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回民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doc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任何一件美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词,都是有“象”的(“在场的东西”)。
能体悟到“象外之意”“词外之情”,就是一种美感。
此种美不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
“意象说”突破了美在声色之类的局限性,深刻地揭示了美之为美的本质内涵,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也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但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达到此种美的境界呢?“意象说”没有做论证。
我根据“万有相通”的哲学本体论认为,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者凝聚了作品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的结晶。
这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说得通俗具体一点,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
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不过是把凝聚在作品这一点“在场的东西”中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展现在想象中,点点滴滴地加以玩味;不过是回归到形成作品的母源,从母源中,我们对作品获得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从而产生了一种满足感。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这种愉悦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
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河在”是一点在场的东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东西,则是什么都“不在”。
正是这什么都“不在”构成这“在”的内涵(此即司马光的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我们欣赏这诗句时,就回归到这“在”的母源——什么都“不在”,自然倍感凄凉。
但这里的凄凉绝非现实生活中的凄凉可以比拟,它是审美意义下的凄凉,它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凄凉的现实性,给欣赏者引发了一种对“在”的内涵的醒悟,这种醒悟就是审美的愉悦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2014高一年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答案
2014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C2.D3.A(“变换”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意为“不规则地改变”,所以选择“变幻”。
“侵蚀”意为“逐渐侵害使变坏”,“侵吞”意为“暗中非法占有”,所以选择“侵吞”。
“鉴于”与“由于”,从表原因的角度看,用法基本相同,“鉴于”有“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的用法,“由于”没有,句中的“去年江水泛滥的严重教训”是“采取措施”的前提,辨析可从句子间的逻辑联系入手,应选择“鉴于”。
)4.D(A项“七手八脚”形容一齐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
B项“置之度外”表示不把某事放在心上,其对象多事生死、安危、厉害关系等。
应改为“置若罔闻”。
C项“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5.B (A.语意不明,C语意重复,D成份残缺)6. D顾,回头,回头看。
7. C ②③中加点词都是名词作状语,①④⑥中加点词都是使动用法,⑤“迟”是意动用法,认为……晚了,⑦“籍”是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登记,⑧“小”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处。
8.C两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A项,第一句为判断句,第二句为介宾结构后置句;B 项,第一句为定语后置句,第二句为省略句;D项,第一句为判断句,第二句为被动句。
9. C“郤”通“隙”,隔阂,嫌怨。
10.A11.D12. B 会,聚集,会合。
13. D ①说广汉为人,与吏职无关;⑤写其在案发后到现场,体现不出“精于”;⑥写广汉富于人情味。
14. A B项,“即取悦于朝廷又讨好百姓,推行愚民政策”错误;C项,“执法时以情为先,可见他崇尚人治”错误;D项,“提倡儒家的仁爱之道”错误。
15.(1)释放人质,束手就擒,官府会好好对待你们的。
如果幸运,碰上朝廷发布大赦的诏令,到时还可能免除刑罚。
(“善”1分,“遇”1分,“幸”1分,句意通顺2分)(2)广汉跪地感谢说:“幸亏你们让郎官的性命得以保全,你们对我的恩德太深厚了。
” (“谢”1分,“活全”1分,“甚”1分,句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赵广汉为人刚强有毅力,天性精于官吏职守。
商丘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高二语文答案
商丘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高二语文一、(9分,每小题3分)1.D2.A(诗心是“脚”,诗体是“鞋”,该项表述将二者倒置了。
)3.A(作者并非嘲笑,只是为了以此衬托中国诗的短小精悍。
)二、(36分)4.(3分)A (“已”通“矣”,了。
)5.(3分)C (①说其接受众人给他的绰号;③从侧面表现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⑥是指不善于种树者的行为)6.(3分)A (“因地位低下而不得不无奈地接受这样的称号”的理解错误,这只是说明郭橐驼是一个坦然豁达的人。
)7.(1)(5分)(种树时)树根卷曲而又更换了新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多就是不够。
(“拳”“易”“培”“若”各1分,语义通顺1分。
)(2)(5分)看到那些做官的喜好多发政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而最终给他们造成了灾祸。
(“长人者”译为“管理百姓的人”也对;“烦”“若”“怜”“卒”各1分,语义通顺1分。
)8.(5分)这首词写了作者在秋天的雨夜独自一人怀念故人。
(3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1分)也写出了自己因别离所带来的凄苦心情。
(1分)9.(6分)词人回忆的是过去与友人相聚时弹唱的欢快场面,与眼前的“风雨”秋夜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当下的寂寞凄清。
(4分)也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作者深夜相思的内容。
(2分)10.(6分)(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3)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三、(25分)11.(1)(5分)答D给3分,答 C给2分。
(2)(6分)①梅述风因爱梅嗜梅而栽梅,这烘托出他超尘脱俗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风骨。
②枝条遒劲的孤干之梅是主人公作画的好素材,这在情节上为下文做了铺垫。
(每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3)(6分)①酷爱梅花,嗜梅成癖。
家中到处植梅,喜欢画梅,且造诣极高。
②清高孤傲,极重节操。
其画作极少送人,择友极严,视与自己意趣相投的柳鸣鹤为莫逆,但他稍有污点,便不与之来往。
③藐视权贵,鄙视金钱。
商丘市回民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
商丘市回民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手机怎样“堕落”成“僵尸”的呢?其根源就在于上网。
智能手机有着与个人电脑类似的操作系统,病毒用侵入电脑的方式侵入手机并迅速传播,使手机不听机主使唤、四处为恶,得了“僵尸病毒"的恶名,这名字来自“僵尸网络”。
据金山毒霸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这种网络采用一种或多种手段,大量传播僵尸病毒,从而在病毒发送者和被感染主机之间形成一个可控制的网络。
这种病毒隐藏在手机用户从网络下载的软件“手机保险箱”中(该软件官方版本不含病毒),黑客在该软件中捆绑木马骗取用户点击下载,并成功骗过安全测试。
病毒一旦被成功植入手机,就会将手机的SIM卡信息传回病毒服务器,该服务器就会向手机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发送舍有病毒的广告短信,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手机就会感染病毒,继续攻击别人的手机。
央视报道,100万部“僵尸手机”每天可吞噬200万话费。
目前只有智能手机才会中此病毒,非智能手机尚无中毒报道。
任何手机病毒都是程序,“僵尸病毒”就是针对移动通信终端的恶意程序。
一个程序就有一个运行的平台,从目前的中毒来看,中毒机型使用的操作系统以塞班为主。
据BBC网站报道。
世界上第一种手机病毒是计算机爱好者2004年制作的概念验证型“食人鱼”病毒,制作目的是验证病毒能在移动通讯平台传播。
“食人鱼”可以通过蓝牙传播,影响范围只有30米。
这以后,手机病毒无论在传播方式还是为害程度上都一浪高过一浪。
2005年3月,源自互联网世界的计算机病毒Commwamrror—A侵入智能手机的塞班系统,通过向手机通讯录中的名单发送彩信实现自我复制,加快了传播速度,被后来的手机病毒纷纷效仿。
据卡巴斯基官方网站报道,今年8月该公司首次报告了一种能在Android系统上运行的短信木马病毒,中毒的用户会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发送大量短信,产生可观的费用,传播形式与在中国流行的“僵尸病毒”十分相像。
河南省商丘市2013-2014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
商丘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答案高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1.C(李白《静夜思》并非中秋赏月之余的作品。
)2.D(并不是到明代才“把月饼象征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的记载,与“这种团圆多指夫妻之间的团圆”的意义也不相符。
)3.B(拜月的习俗与“使中秋节增加了文化的气息”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厌:满足。
)5.A(④写的是驸马宦官的事,与自当无关;⑤写自当任职的情况,不能表明自当正直。
)6.D(“但遭到撒迪等权贵的报复”与原文不符。
)7.(1)(5分)御史台的官员认为赃物已经具备,这只不过是御史(自当)害怕杀人罢了,不理会,最终处死(那个人)。
(译出“既具”“是”“特”“竟”各1分,句意通顺1分)(2)(5分)官员来报告自当,自当马上逮捕(宦官),戴上刑具以示众,从此丞相府中没有敢坑害百姓的。
(译出“有司”“白”“械以令众”“自是”各1分,句意通顺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辽阔雄浑、富有生机的美好的山川风景图。
(1分)山峦重重叠叠,江水蜿蜒东流,犹如丝带一缕;南山台十里长街,人烟密集;枫叶纷纷飘落,白鹭翩翩而飞;黄昏来临,下起细雨,家家疏帘半卷。
(4分)(意思对即可)9.(6分)最后两句意思:道家的老子在人间无处可去,愿意到横山来做主人。
(另解:认为“老子”是指作者自己)(2分)这两句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横山自然风光的热爱,愿意归隐山水、放浪形骸,(2分)同时也暗含了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被迫退隐的苦闷。
(2分)(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苔痕上阶绿谈笑有鸿儒(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每空1分,与答案不一致该空不得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5分)答D得3分,答B得2分,答C得1分。
( A “这表明他对佛森能够保出自己有充足的信心”错。
2013高一语文月考1试题
2013年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2分)一、(9分3分/每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
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
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本土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
那么,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②首先,是由于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
古人把诗歌称为韵文,把无韵的其它文体统称为散文。
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
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于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内容造成的。
诗歌是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
过分的强调诗体形式,认为不是主题内容决定诗体形式,而是诗体形式高于一切,从而否定主题内容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等,脱离了主题内容的形式,就象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于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
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对社会性问题的思考已经越来越少地为当代诗人所关注,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为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
商丘市四高2013〜2014学年度上期月考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命题人:李素华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卷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纯粹”觅得“好声音”张颐武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
一是打造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越来越难。
这既是近年来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问题所致,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的印象模糊,难以脱颖而出,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
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又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造成了选秀节目的瓶颈。
倒是《中国达人秀》才艺无门槛,感人的故事是其最独特之处,通过故事和才艺表演的充分结合,提供感动观众的情感空间,成为一个有益的突破。
而《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殊码。
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商丘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商丘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非常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特别是易中天先生与那些爱出风头、喜欢__________的人不同,他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三国确实是让人神往的,文人向往的是三国时代,民众喜欢的是三国故事。
易中天对三国故事了如指掌,讲得___________ ,对三国的研究非常深入,一些学术问题___________。
A . 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头头是道B . 侃侃而谈头头是道夸夸其谈C . 夸夸其谈头头是道侃侃而谈D .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头头是道2. (2分) (2017高三上·盐城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麦当劳大陆和香港地区的业务被中资公司收购后,按照国际惯例改了名字,改名为金拱门,这是麦当劳中国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B . 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较多的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汽车交通事故发生数呈现持续减少态势,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C . 如今,中文教育已成为英国初中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政府已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描绘了2020年汉语学习人数要达到40万的思路。
D .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它在生产和安装技术方面有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
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农村改革以前,这个地方非但没有水浇地,________吃的水都得到几十里以外去挑。
②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________从前一些神话中的幻想都可能成为现实。
③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接受教训,________这次又犯了更严重的错误。
A . 以至甚至以致B . 以至以致甚至C . 甚至以至以致D . 以致甚至以致4. (2分) (2016高一上·哈密期末)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过分注重调水①忽视保护水。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如果你没有绝世的容貌,那么你有绝世的________也是好的。
②________之作,不足先生一哂,如蒙赐正,不胜感激。
③百度91应用平台对于APP开发者最大的意义,就是将他们的产品展现给用户,________让产品开发者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产品之上。
④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________,人民苦不堪言。
A . 姿态付梓进而扶摇直上B . 姿势涂鸦进而青云直上C . 姿态涂鸦从而扶摇直上D . 姿势付梓从而青云直上2. (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本报派往美国采访该事件的记者共两位,到美国三小时后,一人发回来一份长篇通讯稿。
B . 有关人士强调:最近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大家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 . 据悉,在以后两天中,与会代表将盈利方式、信息转载规范化、运作与管理等问题展开专题研讨。
D . 专家分析,目前中国大范围的气温偏低,主要是由最近一段时间阴雨天多、光照不足所引起的。
3. (2分)下列选项的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个人的经验当然以亲身得来的最为真切可靠,可是直接的经验毕竟有限。
读书,正是吸收间接的经验。
生活至上论者说读书是逃避现实,其实,读书是扩大现实,扩大我们的精神世界。
就算是我们的亲身经验,也不妨多听听别人对相似的经验有什么看法,以资印证。
相反地,我认为不读书的人才逃避现实,因为他只生活在一种空间。
英国文豪约翰生说:“写作的唯一目的,是帮助读者更能享受或忍受人生。
”倒过来说,读书的目的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如果你得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享受/或是如果你失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忍受B . 加强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或是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C . 如果你失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忍受/或是如果你得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享受D . 加强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或是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4. (6分)(2019·云南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商丘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商丘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鹤岗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
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
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①我们一般以往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别集之中很多也有评点。
明清时期,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
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
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
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
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
(1)文段中画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B . 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
C . 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
D .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1. 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失败的英雄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
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
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
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
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
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
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
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文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
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
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
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1.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习惯于走熟路。
B.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应该寻求典故。
河南省商丘市回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
商丘回中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丁小红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莫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
最初的“俗”,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与适应。
当人的生存选择与适应“习惯成自然”时,我们就有了“俗”。
“积习成俗”便是对“俗”之成因最原初的表述。
“积习”而“成俗”,说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
随着人类社会组织日趋复杂且日趋精密,乡民社会的默契需要规范并敞亮为“乡约”,于是“约定俗成”成为“俗”的自觉构建。
这种体现出乡民社会“民风世情”的俗,也往往成为“法”的适用基础。
中国古人所说“王道无非人情”,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俗,在一定语境中其实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
因此,“约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在我们这个格外看重“名正言顺”的国度尤其如此。
《荀子?正名》曰:“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这句话让我们联想到“命名”这个词。
对一个事物的指称以及进而的评判“合适”与否,可以“约之以命”,也可以以“约”代“命”。
这种以“乡约”替以“天命”的方式,体现出荀子“人定胜天”的理念。
无论是“积习成俗”还是“约定俗成”,都说明“俗”是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
当外乡人试图与之交往或融入之时,“入乡随俗”就成为一个必要的沟通方式。
“入乡随俗”是为着交往和融入的需要去附随某种文化养成;不过随着交往的深入,也有可能变“附随”为“追随”,通过“文化认同”而实现“身份归属”。
但是就一般情形而言,“入乡随俗”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的文化身份,“随俗”作为“入乡”的权宜之举,是为着缩短距离感与释放亲和力。
商丘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商丘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 (11分) (2020高二下·蚌埠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
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
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 (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
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
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
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
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
”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
”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
其人虽老,宰相才也。
”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
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
”太后曰:“已迁矣。
”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
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
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B .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C .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D .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2)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准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忸怩.(ní)漫溯.(sù)卒.起不意(zú)B、彳亍.(chù) 阻遏.(è)寥.廓(liáo) 夜缒.而出(zhuì)C、颓圮.(pǐ) 团箕.(qí)叱 (chǐ)骂变徵.之声(zhēng)D 淬.火(cuì)氾(fàn)南刀俎(zǔ)共.(gōng)其乏困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戮没笙潇凄婉百舸争流B.嗔目斑斓穤米挥斥方遒C.火钵濡缕偏袒漫江碧透D.箕踞荡漾寂寥鱼翔浅低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 B.不阙秦,将焉取之C.秦王还柱而走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位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教版《语文》新诗单元选录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旧体诗词。
B.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C.今天我们学校来了大约一百多位参观者。
D.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6、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
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 。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二、文言文阅读(共24分,每小题4分)阅读《烛之武退秦师》节选,完成6-8题。
(12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7、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B、吾其还也C、君知其难也D、又欲肆其西封8、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9、下面四个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以其无礼于晋D、夫晋,何厌之有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完成下面9-11题。
(12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0、与例句中“前”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又前而为歌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B、赵王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C、皆白衣冠以送之D、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11、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孔子云:“何陋之有?”C、嘉为先言于秦王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2、对选段句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和宾客“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营造了悲怆的氛围。
C、“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
D、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三、默写与翻译(16分)13.名篇名句默写。
(每空1分共6分)(1)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14.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6分)(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20分)小鱼与波浪林清玄(1)一条小鱼浮出水面看蓝天,偶然间遇到了波浪。
(2)小鱼便与波浪在海面上游戏,随着波浪上下起伏、汹涌前进。
(3)小鱼在波浪里兴奋得大叫:“你每天都过着这么刺激的生活吗?简直太棒了。
”(4)波浪说:“岂止是每天过这样刺激的生活,几乎每一刻都这么刺激呀!不有更刺激的,要有潮汐变化,或者狂风暴雨,那才真是兴奋得心脏都会跳出来!”(5)小鱼说:“真希望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天随着风雨、潮汐流动,不知道有多么好!”在波浪中游戏的小鱼,很快就累了,他对波浪说:“波浪,我想到海底安静安静,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呢?”(6)波浪还来不及回答,就被一个大浪冲到很远的地方,小鱼只好自己潜入海底,休息去了。
(7)小鱼每天都上来和波浪游戏,每次都邀请波浪到海底去,但波浪总是没有回答,就被冲走了。
(8)这一天,小鱼下定决心要问明原因,他问波浪说:“我要到海底安静安静,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呢?”问完话,小鱼就紧紧牵着波浪的裙子,被冲到很远的地方。
(9)波浪无奈地说:“我也很想到海底安静一下,可是不行呀!波浪只能活在海面上浅浅的地方,进了海底就死了。
而且,我们波浪是不自由的,被后面的浪推着前进。
一起风,跑得快累死了;潮汐一变,又被拖得全身发颤。
真希望我能变成小鱼,潜入深深的海底,休息休息……”(10)波浪还没说完,突然被一个大浪打到几丈高,小鱼吓得一溜烟钻进平静无波的海里。
(11)小鱼心里______________想着:“像波浪这样生活,实在太可怜了,连一刻也不能安静,又不能自主。
还是做一条小鱼比较好呀!”15、根据前文,补出第(5)段中横线上小鱼的话:______________(2分),这说明小鱼想追求______________(2分)的生活。
16、第(7)段在全文结构上所起的是______________(2分)所用。
小鱼“很快就累了”,要到“海底安静安静”和第⑤段前半段形成了___________(2分),说明______________(2分)。
17、(9)(10)两段主要突出“波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从而引出它对_____________(2分)的渴望。
18、(11)段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A、勇往直前B、无拘无束C、不由自主D、情不自禁19、从全文来看,为什么“还是做一条小鱼比较好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字左右)(4分)五、语言表达(6分)20.下面是一首小诗。
读后请仿照相应的句子,把(1)、(2)、(3)三条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齐。
要求想象合理、顺畅、连贯。
(6分)只要青春还在我就不会悲哀(1)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2)(3)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六、(60 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门,我们每天进进出出。
人的一生也会进进出出各种各样的“门”,但我们有时却入不了“门”,有时又出了“门”;有时摸不着“门”,有时打不开“门”;有时希望关着“门”,有时为了开着“门”……它给我们带来多少喜悦、多少烦恼、多少启迪、多少警策。
要求: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想,发表见解,运用联想和想象……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2. C 解析:A笙箫 B瞋目、糯米 D鱼翔浅底3. B解析:A知通智C还通环D振通震4. D 解析:末两句表达诗人对生她养她、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
5. D 解析:A句式杂糅B介词淹没主语C不合逻辑6.B解析:本语段的题旨是取得成就要耐得住寂寞。
A句把'才能'与'耐得寂寞'并列,未能突出本语段强调的重点(观点)。
C句内容不够合理,为了突出'耐得寂寞'而否认了'才能'的作用。
D句中把'耐得寂寞'放在第二位,未能突出本语段的中心。
7. B解析:B为语气词,ACD为代词8. A解析:①③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无义,②⑥结构助词“的”⑤代词9. B解析:例句与为B被动句A为判断句C为介宾结构后置句D为宾语前置句10. C解析:例句与C名词作动词AB名词作状语D形容词作名词11. D解析:例句与D为定语后置A为判断句B为宾语前置句C为介宾结构后置句12. D解析:全文情节的高潮是后文的“荆轲刺秦王”。
13.(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软泥上的青荇,我甘心做一条水草!(3)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14.(1)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2)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荆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