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赏析(二)教案

合集下载

另一种选择

另一种选择

印象派追求的是什么?
• 他们强调要描绘视觉的 真实印象,特别是大自 然的光色变化。所以他 们都是经常在大自然中 写生。
• 印象主义的不足之处,在于 它过分强调视觉的直观性, 以致将光和色作为绘画表现 的主要目的,表现出一种重 艺术形式轻内容的创作倾向, 这对后来西方现代主义美术 有很大的影响。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西方绘画史的几个阶段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 巴洛克艺术和浪漫主义绘画 • 欧洲现实主义绘画 • 印象派和后印象绘画 • 近现代绘画
自由领导人民
印象派的由来
• 这个名词原是巴黎一家报刊《喧噪》杂志 的记者勒鲁瓦杜撰出来的,因为他对1847年 4月在巴黎市中心卡普辛大道35号举行独立 画展的一批青年画家的作品十分不满,便从 其中莫奈的一幅标题<印象-日出>杜撰出” 印象派”这个名词.而当时这批对保守的学 院派绘画强烈不满、迫切要求创新的青年 画家,觉得“印象派”这个名词正好标明 他们的艺术是与众不同的,便欣然接受了!
修拉
• 法国画家。新印象画派(点彩派)的创始人。生卒于巴黎, 他早先是进了巴黎的一所素描学校,然后又在巴黎高等美 术学校学习了两年,在勃莱斯特志愿服役了一年。随后, 他继续在卢浮宫研究古代希腊雕塑艺术和历代绘画大师的 成就,从委罗纳斯、安格尔到德拉克洛瓦,还埋头攻读勃 朗和谢弗勒尔的论述色彩的科学资料。认为印象派的用色 方法,不够严格,不免出现不透明的灰色。为了充分发挥 色调分割的效果,用不同的色点并列地构成画面,画法机 械呆板,单纯追求形式。作品有《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 修拉描绘的法国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等。他的继承者 有*西涅克、克罗斯(H. E. Cross, 1856-1910)等。
修拉提倡的观点
• 主张不要在调色板上调和颜料,应该在画布上把 原色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进行视觉 混合,然后获得一种新的色彩感受。 • 画面上的形象由若干个色点组成,好似缤纷的镶 嵌画,所以又称为“点彩派”。 • 根据黄金分割法则,将画面中物象的比例,物象 与画面大小、形状的关系,垂直线与水平线的平 衡,人物角度的配置等,制定出一种全新的构图 类型。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说课稿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说课稿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说课稿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主题阐释: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

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本课秉承第13册第一课的内容,但两者所介绍的艺术流派有着不同的艺术特点。

第13册第1课介绍的16、17世纪的风景画、静物画追求贴近生活,“再现”自然的绘画风格。

本课所讲述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几大画派,则处于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转型期,是现代艺术的开端,其绘画风格与传统绘画有所区别,重“表现”。

 本单元作品风格多样,艺术特色迥异,如印象派舍弃了严谨的“形”,追求光、影、色之间的和谐美;新印象派则致力于色彩的混合,色彩幻象的研究;后印象派更是在蓄意抛弃把绘画作为“模仿自然”的目的上,跨出了重大一步,称为现代艺术的起点,引领了20世纪众多艺术流派的发展。

 对于这些迥异的艺术流派,学生可能不容易对其产生认可和共鸣。

教师可通过启发引导,强调生态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这时期各。

01另一种选择

01另一种选择

第一课外国风景画、静物赏析
教学目标:课时:1课时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新的绘画理念,让学生对外国风景画和静物画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画家的创作思想和情感流露;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重点:比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绘画风格。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性”,感悟作品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特征。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太阳光由哪些颜色组成?物体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
1.印象派画家莫奈: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

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探究:放大画面,分析画家运用了哪些颜色进行描绘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思考:这些作品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画家为何要这样画风景与静物?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三、作业:
尝试简单分析一幅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作品。

(作品的语言、形式、作者的情感等)四、赏析、交流。

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克利西街(Boulevard of Clichy)
铃鼓咖啡屋,即位于“克利西街” 的62号,凡高和提奥同住的公寓也 在这条街附近。这一幅画采用了色 彩视觉混合、色彩相互渗透和笔触 的轻妙律动,以表现街道上早春的 气氛。在右方的树木是横线笔触, 在中央的街树上则可看到轻快的简 短笔触,让欣赏者感到一种看不见 的空气流动。这些与前景道路散落 的笔法相映衬,构成了一种包罗万 象的空间流动感。色彩上则使用淡 紫、淡褐与蓝色为基本色调,这种 柔和的色调是来自于日本的版画。 在巴黎时期,他想捉住艺术上的轻 快感,便以轻快为主题画了数幅同 类的风景画。本图作于1887年春天。
1887年的暮夏,凡高画了四 幅向日葵,这幅给人感觉无 比的逼真,从某一个角度来 说,这一幅可视为凡高画集 的代表性作品。孩童时代他 就喜爱鸟巢,这种喜爱可以 说是他幻想特性的本质。由 他的素描习作可以看出,他 尝试着要捕捉由中心向周围 旋转的分量感。他后来到南 法追求太阳,就是对于旋转、 炎热的天体的一种热望。事 实上,向日葵就是生长在大 地上的太阳(法语称之为 Tournesol——旋转的太阳; 英语称之为Sunflower—— 太阳之花)。
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 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 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 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 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 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 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 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Cézanne,1839— 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印象派的主将, 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 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 “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由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介 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 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于后印象派。 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 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 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的 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 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 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 间的整体关系。有时候甚至为了寻求各种关 系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

第一课另一种选择(1)

第一课另一种选择(1)

同学们好!
雪中猎人
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
霍贝玛《林间小道》
第一课 另一种选择
——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思考讨论:
1、你能接受19世纪末画家的作品吗?为什么? 2、从画面的表现技法看,19世纪末的作品与 16、17世纪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港日出
莫奈:日出印象
比一比,看一看:
博拉克《艾斯塔克的树林》
霍贝马《林间小道》
比一比,看一看:
德 海 姆 《 静 物 》
凡高:向日葵
德朗《威斯敏思大桥》
塞 尚 《 静 物 》
十九世纪末的艺术流派:
印象派 新印象派 后印象派 野兽派 立体派 抽象派
印象派作品欣赏:
印象派绘画:
广义上指描绘对象在画家眼中的第一感受。 印象派讲究光与影,光与色的一个绘画风格。
印象派特点:画幅比较小,构图比较不拘形式,绘 制工作绝大部分在室外,多用鲜明的 纯色,笔触挥洒自由。
印象派绘画之父:莫奈
莫 奈 《 日 出 印 象 》
莫 奈 《 干 草 垛 》
莫奈《睡莲》
作业:
自选一幅你喜欢的19世纪末的 欧洲风景画或者静物画作品, 写一篇欣赏评述短文。
要求:作者简介,画面的背景故事,画面内容 的描述,画面的表现技法、风格特点的 分析。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

印象主义绘画 第一课 另一种选择 外国风景画赏析

印象主义绘画 第一课 另一种选择  外国风景画赏析
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
高更、塞尚、凡高
凡 高 作 品
鸢 尾 花
凡高笔下的向日葵
向日葵是凡高的崇拜物...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的 花朵,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的感 情烈火的写照。
凡 高 作 品
向 日 葵
凡 高 作 品
向 日 葵
凡高的内心世界
凡高说: 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 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这一切 都无所谓
麦田上的乌鸦
星 夜
渴望生活
莫 奈 作 品
卢 昂 教 堂 黎 明
——
莫 奈 作 品
卢 昂 教 堂 正 午
——
莫 奈 作 品
卢 昂 教 堂 黄 昏
——
莫 奈 作 品
卢 昂 教 堂 晴 天
——
莫 奈 作 品
卢 昂 教 堂 阴 天
——
凡 高 的 渴 望 生 活
阿 尔 的 吊 桥
凡 高 的 渴 望 生 活
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 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 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 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 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 象主义”。
修 拉 作 品
后印象主义
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 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后印象主义者不 喜欢印象主义画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 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 观感受。
收 获 景 象





生 活
海 边 渔



他—了教案5篇

他—了教案5篇

他—了教案5篇他—了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为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

了解印象派及后期的风景画、静物画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欣赏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领悟与感悟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所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创造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构分析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点:①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美,自然风光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界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达到可以乱真地步,在西文艺术有着重要的地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光和日常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图片、制作课件、艺术家生平学生准备:在网上搜集相关图片和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分组讨论:1、上学期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是什么?2、赏析了哪些美术作品?是谁?3、这些美术作品的美在哪里?4、当初看了美术作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什么?二、小组汇报(略)三、教师小结引入新课:上学期赏析的外国风景画、静物画属现实主义绘画,所描绘的是我们身边的自然风光,是在现真实,有整齐、整洁之美,看了以后有身临其境的之感,画法细腻,形象逼真,有照片的效果。

面本学期的第一课我们继续赏析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二),另一种选择……四、学习新课:另一种选择1、播放课件2、赏析印象派作品(讨论)①画家选择了什么?②这时画家追求什么?③他们所画的作品是真实的吗?④我们如何理解《日出酚∠蟆返恼媸担?/p⑤画家为何选择在船上画睡莲?⑥小结:印象画派所选择是表现真实,追求的是某一时刻的光色效果,强调室外写生,讲究笔触。

初中美术课件14册01另一种选择

初中美术课件14册01另一种选择
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欣赏·评述
第1课 另一种选择 外国风景画、静 物画赏析(二)
造型·表现
第2课 人类的朋友 第3课 夸张有趣的脸 第4课 让画动起来
综合·探索
第5课 我们的节日

造型·表现
第6课 线的魅力
设计·应用
第7课 重复的魔力 第8课 立线装饰 第9课 奇妙的肌理
欣赏·评述
莫奈 印象主义绘 画运动的发 起人、领导 者和坚定不 移的鼓者。
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睡莲系列 (活动一莫奈睡莲色彩的印象)
印活象动一派 新活印动象二派 后活印动象三派
这梦幻般的
作品,最能代表
你吗?那狂放、
疏落,似写意
的狂草,似流动
的清溪,又如
风中摇曳的少女
的裙裾。这里
已没有了睡莲形
象,却是大片
卢 昂 教 堂
黎 明
朝夕变化
—— ——
卢 昂 教 堂
黄 昏
另 一 种 选 择
返回首页 新课导入 新授内容 学生活动 课后拓展 结束放映
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印活象动一派 新活印动象二派 后活印动象三派
卢 昂 教 堂
阴 天
朝夕变化
—— ——
卢 昂 教 堂
晴 天
另 一 种 选 择
返回首页 新课导入 新授内容 学生活动 课后拓展 结束放映
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印活象动一派 新活印动象二派 后活印动象三派
修拉 印象派中的 后起者, 他在印象画 派中独 树一帜。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静物画赏析(二)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静物画赏析(二)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静物画赏析(二)
一.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欣赏,使学生对19世纪末外国风景画和静物画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新印象、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情感领域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现代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
3.技能领域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赏析作品
4.创造领域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初步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初步具有分析、比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两大体系的能力;结合欣赏学习,尝试现代派风格的风景画、静物画的创作
二.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
2. 通过对后印象派作品的赏析,分析、比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异同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性",感悟作品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特质,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2.运用所学知识,课后开拓创造性思维进行美术鉴赏和创作
四.教学设计
感想:
1.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是要和第十三册第一课的内容作比较讲授的;
2.我认为这节课重点是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去进行主动、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3.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得学生对这类现代艺术产生共鸣、产生认可;
4.通过三维目标的设立和达成,使得学生丰富美术知识、提高艺术鉴赏水平、接纳和
包容各种意识形态,突出新课标理念。

06线的魅力

06线的魅力

线的魅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返回首页 新课导入 新授内容 学生活动 制作要求 课后拓展 结束放映 发现线条 提炼线条 线的艺术性
14 册
线 的 魅 力
这幅画画家用怎样的形式表现梯田的美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返回首页 新课导入 新授内容 学生活动 制作要求 课后拓展 结束放映 发现线条 提炼线条 线的艺术性
线 的 魅 力
水平线:
开阔感、
宁静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返回首页 新课导入 新授内容 学生活动 制作要求 课后拓展 结束放映 发现线条 提炼线条 线的艺术性
14 册
线 的 魅 力
垂直线:
高耸感、庄严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返回首页 新课导入 新授内容 学生活动 制作要求 课后拓展 结束放映 发现线条 提炼线条 线的艺术性
《朝元图》构图饱满、恢弘。线描劲健、连贯、衣纹圆 浑有如风动。紧劲贯气,既含蓄又有力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返回首页 新课导入 新授内容 学生活动 制作要求 课后拓展 结束放映
14 册 陈洪绶(1598—1652)明代画家
发现线条 提炼线条 线的艺术性
线 的 魅 力
人物形象伟岸高古,线条沉着劲练,方折刚硬,以 精细夸张的笔法来表现塑造,极富个性。他的衣纹处理 很有装饰性,自然流露出的那种奇傲古拙的感觉。
14 册
线 的 魅 力
•射 •虚
线: 线:
方向感、 不稳定感、
前进感 闪烁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返回首页 新课导入 新授内容 学生活动 制作要求 课后拓展 结束放映 发现线条 提炼线条
14 册

《外国风景画》教案 (2)

《外国风景画》教案 (2)

中小学美术课简要课时教学计划(简案)
学校:_无锡初级中学_教师姓名:__顾新梅___年级_班日期:2018年9月1日
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学生思考,学生观察,很好奇,赞同思维导图的方式概括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维汇总思考
学生欣赏:作时间、创作背景、创作大小、绘制材料)
★赏析作品学习单:
《艺术作品赏析》学习单
★思维导图赏析表:(附照片)
学生自己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设计的赏析作品图表
★反思:
1、让学生感觉到所有的欣赏方法都是自己去发现的,这样产生成就感,对于赏析艺术表的建立,让学生来自己确立。

2、思维导图的作用是让学习学会创意,和理解作品赏析的要领。

此阶段的作品陈列专门的展示区,进行学生的互动和分享,在每次的研究中都能收获学生信心,展现了学生的风采。

以这种形式产生了与他人的交流,形成学习的氛围和共同体,
★参考文献:
·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

2019-2020年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一课《另一种选择》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一课《另一种选择》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另一种选择》苏教版单元欣赏评述课题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静物画赏析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欣赏,使学生对19世纪末外国风景画和静物画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新印象、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能力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赏析作品情感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现代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重点①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

②通过对后印象派作品的赏析,分析、比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异同难点①如何理解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性",感悟作品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特质,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教学准备①精选三段音乐:a.自然界的风、雨、雷、流水、蛙鸣等天籁之音;b.(初中音乐课)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选段;c.雅尼音乐选段。

②制作抽象三维动画一段。

学生准备:一些优美的风景画、静物画图片(可能大多数为实物照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指导感受音乐中所描绘的画面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现代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赏析作品一、导入:学生聆听音乐,试用简洁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诸如缥缈的、激情的、空灵的、令人沉醉的等。

从雅尼音乐独特的现代风格引出19世纪末的绘画。

②学生思考:a.你能读懂这些作品吗?b.画家为何要这样来画风景和静物呢?c.这些作品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深入讨论各幅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作者生平、性格特征等;并推选代表将讨论结果公布交流。

第一课: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第一课: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第一课: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该课禀承上册第一课内容,都是赏析外国的风景画、静物画。

但和上册那些16、17世纪笔法细腻精致且让人喜爱的风景画、静物画不同,本课出现的现代主义作品,风格“怪异”,笔法“粗糙”“随意”,寓意“晦涩”,难以叫人亲近。

然而随着深入学习了解,知道了他们的生平、追求,我们可以理解欣赏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成就。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

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

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1.艺术流派与13册有不同的特点1.13册:16、17世纪贴近生活“再现”自然的风格2.14册:19、20世纪传统与现代的转型期,现代艺术的开端2.主要流派的特点:印象派:舍弃了严谨的“形”,追求光、影、色之间的和谐美新印象派(点彩派):致力于色点的混合,色彩幻象的研究后印象派:蓄意抛弃把绘画作为“模仿自然”的目的上跨出了重大的一步,成为现代艺术的起点。

引领20世纪众多艺术流派的发展。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了解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通过欣赏、评述、交流、尝试等多种教学活动,发现和理解艺术作品的美感,并能用语言赏析作品。

能用自己的语言评述和交流自己的认识与感悟。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赏析(二)教案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赏析(二)教案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四,总结
回顾一下刚刚学过的内容和代表画家
提起
兴趣
观察
提问
引导
设问
引出
主题
实践引导
鼓励
设问
实践创作
形成
期待
组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们发挥想象,也让他们对莫奈的画面做出简单的评价。
1、学生:学生预习课本。
2、自由讨论……
发现问题……
3、学生:
学习什么是印象主义;
掌握印象主义的诞生地;
学生:大概掌握一些印象主义画家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凡高:荷兰画家。
。代表作《向日葵》、《星光灿烂》
2009年4月8日
3、画家介绍:
莫奈:法国画家。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1926年12月5日卒于吉维尼。早年受业于革新画家.布丹门下,1859年来到巴黎和许多艺术家结识。
其后服兵役到阿尔及利亚。1862年进入C.格莱尔画室,因对学院派教学法不满,很快离开,并和一群画家到枫丹白露森林中的巴比松对景写生,同时积极参加印象主义社团的活动,成为印象主义的中心人物。早期作品《日出·印象》等,重在对外光的探索,追求光和色的独立美。和其他印象主义画家一样,莫奈倾慕于东方绘画语言。代表作《睡莲》不仅对光色的处理达到高峰,而且技巧纯熟,笔法纵横不羁,油彩涂抹厚薄自由,构图奔放,含有浓郁的诗意和音乐感,是油画中大写意之杰作。他逝世之后,法国政府根据其生前愿望决定在伊勒里宫的橘园大厅永久陈列他的作品。

第一课 另一种选择

第一课  另一种选择

汇总
19世纪 印象派:马奈、莫奈等 新印象派(点彩法):西涅克 、修拉等 后印象派:梵高、高更等 立体派:勃拉克、蒙德里安等 野兽派:马蒂斯、马蒂斯,弗拉曼克, 德兰等
自我寻找
凭主观去改变对象形体, 使美成为纯粹感觉的象 征。 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 相,要揭示主观世界, 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 在于写意,重视自我 的表现 。
后印象派
塞尚的画不顾及透视和人体解剖,只是用各种色块堆 积成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形态;点彩画派正相反,他们 认为色彩是逐渐过渡的,所以用一个个色点堆砌,即 使是一片蓝天,也要用各种蓝色色点堆积。后印象派 为现代油画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文森特·梵高也 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后印象派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派别,它主要 是指印象派后的一些艺术家虽然曾经做过印象派的通 路人,却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的艺术理 论和实践都不同于印象派,他们不满印象派过于客观 的描绘世界,停留于对物体表面光色的兴趣上。他们 主张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 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 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表现铸管化的客 观。
日出 印象
这幅名画是莫 奈于1873年 在阿弗尔港口 画的一幅写生 画。他在同一 地点还画了一 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 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 标题。一名新 闻记者讽刺莫 奈的画是"对 美与真实的否 定, 只能给人 一种印象"。
走近另一位大师
文森特·威廉 梵高 文森特 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威廉 梵高( van Gogh,1853-1890),荷兰 ),荷兰 , - ), 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 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 画家 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 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 向日葵》 有乌鸦的麦田》 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挤身于全球最 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 年 月 日 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 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 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轻的生命,是年他才 岁。

《外国风景画赏析》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外国风景画赏析》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五、学生能否结合自己已有的文学历史宗教等知识,对作品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六、学生在课堂上能和同学们讨论合作。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一、对比导入
对比上节课《海港日出》和《日出·印象》
引出印象派
学生活动1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下同)
2.师根据情况补充表现技法和审美情趣
山坡和地平线都以对角线形式交叉组合画面,从而构成伸向低谷的变化多端的斜坡。由于恰当的远近透视处理,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和空气感。画面动静处理十分巧妙。浓重的树木类似剪影般屹立于前景,白雪覆盖着沉睡的大地,肃穆宁静,而穿越于林间的猎人和机灵的猎狗、远处冰河上的溜冰者身影以及空中飞翔的小鸟,使沉静的山野充满生机。
1.基本信息
德朗(1880~1954)出生于法国沙东,是法国野兽派先驱者。1906年3月,德朗来到伦敦,并在透纳的海景画激励下,创作了一批风景画,《威斯敏斯特大桥》是其中之一。
思考:画家为什么这样表现?它有什么意义?通过交流探究,更深层次地理解野兽派作品。
组2:示例作品《雪中猎人》
1.基本信息
彼得·勃鲁盖尔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不仅发展了凡·埃克和博斯的艺术成就,而且成为了17世纪荷兰和佛兰德斯艺术的先导。
要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多欣赏,多感受,多分析和讨论,提高鉴赏能力。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了解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不同绘画风格,了解立体派和抽象派的艺术特点。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美术《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教案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美术《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教案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这一幅巨作,修拉整整花费了两年的时间。他每天早上到海边写生,下午回到画室里研究构图和色彩。为了摄取正确而且逼真的写实效果,他还对当时流行的服饰和发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为了真切表现画面前景一个妇人用鲸骨支撑而高高隆起的裙子,他曾经买来同样的实物拆开来观察,作了大量的黑白写生和笔记。据统计,为创作"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一画,修拉共制作了400幅素描稿和颜色效果图。在画面中,共有40个人物,每一个形象都是画家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成。他们好像彼此毫无关系地被摆放在一起 ,画面上却洋溢着一种宁静而幽雅的秩序美。
《日出.印象》创作时间1872年,规格48×64厘米,收藏地 法国巴黎马尔莫坦美术馆藏。19世纪下半叶,光学原理改变了画家对固有色的观念,由此他们开始在艺术上对外光表面的新探索.《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 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 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海上雾气迷朦,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当1874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画家举办展览 时,这幅《日出·印象》遭到了诽谤和奚落。有的评论家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讽喻一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 这个画派的桂冠。该画1985年被抢劫,据法国被盗艺术品侦缉处1990年12月6日,在科西嘉岛一座别墅中查获。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第二课人类的朋友第3课《夸张有趣的脸》教案第四课让画动起来第五课我们的节日第六课线的魅力第7课重复的魔力第8课立线装饰第9课奇妙的肌理世界第一课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新的绘画理念,让学生对外国风景画和静物画有初步认识,了解野兽派、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派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

2、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各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感受画家的创作思想和情感流露。

3、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进行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小组研讨型学习模式下,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各种画派作品的赏析,分析、比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异同;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区别。

本课难点:如何理解凡高的“表现性”(或主观感受),感悟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特征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课前准备教学PPT、画家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先学后教,引入印象派概念出示PPT,欣赏一组图片(工笔画荷花与莫奈的睡莲),请同学从美术角度分析相同题材不同表现形式作品的特点,二者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并请各组代表准备发言。

《出水芙蓉图》用没骨法。

用笔轻细,敷色柔美,几乎不见笔迹。

浅粉色的花瓣、嫩黄花蕊,似乎还带有拂晓时分的露珠,这正是花苞初发的最佳时刻。

粉红色的莲花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清妍艳丽。

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

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

《睡莲》是印象派绘画最具代表性的大师克劳德•莫奈晚年的作品,以令人叫绝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画家介绍:
莫奈:法国画家。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1926年12月5日卒于吉维尼。早年受业于革新画家.布丹门下,1859年来到巴黎和许多艺术家结识。
其后服兵役到阿尔及利亚。1862年进入C.格莱尔画室,因对学院派教学法不满,很快离开,并和一群画家到枫丹白露森林中的巴比松对景写生,同时积极参加印象主义社团的活动,成为印象主义的中心人物。早期作品《日出·印象》等,重在对外光的探索,追求光和色的独立美。和其他印象主义画家一样,莫奈倾慕于东方绘画语言。代表作《睡莲》不仅对光色的处理达到高峰,而且技巧纯熟,笔法纵横不羁,油彩涂抹厚薄自由,构图奔放,含有浓郁的诗意和音乐感,是油画中大写意之杰作。他逝世之后,法国政府根据其生前愿望决定在伊勒里宫的橘园大厅永久陈列他的作品。
四,总结
回顾一下刚刚学过的内容和代表画家
提起
兴趣
观察
提问
引导
设问
引出
主题
实践引导
鼓励
设问
实践创作
形成
期待组Biblioteka 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们发挥想象,也让他们对莫奈的画面做出简单的评价。
1、学生:学生预习课本。
2、自由讨论……
发现问题……
3、学生:
学习什么是印象主义;
掌握印象主义的诞生地;
学生:大概掌握一些印象主义画家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印象主义作为绘画流派出现于法国。1874年3月25日,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莫里索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家,在巴黎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展览会,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学生:重点掌握莫奈、塞尚、凡高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回顾刚刚学习的内容。
板书:
印象主义
19世纪後后半期形成于法国的一个重要的绘画运动
出现于法国
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莫里索
板书:莫奈:法国画家
演示:用各种各样的鸡蛋组成一幅画
早期作品《日出·印象》
东塞尚:法国画家方绘画语言
代表作《野餐》
塞尚:法国画家。1839年1月19日生于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1906年10月22日卒于家乡。早年学法律,同时爱好美术和文学。后到巴黎学画。早期作品曾被沙龙拒绝,却受到作家.左拉的称赞;代表作《野餐》等富于戏剧性,多表现悲剧的爱情和死亡。他研究过古典绘画,但其作品不合乎古典法则,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个性。70年代末以后的30年,是其创作的成熟期。写意特征更加鲜明,充分发挥了绘画语言的表现力。他主张绘画摆脱文学性和情节性,强调主观感受的重要性;坚持把客观物象条理化、秩序化和抽象化,提出用圆柱体、球体和锥体来处理形象,以表达一种超自然的理想概念;在画面处理上追求平面感,用色彩表现空间。他对绘画的革新主张和实践,受到艺术家们的普遍重视,被誉为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绘画革新家,归入后印象主义流派。他的某些偏激的艺术主张,则构成以后形式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赏析(二)教案
(微格教学)
美术学国画专业06级国画班主讲人:
培训目的
提问技能、解放学生、自由交流
教学内容
启发阶段——探索阶段——表现创作——学生作画——评价总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欣赏外国风景画的技能,使风景画成为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的一种手段
2、学生对不同绘画风格的理解
3、培养创新意识,发展鉴赏能力
凡高:荷兰画家。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死。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代表作《向日葵》、《星光灿烂》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凡高:荷兰画家。
。代表作《向日葵》、《星光灿烂》
2009年4月8日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时间分配
授课行为(讲解提问的内容)
技能
要素
学习行为(预想的回答)
教学媒体
板书内容
1分

5分

2分钟
5分

10


5分钟
一、启发阶段
1、上课之前,老师先讲莫奈《日出·印象》赏析。
2、简单讲画面的用色与构图。
二、探索阶段
1、自习发现,提出疑惑让学生自习课本,看课本范作提出疑惑。(五分钟)
2、小组合作,研究释疑
通过几幅作品的分析、研讨,认识新的绘画风格。
三、观念更新、联想表达
1、以新的观点重新认识画家作品,并通过欣赏作品作出相应联想与表达
2、美术知识、印象主义
19世纪後后半期形成于法国的一个重要的绘画运动,包括1867~1886年期间一批持有相近的观点和采用相近技巧的画家的活动。这些画家个性十分鲜明,非常讲究实际,没有确定的共同遵守的具体原则。但印象主义最明显的特点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