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和出路

合集下载

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

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

醒, 开始 “ 依法抗争” 和“ 以法 抗 争 ” 。但 是 , 一方面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7—1 1
基金项 目: 河南省 软科学研究项 目( 1 3 2 4 0 0 4 1 0 5 6 1 )
作者简介 : 赵建杰 ( 1 9 7 1 一 ) , 男, 河南郸城人 , 周1 5 师范学 院政法系副教授 , 法学硕士, 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方面的研究。
参 与 比率 一直偏 低 。

目前我 国农 民利 益表 达存在 的 困境
( 一) 农 民利益表 达 主体性 意识 缺乏
主体 化 的表达 意 识 是 现代 公 民利 益 表达 能力 的 重要 保 障与 主要 表 现 。利 益 表达 作 为 一 种政 治输 入 过程 , 必然 涉及 到相 关利 益主 体 的政 治 主体 性 。政 治 主 体性 是 指 政 治 主体 在 政治 生 活 中形 成 的掌 握 和借 助公 共权 力 、 承 载 和传 播 政 治 思想 文 化 、 创 建 和 铺设
2 0 1 3年 1 2月
中央 社 会 主 义 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THE CENTRAL I NS TI TUTE OF S OCI ALI S M
De c . 2 0 1 3
第 6期 ( 总第 1 8 6期 )
N O. 6 ( Ge 1 . 1 8 6 )
会稳定 , 保 障农 民根本利益 的实现 , 必须注重农民的利益表达 , 培育农 民利 益表达 主体性意识 和能力 , 构建有效 的 农 民利益表达机制 , 加 强农 民的 自身 团结 , 引导他们合理的利益诉求 通过合法 的形式来表达 。
关键词 : 农 民利益 ; 表达机制 ; 和谐社会

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现状及对策思考

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现状及对策思考

[摘要]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统筹城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建设”,并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重农民的利益表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组织缺位,利益表达权利意识缺乏,利益表达客体角色错位以及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使我国农民利益表达非理性行为大量产生。

为了维护农村的稳定,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必须注重农民的利益表达,提高农民的利益表达权利意识,加强农民的自身团结,拓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引导他们合理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的形式来表达。

[关键词]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构建利益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前提和动力因素。

利益具有自我实现的功能,利益的自我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利益确立、利益满足各个环节,在诸环节中,利益表达是首要环节。

[1]所谓利益表达就是一定的利益表达主体,通过一定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向利益表达客体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主张利益,并以一定的方式努力实现其既定目的的一种行为。

任何一种行为都有一定的行为主体,有一定的行为客体,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行为主体会通过一定的方式,采用一定的手段来努力实现其既定的要求。

就利益表达的主体来说,可以是单独的个人,也可以是有组织的集体;就利益表达客体来说,可以是个人、执政党、政府或其他有影响的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就表达的内容来说,可以是的、的,也可以是文化的,可以是有关国家和社会的大的方面的,也可以是个人生活等小的方面的;就表达的渠道来说,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超于规定之外的;就表达的方式来说,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表达的结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利益表达在政府决策、政党政策、政治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在民意表达方面,农民的表达渠道和表达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权益的维护,也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本文将从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提供参考。

一、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1. 渠道不畅农民的民意表达渠道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村民委员会、镇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反映。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渠道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反映不及时等问题,导致农民的民意无法及时得到表达和解决。

2. 表达能力较弱由于长期受到教育和信息的限制,很多农民的表达能力较弱,无法准确表述自己的需求和意见,也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情感。

3. 组织不足农民的组织力量相对较弱,很多农民缺乏自发组织的意识和能力,也没有足够的组织平台来凝聚力量和发声,导致农民的民意表达缺乏有效的组织支撑。

4. 反映不及时很多农民的问题需要及时反映和解决,但是由于信息传递和反映渠道的问题,很多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反映和解决,导致问题的恶化和农民权益的损失。

二、对策思考1. 改善渠道为了解决农民民意表达渠道不畅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表达渠道来提高农民的表达效率。

可以通过建立农民代表大会、农民论坛等机制来增强农民的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来提高信息的传递和反映效率。

2. 提高表达能力为了提高农民的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宣传普及等方式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建立农民文化中心、图书馆等设施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3. 加强组织为了加强农民的组织力量,可以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农民互助组等机制来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凝聚力,也可以通过建立农民组织联合会等机构来协调和整合农民的力量,更好地维护农民的权益。

4. 加强反映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问题,需要加强信息反映和处理机制。

我国农民利益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

我国农民利益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

我国农民利益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有效的利益表达,否则将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分析农民利益表达的障碍,对障碍进行归因分析,并以此作为根据,建立农民利益表达的有效机制,保障农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农民;利益表达;问题;对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1]。

“民主社会是个讲话的社会”。

[2]著名社会学者孙立平认为:在各种利益协调机制中,“首要的问题是利益表达,没有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其他的利益协调机制都无从谈起”。

[3]一、农民利益表达的意义利益表达是利益主体追求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活动,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利益表达不仅具有明显的政治功能,也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利益表达的经济功能。

资源掌握的不平衡使社会分化为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以及城乡差距的扩大,这些问题都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种社会力量不均衡博弈以及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所造成的,源于长期存在的公众利益表达的制度渠道的欠缺或不合理现象,并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进行公众利益表达制度的建构和改革。

[4](二)利益表达的政治功能。

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实现制度的创新,必须完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

“从几十年的农业政策史及其经济后果来看,缺少一个反映农民利益的、平衡的政治结构,是许多损害农民利益进而损害全社会利益的政策轻易出台的重要原因。

”[5]我国现阶段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缺欠,严重地影响着不同群体的利益表达,进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必须通过搭建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制度平台、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各种办事公开制度、建立和谐社会的民意表达和协调机制、建立科学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民意反映回应机制等措施予以弥补。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作为社会中最基层的一群人,也在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农民民意表达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民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政府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的制定政策和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农民而言,他们的民意表达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决策,也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本文就对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一、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1.信息不对称农民民意表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

在现代社会,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的缺失或者不准确会给政府决策带来很大的困难。

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和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的局限,很多农民并不了解政府的政策和农村发展的情况,这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缺乏表达渠道农民民意表达的第二个问题是缺乏表达渠道。

在现代社会,民意表达的渠道非常多,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网络的不普及和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的局限,很多农民并没有合适的表达渠道,他们的声音很难被政府听到。

3.缺乏参与意识农民民意表达的第三个问题是缺乏参与意识。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和权利,只有通过参与,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期望。

但是,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并没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他们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自己没有必要参与其中。

二、对策思考1.加强信息化建设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推广农村信息化技术等方式,让农民了解政府的政策和农村发展的情况。

2.建立多元化的表达渠道针对缺乏表达渠道的问题,政府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表达渠道,让农民有更多的表达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开设农民意见箱等方式,让农民的声音得到更好的传达和反映。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农村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

而要解决农村经济困境,需要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等工作。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精准的扶贫政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一、农村经济困境分析1.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我国农村以农业产业为主,农业占据了农村产业的主导地位。

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导致了农村经济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市场变化,农村经济就容易陷入困境。

2.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和农业生产的衰退。

农村人口流失也意味着农村社会资源的流失,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3. 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经济困境解决出路探讨1.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村经济困境的根本出路。

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大对农村现代农业产业和乡村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农民走上产业兴旺的道路。

2.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农村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是解决农村经济困境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力度,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3.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完善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政策,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4. 精准扶贫政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扶贫政策需要更加精准。

政府应该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精准施策,采取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三、结语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虽然较为严峻,但是只要政府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加精准的扶贫政策,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就能够找到解决农村经济困境的出路。

浅析农民利益诉求表达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农民利益诉求表达的现状与对策
L g l y t m n o i y e a S s e A dS ce t
{占 I 缸会 ; J
29() 0.中 04
袈 l 刭 蓝 柬 袤 的观 状 与对 策 | l
周 健 白 雷
摘 要 农民利益诉求的顺畅表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 对维护社会稳定有序具有 重要 意义。 当前我 国农民利益诉求的表达还存在诸多障碍, 损害农 民利益的事件屡有发生, 为了切实维护农 民权益, 应该健
事什, 并逐渐产生 了一批“ 减负代表” “ 、上访代表” 等名义 行动 的农 民 抗争精 英。 一些地方的农 民与基层政权 的冲突事件 , 都导致 了不利于 社 会稳 定的因素的存在, 如果能保障农 民的意愿得到尊重、 民的诉 农 求得 以顺 畅表达 , 从而使农民的权益得 以切实保障 , 就可 以减少一些 非理性 的抗争活 动, 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
( ) 一 健全和完善与农 民利益诉求表达相 关的制度 建设
从表达利益诉求的过程来看 , 既是农 民政治参与的过程 , 这 也是 对受损农民利益给予救济的重要环节 。按 照民主制度建设的 自下而
近些年来 , 中国农村特发生了~系列直接针对基层政府的群体性 上的原则思考, 从基层 健全利益诉求表达 的制度建 设尤为重要 , 例如
( 有 利于实现 广大农 民的政 治参与 四)
地方政府在行使 行政权 力的过程中,不仅要执行中央的方针政 策, 也应当充分考虑到本地 的实 际情况 。 只有让广大农民群体拥有一
定的话语权 , 才能使其利益诉求得 以顺 畅表达 , 才能为制定农民农村 众建立 自己的社团组织, 是保障农 民利益诉 求得以及时、 中表达 的 集
群体缺少 自己的专门利益表达组织。在现实状况 中村 民委员会更多 的是具有行政色彩, 更像是乡镇政府的下级机构 , 其表 达农民群众的 利益 诉求的功能十 分有限, 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农 民政 治参与的作用 。

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选择的工作报告

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选择的工作报告

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选择的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和同事们: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际推进中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旨在对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以及对策选择进行分析,以期为加强农民增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1.市场疲软:当前我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并不是很好,市场需求总量下降、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农产品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益也难以保证。

2.种植技术落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科技水平较低,导致农民种植技术缺乏更新,种植效益较低,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3.资源不足: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土地面积狭小、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使农民增收面临着困难。

4.资金匮乏:农民增收需要资金的支持,但现阶段农民资金流动性较差,有的农民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这也会影响到农民增收的进程。

二、对策选择的建议1.市场拓展: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要发挥市场作用,构建农产品营销渠道,拓宽农产品消费渠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内外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市场规模,形成农民增收的强大支撑力。

2.提高种植技术: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推进绿色种植,并将环保理念融入到农业生产中,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3.合理配置资源: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促进农民增收。

4.加强政策支持:政府要制定相关农业政策,落实财政贴息、激励农民就业创业、增加贫困地区医疗、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以加强对农民的支持和帮助。

5.发展现代农业:视野要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立农产品标准化和认证制度,提高经济效益,使农业向着更为高效、集约、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结语农民增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协调发展和国家整体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农民和相关组织的共同努力。

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向着多元化方向转变,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的不平衡性日益加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都能有充分表达和有效反映的渠道,从而促进各方面利益统筹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妥善处理。

当前,我们通过开展“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主题活动,采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入各村社区调查、信访接待等方式对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了解了我国最大弱势群体—农民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现状,并就改善农民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一、当前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现状长期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农民利益及其表达,也初步建立了农民利益表达的相关机制,但由于历史传统、制度缺陷等多种因素,农民利益表达的原有制度设计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农民缺少相应的话语权,其合理的利益诉求得不到保证。

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首先作为农民利益表达的代言人-- 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是有限的。

村民委员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广大农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积极参与本村事务的管理的利益诉求,但由于其对乡镇政府严重依赖,常常会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由,对农民利益表达活动进行干涉,特别是农民利益在受到政府机关和社会其他强势群体侵犯的时候,显得无能为力。

其次是人大和信访也未能充分发挥其利益诉求和民意表达的功能。

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一些人大代表没有充分履职,收集民情民意,只是将代表当做一种荣誉和政治待遇,并未能真正代表民意。

2、绝大多数农民在诉求利益时很少向人大代表反映。

3、人大代表中农民代表的不足制约了农民利益表达。

4、信访制度不能有效承载农民利益表达的需要。

农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如何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难题

农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如何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难题

农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如何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难题农村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中仍然面临着一些瓶颈和困难。

其中,农民收入低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着力解决。

本文将从现状和问题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经济过于依赖传统农业,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此外,农村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在非农领域的就业机会有限。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相较于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的不足阻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有限,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收入。

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农民的自身发展。

二、农民收入低的问题农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业收入受限。

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其次,农村非农就业不足。

由于农村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在非农领域的就业机会有限,不少农民只能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收入相对较低。

再次,农民就业技能和素质水平有限。

农民缺乏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创造力的能力有限,影响了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难题首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鼓励农民从事现代农业和农村综合产业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电商等方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稳定农民收入。

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再次,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分配,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培养农民的技能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贷款、融资等金融支持,帮助农民发展农村产业和个体经济。

同时,优化税收政策和土地流转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当前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介绍并分析了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农民利益表达;渠道;问题;对策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前提和动力,“人类奋斗所争取的一切,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被利益所支配,整个社会就是由不同的利益团体、利益阶层等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利益结构体。

公共政策过程实际上就是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过程,公共政策是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结果。

美国政治学者阿尔蒙德指出,当某个集团或个人提出一项政治要求时,政治过程就开始了。

这种提出政治要求的过程称为利益表达。

[1]农民作为社会的一个阶层,自然也会想方设法表达本集团的利益诉求。

1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现状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进入新时期以来,农村和谐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然而在我国,虽然农民人口众多,但是农民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地位上均处于劣势。

加之封建意识依然残留在农民头脑中,极大地阻碍了农民民主、平等、自由等权利意识的形成。

同时由于我国相关制度不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造成干群矛盾激化,已经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具有重大的意义。

总的来说,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有以下几种:1.1人大、政协等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利,各级人民代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反映民意。

政治协商制度也是我国的一大制度特色,各民主党派的代表同样会关注农民,呼吁农民,关注农民利益,反应农民的需求,如在政协会议上,一位来自农村的政协委员说,“九亿农民富不了,中国永远不能算富强国家” [3]这就是代表农民进行利益表达,反映出对农民、对普遍富裕的要求。

农民收入的现状与出路(推荐五篇)

农民收入的现状与出路(推荐五篇)

农民收入的现状与出路(推荐五篇)第一篇:农民收入的现状与出路农民收入的现状与出路关键词:农民,收入,低水平,困难,出路摘要: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其中,农民收入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

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正逐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

但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和消费水平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依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增收非常困难.通过对同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结合自己家中收入情况,我认为农民收入情况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此外,通过综合概括统计,写出次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的现状和困难(1)农民纯收入少,贫困人口过多。

2003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02元[1],折合为33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

这只是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其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按照2003年637元[2]的贫困标准,2003年底尚有贫困人口2900万,贫困发生率为3.1%[3]。

而这仅仅是统计数据。

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的收入刚刚超过贫困线。

(2)城乡、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加大。

2003年城镇居民总收入为9061.2元[4],而农村居民总收入为3582.4元[5],两者相差5478.8元。

我国地区农民总收入差距也相当明显,农民总收入最高的上海为7227.2元[6],而最低的西藏仅为1973.2元[7],两者相差5254元。

这些数据仅是收入方面的,如果考虑到一些隐性收入,则差距更大,比如教育、卫生、交通、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农村居民是无法和城镇居民相比的。

(3)农民收入增长困难。

首先,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和农产品价格过低,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比较突出。

近年来,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如化肥价格2000年1袋氢铵20元,而今年同样1袋氢铵40元,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包括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销售难题、农民收入低、农村人口外流等问题。

这些困境给农村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但也同时激发了人们对于农村经济出路的思考和探索。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就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进行浅析,并探讨可能的出路。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的困境之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产业一直以粮食生产为主,而且在一些地区粮食种植的面积仍然过大,而畜牧业、水产业等种业生产能力较弱。

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农村经济的单一性和脆弱性,乡村经济发展缺少多元化的支撑。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局限性也使得产量提升的难度较大,农产品的品质和产值难以提升。

农产品销售难题也是农村经济的困境之一。

由于农产品的供过于求,导致了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农民的收益难以得到保障。

由于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加工技术不足,使得一部分农产品难以销售,许多农民在销售问题上陷入困扰。

农产品销售难题不仅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益,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民收入低也是当前农村经济的一大困境。

由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大、生产成本上涨等原因,导致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许多农民的生活水平仍然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收入低还影响了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

农村人口外流也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困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外出务工或者转移到城市居住,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匮乏和农业生产的困难。

农村人口外流不仅削弱了农村经济的活力,也导致了农村公共设施和服务的缺失,使得农村经济更加脆弱。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的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并找到出路。

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农业政策,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农产品、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摘要】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面临困境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土地流转难题、农业产业结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方面,揭示了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土地流转难题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业产业结构问题使农产品陷入低附加值困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探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提质增效等方面。

展望未来,通过正确的政策引导和持续的改革措施,我国农村经济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农村经济、困境、出路、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农业现代化、政策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出路。

背景介绍部分将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接下来正文部分所提出的分析和探讨。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占据着重要的经济资源,但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剧了农村资源流失和农村结构问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供给过剩且质量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流转难题也制约着农业生产的高效化。

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

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也需要进一步探讨,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具可行性的方案。

1.2 问题意义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土地流转难题、农业产业结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流转困难、农业收入低、农民素质不高等。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途径,以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流转困难中国农村土地资源集中、规模小、农民产权意识薄弱等因素导致了土地流转困难。

农民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途径:1. 加强土地产权保护: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提高农民土地使用权的流动性,鼓励土地流转。

2. 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社:推动农民组建专业化、规模化的合作社,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进行监督,增加土地流转的信任度和流动性。

3. 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推动地方政府出台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减少流转成本,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有实力的农业企业。

二、农业收入低农业收入低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产品价格,但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解决途径:1.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的拓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2. 发展农村旅游业: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乡村文化,发展农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来源。

3. 加强职业培训:通过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农民素质不高大部分中国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和创新意识,这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途径:1.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经营能力。

2.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农业技术,提高农民对市场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

3. 引导农民创新创业:鼓励农民通过自主创新和创业,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土地流转困难、农业收入低、农民素质不高是其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出路

当前我国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出路

当前我国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出路黄宇王薇张敏孙斌赵峰峰吕学哲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的晴雨表,在近几年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收入又成了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问题。

1998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指导方针,这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它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和落脚点,而且是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因素。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收入缓慢增长的局面一直没有根本改变。

到1997年时人均纯收入增长4.6%,较1996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

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62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97年实际增长4%,增幅比1997年回落0.6个百分点。

1998年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是来自工资性劳动报酬的增加,而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却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10.34元,较1998年增长2.23%,增幅回落了1.77个百分点。

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53.42元,较1999年增长了1.82%,回落了0.41个百分点。

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改革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问题遇到了相当严峻的局面,农民的收入连续4年增长幅度下降,相当部分粮棉主产区和以农产品为主要收入的农户家庭收入绝对额减少。

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速大幅度回落,从短期看是三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农业,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及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农民通过出售农产品增加收入的空间日趋狭小。

其次是农村非农产业,受亚洲金融危机等环境变化影响,加上自身结构调整的滞后,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亏损面从上年的7%扩大到15%,从业人员净减少458万人,因而也不能对农民收入增长做出更多贡献。

第三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随着国企改革的大力推进,城市下岗职工增多,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就业的竞争加剧,就业机会减少,再加上城市对外来农村劳动力的排挤限制,农民在农村以外寻求就业增加收入的道路愈来愈窄。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出路,可以帮助我国农村经济摆脱困境。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新型农村经济等角度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进行浅析,并探讨出路。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农业基础较强,但产业链条较为薄弱的特点。

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第一产业,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困境的关键。

我国应该加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真正实现农业转型升级。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大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还表现在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一方面,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的收入也变动较大,生活水平不稳定。

农产品价格波动也给农民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可加强农产品价格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系统,增加市场透明度。

可以探索建立农产品价格支持机制,保障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协调发展。

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还表现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项目,但农民的收入增长仍然较慢,贫困现象仍然存在。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旅游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四、新型农村经济面对当前农村经济的困境,我们可以依靠新型农村经济来开拓出路。

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一、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1.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创新动力。

许多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

同时,由于缺乏创新动力,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困难重重。

2.人才流失严重,缺乏人才支撑。

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制约了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3.资金投入不足,缺乏资金支持。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许多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许多农村地区的项目难以获得资金支持。

4.政策支持不足,缺乏政策引导。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监管,许多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这导致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缺乏政策支持。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路1.创新产业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

为了突破单一产业结构的困境,农村地区需要积极探索新的产业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

例如,可以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养殖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鼓励企业投资农村地区,引导产业向农村转移,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2.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

为了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农村地区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为了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支持。

此外,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吸引社会资本、发行债券等,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

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人口外流加剧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

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困境并寻找出路,成为了当前需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出路进行浅析,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农业生产的效率过低成为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加之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农村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单一,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困境。

由于农村长期以来缺乏新的产业引入和转型,农村地区大多依然是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村产业发展缓慢。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增长潜力,也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空间,从根本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也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一个核心问题。

虽然我国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在逐渐提高,但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是明显偏低。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农民,其经济收入更是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这种差距极大的收入分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城乡差距,从而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农村人口外流现象的加剧也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所面临的一大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对于各类资源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务工,这使得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大量的劳动力流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所面临的困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寻找出路,助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们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积极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生物技术、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等,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1月第1期(总第1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Zhong G uo Y an A n G an Bu Xue Y uan Xue Bao January ,2008N o .1(Su m.N o .1)收稿日期:2007 05 17作者简介:李尚旗(1980 ),男,山东烟台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系2006级博士研究生。

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和出路李尚旗(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系 广东广州 510275)摘 要: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事关维护农民权益、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大局,但由于农民缺乏正常的利益表达的意识和组织机构以及顺畅的利益表达渠道,农民利益表达正面临各种困难,而它的出路就在于不断提高农民的利益表达意识、加强农民利益表达的组织机构建设和拓宽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

关键词:农民 利益表达 困境 出路中图分类号:D 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0351(2008)01 0080 04一、农民利益表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就是协调利益关系,而协调利益关系的基础问题就是利益表达。

[1]当前我国农民利益是否得到维护和保障,首先要看农民利益能否进行有效表达。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双重背景下,妥善解决我国农民的利益表达问题无疑具有深刻的时代蕴涵。

构建和谐社会一个最基本的方面就是维护社会公正。

恩格斯曾经说过:应该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

[2](P243)一般来说,在体制改革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发展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按照社会公平理论,这种代价需要整个社会成员来共同承担,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是弱势群体承担社会转型的代价,而被剥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

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分层出现强势群体、中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而各个群体由于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其所掌握的政治资源亦有所不同,最终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强势群体由于掌握大量的资源,已经能够通过影响政府政策制定来维护本群体的利益,而弱势群体由于利益表达意识和能力的缺失,在利益博弈中往往处于下风。

农民群体总体属于弱势群体,自身利益受损时,他们缺乏利益表达的能力,所以导致中国农民为中国改革付出甚多,享受改革成果甚少,这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和谐社会是一个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又能够理性对待并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的社会。

局部的矛盾和冲突,是和谐社会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建立科学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公正合理地整合社会利益关系、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也是有效地维护社会民众合法利益的重要机制[3]。

利益表达机制的功能,在于为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社会群体提供充分反映自己利益要求的常规性途径,让各种不同意见和对立性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避免它们不断累积而造成不可收拾的社会后果。

当前农村社会矛盾不断凸现,特别是2004年以来各地农村不断发生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充分说明,农民利益表达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攸关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与整个国80家的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

二、当前中国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民的利益意识有所觉醒,自我利益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农村基层选举的推行,也激发了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但是当农民利益受损的时候,他们的利益表达依然面临很多问题。

(一)缺乏利益表达的能力当前中国不同利益主体发育的程度是不同的,这种差异突出地表现在不同群体争取自己利益的能力迥异。

这种巨大的差异尤其表现在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

在强势群体一方,强势群体的各个部分不仅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结盟关系,而且具有了相当大的社会能量,对整个社会生活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弱势群体在追逐自己的利益上,显然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

弱势群体自我意识发育程度较低,他们对个人利益认识得比较清晰,对群体利益认识得比较模糊,使得他们的利益表达缺乏动力上的张力;弱势群体由于缺少社会资源和利益表达渠道,因而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往往被边缘化;弱势群体由于缺少话语权,已经出台的、反映他们利益要求的公共政策在执行时却往往走样。

当今农民群体的利益表达就处于这种尴尬境地,导致农民利益表达能力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农民缺乏其利益表达的主体意识。

这种主体意识的缺失来源于中国几千年以来强大的压力型行政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导致的农民对行政权力的依赖。

纵观中国历史,大政府小社会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民公社的推行曾一度使国家对农村社会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种过度行政化的治理模式,使本就缺乏主体意识的中国农民对行政权力的依附表现出更强的依附性。

在这样的体制环境下,!中国农民在自身的利益受到来自国家权力的侵害时,往往选择的是沉默和忍耐;即使有一些人想到了去抗争,也常常苦於缺乏组织化的合法表达渠道而作罢∀[4]。

农民个体及农村社会在与国家的利益博弈中,天平的砝码明显向后者一方倾斜。

这一切都是当今中国乡村治理、村民自治所不得不面对的历史环境。

其次,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和毒害,一直回避对利益的正面看待和探讨,人们往往将利益问题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结果使利益关系问题变成一个无法进行就事论事讨论的敏感性话题。

中国农民受这些环境的影响,缺少主动追寻利益和维护利益的意识。

最后,中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对国家政策法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缺失,导致其在表达自身利益时缺少所谓的!官方话语∀,而在乡村社会与农民利益博弈的主体政府官员的文化水平较农民有绝对的优势。

作为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正规的法律制度,从外表看,弱者可能从正式制度中得到更多的保护,但是我们看到的却并非如此。

在正规制度的一致和刚性下面,弱者经常得到的并非是保护,许多时候对他们利益的剥夺恰恰是在正式制度下完成的。

(二)缺乏利益表达的组织平台利益表达的有效性与自身的组织化程度密切相关。

组织化程度越高,利益表达就越有效、越有力度;反之,利益表达就无效、无力度。

因此只有把农民通过有效的方式组织起来,才能使其更有效的进行利益表达。

我国农民也曾经有过农民协会这样的利益表达组织,它在20世纪我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清末民初整理农业之枢纽的农会;大革命农民运动时期行使国家政权的农民协会;国民政府整治社会秩序的农会;解放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农会和文革时期的贫下中农协会。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贫协组织逐渐停止活动,到了1982年后,全国各地贫协组织基本上消失。

如果从性质和功能来考察,清末和民国初的农会,是一种社会经济自助组织,其主旨是推进农业的发展;国民党的农会是以地主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性组织,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共产党领导的农会,则是按阶级斗争原则组织起来的准政权组织,是破坏传统乡村秩序的武器。

[5]由于共产党曾经将成立农会作为动员农民参加革命的工具,并运用农会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所以,农会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就仅仅是一个社会革命组织或准政权的权力组织或阶级专政的工具。

这也是我国现在有的地区农民要求恢复农会得不到民政部门批准的一个重要原因。

81农会在我国乡村消失,新的有效的农民组织还没有建立,所以农民在进行利益表达时往往是以一个人或者小群体的面目出现的,难以进行有效的利益表达。

这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决定了乡村社会的组织松散。

我国现在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农民经济利益缺少共同点,家庭承担了主要的经济职能,这一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必要性就会减少,所以缺少组织性。

其次,现有的农村组织利益表达功能的丧失。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的利益表达组织主要包括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这两个组织不是乡村社会的内生组织,而是完全由现代化的主导者国家供给,长期压力型社会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村民委员会对乡镇政府的依附。

当农民的利益被侵犯时,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很难得到农民的信任,所以难以承担农民利益表达组织的重任。

(三)缺乏有效利益表达的渠道目前,中国农民体制内的利益表达渠道主要有:集会、游行、示威(依据宪法第35条和集会游行示威法);信访(依据宪法第41条和信访条例);座谈会;选举人民代表(依据宪法第34条和选举法);向政协委员和人民团体反映;向媒体反映;法律和行政诉讼。

[6]虽然从形式上看,我国农民已经具备多种体制内利益表达渠道,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渠道并不畅通。

集会、游行、示威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利益表达方式。

因为在我国通过这些方式进行利益表达要到公安部门备案并得到批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公安部门批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些方式也得不到农民的信任,所以到目前为止通过体制内集会、游行、示威来表达自己利益的农民很少,反而是通过体制外的群体性事件近年来逐渐增多。

农民通过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利益表达也有其缺陷。

根据立法的有关规定,列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案,有关机构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等多种形式。

重要的法律草案可以公布,征求意见。

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个人的意见。

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采取何种形式来听取意见完全取决于立法机关,而普通公民特别是农民几乎没有机会参与立法讨论。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制度,理论上讲农民通过选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在人大会议上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就可以使本群体的利益得到表达。

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农民在人大代表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我国农民在乡镇一级人大代表的比例近年来虽然已经大幅度增加,但是在县级、省级以及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民代表的比例远不如工人、军人,更不如比例日增的党政干部。

同时我国法律规定农村人口选举出人大代表的比例是城市人口选出人大代表比例的1/4,这种配置当然有其产生初期的国情背景,但是这种制度所产生的潜在歧视却不容忽视。

当农民利益受到侵犯时,媒体应当利用其广泛的影响力来为农民提供适当地利益表达平台,但是现在很多媒体为了赚取眼球经济和轰动效应,很难让他们把封面和头条留给这些问题,因为他们远不如社会精英、财富人物和明星八卦更吸引商业媒体的目光。

报纸种类多了,但是关照像农民这样弱势群体的却越来越少,受众对社会底层的了解也越来越少。

新闻的娱乐化倾向已经使很多媒体缺少公平、公正、科学和以人为本的精神。

三、中国农民利益表达的出路根据中国当前农民利益表达面临的困境,我们认为农民利益表达的出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农民的利益表达意识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与农民自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由于缺少利益表达意识和法律知识,从而阻碍了他们的利益表达活动,对自己既定的利益实现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