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为编队阵地入口实施反潜警戒的配置研究

合集下载

直升机反潜巡逻线与编队之间同步问题研究

直升机反潜巡逻线与编队之间同步问题研究
巡逻 的连 续性 , 证反潜 巡 逻线 与 编 队之 间 的 同步 保 运动 , 又有 利 于保证 飞行 安 全 。
立反 潜巡逻 线 , 整个 编 队进 行纵 深 防御 。 对 海 上编 队在 航渡 过程 中, 潜 艇威 胁 通 常来 自 敌 编队前 方_ 。 因此 , 3 护航 反潜 时 , 置 法是 最 常用 、 前
由舰 载 反潜直 升机 进行 伴 随护航 反 潜 时 , 队 编

收 稿 日期 :0 1 2月 1 日, 回 日期 :0 1 3月 1 21 年 0 修 21 年 5日
作者简介 : 丛红 日, , 男 副教授 , 博士 , 究方 向: 研 航空 反潜 战术 。 肖明强 , , 男 硕士研 究生 , 研究 方 向: 航空 反潜 战术。
在 编 队前方 一 般需要 持 续性 地 进 行反 潜巡 逻 , 而反潜 直 升机 的 留空 时 间 较 短 , 因此 , 周 期 性地 应
进行 交接 换班 。
交接 时 , 班 直升机 应 完成 曲折 搜 索航 线 中一 交 个 完整 直 线搜 索 段 的搜 索 , 时 , 此 接班 直 升机 进 人
升机 与编 队之 间密 切进行 协 同[ 。 1 ]
1 3 伴 随护航 反潜 时舰 载反 潜直 升机 的战 斗活 动 .
方 法
为 了充 分 保证 我 编 队 的安 全 , 航 反潜 时 , 护 通 常 应建立 起 由近 程 、 中程 、 远程 等三 层 反 潜 警 戒 线 构 成 的 比较完 整 的对潜 防御 体 系 。其 中 , 中程对 潜 防御任务 主要 由舰 载反 潜直 升机 承担 。
1 2 舰载 反潜直 升机 伴 随护航 反潜 的特点 .
由舰 载反 潜直 升机进 行伴 随 护航 反 潜 时 , 以 可 采用 巡逻 反潜 、 招 反 潜 等 多 种 战 斗 活 动方 法 , 应 但 根据 护航 反潜 的特 点 , 常 由反潜 直 升机 在水 面 舰 通 艇 编 队周 围受 敌 潜 艇 威 胁最 大 的方 向建 立 反 潜 巡

航母编队反潜巡逻机空域配置方法研究_沈治河

航母编队反潜巡逻机空域配置方法研究_沈治河
事实上,反潜巡逻机前出后不可能固定在某一 阵位上,而是在一定的空域里( 或巡逻线上) 巡逻 飞行。当航母编队在综合作战区时,综合作战区的 圆心是定点,因此反潜巡逻机的巡逻空域也相对固 定,空域可设置成矩形,该矩形与威胁轴垂直。当航 母编队处于航渡中时,航母在航行,参考的基准点 是动态的,反潜巡逻机所在的空域不可能固定,应 该是随航母有规律前移的巡逻线。为方便研究,以 巡逻矩形空域( 或巡逻线) 远离基准点的长边进行 讨论。
关键词: 配置; 反潜巡逻机; 航母编队 中图分类号: E911; E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211( 2013) 01 - 0051 - 06
1引言
加强对潜防御以保证航母的安全是航母编队 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实现对来袭目标的及早发现 成为提高编队生命力的关键[1]。反潜巡逻机是航 母编队中重要的反潜兵力,通过前出配置在适当的 空域中,扩大对敌潜艇的预警纵深,提高防潜作战 的效率,为编队对潜防御提供宝贵的反应时间。因 此,研究反潜巡逻机如何配置,提高航母编队的防 潜作战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军事意义[2]。
在 B 点。预警机经过识别确认是敌机后,向编队发
出警报,这个过程持续时间为 t1 。然后指挥引导歼 击机前出迎敌,占领攻击阵位 C 点,这个过程持续
时间为 t2 。在空空导弹最大有效射程上发射,在 D 点导弹与敌机相遇。AD 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敌空空
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即在敌机对反潜巡逻机使用
武器之前,歼击机对敌机至少完成一次攻击。
V巡逻机
V航母
( 20)
V巡逻机 为反潜巡逻机的巡航速度; V航母 为航母
编队的航速。
当反潜巡逻机部署在航母航向前方或后的巡逻线示意图
行动方法三: 如图 7 所示,巡逻线是与航母航

航母综合作战区反潜直升机对潜警戒能力分析

航母综合作战区反潜直升机对潜警戒能力分析

收稿日期:2016-10-24修回日期:2016-12-27基金项目:全军军事类研究生重点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吴福初(1963-),男,江苏宜兴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兵种战术学。

*摘要:针对航母综合作战区反潜直升机对潜警戒能力问题,在分析航母综合作战区反潜直升机战术行动方法,构建航母综合作战区反潜直升机对潜警戒能力计算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反潜直升机的战技性能和作战使用特点,对航母综合作战区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和浮标声纳时的对潜警戒能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航母综合作战区,反潜直升机,对潜警戒能力中图分类号:TJ86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2-0640.2017.12.020航母综合作战区反潜直升机对潜警戒能力分析*吴福初,吴省均,吴杰(海军航空大学,山东烟台264001)Anti-submarine Alert Capability of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 inAircraft Carrier Synthetical Operations AreaWU Fu-chu ,WU Xing-jun ,WU Jie (Naval Aviation University ,Yantai 264001,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anti-submarine alert capability of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 inaircraft carrier synthetical operations area ,based on analysis of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 ’s tacticalaction methods in aircraft carrier synthetical operations area and setting up the calculation models ofanti -submarine alert capability of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 in aircraft carrier synthetical operations area ,this paper studied anti-submarine alert capability of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 using dipping sonar and buoy sonar in aircraft carrier synthetical operations area ,according to the tactical and technical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Key words :aircraft carrier synthetical operations area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 ,anti-submarine alert capability0引言航母综合作战区,是指为保障航母顺利实施对岸打击作战、有效控制局部海空区域的安全需要,通过对警戒兵力的优化配置与使用而构建的航母综合防护区域[1]。

编队护航HVU协同反潜作战能力研究

编队护航HVU协同反潜作战能力研究
1 反潜兵力所承担的反潜作战任务的重要程度
现 代海 战 中 ,执 行 HVU护航任 务 的编 队面临 着来 自空 中 、水 面 、水 下 等 渚领 域 的各 种 威 胁 ,编 队兵力 需 要承 担防空 、反舰 、反 潜等不 同作 战任 务 ,有 的兵力 需要 承 担多项 作 战任务 。 由于编 队兵力 特性 不同 、武 器装备性能及作战使用特点不同 ,编队兵力所承担作战任务的侧重点也不同,如防空作战能力强的水面舰 艇主要承担防空作战任务,反潜作战能力强的水面舰艇除担负防空作战任务外 ,更侧重于反潜作战等。
(2)敌 我交换 率 。任何 战斗 的本质 都是 “消灭 敌 人 ,保 存 自己”。护 航 编 队 由于反 潜 兵力 编 成 的多样 性 ,在反潜 作 战方面 有着 自身独 特 的优 势 ,如 编成 潜艇 的编 队可 以充分 利用 潜 艇 良好 的 隐蔽 性 ,实现 对 敌 潜 艇 的对 称作 战 ,使得 对敌 潜艇 的防御 作战演 化 为进攻性 战斗 ,从 而尽可 能在 与敌潜艇 作 战过程 中消灭敌 潜 艇 ,以控 制编 队活 动海域 水下制 海权 ,以实 现保 护 HVU安全 的 目标 。
图 1 反潜作战任务重要程度相关因素示意 图
2 反 潜 兵 力 执 行 反 潜 作 战任 务 的能 力
反潜兵 力执行 反潜 作战 任务 的能 力对 “反 潜 能力 HVU相 关 度 ”产 生非 常 重 要 的影 响 ,需 要 考 虑 的 因 素不仅 包括 反潜兵 力 的反潜作 战效果 因素 ,还 要考虑 海 区环境 因素 、敌情 掌握 程度 、我情 掌握程 度等 。 2.1 反潜作 战效果 因素
(3)编 队 中反潜 兵力 的协 同能力 。编队 中诸 反潜 兵力 的协 同能 力是 影 响反 潜作 战 效果 的重 要 因素之 一 , 协 同能 否成功 受海 洋环境 、水声 通信 条件 、通信声 纳性 能 、岸 指 引导 等 因素 的影响 。对 于编成潜 艇 的护 航 编队而 言 ,一般 情况 下 ,编 队 中空 中和水 面反 潜兵力 与潜 艇协 同的能力受 到 的限制 因素更 多 。 2.2 环境 因素

潜艇伴随护航最佳配置距离及其应用

潜艇伴随护航最佳配置距离及其应用
潜艇 伴 随护航指 潜艇 配置 在被护 航舰艇 编 队的 前 方 或侧翼 伴 随 编 队一起 航 行 , 为 其担 任 反潜 警 戒 的护航方 法 , 如图 1 所示 。 二 Nhomakorabea … 一
潜艇 , 为编队提供反潜警戒。伴随护航是最常用 的
反潜警戒方式 , 确定潜艇伴随护航配置距离是组织 潜艇实施伴 随护航 的前提 , 研究发现潜艇伴随护航 存在最佳配置距离 ,使得潜艇反潜警戒效能最高 , 潜艇伴随护航最佳配置距离还可应用 于确定潜艇 跳跃式伴随护航活动范围 、 以及不 同类 型潜艇的分
V0 I .3 8 . N o . 1
火 力 与 指 挥 控 制
F i r e C o n t r o l &C o mma n d Co n t r o l
J a n, 2 01 3
第3 8 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1 月
文章编号 : 1 0 0 2 — 0 6 4 0 ( 2 0 1 3 ) 0 1 — 0 1 5 2 — 0 3
Ac c o mp a n y i n g Co nv o y
J I J i n - y a o ,XI AO Ha n - h u a , CHU L e i
( N a v a l S u b m a r i n e A c a d e m y , Q i n g d a o 2 6 6 0 7 1 , C h i n a )
j u m p i n g a c c o mp a n y i n g c o n v o y a c t i v e r e g i o n a n d s t a g g e r d e p l o y m e n t d i s t a n c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a p a b i l i t y

美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综述

美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综述

美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综述反潜战在美国海军海上作战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对海上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主战场由远洋转为近海,这对美国海军反潜作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其反潜装备必须能够在浅海区域有效使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海军针对常规潜艇在亚太地区的不断扩散,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兵力部署,同时重点增强了反潜作战能力。

反潜装备体系及其特点目前,美国海军在亚太地区已经构建起太空、空中、水面、水下、海底等多维立体反潜装备体系,主要包括天基反潜预警系统、航空反潜装备系统、水面反潜装备系统、水下反潜装备系统和水下监视系统等。

天基反潜预警系统美国天基反潜预警系统发展投入大,种类多,包括海洋监视卫星、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小型侦察卫星等。

与其他反潜预警侦察系统相比,天基反潜预警系统具有侦察范围广、速度快、不受地理国界限制的优势,但也存在易被规避且易遭到攻击的缺陷。

美国海洋监视卫星主要是“白云”卫星,至今发展了三代。

第三代卫星从2001年开始发射,目前已经有3颗第三代卫星在太空使用。

“白云”卫星为雷达卫星,采用母星和子星组成星群,单星群可精确定位目标。

多组星群组网工作,实现了全球覆盖,可连续监视潜艇目标。

美国照相侦察卫星主要是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

两者常配合使用侦测目标,具备全天候侦察能力。

其照相侦察卫星主要包括“锁眼”光学成像卫星和“长曲棍球”“锁眼”卫星至今已发展了六代,目前主要是KH-12系列卫星。

型“锁眼”光学成像侦察卫星。

“长曲棍球”卫星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部署,目前共发射了5颗,迄今尚有“长曲棍球4”和“长曲棍球5”在轨工作。

这些照相侦察卫星一般负责监视港口、基地、补给停泊点等固定目标,但它们对运动潜艇的侦察能力不强。

航空反潜装备系统美国海军航空反潜装备系统主要由岸基反潜巡逻机、舰载反潜直升机和无人机等组成,其中包括P-3C反潜巡逻机、SH-60B和MH-60R舰载直升机等型号。

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配置研究

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配置研究

第44卷第2期2022年4月指挥控制与仿真CommandControl&SimulationVol 44㊀No 2Apr 2022文章编号:1673⁃3819(2022)02⁃0033⁃05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配置研究唐㊀晨,孙秀文,吴㊀刚(海军指挥学院,江苏南京㊀210016)摘㊀要:已有文献中对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配置缺乏理论证明㊂运用相对运动原理和数学方法,对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配置进行建模分析,给出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和计算公式,并仿真验证了其可行性㊂研究结果可为舰机协同检查搜潜提供理论参考㊂关键词:水面舰艇;反潜巡逻机;声呐浮标;检查搜潜;队形配置中图分类号:E273 1;E843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DOI:10.3969/j.issn.1673⁃3819.2022.02.007ResearchonFormationDeploymentsofCoordinatedSearchforSubmarinesbyNavalShipsandAnti⁃subPatrolAircraftsTANGChen,SUNXiu⁃wen,WUGang(NavalCommandCollege,Nanjing210016,China)Abstract:Thereisnotheoreticalsupportforthecalculationofformationdeploymentsofcoordinatedsearchforsubmarinesbynavalshipsandanti⁃subpatrolaircraftsintheexistingliterature.Inthispaper,inlightofthetheoryofrelativemovementandmathematics,theformationdeploymentsaremodeled,thedetailedtheoreticalderivationandcalculationformulasaregiven.Thefeasibilityofthemodelisalsosimulatedandanalyzed.Theresearchresultscanbeusedasreferencetothecoordi⁃natedsearchforsubmarinesbynavalshipsandanti⁃subpatrolaircrafts.Keywords:navalships;anti⁃submarinepatrolaircraft;sonarbuoy;searchforsubmarines;formationdeployment收稿日期:2021⁃09⁃14修回日期:2021⁃10⁃21作者简介:唐㊀晨(1986 ),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合同战术㊂孙秀文(1985 ),男,硕士研究生,助教㊂㊀㊀搜潜是反潜作战的重要前提[1]㊂随着潜艇降噪㊁规避搜潜等方面技术的发展,搜索发现潜艇变得更加困难[2]㊂舰机协同检查搜潜,由于可以实现兵力优势互补㊁提高搜索发现效能,在检查搜潜中运用较为普遍㊂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是一种常见的搜潜编组形式,主要在搜索海域范围广㊁潜艇存在可能性大㊁搜索时间比较长时使用[3⁃4]㊂其中,水面舰艇主要使用舰壳声呐㊁拖曳线列阵声呐等装备搜潜[4];反潜巡逻机主要使用声呐浮标㊁磁探仪等装备搜潜[5]㊂检查搜潜的目的是搜索发现指定海域中的潜艇,或是将指定海域搜扫干净,尽可能地排除里面的潜艇㊂对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问题进行建模分析,得出较优化的队形配置,对搜潜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㊂受篇幅所限,这里研究讨论水面舰艇使用舰壳声呐与反潜巡逻机布设声呐浮标协同检查搜潜的队形配置㊂1㊀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的一种队形㊀㊀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时,水面舰艇位于搜索带一端,采用单横队直航向机动搜索潜艇[1];反潜巡逻机在搜索带的两侧布设声呐浮标阵,以发现低速向搜索带两侧规避的潜艇[3],如图1所示㊂这里的队形,实际上是指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布设的声呐浮标阵的队形㊂图1㊀队形示意图2㊀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建模分析㊀㊀不妨假设在宽为B㊁长为L的搜索带内,可能存在某潜艇㊂上级计划派遣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实施协同检查搜潜,现需要配置协同检查搜潜队形㊂要确定搜潜队形,主要需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水面舰艇的队形和位置点;二是声呐浮标的阵形和位置点㊂34㊀唐㊀晨,等: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配置研究第44卷2 1㊀水面舰艇的队形和位置点为建模方便,设定为同型舰艇㊂水面舰艇位于搜索带的一端,采用单横队搜索,其声呐作用区的宽度至少要覆盖搜索带的宽度,如图2所示㊂因此,水面舰艇的队形宽度为Bdx=B-2djs(1)式中:Bdx为水面舰艇的队形宽度;djs为水面舰艇声呐的作用距离㊂图2㊀水面舰艇队形示意图由已有文献[6]可知,相邻舰艇声呐作用区应有一定的重叠,以有效防止潜艇从水面舰艇之间区域逃脱㊂如图3所示,水面舰艇的队形宽度[6]为Bdx=(n-1)kdjs(2)式中,n为水面舰艇的数量;k为间隔系数,通常kɪ[1,2]㊂由(1)㊁(2)式,可得水面舰艇的数量为n=Bkdjs+k-2k(3)当确定水面舰艇的数量和队形宽度后,易得各水面舰艇的具体位置点㊂图3㊀水面舰艇队形示意图2 2㊀声呐浮标的阵形和位置点2 2 1㊀声呐浮标的阵形声呐浮标配置在搜索带的两侧,采取直线阵,配置方向与水面舰艇的航向平行㊂配置时,反潜巡逻机与水面舰艇的行动应有效协同,以保证潜艇在规避水面舰艇搜索时,能够进入声呐浮标作用区㊂实现协同的方法是使反潜巡逻机活动周期与水面舰艇通过浮标障碍所需要的时间相等,即声呐浮标阵的长度等于水面舰艇在浮标工作时间内的航程㊂Lfb=vjtfb(4)式中,Lfb为声呐浮标阵的长度;vj为水面舰艇的搜索速度;tfb为声呐浮标工作时间㊂并且相邻声呐浮标作用区应有一定的重叠,以有效防止潜艇从声呐浮标之间区域逃脱㊂如图4所示,声呐浮标阵的长度[7]为Lfb=(n1-1)k1dfb(5)式中,dfb为声呐浮标的作用距离;n1为声呐浮标的数量;k1为间隔系数,通常k1ɪ[1,2]㊂由(4)㊁(5)式,可得需要的声呐浮标的数量为n1=vjtfbk1dfb+1(6)图4㊀声呐浮标阵形示意图2 2 2㊀声呐浮标的位置点确定了声呐浮标的阵形,还需要确定声呐浮标的位置点㊂先确定左右两侧基准浮标相对于侧翼舰艇的位置点㊂有了基准浮标的位置点,根据声呐浮标的间隔和布设方向,就可以依次确定其他声呐浮标的位置,最终可以完成整个队形配置㊂基准浮标为J点㊁K点的声呐浮标,如图5所示㊂确定基准浮标的位置,即要确定声呐浮标和侧翼舰艇的最小间隔Dx,以及基准浮标到水面舰艇队列线的距离Dy㊂1)声呐浮标和侧翼舰艇的最小间隔声呐浮标阵与水面舰艇的航向平行,如图5所示㊂当声呐浮标在侧翼舰艇正横位置时,与侧翼舰艇的间隔最小㊂该间隔要保证水面舰艇航行噪音和声呐工作不能干扰浮标工作㊂因此,Dx=dgr(7)式中,dgr为水面舰艇航行噪音和声呐工作不干扰第2期指挥控制与仿真35㊀图5㊀队形配置示意图浮标工作的最小距离,可以通过实测获得㊂2)基准浮标到水面舰艇队列线的距离水面舰艇的作用是发现水面舰艇搜索带内的潜艇,声呐浮标阵的作用是发现企图向水面舰艇搜索带两侧规避的潜艇㊂水面舰艇与声呐浮标阵协同时,要使规避水面舰艇搜索的潜艇进入声呐浮标阵㊂因此,声呐浮标阵应该布设在潜艇最有可能规避水面舰艇搜索的航向前方㊂首先,确定潜艇最为有利的规避航向㊂假设潜艇位于水面舰艇搜索带的左侧区域,显然潜艇向左规避更容易逃脱水面舰艇搜索㊂根据相对运动原理[8],可以把潜艇看作静止的,水面舰艇采用相对速度矢量向其运动㊂P1点为左侧舰艇的位置,P1Bң为左侧舰艇速度矢量,q点为潜艇的位置㊂假设潜艇规避速度不变,规避航向未知,把潜艇的速度矢量从q点平移到P1点,这时P1与圆上点的连线为潜艇的速度矢量㊂不难证明:当潜艇速度矢量取P1Aң,使得左侧舰艇相对速度矢量ABң与圆相切时,对于潜艇规避左侧舰艇的搜索最为有利,即潜艇距离左侧舰艇的最小距离最大㊂证明:潜艇的速度矢量为P1Aң,把潜艇看作静止的,左侧舰艇的相对速度矢量为ABң,过P1作AB的平行线P1D,P1D为左侧舰艇的相对航迹,潜艇距左侧舰艇的最小距离,即q点到P1D的垂线㊂不失一般性,不妨假设潜艇的速度矢量不是P1Aң,而是向左规避,即速度矢量为P1Aᶄң,把潜艇看作静止的,这时左侧舰艇的相对速度矢量为AᶄBң,过P1作AᶄB的平行线P1Dᶄ,P1Dᶄ为此时左侧舰艇的相对航迹㊂显然,潜艇位置q点到P1Dᶄ的距离小于到P1D的距离,问题得证㊂此时,当潜艇速度矢量为P1Aң时,øABP1称为临界角[9],用Q表示㊂Q=arcsin(|P1Aң|/|P1Bң|)=arcsin(vq/vj)(8)式中,vq为潜艇的规避速度㊂如图6所示㊂图6㊀左侧舰艇与潜艇相对运动示意图其次,确定潜艇可能逃脱水面舰艇搜索的区域㊂根据上述分析,当潜艇采取最有利的速度矢量P1Aң规避时,把潜艇看作静止的,P1D为左侧舰艇的相对航迹㊂间隔声呐作用距离作P1D的平行线EF,则EF为左侧舰艇声呐相对运动覆盖的边迹㊂同理可以得到右侧舰艇声呐相对运动覆盖的边迹EᶄF㊂这样就形成了LEFEᶄM区域,如图7所示㊂其实际意义在于:当潜艇位于LEFEᶄM区域内时,无论潜艇采取何种航向规避,其均会进入水面舰艇的声呐作用范围,即LEFEᶄM区域是水面舰艇有效搜索区域,并且LEFEᶄM区域是水面舰艇的最小有效搜索区域㊂那么,当潜艇位于LEFEᶄM区域外时,潜艇采取合适的航向规避,是可能逃脱水面舰艇搜索的,即LEFEᶄM区域外为潜艇可能逃脱水面舰艇搜索的区域㊂图7㊀潜艇可能逃脱水面舰艇搜索的区域示意图最后,确定基准浮标到水面舰艇队列线的距离㊂当潜艇位于LEFEᶄM区域外时,对于搜索带左侧区域的潜艇,其最有利的速度矢量仍为P1Aң㊂因此,布设左侧的声呐浮标阵时,可以认为潜艇采取速度矢量P1Aң规避水面舰艇搜索㊂当潜艇位于左侧区域的边界36㊀唐㊀晨,等: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队形配置研究第44卷点,即当潜艇位于L点时,其采取速度矢量P1Aң规避后,应该进入左侧布设的声呐浮标作用区㊂据此,为节约声呐浮标,可以将这枚浮标作为左侧的基准浮标,同理可以确定右侧的基准浮标,如图8所示㊂图8㊀队形配置示意图将图8左下侧区域放大,并作相应的辅助线,如图9所示,可知基准浮标到水面舰艇队列线的距离为Dy=|JV|+|VW|(9)其中:|JV|=|JU|cosQ=dfbcosQ(10)|VW|=|WL|tanQ=(|WP1|-|LP1|)tanQ=(Dx-djs)tanQ(11)将(10)㊁(11)式,代入(9)式,化简得Dy=DxsinQ-djssinQ+dfbcosQ(12)图9㊀队形配置左下侧区域放大图3㊀仿真验证下面,通过一个案例,验证队形配置的可行性㊂不妨假设在宽为30nmile㊁长为60nmile的搜索带内,可能存在某潜艇㊂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等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㊂表1㊀兵力参数表水面舰艇djs/nmile5vj/kn12声呐浮标dfb/km2tfb/h2dgr/nmile8反潜巡逻机与声呐浮标通信距离/km60携带浮标数/pcs100潜艇vq/kn7㊀3 1㊀确定水面舰艇的队形和位置点由(1)式,可得水面舰艇的队形宽度为20nmile㊂由(3)式,若间隔系数k取1 5,可得水面舰艇的数量为4艘㊂因此,水面舰艇的实际间隔为6 7nmile㊂3 2㊀确定声呐浮标的阵形和位置点首先,确定声呐浮标的阵形㊂由(4)式,可得反潜巡逻机布设的声呐浮标阵的长度为24nmile㊂由(6)式,若间隔系数k1取1 5,可知布设的数量为16pcs,实际间隔为3km㊂据此,对于长为60nmile的搜索带的两侧,需要3次布设声呐浮标㊂其中,第1次布设在t时刻,两侧分别布设16pcs,声呐浮标间隔为3km;第2次布设在t+2h,两侧分别布设16pcs,声呐浮标间隔为3km;第3次布设在t+4h,两侧分别布设9pcs,声呐浮标间隔为2 8km㊂3次共需要布设声呐浮标82pcs㊂为保证与声呐浮标阵的通信,反潜巡逻机每次在两侧声呐浮标阵之间的中心区域作环形或8字形航线飞行[10]㊂其次,确定声呐浮标的位置点㊂由(7)式,可得声呐浮标和侧翼舰艇的最小间隔为8nmile㊂由(7)㊁(8)㊁(12)式,可得基准浮标到水面舰艇队列线的距离为3 5nmile㊂确定了基准浮标的位置点,依次确定其他声呐浮标的位置点,即可完成整个队形的配置㊂综上分析,反潜巡逻机3次布设声呐浮标阵后,队形配置如图10㊁11所示㊂对于宽为30nmile㊁长为60nmile的搜索带,共需要4艘水面舰艇㊁1架反潜巡逻机组成协同检查搜潜编组执行任务,搜索时间为5h,两侧共需要布设声呐浮标82pcs㊂4㊀结束语本文运用相对运动原理和数学方法,对水面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协同检查搜潜进行了建模分析,探讨了配置原理和计算公式,并仿真验证了其可行性㊂在实际运用中,若搜索区域较大,通过计算发现需要的搜潜第2期指挥控制与仿真37㊀图10㊀第1㊁2次布设声呐浮标阵后队形配置示意图图11㊀第3次布设声呐浮标阵后队形配置示意图兵力较多时,可先将区域进行分区处理,后再运用该模型配置队形㊂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未研究水面舰艇使用拖曳线列阵声呐或采取曲折机动等情况,这些问题还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分析㊂参考文献:[1]㊀鄂群,马远良,刘德才.舰机时间协同对潜检查搜索样式[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34(10):115⁃116.[2]㊀鞠建波,祝超,单志超,等.反潜巡逻机应召布放多基地声呐阵搜潜效能研究[J].兵工自动化,2018,37(2):92⁃96.[3]㊀杨秀庭,许林周,李军,等.水面舰艇编队与反潜巡逻机协同对潜搜索效能分析[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7,39(2):15⁃18.[4]㊀崔旭涛,何友,杨日杰,等.基于舰壳声呐的多舰协同检查搜潜建模与仿真[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9,24(5):568⁃572.[5]㊀刘哲民.反潜巡逻机的未来[J].世界军事,2019(17):26⁃31.[6]㊀刘斌,陈建华,李微波.基于搜索效能的水面舰艇编队搜潜对策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2,32(1):17⁃18.[7]㊀敬玉平,巩健文,范赵鹏,等.应召反潜条件下浮标阵型规划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20,45(3):59⁃63.[8]㊀王桂军.军事航海学[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9.[9]㊀徐建志.水面舰艇对潜搜索能力建模与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05,27(2):74⁃76.[10]徐功康,刘栋,董晶,等.预警机巡逻探测区域建模及效能分析[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20,15(5):470⁃476.(责任编辑:许韦韦)。

潜艇战术

潜艇战术

细说常规潜艇——战术篇说起常规潜艇的经典战法,大名鼎鼎的“狼群战术”肯定是绕不开的。

尽管声名远播,但恐怕少有人清楚,“狼群战术”其实是与“护航体制”并行发展的,甚至可以说,是早期的护航体制催生了“狼群战术”,而我们的话题也正由此展开……数学家的战争一战中,德国刚开始搞“无限制潜艇战”的时候,“狼”不成群。

“羊”也不成群,双方都没有太多战术意识。

那时的状况就如同在足球场上撒上一把芝麻,然后放群蚂蚁吃芝麻,应该说碰上的概率还是挺高的,而且碰上就能吃掉。

结果,仅1917年协约国就损失商船2566艘,总吨位达573吨。

很快,这个问题被英国数学家发现,并给出了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将芝麻集中起来。

既然偌大足球场上只有一堆芝麻,遭遇蚂蚁的概率自然降低。

而且就算被一两只蚂蚁凑巧碰上,吃上两粒也就啃不动了。

于是,在这套“芝麻抱团”理论的基础上,诞生了早期的护航体制。

对手悄然变招,德国方面依然懵懂不知。

他们潜艇照常出航,却一次次无功而返,用当时德国一位艇长的话讲,“海面上突然变得空荡荡”。

这个谜底直到一站结束,双方作战资料公开后才被揭开。

德国人不甘失败,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时刻准备复仇,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纳粹海军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

这位曾蹲过英国大牢的潜艇指挥官,提出了“吨位战”理论,并据此发展出令人生畏的“狼群战术”。

“狼群战术”同样是个数学问题。

邓尼茨认为:潜艇作战的核心在于提高攻击概率,其中有2点因素尤为关键:1.发现目标的概率有多大;2.锁定目标后能吃掉多少。

换言之,如果目标化零为整,想要增加发现概率,就必须蚂蚁多。

同时,一只蚂蚁胃口太小这就需要把信息发出去,让尽可能多的蚂蚁赶过来“有福同享”,这就是“狼群战术”。

“狼群战术”甫一投入实战,很快给盟军的海上运输造成巨大损失。

为有效遏制德军潜艇的袭击,盟军调拨大量作战飞机参与护航。

表面看起来,双方在大西洋鏖战,但实际上,此番较量仍是一场数学家的战争。

舰艇编队网络一体化反潜作战体系研究

舰艇编队网络一体化反潜作战体系研究
503) 14 0 ( 军兵种指挥学院 海 广州


随着潜艇技战术的发展 , 反潜难度进一步加大 。单 一平 台现已无法有效 遂行 反潜任务 , 水面舰艇编 队网络 一 舰艇编队 ;网络一体化 ;反潜作 战
E 3 . 858
体化反潜集水 面舰艇反潜 、 航空反潜优势于一体 , 是现代反潜 主要 的、 行之有效 的反潜方式 。 关键词
络一体 化 的反 潜作 战体 系是必 然 的趋 势 。
潜 作战将 成为 2 世 纪反潜 作 战的新 模式 。所 谓 海 1 军舰 艇编 队 网络 一体化 反潜作 战 , 是指 通过 以计 就 算 机为核 心 的信 息 网络 实现 陆 、 、 、 多维 战 场 海 空 天 空 间的水 面舰艇 、 反潜 飞机 和潜 艇 等诸 兵种 作 战部 队 、 器 系统 、 息系统 之 间的相 互 紧密协 调 , 武 信 形成 统 一的整体 , 分发 挥 作 战 效 能 , 敌 潜 艇进 行 对 充 与
任务之 一 。但 长 期 以 来 , 国的 反 潜 体 系 以 防 为 我
场上 的各 种探 测 系统 、 信 系统 、 挥 控 制 系统 及 通 指 武器 系统互 连 、 通 , 现 不 同武 器 系 统 、 台、 互 实 平 不 同部 队 和兵种 之 间 的信 息 、 力 等 作 战 资源 共 享 , 火
高效 地综 合运 用 各种 反 潜 作 战力 量 和 作 战 手段 达 成 战斗 目的 。网络 一 体化 反 潜作 战 可 以 实现 上 下
左 右近实 时 的、 自动 的信 息 交 换 , 分 布 于反 潜 战 使
上舰船 的 战术 任务 , 而且 可 以作 为 弹道 导 弹的水 下 发射基 地 。因此 , 反潜 已经成 为海 军 的最 主要作 战

水面舰艇编队拖曳声纳舰阵位配置及行动方法

水面舰艇编队拖曳声纳舰阵位配置及行动方法
舰艇编队反潜警戒 区范 围的大小 , 主要 由海区水声传播
条件 、 战对象 、 队反潜 兵力 装 备性 能等 因素综 合确 定 。 作 编
通常按照多层次 、 大纵 深 、 梯次配置原则 配置兵力 , 将反潜警 戒区从里到外划分为三层警戒 区[ : 2 ] 1 直接警 戒区一 由掩 护幕舰艇 和舰 载反潜直 升机进行 )

定长度拖缆入水 , 然后调整舰艇速度至搜 索航速使拖 曳阵
稳定在合适 的深度 , 曳阵会 持续 一段 时间进 行稳 定 . 后 拖 然
拖 曳 声 纳 就 可 以正 式 工 作 . 拖 曳 阵 从 稳 定 时 起 直 至 高 速 航 令
内。在航渡中 , 近程拖曳声纳舰配置原则如下 l : 3 ]
行 平 均 速 度 为 V 为 了计 算 的方 便 , 拖 曳 声 纳 舰 收 放 拖 缆 ; 令
4 便 于协同作 战和攻 防转换 。由于拖 曳声 纳舰数 量和 ) 搜索范 围有限 . 其必须与反潜直升机 等其它反潜兵 力密切配 合协同反潜 , 且各反潜兵力配置需考虑 由攻潜转人 防潜或 由 防潜转入攻潜对队形的要求 . 保障编 队能迅速实现 攻防作战
关键 词 : 面舰 艇 编 队 ; 曳声 纳 舰 ; 置 距 离 ; 动 方 法 水 拖 配 行 中 图 分 类 号 :9 5 E 2 文献标识码 : A
P0 ii n—dei i nd Ac in fTo d S na a s i st0 fn ng a to o we o r W r h p Fo r a e Fo c r a i n r Su f c r e Fo m to
1 引言
水面舰艇编 队是海 军兵力 行动 的 主要形式 。根 据任 务 的不 同, 编队通常 以某 一艘 或数艘 舰艇 为核 心 , 遂行 各类 作 战任务 。但是在现 代 战争 中。 随着 新科 技在 潜艇 上的 应用 , 潜艇战斗能力 和生 存能 力在 逐步提 高 . 尤其 是核 潜艇 , 水 对 面舰艇编 队构成 的威胁 已经越来 越严重 _ 。 目前 , 型核 潜 1 ] 新 艇的速度 已经与水 面舰艇不 相上下 . 占领攻击 阵位变得 十 其 分容易甚至可 以实 施 多次攻 击 , 而且 随着射 程远 、 度高 的 精 潜射 导弹不断服役 . 对潜防御就成为水 面舰艇编 队在执行 任 何 任务时必须考 虑 的重 点 。为 了有 效保 护编 队核心 舰艇 的 安全 , 队航 渡中的反 潜警 戒 区一 般分 为远 程警 戒 、 编 近程 警

反潜作战的基本概念及战术常识

反潜作战的基本概念及战术常识

反潜作战的基本概念及战术常识本帖最后由 pop3 于 2014-5-11 19:45 编辑反潜战是海军作战的主要样式之一,是海军同敌方潜艇兵力作斗争的海上作战。

反潜战包括运用各种反潜兵力兵器,主动搜索和攻击敌方潜艇;设置反潜障碍、反潜封锁区,限制敌方潜艇活动,以及为防潜所采取的护航巡逻警戒等。

目的是消灭或削弱敌方潜艇兵力,防止敌方潜艇对己方岸上设施、海上舰艇及舰艇编队和基地内驻泊的舰船实施导弹或鱼雷攻击,打破敌方潜艇海上封锁,阻止敌方潜艇侦察、布雷和执行其他任务;阻止敌方潜艇通过重要海峡水道。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潜艇战后,就出现了反潜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专门研制了反潜装备,建立了反潜兵力,从消极防潜发展为积极反潜战。

二战后,潜艇装备了核动力和导弹核武器,潜艇已成为战略袭击兵力。

反潜战已从战斗战役范围发展到战略范围,并受到各国海军极大的重视。

一、反潜战的基本概念1、反潜战的等级、兵力配置和主要手段反潜战按作战规模,分为战略性反潜、战役反潜和战术反潜。

反潜兵力是海军用于反潜作战的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和岸上水声分队的统称。

装备有声纳、能探测潜艇各种物理场和踪迹的仪器设备,以及反潜武器。

担负在指定海洋区域的反潜作战和为舰船护航时的反潜警戒等作战任务。

担负反潜作战的兵力有:反潜水面舰艇(反潜航空母舰、反潜巡洋舰、反潜驱逐舰、反潜护卫舰和猎潜舰艇等);反潜飞机(包括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和反潜直升机);反潜潜艇(包括常规潜艇和核动力攻击潜艇)。

探测潜艇的设备有:声纳、红外探测仪、磁力探潜仪、二氧化碳分析仪,雷达和微光夜视仪,以及卫星监视系统等。

反潜的主要兵器有:反潜鱼雷、反潜导弹、深水炸弹和自动跟踪水雷等。

反潜的主要手段有:袭击敌方潜艇基地;在敌方潜艇必经的海域水道布设反潜水雷,组织反潜护航;在重点海区设置综合反潜封锁设施;划分反潜作战区,使用反潜兵力协同反潜等。

2、反潜战的主要作战模式反潜是海军反潜兵力主动搜索和攻击敌方潜艇的战斗行动,其作战模式有水面舰艇反潜、潜艇反潜、航空反潜和舰机协同反潜。

舰艇编队舰机协同反潜警戒模型研究

舰艇编队舰机协同反潜警戒模型研究
Ab t a t s r e :Th n iu ma i e r s a c n t e s ra e s i n ei o t r c o d n t n wh c S o e o an e a ts b rn e e r h i h u f c h p a d h l p e o r i ai ih i n f t m i c o he t s s o a a h p f r a i n h sa v r x a sv p l a i n v e a k fn v l i o m t a e y e p n i e a p i to i w.Ac o d n o t e c a a t r f a ts b s o c c r i g t h h r c e s o n i u ma i e r n i he s r a e s i n e i o t r c o d n to .t e ma h ma i a o e s a o t S fwa e o o ma i n i u l. n t u f c h p a d h l p e o r i a i n h t e tc lm d l b u O t r ff r to S b it A c b sc mo e ft e f r to n iu m a i es a c sp o o e , h e i o t rwi i p n o a n e f r t n a i d l o ma i n a t b rn e r h i r p s d t e h lc p e t d p i g s n ra d t o ma i o h s h h o
中图分 类号 :P 9 . T 31 9
文 献标识 码 : A
D : 0 9 9 .s. 7 —8 92 1.2 0 OI 1. 6  ̄i n1 33 1.020 . 5 3 s 6 0

编队护航HVU反潜威胁轴

编队护航HVU反潜威胁轴
K ey words:form ation escorting,H V U ,anti—subm arine threat axes
引 言
在 护 航 反 潜 作 战 领 域 ,高 价 值 单 元 (HVU: High—Value Unit)指 的是 具 有 高价 值 的、需 要 严 密 反潜 防护 的核心 目标 ,如护航 运输 队 中的运 输船 、水 面舰 艇编 队中的指 挥舰 、航母 编 队中的航母 等 。自第 二 次世 界 大 战 以来 ,为 HVU 护航 的编 队一 直 是 敌 潜 艇攻击 的重点 ,护航 反潜 作 战始 终是 编 队最 重 要 的作 战样式之 一 。
3.Force Command N aval Academy,Guangzhou 510430,China)
A bstract:O n basis of analyzing m odern anti-subm arin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orm ation escorting HVU (H igh—Value Unit)。the definition of anti-submarine threat axes is presented with analyzing three key issues of affecting this axes of form ation escorting HVU including hostile submarine can find HV U or not, can achieve torpedoes attack or not,can hit H V U or not,etc.the range of anti—subm arine threat axes are determ ined through m easuring the threat degree of the key issues by the w ay of sim ulation and form ulation calculating.

航母远程对潜防御区攻击型核潜艇配置方法

航母远程对潜防御区攻击型核潜艇配置方法

第39卷第1期2017年2月指輝控制与仿真Command Control &SimulationYol. 39 No. 1Feb.2017文章编号:1673-3819( 2017) 01-0005-05航母远程对潜防御区攻击型核潜艇配置方法吴福初(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1)摘要:针对航母远程对潜防御区攻击型核潜艇配置问题,在分析航渡过程中航母受敌潜艇导弹攻击威胁的基础 上,构建了敌潜艇导弹可能攻击阵位计算模型,并从有效应对敌潜艇远程导弹攻击,保障航母安全的要求出发,提出 了远程对潜防御区攻击型核潜艇的配置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远程对潜防御区;攻击型核潜艇;配置方法中图分类号:E925 文献标志码:A D0I:10.3969/j.iwn.1673-3819.2017.01.002Deployment of Nuclear Attack Submarine in Long-rangeAnti-submarine Defense Area of Aircraft CarrierWU Fu-chu(Naval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y,Yantai 264001,China) Abstract :Aimming at the deployment of nuclear attack submarine in long-range anti-submarine defense area of aircraft car­rier ,this paper structures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enemy submarine missile attack possible posi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nemy submarine’s missile attack threat to aircraft carrier during naviga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nuclear attack submarine deployment in long-range anti-submarine defense area,starting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effective response to enemy submarine’s long-range missile attacking and ensuring the safety of aircraft carrier.Key words:long-range anti-submarine defenses area;nuclear attack submarine;deployment approach攻击型核潜艇(以下简称攻击型潜艇)具有水下航 速高、受气象条件制约小、续航能力和突击能力强等优 点,并且能够与敌潜艇在同一水声环境中,长时间不间 断地遂行反潜作战任务,是航母编队远程对潜防御的 重要力量[|]。

直升机反潜巡逻线与编队之间同步问题研究

直升机反潜巡逻线与编队之间同步问题研究

直升机反潜巡逻线与编队之间同步问题研究一、绪论A. 研究背景B. 研究意义C. 研究现状D. 论文结构二、直升机反潜巡逻线的规划A. 直升机反潜巡逻线的影响因素B. 直升机反潜巡逻线规划的目标和要求C. 直升机反潜巡逻线规划方法和流程D. 直升机反潜巡逻线的一些特殊情况三、编队飞行的理论与现状A. 编队飞行的基本理论B. 编队飞行的形成与优点C. 编队飞行的困难与挑战D. 编队飞行的现状四、直升机反潜巡逻线与编队之间的同步问题A. 同步问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 同步问题的表述和分析C. 直升机反潜巡逻线与编队同步的协调方法D. 同步问题的数学模型五、实验与结果分析A. 实验方法和步骤B.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C. 实验结论的总结和展望六、结论与展望A. 研究成果总结B. 不足和局限性C. 研究展望和未来方向一、绪论随着海洋技术的发展,海洋安全领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其中,反潜巡逻是海军海上安全保卫的重要手段之一。

直升机反潜巡逻作为海军反潜力量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直升机反潜巡逻的效果和执行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巡逻飞行线的规划和编队飞行的协调,因此直升机反潜巡逻线与编队之间的同步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章将分四个部分对直升机反潜巡逻线与编队之间同步问题研究进行介绍。

首先,本部分将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论文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概括。

A.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的经济发展,全球安全环境日趋复杂,海洋安全形势也变得愈加严峻。

反潜巡逻作为一种重要的海上安全保卫手段,已成为海洋国家提高海洋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领域。

目前,海军直升机反潜巡逻已成为常态化的工作,进行着广泛的巡逻、监视海上各种活动的任务,为保障国家海洋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B. 研究意义在直升机反潜巡逻的任务中,反潜巡逻线的选择和编队飞行的同步是影响成功率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直升机反潜巡逻线和编队飞行的研究,可以提高反潜巡逻任务的成功率和效率,从而提高海军反潜战斗力和海上安全保卫能力。

航渡中反潜直升机的配置

航渡中反潜直升机的配置

航渡中反潜直升机的配置朴成日【摘要】In order to defend submarine,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 which have the advantages in concealment and high-speed should be disposed in some area to guard threaten of submarine for the surface ship formations in navigation. A method on the disposition of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s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hreaten caused by submarine which maybe appears ahead of the surface ship formations and/or side of the surface ship formations, the scouting flight method of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 with dipping sonar is determined, the idea of self-synchronous operation is adopted, the parameters about the security line disposition of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s are described quantitatively. Therefor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scientific reference basis is provided to work out a plan which is used to defend submarine.%水面舰艇编队航渡时,针对潜艇威胁,通常利用反潜直升机隐蔽、迅速的优势,将其配置在某一区域实施警戒,以达到对潜防御的目的.本文基于潜艇的威胁方向,分别对编队前方、侧翼以及综合前方和侧翼,探讨了反潜直升机警戒线的配置方法.在确定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呐搜索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同步思想,对反潜直升机警戒线的配置参数给出了定量描述.得出的结论实用、可行,为制定对潜防御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期刊名称】《舰船科学技术》【年(卷),期】2012(034)003【总页数】4页(P118-121)【关键词】配置;反潜直升机;对潜防御【作者】朴成日【作者单位】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作战与训练系,辽宁大连116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630;E925由于潜艇具有水下隐蔽性好以及艇载声呐被动探测距离远等特点,一般能先于水面舰艇发现并先使用鱼雷武器对水面舰艇实施攻击,使得潜艇在与水面舰艇的对抗中处于优势地位[1]。

潜艇伴随护航最佳配置距离及其应用

潜艇伴随护航最佳配置距离及其应用

潜艇伴随护航最佳配置距离及其应用
纪金耀;肖汉华;初磊
【期刊名称】《火力与指挥控制》
【年(卷),期】2013(038)001
【摘要】舰艇编队航渡过程中面临敌潜艇威胁严重,潜艇伴随护航是最常用的反潜警戒方式.通过建立敌潜艇威胁方位、配置潜艇警戒方位以及警戒效能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发现潜艇伴随护航存在最佳配置距离,且最佳配置距离可用于确定直接伴随护航配置距离、跳跃式伴随护航活动范围,以及不同性能潜艇之间的错位配置距离等,具有较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总页数】4页(P152-154,162)
【作者】纪金耀;肖汉华;初磊
【作者单位】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925.4
【相关文献】
1.潜艇伴随水面舰艇编队搜潜效能研究 [J], 王慎;石章松;王芳
2.舰载直升机远海伴随护航能力问题研究 [J], 吴福初;石文星;吴杰
3.两栖作战武装直升机伴随护航运输直升机协同引导技术 [J], 樊博;韦鹏飞
4.伴随护航潜艇预约收信行动仿真研究 [J], 尹岳昆;周杰;曹晓明;张选东
5.攻击型潜艇警戒扇面伴随护航问题研究 [J], 蔡云祥;初磊;黄文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潜作战训练方案

反潜作战训练方案

反潜作战训练方案1. 引言反潜作战是一种重要的军事行动,旨在发现、追踪和摧毁敌方潜艇。

为了提高反潜作战的效能,军队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反潜作战训练方案,旨在帮助部队提升反潜作战的能力。

2. 训练目标反潜作战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官兵对敌方潜艇的观察和辨认能力;•提高反潜作战指挥员的决策能力;•促进各作战单元之间的协调合作;•锻炼官兵在极端环境下的应对能力。

3. 训练内容3.1 观察和辨认敌方潜艇•官兵需要通过训练,掌握观察和辨认敌方潜艇的基本技巧;•制定一套潜艇辨认流程,覆盖敌方潜艇的各个方面,如外观特征、声纳信号等;•学习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观察和辨认。

3.2 指挥员决策能力培养•培养反潜作战指挥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开展战术决策训练,模拟各种复杂情况,并要求指挥员提出最佳的反潜作战方案;•模拟实际作战环境,考察指挥员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和决策能力。

3.3 协调合作训练•强调团队作战的重要性,进行协调合作训练;•组织多样化的作战演习,要求各作战单元之间密切配合,合理分工,高效协作;•学习和应用先进的通信技术,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和及时。

3.4 应对极端环境演练•在恶劣天气和复杂环境下开展训练,提高官兵的应急应对能力;•模拟电子干扰、潜艇反击等特殊情况,训练官兵在极端情况下的应对策略;•强化体能训练,确保官兵在艰苦环境下的身体素质。

4. 训练计划4.1 训练时间•过程训练:持续进行,每周至少训练两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实弹射击训练:每季度进行一次,持续2天。

4.2 训练地点•海域训练:选择海上空旷的区域,确保训练的安全和效果;•模拟训练:利用模拟器进行仿真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4.3 训练阶段划分•初级阶段:强调基本观察和辨认技能的训练,持续1个月;•中级阶段:强化指挥员决策能力的培养,持续2个月;•高级阶段:注重协调合作和极端环境演练,持续3个月。

5. 训练评估方法•模拟评估:利用模拟器进行反潜作战模拟评估,评估官兵的操作和决策能力;•实地评估:在实际海域进行实地演练,评估官兵在真实环境下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潜 艇 进 入 入 1 区域 开 始 搜 索 的 时 刻 3 : 有 一 般 与潜 艇 在 入 1 区 域 内 的搜 索 时 间和 2 1 搜索 结 束 的 时 间 有 关 , 一般 可 用 下式 表 达 : L 式 中 , 一 我潜 艇 开 始 入 一 I区 域 搜索 的 时 间 ; 一 我 潜艇 结束 入 口 Z l 3入 口区域配置时 的使用研究 区 域 搜 索 的时 间 。 3 1使 用时 机 . 33 2我潜艇 在 入 F区域 内 的搜索 时 间 .. I 配置潜艇为我编队阵地入 1 3区域 实施 当 潜 艇 在 入 1 区 域 以 指 定 概 率 搜 索 2 1 先期反潜 清扫的使用时机 一般可 归纳为 : 潜艇 的搜 索 时 间 一 般 与搜 索 面 积 、 我 敌 我 指 挥 所 根据 编队 阵 地 入 口 区域 受 敌 潜艇 时 , 威 胁 情 况 、 期 侦 察 及 敌我 双 方态 势 分 析 , 双 方 潜 艇 声 纳 探测 距离 及 敌 我 双 方潜 艇 的 前 引 1中 若 判 断 存 在 敌 潜 艇 对 我 编 队 设 伏 的 可 能 规 避 速 度 有 关 , 用 文 献 【】 的潜 艇 在 指 性 , 配置潜艇在 编队进入阵地 前对入 口 则 定区域内的搜索概率表达式一般为 : 区域 实施 先 期 反 潜 清 扫 。 下 面 以 潜 艇 为 例 , 其 在 入 I 区域 配 对 Z l c 置时的使用进行研究 。 3 2行 动方 法分析 . L 当 ( 喀 结 合 4 3 对 我 潜 艇 实 施 入 F 配 置 使 .节 I 用要 求 的 分 析 , 将 我 潜 艇 实 施 先 期 反 潜 现 上 式 中部 分 量 的 表 达 式 为 : 清扫 的具 体 行 动 方 法 归 纳 如 下 。 我潜 艇 从 基 地 直 接 抵 达 入 口 区域 附 近 Ss s 待机 或 从 航 渡 过 程 中转 入入 口区域 附 近 待 将 以 上 各 式 整 理 , 出我 潜 艇 以 指 定 得 机 , 后 根 据 岸 上 指 挥 所 或 编 队 指 挥 所指 然 挥, 规定时刻进入入 1 在 3区域 , 择 有 利 的 概 率 在 入 口 区域 内搜 索 的 搜索 时 间 为 : 选
i i i 碉 !
。 。 。 。 . 。 。 。 . 。 。.
技 术 创 新
潜 艇 为编 队 阵地 入 口实施 反潜 警 戒 的 配 置研 究
李瑛诺 吉春 生’ 王继 兵’ ( . 军潜艇 学院 山东青 岛 2 6 7 ; 2 9 2 2 队 辽宁 葫芦 岛 1 5 0 ) 1海 60 1 .1 0 部 0 0 2
先 期 反 潜 清 扫 的使 用 时 机 一 般 可 归 纳 为 : 我 指 挥 所 根 据 编 队 阵地 入 1 3区域 受 敌 潜 艇 威 胁 情 况 、 期 侦察 及 敌 我 双 方 态势 分 析 , 前 若 判 断 存 在 敌 潜 艇 对 我 编 队 设 伏 的 可 能 性 , 配置潜艇 在编队进入阵 地前对入 I 则 Z l 区域 实 施 先 期 反 潜 清 扫 。 下 面 以潜 艇 为 例 , 其 在 入 I 区 域 配 对 Z l 置时的使用进行研究 。
文章 编号 : 6 4 0 8 ( 0 90 () 0 0 1 1 7 — 9 X 2 0 ) 9b一0 2 —0 露 阵 地 入 口位 置 , 大 了敌 人设 伏 的 可 能 , 增 进 入 入 口 区域 不 能 过 晚 , 晚 容 易 造 成 搜 过 索效 果 降 低3 1潜 艇 进 入 入 I 区域 开 始 搜 索 的 .. Z l
2配置潜艇 的性 能, 艇型与要求
2. 配 置潜艇 的性 能分 析 1 当我 编 队 设 置 在 远 距 离 区 域 时 , 西 如 太 平 洋 、 印度 洋 , 求 我潜 艇 具 有 较 大 的 北 要 续航力。 当潜 艇 阵地 设 置 在 台 湾 东 部 、 中 南 国海 海 域 时 对 潜 艇 续 航 力 要 求 不 大 。 艇 潜 在 区 域 内 执 行 反 潜 清 扫 任 务 , 要 探 测 敌 需 潜艇 , 求 我 潜 艇 具 有 良好 的 被 动 声 纳 探 要 测能 力 。 隐 蔽 阵地 入 口的方 面 考 虑 , 求 从 要 我潜 艇具 有 良好 的 安 静 性 。 因此 潜 艇 采 用 入 口 区域 配 置 时 对 潜艇 的性 能 归纳 为 : 同的 阵 地 , 不 要求 潜 艇 的 续 航 力 不 同 , 置 潜 艇 需 具 备 良好 的水 声 探 配 测 能 力 , 置 潜 艇 需 具 备 尽 可 能 良好 的 搜 配 索安静性及追击攻击 机动性。 2 2 配置艇 型分析 . 根 据 上 2 1 分 析 , 般 认 为 只 要 能 够 .节 一 满 足 入 口配 置 的潜 艇 性 能 分 析 的 潜 艇 均 应 当 予 以考 虑 。 击 型 潜艇 续 航 力大 , 动 性 攻 机 好 、 下搜 索 无 需 考 虑 电 量 的 因素 , 配 置 水 但 时 容 易 受数 量 的 限制 , 同时 潜 艇 水 下 的 反 潜探测效果 一般不及 先进的常规潜 艇 。 常 规 潜 艇数 量 多 、 射 噪 音 小 、 辐 声纳 探测 性 较 好 , 部 分 艇 型 受 续 航 力 和 充 电 电 量 的制 但
时 刻
1潜艇入 口配置的定义 与必 要性
1. 潜艇入 口配 置 的定义 1 编 队 阵地 , 是指 为 保 障 编队 顺 利实 施 对 岸打 击 作 战 , 效控 制 局部 地 区空 域而 设 置 高 的 综 合 防护 区 。 队 阵 地 入 口, 指 编 队 航 编 是 渡 进 入 阵 地前 通过 并 且 由航 渡 队 型 变 换 为 阵 地 队 型 的 区域 。 艇 入 I配 置 , 指 编 队 潜 Z l 是 阵 地入 E存在 潜艇 威 胁时 , 潜艇 根据 指 挥 l 我 所 的指 挥 , 先 适 时配 置在 我 编 队阵 地入 F 预 I 区域 内 , 该 区域 进 行 先 期 反 潜 清 扫 , 种 对 这 配置 样 武 称 为 潜艇 入 1 配置 样 式 。 3 1 2 潜艇入 口配置 的必 要性 . ( ) 艇 是 最 好 的 反 潜 武 器 , 队 配 置 1潜 编 潜艇 的 根 本 目的 就 是 执 行 反 潜 任 务 。 阵 在 地 入 口 区域 可 能 存 在 着 敌 方 潜 艇 的 威胁 , 因 此 可 以 配置 潜 艇 对 入 口区 域 进 行 反 潜 清 扫 。2 编队 进 入 阵地 时 , () 编队 队 型 需要 由肮 渡 队 型 变 化 为 阵 地 队 型 , 队 的 防 御 体 系 编 由航 渡 防 御 体 系 向阵 地 防 御 体 系 转 化 , 此 时 组 织 指挥 复 杂 , 对 威 胁 能 力 降 低 , 应 需要 对 该 区域 及 周 围进 行 反 潜 清 扫 。
摘 要: 论文提 出 了一种蝙 队进 入阵地 前配置潜艇 在其入 口区域 进行 先期 反潜清扫 的配置样 式一 一入 口配置样式 , 井时蕾 配置样式 的定
义 、 关 概 念 、 要 性 、 求 和 行 动 方 法 等 进 行 了初 步 的 研 究 。 相 必 要
关键词 : 潜艇 稿队 阵地 入 口 配置 中 图分 类 号 : 9 E 文 献标 识码 :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