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原文+译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10篇(附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10篇(附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10篇(附译文)1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12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

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

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13《大道之行也》【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四首《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译文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四首《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译文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下课外古诗四首译文、背景、主旨、练习题及答案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译文: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背景:《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分)1、【答案和解析】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1分)2、【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2分)龟虽寿曹操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理解记忆】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正如诗中所言: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难点化解,美点追踪: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秋水》。

文中有“从容”一词,后来延伸出“从容不迫”的成语,所以人们把《庄子·秋水》作为“从容不迫”的出处。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考点】〔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宋国人,古代著名哲学家,名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好友。

惠施口才很好,与人辩论了一辈子。

〔游于濠梁之上〕这是状语后置句,理解为“于濠梁之上游”,译为“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濠梁:濠水上的桥。

濠:读作háo,水名,译为“濠水”。

【原文】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

”【考点】〔鲦鱼〕一种白色小鱼。

鲦:读作tiáo。

〔从容〕悠闲自得。

成语“从容不迫”形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是鱼之乐也〕这是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译为“这是鱼的快乐”。

是:代词,意思是“这”。

【原文】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考点】〔子非鱼〕这是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性判断,译为“你不是鱼”。

子:对人的尊称,译为“你”或“您”。

〔安知鱼之乐〕这是反问句,译为“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意思是“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的”。

安知:意思是“怎么知道”,这里的“安”是表示反问语气的副词,译为“怎么”“哪里”。

【原文】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考点】〔子非我〕这是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性判断,译为“你不是我”。

庄子在这里顺着对方的逻辑来说,意思是: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你不是我,也就不知道我是不是知道鱼的快乐。

【原文】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晋朝太元年间,武陵的居民以捕鱼为生。

一次,他们沿溪而行,迷失了方向。

突然,他们发现了一片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间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让渔民们感到非常惊异。

他们继续前行,想要穷尽这片林子。

林子尽头,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仿佛有光芒。

他们离开了船,走进了洞口。

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

但是走了几十步之后,突然变得开阔起来。

这里土地平坦,房屋整齐,有优美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林。

道路纵横交错,鸡犬相闻。

这里的男女穿着和外人一样,黄发垂髫,看起来非常快乐。

他们看到渔民,非常惊讶,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渔民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村民们就邀请他们回家,设宴招待。

村里的人听说有外来的人,都来问讯。

他们自称是先祖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带着妻子和同乡来到这个荒凉之地,再也没有出去过,与外人隔绝。

他们被问及现在的时代,却不知道汉朝、魏晋时期的事情。

他们详细地讲述了他们所知道的一切,让人们感到惊叹。

其他人都邀请他们到家里,招待他们。

过了几天,他们告别离开了。

这些人说:“这件事不足为外人道。

”他们离开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开始了旅程。

到了郡城,他们向太守报告了这件事。

太守派人跟随他们的指引,但是却迷失了方向,无法找到桃花源。

南阳的XXX是一位高尚的士人,听说了这件事情,很想去一探究竟。

但是他最终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因为他病逝了,后来也没有人再问津这个桃花源了。

在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打渔为生的人,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这景色感到十分惊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原文+译文)三峡(作者: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之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船这样快啊。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到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这里)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趣味无穷)啊。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异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就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篇古诗文+译文(超全)001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原文+译文卜算子·咏梅陆游对梅花情有独钟,歌咏梅花的诗词有一百多首。

这首小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

词的上片,写梅花的生存状况。

从生长环境的恶劣,到无人欣赏的寂寞,再到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

词的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

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

但它与众不同的是,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陆游一生在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

他所写的梅花,正是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卜算子·咏梅文|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卜算子·咏梅①文|陆游驿②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③风和雨。

无意苦④争春,一任⑤群芳妒。

零落⑥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①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

②[驿]驿站。

古代官道上设有驿战,供传递文书的人及官员、行人往来歇息。

③[着(zhuó)]遭受。

④[苦]苦苦,极力。

⑤[一任]任凭。

⑥[零落]凋谢。

【译】驿站之外的残破的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过问。

黄昏日落,暮色降临,梅花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的了,又遭受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宠斗艳,任凭百花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践踏成泥土,被碾作灰尘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因写诗获罪,幸免一死。

被贬到黄州后,仍惊魂未定,梦寐惶恐。

这首小词即作于初到黄州时,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成感。

“缺月”“疏桐”“漏断”,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万籁俱寂,只有“孤鸿”隐约掠过。

这“孤鸿”若有若夫,也许就是他心灵的投影。

词的下片,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

写鸿“惊起”“有恨”,写鸿“拣尽寒枝不肯栖”,独宿荒冷沙洲,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之卖炭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之卖炭翁

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 忧国忧民
形象
导思2.你感受到诗 人怎样的形象?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卖炭翁》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2.怎样理解卖炭翁的矛盾心理?
【答案】本应因“衣单”盼天气暖和,却为了炭
价高一点而“愿天寒”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卖炭 翁的无奈和艰难。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3.“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答案】 “翩翩”形容轻快洒脱的样子。这里表现 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 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
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 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烧炭
卖炭翁
对比
运炭
失炭
悲苦
宫市掠夺 宫使翩翩——趾高气昂 社会黑暗

使
把、称、回、叱、牵——
蛮横无理
《卖炭翁》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
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
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 深切同情。
市”的罪恶。
4.分析结尾两句的作用。
【答案】 “半匹红绡一丈绫”与“一车炭,千余斤”
这样的价值反差,对满怀希望、赖以活命的卖炭翁来 说,是最大的嘲弄、最残酷的伤害。宫使强夺去的不 仅仅是千余斤木炭,更是他生活的希望和权利。就全 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源自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文学常识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2、《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参考译文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名句默写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思考探究:1、请你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你认为“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小试牛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

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安静。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

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背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背诵
注释: 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住的房舍。 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 万籁:指各种声响。 钟磬: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结束。
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 大的林木。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那里是 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 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各种声音都已经沉寂, 只听到那悠长的钟磬的声音。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了告别的地点。颔联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 样随风飞旋,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漂泊生涯的 深切关怀。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巧妙地用“浮云”“落 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在这山清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 别令诗人感到难舍难分。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 手告别,频频致意。那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临别时禁不住萧萧 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诗境依游览的过程逐步展开。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 间,诗人一大早即“入古寺”,可见他对佛教胜境的向往之切。赶 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门,已是“初日照高林”的时刻了。 次句既交代了时间的推移,也描绘了古寺所处的环境,它坐落在高 树丛中,旭日照耀下,宁静、安谧。诗的第二联是入寺之后的经历, 沿着花木间的一条小径走去,小径尽处是僧人住的房舍。这里花木 扶疏,气氛更显得安详、幽雅。句中的“幽处”“花木深”,既表 现出独特的环境氛围,也传达出诗人欣赏、赞叹之情。诗的第三联 正面写诗人观赏的感受。这两句说,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 影像使人们心中俗念消失。前一句是就自然界而言,说这里是禽鸟
下片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 缥缈,惊起回头、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自己贬谪 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 境。词人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 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 高超的艺术技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
古代在城外修筑
的一种外墙。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助词,用来加强语气。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以落日对大地的依恋比 喻与友人难分难舍。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此。
离群的马。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马嘶叫声。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 意的送别诗。诗人通过送 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 染,表达出与友人依依惜 别的深情。
各种声响。 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高高的林梢头,沐 浴着朝阳的辉光。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 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山中景色使鸟 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深山万 物,静得没有其他声响,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 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这是一首题壁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 它构思独具特色,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 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幽静和 趣味,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 这一重大主题。
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寺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弯曲的小路。
僧侣的住房。
指初日照射下山 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 上美丽的景色。 里的清澈淡秀的影子。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使……怡然自得。
人的世俗之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 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 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 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28岁试礼 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被黜免。后赐 进士出身。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全词分为上下两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缺)月、 ( 疏) 桐、漏( 断) 、 ( 幽)人、 ( 孤) 鸿、 ( 寒)枝、沙洲 ( 冷)
一二句营造了寂寞清冷气氛,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思乡、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思乡、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游子思乡怀亲的愁苦 “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边。”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善书,“宋四
家”之一。
-----旷世奇才的孤独人生
1.寻孤独之因
1.寻孤独之因
乌台诗案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 政见不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反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以莫须 有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入狱一百多天,而且案件牵连甚广,苏 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中自度必死, 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这首《卜 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 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 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此词苏轼以“幽人 ”自称,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这种处境与 傲岸不羁、又孤寂无助的鸿雁何其相似!
派打击他,大家都孤立他,创作本词
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
——作者艰难政治处境和严酷的政治打击
2、词的下阙抒情 , 赞美梅花的品格精神 ,请结合具体句子进行 赏析。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梅花即词人, 群芳便是当权的投降派(主和派)
——赞美梅花 与世无争,不慕虚荣 的品质。 ——表现了词人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 的品格, 孤高傲世、坚贞自守、独立不倚的傲骨。
倍受摧残排挤虐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主旨句,以梅自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注释及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注释及赏析
【原文】
子衿(郑风) 青青子衿⑴,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⑶? 青青子佩⑷,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⑸,在城阙兮⑹。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 【注释】 ⑴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⑵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⑶宁(nìng):岂,难道。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⑷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⑸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 ⑹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2] [3]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2] [3]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注释及赏析
【原文】 关雎(周南)
关关雎鸠⑴,在河之洲⑵。窈窕淑女⑶,君子好逑⑷。 参差荇菜⑸,左右流之⑹。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⑻。悠哉悠哉⑼,辗转反侧⑽。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⒀。[1] 【注释】 ⑴关关:鸟鸣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配偶。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日夜夜。寤,醒觉。寐,入睡。 ⑻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哉,语气助词。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友:用作动词,此有亲近之意。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点(共四首)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点(共四首)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点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翻译】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主旨】这首诗抒写诗人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描写了一个宁静、清幽的独特境界,表达了诗人淡泊的情怀。

【理解性默写】(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美丽的山光使鸟儿欢悦,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李白《送友人》【原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翻译】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主旨】这首诗写送别的环境,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令人回味。

【理解性默写】(1)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知识梳理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一.作者简介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二.写作背景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三.古诗原文和译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一作:竹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都寂一作:俱寂;但余一作:惟闻)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指钟、磬之声。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课件(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课件(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 请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梅自喻,表达了自己虽历经艰辛,一生坎坷,但即使如此也不
会趋炎附势,仍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
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
陆游 “成泥“ 梅受摧残
“作尘” 坚守情操
“香如故” 不变志节
张忆帆
诗歌小结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 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 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 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 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 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结构梳理
生长环境→恶劣


上片
无人欣赏→寂寞

卜算子·咏
暮雨黄昏→愁苦
凋谢。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香气像从前一样。
译文:梅花本不想和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百花妒忌 。即使凋零了,化作泥,又碾作尘,梅花一如既往散发 出缕缕清香。
下片:写梅花坚贞而高洁的优秀品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以花喻人,表现了词人 坚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 谗毁(排挤打击)、坚贞自守的傲骨(孤高气节)。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 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 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 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 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 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 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遭受。
无人过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原文+译文卜算子·咏梅陆游对梅花情有独钟,歌咏梅花的诗词有一百多首。

这首小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

词的上片,写梅花的生存状况。

从生长环境的恶劣,到无人欣赏的寂寞,再到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

词的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

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

但它与众不同的是,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陆游一生在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

他所写的梅花,正是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卜算子·咏梅文|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卜算子·咏梅①文|陆游驿②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③风和雨。

无意苦④争春,一任⑤群芳妒。

零落⑥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①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

②[驿]驿站。

古代官道上设有驿战,供传递文书的人及官员、行人往来歇息。

③[着(zhuó)]遭受。

④[苦]苦苦,极力。

⑤[一任]任凭。

⑥[零落]凋谢。

【译】驿站之外的残破的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过问。

黄昏日落,暮色降临,梅花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的了,又遭受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宠斗艳,任凭百花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践踏成泥土,被碾作灰尘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因写诗获罪,幸免一死。

被贬到黄州后,仍惊魂未定,梦寐惶恐。

这首小词即作于初到黄州时,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成感。

“缺月”“疏桐”“漏断”,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万籁俱寂,只有“孤鸿”隐约掠过。

这“孤鸿”若有若夫,也许就是他心灵的投影。

词的下片,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

写鸿“惊起”“有恨”,写鸿“拣尽寒枝不肯栖”,独宿荒冷沙洲,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这首词托物写怀,是作者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人生的坚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文|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文|苏轼缺月挂疏桐②,漏断③人初静。

谁见幽人④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⑤。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⑥冷。

①选自《东坡乐府笺》。

卜算子,词牌名。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东南。

苏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

②[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③[漏断]指深夜。

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

深夜壶水渐少,所以说“漏断”。

④[幽人]幽居之人。

⑤[省(xǐng)]知晓。

⑥[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译】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上,深夜人们安静了。

时常能见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隐隐约约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匆匆回首,心里有恨却无人知晓。

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独宿于荒冷的沙洲。

送友人诗人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

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

接着诗意转为抒情,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

以后的“他”会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正如现在的“我”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

不过,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班马”嘶鸣。

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送友人文|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送友人①文|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②,孤蓬③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④,落日故人情⑤。

挥手自兹去⑥,萧萧⑦班马⑧鸣。

①选自《李白集校注》。

②[为别]作别。

③[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

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④[浮云游子意]浮云飘浮不定,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⑤[落日故人情]落日缓缓而下,比喻难舍之情。

⑥[自兹去]从此离去。

兹,此。

⑦[萧萧]马嘶叫声。

⑧[班马]离群的马。

【译】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面。

我们即将在这里分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

游子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我们挥手告别,从此离开,友人骑的那匹马萧萧长鸣,好像不忍离去。

题破山寺后禅院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诗人漫步山林,进入古寺。

大自然的宁静、禅院的清幽使他心情愉悦,让他充分感受到风景的美好,体味到远离尘世的快乐。

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构成一种静谧祥和的气氛,似乎可以洗濯身心,放飞灵魂。

那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都会引起无限遐思,让人参悟这空寂中的禅意。

此时,仿佛万籁俱寂,只有古寺的钟磬声,回应着大自然的静默无语,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情也随之起伏飘扬,袅袅不绝。

题破山寺后禅院文|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①文|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②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③。

万籁④此都寂,但余钟磬⑤音。

①选自《全唐诗》。

常建,生平不详。

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

禅院,寺院。

②[禅房]僧人住的房舍。

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

④[万籁(lài)]指各种声响。

⑤[钟磬(qìng)]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译】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大的林木。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各种声音都已经沉寂,只听到那悠长的钟磬的声音。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乍读此诗可能不解:“望洞庭湖”与“赠张丞相”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

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诗的前半写“望洞庭湖”,“平”“涵”“混”“蒸”“撼”等词,锤炼精妙,富有表现力,写出了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这首投赠诗,也因此成为后人心中描摹山水的佳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文|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文|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②混太清③。

气蒸云梦泽④,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⑤,端居耻圣明⑥。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⑦。

①选自《孟浩然集校注》。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②[涵虚]指水映天空。

涵,包含。

虚,天空。

③[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

太清,天空。

④[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⑤[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

济,渡。

⑥[端居耳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⑦[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句隐喻谁能帮忙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译】秋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朋友离京赴任,即将远隔万水千山,离愁别恨在所难免。

这首诗却抛开了伤感的情绪,唱出了一曲高亢嘹亮的别离之歌。

诗人着一“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

他安慰朋友不要忧虑,在朝在野,“同是宦游人”。

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青春年少,当奋发有力,怎么会面临“歧路”泣下沾巾呢?古人的送别诗多给人悲戚之感,这首诗却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海内存知己,天崖若比邻”更成为历代传唱的名句。

杜送少府之任蜀州文|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杜送少府之任蜀州①文|王勃城阙辅三秦②,风烟望五津③。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④,儿女⑤共沾巾⑥。

①选自《王子安集注》。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唐代诗人。

少府,县尉的别称。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②[城阙辅三秦]意思是三秦辅卫着长安。

城阙,指长安。

三秦,指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③[五津]指岷山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

④[歧路]岔路口。

⑤[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⑥[沾巾]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

【译】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