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举例:苏轼在黄州定慧院寓居期间的生活境遇,对于学生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特殊情感的经历?”比如,在宁静的夜晚,你是否有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在特定环境下如何表达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诗词,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语言建构与应用:掌握古诗词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古诗词,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挺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了解诗词的背景、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他们逐渐能够领悟到苏轼在特定环境下所表达的情感。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对于诗词朗读环节,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和情感把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多给予学生示范和指导,让他们在朗读中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卜算子》这首诗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创作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价值、分析其现实意义并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
(2)古诗词的词句理解:古诗词中的某些字词和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举例:《登高》一诗中的“落木”,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教师要解释其意为“落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古代诗人在诗词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表达情感,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领会。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登高》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了解古诗词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针对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对古诗词的难点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解析,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词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和讨论,我发现他们对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积极参与诗词朗读,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2022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2022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第1课时北冥有鱼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

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习《庄子》特点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重点字词梳理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2.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3.词类活用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4.文言句子翻译(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明确:这种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32张PPT)
• 浮萍——“身世浮沉雨打萍”
浮云——“浮云游子意”
天空中的一抹浮云, 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 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 东。
送别诗的其他意象——杨柳
• 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 中描写最多、也最情意缠绵 的一个意象。
•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 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 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 人常折柳送别。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送别诗中的多种意象.mp4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如果你是一位小小插画家,让你为这首 诗配上插图,你想画上哪些景物?涂上 什么颜色?营造什么样的意境?
【圈点批注: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把你的小小设计描述出来,可 配以一图或多图】
绵绵情致,似水流长
——《送友人》
• 自由朗诵诗歌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注意语调、语速、语气,讲究轻重舒缓、抑扬顿 挫)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重点字词:班马 ◇诗歌内容 ◇学而知困(答疑解惑)
送别诗的其他意象——酒
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 曲》:“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朋友 将要分别,怎能少了酒这 个最能传达情谊的东西呢?
无论是得意与否,还是 离愁别绪,亦或是对酒当 歌一醉方休,都借酒表达 出了不忍之情、不舍之谊!
送别诗的其他意象——酒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 二甫》:“飞蓬各自远, 且尽手中杯。”
李白运用“蓬”的意象,着一
“孤”字,更表达了作者对朋友 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情意深挚 感人。

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综合备课资源(统编版)(精品课件)

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综合备课资源(统编版)(精品课件)

创作背景
卜算子,词牌名。定慧院,一作“定惠院”, 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 院中。这首词即描写了词人深夜独自漫步时的 所见所感。
朗读指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
鸿影。
xǐng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
洲冷。
词意速通
上片写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开头两句营造了一种 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渲染出一种孤高 寂寞的境界,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
后两句先是描写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重重的“幽 人”形象,随即又引出“孤鸿”这一形象。这两句 中的人、鸟形象极富象征意味,“孤鸿”的掠影更 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使其孤独的形象更具 体可感。
的友人的担忧;王诗主要劝勉朋友不要因离别而伤感, 要心胸豁达,坦然待之。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 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善书,“宋四 家”之一。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 钟磬音。 译文: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 心中俗念消失。各种声响在此时全部消散,只 剩下回荡在山林中的钟磬音。
诗词主旨
诗人抒写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描写了 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抒发了诗人 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诗词赏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孤蓬
送友人 (比喻)
夕阳

[K12配套]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公开课教案部编版4

[K12配套]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公开课教案部编版4

学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目标1.感受苏轼在贬谪之中忧谗畏讥的寂寞之情。

2.领会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借孤鸿以衬托,来表达自己不能直说的难言之痛的方法。

3.通过比读的方式激发热爱古典文学的感情。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号“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谥号文忠。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父子三人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ěi]。

一、简介本词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

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

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

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

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

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

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前期中期后期失意自伤随遇而安乐观豪迈低沉苦闷洒脱旷达积极向上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

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

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

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

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选入了四首古诗词,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雷震的《村晚》。

这四首诗词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诗词,对诗词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和欣赏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对诗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对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四首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诗词中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背诵四首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手法。

2.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对比分析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诗词朗诵音频,网络资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诗词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李清照的《如梦令》,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时代背景,诗词背景。

3.诗词解析:分析《如梦令》的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4.对比分析:将《如梦令》与其他诗词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促进交流和思考。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022年部编版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1. 把握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

2. 感受宋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 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第1课时《浣溪沙》《采桑子》一、新课导入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顶峰,第13课我们学习了五首唐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宋词,一起来感受氤氲着温柔的宋词之美。

二、新课教学浣溪沙【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1〕自由朗读,掌握节奏,读准字音明确: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听示范朗读明确: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单独地走来走去。

赏析〔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明确: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清楚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2〕夕阳西下几时回?明确: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明确: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

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知名的原因。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二)之《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3、体会诗歌以动衬静的写法。

4、感受诗人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难点:体会诗歌以动衬静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名家视频朗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预习导学]1、上网或查资料了解常建常建(708年—765年),字少府,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一生仕途不得志,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2、上网或查资料了解背景资料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

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

3、自读课文。

[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大唐,一个诗歌的国度,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钓叟樵夫,无人不读诗。

一个个诗人因诗而名垂青史,让后人铭记。

常建就是这样一位,尽管后人无从考证他的生卒年月,但他的诗文一直为后人所传诵。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唐代诗人常建给我们营造的清新怡悦脱俗的意境,沐浴着朝阳,陶冶我们的性情吧!二、预习检查多媒体展示课件,小组派代表介绍作者、背景相关内容三、朗读诗歌1、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读视频,学生听读2、学生试读,朗读提示:(1)读准字音(2)读出感情(3)注意停顿(4)朗读流利。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chán)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但有时讨论主题可能过于宽泛,导致讨论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计划在设置讨论主题时,更加具体和明确,让学生们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
另外,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卜算子咏梅》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卜算子咏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灵感。
3.强化思维品质:分析诗词内涵,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深入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卜算子咏梅》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尝试。这个操作将让学生们体验如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创作作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卜算子咏梅》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和艺术价值。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引导学生通过诗词中的自然景物描绘,想象“悬崖百丈冰”和“花枝俏”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诗词创作尝试:学生在创作古诗词时,往往难以把握诗词的格式和表达技巧,需要教师指导。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而这“劲节”得以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第3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第1课时
纯朴的乡村, 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幅和谐的画卷。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28岁试礼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被黜免。后赐进士出身。




“扫胡尘”“靖国难”是其平生志事所在。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跟辛弃疾的一样,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的诗作近万首,是我国历史上丰产的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轧碎。
驿站外的断桥边,梅花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孤自愁思,又遭到风雨摧残。梅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任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包含五首古诗词,分别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对诗词意象的理解、情感的把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2.难点:对诗词意象、情感的深入把握,以及对诗词审美价值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词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的美。

2.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五首古诗词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五首古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诗词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诗词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介绍五首古诗词的作者、内容和背景,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美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美课件

课 外 古 诗 词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 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感情。
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国务院确定的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物保护单位。
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 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 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理解诗歌
理解诗歌
注释: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明净的水。 为别:分别。 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征:远行。 浮云:飘浮的云。 自兹去:从此离开。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理解诗歌
译文: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
时常能见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隐隐约约 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匆匆回首,心里有恨 却无人知晓。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 独宿于 荒冷的沙洲。
赏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 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 出场作铺垫。接下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 茫的“幽人”形象,随即写到“孤鸿”,使这两个意 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孤鸿 的形象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 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赏析
下片抒情,主要赞美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 妒”,它的第一种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 冬孤傲开放。“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第二种美德是 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是香气依旧。 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遭贬,因此 他以群花喻指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从而表达了虽 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加以赏析
早晨的太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译: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 的树林。
首联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时间,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院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 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的勃勃生机刻画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 扬的情绪。“古寺”“高林” 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 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寿阳曲.烟寺 【元】马致远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
有人说这首元曲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可以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相媲美,请你结合这首 元曲作简要分析。
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座古寺清幽寂静的环境。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所描绘的意境有 异曲同工之妙。开头三句,作者用了“寒”“古”“细”“清”等形容词,极力渲染古寺清幽 宁静的氛围。“寒烟柳”,先是写空中之景,缕缕寒烟缭绕在古寺上空。“古”与“清”体现 了这座古寺的幽深与清静。紧接着写佛人离去,寺内一片寂静。这三句从正面层层对古寺宁静 的氛围作了描绘。最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古寺的清幽,倒不是钟声 太响,而是古寺太静。总之,全曲营造了一个清幽寂静的意境。
理解型默写
5、写悠长的钟磬音,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 :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 6、中华民族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 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 7、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悦情悦心,读一读《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让我们在清幽的环境中享受内心的宁静。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 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 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 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 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 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 精神状态。
总结
本诗通过写破山寺中的高林、曲径、花木、山水等景物,运用以静显静、 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营造出幽深寂静、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意境,表达 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之情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寄情于景)
忘却世俗 寄情山水
课后练习
1、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C
(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潮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 “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 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区,现已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名刹,景致迷 人。寺中禅院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 手迹,成为兴福寺画龙点睛之笔。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举例:如何从“幽人”、“孤鸿”等意象中体会作者孤独、高洁的情感。
(3)诗词艺术手法的识别与分析:学生需要学会识别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作用。
举例:诗句“飘渺孤鸿影”中的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4)诗词背景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学生需要了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将诗词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深入理解诗词的寓意。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词中的一个意象或情感表达。
2.诗词朗读: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本节课旨在学生通过学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提高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语言建构与应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古诗词语言,提高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提升文学表达能力。
2.诗词朗读:学会正确朗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诗词解析:分析诗词的字词、句式、意象,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寓意。
4.诗词赏析:从作者情感、时代背景、艺术手法等方面,深入剖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艺术价值。
5.诗词背诵:通过反复朗读,熟练背诵《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素材。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5.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应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寄居他乡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苏轼在异乡的心境与情感。
1.教学重点
-诗词朗读:正确把握诗词的节奏、韵律,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诗词解析: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和意象,领悟诗的意境。
-诗词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作或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举例说明:
-在诗词朗读方面,以《卜算子》为例,强调“仄起平收”的规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在诗词解析方面,详细讲解“孤鸿”、“寒枝”等关键词语,以及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在诗词应用方面,通过让学生尝试创作或仿写诗词,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诗词朗读:如何正确把握诗词的节奏、韵律,对部分学生来说存在难度。
-诗词解析:对于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感到困惑。
-诗词创作: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举例说明:
2.在诗词解析环节,虽然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对比来讲解重点难点,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示难以理解。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掌握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诵读
1.朗读诗词,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理解诗歌大意。

2.品读诗词,领悟诗歌的意境之美,感受诗歌意趣。

3.背诵四首诗词。

1课时
教学《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送友人》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五首唐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有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孟浩然的投赠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还有《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三首叙事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唐诗——《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

(板书文题)
二、读通,感知诗歌内容
1.学生初读,读准字音
曲.径(qū)禅.房(chán)万籁.(lài)钟磬.(qìnɡ)
2.自由诵读,抽查朗读
教师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读懂诗歌大意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品悟诗意。

(生交流讨论,师总结)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走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大的林木。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就在花木丛的深处。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各种声响在此时都已经沉寂,只听到那悠长的钟磬声(在空中回荡)。

送友人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郭的北面,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面。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远行之路。

游子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我们)挥手告别,从此离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探究诗歌中的“景语”,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由朗读体会诗歌音韵节奏的美感,而后指导学生借助教材上的赏析文段和旁注,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大意。

三、品读,读出诗歌之美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两首诗,思考以下内容。

设问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预设“深”字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环境的幽深安静。

设问2:《题破山寺后禅院》通过描写禅院的环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
预设通过描写禅院幽静的环境,寄情于景,表达了作者远离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设问3:如何理解《送友人》中“孤蓬”这一意象?
预设“孤蓬”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形象地写出了此地一别后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样万里漂泊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设问4:《送友人》颈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预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浮云随风飘浮比喻友人行踪不定,以夕阳徐徐而下比喻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

情景交融,渲染了离别的伤感气氛,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师小结:《题破山寺后禅院》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院来写,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宁静,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送友人》描写了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及嘶鸣的班马等,刻画了动人的送别场景,渲染了离别时的悲伤气氛,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意。

(生自由吟咏,诵出情感)
教学《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卜算子·咏梅》
一、读通,感知诗歌内容
师:领略了唐诗的魅力,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两首宋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

1.范读正音,划分节奏
师:听老师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生字音、节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xǐnɡ)。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yì)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zhuó)/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niǎn)作尘,只有/香/如故。

(生自由朗读,读准读顺)
2.读懂诗词大意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品悟词意。

(生交流讨论,师总结)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残月悬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孤雁)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晓。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卜算子·咏梅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放,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苦苦去争春斗宠,任凭百花妒忌。

即使凋谢了,化成泥,被碾轧成尘土,依然和花开时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二、品读,读出诗歌之美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两首词,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

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境?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缺”“疏”“断”几个字写出了词人孤独凄清的心境;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孤鸿”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词人遭到贬官后孤苦的处境和高洁的心性。

设问2:《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处在一个怎样的恶劣环境中?体现出梅花什么样的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以花喻人,表现了词人的什么品格?
预设梅花在凄风苦雨的黄昏盛开在郊野的驿站外破败不堪的桥边,体现出梅花不畏生长环境艰苦的顽强精神。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以花喻人,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争宠谄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师小结:这两首词都是咏物词,都是借物(孤鸿、寒梅)来抒怀言志。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作者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这首词写景兴怀,托物咏人,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卜算子·咏梅》中,作者以梅花
自况,借梅花孤高正直、坚贞自守、矢志不渝的高贵品质,表现了自己虽一生坎坷却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首词笔触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生自由吟咏,诵出情感)
三、总结存储
1.检查背诵
教师现场组织并检查学生背诵这四首诗词,可采用个人独背、同桌互背、小组竞赛、全班齐背等方式。

2.布置作业
诗词的语言凝练蕴藉,但散文化的语言也有独到之美,同学们在第五单元已经学过了如何用散文化的语言写游记,我们也可以通过将诗词改写成散文的方式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请从四首诗词中选择合适的一首,展开想象与联想,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诗词中的画面或场景描绘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