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生活垃圾特性及产生量预测研究
我国旅游垃圾分类回收问题分析及建议
现代商贸工业我国旅游垃圾分类回收问题分析及建议张钰婧丁子倩(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商贸系,重庆402460)摘要: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制度,城市生活垃圾建立了两级垃圾管理体制,未涉及到旅游景区垃圾管理。
由于旅游景区的垃圾经过一定的分类处理最后都会回归到城市垃圾回收处理的大流中,旅游景区垃圾分类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简化最终垃圾的回收处理,减少回收处理的工作量,所以旅游景区的垃圾分类应当建立在城市垃圾分类的基础之上。
将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景区内危险事故的发生,改善景区环境。
建立有效垃圾分类机制的旅游景区与我国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相比,不受区域限制,更有利于全民培养垃圾分类意识。
让游客这一群体,将垃圾分类落实到行动中,把垃圾分类收集的概念从景区带到生活中,进一步打造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社会。
关键词:旅游景区;立圾分类;游客;敫励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1景区垃圾现状分析1.1旅游景区垃圾的来源及特征1.1.1 来源景区内旅游服务商家。
景区内的餐饮、娱乐、购物及服务商店等项目,通常由于商品的包装或食物的盛放使用一次性物品。
这些商品包装和食物所产生的垃圾在各个景区随处可见,数量庞大。
游客自带物。
通过调查发现,相当数量的游客在观光游玩景区时会自带食物和其它用品入内,由此产生瓜皮、纸屑、塑料盒以及塑料袋等垃圾。
生物新陈代谢。
景区内的动植物经过自然的生长规律会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产生的物体大多都变成垃圾。
景区内办公。
景区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办公垃圾,如纸质门票,作书写、宣传或其它用途的纸张等。
doi:10. 19311/ki. 1672-3198. 2016. 33. 0461.1.2特征景区餐饮服务业产生的垃圾多为:竹签、一次性餐具、餐巾纸、易拉罐、塑料水瓶、塑料袋以及剩下的食物。
一方面景区内餐饮服务业少有固定就餐地点,且就餐地点的容量普遍较小,另一方面,从游客的餐饮或其它购物习惯来看,以及大多数游客边吃边玩的心理来看,来源于景区餐饮服务业的垃圾被随地堆放在景区道路的景象在大多景区较为普遍。
关于旅游景点环境保护调查研究实践报告(5篇范例)
关于旅游景点环境保护调查研究实践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关于旅游景点环境保护调查研究实践报告关于旅游景点环境保护调查研究实践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日益凸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能够促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增进国际交流的同时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对象,是旅游区重要的形象要素以及衡量一个旅游区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旅游产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伴随着强烈的高温天气,暑假已接近尾声,而我们团队的景区环境保护调查与研究也顺利完成,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由于我们团队的四个成员都来自不同的省市,因此对于此次的社会实践都是在各自的省市确定景点分散进行的。
而采取的主要方式有:考察旅游景点,进行调查问卷,对景点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采访。
首先是我在重庆的社会调查。
重庆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近几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在旅游业方面也不容小觑。
对于重庆的旅游景点我选择了三个,三峡博物馆、磁器口古镇、白公馆。
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特色。
三峡博物馆里面的垃圾处理设施不算频繁,但是几乎没有随地扔垃圾的现象。
对于此,管区管理人员解释说,博物馆的保洁工作人员清洁工作很到位,并且参观人员的素质高和自觉性好;而参观人员也说,因为管区内很干净漂亮,不想随地扔垃圾破坏环境。
磁器口古镇的环境保护就相对于要差一些,但是总体还说是比较好的。
这要总结于垃圾箱设置多且有特色和保洁人员经常清理的缘故。
磁器口旅客容量较大,吃玩的店面较多,这对于垃圾而言也相对增多,而环境保护难度也增加。
关于旅游景区生活垃圾中转站规划与配置优化研究
关于旅游景区生活垃圾中转站规划与配置优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呈现出一片良好的发展趋势,同时,我国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乡村旅游也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延伸扩展的方向。
旅游景区的游客逐渐增多,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以及处理效果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与游客的体验。
因此,需要结合景区规划、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周边情况等因素设置景区适配的生活垃圾中转站,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环境。
关键词:旅游景区;生活垃圾中转站;规划与配置优化当前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重视休闲旅游,国内旅游需求量连年递增,我国旅游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尤其城市周边的度假村、农家乐等生态旅游依托自然保护区发展成为现代旅游的发展方式。
长期以来,旅游景区的生活垃圾主要采取就地填埋、自然焚烧等方式处理,部分景区垃圾长期堆积,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游客的体验,还会对当地的水体资源造成污染,引发疾病传播。
在旅游景区建设垃圾中转站非常必要。
1.限制旅游景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的主要因素多数旅游景区都选择在远离城市的郊区,乡村旅游往往和新农村建设连在一起,景区的规划、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策引导等因素是建设垃圾中转站的前提条件,建筑设计、设备选型、后期管理也是成功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的重要条件。
因此,完善景区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减少污染,在景区配备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非常必要。
1.环卫设施规划与总体规划的结合旅游景区垃圾中转站的设置需要结合景区垃圾产生的数量来设定处置规模。
垃圾产生的数量是根据景区发展规模、经营结构、常规以及未来的垃圾产量来预测。
若是为乡村旅游,同时还要考虑覆盖当地居住人群量。
因此,景区总体策划应与环卫专项设施(包含垃圾中转站、垃圾桶、公厕等)规划中相结合。
在选择垃圾中转站站址前,切勿由于选址的因素破坏了景区的性质,给景区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布、各项建设带来影响,应当通过恰当的垃圾中转站选址和建设来促使景区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风景名胜区旅游垃圾实证研究——以梅里雪山雨崩村为例
中 图分 类 号 :F 9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75 ( 00 0 09 0 0 1 8 2 2 1 ) 6— 0 0— 6
生物多 样性并 对珍 稀动 、植物 产 生 巨大 的潜 在 影 响
0 引 言
广 义 的旅 游垃圾 既包 括 实物 形 态 的 垃圾 ,也包 括文 化 形 态 的 ,在 本 文 只研 究 实 物 形 态 的旅 游 垃 圾 。即旅游 垃圾是指 在旅 游景 区以 及文 物 古迹 游 览 点开 发建设 、服务 管理 、游 客流 动 、生 活 消费 过程 中产 生 的 ,在 一定 时问 和地 点 无 法利 用 而被 丢 弃 的 固体 、半 固体 废弃物 质 。 旅 游生态 脆弱 区是 指 位 于 山岳 、湿 地 、 自然保 护 区和沙漠绿 洲等生 态脆 弱 的旅 游 景 区 ,中 国这类 景 区数 量较 多 ,且 大多 远离 城市 、位 置偏 僻 ,其环 境 的脆 弱性使 垃圾影 响更 加显 著 ,而在 中 国城 市 和 城市周 边旅游 景 区的垃 圾 处理 大 多依 赖 于城 市 的垃 圾 处理 设施来 进行 ,城 市垃 圾 处理 的水平 和技术 相
骤增 ,给这里 的社 区带来 了经 济效 益 ,伴 随着 留下
了大量的旅游垃圾。由于雨崩景区的面积大 ,没有 旅游 垃圾 处理设 施 ,不 通 公路 ,远 离县 城 ,滞 留在
收 稿 日期 :2 1 0—1 ;修 订 日期 :2 1 0 0—1 5 0 0—1 3 . 1— 1
作者简介:王荣红 ( 95~) 17 ,女 ,云南省大 人 ,讲师 ,硕 士,研究方向是旅游教育和民族旅游
第2 2卷第 6期
景区垃圾现状分析报告
景区垃圾现状分析报告景区垃圾现状分析报告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景区旅游。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景区垃圾问题。
本报告将对景区垃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景区垃圾现状分析1. 垃圾数量增加: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景区内垃圾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在旅游旺季,景区垃圾堆积如山,给环境和游客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 垃圾分类不到位:尽管大部分景区已经提供了垃圾分类桶,但是由于游客普遍对垃圾分类意识的缺乏,在分类投放时出现了较多的错误,导致垃圾处理工作难以进行。
3. 垃圾处理方式有限:由于景区地理位置的限制,很多景区只能采取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如填埋和焚烧。
这些方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大,难以持续应对大量垃圾的处理需求。
二、解决方案1. 加强垃圾分类宣传:通过加大垃圾分类宣传的力度,提高游客的垃圾分类意识。
可以在景区入口处设置垃圾分类宣传牌,引导游客正确投放垃圾。
2. 引入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利用科技手段,引入智能垃圾分类系统,通过感应识别垃圾种类,自动将垃圾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容器中。
这种系统可以减少人为错误导致的垃圾分类问题,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3. 探索可持续垃圾处理方式:景区可以探索采用可持续的垃圾处理方式,如生物降解技术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等。
这些方式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从垃圾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实现垃圾处理的循环利用。
4. 加大垃圾收集频率:为了防止垃圾在景区内堆积过多,需要加大垃圾收集的频率,及时清理景区内的垃圾。
这需要景区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和监管,确保垃圾收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引导游客绿色出行:通过景区入口处设置自行车租赁点、电动车充电站等设施,引导游客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减少汽车的使用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和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结论:景区垃圾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通过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引入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探索可持续垃圾处理方式等措施,可以改善景区垃圾现状,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环境。
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分布预测探讨 ——以《济宁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为例
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分布预测探讨——以《济宁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为例摘要:传统的垃圾分布预测是以城市总规预测的各片区的人口为基数,根据城市的发展情况预测人均垃圾产生量,进而预测各片区的垃圾产生量。
这种预测方法的弊端在于没有充分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
总规的居住人口是以居住用地为主要依据,而人们主要的活动场所,除了住宅,还有工作场所、商业地区、广场道路等,应充分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科学预测垃圾产生量。
关键词:居住人口建筑面积居住商业1、引言生活垃圾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产与生活中的垃圾废物也随之迅速增加。
准确地预测生活垃圾日产生量是合理布局环卫设施的重要依据。
2、济宁城市概况济宁位于鲁西南腹地,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50.5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595元。
济宁中心城区现辖五区,任城区、高新区、兖州区、太白湖区和经开区。
3、济宁生活垃圾收集现状济宁环卫事业基础较差,环卫发展状况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等环卫设施分布不合理。
垃圾收集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垃圾转运站和垃圾收集点的分布也有待均衡。
规划收集了济宁城区近五年的城镇和农村垃圾收集量,作为此次规划的基础数据。
现状济宁市未实现垃圾分类,现状垃圾的收集量与垃圾的产生量基本等同。
根据调查,2017年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0.87千克/天.人,任城区和高新区的人均垃圾日产生量远高于其他区域。
任城区是老城区商业和居住中心;高新区是产业用地为主;太白湖区房地产业较红火,兖州和经开区则主要是以二类工业用地为主,但工业门槛较低。
任城区和高新区是济宁就业的主要区域,现状就业区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远高于其他区域,而以往我们计算垃圾产生量主要是依据区域的居住人口,与现实情况不符。
4、生活垃圾预测根据《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106-2016)规划将垃圾产生源的功能区分为居住区、企事业区、商业区、交通场(站)和清扫区。
景区分类垃圾情况汇报
景区分类垃圾情况汇报最近我们对各个景区进行了分类垃圾情况的调查汇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一、自然景区。
1. 山区景区。
在山区景区中,我们发现垃圾情况相对较轻。
由于山区环境较为原始,游客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因此垃圾数量相对较少。
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游客在徒步或露营后留下了一些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需要加强提醒和管理。
2. 森林景区。
森林景区的垃圾情况整体较为严重。
由于森林覆盖范围广阔,管理难度较大,加之游客数量较多,垃圾问题较为突出。
我们发现一些游客随意丢弃烟蒂、包装袋等垃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二、人文景区。
1. 古镇景区。
在古镇景区中,我们发现垃圾情况相对较轻。
由于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游客更加尊重古镇环境,垃圾问题相对较少。
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商户在古镇内随意倾倒生活垃圾,需要加强管理和清洁工作。
2. 文化遗址景区。
文化遗址景区的垃圾情况整体较为严重。
由于文化遗址的特殊性,管理难度较大,加之游客数量较多,垃圾问题较为突出。
我们发现一些游客在参观文化遗址时随意丢弃纸巾、瓶罐等垃圾,对文物保护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城市景区。
1. 城市公园。
在城市公园中,我们发现垃圾情况相对较轻。
由于城市管理的加强和游客自觉性的提高,垃圾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游客在游玩时随意丢弃食品包装袋、饮料瓶等垃圾,需要加强宣传和管理。
2. 湖泊景区。
湖泊景区的垃圾情况整体较为严重。
由于湖泊环境的特殊性,管理难度较大,加之游客数量较多,垃圾问题较为突出。
我们发现一些游客在湖边游玩时随意丢弃塑料袋、瓶罐等垃圾,对湖泊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综上所述,各类景区的垃圾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宣传工作。
我们建议加大对游客的环境教育力度,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景区管理,加大垃圾清理和分类处理力度,共同保护好我们美丽的景区环境。
旅游景点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旅游景点环境状况调查报告一、前言本文是对某旅游景点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和现场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调查结果。
二、景区环境调查景区卫生状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游客认为该景区的卫生状况良好,但有少数游客认为公共卫生间需要更频繁的清洁和消毒。
景区垃圾处理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景区内存在一些垃圾处理不当的现象,影响了游客的观感。
景区管理方需要加强垃圾处理的管理和教育。
景区空气质量:通过现场测量和调查,发现景区的环境空气比较好,但建议加强对烟草控制,并在游客休息区域中加强空气清洁。
景区噪音污染:噪音污染是影响游客体验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现场调查,发现景区存在一些噪音污染,主要来自游乐设施。
管理方应该加强对游乐设施的管理和监管。
三、景区绿化环境调查景区的绿化环境具有很高的美感和观赏价值。
但根据调查,发现景区存在以下问题:景区花草养护不当,导致部分花草枯萎和病虫害较多。
景区的绿化率较低,建议管理方增加植被覆盖率和疏导游客,减少草坪踩踏。
四、景区设施建设及管理调查景区的设施和管理水平对游客的游览体验有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我们对于景区设施和管理的调查:景区公共设施完备度高,但需要加强供水和供电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景区游客疏导缺乏规划,导致部分路口拥堵,建议增加疏导措施,优化游客路径。
景区管理者需要加强安全教育,指导游客正确使用游乐设施及其他设施,减少安全事故。
五、总结通过对景区环境、绿化环境和设施建设及管理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该景区存在一些问题。
管理方需要加强对卫生、垃圾处理、绿化、噪音污染等方面的管理,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观赏和游玩的环境和设施。
希望本报告能成为该景区改进工作的参考和提升游客体验的重要依据。
我国旅游垃圾分类回收问题分析及建议
我国旅游垃圾分类回收问题分析及建议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制度,城市生活垃圾建立了两级垃圾管理体制,未涉及到旅游景区垃圾管理。
由于旅游景区的垃圾经过一定的分类处理最后都会回归到城市垃圾回收处理的大流中,旅游景区垃圾分类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简化最终垃圾的回收处理,减少回收处理的工作量,所以旅游景区的垃圾分类应当建立在城市垃圾分类的基础之上。
将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景区内危险事故的发生,改善景区环境。
建立有效垃圾分类机制的旅游景区与我国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相比,不受区域限制,更有利于全民培养垃圾分类意识。
让游客这一群体,将垃圾分类落实到行动中,把垃圾分类收集的概念从景区带到生活中,进一步打造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社会。
标签:旅游景区;垃圾分类;游客;激励1 景区垃圾现状分析1.1 旅游景区垃圾的来源及特征1.1.1 来源景区内旅游服务商家。
景区内的餐饮、娱乐、购物及服务商店等项目,通常由于商品的包装或食物的盛放使用一次性物品。
这些商品包装和食物所产生的垃圾在各个景区随处可见,数量庞大。
游客自带物。
通过调查发现,相当数量的游客在观光游玩景区时会自带食物和其它用品入内,由此产生瓜皮、纸屑、塑料盒以及塑料袋等垃圾。
生物新陈代谢。
景区内的动植物经过自然的生长规律会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产生的物体大多都变成垃圾。
景区内办公。
景区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办公垃圾,如纸质门票,作书写、宣传或其它用途的纸张等。
1.1.2 特征景区餐饮服务业产生的垃圾多为:竹签、一次性餐具、餐巾纸、易拉罐、塑料水瓶、塑料袋以及剩下的食物。
一方面景区内餐饮服务业少有固定就餐地点,且就餐地点的容量普遍较小,另一方面,从游客的餐饮或其它购物习惯来看,以及大多数游客边吃边玩的心理来看,来源于景区餐饮服务业的垃圾被随地堆放在景区道路的景象在大多景区较为普遍。
与之类似的还有游客的自带物,瓜果纸屑等垃圾,体积小而琐碎。
三亚景区垃圾的产生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全年 日照时间约 2 5 6 3 h , 年平均降水量 1 2 7 9 m m 产 量 调 查 .
他景区 ; 在珠 江南 田温泉 , 内设农 家风味 、 池畔烧烤 及茶吧 , 导致 产生 大量 的一次性 餐盒 、 食品包装袋 、 烧烤 竹签等其 他类 垃圾 , 以 及饮 料瓶 、 宣传 单等可 回收垃圾 ; 作为情爱 文化和生态 展示并重 的鹿 回头 山顶公 园 , 游客 为满足 自身需 要携带饮料 和食物 , 致产
表 1 三 亚景 区垃 圾 的 产 生 特 征
例分别为 4 5 %和 3 8 %; 人 均 日产 生量 在 夏 季较 大 , 冬 季 较 小, 日均 产 生 量在 冬 季较 大 , 其 次 为夏 季 ; 游客接待情况与
垃 圾 产 生 量 呈 近 似 正 相 关
关键词 : 三亚 ; 景 区垃圾 ; 产 生 特征 ; 影 响 因素
近 年来 , 随着海 南 国际旅游 岛的建设 和《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旅 游法》 的实施 ,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更加迅猛。而景 区垃圾是游客在 游览过程 中产生 的不利于旅游业健康 、持续发展 的附属物质 , 若 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会对生态环境 、 景 区形 象 、 游客体验 、 旅 游 安 全 等造 成 严 重 影 响 … 。 目前 , 国外 景区垃圾 的研究 以可持续 发展 、 相关质量评 价体
3结 果与讨 论
3 . 1景 区垃 圾 的产 生特 征
日产 生量 分 别 为 0 . 6 4、 O _ 3 0、 O _ 3 3 、 0 - 2 9 、 O _ 4 5、 0 . 4 0 k g ・ c a p i t a ・
d - ; 南 山寺 以 可回 收垃 圾 为主 . 约 占4 5 %: 亚龙 湾 、 西 岛和珠
关于刘家峡风景区环境保护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刘家峡风景区环境保护情况调查报告◎李凯摘要:生态环境的好坏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政府将环境保护纳入了基本国策里。
生态环境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还是人类生活上必要的物质资源,更是人们放松、游赏之地。
关键词:生态环境;刘家峡风景区;环境保护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在我国整体综合情况上看,环境的污染还在持续增长,生态严重 污染的堆积很难恢复原样,环境的发展形式非常不乐观。
为更接近大 自然了解环境的状态与发展形式,我前往刘家峡生态风景区进行了 实际调查。
一、 刘家峡风景区现有的问题(1)废物处理率低。
刘家峡风景区的固体废物数量逐日在持续增加,处理率与回收利用率较低。
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游客浏览时丢下 的瓶子、食品袋等等这类东西,这样的废物处理率较低。
既对景区的 风景造成一定的影响,又将生态环境破坏掉,其的存在问题,去景区 的游客都有颇深的感触。
(2)植物被损坏较重。
因为刘家峡风景区周围人口较多,农民为 了增加粮食产量,大片摧毁森林开荒土地,农作物从原先的坡底一路 攀升种到了坡顶;并且过度放牧;各种各样的建设逐渐增加,由此导 致植被受到很重的破坏。
(3)退耕育林较难。
人、地的问题较为明显,人口居多,土地稀少, 在有限的土地上,既要种植树木扩大森林,又要种粮食,还要放牧[1]。
人口多土地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比如附近的大干沟村,只有村民所 居住周围的一点土地坡度在25度左右,其它土地坡度都是25度往 上。
假如25度往上的土地用来植树,他们就没有土地可耕种了,然而 生态移民又不太可能实现。
二、 刘家峡生态环境的建设措施(1)加强宣传力度,增强民众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规的加强宣传,不仅能强化相关管理员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教育,面 对民众公开教育,还能持续加强民众的法制意识,来促成全人类自觉 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舆论气氛,使民众深刻意识到生态环境的保 护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任务。
同时,应在刘家峡生态景区周围的学 校,有计划地慢慢增加与开设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课程与宣传活动, 让学生从小就明白,保护环境就相当于保护自己,加强他们生态环境 保护的意识,保护环境从小、从自我做起。
景区环境管理调研报告
景区环境管理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和放松的重要方式。
因此,景区的环境管理日益受到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不同景区的环境管理情况,以及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选择了全国范围内的10个著名景区进行实地观察。
同时,我们还在各个景区的游客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景区环境管理满意度的评价。
三、调研结果1. 实地观察基于实地观察,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普遍的景区环境管理问题:- 垃圾处理不合理:景区内垃圾桶的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在风景区域内缺乏垃圾桶,导致游客乱丢垃圾。
- 水域保护不足:一些景区的湖泊或河流水质得不到有效保护和管理,引起水域污染。
- 植被保护有待加强:部分景区的植被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游客踩踏植被,严重破坏了景区生态环境。
2. 问卷调查通过对500名游客的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40%的游客对景区环境管理较为满意,但仍有60%的游客对景区的环境管理表示不满意。
- 70%的游客认为景区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的工作。
- 50%的游客希望景区提供更多的生态保护教育和宣传。
四、改善建议针对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善建议:1. 合理布局垃圾桶:在景区内合理布局垃圾桶,增加垃圾分类指示牌,提高游客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并加强垃圾回收工作。
2. 加强水域保护:设立警示牌,禁止游客随意丢弃垃圾、污染水域。
加大水域周边的清洁力度,定期监测水质。
3. 强化生态保护教育:在景区内设置生态保护宣传牌,加强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4. 增加执法力度:加大对违规游客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防止游客随意踩踏植被等行为。
5. 加强监管和管理:景区应加强巡逻管理力度,在游客流量高峰时段增派工作人员,确保景区环境的整洁和秩序。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很多景区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拉萨市旅游景区旅游垃圾处理研究
2014年5月下半月刊
西藏对于旅游者而言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但自身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旅游的迅猛发展带来 的冲击首先就是大量垃圾的产生,不但影响了景区的发展,影响游客体验,损害旅游形象,也给当地的 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以拉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拉萨市旅游景区的调查,分析旅游垃圾 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对拉萨市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拉萨市旅游景区旅游垃圾处理研究
王成妹 刘文华 舒 坦
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淳朴的民风以及浓郁的藏族风 情,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随着青藏铁路通车,高原旅游 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然而西藏大部分旅游景区生态系统 的脆弱性,易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和破坏,一旦受到破坏, 则不易恢复到原初的状态。加之目前在景区旅游活动开发开展 过程中,垃圾处理严重滞后,处于粗放甚至被忽略的状态,如 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将严重影响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 展。拉萨作为西藏首府,在引导西藏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上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拉萨需要在旅游景区垃圾处 理方面先迈出一步,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形成一套适合西 藏的治理体系,继而在西藏推广应用,促进旅游与生态和谐 发展。
可以说,2010年后,拉萨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节节攀 升,但是旅游垃圾处理的改进却步履维艰,长此以往,不但 会拖旅游产业的后腿,也将给脆弱的生态带来不可修复的 影响。
154
2014年5月下半月刊
城市旅游规划
四、拉萨市旅游景区垃圾处理改善措施
(一)政府牵头,完善法规并强化部门协作 政府首先要建立健全有关旅游产业开发中环境保护方面的 法律法规,使旅游垃圾处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强旅游、 环保、建设、国土等部门在旅游开发和环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 协作,制定统一的严格的环境评估和保护规范,明确景区开发 和经营管理中应采取的垃圾处理措施;在提升城市垃圾处理水 平中优先考虑市区内的景区景点;对于远离市区的景区,首先 将其纳入乡村垃圾处理的范畴,再依具体情况实行集中处理; 政府应主动承担相应的服务职责,如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技 术支持等。 (二)积极拓宽引资渠道,扩大资金投入 建立拉萨旅游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投资机制和资金保障制 度以确保景区环境保护资金的稳步投入。除了公共财政和企业 自主投入,还应该积极争取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 组织对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资助,尽可能地获取到最大的资金 投入和技术援助,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对景区商贩、小卖店 也应按一定比例收取垃圾处理专款。 (三)加强景区管理,强化旅游行业参与人员的环保责 任感 景区本身要提高环保意识,在进行开发和经营时最大限度 保护环境,制定旅游垃圾的处理措施和具体流程,对景区垃 圾收集、清运、处理、监督、宣传等发面要配足人员,明确 分工。 (四)旅游垃圾的收集 景区要对旅游垃圾盛放装置的设置要有科学、合理的规 划。在数量和摆放位置方面要根据游客数量在空间和时间上 的分布来定。旅游旺季要适当增加,淡季则相应减少;在旅游 者容易聚集的地方,如出入口、景点、餐馆、停车场、住宿 点、商店摊位等处要多放一些,其他地方相隔也不宜太远; 在垃圾桶的选用方面,要求有盖,不漏水,不生锈,结实耐 用,便于清洗和收纳;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垃圾分类收集,采 用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的垃圾桶;除了固定的收集,还要依 据客流量的分布适当增加收集频率,避免装满的垃圾箱无人处 理,造成垃圾成堆。在游客进入景区时,把可降解纸袋发给游 客装垃圾,游客出景区时交到指定点可获得适当奖励,如一 瓶矿泉水或一张明信片等,对于减少垃圾收集工作量也很有 效果。 (五)垃圾的最终处理 市区内的景点垃圾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但对于远郊或 郊县的景区垃圾,则需要多种处理方式,按照无害化、减量 化、资源化的原则进行处理。一般而言,主要采取卫生填埋、 焚烧、堆肥三种方法进行处理。卫生填埋相对简单易行,成本 较低,但遗留的问题较多,如占地面积巨大,土地、水体污染 严重,因此尽量少填埋。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景区而言,则可 配备中小型的热解焚烧炉等设备进行垃圾处理,一方面可降低
风景区生活垃圾特性及产生量预测研究(新编版)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风景区生活垃圾特性及产生量预测研究(新编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风景区生活垃圾特性及产生量预测研究(新编版)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风景区生活垃圾的研究进展,并调查和分析了风景区生活垃圾的主要特性。
建立了风景区生活垃圾的复合人均产生童的预测模型,并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风景区;生活垃圾;特性;游客当量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06(2011)04-0021-04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旅游行业得以迅速发展。
2005年和2007年国内旅游人数分别为12.12亿人次和16.10亿人次,年均增长16.42%。
2010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旅游总人数达21.50亿人次,年增长13%。
2009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
由以上数据可知,全国各风景区接待的游客量都在快速增长,而在游客旅游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固体废物,其中生活垃圾占绝大多数,且处于无秩序排放和较难控制的状态。
风景区生活垃圾的大幅度增长给风景区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1国内外风景区生活垃圾的研究进展目前,国外对风景区(或国家公园)生活垃圾的相关研究文献较丰富,涉及面较广,其中以风景区生活垃圾可持续发展或全过程的管理、相关质量评价体系和模型、公众参与等方面的研究为多。
乌鲁木齐市南山景区生活垃圾产量灰色预测研究
乌鲁木齐市南山景区生活垃圾产量灰色预测研究摘要:运用GM(1,1)模型预测南山景区居住人口和旅游人数,以此预测结果为基础预测垃圾产生量,结果表明到2020年南山景区生活垃圾日产量达110.18t。
关键词:垃圾产量灰色预测GM(1,1)模型Abstract: using GM (1, 1) model predicts nanshan scenic area resident population and tourists to predict the results based prediction for garbage quantity,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2020 nanshan scenic spot living garbage daily output of 110.18 t.Keywords: garbage output grey forecasting GM (1, 1) model随着乌鲁木齐市南山景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景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合理构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解决生活垃圾对景区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景区生活垃圾产生量是景区生活垃圾从收运到处理整个决策系统的关键参数之一,准确预测景区生活垃圾产生量是合理进行景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的先决条件。
1.预测方法选取及数据来源本文通过预测居住人口和旅游人数,调查景区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用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与人口数相乘的方法来预测未来生活垃圾产生量,公式如下:生活垃圾产生总量(t/d)=其中,居民总数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旅游人数为旅游高峰期日均旅游人次。
本文选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南山景区居住人口和旅游人数进行预测。
南山景区现状居住人口数据如表1所示:表1乌鲁木齐市南山景区分乡镇居住人口统计表单位:人2.灰色预测GM(1,1)模型(1)对原始序列作一次AGO累加生成序列,其中(2)建立白化微分:,式中a,u为辨识参数,用最小二乘法求得:(3)构造累加数据矩阵B和常数向量YN,(4)求时间函数:3.预测结果及分析3.1人口预测结果对南山景区未来居住人口进行灰色预测,各序列的时间响应函数及方差比C和小误差概率P的指标值见表2。
风景区生活垃圾管理制度
风景区生活垃圾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风景区旅游观光。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量游客的到来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果管理不善,将会给风景区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和完善风景区生活垃圾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建立风景区生活垃圾管理制度,以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最终达到良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现状分析1. 生活垃圾数量剧增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风景区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
大量游客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景区的繁荣,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
在景区内,随处可见的垃圾桶里装满了塑料瓶、食品包装袋等各种垃圾,给景区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 垃圾处理方式单一目前,许多风景区的垃圾处理方式比较单一,通常采用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 垃圾分类工作不到位再加上许多游客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导致很多可回收的垃圾被混在一起处理,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从以上分析可见,风景区的生活垃圾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需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来管理和处理生活垃圾。
三、建立风景区生活垃圾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保护环境风景区是大自然的美丽家园,保护这一环境对于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自然资源。
2. 提高景区形象景区的环境卫生和整洁度是客人选择游览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建立合理的垃圾管理制度,可以提升景区的环境整洁度,提高景区形象。
3. 节约资源垃圾分类、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实现循环利用。
四、建立风景区生活垃圾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如景区公告牌、讲解员、宣传手册等,向游客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和重要性,培养游客的垃圾分类意识。
2. 配备分类垃圾桶在景区内设置分类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等,鼓励游客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景区垃圾调研报告
景区垃圾调研报告调研日期:XXXX年XX月XX日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景区内垃圾处理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进一步改善景区环境净化工作。
调研方法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景区垃圾处理情况进行调研。
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有效回收90份。
调研结果及分析1.垃圾分类意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游客表示有垃圾分类意识,但同时也有30%的游客对垃圾分类缺乏了解。
2.分类垃圾桶设置在景区内设有各类垃圾桶,但在实地观察时发现,分类垃圾桶的位置分布不均衡,且有部分垃圾桶未按照分类要求进行设置。
3.垃圾处理效率垃圾桶清理频率不够,致使部分垃圾桶容量超出限制,蔓延到周围环境。
另外,有部分游客仍然将垃圾随意丢弃在景区内,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
改进建议1.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加大对游客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通过景区内标语、广告等方式提高游客的垃圾分类意识。
2.优化分类垃圾桶设置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合理设置分类垃圾桶,且在景区内设置显眼位置,方便游客使用。
3.增加垃圾清理频率提高垃圾桶清理频率,及时清理溢出垃圾,并配备足够清扫人员,确保景区环境整洁。
4.加强监管与处罚加强对游客的监管措施,对垃圾随意丢弃的游客进行警告和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规范游客行为。
5.鼓励垃圾资源化利用与相关企业合作,推动垃圾资源化再利用,有偿回收可再利用的垃圾,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结论加强景区内的垃圾分类宣传、完善垃圾桶设置、提高垃圾清理频率、加强监管与处罚,以及鼓励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景区垃圾处理情况,进一步提高景区环境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
景区垃圾分类研究报告总结
景区垃圾分类研究报告总结根据对景区垃圾分类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总结:1. 景区垃圾分类意识普遍较低: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游客并不清楚如何正确分类垃圾。
他们倾向于将所有垃圾都扔进同一个垃圾桶,导致垃圾混合,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
2. 缺乏相关设施和指导:景区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缺乏明显的分类指示牌和垃圾桶。
这使得游客更难区分不同类别的垃圾,并且很容易将垃圾放错地方。
3. 垃圾分类教育宣传不到位:景区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教育措施。
很多游客并不了解垃圾分类对环境的重要性和影响,因此对垃圾分类问题缺乏重视。
4. 垃圾处理效率低下:由于垃圾混合严重,垃圾处理效率低下。
因为垃圾混合,无法进行有效的回收和资源利用,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改进景区垃圾分类情况:1. 增加垃圾分类设施和指示牌:在景区内设置更多垃圾桶,并准确标识不同种类的垃圾。
以便游客能够清晰地将垃圾分类投放。
2. 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增加景区内的宣传牌、广告、标语等形式,提高游客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重视。
还可以通过给游客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和讲解员的解说来进行教育。
3. 将垃圾分类纳入景区员工培训计划:景区员工在岗位培训中加入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能力,为游客提供垃圾分类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4. 建立垃圾分类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监督景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执行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景区进行处罚,并给予奖励和表彰好的示范景区。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景区垃圾分类意识和效率,减少垃圾混合,实现有效的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保护环境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生活垃圾减量化措施
旅游景区生活垃圾减量化措施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和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
生活垃圾的大量堆积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给景区的美观度和体验造成了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化措施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生活垃圾减量化措施为减少旅游景区生活垃圾的产生和影响,以下是几个简单且有效的措施:1. 提供可回收垃圾收集设施在旅游景区内设立专门的可回收垃圾收集设施,如废纸、塑料瓶、玻璃等可以分别投放,方便游客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这将有效减少无法回收利用的垃圾数量,提高资源再利用率。
2. 推广环保用品提倡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使用环保用品,如可重复使用的水瓶、环保购物袋等。
景区可与相关企业合作,提供环保用品的销售和租赁服务,从根本上减少游客带来的一次性用品浪费。
3. 引导游客减少食物浪费通过设立食物分装区和提供适量食物的服务,引导游客减少食物浪费。
同时,在餐厅中提供清晰的食物分类指引,帮助游客正确选择食物并避免浪费。
4. 教育和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游客对生活垃圾减量化的意识。
可以通过展板、导览解说、宣传手册等形式向游客介绍景区的生活垃圾减量化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支持。
5. 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在旅游景区内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方便游客随时处理垃圾。
收集点应布局合理,设置明显的标识,以便游客轻松找到并正确运用。
结论通过实施上述旅游景区生活垃圾减量化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些措施既简单又具有实施可行性,同时也符合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景区管理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并与游客一同携手共建绿色环保的旅游景区。
景区环境管理调研报告
景区环境管理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与目的本调研报告主要针对景区环境管理展开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各个景区的环境管理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以多个景区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获取各个景区环境管理的现状和意见反馈。
3. 调研结果3.1 景区环境管理的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多数景区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较大,并采取了一定的管理措施。
但仍有部分景区存在环境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
3.2 景区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3.2.1 垃圾处理不规范部分景区在垃圾处理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垃圾分类不明晰、垃圾桶数量不足等。
3.2.2 景区清洁不到位有些景区对于清洁工作的投入不足,导致景区内存在大量垃圾和污染物。
3.2.3 污水处理不完善部分景区的污水处理设施老化或不完善,导致污水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3 景区环境管理的改进建议3.3.1 增加垃圾分类指导措施加强对游客的垃圾分类指导,设立更多的垃圾分类桶和明确标识,提高垃圾处理的规范程度。
3.3.2 加大景区清洁力度增加清洁人员数量,加强对景区的定期清洁和检查,确保景区持续保持良好的清洁状态。
3.3.3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相关部门应对景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维护及更新改造,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结论本调研报告通过对多个景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了景区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增加垃圾分类指导措施,加大景区清洁力度,以及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景区环境管理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保护环境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区生活垃圾特性及产生量预测研究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风景区生活垃圾特性及产生量预测研究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风景区生活垃圾的研究进展,并调查和分析了风景区生活垃圾的主要特性。
建立了风景区生活垃圾的复合人均产生童的预测模型,并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风景区;生活垃圾;特性;游客当量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06(2011)04-0021-04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旅游行业得以迅速发展。
2005年和2007年国内旅游人数分别为12.12亿人次和16.10亿人次,年均增长16.42%。
2010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旅游总人数达21.50亿人次,年增长13%。
2009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
由以上数据可知,全国各风景区接待的游客量都在快速增长,而在游客旅游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固体废物,其中生活垃圾占绝大多数,且处于无秩序排放和较难控制的状态。
风景区生活垃圾的大幅度增长给风景区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1国内外风景区生活垃圾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外对风景区(或国家公园)生活垃圾的相关研究文献较丰富,涉及面较广,其中以风景区生活垃圾可持续发展或全过程的管理、相关质量评价体系和模型、公众参与等方面的研究为多。
M.E.Kaseva等通过对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生活垃圾管理研究得出,风景区内每位游客每天产生0.6kg垃圾,垃圾总量中有34%的可回收垃圾,并提出对这些可回收垃圾进行循环利用是风景区生活垃圾可持续管理的措施之一。
通过对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花之谷旅游地产生垃圾的研究,
J.C.Kuniyal等得出此地游览的游客每天产生垃圾量为0.29kg,其中96%为不可降解的可回收垃圾,其中包含68%的冷饮玻璃瓶、26%的塑料和2%的金属。
欧洲的旅游机构对德国和奥地利的旅馆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出过夜游客每人每晚产生2.61kg的废物,其中固体废物占50%以上,在固体废物中废纸占12%,有机废物占31%。
国内对风景区生活垃圾的定性研究较多。
晋秀龙等对国内外的风景区生活垃圾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文献综述,并提出重视生态脆弱旅游景区的生活垃圾研究,完善研究方法,提高垃圾处理的技术水平,加强垃圾管理,是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郭晖通过对长沙烈士公园的调查,对旅游地垃圾收集设施的组合、布局和更替提出了初步设想。
刘建峰等以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雨崩景区为例,对风景区生活垃圾的概念、主要特征及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2风景区生活垃圾概述
2.1风景区的定义
风景区,为风景名胜区的简称。
根据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风景名胜包括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按其风景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2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具有较重要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观具有地方代表性,有一定规模和设施条件,在省内外有影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定公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重要的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观独特,国内外着名,规模较大的,由国务院审定公布。
2.2风景区生活垃圾及其产生源
风景区的环境质量直接表现了其能够为游客的游憩活动创造的外部条件,反映了该风景区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体现了风景
区自身的形象和品位。
生活垃圾的产生与游客的旅游及相关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足迹所到之处就会有生活垃圾的踪影。
因此,对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合理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处置是风景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风景区的人口一般包括进行短期游憩活动的游客和长期在景区工作和生活的服务管理人员和常住居民。
由于风景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供人们游览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风景区的人口以游客居多,常住居民和服务管理人员较少。
风景区生活垃圾又称为旅游垃圾,主要是旅游者(群体或个体)在旅游过程中和为其服务(衣、食、住、行等)的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具有生活废物的一般特点,多以塑料、纸类、金属、玻璃等可回收组分,以及食物残渣等易腐有机组分为主,有毒有害物质很少。
所以,从产生对象来看,风景区生活垃圾的产生源以游客为主,常住居民和服务管理人员均次之;从产生场所来看,以宾馆饭店、热线景点驻留地、公共活动广场等游客聚集地为主,旅游步行道路和公路等场所依次减少。
2.3风景区生活垃圾的特性
1)产生源分散,不易控制。
风景区内的生活垃圾多由游客在旅行路途中产生,依据个人的爱好和生活习惯以及行进速度的不同,垃圾的
分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从整体来看产生源极其分散,且难以控制,多依靠环卫工人及时清扫保洁作业来减少其产生的多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