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 是最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 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 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 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 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 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 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4、梅花的命运很是悲惨,令人不忍卒 读。但作者的目的仅仅是为写梅花的悲 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吗?
不是。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 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 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 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 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中考真题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
下阕则写出了梅花________ 、________ 的品质。(3分)
9、“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
下片:写梅花坚贞而高洁的优秀 品质。
女生读词的上片,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梅花的生存环境怎样?
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 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 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 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 己。“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 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
2、“无主”二字有哪些深层的含 义,该如何理解?
(2)、反衬(衬托)。“零落成泥碾作尘” 极写梅花寂寞野处、黄昏独愁、风雨交侵、群 芳嫉妒深重困境下的悲惨命运——落地陨灭。 同时也为下句作最鲜明的反衬和强有力的蓄势, 将全词推向最高处。“只有香如故”,是梅花 的庄严宣告:我的形体虽然消失,但我的清 香——我的精神、我的品格、我的灵魂,丝毫 未泯,依然如故。这宣言是梅花心中的最强音, 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坚贞不屈、爱国不渝的崇高 气节,咏物抒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比喻友人
比喻难舍之情 比喻诗人自己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①比喻、对偶,情景交融,②“浮云 ”比喻游子(友人)行踪不定,“落 日”比喻自己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的 难舍之情,③表达对友人依依惜别之 情及对友人的深切关切之情。
纵然不舍 潇洒挥别 豁达乐观
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
马嘶叫声 离群的马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的是诗人在长安送朋友去蜀州时的情景,表达了诗 人对即将赴任友人的鼓励和劝勉。 B.李白创作五言绝句的《送友人》巧妙地运用“浮云”和“落日”来比喻友人 ,表现了诗人对好友深情的关怀。 C.《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姿态,下片着重 写美化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质高洁的动人形象。 D.《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盛世出仕建功立业的心志;在 写景上则于大处落笔,洞庭湖的景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甲诗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B.乙诗首联“青山”“白水”从色彩角度写景,“横”写出了山的静态,“绕 ”写出了水流的动态。 C.乙诗最后两句是写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马儿迫不及待地想离去,朋友只得分 手。 D.两首送别诗都写得情深意切,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 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自 己即将远行的无限伤感之情。 C.“蓬”之前用“孤”来修饰,准确而生动的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 依,行迹不定。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手啊,表达了 诗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怀。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word版 有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长河中,古诗词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的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的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的诗人,他独登高楼,难觅知音。
于是他们百感交集,写下了一首首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们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二、目标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咏,领悟诗歌的意境。
3、陶冶美的情操,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三、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四、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
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
禅院:寺院。
古寺:古老的寺庙。
初日:初升的太阳。
曲径:弯曲的小路。
幽处:幽静的深处。
禅房:僧人居住的房舍。
悦:使……欢悦。
空:使……空旷。
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
万籁:指各种声响。
但:只。
钟磬:指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五、诗意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六、赏析赏析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赏析:首联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院四周的环境。
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的勃勃生机刻画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赏析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赏析:颔联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的小路弯曲幽远和后禅院景色幽静迷人,含蓄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志趣。
赏析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赏析:颈联中“悦”“空”两字是此联的“诗眼”,“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悦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的幽静,更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导学案设计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送友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背诵诗歌,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2、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3、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挚感情。
〖学习重点〗1、诵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进程〗一、导入新课人有悲欢离合,别离难免,于是送别诗应运而生。
自古以来,送别诗大多充满了伤感凄清的愁绪,总是带着“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凉不舍,是“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的愁苦不堪,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无奈。
然而送别诗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
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送友人》一诗,就体现了李白送别诗的突出特色。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表现出藐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其诗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高峰。
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qiāng进酒》等。
2、创作背景本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
宣城,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来情有独钟。
三、预习设计1、请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补写完整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件 (共36张PPT)
4、月亮 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 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 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 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 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三)空间意象: 5、长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 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 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等。 6、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 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 有很大关系。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 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 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此外,“寒蝉”、 “阳关”、“古道”、 “西风”、“春草”、“眼泪” 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 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 的送别环境,营造出深情美 好的送别气氛,抒发了作者 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和依依惜别之情。
首联:告别地点,景致优美
送 颔联:与友话别,深情关切 友 颈联:对仗工整,情意绵绵 人 尾联:班马长鸣,难舍难分
理解性默写。
(1)《送友人》中写送别地景色的是: ___青__山__郭__外__斜_,__白__水__绕__东_城______。
“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 处落脚,写出了游子旅途漫漫,前途 未定;“浮云”漂浮不定,写出了游 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 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 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3、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
【1】 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 情; 【2】对友人的漫长孤独旅程和 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之情。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另外,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卜算子咏梅》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卜算子咏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灵感。
3.强化思维品质:分析诗词内涵,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深入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卜算子咏梅》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尝试。这个操作将让学生们体验如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创作作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卜算子咏梅》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和艺术价值。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引导学生通过诗词中的自然景物描绘,想象“悬崖百丈冰”和“花枝俏”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诗词创作尝试:学生在创作古诗词时,往往难以把握诗词的格式和表达技巧,需要教师指导。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咏梅》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下面的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驿外断桥边: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这句是说,梅花开在驿站外 面的断桥旁边。寂寞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过问。这句是 说,冷冷清清,无人过问。 B、无意苦争春:苦,竭力。无意,没有心思,不愿。这句是说,梅花 不愿意竭力争夺春光。一任群芳妒:一任,完全听任。这句是说,百 花要嫉妒,那就由它们去嫉妒吧。 C、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凋零落地。这句是说,梅花飘零凋落,被 碾成泥尘。只有香如故: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 D、陆游的词前四句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后四句写梅花的态度和节操。 词里的梅花可以说是作者的化身,表现了作者遭受风吹雨打,无可奈 何而又孤芳自赏的情绪。
Hale Waihona Puke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着]遭受
黄昏日落,暮色降临,梅花孑然一身,愁苦 无依,又遭受风雨的摧残。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苦]苦苦,极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 权。 [一任]任凭。一,副词,全,完 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梅花本无意苦苦争权,任凭百花妒忌与排斥
毫不在乎。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卜 算 子
陆
咏游 梅
歌颂梅花
词牌名 题目
新课导入
请大家回忆一下有关梅花的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 勤奋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抓住词中的意象感受词中的意境; 3、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借梅花抒发 的情感及其艺术手法。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美课件
课 外 古 诗 词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 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感情。
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国务院确定的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物保护单位。
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 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 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理解诗歌
理解诗歌
注释: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明净的水。 为别:分别。 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征:远行。 浮云:飘浮的云。 自兹去:从此离开。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理解诗歌
译文: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
时常能见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隐隐约约 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匆匆回首,心里有恨 却无人知晓。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 独宿于 荒冷的沙洲。
赏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 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 出场作铺垫。接下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 茫的“幽人”形象,随即写到“孤鸿”,使这两个意 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孤鸿 的形象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 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赏析
下片抒情,主要赞美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 妒”,它的第一种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 冬孤傲开放。“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第二种美德是 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是香气依旧。 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遭贬,因此 他以群花喻指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从而表达了虽 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文学常识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2、《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参考译文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名句默写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思考探究:1、请你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你认为“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小试牛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
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安静。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
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应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寄居他乡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苏轼在异乡的心境与情感。
1.教学重点
-诗词朗读:正确把握诗词的节奏、韵律,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诗词解析: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和意象,领悟诗的意境。
-诗词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作或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举例说明:
-在诗词朗读方面,以《卜算子》为例,强调“仄起平收”的规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在诗词解析方面,详细讲解“孤鸿”、“寒枝”等关键词语,以及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在诗词应用方面,通过让学生尝试创作或仿写诗词,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诗词朗读:如何正确把握诗词的节奏、韵律,对部分学生来说存在难度。
-诗词解析:对于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感到困惑。
-诗词创作: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举例说明:
2.在诗词解析环节,虽然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对比来讲解重点难点,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示难以理解。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掌握知识。
八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重
点
赏 析
(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情感:直抒胸臆。直写世无知音,自己孤寂难耐的心境。
重
点
赏 析
(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运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表现手法:象征。词人匠心独运,用遭遇不幸,怀抱 幽恨却选求宿处的大雁,象征遭遇贬谪的自己,表达 了词人在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 随波逐流的心境。
重
点
赏 析
(2)“清晨人古寺,初日照高林。”描绘了怎样 的画面?
画面: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 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人空的山 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重
点
赏 析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 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
词
内
(唐·常建)
容
清晨人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 文
·清晨我进入这座古老的寺院,高高的林梢头沐浴着 朝阳的光辉。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僧人住的房舍掩映在繁 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景色使鸟儿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的俗念 消失。 ·此时此刻各种声响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 声音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尾联:挥手告别,班马长鸣→无限情意
重
点
赏 析
(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 和“绕”有何表达效果?
炼字:“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 水的动态,准确而传神地表现了送别之地环境的优 美。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送 友 人》
第1课时《题破山寺后禅院》《送 友 人》
统编版 · 语文 · 八年级(下)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主旨。 2.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趣。
题破山寺后禅院
中间两联写出了离别的深情。颔联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 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关心。颈联对仗十分工整。同时,巧用“浮 云”“落日”作比:浮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夕阳徐 徐而下,似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诗词赏析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诗人没有直 说内心的感受,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挥 手告别,频频致意。那载着友人的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 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伤情调。
跟踪检测
3.《题破山寺后禅院》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 是“曲径”好,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示例:赞同“曲径”,因为“曲”字传达出幽深、藏而不 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 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象。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 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 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的反映。而不是借鸟排遣内心的苦闷。
跟踪检测
2.下列对《送友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青山”“白水”描绘了色泽明丽的送别场景。 B. 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C. 借写“班马”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 。 D.本这诗是的一节首奏送明快别,诗感,情表真达挚了热诚诗而人又缠豁绵达悱乐恻观的,无哀缠伤绵情悱调恻。的哀
诗词赏析
诗词翻译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 流水绕城东缓缓流过。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要像孤独的蓬草 那样随风飞旋到万里之外去了。 游子像天上的浮云行踪不定,落日缓缓而下, 似乎有所留恋。 挥手作别,从此离去,你骑的那匹离群的马 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教学目录
01 走近作者 02 创作背景 03 朗读指导
04 词意速通 05 诗词主旨 06 诗词赏析
题目解析
卜算子,词牌名。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本首词 的题目。定慧院,苏轼初贬到黄州,一家人曾 寓居定慧院中。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 文学家,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唐宋八 大家”之一。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知晓
栖息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译文:残月高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滴漏声 断了,夜深人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 来,万物销声匿迹,只有“孤鸿”隐约掠过。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译文:它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又频频回头, 心里有怨恨却无人知晓。挑遍了寒冷的树枝不 肯栖息,却栖息在寂寞荒冷的沙洲上。
谢谢欣赏
特点:生长环境的恶劣、无人欣赏 的寂寞;无意争抢春光,不在乎被 排挤中伤,坚贞不屈,高洁自守。
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 神。梅花与词人陆游有什么联系?
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梅花与词 人巧妙融为一体,既写出了傲然 不屈的梅花,也暗喻了自己终生 坎坷却坚贞不屈的精神。
抓住事物的特殊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 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 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 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 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 的意趣。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课件(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 请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梅自喻,表达了自己虽历经艰辛,一生坎坷,但即使如此也不
会趋炎附势,仍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
陆游 “成泥“ 梅受摧残
“作尘” 坚守情操
“香如故” 不变志节
张忆帆
诗歌小结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 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 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 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 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 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结构梳理
生长环境→恶劣
生
存
上片
无人欣赏→寂寞
状
卜算子·咏
暮雨黄昏→愁苦
凋谢。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香气像从前一样。
译文:梅花本不想和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百花妒忌 。即使凋零了,化作泥,又碾作尘,梅花一如既往散发 出缕缕清香。
下片:写梅花坚贞而高洁的优秀品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以花喻人,表现了词人 坚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 谗毁(排挤打击)、坚贞自守的傲骨(孤高气节)。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 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 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 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 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 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 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遭受。
无人过问。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课堂氛围相当好。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我考虑在下次课堂中,采取轮流发言或小组角色扮演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基本背景和情感基调。这是一首苏轼在贬谪时期所作的诗词,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如“缺月挂疏桐”中的意境描绘,以及“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诗人情感体验:深入体会诗人苏轼在特定背景下的情感表达,理解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感悟。
-艺术手法赏析:识别并赏析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如对比、拟人等,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2 Nhomakorabea教学难点
-韵律节奏的掌握:学生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需要通过反复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
-意象与意境的领悟:对于诗词中的抽象意象和深远意境,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图片展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一同走进了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探讨了古诗词的魅力和诗人情感的深度。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几点感受想要分享。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相当浓厚的。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引发学生们对生活的共鸣,他们很快就被诗词所吸引。但在诗词朗读环节,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对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一点,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朗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