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观塑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涵盖了众多方面,以下是对其中一些重点的整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内容;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方法。
3、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同时,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中学课程1、课程类型中学课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等。
不同类型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目标合理设置课程。
2、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3、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设计、实施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中学教学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品德的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等环节,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2、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如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重点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重点总结一、教育学理论知识考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特点、目标和职能等基本概念。
2. 教育学派与教育思想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如古希腊教育思想、康德亲职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科的分类教育学科的主要分类及其特点,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4. 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如实证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等。
5. 教育学发展历程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与理论。
6.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法规国家教育政策与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如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二、心理学知识考点1.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如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
2. 学习心理学学习的基本规律,包括记忆、理解、思维、注意等。
3.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心理机制,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沟通、领导等相关概念。
4. 心理评估与测量心理评估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和技术。
5.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与应用,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价、教育咨询等。
三、教育法律法规考点1. 义务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其相关法规文件的内容与要求。
2. 学校管理法律法规学校办学资质的认定标准、学校管理的法律法规。
3. 教师法律法规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教师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
4.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学生的权益和利益保护的法律法规。
5. 教育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职责与法规要求等。
四、教育研究方法与技巧考点1.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中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实验设计等。
2. 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数据分析的技巧,如样本抽取、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等。
3. 教育评价与监测教育评价的原则、方法和技术,教育监测的内容和要求。
4. 教育研究报告撰写撰写教育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点,逻辑结构和表达技巧。
五、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考点1. 教学设计原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一、教育心理学
1. 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
2. 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
3. 智力发展与学习能力培养
4. 学习与记忆的规律和策略
5.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辅导
6. 教育中的激励与评价
二、教育学
1. 教育的定义、目标和功能
2. 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流派
3.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4. 教育变革与教育政策
5.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6. 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提升
三、教育法律法规
1. 中小学教师资格申请与评审规定
2. 基础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3. 中小学教育管理规定与政策
4. 教育机构管理规定与政策
5. 学生权益与保障法律法规
6. 员工劳动关系法律法规
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 教育科学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4. 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解释与推论
5. 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6. 教育科学研究应用与转化问题
五、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1. 课程开发与设计
2.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 教学评价与评估
5.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
6. 教学创新与教育改革
以上是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请注意,本文仅为参考资料,真实名字和引用已经被修改,如需详细了解,请查阅相关教育学习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1.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广义的教育的三个形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社会)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象征性。
6.近代教育(l)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20世纪后的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8.教育的人口功能第一,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第二,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第三,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第四,有助于人口迁移。
9.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1)教育的政治功能第一,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第二,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第三,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第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第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第四,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第五,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第六,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10.教育与生产力(经济)的关系(1)教育的经济功能:第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第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第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第五,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教育的科技功能第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第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第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第四,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的总结:1.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概念、目的和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教育理论- 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心理学基础知识-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动机理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3.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学生权利保护和教育公平问题4. 教育评价与测量- 教育评价的目的、类型和方法- 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工具- 教育评价与测量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5. 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流程-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实施的技巧和方法6. 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 班级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学生指导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7. 教育技术与应用- 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8.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9. 跨学科知识- 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和实践- 跨学科知识在教育中的应用- 跨学科教学的策略和技巧10.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方法- 教育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教育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应用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功能。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4. 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5. 教育的发展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
二、中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任务1. 中学教育的地位: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
2. 中学教育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选择性、创新性等。
3. 中学教育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进身心健康等。
4. 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等。
5. 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法等。
三、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 生理发展:青春期生理变化、身体发育等。
2. 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个性发展等。
3. 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价值观等。
4.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和连续性、个体差异、不平衡性等。
5.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和教学策略1. 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等。
2.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
3. 学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等。
4. 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
5.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五、中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设置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选择性、实践性等。
2.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3.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的方法:系统分析法、目标分析法、任务分析法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一、教育学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5.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6. 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7.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8. 教育评价与监控9. 教育法规与政策10. 教育伦理与道德二、心理学知识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3. 成长与发展心理学4. 学习与教育心理学5. 认知与思维心理学6.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7. 人格与个体差异心理学8. 社会心理学9. 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10. 心理评价与测试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范围2.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3. 教师教育法律法规4.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5. 教育行政法律法规6. 教育机构管理法律法规7. 课外教育法律法规8.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四、教育管理与评价知识点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2. 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3. 教育管理标准和评估4. 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 教育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6. 教育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7. 教育管理中的质量保障和监控8.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9.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0. 教育评价的形式和程序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点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教育技术的分类和应用3.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方法5.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6. 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使用7.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及其评价8.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六、教育心理与教育方法知识点1. 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2. 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3. 学生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处理4. 学生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5. 学生学习困难与教育帮助6. 学生学习兴趣与教育引导7. 教师教育方法与教学设计8. 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9. 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10. 教师评价与教育反思以上为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一、教育基础1、教育学基础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同时,需要理解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掌握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途径等基本问题。
2、学生身心发展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学生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需要,熟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方法。
3、教育制度与政策法规。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教育制度体系,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法规等,掌握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4、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习心理、德育心理、发展心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5、教学设计与实施。
考生需要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技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6、班级管理与德育。
考生需要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班级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技能,能够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
二、学科知识1、学科基础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所报考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2、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考生需要了解所报考学科的课程理论、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该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熟悉该学科的教学理论和实际问题。
3、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
考生需要了解所报考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掌握该学科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能够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实施和教材分析。
4、学科考试与评价。
考生需要了解所报考学科的考试与评价理论和方法,掌握该学科的考试形式、内容和评价标准等,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考试与评价的设计和实施。
5、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
考生需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掌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设计。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背诵重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背诵重点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是什么?研究对象:教育现象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发展,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指导教育实践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以及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是什么?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影响教育。
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是什么?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反过来又影响教育的个体功能。
4、教育目的的作用和结构是什么?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调控、评价。
教育目的的结构:纵向结构(国家、学校、个人)和横向结构(德、智、体等)。
5、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人、知识及未来。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培养目标的直接依据,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6、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科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课程计划:是指导和管理学校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培养人才的总体设计方案,是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的主要依据。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是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如教科书、练习册、活动册、音像材料等。
教科书:是指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教材中最重要的部分。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科书的关系:课程计划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主要依据,而教科书则是教材的具体化。
7、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备课包括哪几个环节?上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2.狭义: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1. 永恒性。
(人在教育就在)2. 历史性。
(古今不同)3. 相对独立性。
a. 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b. 不平衡性(可超前、可滞后)三、教育的起源1. 生物起源论:生物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息2. 心理起源论: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孟禄3. 劳动起源论:劳动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1. 公平、无阶级性。
2. 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
3. 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奴隶社会:1. 夏朝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教育形态。
2.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特征:政教合一学在官府3. 私学兴起:春秋时期,特征:自由。
➢封建社会:1. 战国:私学繁荣。
2. 隋唐:科举制兴起。
3. 清末:1905年,废除科举制。
➢近代社会:1.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德国最早)3. 教育世俗化、法制化。
➢现代教育:20世纪之后教育的新特点。
(口诀:全民多献身)1.教育的全民化。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多元化。
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发展(一)萌芽阶段1. 《学记》:世界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启发性教学二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7. 杜威:现代教育代表人物。
a. 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b.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c. 学校即社会。
8. 斯宾塞:a. 教育预备说(准备生活论),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的定义与功能- 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个性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2. 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品德。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3. 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
-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 循序渐进:按照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推进教学。
二、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 学习策略: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 学习迁移: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2. 发展心理- 认知发展:个体认知能力的成长过程。
- 情感与人格发展:个体情感和性格的形成与变化。
3. 评价与测量-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行为表现的评价。
- 心理测量:运用科学方法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评估。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 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结构。
- 教学媒体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工具。
2. 教学实施- 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3. 教学反思- 教学经验总结: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和总结。
- 问题诊断与解决: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 持续改进: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课程与教材1.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
-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和组织形式。
2. 教材分析与运用-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的编排逻辑和体系结构。
- 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 教材活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
五、教育评价1. 评价类型-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性评价。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整理一、教育哲学和教育学说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哲学主要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说是教育学理论的集中体现,它是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教师应该熟悉常见的教育学说,了解其核心观点和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于了解学生心理、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教师应该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等内容。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教育法、劳动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教师应该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四、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该了解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观察法等,以便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
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是教育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教师应该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常用的教育技术工具和教学软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
六、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是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教师应该了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七、学科与学科教育知识作为中学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教育知识。
教师应该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等,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学科教学。
八、中学教育的目标、体制和政策教师应该了解中学教育的目标、体制和政策,包括中学教育的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和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了解中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调整。
以上是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整理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教师。
教师是社会的守护者和引路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复习重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是教师招聘和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考试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有效地进行复习,以下是对该考试复习重点的详细梳理。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与功能了解教育的定义、本质特征,以及教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包括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如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
2、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明确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掌握教育制度的概念、类型和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
例如,义务教育制度的特点和发展。
3、学生与教师熟悉学生的本质属性、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对于教师,要了解教师的职业角色、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途径。
同时,掌握师生关系的类型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4、课程理解课程的概念、类型和课程理论流派。
重点掌握课程设计的模式、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方法。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如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等。
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育教学。
2、学习理论学习各种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理解它们的主要观点和对教育的启示。
3、学习动机明确学习动机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掌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学习动机的缺失和过度。
4、学习策略熟悉学习策略的分类,如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学会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
5、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了解知识的类型、学习过程和知识的迁移。
掌握技能的形成阶段和培养方法,以及如何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三、教育教学知识1、教学过程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基本规律和基本环节。
掌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教学组织形式熟悉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如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以下是为您总结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3、教育与社会发展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可以促进民主。
4、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三、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重点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重点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是一项重要的评估教师素质的考试,对于考生来说,熟悉并掌握考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的重点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1. 学习理论- 古典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2. 认知发展理论- 展示理论- 信息处理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3. 思维与智力- 智力结构- 智力发展因素- 智力测量方法4. 学习与记忆- 学习过程- 记忆理论- 记忆策略与技巧5. 学习动机与情感- 动机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情感与学习关系二、教育学原理考点1. 教育目标与任务- 教育目标的分类与特点- 发展性目标与培养性目标 - 教育任务与内容2. 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育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3. 教育方法与手段- 教育方法的分类与特点 - 教育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 教育手段的评价与改进4. 学校与社会教育-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 - 社会教育的组织与管理5. 教育评价与改革- 教育评价的目标与原则 - 教育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 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策略三、教育法律与伦理考点1. 教育法律- 教育法律体系- 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要求 - 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2. 教育伦理-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伦理的要求- 教育伦理的涵养与实践3. 学生权益保护- 学生权益的内涵与分类- 学生权益保护的机制与措施- 学生权益保护案例分析4. 学校治理与安全- 学校治理结构与职责- 学校安全管理与防范- 学校安全事件的处理与应对四、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考点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教育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2. 教育实验与教育评价- 实验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教育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教育实验与评价结果的解读与应用3. 教育实践与创新- 教育实践的基本特点与要求- 教育创新的内涵与意义- 教育实践与创新的案例分析4. 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影响通过对以上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点内容的总结与归纳,考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一、教育基础知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2. 教育的功能(2)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使人类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包括学生、儿童、成人等。
(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等。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4.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1)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4)实践性原则:教育应注重实践,使受教育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5. 教育的主要类型教育的主要类型包括:(1)学前教育: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
(2)初等教育:指对612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小学教育。
(3)中等教育:指对1218岁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
(5)成人教育:指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6)特殊教育:指对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进行的教育,如对残障人士、问题儿童等的教育。
二、教育能力1. 教育能力的基本概念教育能力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技能等。
2. 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信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对该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必背的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起源阶段、形成阶段、多样化阶段、现代化阶段。
3、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二、教育法律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基本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年限和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内容。
三、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1、课程的概念与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2、教学的概念与类型: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自学。
3、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
四、心理教育与德育1、心理教育的概念与原则:个性化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德育的概念与原则:教育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整体性原则。
3、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五、班级管理基础知识1、班级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2、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例会、班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
3、班级管理的评价: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
六、教育科研方法基础知识1、教育科研的概念与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
2、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评价。
3、教育科研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点知识整理
四大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 间接性规律 )1.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 发展性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双边性规律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 教育性教学规律 )1.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 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六大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内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榜样示范法内涵: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方法基本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情感陶冶法内涵:又称陶冶教育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基本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景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实践锻炼法内涵: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基本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品德评价法内涵:又称奖惩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个人修养法内涵: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及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题型:单选(21个,每个2分,共42分)简答(4个,每个10分,共40分)材料分析题(2个,每个18分,共36分)辨析题(4个,每个8分,共32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值:150分,最后折合为120分,分数线为70分。
注意:模块一、二、三、七为教育学部分,模块四、五、六为心理学部分。
模块一、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七占了考试比重的68%。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学部分冲刺课重点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章中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及主要教育思想1、孔子(三颗星考点)掌握知识点:(1)《论语》、四书五经(2)“有教无类”(3)六艺、六经(4)教学相长(5)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学思行并重(其中,行最重要)2、朱熹(一颗星)(1)宋代教育家,代表作《童蒙须知》、《近思录》、《四书集注》,(2)教育思想:明人伦、主张把教育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
3、陶行知(三颗星,联系杜威。
两者观点相反)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4、苏格拉底(三颗星)西方的孔子,产婆术(问答法),启发式教学5、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6、亚里士多德(1)代表作:《政治学》、《形而上学》、《物理学》(2)教育思想:重点记忆教育遵循自然7、夸美纽斯(三颗星)(1)代表作:《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注意: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现代教育学著作。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提出来的是培根。
(2)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五大教学原则、《世界图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带有插图的儿童读物)、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注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由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
8、洛克(1)白板说(2)《教育漫话》(3)绅士教育论9、卢梭(1)《社会契约论》、《爱弥儿》(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10、康德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的人。
11、赫尔巴特(1)“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现代教育学之父”,同时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注意区分: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但现代教育学之父是赫尔巴特。
(2)《普通教育学》是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思想: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学理论、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老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四阶段教学理论、旧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12、杜威(1)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也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2)教育思想: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适应生活。
第二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含义:广义和狭义的教育(三颗星辨析题)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体现了社会性)3、教育的构成要素(一颗星)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4、生物起源说(三颗星选择题)利托尔诺、沛西能5、心理起源说孟禄、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6、教育形态(一颗星,简单了解)7、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无阶级性、与生产劳动紧密相连、主要靠言传身教(2)农业社会的教育特点:明显的阶级性、教育和劳动相分离、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育(私塾)(3)工业社会的教育(4)信息社会的教育特点:重点掌握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理念。
注意:终身教育理念由保罗朗格朗提出。
8、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西方最早的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9、实用注意教育学(三颗星选择题)P22结合杜威来理解记忆10、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三颗星选择题)P23记住代表人物及著作。
1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一颗星,简单了解)P2412、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布鲁纳《教育过程》、瓦根舍因《范例教学》、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P301、教育与人口简单了解2、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三颗星辨析题)3、教育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三颗星考点)4、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三颗星,单选题常考)5、学校文化的构成,核心是学校精神文化6、学校的精神文化是隐形课程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及各自说过的话 P352、环境决定论华生、洛克(两颗星选择题)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四个因素?遗传和环境的辨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以及表现? P35、P364、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要求 P37(1)顺序性(要求顺应自然)(2)阶段性(要求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齐步走)(3)不平衡性(要求抓住关键期)(4)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5)互补性(要求长善救失,取长补短)6、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一颗星,简单了解)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三颗星选择和简答)2、牢记狭义的教育制度的含义。
牢记!3、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4、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考简答题5、旧中国的学制(三颗星选择题)(1)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2)首次得到实施的是“癸卯学制”(3)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是“癸卯学制”(4)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5)第一个以美国为蓝本的学制是“壬戌学制”6、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7、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颁布,记住改革要点。
P44 8、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总目标,其中包含两基。
9、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两基本。
注意: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两基本: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10、我国的现行学制(一颗星,简单了解)11、义务教育的概念与特点(两颗星,简答、辨析)P4612、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学会生存》,从此终身教育在整个世界范围,成为改革成人教育和学校教育并使之一体化的基本指导理论。
第六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含义,牢记。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总要求与具体目标、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3、教育目的确立的价值基础(三颗星,选择)P51掌握代表人物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依据(两颗星)P51三点5、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变(一颗星,简单了解)P526、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三颗星,简答)P53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常考选择) 8、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民发展的含义(三颗星)P5310、全面发展的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P54第七章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重点掌握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常考选择。
背诵各个方法的概念,学会区分。
模块二中学课程理论第八章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即教学科目(两颗星,选择)斯宾塞2、课程即学习经验(两颗星,选择)杜威3、广义的课程和狭义的课程(两颗星,辨析)4、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两颗星)P685、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选择题)6、课程开发的模式:重点记忆目标模式。
三颗星考点,代表人物:泰勒,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四段论”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确定教育目标(核心)、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计划。
7、过程模式代表人物是斯腾豪斯。
8、课程流派理论(1)学科中心课程论,记住基本观点。
(三颗星)(2)活动中心课程论,记住基本观点(两颗星)(3)社会中心课程论基本观点(一颗星)第九章课程的组织1、课程类型的分类重点掌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三颗星,选择题 2、校本课程(背诵,三颗星)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在分析本校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背诵,三颗星)3、记住隐形课程的例子,如班风、校风。
4、课程目标(一颗星,简单了解)P755、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三颗星)(1)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核心)、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某门学科的指导性文件。
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的好帮手。
教材的编排有两种方式:直线式、螺旋式。
教材编排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基础性、实用性、心理顺序、衔接性。
6、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CIPP评价模式(4)CSE评价模式重点掌握目标评价模式,有泰勒提出,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
第十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一颗星,简单了解)2、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两颗星,简答)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有三方面的含义:(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3、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一颗星,简单了解)4、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三颗星,必须牢记)(1)在课程功能上,过去是注重获得知识与基础技能,现在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在课程结构上:过去是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现在是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在课程内容上:过去是繁、难、偏、旧,现在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在课程实施、学生学习方式上:过去是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在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5)在评价制度上:过去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现在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课程类型改革(三颗星,每年必考)P836、课程评价现状(三颗星)也可以说是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