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教案设计
初三化学溶解度教案(5篇)
初三化学溶解度教案(5篇)初三化学溶解度教案篇1设计思想: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
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
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教学目标: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不同。
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答:不同。
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
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讲授新课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问: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生:分组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
学生或许会凭感性拿出较完整的实验方案,意识到要比较氯化钠、硝酸钾溶解性大小,即比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钠、硝酸钾的多少。
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相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认识不深刻,教师可引导进入下一次尝试活动。
)问:(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生: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
溶解度教案(二)2篇
溶解度教案(二)溶解度教案(二)精选2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根本原理;2. 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3. 可以应用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3.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4. 溶解度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和原理,讲解计算方法和应用;2. 实验法:进展几个简单的溶解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现象;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展溶解度的计算和应用问题的讨论,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2. 讲解: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力、溶质种类等〕。
3. 实验:进展几个简单的溶解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引发学生对溶解度计算的考虑。
4. 计算:讲解溶解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一些例题进展讲解和解答。
5. 应用:结合生活实例或其他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溶解度应用问题。
6. 总结:归纳溶解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要点,强调关键点和易错点。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稳固所学知识。
教学辅助工具:1. 例如图或实验装置:用于讲解和展示溶解现象;2. 计算器:用于溶解度的计算;3. 教材或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和学生复习。
评估方法: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计算和应用问题,检查学生对溶解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和计算结果的分析才能和表达才能。
教学拓展:1. 涉及溶解度的相关学科知识,如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生活科学等;2. 引导学生开展更多的实验探究,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和应用才能;3. 进一步讨论溶解度的实际应用,如提纯技术、药品制剂等。
溶解度教案(二)精选2篇(二)教案:溶解度〔一〕教学目的: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溶解度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中关于溶解度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准确理解题意,规范解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
2.设计一道关于溶解度实验的方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步骤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溶解度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定义,理解溶解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能够运用溶解度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掌握溶解度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读取溶解度曲线,并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温度、压力等外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能够预测在不同条件下溶解度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引入生动案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溶解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溶解度曲线、实验操作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练习题将包括溶解度曲线的识别、计算溶解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我会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正确概念。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外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等关键知识点。然后,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溶解度初中化学教案
溶解度初中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测定溶解度的方法。
3. 探讨溶解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测定溶解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混合物的溶解度计算。
2. 溶解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玻璃容器、烧杯、称量器等。
2. 实验物质:氯化钠、硫酸铜等。
3. 教学课件:包含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讲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实验道具演示溶解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溶液中的状态。
2. 提出问题:什么是溶解度?溶解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二、讲解
1.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并介绍溶解度的计量单位。
2. 介绍测定溶解度的方法,包括质量法和体积法。
三、实验操作
1. 搭配学生进行溶解度实验,使用氯化钠和硫酸铜等实验物质。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溶解度,并进行分析讨论。
四、总结
1. 总结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 总结实验结果,探讨溶解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
1. 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2.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收获和体会,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教案掌握溶解度对于学习化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份名为《溶解度》的教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溶解度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公式C= n/V的含义,能够使用该公式计算溶液的浓度;3.掌握溶质中解离出溶解度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2.掌握公式C= n/V的应用;3.学会计算溶解度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1.如何解释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其与温度、压强等因素的关系;2.如何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以及溶质中解离出溶解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导入、讲解和练习。
1.导入教师可以使用洛阳玻璃花的实例来引起学生对溶解度的兴趣。
或者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化学实验现象,如溶液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讲解2.1 概念讲解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强和溶质种类等,可以结合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
2.2 公式的讲解通过实际案例,教师可以讲解公式C= n/V的应用方法。
同时,需要向学生讲解浓度和摩尔浓度的区别,并在讲解中举例操作。
2.3 溶解度计算讲解如何计算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际计算溶解度的过程来进行。
需要向学生讲解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同时需要教授溶解度计算过程中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练习为了检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组织练习环节。
练习分为定量计算和定性描述两种。
定量计算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自计算溶解度或浓度,而定性描述环节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些溶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
四、教学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手段:1.展示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2.提供适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3.使用多媒体工具来呈现教学内容;4.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溶解度分析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分析教案
主题:溶解度分析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进行溶解度实验。
教学内容:
一、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1.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温度、压强等因素会影响溶解度。
二、溶解度实验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 实验材料:试管、烧杯、溶质、溶剂、温度计等。
3. 实验步骤:
a. 取一定量的溶剂于烧杯中,加热至一定温度。
b. 按比例向烧杯中加入溶质,搅拌均匀。
c. 观察溶质是否完全溶解,记录所加入的溶质量。
d. 改变温度、溶质种类等条件,重复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进行讨论。
作业: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溶解度?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 在什么条件下溶质能够完全溶解?
3. 如何通过实验获取溶解度的数据?
扩展:请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并进行总结。
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个人回答和扩展性的知识总结,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技能进行评价。
2024年溶解的快与慢教案教案6篇
2024年溶解的快与慢教案教案6篇溶解的快与慢教案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2.使学生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能力目标: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情感目标:通过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和外界条件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的分析,体会事物内外因关系和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
教学建议关于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法,如教材中表7-1;另一种是坐标法,即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坐标曲线,如课本图7-1。
可以先向学生说明溶解度曲线绘制原理(不要求学生绘制),再举例讲解如何应用这种曲线图。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如下几种关系:(1)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等。
进行这些分析之后,教师还可以就某物质在曲线上的任一点,请同学回答其表示的含义,来验证学生是否已了解溶解度曲线。
例如,横坐标是60,纵坐标是110的点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应该回答(1)代表6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10克;(2)代表60℃时,100克水里,达到饱和时可溶解硝酸钾100克等等。
当然,可以提出教材中表7-l中未列出的温度,例如让学生说出3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这时学生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线顺利地作出回答,使学生体会到曲线图在这方面所表现的特点。
关于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的溶解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就必须先了解物质溶解性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概念。
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这种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它跟溶剂之间的关系。
溶解度教案语言类大学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溶解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溶解度与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溶解度的计算。
2. 溶解度与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量筒、温度计、滤纸等3. 实验药品:食盐、糖、硫酸铜、酒精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关于溶解度的问题?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解度?它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新课讲解1. 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2.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溶解度 =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3. 溶解度与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关系:a. 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
b. 溶剂种类:不同的溶剂对同一溶质的溶解度不同。
三、实验演示1. 实验目的:验证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 实验步骤:a.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水和50g酒精。
b. 分别加入10g食盐,观察溶解情况。
c. 将两个烧杯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观察溶解情况。
d. 将两个烧杯放入热水浴中,观察溶解情况。
四、学生实验1.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溶剂对同一溶质的溶解度。
2. 实验步骤:a. 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水、50g酒精和50g汽油。
b. 分别加入10g食盐,观察溶解情况。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解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溶解度解决实际问题?六、课后作业1.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并分析其溶解度与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2. 查阅资料,了解溶解度在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溶解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初中化学专题溶解度教案
初中化学专题溶解度教案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实验教学手段,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出“溶解度”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2. 介绍溶解度与温度、溶质种类、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1. 给学生准备好不同温度的水,以及一些溶质,让他们在实验中观察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
2.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 让学生总结其他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讨论其原因。
五、应用拓展(15分钟)
1.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解答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情况,并进行分析。
2.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互相交流。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物质,研究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写出实验报告。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并强调溶解度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 激励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探索更多有关溶解度的知识。
(注:以上时间为参考,具体操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9.2溶解度》教案
《9.2溶解度》教案9.2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锻炼实验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验活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吸引他们对本节课的关注。
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什么是溶解度?怎样计算溶解度?在何种情况下溶质的溶解度会发生变化?2.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
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溶解度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3.知识点概括通过实验活动的引入和实验步骤的讲解,对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概括。
将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从学生的角度讲解,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易懂。
4.知识点拓展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饮用水中的溶解度问题等,让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课堂练习通过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口头提问,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学生实验数据和课堂练习成绩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和个人活动,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体会本课教学活动以实验为主,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为目标,既考虑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初中溶解度的含义教案
初中溶解度的含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个要素。
2. 能正确运用溶解度定义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溶解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四个要素。
【难点】运用溶解度定义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糖水、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溶解度的定义,讲解溶解度的四个要素。
3. 实例分析: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4.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溶解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四个要素及影响因素。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度。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解度。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溶解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四个要素,能够运用溶解度定义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化学九单元溶解度教案
初中化学九单元溶解度教案
教案一:认识溶解度
目标: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重点:溶解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关系。
教学步骤:
1.引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知识,了解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会遇到溶解的现象。
提出问题:什么是溶解度?它与溶解有什么关系?
2.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溶解
的溶质的质量或容积。
并与溶解的概念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常见的物质,让学生计算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观察溶解
度曲线的走向。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4.讨论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溶解度与化学反应速度、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关系,开展小组讨论。
5.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溶解度对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
主动探究溶解度的应用。
7.课后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查找相关资料并撰写小结;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并记录。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概念的讲解和案例的分析,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与其他化学知识的
关联,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3.能够做出有关溶解度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做出分析。
二、教学内容1.溶解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3.实验操作的技巧。
三、教学重点1.溶解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难点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方法1.教师引领学生参与讨论;2.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和进度时间内容第1节课溶解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第2节课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第3节课实验操作的技巧。
七、实验操作实验一:测定氯化钠的溶解度1.用天平称取20g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加入到100ml烧杯中;2.加入60ml去离子水,用木棒搅拌使溶解均匀;3.用饱和度比色法测定溶液的浓度。
实验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的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温度和搅拌对溶解度的影响;2.实验步骤:a.取两个100ml烧杯,加入相同数量的氯化钠晶体;b.一个烧杯中的水是常温水,另一个烧杯中的水是加热的水;c.一个烧杯中的水用木棒搅拌,另一个烧杯中的水不搅拌;d.等待晶体全部溶解后,用饱和度比色法测定溶液的浓度。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掌握了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了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通过实验,学生们学会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实验探究的精神。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难以让学生对溶解度的应用及相关实验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实验的应用,以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溶解度》教案(4篇)
《溶解度》教案(4篇)《溶解度》优秀教案篇一一、设计思想: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
本节课从比拟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泼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觉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绽开争论,加深对条件的熟悉。
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承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擅长发觉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表达了尝试教学的根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胜利。
通过不同物质在一样温度下,溶解度的比拟,让学生区分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通过画出一样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图,总结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
通过喝可乐的生活阅历,以及书上的图表,让学生进一步得到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从而培育学生自学力量,阅读查找数据力量和比拟分析力量。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的含义。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线。
(3)把握固体、气体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1)在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体验比拟的方法,。
(2)在总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过程中,应用图表的方法。
(3)培育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力量和分析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肯定和相对的辨证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溶解度概念;画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难点:通过溶解度曲线图分析问题。
四、教学用品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用品:可乐、雪碧[来媒体:投影五、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来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问题1]: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力量是否一样?举例说明。
[问题2]: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力量是否一样?[教师总结]:物质溶解力量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
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力量叫溶解性。
2、[争论]:如何比拟蔗糖、食盐的溶解性大小?分组争论5分钟左右,拿出试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分的争论时间,并鼓舞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赐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
溶解度教案语言类大学习
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3. 学会利用溶解度进行物质的鉴别和提纯。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3. 利用溶解度进行物质的鉴别和提纯。
教学难点:1.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 利用溶解度进行物质的鉴别和提纯。
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酒精灯、天平等。
2. 实验药品:氯化钠、蔗糖、硫酸铜、硝酸钾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度吗?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二、讲授新课1. 溶解度的概念(1)讲解溶解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含义。
(2)举例说明溶解度的应用。
2.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讲解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溶剂、溶质等。
(2)举例说明不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
3.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讲解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2)举例说明不同表示方法的应用。
4. 利用溶解度进行物质的鉴别和提纯(1)讲解如何利用溶解度进行物质的鉴别。
(2)讲解如何利用溶解度进行物质的提纯。
三、实验演示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表示方法。
2. 实验步骤:(1)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蔗糖、硫酸铜、硝酸钾等固体溶质,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溶剂中。
(2)加热溶剂,观察溶解情况。
(3)记录溶解度数据。
3.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表示方法。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因素、表示方法和应用。
2. 强调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提纯物质等。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关于溶解度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CAI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
”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以俗语作导语,由生活经验作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
投影方案,交流共享。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上台展示,投影结论。
①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②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初中溶解度优秀教案
初中溶解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2. 让学生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解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强调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3. 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在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外部因素(温度、压力)。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解度的变化。
例如,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
5.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应用: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基本含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并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度的四要素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溶解度曲线法,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通过这份优秀教案,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解度这一概念,培养他们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溶解度》教案(实用8篇)
《溶解度》教案(实用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溶解度》教案(实用8篇)《溶解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物质的溶解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物质的溶解度ppt教案学科领域:化学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溶解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3.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1.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解读。
2. 实际问题中溶解度的运用。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引发学生对溶解度的兴趣。
2. 讲解溶解度的概念:介绍溶解度的定义,强调溶解度是一个定量的概念。
3. 讲解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4. 探究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5. 讲解溶解度曲线:介绍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如斜率、交点等。
6. 练习:让学生根据溶解度曲线解答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溶解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
2. 演示法:展示溶解度曲线,让学生观察并分析。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答实际问题,巩固溶解度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溶解度概念、表示方法的理解。
2. 练习解答:评估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溶解度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溶解度的概念、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等。
2. 实际问题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溶解度的掌握。
4. 溶解度曲线图:用于讲解和练习。
六、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单位:克/100克水(室温)2. 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可能增大、减小或不变。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预测物质的溶解性、判断溶液的饱和度等。
七、教学过程1. 讲解溶解度的单位及换算:强调溶解度是一个定量的概念,让学生熟悉常用的溶解度单位。
2. 分析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
4.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实验器材】
烧杯2个(各装20mL水)、玻璃棒1根、5gNaCl(预先称好)、5gKNO3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
”妈妈在家为小k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k一尝淡了,要妈妈加食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食盐;小k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食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活动与探究)
1.取20ml水加入到烧杯中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 g氯化钠,搅拌
再加5 g氯化钠,搅拌
再加5 mL水,搅拌
取20ml水加入到烧杯中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
冷却
2.结合实验现象,你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小结2: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1.一定温度;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讨论、回答)不能。
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溶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板书:一、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小结)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这种溶质”四个字)
(提问)
1)通过活动与探究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讨论、总结、板书):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3.追问:你再思考上述试验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否相互转化?怎样转化?
操作是否饱和溶液
加入5 g氯化钠,搅拌否
再加5 g氯化钠,搅拌是
再加5 mL水,搅拌否
操作是否饱和溶液
加入5 g硝酸钾,搅拌否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是
加热否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是
冷却否
5.讲解结晶的原理:热的溶液冷却或溶剂的量减少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
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你认为:已结晶的溶液一定是什么溶液?晶体是否属于该溶液中的溶质?(知识再现: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①蒸发结晶②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为什么?
6.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