . 3 c C ,心率 1 1 7 次 /m i n ,呼吸数 2 7
图3
次 /m i n 。意识正常,精神 尚好。全瘫,大小便失禁。前后肢痛觉减弱 ,腰 椎 皮肌反射正常。
血红蛋白 ( 1 8 . 3 g / d 1 ) ,正常。红细胞压积 ( 5 6 . 2 % ) 轻微上 升,推测与术前 禁水所造成的轻微 脱水有关。C K 值 上升 ( 9 2 U / L ) 推测与肌肉受损有关。
图4
腹背、侧位 X 线 片无异 常, 胃内有未消化 的骨头 ( 图l ,图 2 ) 。颈椎 X 线片发现寰枢椎脱位 ( 图3 ,图 4 ) 。

寰枢椎不稳后路手术治疗进展

寰枢椎不稳后路手术治疗进展

2寰枢椎后路固定的方法
完整的,可以运用Apof'LX椎板夹。后路Apofix椎板
2.1后路钢丝固定技术
夹固定在屈伸方向上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与
2.1.1 Gallie固定融合术Gallie于1939年首次描 Brooks固定术相当,旋转稳定性优于Brooks固定术,
述了寰枢椎后路椎板下钢丝固定术。该技术,提供 良好的屈伸稳定性。后路钢丝固定需要完整的寰枢
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稳定性优于Magerl固定。谭
明生等Ⅲo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 寰枢椎脱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戴加平等Ⅲo运用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17例寰枢椎不稳
患者,所有病例均在3—4个月获得骨性融合。 3展望
综上所述,l临床有多种方法可以经后路固定寰 枢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固定强度差,抗旋转强度 低,容易发生颈髓损伤。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较
能提供复位的力矩,也不能用于需椎板减压的患者。 张环照等【51对1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 Apofix内固定系统植骨融合治疗,15例获得骨性融
限。目前很少有单独运用,可与其他方法联合运用。 合,1例失随访。周仕国等冲1运用Apofix内固定治疗
郭亮等【21研究表明,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 外伤性上颈椎不稳29例,临床效果满意。
前弓后缘到齿状突的距离成人>3 mm,儿童 应与其他固定方式联合运用。胡朝晖等旧1运用Mag-
>4 mill,可定义为寰枢椎不稳…。
erl联合Brooks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17例,
l寰枢椎后路固定的适应证
取得满意疗效。
创伤是寰枢椎后路固定最主要的适应证。创伤 2.1.3 Sonntag后路寰枢椎固定术Dickman等H’
13例寰枢关节不稳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 2.5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寰椎弓根螺钉

牵引正骨法治疗急慢性寰枢椎半脱位300例

牵引正骨法治疗急慢性寰枢椎半脱位300例

参考文献(3条) 1.张佐伦;赵安仁;肖子范 寰枢椎半脱位X线诊断 1989(02) 2.马奎云;张小安;孙孝先 青年人环枢关节间隙正常值调查[期刊论文]-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02) 3.徐光耀 推拿治疗寰枢椎关节错位200例 1994(17)
引证文献(4条) 1.辛林伟.唐际存.胡军祖.李强 颈椎脱位治疗策略[期刊论文]-中国骨伤 2009(1) 2.陶琪彬.卢翠飞 针刺治疗急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05(4) 3.苏江宁.赵晓勇.梁树军.李旭明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29例康复治疗体会[期刊论文]-中国骨伤 2008(9) 4.付小勇.张英琦.梅凌.李义凯 枢椎解剖学变异及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5)
参考文献
赵安仁, 肖子范= 寰枢椎半脱位 ! 线诊断= 中华放射学杂 " 张佐伦, 志, , ( ) : " , * ,# "# * ’ = 张小安, 孙孝先, 等= 青年人寰枢椎间隙正常值调查= 河南 # 马奎云, 医科大学学报, , ( ) : " , , *$ $# $ ’ > $ * = 推拿治疗寰 枢 椎关 节 错 位 # 广 西中 医 药, , $ 徐光耀= - 例= " , ,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连智华) # $ ? * ? " $ 本文编辑:
基础上对寰枢椎半脱位建立了一个立体模式) , 使治 疗观念形象化, 操作有法可依。正骨方法简单, 操作 并非易事, 需反复研习, 做到手摸心会, 才能使治疗 准确有效, 避免不必要的损伤。肌肉充分放松后, 正 骨时肌肉痉挛形成的阻力才会最小, 复位时才能完 全, 损伤才能降至最小, 复位的危险性才会最低。切 忌采用盲目、 粗暴的手法治疗。 统计结果表明, 牵引、 正骨综合治疗组疗效均显 著好于单纯牵引治疗组, 但在治疗方式上急性与慢 性无差别。发病 " 周以内病人治疗早期 (第 " 周) 不 适用正骨治疗, 而从第 # 周开始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故采用牵引、 正骨综合手段进行治疗可提高寰枢椎 半脱位的好转率、 治愈率。 笔者认 为 之 所 以 临 床 $ -例效果满意原因在 于: 综合疗法是关 " 诊断明确是前提; # 辨证施治、 键; $ 积极预防是保障。症状好转或治愈后随访观 察、 纠正不良姿态, 真正做到防病、 治病。

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进展

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进展

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进展发表时间:2016-08-05T14:26:39.0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6期作者:陈祥王利民[导读] 寰枢椎位于颅颈交界区,上接颅底下接颈椎。

陈祥王利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河南郑州 450052)【摘要】寰枢椎脱位是脊柱外科的重大疾病,寰枢椎连接头颅和颈椎,与椎动脉、延髓及上位脊髓关系紧密。

炎症、创伤、肿瘤及先天性畸形是主要的病因。

患者常因疾病自热进展或者是创伤加重,出现严重的临床结局,包括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

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常需手术治疗。

完备的术前检查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以达到解除脊髓压迫,改善患者生活治疗的治疗目的。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后路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122-02寰枢椎位于颅颈交界区,上接颅底下接颈椎。

炎症、创伤、先天发育畸形以及肿瘤等因素造成寰枢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解剖对合关系,称为寰枢椎脱位或寰枢椎失稳,压迫上位脊髓和延髓。

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括约肌功能障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创伤导致的寰枢椎脱位致残率高达60%~80%,严重者可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1-2]。

该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的一大难点。

后路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常用的手术方案。

主要包括钢丝或钛缆固定术(Gallie融合术和Brooks法融合术)、Magerl螺钉技术、Apofix椎板夹固定术、侧块螺钉、寰枢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和枕颈固定术等。

1.Gallie融合术和Brooks法融合术是较经典的两种钢丝或钛缆固定术。

适应症包括寰椎和枢椎后柱完整的寰枢椎不稳、齿状突骨折和寰枢椎脱位。

Gallie融合术是将对折后的钢丝或钛缆从寰椎后弓前方穿过,对折处套在枢椎棘突上,并放置合适大小的单皮质自体骨与后弓和齿突之间。

Brooks法是将对折好的钢丝或钛缆于两侧分别穿过后弓和枢椎椎弓前方,放置两块矩形单面骨皮质的楔形自体髂骨脊骨块,拧紧钢丝固定牢靠[3-4]。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与脱位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与脱位

【 关键词 】 寰枢பைடு நூலகம்不稳; 寰枢椎 ; 弓 椎 根螺钉
d i1 .99 j in 1 0 o:0 3 6 /. s .06—15 .0 10 .3 s 9 9 2 1 .9 59 文 章 编 号 :0 6—15 ( 0 1 10 9 9 2 1 )一o 4 8 9— 6 9—0 2
7 。5提高 到 1 。术后功 能优 1 ( 3分 8例 改善率 > 5 ) 良2例( 7% , 改善率 5 % 0 7 %) 可 1例( 4 , 改善率 2 % 一5 %) 差 0例 ( 5 0 , 改善率 <2 %) 无 加重患 5 , 者。x光片 、T复查内固定位置 良好 , C 无松 动、 断钉、 断夹。 3 典 型病 例 . 病例 : 】【女,4岁 , 李 。, 4 因类风湿 2 0年 , 四肢麻木乏力渐重 8月 , 伴胸 闷、 呼吸困难半 月入 院。查体 : ( 12 后部压痛 , 颈椎 颈 、 ) 左侧弯 , 凸强迫位 , 前 四 肢肌张力 高 , 双上肢肌力 Ⅲ 一Ⅳ级 , 双下肢肌力 2一Ⅲ级 , 双侧头 皮感觉过 敏, 四肢 、 干感觉减退 3 4 %, 躯 O一 0 双侧 Ho a in f nSg (+) B bnk Sg (+) , aisi i n 。 x线片、 T及 MR 检查显示: C I 枢椎椎体 及齿状 突上部结 构紊乱 , 边缘不清 , 寰椎向前下方移位 , 达寰椎下缘 , 相应颈髓受压。入院诊断 : 寰枢椎脱位 ( 发 育不 良性 ) 。人院完善检查 , 先行颅骨 牵引 , 牵引重量 3 s 1 K ,0天 后。 在全麻 下行寰椎后 弓切 除, 部分复 位, 寰枢 椎椎 弓根螺 钉 固定 自体髂 骨植 骨融合 术 。术后第 2 天四肢麻木 、 乏力感明显减轻 , 闷消失 。四肢肌力 恢复至 Ⅳ 胸 和 高度 , 为 术 中参 考 。 作 V级 , 3 第 d复 查 x 片 , 12复 位 良好 ,xs固 定 位 置 理 想 。 带 围 领 下 线 颈 、 Ai 1 3 手术方法 : 麻后俯 卧位 , . 全 颅骨牵 引维持重量 3—5 g K 。后正 中切 地活动。术后 3月复查 , 片显示 , 1 2植骨融合 良好 , 再发生脱位。 x线 颈 、 未 口, 枕骨至 c 3骨膜下剥 离椎 旁肌 , 显露枕骨下缘 , 椎后弓及枢椎椎板 。切 病人 活动 自如 , 肢 体 肌力 、 觉 等 异 常 改 变 , 图片 见 后 ) 寰 无 感 ( 。 除枕 一 一 寰 枢椎间软组织 , 暴露 硬膜外 间隙 , 磨钻 打磨寰椎 后 弓、 枢椎椎 板 4 讨 论 . 棘 突皮 质 备 植 骨 。c型 臂 x光 机 下 观 察 复 位 情 况 , 旧 性 寰 枢 椎 脱 位 不 强 陈 衰 枢 椎 不 稳 与 脱 位在 采 用 传 统 后 路 Bok ,p f , ai 钢 丝 和 柱 状 植 rosA o x G le i l 求解剖复位。复位满意后 , 预弯钢板到合适曲度 , 首先在寰椎两 侧侧块 打钉 骨来 治疗 的过程 中钢丝或椎板夹穿过 椎管时 , 别是在衰 枢椎半脱 位未复 特 孔 ,l螺钉进钉点位于 C c l后弓和 C 2侧块 后下方 中点 的交 汇处 , 螺钉轨 迹 位 的情况下有损伤脊髓的危险 , 并要 求有完 整寰椎后 弓结构存 在。虽然结 与 c 后 弓在矢状 面方向的平面相平行 , l 螺钉尖端指向 C 的前结节 , 孔攻 合经关节螺钉 固定能提高 固定的稳定 性 , 1 螺 但螺钉植 入前 先要在枢椎 上行寰 丝后在 c 侧块植入 3 5 m直径 、 l .m 长度适合的螺钉 。然后 , 枢椎椎弓根打孔 . 椎复位 , 并且要求植入螺钉位置恰 当和避免损 伤颈 动脉。与 以往 的 内固定 调整钢板位置、 植钉、 透视 复位 、 紧固螺钉 固定 。C 2椎 弓根螺钉 的进钉点 在 相 比, 我们使用寰枢椎 椎 弓根螺钉 固定技 术经 临床研究 表 明, 具有操 作方 c 侧块的头、 2 内侧的四分之一象 限内, 螺钉 轨迹 向头侧 、 内侧 各约 2 2 。 便 , O一 5 , 安全性好 , 稳定可靠 , 骨融合率 高等优 点。较好 的达到颈椎 内固定 的 植 通常使用 4 0 m直径和 1 r .m 6 m长 的螺钉。如需要 , a 可通过重新定 位病人 的 目的 , 即恢复 阶段的稳定性 , 矫正寰枢椎脱位 畸形, 进骨性愈合 , 促 摆脱笨重 头部或直接操作螺钉来对 c 、 2进行复 位 , lc 然后将 之固定到预弯 好 的钛板 的外固定 等。c 1侧块、 2椎 弓根螺钉固定 , C 不需椎板 , 不要求寰椎后 弓的完 上来维持对线。融合时 , 去除寰枢椎后 方的皮质 , 取髂骨松质 骨置于除 去皮 整性, 状面矫形能力强大 , 矢 从后 方稳定 寰枢椎 , 能够提 供足够 的生物力学 质 的寰 枢 椎 表 面 , 注 意 去 除 关节 面 皮质 行 关 节 间 融 合 。 并 稳定性 , 钢板节段螺孔间距 ( l1 1 、3及 1 r 的可选择范 围大 , 5 m) a 每个 节段有 14 术后处理 : . 去除颅骨牵引 , 常规应用抗菌素 3—7 对术 中脊髓有 扰 两种螺钉可供选�

寰枢椎脱位的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寰枢椎脱位的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寰枢椎脱位的微创手术治疗进展刘昌生;李嘉坤【期刊名称】《微创医学》【年(卷),期】2012(007)006【总页数】4页(P653-656)【关键词】寰枢椎脱位;微创手术;综述【作者】刘昌生;李嘉坤【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骨科医院脊柱外科,玉林市,537000;广西玉林市骨科医院脊柱外科,玉林市,5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1寰枢椎脱位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外伤、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都可以引发。

从解剖学角度看,是由于齿状突的完整性缺失,或是寰椎横韧带断裂或松弛。

寰枢椎脱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手术的方法使寰枢椎在正常位置上达到永久的稳定,如果不能使寰椎复位,则先做稳定的手术,然后再做减压术,使脊髓不再受到刺激或损伤。

现将寰枢脱位的治疗现状及微创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1.1 经皮单枚空心螺钉固定齿突骨折自1982年Nakanishi报道了第l例枢椎齿突骨折颈前路螺钉内固定以来,由于该手术可以保留寰枢椎的旋转功能,提供即时的稳定性,无需植骨,术后处理简单,功能恢复良好,因而已被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术中需要从颈部切口显露至枢椎的前下缘,因而上方显露困难。

而且为了能够将螺钉满意地穿过齿突骨折线,就需要将颈前方下部结构显露充分,这样才能形成较小的角度置入螺钉,所以创伤相对较大,如操作不慎尚可能引起内脏鞘和血管鞘内重要结构的损伤。

肖增明等[1]经皮前路螺钉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12例均达骨性融合;对Ⅱ型或浅型Ⅲ齿状突骨折、对稳定型Jefferson、Ⅰ型Hangman骨折,经牵引复位后,也可以经前路行空心螺纹钉固定术。

1.2 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1971年Barbour首先用C1~C2关节螺钉进行了前路开放融合术。

行开放手术前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对螺钉穿入的位置精度要求不高,操作比较容易,更不易伤及脊髓。

颈前路开放C1~C2经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对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不需要作减压,可采用经皮前路C1~C2侧块螺钉内固定加窥镜下C1~C2前间隙和侧块关节融合术。

青少年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进展摘要:在临床上,寰枢关节半脱位是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有些病例可能会自行消退;然而,其他病例可能会导致寰枢关节骨解剖结构的继发性变化,导致持续性畸形。

本文将通过青少年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和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其治疗手段来论述目前医学上关于青少年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寰枢关节半脱位;牵引;推拿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以寰枢关节为中心,由寰枢关节和寰枕滑膜关节间的轻微错位,以及周边组织的破坏、劳损、退行性改变和病变常常会造成头疼、眩晕、呕吐等症状[1]。

尽管国内外有许多的专家在研究,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一般认为,比较严重的碰撞都会造成了寰椎横韧带的损伤并常常伴有骨折,从而导致寰枢滑膜的关节结构损伤,如果没有正确对位,且没能进行及时的治疗,将会给脊髓和延髓之间强烈的压迫感[2]。

不过,在临床运用上,人们往往发现由病理因素所造成的寰枢骨性结构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总的来说,并没有到完全脱位的地步,但可能会伴随着少许的神经症状体征,其中在损伤以后所发生的寰枢关节脱位和零点五脱位,都是临床医生所重视和极力所要处理的临床问题。

寰枢关节是高位脊柱和生命中心的重要部位,如果寰枢关节发生了严重性的变化,将会导致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安全[3]。

文章通过了对青少年寰枢关节零点五脱位的主要成因和临床表现、检查方式及其处理方法的总结和介绍,对今后的医疗研究工作具有建设性意义。

1.病因及临床症状在青少年中,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病原因常见的有:外伤性引起寰枢关节松解、上呼吸道感染、先天性畸形的寰枢关节以及后天发育异常。

从生理的角度来看,由于青少年的关节囊和韧带的弹性均大于成人,颅底、寰枢椎韧带松弛,与大人相比,小儿寰枢关节并没有那么的牢固,更容易发生错位[4]。

因此,在青少年剧烈运动或者在机械外力的作用下都极其容易导致青少年儿童的寰枢关节半脱位疾病;而基于病理的角度来看,青少年的鼻咽部和颈枕部因感染而导致炎液渗出,沿着咽喉壁一直顺流至寰枢关节处,最后导致血管扩张而引起横韧带松弛或者外伤性寰枢关节周围肌群炎液渗出或痉挛,后引发颈部疼痛、头部不正等一些临床现象。

2023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的技术进展

2023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的技术进展

2023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的技术进展摘要寰枢椎脱位病因复杂,病理形态多样。

根据寰枢椎脱位的病理学解剖特点,结合临床技术制订合理的分类标准,并针对不同类别脱位制订相应的治疗策略,综合应用各种寰枢椎松解技术、复位技术、内固定技术和融合技术,才能取得外科治疗的满意效果。

本文探讨了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详细讨论了基千不同寰枢椎脱位类型的治疗策略,分析了临床分型和治疗策略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后路寰枢椎关节松解融合技术在未来可能对传统分类和治疗策略带来的挑战,显微音柱外科技术可能在改善手术技术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寰枢椎关节由位千中央的寰齿关节和两侧的侧方关节构成。

寰齿关节由齿状突、寰椎前弓和横韧带构成车轴关节,齿状突上方由翼状韧带和齿状突尖韧带与枕大孔前缘连接,限制其在正常范围内左右转动[1 1寰齿关节还能维持寰枢椎在矢状面内的稳定性。

寰枢椎两侧的侧方关节呈水平状态,承担头颅的重力。

寰枕关节和寰枢椎关节的正常形态对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21寰枢椎脱位是指寰枢椎关节受到先天或后天性因素的破坏,导致关节对应关系发生错位的一种病理解剖状态,使得枕颈部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均被损害,甚至导致高位音髓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根据既往文献结果及团队经验,详细讨论了不同寰枢椎脱位分型和治疗策略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并对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探讨。

一、寰枢椎脱位的分类及治疗策略进展寰枢椎脱位的病因复杂,脱位形态多样,根据患者的寰枢椎病理学解剖特点,结合临床实际制订合理的分类标准,并制订相应的治疗策略,是优化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技术的基础。

(一)寰枢椎脱位的病因和形态学分类寰枢椎脱位可根据病因、形态学和复位难易程度进行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常见先天性因素包括颅颈交界区畸形,其致病机制主要为在先天寰枕融合的基础上,寰枢椎侧方关节发生畸形,向前下方倾斜[3, 4, 5 1疾病发展过程为:(1)寰枕融合后,寰枕关节消失,部分寰枕关节前屈后伸的活动度由寰枢椎关节代偿,使寰枢椎关节前屈后伸应力增加,导致限制齿状突矢状面内活动的翼状韧带、横韧带变得松弛。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动态分型及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动态分型及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动态分型及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摘要】长期以来,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手术治疗一直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涉猎的禁区,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对于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临床效果也逐渐提高,本文就其外科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为该部手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宏观上的资料。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外科治疗寰枢椎脱位作为累及颅颈区的某些损伤或疾病的一种病理状态,危害性或潜在危害性较大,一旦发生寰枢椎不稳或脱位,便可能累及高位颈髓与椎-基底动脉,导致严重残废或危及生命。

因此,在治疗原发疾病与损伤的基础上,矫正脱位、重建稳定是外科治疗的重要目标。

因为C1与C2处于头颅与脊椎的连接区域,解剖位置深在、隐蔽,与脊髓、椎动脉、颈内动脉、咽喉、食管等重要结构关系紧密,处理起来复杂、棘手,以往常被视为外科手术的禁区。

然而,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随着对颅颈交界区的生理和病理解剖认识的深入和生物力学研究以及显微外科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的积极应用使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不断得以改进,疗效亦逐年提高。

欲言寰枢椎不稳与脱位的外科治疗,先明寰枢椎脱位的分类。

长期临床实践观察发现,以往常用的病因分型不能很好的指导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尹庆水等根据经单纯颅骨、颌枕带牵引或头颈双向牵引和前路手术松解后的变化情况即复位的可能性和难易程度,探索找出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临床动态分型:可复型、难复型和不可复型寰枢椎脱位,该临床分型反映了患者寰枢椎脱位的病理机制和病变过程。

所谓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是指经手法或颅骨牵引可复位者;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或称固定性脱位),指由于韧带、肌肉的挛缩或瘢痕粘连的形成,颅骨牵引不能使之复位、经口咽前路松解术后再牵引才可复位者;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是指长期瘢痕形成伴骨关节结构变性、经口咽前路松解再行牵引亦不能复位者。

1 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因多数病例复位之后可解除脊髓压迫或刺激,故其治疗主要以复位、固定与融合为主。

寰枢椎脱位的现代诊治技术研究进展_王建华

寰枢椎脱位的现代诊治技术研究进展_王建华

综述寰枢椎脱位的现代诊治技术研究进展王建华,尹庆水,夏虹DOI:10.3969/j.issn.1674-666X.2012.04.010基金项目:军队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二·五”计划(BWS11C065);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点项目(2010gxjs032)作者单位: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脊柱外科E-mail:jianhuawangddrr@163.com【摘要】寰枢椎脱位是颅颈交界区的一种常见疾病,可因炎症、肿瘤、创伤、先天畸形等因素引起。

随着现代外科诊疗水平的日益提高,寰枢椎脱位的诊疗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

该文就寰枢椎相关临床解剖特点、寰枢椎脱位临床分型与外科治疗、寰枢椎脱位个性化手术等进展做一综述,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医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寰椎;枢椎;诊断;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684.7,R6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66Χ(2012)04-0291-09Current researches of modern techniqu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WANGJianhua,YINQingshui,XIAHong.DepartmentofSpineSurgery,GuangzhouGeneralHospitalofGuangzhouMilitaryCommand,Guangzhou,Guangdong510010,China【Abstract 】Atlantoaxialdislocation(AAD)isacommondisorderinthecranial-cervicaljunction,whichmaybecausedbyinflammation,tumors,traumaorcongenitaldeformity,etal.Withthedevelopmentofmodernsurgicaltechnology,DiagnosisandtreatmentforAADhaveachievedgreatprogressinrecentdecades.Inthispaper,currentresearcheswerereviewedincludingatlantoaxialanatomy,clinicalclassification,surgicaltreatmentandindividualsurgicaltechniquesforAAD,whichcouldprovideausefulreferenceforthedoctorsinthisfield.【Key words 】Atlanto-axialjoint;Dislocations;Axis;Atlas;Diagnosis;Surgicalprocedures,operative寰枢椎位于颅颈交界区,其椎管内是高位颈脊髓和延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进展本文原载于《中华骨科杂志》2015年第5期寰枢椎位于颅颈交界区,上接颅骨下连颈椎,其椎管内是高位颈脊髓和延髓。

累及寰枢椎的创伤、炎症、肿瘤以及先天发育畸形等疾患可导致寰枢椎脱位或寰枢椎失稳,从而压迫脊髓,引起四肢麻木、无力、括约肌功能障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

据不完全统计,上颈椎创伤所致寰枢椎脱位的致残率高达60%~80%,严重者可能使患者瘫痪甚至危及生命[1-3]。

由于寰枢椎部位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高,风险较大,因此,一直是脊柱外科手术的难点。

近年来,随着现代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寰枢椎脱位的诊疗技术随之不断发展,相关研究也逐渐深入,在对寰枢椎脱位的疾病认识、临床分型与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各种有效后路复位内固定技术以及针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松解复位固定技术、经口前路复位内固定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可以说,我国寰枢椎手术的治疗整体水平在近十年的时间已经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已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面对各类疑难的寰枢椎疾病,我们不再束手无策;面对患者,我们更加自信。

但与脊柱其他部位的手术相比,寰枢椎手术仍具有其特殊性和难点。

比如,寰枢椎存在较多的解剖变异,无论是后路手术还是前路手术,都必须在术前对患者寰枢椎的解剖结构进行详细、全面的检查,手术方案的制定必须结合患者的解剖变异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手术。

否则,一旦出现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4-7]。

本教程旨在加深广大脊柱外科同道对寰枢椎脱位的全面认识,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

现就寰枢椎脱位的现代诊疗技术精要及发展现状进行介绍。

一、寰枢椎脱位的相关解剖学基础寰椎呈环形,主要结构包括前弓、后弓及两侧的侧块。

后弓上方两侧是椎动脉沟,椎动脉经此穿硬膜进入枕骨大孔。

枢椎的主要结构包括齿突、椎体及位于前上方的上关节突和下后方的下关节突。

其上关节突与寰椎侧块形成寰枢椎侧块关节,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及寰椎十字韧带形成寰齿关节,下关节突则与C3侧块相关节。

如图1所示,寰枢椎间由坚韧的十字韧带、前后纵韧带和侧块关节囊相连接,十字韧带位于齿突后方,包括水平和垂直两部分,水平部(即横韧带)起源于双侧侧块,弧形绕过齿突后缘,是防止寰椎向前移位的主要结构[8]。

横韧带断裂及齿突骨折是造成寰枢椎脱位的两大常见病理原因。

齿突尖韧带起于齿突顶部、止于枕骨大孔前缘,位于寰枕前膜和覆膜之间;翼状韧带起于齿突两侧的上部,止于枕骨髁的中份,其主要功能是限制寰枢椎间过度的旋转活动;覆膜是后纵韧带向头端的延伸部分,位于齿突和十字韧带浅面,附着在枢椎体后面和枕骨大孔之间。

这些结构将枕骨大孔与寰椎相连,是阻止寰椎前脱位的第二道防线。

寰枢椎的侧块关节囊对维持寰枢椎侧块关节的稳定性也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这些韧带结构均遭受严重损伤,则可造成寰枢椎的严重失稳或脱位。

二、寰枢椎脱位分类(一)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外伤性、先天畸形性和病理性寰枢椎脱位。

在我国以外伤性多见,常见原因有齿突骨折和横韧带损伤等;先天畸形合并的寰枢椎脱位也较为常见,多因齿突发育异常、先天性寰枕融合、Klipper⁃Feil综合征、颅底凹陷症等疾病所致;病理性寰枢椎脱位相对少见,常因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等破坏寰枢椎正常结构所引起。

(二)按脱位方向分类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旋转脱位。

前脱位最为常见,多因寰椎横韧带断裂引起;后脱位相对少见,多合并齿突骨折;旋转脱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脱位,螺旋CT技术的应用为观察寰枢椎的轴向旋转移位创造了条件。

后有学者根据寰枢椎旋转脱位度数以及是否合并侧块关节交锁固定及寰枢椎的前后脱位,将其进一步细分为不同亚型(图2)[9-10]。

(三)按脱位时间分类可分为新鲜脱位和陈旧性脱位。

新鲜脱位一般是指3周以内获得确诊的脱位;陈旧性脱位多指脱位时间超过3周才获得确诊的脱位。

(四)按复位的难易程度和能否复位分类分为可复性、难复性和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

三、寰枢椎脱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外伤性寰枢椎脱位多有明确外伤史,伤后出现颈痛和活动受限,尤其是旋转活动受限。

患者可表现为颈项肌痉挛和疼痛,颈项活动受限;颈部失落感,常需双手托住下颌,头部不敢活动;头颈部偏斜等。

也可合并颈髓受压表现,如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等,严重颈髓损伤可因呼吸中枢受损而死亡。

先天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发病前多有轻微外伤史,有时外伤史不明确,表现为颈痛、活动受限;也有部分患者因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就诊而易被误诊为颈椎病。

X线检查发现枕颈交界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颈椎MR检查提示高位脊髓受压后方而明确诊断。

寰枢椎结核常破坏寰椎侧块,引起寰枢椎失稳和脱位,儿童人群中较为多见。

当一侧寰椎侧块因结核杆菌破坏而塌陷时,寰枢椎可发生旋转脱位,表现为颈椎疼痛、斜颈等。

颈椎CT和MR检查可获得确诊。

寰枢椎肿瘤亦可导致寰枢椎失稳或脱位,大部分患者有疼痛的主诉,包括枕部神经痛、颈神经根痛、枕颈部神经痛等,颈部活动时疼痛加剧。

疼痛的特点常表现为夜间痛和持续性、进行性疼痛,可伴有斜颈及强迫体位。

当椎体肿瘤侵犯椎旁软组织时,疼痛症状会更加明显;脊柱不稳和脊髓受压时还可引起受累节段的神经支配区疼痛;最后,当椎体塌陷时还会因脊柱肌肉组织麻痹导致脊柱畸形和疼痛加剧。

由于颅颈交界部脊柱椎管缓冲空间大,患者很少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个别髓外肿瘤患者也会因脊髓和延髓压迫而出现麻痹、屈伸障碍、膝反射亢进,甚至发生脊髓半切综合征。

当肿瘤扩展至枕骨大孔,可累及齿突,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联合损伤症状,包括因斜方肌肌力减弱而出现的斜颈,听力丧失、眩晕、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寰枢椎脱位发生在儿童,即所谓的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多继发于咽喉或枕颈区感染,常表现为持续性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呈逐渐缓慢加重,且常为单侧旋转性脱位,早期易复位,后期可发展为固定性旋转畸形。

四、寰枢椎脱位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一)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寰枢椎脱位的主要影像学手段,主要包括颈椎张口正位片和颈椎侧位片(图3)。

颈椎张口位X线片主要观察:(1)寰椎轴线与齿突轴线的关系:寰椎轴线为通过寰椎两侧下关节突最外缘连线中点的垂线,正常时与齿突轴线重叠或轻度分离(一般不应超过3 mm),有侧方移位和旋转脱位时出现分离;(2)寰椎两侧侧块正常时大小、形状基本对称,寰枢椎旋转脱位时失去对称性;(3)寰齿侧间隙:正常情况下齿突两侧缘与寰椎侧块内缘间距等宽或略有差别,若差距明显增大,且临床有明显颈部旋转受限时,则表示有侧方移位和旋转脱位;(4)寰椎两侧缘与枢椎体两侧缘正常情况下相连续,若同向不连续则表示寰椎侧方移位;若两侧离心分离之和>7 mm,则可能有寰椎骨折并寰椎横韧带断裂。

颈椎侧位X线片主要观察:(1)寰椎后弓前缘和枢椎棘突前缘连线:正常时呈向下自然顺延前凸的弧形曲线,寰枢椎脱位后连线中断;(2)寰齿前间隙(ADI):为寰椎前结节后缘与齿突前缘间隙的距离。

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该间隙有宽窄改变者表示寰枢椎脱位。

正常成人< 3 mm,过屈、过伸位X线片无变化;儿童< 4 mm,过屈、过伸位X线片差值<1 mm。

寰枢椎前脱位或半脱位时此间隙可增宽,如超过5mm以上,则考虑有寰椎横韧带松弛或断裂,或是否存在齿突畸形;(3)齿突后倾角:正常齿突轴线与枢椎体后缘延长线交角,平均11.7°(8°~25°);如有前倾则考虑有齿突骨折;(4)寰椎后弓与枢椎棘突间距:寰椎前移时此间距增大。

(二)CT检查对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应该行规范的连续薄层CT扫描检查,并行矢状位、冠状位及三维重建,除可清晰显示寰枢椎的结构、位置关系外,还可通过寰椎及枢椎的连续薄层扫描图像分析枢椎椎动脉孔的解剖变异情况(图4),为选择合理的螺钉置入方式提供依据[9,11-12]。

(三)MR检查颈椎MRI可以显示寰枢椎脱位患者的脊髓受压迫情况,为确定合理的手术方式、判断预后等提供依据。

五、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与治疗策略寰枢椎脱位的治疗目标是复位、减压、固定及融合,同时尽可能地保留枕颈功能。

寰枢椎脱位种类繁多,针对具体患者制定个性化手术策略,对提高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分型由于寰枢椎脱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临床上一般可以根据寰枢椎脱位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型)。

根据寰枢椎脱位的方向分为寰枢椎前脱位、寰枢椎后脱位、寰枢椎旋转脱位等;根据寰枢椎脱位的原因可分为外伤性、先天畸形性和病理性寰枢椎脱位;根据脱位的时间可分为新鲜脱位和陈旧型脱位。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头颈双向牵引技术(图5)对患者进行头颈牵引,根据牵引结果和减压、松解术中情况,将寰枢椎脱位分为三种临床类型[13-16]。

(1)可复性:经头颈双向牵引能复位者;(2)难复性:头颈双向牵引不能完全复位但减压、松解术后经牵引或术中复位[如借助我们自行设计的复位器械和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ARP)]能复位者;(3)不可复性:头颈双向牵引不能完全复位,且减压、松解术后经牵引或术中复位仍不能复位者,其多因寰枢椎侧块关节之间形成骨性融合所致。

(二)治疗策略针对不同的临床分型,目前寰枢椎脱位主要采取以下的治疗策略(图6)。

对于绝大多数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通过经口咽松解等技术可实现复位和固定;对于部分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借助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as⁃sisted design⁃rapid prototyping,CAD⁃RP)、3D打印实物模型和置钉导板等数字技术可实现成功复位。

六、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方式(一)后路手术1.传统后路钢丝及椎板夹固定技术经典的寰枢椎后路固定技术包括Gallie融合术和Brooks融合术等[17]。

该技术可用于寰枢椎后方结构完整,且不合并齿突固定的寰枢椎脱位。

Gallie技术(图7)只需经寰椎后弓穿过钢丝,然后将形状修整合适的骨块卡在寰椎后弓与枢椎棘突之间。

Brooks技术(图8)需要将钢丝分别穿过寰椎后弓和枢椎后弓并将骨块进行捆扎固定。

这两种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手术操作简便,但穿钢丝过程中应避免脊髓损伤。

传统的钢丝固定技术抗旋转能力较弱,术后需要维持较长时间的外固定,直至骨性融合。

由于钢丝穿过寰枢椎椎板的操作具有较高的风险,后来有学者对其进行改良,发明了寰枢椎椎板夹技术,如Apofix椎板钩系统,利用椎板钩加压紧钩住椎板,达到稳定病变节段的目的。

其力学原理与钢丝技术类似;缺点也是抗旋转力量差,术后需要依赖较为可靠的外固定,手术失败率较高。

2.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术[18-22]该技术首先由Magerl 提出并广泛应用,因而又称Magerl技术,采用2枚穿越枢椎侧块和寰椎侧块的螺钉实施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