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导论
大学生科研导论作业
大学生科研方法导论作业课题申请书学科分类社会医学课题名称野生蝲蛄和家养蝲蛄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课题申报人**********院系专业及班级******************学号******************填表日期*************1.选题:喇蛄俗称小龙虾,是寄生虫肺吸虫的第二宿主。
江南地区许多小河、水田和水沟等水域都有它的踪迹。
即使这些水域有的水质较差,它仍然能生活,喇蛄生命力很强,适应环境能力强。
喇蛄除了寒冷的冬天在水底冬眠外,其他季节都能发现它。
尤其在夏天,这些水域喇蛄数量很多,这时候很容易找到它。
但很多市面上卖的都是很脏的水里捉的。
蝲蛄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植物秸秆、水草、螺蛳、小杂鱼和死掉的鱼类或同类的尸体,由于螯虾有吃腐尸的习惯,它们的身体中携带了大量的细菌和有毒物质。
又因近年来,我国水源污染十分严重,长江流域出现大量的漂浮物堆积,政府部门虽然组织人力物力对这些污染物进行清理,但是这些污染源还是影响到水中生物的生活环境。
因此人食用了这种环境下的小龙虾,便会产生不适的症状。
例如皮肤病,肺吸虫感染等等。
野生蝲蛄因其恶劣的生活环境给食用的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了它的食用及价值。
但是喇蛄是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可制多种佳肴的海味,有菜中之"甘草"的美称。
它的美味也让许多人看中了它能带来的经济价值,家养的蝲蛄是否能减少它本身的寄生虫或病原菌感染率能否为逐渐扩大的养殖户群带来更多的收益让人们放心食用也为蝲蛄开拓了市场成了越来越多人餐桌上的美食。
将通过我们的科研研究来解决这一个问题,同时也给人们一个放心饮食环境。
2.研究目的:野生蝲蛄和家养蝲蛄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对比得出家养蝲蛄是否可以减少寄生虫的感染率以及减少病原体的携带率,给人们的饮食选择做出指导,保护人们的饮食健康,减少寄生虫冲口感染的机会。
3.研究方案:①研究内容:喇蛄在水中行动比较迟缓,能用手直接捕捉,也可以用采集网(昆虫网)兜捕、钓捕。
西斯蒙多 科学技术学导论
西斯蒙多科学技术学导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西蒙多(Simondo)·科学技术学导论,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的课程。
它由西蒙多(Simondo)提出,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应用。
本文将从西蒙多(Simondo)的观点出发,探讨科学技术学导论的重要性、内容和影响。
我们来了解一下西蒙多(Simondo)对科学技术学的看法。
西蒙多认为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它不仅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学技术学导论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并引导人们更加科学地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科学技术学导论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伦理道德、社会影响等方面。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演变,认识科技创新对社会的重要性,探讨科技带来的伦理道德难题等。
科学技术学导论还将探讨科学技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科学技术学导论,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科技对社会的重要性,了解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科学技术学导论还将探讨科学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
科技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一些伦理道德难题,如隐私保护、人类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
通过学习科学技术学导论,人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道德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篇示例:西蒙多科学技术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课程,通过对科学和技术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进行探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本文将从西蒙多科学技术学导论的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西蒙多科学技术学导论的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两部分。
学科导论范文模板
学科导论范文模板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描述:学科导论是一门学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主要通过对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理论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的系统介绍和分析,来帮助人们全面了解该学科的基本情况。
学科导论旨在为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种起点和基础,通过对学科导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和研究者建立起对学科的整体认识和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和探索该学科。
同时,对于未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人来说,学科导论也具有指导作用,帮助他们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从而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在学科导论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科的本质和内涵,了解学科的定义、范畴和特点等等。
另外,学科的发展历程也是学科导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学科的发展历史的追溯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科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学科导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帮助人们全面认识学科的基本知识,还在于引导人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科导论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 学科导论作为研究学科的基础性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学科的机会,还对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深入学习学科导论,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科的核心概念、方法和理论,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在学科导论的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以及各个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首先,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概述部分将对学科导论的概念和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帮助读者了解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文章结构部分,即1.2小节,将具体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包括各个篇章的标题和内容安排。
本文按照大纲给出的目录结构展开,依次介绍学科导论的定义、学科导论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考试必备:科研方法论导论
四、科学思维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1、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含义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恩格斯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科学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 正确的理论反映。
2、科学思维方式的类型 抽象、概念、判断、推理、假说、论证、反驳、 想象、直觉 3、科学思维方法的类型 理性思维方法:概念、判断、推理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比较与类比、分析与综合、 归纳与演绎 创造性思维方法:直觉、顿悟和灵感 联想和想象 系统性思维方法:整体性、最优化、全了解事 实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对已有知识分析整理的实 践活动。
4、科学研究的特点
创新性 继承性
5、科学研究的类型
从研究过程看: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 从研究性质看:探索性研究和发展型研究 从研究方法看: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
6、科学研究的步骤
确立科研选题 设计研究方案
高才的标准:
明察秋毫、思维活跃、善于实践、方法精当; 善于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善于解决问题、阐 释问题
博学的标准: 博大精深、融会贯通、运用灵活;终生 学习,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德识才学的关系:
“德”是指挥部,做出正确的战略指导; “识”是参谋部,指引正确的主攻方向; “才”是战斗队,开展有效的战术行动; “学”是后勤部;提供必要的智力保障。
五、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科研素养及 养成
1、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科研素养 (为学与做人)
德,指的是道德;
识,指的是胆识; 才,指的是才干; 学,指的是学问。
德识才学兼备的标准:
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臻于完美的道德品质; 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和洞若观火的大局观念;
卓越非凡的观察、实验、推理、分析、操作的
体育科学研究导论
体育研究导论.1何谓体育科学?为什么体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答:体育科学是整个人类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
体育科学的综合性表现在它已发展成为一个涉及数十门乃至近百门学科的庞大的学科群2体育科学研究的实质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是什么?答: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其实质是为了探究迄今为止对体育科学体系中尚未掌握的知识和规律,也是对现今体育实践所依据的学说和原理进行检验的一种思维活动。
它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对客观存在的各种体育现象的事实和确凿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以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找出体育现象及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与变化的对立统一规律,创造出新的体育科学知识和体育科学技能,进一步完善或充实体育科学体系.3体育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答:是发现和研究有关体育运动的理论与方法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揭示体育领域中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为提高体育运动实践活动的科学性服务4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答:1)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2)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和运用知识的高度综合性3)体育运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结果和现象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重复性5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研究课题的性质分类有哪三种?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1)基础研究2) 应用研究3)发展(开发)研究.关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开发)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类别齐全,结构完整,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的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体系。
其中应用研究是联系基础研究和发展研究的纽带和桥梁。
选择研究课题1课题选择的意义?答:研究课题的选择确定了研究工作的方向和效益。
1研究课题的选择是研究者科学素养的综合体现2研究课题的选择往往酝酿着科学上的新突破3重大研究课题的选择会影响研究者终身的研究方向2课题选择的原则?应该如何贯彻这些原则?答:需要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可能性原则5)定研究论域的范围,研究变量和研究指标的确定,样本含量的估计,无关变量及其控制等。
科研方法论
科研方法论第一章导论1.1科学与科学研究1、现代的科学主要指科学知识,尤其是经过分类整理的知识。
2、16世纪中叶,西方科学传入中国,science一词被译为“格致”,用来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
3、将“science”最早译为科学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启蒙大师福泽谕吉。
4、12世纪初,宇宙论者威廉提出了科学就是知识的思想,认为科学史以物质为基础的知识的一部分,从而与神学分开。
5、《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将科学定义为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这一定义首先规定了科学的对象,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与规律。
《辞海》: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
法国《百科全书》则将“科学”定义为“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不列颠百科全书》:任何涉及真实世界和它的现象的知识系统,这一知识系统需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化的实验。
6、科学活动不是人和对象的两体,而是科学共同体、科学范式和待定的客观对象相互作用的三体活动。
7、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提出三条划界标准:方法论认识、令人信服的确定性、普遍有效性。
8、近代的科学是指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和实验完整的证明出的真理。
以培根的实证主义,伽利略的实践先驱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取得关于世界的系统知识的研究。
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9、科学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哲学是人们对于社会总体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体系,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概括与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们科学的总称。
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找自然现象的原因。
社会科学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
10、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1.1.2科学研究1、教育部:科学研究是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材料科研导论
1期刊的分类,每种分法和相应的期刊1,按文献的级别分类分为:①原始期刊(一级文献):报道原始研究为主的刊物,大多数由学会,研究协会,高等学校及科学院组织,始终保持较高的学术水平,如:中国科学,化学学报,英国化学会会志(JCS),美国化学会会志(JACS)②新闻期刊(一级文献):主要报道有关工业,金融及商业新闻方面情报,如:Chemical Age(化学时代),Cheminical Week(化学周报),Chemical Industry Notes(化学工业札记),Japan Chemical Week (日本化学周报)等③检索期刊(二级文献):例如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美国工程索引(EI)④综论文献(三级文献):是针对某一学科,专业或课题,收集某一特定时期倍的有关原始文献,加以分析,综合和浓缩,评价当前的进展和成就,并提出评价和建议的情报资料,如:Chemical Review(化学评论),Chemical Society Review(化学会评论)。
2,按内容涉及的学科范围分为:①综合性期刊,如自然化学期刊②一级学科期刊,如化学期刊③二级学科期刊,如分析化学期刊④三级学科期刊,如电分析化学期刊⑤四级学科期刊。
如气相色谱期刊3,按出版的周期分类:周刊W,双周刊bw,月刊m,季刊Q,年刊(Ann)a,不定期刊物irr。
4,按出版的文种分类:单一文种期刊,多种期刊。
5,按报道的内容分:专业性期刊,新闻报道性期刊。
前者以报道技术动态为主,后者以报道经济动向为主。
会议文献的检索及检索特色1,预报性会议检索工具:预报未来两年内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和重要会议的消息,如《世界会议》提供关键词索引,日期索引,地址索引,出版物索引,截止日期索引,会议主办单位索引6种索引途径,利用《世界会议》检索最新国际会议消息时,首先选择所需分册,然后通过每一个检索途径,都能得到会议登记号,再根据登记号,即可在正文中找到所需要的会议款目。
现代科技导论复习要点
导论:1.科学的四个特征①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②科学史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③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④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2.技术的定义,特征①技术:就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和控制活动。
②技术的特征:1)技术既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2)技术具有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3)技术的功能具有两面性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①科学与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科学与技术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又有显著差别②相同点:科学与技术都是人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反映了人对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
③不同点:尽管技术也是一种广义的知识体系,但却与科学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行为特征,4.列举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5个领域的中每一个中两个突出的成就。
(P8)①数学:1)公元前14世纪商朝就使用十进位制2)公元前7世纪,王孝通第一个实际解出三次方程,比欧洲早600年②天文:1)中国人发展了数值计算天文学和星表2)把赤道坐标用于星表③地学:1)《水经式》——我国第一部国家水法2)《海涛志》——最早的潮汐学专著④农学:1)贾思勰《齐民要术》2)王桢《农书》3)徐光启《农政全书》⑤医学: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2)《黄帝内经》3)李时珍《本草纲目》第1章:5.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的年代,地点(14—15世纪,欧洲)6.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的原因(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手工业发展,航海,东西方交流)7.地心说强调以地球为中心,日心说强调以太阳为中心8.近代科学和第一次大综合以牛顿的地面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标志。
9.近代科学方法有(实验归纳法,数学演绎法,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牛顿的科学方法,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第2章:10.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从(英国)开始,17世纪中叶11.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产生的原因(思想解放,宗教改革,生产的发展,城市化运动,殖民扩张)12.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源头(纺织技术:飞梭和珍妮纺车)13.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的应用14.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涉及的领域包括(纺织工业,钢铁工业,蒸汽机的发明的应用,煤炭工业等)第3章:15.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太阳系及其行星都有一个历史的演化过程,它们是由原始弥漫物质星云逐渐集聚而成,不断收缩的星云中心部份集聚成太阳,大体在同一平面上的环状弥漫星云收缩面行星。
于双成科研导论作业
于双成科研导论作业科研导论作业:探寻生物多样性背后的奥秘引言: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它包含了大量的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物种灭绝、栖息地破坏和气候变化等。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演化和保护策略。
第一部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通过对化石记录的研究,我们可以追溯到生命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大约38亿年前,最早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核生物出现并逐渐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这些进化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使生物多样性的不断增加。
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无法估量。
首先,生物多样性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
当某个物种灭绝时,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其次,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基因库,包含了大量具有潜在价值的基因资源。
这些基因可以应用于医药、农业和工业等领域,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部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策略。
首先,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重要的栖息地和物种。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全球性的保护计划和政策,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的挑战。
此外,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损害,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结论: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但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演化和保护策略。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我们和后代能够继续享受生物多样性所带来的丰富和美好。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这片地球的生命之源!。
计算机科学导论
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科学是研究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亦即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系统、以及计算本身的性质和问题的学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了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一股强大力量,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如今,计算机科学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到提升医疗技术、推动科学研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科学可以大致分为几个主要分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程序系统、人工智能和计算理论。
计算机系统结构: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和构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计算机程序系统:主要的是软件开发和程序设计,包括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和算法等。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让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学习、推理和决策的学科。
计算理论:计算理论是研究计算的本质和性质的学科,包括算法理论、密码学、图灵机等。
计算机科学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
在医疗领域,计算机科学的应用已经使得医疗诊断更加准确、治疗更加有效。
在教育领域,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习更加高效、有趣。
在商业领域,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在科研领域,计算机科学的应用使得科研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科研工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科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计算机科学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网络化、安全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科学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等。
下面是对这门课程的一些重点内容的回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
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模式的不断创新,医学生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需要具备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科研思维和能力。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大多停留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许多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开展“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工作,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医学基础知识的临床专业学生,同时注重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在教学中融入科研元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和创新探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本文将针对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探讨培养方法、挑战与解决方案、培养效果评估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医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
这种培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医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更是为了适应医学教育与医疗实践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领域的不断拓展,临床医学生必须具备科研思维和能力,以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培养“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意义在于为其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传统的医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但缺乏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的需求。
只有通过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医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医疗环境和疾病治疗挑战。
培养“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科研实践,医学生可以不断改进临床实践,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对于提升整个医疗行业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方法导论
科研方法导论
科学研究方法导论科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系统化的研究过程,旨在收集、分析和汇总有关某一问题或现象的信息,以便于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或现象。
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问题定义、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解释以及结论。
首先,在开展科学研究之前,必须明确问题定义,即确定研究的目的和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想要解决的问题或现象,从而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其次,研究设计是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部分,是研究者利用科学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解释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科学研究方法中,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的类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
四,数据解释是指对收集和分析后的数据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研究结果。
数据解释需要研究者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从而确定研究结果的含义,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以便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最后,研究者需要根据数据解释的结果进行结论性的判断,以得出科学的结论,并对结论做出有效的解释,以便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或现象。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系统化的研究过程,借助它可以有效地收集、分析和汇总有关某一问题或现象的信息,
以便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或现象。
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问题定义、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解释以及结论,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能够帮助研究者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或现象。
体育科研方法导论考试题
《体育科研》习题.一、填空:1.摘要的内容和要素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
2.按照问题的设计和回答形式的不同,问卷调查可分为(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
3.制定访谈计划的要求包括(明确主题)、深化主题、(确定问题)、形成提纲。
4.体育科学研究者智力结构的基本要素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5.摘要的内容和要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6.问卷调查的特点可分为(标准化)、客观性、(效率高)。
7.田野调查的方式有(观察)、(访谈)、(直接体验)。
8.科研论文的科学性体现为(过程的正确性)、(资料的正确性)、(结果确证性)。
9.体育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有(序论)、(本论)、(结论),即“三段式”。
10.文献的载体类型有(印刷型)、缩微型文献、(声像型)、(机读型)。
11.田野调查的特点分为(真实感性)、直接参与、(长期深入)、田野调查的思维。
12.按相近学科性质可分为:体育(自然)科学类论文和体育(社会)科学类论文。
13.选题的原则有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伦理性原则。
14.专家调查法的特点有(集体性和权威性)、(反复性和反馈性)、(定量进)匿名性。
15.科研方法发展演变经历的三个阶段:(老三论)、(新三论)、(总体论)。
16.根据体育科学研究成果将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推广性研究)。
17.假说的两作用,一是假说的提出是(科学探索的新尝试);二是假说的证实是(科学发展的新突破)。
18.依文献内容的性质和加工程度不同,可将文献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4个级别。
19.体育文献按其载体的不同,可分为印刷型、视听型、(缩微型)、(机读型)。
20.选题的原则有(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伦理性原则)。
21.文献阅读的方法有(快速浏览)、(慎重筛选)认真阅读、(及时记录)。
2024年学科导论心得体会范例(2篇)
2024年学科导论心得体会范例大一下半学期,我们农学院就上了学科导论这一课程。
从原本对农学专业的一知半解,经过老师们从各方面对这一专业的解读,到现在,对这一专业也逐渐有了一些日认识,也对自己日后的学习发展开始做出自己的思考和规划。
很多老师都对我们说过,我们农学这一专业啊,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读研继续深造的,将来一部分的同学会选择从事科学研究。
以前总是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直到现在才发现只要努力,刻苦探索钻研,一切皆有可能。
然而什么是科学呢?科学,有五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就是知识。
2、科学不是一般零散的知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3、科学是人类和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
4、在现代社会,科学还是一种建制。
5、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是这么评价科学的:“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爱因斯坦也说过:“科学是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条理的思想。
它是直接产生知识,间接产生行动的手段。
”笛卡儿在《方法论》(1637)中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1、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
这就是著名的“怀疑一切”理论。
2、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将所有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可见科学研究有多么重要。
作为我们学生,有应该在大学期间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了解到我们农学专业是要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
2024年学科导论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学科导论心得体会范本叹光阴荏苒不休,岁月匆匆不留。
回首间,弹指一瞬又是半年。
时间被记忆标签,求学远,几多不便。
莫余下,几番无奈再窥前程。
大学的新鲜已悄然不再,换之而来的是旧梦新题。
辩驳今昔,更要求对未来的规划有所洞悉。
有幸,在本学期学科导论的启蒙下,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一切慢慢地变得脚踏实地: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更有了顶天立地的心。
首先提及方向问题,旨在阐述本专业之大观。
深入浅出的课程安排加上各位教授导师的悉心指引下,我着实很难对管理科学与工程没有清晰的概念。
以下简述个人之见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从定性分析趋向定量化研究,从宏观研究逐步深入到微观研究,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和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来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学科的发展趋势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如高等经济数学)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如计算机仿真技术),解决管理中的科学决策及风险研究,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绩效研究,管理的战略研究等。
涉猎面广,学科下设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方向,系统整体效率层面突出。
对于今后的从职选择没有很大的限制,这也是本专业的一大特色,让我对未来的存在许多抉择的人生道路更是充满了不少向往。
其次谈谈动力范畴,即导论课之于我的精神感触。
半年前高考浪潮还未平息,填报志愿又起波澜的那段时光,依旧恍如昨日。
然而此时,内心激奋之余,更添许多欣喜。
古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幸在专业选择的关卡中并未失误,现在看来,更是一种成功,因为,在管理学科中,存在着我太多的兴趣和热情。
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将来的学业生涯中,我必当能勇往直前。
是的,对于我,最大的财富是年轻,最好的辅助是激情,相信在今后的学术生涯里,我一定可以学有所新,学有所成。
回溯课上,贾仁安教授的顶天立地学术情怀、邓群钊教授的系统动力简剖、林永钦老师的____、陈华教授的严谨会计心态、徐兵老师的经济现实主义...各有千秋,让我大开眼界更受益匪浅。
读《实验科学医研究导论》有感
关于科学、观察、实验的联想针骨10级针推七年制成晓玲20100205004通过对两篇文章的阅读,我对实验与观察的定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明白了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们应该具有的品质。
首先,就实验与观察的关系而言,观察与实验密不可分。
实验要求操纵事件,它包括创造条件,以便产生一些本来不会发生的情况。
准确细致的观察对实验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但并不是所有的观察都必须也能通过实验来证实,也就是说实验也包括观察,但它还包含着比观察更多的东西,因为用假说作指导,科学家按照计划能观察到那些在事件通常的“自然”过程中所不能观察到的结果。
因为操纵事件不是随时都可能的,所以,判决性的观察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天文学领域,做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们不能通过人为因素影响天体的运动。
一个成功的实验者必定是一个细致的观察者,也是一位的很好思考者。
他们必须拥有缜密的思维,他们会将观察的现象,进行推理,思考,然后再做出理性的判断,或者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控制条件和变量,创造自己期望的现象……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比如,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伯尔纳在乘凉,结果,他却发现一只猫在外面晒太阳,并且,当有阴影出现在身边时,它便会移到有光的地方。
这是很奇怪的现象:这么炎热的夏天,猫为什么会如此怕冷。
或许,我们中有部分人会注意到这种猫随光影移动的景象,但仅到此而已。
又或者,又有少部分的人会想,为什么会如此呢?又或者我们会走到猫旁边观察并发问,为什么会如此呢?还或者我们还会惊奇的发现猫身上会有一个伤口。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伟大的发现之路戛然而止。
然而伯尔纳却在思考,是不是阳光里有什么成分可以杀菌,抑制感染呢?由此,他开启了他的漫长实验之旅,并由此发现了紫外线——这种阳光中可以杀菌的成分。
因此,一个观察者必须有敏锐的嗅觉和洞察力,明确的目标观念和充足的知识储备,一颗热忱的爱思考的心。
所以,我认为,观察应分为两层,狭义的观察是指肉眼的视察,而广义的观察应包括除此之外的大脑对所扫描的信息的思考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电高分子材料班级:材料0901 姓名:秦中华学号:28摘要:介绍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定义,详细介绍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制备以及性能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材料conductive polymer materials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a conductive polymer material, details of the classification,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of conductive polymer materials.Keywords: conductive polymer materials引言:长期以来,高分子材料一直作为绝缘材料使用。
但是随着人们对固体高分子电气性能的了解,现在已经利用它的导电性制成了导电高分子材料。
由于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重量轻、易成型、电阻率可调节等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
导电高分子材料分为复合型和结构型两大类。
所谓结构型导电高分子即高分子本身结构显示导电性,通过离子或电子而导电。
如具有吊洼结构和整体结构的聚合物(属于离子导电体)、共扼聚台物(线型共轭的聚乙炔和面型共轭的焦化聚合物)、金属整合型聚合物(聚酞箐铜),以及高分子电荷转移络台物(如聚阳离子Ca络合物)等电子导电体”。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在聚合物中加入金属、碳黑、石墨、金属氧化物、金属盐,以及TCNQ络合盐等导电物质而形成的。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虽有数百种之多,但由于结构的特殊性与制备及提纯的困难,所以获得实际应用的为数极少,而且多为半导体材料与光导材料。
目前,结构型导电高分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加工性和导电稳定性差,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品种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
因此开发既具有高导电性,又易于成型加工的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1]1导电高分子材料1.1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导电高分子材料是由具有共轭π键的高分子经化学或电化学“掺杂”,使其由绝缘体转变为导体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其普遍结构式为:p- 型掺杂:[(P+)1-y(A-1)y]nn- 型掺杂:[(P-)1-y(A+1)y]n其中P+ 和P- 分别为带正电和带负电的高聚物链;A-1和A+1 分别为一价对阴离子和一价对阳离子;y 为掺杂度;n 为聚合度。
因此导电聚合物是由π- 共轭高聚物链和一价对离子构成,它们之间无化学键合,仅是正负电荷平衡,这使得高聚物不仅具有脱掺杂过程,而且掺杂/ 脱掺杂过程完全可逆。
这也是导电高聚物掺杂的重要特征之一。
[2]2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按机理分为复合型和结构型两大类,依靠高分子本身产生的导电载流子导电为结构型;依靠混在高分子绝缘体中的炭黑、金属、电解质离子导电为复合型离分子材料。
结构型也称电响应或电活性高分子材料。
按物质导电率大小,分为半导体型、导电、超导高分子材料。
按基体不同分为导电塑料、导电橡胶、导电涂料、导电胶戳剂等。
按结构可分为:(1)长共扼体系:如聚乙炔,是从乙炔经催化聚合,卤亲掺杂而得。
电导率升高几至几十数量级,制成21型及P型薄膜用于原电池或充电电池。
(2)电荷转移体系:如果乙烯毗陡与低分子电子受体卤宏相互作用生成导电(电荷转移)高分子复合物,用于心脏起掳器钮电池。
(3)导电高分子复合体系:导电高分子与绝缘高分子复合,可制得优异性能的高电导串材料,复合方法有共混、电化学、化学氧化法,使绝缘高分子转变为导电高分子材料。
3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性能3.1结构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结构型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以代替铝、铜等金属,主要用于蓄电池、微波吸收等材料,主要品种有聚乙炔、聚苯硫醚、聚苯撑等。
(1)掺杂聚乙炔用于蓄电池,重量轻、体积小、容量大、能量密度高,不需维修,加工简便,最大功串密度是铅酸蓄电他的10倍—30倍。
以P—(CH)x/[LiClO4/Pc]与铅酸电池Pb02/Pb[H2S04/H2O]对比可知,电池电压分别为3.7V和2.1v;能量密度分别为1044x10³w·s/kg和630 x 10³w·s/kg;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36000 w/kg和1000 w/kg。
经1500次充放电后容量损耗不超过百分之几,铅酸电池仅有1000次,适用于汽车或其他设备。
要克服锂掺杂的聚乙炔在空气中的自燃问题。
(2)微波吸收材料:通过对导电聚合物厚度、密度、导电性能调整改变其对微波的反射系数、吸收系数,其吸收系数可达105/cm。
导电薄膜重量轻,性能好,可用作飞机蒙皮吸波材料。
3.2,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各种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电阻率如图所示。
3.2.1聚烯烃导电塑料以聚烯烃或其共聚物为基加入填料、抗氧剂、润滑剂等,混炼加工制得,树脂有聚乙烯、聚丙烯、EVA、聚苯乙烯、ABS等。
为解决制品强度的方向性,适当加入与聚烯烃混溶性好的橡胶类共聚物如乙丙橡胶、丁基橡胶等,氧化锡为填料所制导电塑料分散性好、耐热、透明、电阻值不随温度变化,用作透明性导电塑料。
密度小、导电性好、耐化学、耐热,主要用于电解相、电子元件(导电片、防静电容器等)。
此外,还有跟加填料的导电塑料,如用于恒温控温器面状发热体的PTC(热敏电阻);ABS(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导电塑料用于电磁屏蔽PBT(苯二甲酸丁二酵酯基)加入碳纤维、金属纤维制得导电塑料,用于防静电、电磁屏蔽等;导电尼龙具有弹性模虽大,热变形温度高.体积电阻率可达10-2Ω.m 以下,导热系数是普通尼龙的2倍,填充黄铜纤维,用于发动机机壳、仪表外壳AAS(热塑性三元共聚物为基)加入黄铜纤维,具有耐热、耐候性好,刚性大,抗冲击,电磁屏蔽性好,100MHz屏蔽效果可达67dB,500MHz:为48dB,1000MHz为32dB PPO(聚苯醚)加入碳纤维、金属、炭墨、石墨、金属或镀金属玻璃纤维等,具有自熄性,密度小,电阻率低(10-4Ω.m).耐热、尺寸稳定、吸湿等特点,电阻率为10-2Ω.m以下,可用于电磁屏蔽仪器的外壳;耐热酚醛树脂加入碳纤维或金属纤维制很导电塑料电阻率达10-4Ω.m,屏蔽衰减值达30dB,耐热尺寸稳定,可用作计算机外完;聚碳酸酯(PC)添加铁纤维(20%体积)在O——1000MHz:全波段屏蔽。
此类材料除给出使用性能(电阻率、衰减值等)与温度关系外,一般均要给出材料设计需要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强度,断裂延展率,热变形(一定应力下)温度和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热导率、耐燃性等。
3.2.2导电薄膜有单一、复合、多层导电薄膜,底材有多种加聚酯、聚碳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尼龙、聚酰亚胺、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具有透明、可挠、质轻、易加工等优点。
用于电气零件、电子照相、电路材料、显示材料,用于防静电、热线反射、电磁屏蔽、光磁记录、面状发热体、窗玻璃等。
聚丙烯底层真空镀AL或Zn导电薄膜用于高压电容器,介电常数小;聚酰亚胺两面真空蒸镀Ni—Cr电阻层及铜导电层用于线路板;聚酯真空蒸镀氧化铟用于导电适光液晶显示,表面电阻102Ω/m—106Ω/m,透光率86%—89%,也可用于阴极射线管、静电屏蔽等。
聚酯为基复合一层铟锡氧化物形成透明导电膜,表面电阻率分别为电极类(100Ω—5000Ω)和静电极(1000Ω),可见光透光卒80%—88%。
3.2.3导电涂料将合成树脂溶解在溶剂中,再加入填料、助剂制成。
有高温烧结和低温固化两类。
各种涂料广泛用于消除电磁辐射、静电干扰、放热(通电后)成为加热源等。
电阻串主要与填料种类和用量有关。
成膜主要用丙烯酸、环氧、聚氨酯、有机树脂等,填料有炭黑、金属粉、金属氧化物及复合型四种。
电荷传导方式有接触导电和隧道导电两种。
电荷传导方式有接触导电和隧道导电两种。
各种电磁屏蔽涂料的一般特性如下表所列,通常给出温度、密度、电阻率、硬度及适用温度范围、用量及衰减特性(随频率变化)及适合基休(ABS、聚苯乙烯、丙烯酸等)。
3.2.4导电橡胶在通用或特殊橡胶中加入导电填料,经混炼加工成膜、片、棒、泡沫体等。
包括普通、各向异性、加压导电橡胶(PCR)三类。
普通类用于防静电,电阻卒10-2Ω.m--10-3Ω.m;各向异性电阻率各方向不同;加压型在加压时导电,不加压为绝缘态电阻率随加压变化大,在3个数量级以上,末加压时电阻串>=104Ω.m,导通时电阻率<1Ω.m,电阻随温度和压力的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温度和压力达临界值时,电阻值突变后保持稳定,响应时间以微妙计。
此外,还可通过电压(U)电流(I)特性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可以使电路自动切断,实现动作所需形变要求。
3.2.5导电纤维采用高温处理有机纤维、真空喷涂、化学沉积、电镀方法制得。
均匀添加型根据需要添加(Ag、Cu、炭、石墨等)颗粒使普通合成纤维(涤纶、绵纶、腈纶)具有导电性,比电阻102Ω.cm—104Ω.cm.其密度轻、有一定弹性和挠性、不易粘尘、可洗、易于加工,但导电度有限;长丝或织物表面电镀金属,聚芳酰胺纤维经镀Ni后,体积电阻率为10-3Ω.m,耐热性热稳定超过400℃,适于高温电磁屏蔽、发热体,涤纶布镀Cu,在3cm—10cM波长的微波功率屏蔽衰减值>50dB,透光、透气、耐磨,是微波防护材料。
[3-7]4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的聚苯胺、聚吡咯不溶不熔,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较差,难于直接加工应用。
利用电化学法虽然可获得聚合物的导电膜,但膜的面积受电极面积的限制。
为了改善导电聚合物的性能,目前主要采用以下4 种方法:(a)溶液聚合法,(b)机械共混法,(c) “现场”吸附聚合法,(d)化学法。
4.1溶液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有两种实施方法:(1)通过选择恰当的功能质子酸,使掺杂聚苯胺与聚合物共溶于特定的有机溶剂中,通过溶液共混方法来制备聚苯胺导电材料[8],其关键是掺杂剂和溶剂的选择。
(2)将本征态聚苯胺和聚合物分别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中,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浇铸, 得到本征态聚苯胺/ 聚合物薄膜[9], 再将此薄膜浸于酸溶液中掺杂, 从而得到导电复合膜。
该导电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4.2机械共混法大多数导电高分子材料是由机械共混法制得的,如PPy-PE(聚乙烯)和PPy-PS(聚苯乙烯)导电复合材料[10]。
这种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微观多相结构特征。
分散相的尺寸大小取决于所用基材与PPy的相容性,导电率是由导电组分形成的导电通道所决定。
机械共混物的渗流阈值高,不易获得高的导电率。
因渗流阈值及其途径取决于基材的自由体积和热稳定性,因此,基材链节松弛及内旋转也可能引起导电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