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简介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课程纲要: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课程纲要: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课程纲要:部编版
第一单元:人与自然
- 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 重点内容:自然与文化的互动,自然环境保护
- 阅读文本:《家》、《凤求凰》等
第二单元:伦理道德
- 主题:人的品质与伦理道德
- 重点内容:道德观念,人与人的关系,珍爱生命,守信用- 阅读文本:《草地英雄传》、《咬铁丝》等
第三单元:交流与合作
- 主题: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 重点内容: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培养合作精神
- 阅读文本:《三等奖》、《张小龙》等
第四单元:历史与文化
- 主题: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重点内容:中华文化,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介绍
- 阅读文本:《马伯庸》、《岳阳楼记》等
第五单元:英雄与榜样
- 主题:英雄与榜样的故事
- 重点内容:英雄人物的品质,榜样的力量
- 阅读文本:《成语故事》、《揭竿而起》等
第六单元:社会与发展
- 主题:社会与发展的关系
- 重点内容:社会问题,公民责任,社会进步
- 阅读文本:《争议茶话会》、《海的天堂》等
第七单元:传统与创新
- 主题: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 重点内容:科技创新,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阅读文本:《动物农庄》、《字画名篆》等
第八单元:人与社会
- 主题:人与社会的互动
- 重点内容:社会角色,社会责任,公益事业
- 阅读文本:《我的奶奶》、《鲁滨逊漂流记》等
以上为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的课程纲要。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在阅读中增长见识,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提高语文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汇总(单元总结+主要内容+重难点)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汇总(单元总结+主要内容+重难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主要是战争题材的叙事性文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使其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分析叙事性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方法,掌握记叙文六要素。

3、提高默读速度和质量,提高默读能力。

4、认识到非正义战争必败的历史规律,坚信只有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

【教学重难点】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核心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想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学情分析】叙事性作品的内容包罗万象,人物形象饱满,事情发展经过完整。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牢固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并通过反复阅读,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情发展经过能有清晰地认识。

同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和思考课文的内容,争取能够在反复阅读的教学方式中开启和提高学生的心智。

【主要内容】1、《新闻二则》了解回顾历史,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报导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反革命战争的节节败退的真实现状。

2、《芦花荡》记叙了人民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展现了“老头子” 那种孤胆英雄形象,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从本文可以了解了解孙犁小说的总体特点,从小说三要素出发,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人物、艺术。

3、《蜡烛》回顾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历史,叙述了老夫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塑造南斯拉夫母亲那感人肺腑的形象,从本文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罢特勒上尉的信》以书信的形式,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强盗行经。

通过本文了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与罪恶。

5、《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见闻,再现被惨杀者的场面,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行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简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简介

SHZXZ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简介一、单元目标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2. 诵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3.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编写意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主题上来说,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

《〈孟子〉二章》中,《富贵不能淫》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的反驳,完成了对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界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这两章都是《孟子》中的名篇,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终于天帝为之感动而把山搬走的故事,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愚公的坚韧执着、大智大勇。

《周亚夫军细柳》是《史记》中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五首古代诗词,有对田园生活、悠然心境的描绘(《饮酒》),有对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沉痛抒写(《春望》),有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热情赞颂(《雁门太守行》),有对空有才华、无从施展的无奈慨叹(《赤壁》),还有对理想境界的热切向往(《渔家傲》),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可以说,每一篇作品都蕴含着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

阅读这样的作品,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语文能力训练的角度来说,学习这个单元,首先要继续培养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要求,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一以贯之的重要目标。

过去一些教师对待文言文的态度是“逐字落实、逐句翻译”,串讲课文、落实翻译就要花掉两三个课时。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篇章结构归纳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篇章结构归纳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篇章
结构归纳
第一章:人和自然
本章主要介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讲述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第二章:人与人
本章主要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亲情、友情、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各种人际关系。

通过讲述人际关系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英雄人物
本章介绍了一些著名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

通过研究英雄人物的事迹,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四章:情感故事
本章通过讲述一些情感故事,引发学生对情感的思考。

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情感体验。

通过研究情感故事,培养学生的
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

第五章:社会发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包括科技进步、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研究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培养学
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六章:人生哲理
本章主要介绍了一些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通过研究人生哲理的
故事和名言警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正确的人
生观。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章节结构归纳,每章都涉
及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九、文体知识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新 闻特写、通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所以新闻, 又叫 消息 ,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六要素为“5W+1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 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
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 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 ,有些事情需要交待。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 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道。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 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四、读准字音
凌(línɡ)空 翘(qiáo)首
屏(bǐnɡ)息
酷(kù)似
一刹(chà)那 敦煌(huáng)
潇(xiāo)洒
绷(bēng)直
轻盈(yínɡ)
衰(shuāi)败 悄(qiǎo)然
眼花缭(liáo)乱
由衷(zhōnɡ) 震(zhèn)耳欲聋 屏息敛(liǎn)声
这篇新闻以特写镜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姑娘吕伟在1.7秒的时 间跨渡中做出的优美的跳水动作,展现了其精湛的技术,赞扬了中国运 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品质,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
新闻特写 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 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 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 体裁。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 化的报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课程纲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课程纲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本教材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普及法》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编写的。

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材内容概述
本册教材分为三个单元,包括语文知识、阅读与鉴赏、写作与表达三个方面。

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修辞、作文等。

1. 语文知识
本单元包括汉字、词语、句子的研究,重点讲解词语搭配、语法知识和修辞技巧,培养学生打字、朗读和听写的能力。

2. 阅读与鉴赏
本单元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3. 写作与表达
本单元引导学生进行各类作文的写作实践,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文笔、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策略
本教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包括课堂讲授、小组合作、综合实践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营造积极主动的研究氛围。

四、学业要求
本教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语文知识,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布置和课外阅读,形成扎实的语文基础和丰富的文化素养。

五、评价方法
教师可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和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语文研究情况。

同时,也鼓励学生通过口语表达、小组合作和个人作品展示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以上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的课程纲要,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四至六单元教材分析全文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四至六单元教材分析全文

春望
杜甫
雁门太守行 李贺
赤壁杜牧渔家傲来自李清照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 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意志 记叙汉文帝巡视细柳军营的故事,展现了周亚夫的“真将 军”风范 通过描绘田园生活,表现诗人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描绘了安史之乱中困守长安时所见、所感 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献身 精神
第六单元
单元概览
课题
孟子 二章
富贵不能 淫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作者
核心内容
主要特点
阅读策略
孟子借批驳景春公的观点,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论辩有力,富有 气势
通过列举事例,论述了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 类比论证,层层
死亡的道理
深入
愚公移山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饮酒(其五) 陶渊明
诗词五 首
(2)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 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 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3)分类别。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13.背影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并不难,但是文章的写作年代离学 生生活的时代久远,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文中所写的父亲 奔丧,在家赋闲等生活经历对学生来说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不能很 好的体会文中父亲儿子的心境,并且他们接触到的记叙性散文并不多 ,领会散文的能力是不足的,加上当代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对于日 常生活细节中渗透出来的爱,常常熟视无睹,因此抓住散文的线索,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对于爱的思索很 有必要。

2024版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PPT课件

2024版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PPT课件

02
文学常识、文 化背景
名著导读、推 荐书目
03
04
课外古诗词背 诵篇目
02
课文导读
课文内容概述
梳理课文内容,包括 主要情节、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等要素。
分析课文结构,帮助 学生把握文章的逻辑 层次和写作特点。
概括课文主旨,引导 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 的思想和情感。
作者及背景介绍
介绍作者的生平、代表作品和 文学成就,了解作者的写作风 格和思想倾向。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 精品PPT课件
目 录
• 目录 • 课文导读 • 字词解析 • 句子赏析 • 段落分析 • 篇章探究 • 课后练习与巩固
01
目录
第一单元:阅读鉴赏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手法与鉴赏
生字生词、语音语调 课文朗读与理解
第二单元: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字词解析
生字新词认读
课件中应列出本册教材中出现的 重要生字新词,包括拼音、释义
和例句。
提供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帮助 学生准确掌握发音。
针对易读错、易混淆的字词进行 重点提示和辨析。
多音字辨析
列出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多音字,包括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和用法。 通过例句和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多音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02
注意区分不同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逻辑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整体框架。
写作特点总结
语言风格
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词汇选 择等,总结文章的语言风格特点。
篇章结构
探讨文章的谋篇布局、段落安排等, 揭示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情感表达体会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第1课:《背影》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3课:《长江三峡》第4课:《大自然的语言》2. 第二单元:诗词阅读与鉴赏第5课:《诗词五首》第6课:《诗词三首》第7课:《诗词两首》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第8课:《愚公移山》第9课:《扁鹊见蔡桓公》第10课:《狼》第11课:《为学》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素养。

3.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表达、交流、写作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诗词的鉴赏。

2. 教学重点: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展示不同季节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的自然美。

第二单元: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第三单元:讲述古代文化故事,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课文学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讲解课文难点,指导阅读方法。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以课文为例,讲解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2. 第二单元: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目:第一单元:描写一个你熟悉的季节,要求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

第二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三单元:翻译一篇文言文,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2. 答案示例:第一单元:例文《秋天的校园》。

第二单元:示例:《静夜思》艺术特色分析及个人感受。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一、整体分析部编语文八年级教科书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为依据,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体系结构与主要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6个单元,包括5个以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为主的阅读单元(与七年级教科书各单元一致)和1个活动探究单元,同时在各单元穿插安排“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内容,并新增“口语交际”专题。

(一)阅读与活动探究单元阅读单元的组织仍然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力求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

各单元的人文主题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板块。

所选主题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容易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和读书的欲望,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

与七年级淡化文体、强调阅读方法不同,八年级教科书比较注重文体特征,以实用性文体(如新闻、传记、演讲词等)的教学为主,交叉安排说明性文章和以散文为主的文学作品。

古诗文集中编排在第三、六单元,以内容主题归集,兼顾文体,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欣赏古诗词的能力,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大致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呈现梯度,并注意前后呼应。

在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学习体系、选文的经典性与时代性结合、作业系统的结构与基本特点等方面,八年级教科书与七年级教科书保持一致。

本册书安排一个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形式呈现,各单元任务安排情况列表如下:(二)写作专题八年级教科书中的写作专题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继续培养一般写作能力,如“语言要连贯”“表达要得体”;二是各类文体写作,如传记、游记、读后感等;三是改编式写作,主要是学习仿写。

与七年级教科书一样,写作题目力求灵活多样,并注重搭建台阶,突出支撑性和指导性。

八年级教科书写作专题安排表如下:(三)口语交际从八年级教科书开始,新增“口语交际”栏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简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简介

一、单元目标1. 学习说明性文章,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 了解说明的方法,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增强思维的条理性与严密性。

4. 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5. 激发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编写意图本单元学习说明文。

所选的四篇课文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建筑,《蝉》说明的是昆虫的习性和成长规律,《梦回繁华》则围绕着《清明上河图》,介绍了这幅传世名画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四篇文章内容不同,各有特色,但都属于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他向普通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抓特点,举例证,要言不烦。

文章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

《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总说与分说相结合。

另外,无论是说明道理还是描摹景致,文章都着眼于苏州园林共有的特点,给读者以深刻、具体的印象。

《蝉》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科学研究的角度,针对蝉的习性,所做的一系列观察和实验的记录。

文章围绕着“蝉的地穴”和“蝉的卵”这两个方面,做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总结,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

《梦回繁华》介绍的是《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其人,到画作的内容、艺术特点,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单元语文能力教学点主要是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学习如何将一个事物介绍清楚。

首先,要知道怎么抓住事物的特征,来把握说明的重点。

然后要学习和掌握各种说明的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

另外,通过课文的学习揣摩,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如尊重事实,无论是说明现象、引用数据还是阐释道理,都要讲究准确、严密,用词严谨。

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升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主旨与思想概括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主旨与思想概括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主旨与思想概括
本文档旨在详细概括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的主旨与思想。

本册语文教学内容涵盖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主旨和思想。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

通过研究古诗文和现代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

通过研究古诗文和现代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我”。

通过研究古诗文和现代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人与自我的关系,学会正确,树立自信,不断自我提升。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科技”。

通过研究古诗文和现代文,学
生可以了解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学会正确使用科技,积极面
对科技带来的挑战。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文化”。

通过研究古诗文和现代文,学
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
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第六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历史”。

通过研究古诗文和现代文,学
生可以了解到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全册的内容,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以上是对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主旨与思想的概括,希望能
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本册的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简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简介

SHZXZ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简介一、单元目标1. 感知课文所描写的景物、故事和人物形象,领会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这是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感知,即感知人、事、物的形象,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篇课文不同特色的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感受力。

本单元课文都是内容深刻、形式优美、语言精彩的散文,语言教学必不可少,要在七年级的文学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朗读、默读、比较阅读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语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

3. 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理解叙事抒情类散文与议论性散文的不同特点。

本单元散文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叙事抒情类散文,教学时注意审形象感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二是议论性散文,教学时注意分析、归纳作者的观点,理清作者的思想,感受理性思维的魅力。

二、编写意图1. 课文特点本单元包括五篇中外经典散文。

其中三篇是叙事抒情类散文,两篇是议论性散文。

《背影》是传统课文,它通过一个特殊的角度,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切的爱。

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爱显得异乎寻常地感人。

作者没有平铺直叙地记述父亲的种种事情,而是抓住父亲的“背影”这一稍纵即逝的形象,角度小而寓意深刻。

其中的叙述和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散文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白杨礼赞》也是一篇传统课文,全文运用象征手法,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

《散文二篇》是另一种以议论见长的散文,它们从现象出发,同时也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刻意义,提示生活和生命的哲理,向世人宣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昆明的雨》回忆作者40年前学生时代的生活景象,留在作者记忆深处的竟然是“雨”,通过“雨”串联起当年一系列往事,“雨”被情感化、意象化了。

总之,这些散文篇章都富有深刻厚重的思想内容,并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同时又各具特色,因此具有很好的思想教育价值和文学教育价值。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六个单元的主题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六个单元的主题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六个单元的主题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的六个单元主题分别是:
1. 变化着的社会:这一单元聚焦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的主题,内容可能包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探讨,对新科技、新观念的介绍等。

2. 生活的记忆:本单元主题围绕生活中的各种记忆,包括个人记忆、家庭记忆、文化记忆等,可能包括回忆录、散文等题材。

3. 美景依然:这个单元的主题主要是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强调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欣赏和保护,可能包括游记、自然文学等题材。

4. 情感哲思:这一单元主题聚焦于情感和思考,可能包括对人性、情感、思考方式的探讨,以及对哲学观念的思考等。

5. 文明的印迹:本单元主题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追溯和探索,可能包括对历史事件、文化遗产的介绍和分析。

6. 情操与志趣:最后一个单元主题可能围绕个人情操和志趣展开,强调个人修养、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等。

这些主题都是相对宽泛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教材的具体编写而有所不同。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到3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到3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到3单元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基础教材。

本册教材包含课文、写作、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学的精髓。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2.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3.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世界文学的多样性;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内容结构本册教材包含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同时包括写作、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内容。

具体如下:1.第一单元:自然美景。

包括《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等课文。

2.第二单元:爱与关怀。

包括《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两篇》等课文。

3.第三单元:人生智慧。

包括《最苦与最乐》、《短文两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课文。

4.第四单元:科技魅力。

包括《中国石拱桥》、《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等课文。

5.第五单元:古典名著。

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导读。

6.第六单元:文化传承。

包括《故宫博物院》、《老北京的四合院》、《中国戏园》等课文。

四、知识点分析本册教材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理解:通过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阅读速度。

2.写作技巧: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

3.口语交际:通过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4.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通过课文和名著导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学的多样性。

5.思想教育:通过课文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简介尤炜一、单元目标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特点和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新闻采编的一般流程和基本技能。

初步形成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新闻阅读能力,能以此阅读新闻作品,观察新闻媒体;能撰写符合相关体裁特点的新闻作品。

2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发展捕捉新闻线索、搜集并组织新闻事实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3形成求真求实、独立合理、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

4 养成关注身边现实、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主动贴近时代脉搏,自主思考现实问题。

二、编写意图本单元是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单元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包括课文、注释、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各项学习活动的要求,包括“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依托基本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展开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本单元共选入六篇新闻作品,综合考虑新闻体裁和国别,编为四课。

它们都是典范的新闻作品,都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不仅能够体现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在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且自身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鲜明的风格特征。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结构清晰,事实准确,行文精粹,言简义丰,同时又恰当地体现出作者的态度。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堪称“ 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本,平实而严谨。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它将跳水运动员起跳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三个画面,一一描写,语言生动,笔触细腻。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报道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的首次成功着舰,叙述详尽,描写生动,既有全球视野,又有历史维度,充分显示了通讯的特长。

除此之外,这些新闻作品的内容涵盖了军事、经济、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体现出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

就其所写事件的发生时间来看,既有百年之前的历史陈迹,也有近些年发生的鲜活事实,展现了新闻既报道当下也记录历史的双重价值。

从整体写法的角度来看,教材所选的新闻作品所采用的多为经典写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一般特点。

除了课文,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料,学生可以利用它们自学课文,学习有关常见新闻体裁的知识、消息的结构特点和写法等。

本单元课文的旁批主要有三种功能:介绍新闻基础知识,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的重要内容和写法特点,提醒学生思考课文作者的主观倾向与表达意图。

补白以对比的方式说明新闻特写的特点,既是知识介绍,也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提示。

技巧点拨突出消息这一学习重点,集中介绍其常见结构、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和总体的语言特点。

这部分内容功能多样,既帮助学生“写”也帮助学生“读”,既提供具体的知识又解说相关的技能,可以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反复使用。

活动探究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单元内容,在“活动任务单”中对整个单元的任务群做概要说明,以方便学生总体把握。

每个单元均安排三个任务,分别设置任务说明进行具体解说。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分别是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

新闻阅读是本单元的第一个任务,也是基础任务,其主要设计意图有以下三点:第一,通过阅读课文等材料,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横向对比,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特点,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第二,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把新闻当新闻来读,而非套用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来读新闻。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当然要了解新闻事实,也必然会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些并非新闻阅读的重点所在;重要的在于分析新闻要素、梳理新闻( 特别是消息)结构,理解作者是怎样组织、呈现新闻事实,怎样用事实表现自己的态度与倾向,以达成较佳的新闻效果的。

在阅读中,学生也当然要感受作品的语言,但并不需要过度地做文学性的赏析,而是要领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把握不同新闻体裁在语言上的特点,并理解新闻语言独有的表现力。

第三,引入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设计拓展性任务,把学生的新闻阅读从篇章引向报刊整体,从对篇章的理解把握引向媒体的对比研究,从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新闻阅读引向简单的新闻学探究。

同时,这一设计也突破了教材固有的篇幅和课文时效性方面的局限,体现了开放的教育资源观。

新闻采访是本单元的第二个任务,也是活动性最强的任务,其主要设计意图有以下三点:第一,新闻是报道事实的,而采访则是发现和全面了解事实的过程,它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采访获得的新闻事实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作品的质量。

第二,采访有一套常见的流程与做法,也有相关的要求,教材对此只做简单提示和示例,主要应由学生各显其能,在活动中摸索最适合自己的采访方式。

第三,表面上看来,新闻采访主要是学生的活动,但实际上教师的指导工作更要做细做实。

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集中指导为学生活动打下基础,在活动遇到各种学生一时难以克服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提供建议和帮助;另一方面,新闻采访活动能发展学生策划、沟通、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思维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也会得到充分的展示,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适时指导,并进行过程评价。

新闻写作是本单元的第三个任务,既是前两个任务的结合与落实,也具有成果展示的功能。

其主要设计意图有以下两点:第一,新闻阅读解决“知识”“方法”的问题,新闻采访解决“内容”的问题,新闻写作将它们结合起来,突出“新闻”写作而非一般写作。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应该按照新闻写作的标准而非套用一般写作的标准。

第二,这部分任务的选择性较强,为不同学生提供了不同选项,照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其中,必做任务保证共同基础,选做任务体现学生个性,拓展任务则更进一步,从新闻写作引向新闻“产品”制作,强调学习成果呈现方式的丰富性和真实感。

本单元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具有比较明显的“模拟”性质,增强活动的真实感,有利于调动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单元教学指导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一般原则,在前文已经有所阐述。

总体而言,教师在教学活动探究单元时,需要从观念和方法两个层面改变、扬弃自己熟悉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观念已经转变,具体的方法仍需要摸索、积累。

这里主要就本单元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做简要提示和建议。

1既重视单元任务的整体性,也重视其阶段性。

一方面,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三项任务是一个整体,统一于“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的总体思路之下。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之前,要对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有一个通盘的规划,包括单元任务的整体安排、各项任务的活动方式与学习时间、任务之间如何衔接等。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规划要有弹性,既要为学生自己的计划提供指引和支撑,又要为其留下足够的空间,不要用教师的规划取代学生自己的计划。

另一方面,这三项任务毕竟具有阶段性。

教师要关注每一阶段任务的活动过程,以适当方式交流每一阶段任务的成果,评价其完成质量,避免过度重视新闻写作阶段的学习成果而放松了对前两个阶段学习活动的要求。

2提高活动指导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新闻采编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虽然学生并不是新闻从业人员,但教师在指导其采编活动时,仍要注意提高活动指导的专业性,以免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缺少实质性内容,甚至流于形式。

在长期的实践中,新闻工作者在发现新闻线索、挖掘事件的新闻价值、选择报道角度、制订采访提纲、现场采访交流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不少理论研究的成果,教师可以从中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给学生比较专业的指导。

此外,在采编活动中,不同学习小组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可能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是缺少某些技能,有的可能是分工不太合理,有的可能是目标过于宏大,有的可能是计划漏洞较多,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只是笼统地“一讲了事”。

3灵活使用教材,使单元学习活动衔接紧密,层次分明。

教材中安排的三个任务已经勾勒出单元学习活动的基本流程,但是教材并不等于详尽的活动手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情灵活使用教材,指导学生设计自主学习活动。

例如,按照由“知”到“行”的一般学习规律,教材把新闻采访安排在新闻阅读之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但教师也可以在新闻阅读阶段,就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推想作者是通过哪些采访方式获取新闻事实的,思考应该从哪些角度、对哪些对象进行现场采访,等等。

这样将两个任务紧密衔接在一起,也能更充分地发挥课文的价值。

又如,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教材在新闻阅读和新闻写作部分都设置了拓展性的任务。

新闻写作部分的拓展任务,可以视为一种成果展示方式,要求各学习小组完成;新闻阅读部分的拓展任务,则适合在单元主题活动结束后进行,这样更能体现从学习新闻到简单研究新闻的活动层次递进。

4阅读教学要体现新闻特色。

在进行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时刻注意新闻阅读教学的独特之处,厘清新闻阅读教学的重点: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理解新闻事实的呈现方式,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感受新闻语言的特点。

在教学新闻作品时,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引导学生向思想内容的深处开掘,也不是带着学生涵泳品味作品的语言;而是要指导他们分析文中的新闻事实是什么,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呈现新闻事实、想要达到什么样的传播效果、在呈现事实的同时传达了什么样的立场,体会新闻作品准确客观的语言。

教师还应让学生意识到,仅靠静态的阅读,很难真正领会新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只有经历了采编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新闻,才能真正去进行新闻写作。

5配合教材内容,引入多种教学资源。

教材提供的内容,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教师还可以引入其他教学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受制于教材的性质和要求,本单元的选文数量有限,也不可能太新(要保证典范性),其他学习材料也以提供基础内容为主。

针对以上几点,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时效性强的新闻作品,特别是有关本地新近热点事件的报道,这些都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发动他们自行推荐新闻作品作为学习资源。

关于课文以外的学习材料,如果学生确实学习热情较高且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教师也可适当补充。

例如关于消息的结构,教材介绍的主要是最常用的“ 倒金字塔”结构,教师也可补充介绍“华尔街日报体”等结构。

第二单元简介胡晓一、单元目标1.通过阅读回忆性散文和名家传记,了解作者或传主的人生经历,追寻其思想轨迹,并能从中有所领悟,丰富自己的人生智慧。

2.具有初步的文体意识,能够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类文本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方面的基本特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3.学习作品刻画人物的方法,比如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描写,运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表现,注重细节描绘,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借鉴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