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与练习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全唐诗》,作者常建。

《送友人》选自《李白集校注》,作者李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

《卜算子·咏梅》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作者陆游。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此都寂,但余钟音。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诵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了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禅()籁()磬(馨、磐、罄)【理解记忆】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水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古诗词赏析材料梳理与复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古诗词赏析材料梳理与复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材料梳理与复习一、《关雎》1、诗歌大意雎鸠鸟不停的鸣叫,在那河中的小岛上,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是小伙儿好的配偶。

长长短短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日日夜夜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愿,日日夜夜心头在牵挂,思念悠悠没完没了,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长长短短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仔细挑选。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2、赏析: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运用比兴的手法,与眼前淑女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3、赏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通过君子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君子对姑娘的深深思念,也体现求之不得的苦闷和焦灼。

4、赏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想象,幻由情生,写出饱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与淑女相亲相爱的和谐情景。

5、赏析,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想象,写君子对未来与淑女结婚时的欢快,热闹,愉悦的场景。

6、表现手法:比兴、虚实结合、重章叠句。

7、重章叠句的好处:既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又突出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充分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8、思想感情:全诗叙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幻想的过程,写出了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苦闷,以及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以及幸福生活的追求。

二、《蒹葭》1、诗歌大意: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文言及译文必背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文言及译文必背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文言及译文必背知识点》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5.《爱莲说》周敦颐(宋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重点习题与拓展 PPT 必考知识点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重点习题与拓展 PPT 必考知识点
唐诗三首(2)
学习目标
1.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议论抒情句, 体悟诗人情怀。 2.能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卖炭翁》。 3.品析卖炭翁、宫使的形象,感受诗中描述的社 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4.比较三首诗的异同。
分析第四段
杜甫面对残破不堪的茅屋,面对又冷又硬的被子,看到 娇弱的孩子承受着寒冷潮湿的侵袭,又想到国家处于战乱, 自己长夜难眠,他在期盼什么呢?请用原文回答:
南村群童。 面对顽童的公然抱茅,诗人是愤懑又无奈的心情。从“欺”“盗贼 ”字眼可以看出他的愤懑,从“唇焦口燥呼不得”叫干了嘴皮也不理睬 ,可以看出他的无可奈何。与其说他跟孩子们生气不如说是在和自己生 气,他恨自己年老体衰,生活困苦,“盗贼”也并非真的给群童加上了 “盗贼”的罪名,而是表现了诗人愤怒之情。
表被动
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行体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后的乐府诗, 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 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 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学习目标
听范读 正字音 明节奏 知韵律
本诗以七言句为主,遵循“四/三”或“二/ 二/三”的节 奏;而九言句可视为七言句的延长,按照“二/二/二/三”的 节奏来读即可, 有时根据意思划分也可以做“四/二/三”或 “二/四/三”的处理。
学习目标
听范读 正字音 明节奏 知韵律
“二三”“二二一”“二一二”的节奏
暮投∕石壕村,有lì吏∕夜∕捉人。老y翁ú∕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yè shù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文学常识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2、《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参考译文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名句默写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思考探究:1、请你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你认为“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小试牛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

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安静。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

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六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鲲.(kūn) 抟.(tuán) 叱.(chì) 濠.梁(háo) 鲦.鱼(tiáo) 祗.辱(zhǐ)骈.死(pián) 槽枥.(lì) 邺.城(Yè) 老妪.(yù) 幽咽.(yè) 挂罥.(juàn)俄顷.(qǐng) 丧.乱(sāng) 布衾.(qīn) 广厦.(shà) 突兀.(wù) 伐薪.(xīn) 、冰辙.(zhé) 两骑.(jì) 称敕.(chì) 学.学半(xiào) 男有分.(fèn) 沉塘坳.(ào) 一丈绫.(líng) 虽有嘉肴.(yáo)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1)北冥.有鱼(同“溟”,海)(2)学.学半(同“敩”,教导)(3)选贤与.能(同“举”,推举)(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老而无妻)(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6)才美不外见.(同“现”,表现)(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衹(只)”,只、仅](8)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价钱)2.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2)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高山湖泊名)(3)野马..也,尘埃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4)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5)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疲乏)(6)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7)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8)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或许,也许)(9)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安全,平安,安定)(10)老翁逾墙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拓展3(11)秋天漠漠向.昏黑(古义:接近/今义:方向)(12)卷我屋上三.重茅(古义:概数,泛指多/今义:数词,表示确数) 3.一词多义(1)其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示选择)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代鲲)(2)而怒而飞(连词,表修饰)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因果)(3)之安知鱼之乐(助词,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代鱼的快乐)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4)性,无实义)(5)固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6)以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7)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副词,仅,只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8)为天下为公(动词,是)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介词,为了)(9)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10)子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11)闭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闭塞)故外户而不闭(动词,用门闩插上)(12)其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13)食食不饱,力不足(动词,吃)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14)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马鞭驱赶)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15)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助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16)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千里马)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17)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动词,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竭尽)(18)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示转折,却)执策而临之(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19)安安得广厦千万间(疑问代词,怎么)风雨不动安如山(形容词,安稳)4.词类活用(1)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2)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3)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5)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作名词,图谋之心)(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受屈辱)(7)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9)娇儿恶卧踏里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裂)(10)风雨..不动安如山(名词作动词,风吹雨打)5.文言句式(1)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省略主语“食马者”)(2)判断句①《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②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③教学相长也(“……也”表判断)(3)倒装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六月息者去”)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③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千里之马者”)④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三、文学常识1.作者/作品(1)《庄子》,亦称《南华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背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背诵
注释: 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住的房舍。 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 万籁:指各种声响。 钟磬: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结束。
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 大的林木。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那里是 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 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各种声音都已经沉寂, 只听到那悠长的钟磬的声音。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了告别的地点。颔联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 样随风飞旋,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漂泊生涯的 深切关怀。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巧妙地用“浮云”“落 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在这山清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 别令诗人感到难舍难分。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 手告别,频频致意。那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临别时禁不住萧萧 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诗境依游览的过程逐步展开。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 间,诗人一大早即“入古寺”,可见他对佛教胜境的向往之切。赶 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门,已是“初日照高林”的时刻了。 次句既交代了时间的推移,也描绘了古寺所处的环境,它坐落在高 树丛中,旭日照耀下,宁静、安谧。诗的第二联是入寺之后的经历, 沿着花木间的一条小径走去,小径尽处是僧人住的房舍。这里花木 扶疏,气氛更显得安详、幽雅。句中的“幽处”“花木深”,既表 现出独特的环境氛围,也传达出诗人欣赏、赞叹之情。诗的第三联 正面写诗人观赏的感受。这两句说,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 影像使人们心中俗念消失。前一句是就自然界而言,说这里是禽鸟
下片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 缥缈,惊起回头、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自己贬谪 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 境。词人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 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 高超的艺术技巧。

第六单元古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古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下第六单元古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一、《石壕吏》1.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有《望岳》、《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2.《石壕吏》为“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刻画了差吏强行征兵的凶残、霸道,暗示战事紧张。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表达了什么?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了差役的蛮横、凶狠的形象以及老妇的悲愤和凄苦,表达了诗人对差役的憎恶,对老妇的同情。

3.“妇啼一何苦”,“苦”体现在哪里?(1)丧子之苦(战争惨烈):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2)困窘之苦(家境贫寒):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3)应征之苦(被逼服役):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4.老妇自请服役的原因:(1)保全儿媳、孙子、丈夫。

(2)为国担当。

5.主旨思想: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深表同情,对统治者残暴压迫老百姓的行径的不满。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学常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

其特点是:朗朗上口、音节、格律自由、富于变化、顿挫相谐。

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默写:1.本文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知识点详解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知识点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知识点详解一、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北冥有鱼)需背诵。

二、全文展示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假设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假设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沉着,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主题概述(北冥有鱼):文章描写了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表达了庄子追求精神世界绝对自由的思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写庄子与惠子围绕人能否知“鱼之乐〞展开的一场论辩,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机敏以及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四、文言知识累积〔一〕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二〕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煽动翅膀;今义:愤慨。

2.是鸟也古义:这;今义:表示推断的词。

3.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气息,这里指风;今义:休息,消息。

4.野马也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未经驯服的马。

5.其正色邪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态度严肃,神色严厉。

6.鲦鱼出游沉着古义:悠闲自得;今义:冷静沉着。

7.安知鱼之乐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三〕一词多义1.固不知子矣〔当然,自然〕子固非鱼也〔本来〕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鲦鱼出游沉着〔游水〕〔四〕词类活用1.志怪者也〔名词作动词,记载〕2.其视下也〔名词作状语,往下〕〔五〕重要虚词1.之①鹏之背〔助词,的〕②其翼假设垂天之云〔助词,的〕③(谐)之言曰〔助词,的〕④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⑤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天之苍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⑧鱼之乐〔助词,的〕⑨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⑩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代指鱼的愉快〕2.而①化而为鸟〔连词,表承接〕②怒而飞〔连词,表修饰〕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连词,表转折〕3.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六〕特别句式1.推断句①南冥者,天池也。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点(共四首)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点(共四首)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点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翻译】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主旨】这首诗抒写诗人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描写了一个宁静、清幽的独特境界,表达了诗人淡泊的情怀。

【理解性默写】(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美丽的山光使鸟儿欢悦,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李白《送友人》【原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翻译】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主旨】这首诗写送别的环境,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令人回味。

【理解性默写】(1)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6单元全单元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要点整理复习完整完美精品打印版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6单元全单元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要点整理复习完整完美精品打印版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考点重难点要点综合归类整理复习梳理汇总汇编第六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北冥有鱼》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

其题虽小,其旨甚大。

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

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此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

《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

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整理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整理

八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整理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歌】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一、文学常识常建(708年-765),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二、问题探究1.赏析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答:首联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院四周的环境。

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的勃勃生机刻画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展示的画面。

答: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在阳光灿烂的美丽山色中,活泼的小鸟在茂林修竹之间欢快地、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

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答:“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乌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

“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4.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这是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衬托)的表现手法。

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声,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三、诗歌主旨《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描绘出了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淡薄情怀。

《送友人》【诗歌】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文学常识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八年级下册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八年级下册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 八年级下册一、课内部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北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东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整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参考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竹林中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名句赏析】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答:用词准确,“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答: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

“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

3.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答:以动写静,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而耳中只有钟磬音,也表现了一心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

【真题演练】1.《题破山寺后禅院)并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而忘却尘俗的隐逸情怀。

2.《题破山寺后禅院》尾联两句矛盾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不矛盾。

诗人采用以动衬静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裊袅来反衬破山寺后禅院的幽静。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参考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名句赏析】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首联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第六单元古诗文知识点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古诗文知识点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北冥有鱼》选自内篇《逍遥游》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人。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又称《南华经》,现存33篇,包括内篇7、外篇15、杂篇11,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主旨:本文想象奇特,意境开阔。

通过鲲鹏变化和鹏飞南冥两故事,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都要有所依凭的道理,阐发了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崇尚想。

1.鲲鹏的形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这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

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

用它们和鹏相比,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都没有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

3.你怎样理解“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句话的内容?天空湛蓝,这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向下看,不过也就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鹏鸟从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都受距离限制,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有局限性的。

4.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什么作用。

借《齐谐》中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

5. 本文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夸张来说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

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鲲鹏身躯之大,想象奇特丰富,为下文大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需凭借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做铺垫。

2024年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第六单元释与析

2024年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第六单元释与析

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第六单元释与析北冥有鱼1冥:通假“”,指海色深黑。

“北冥”,。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

其:,代词。

3鹏:这里指传说中的。

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

5垂天之云:。

垂:。

6海运:。

7徙:。

8天池:。

9《齐谐》:。

10志怪:。

志,。

11水击:。

击:。

12抟(tuán):鸟类向高空。

13扶摇:一种,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九,表示,14去:,这里指离开北海。

“去以六月息者也”飞往南冥。

14以:。

息:15野马:指游动的。

大地之上。

16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7生物:概指的东西。

18息:这里指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9相:。

20吹:。

21苍苍:。

其正色邪:?其,。

正色,。

邪,同“”,疑问语气词。

22极:。

23下:。

24亦:也。

25是:。

已:。

重要句子翻译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译文:②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译文:④《齐谐》者,志怪者也。

译文:⑤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文:⑦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问题探究①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②鲲鹏的形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濠梁:。

濠,水名,2从容:悠闲自得。

3鲦(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4是:。

5固:(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6全:。

7循其本:。

循:。

其,。

本:。

8汝安知鱼乐:。

9云者:。

安,。

重要句子翻译①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③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④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⑤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翻译: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表现出其博大宽广的胸怀。

重点赏析:开篇以描写为主,连用了“卷”“飞”“渡”“洒”“挂罥”“飘”一连串动词,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表现出了风的威势。

接下来的内容以叙述为主,述说了自己年老无助、无处安身的不幸遭遇。

这一部分内容写的是具体事物,紧扣主题,充满了感情。

最后一部分抒情,用了“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等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表达主题,使抒情并不抽象、空洞。

全诗环环相扣,层层逼近,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主题思想:这首诗借卖炭翁由“伐薪烧炭”到进城“卖炭”再到“炭被抢走”的遭遇,揭示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出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重点赏析: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

诗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其“伐薪烧炭”的艰辛,以“两鬓苍苍”来突出卖炭翁的年迈,在加上开头荒凉险恶的南山做陪衬,卖炭翁的命运更能激起人们的同情,反衬出卖炭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

卖炭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做陪衬,使人正感受到卖炭翁的“可怜”。

接下来,“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的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的对比,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卖炭翁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翻译: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作者简介:常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主题思想:此诗写诗人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重点赏析:这是一首题壁诗。

此诗构思独具特色,仅仅围绕破山寺后的禅房来写,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林的隐逸情怀。

诗人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描写,前四句写入古寺,见高林,踏曲径,进禅房。

第五、六句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诗的最后两句写聆听古刹的钟磬声。

明写万籁都寂,只余钟磬音,实写心灵感悟与震撼,深邃绵远,意境高深,意味深长。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翻译: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主题思想: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友人难舍难分之情。

重点赏析:首联以对偶句写景,动静结合:“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展示了青山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绕”字写波光粼粼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突出了水流的静态美。

这两句虽写别离,却全然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颔联是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刻关怀。

颈联由眼前之景到心中之意,通过“浮云”与“落日”表现“为别”时双方的心理活动。

尾联写离别时的场景,“萧萧班马鸣”一句表现上是写马,实际上是借离群之马的鸣声来寄托离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翻译: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主题思想:这首词描写了词人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重点赏析:诗人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现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词人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现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翻译: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主题思想:词人以梅花自况,表达了对自己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的自许。

重点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梅花的处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已是”和“更着”两个词透露了作者对这株梅花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下片在对比中突出了这株梅花纯洁自爱、不同流俗的高贵品质。

在作者的笔下,这株梅花的可贵之处不仅表现在它盛开于枝头的时候,还表现在它凋落在地面以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即使凋落在地,被辗成尘泥,美丽的形体不复存在,但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仍久久不散,就像它过去盛开时那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