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前负荷量替格瑞_省略_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_吴朝晖

合集下载

冠脉内血栓和无复流现象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冠脉内血栓和无复流现象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冠脉内血栓和无复流现象的机制及防治进展郭利玲综述高峰审校作者单位:716000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三病区作者简介:郭利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Email:1501874196@通讯作者:高锋 Email:ydfygf@摘要: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目前已成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首选策略,虽然pPCI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即使在成功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和冠脉血栓远端栓塞依然存在。

本文就近年来PCI介入治疗中无复流和冠脉血栓远端栓塞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关键词:心肌梗死无复流现象血栓经皮冠脉介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目前心血管病中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近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最新指南[1]推荐将pPCI作为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首选策略(Ia)。

在PCI中,尽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血管已开通,但心肌组织仍低灌注的现象被称为“无复流(No-Reflow)”。

据统计,无复流在选择性PCI的发生率为3%-6%,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时发生率可达30%以上。

1 无复流和冠脉血栓远端栓塞的形成无复流是影响STEMI患者急诊PCI疗效的重要因素。

无复流是指心外膜闭塞后,冠状动脉经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后已得到正常开通,但其相关血管血流明显缓慢(TIMI血流分级<3级),或虽然梗死相关动脉( 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前向血流恢复到TIMI3级,但供血心肌仍无有效再灌注[2],并能排除其心外膜下冠脉急性闭塞、严重夹层、血管痉挛或巨大血栓栓塞引起的血管截断征象者。

替格瑞洛联合尼可地尔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尼可地尔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效果

·276·2015年8月医药卫生药物与临床替格瑞洛联合尼可地尔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效果郝清卿苑可心王学超陈华容春莉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尼可地尔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疗效。

方法:2013.7—2015.1入院的115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替格瑞洛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和尼可地尔口服,对照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口服,记录两组PCI术后IRA 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及心肌灌注分级(TMP)。

PCI术后一周心功能及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

结果:PCI术后IRA TIMI 3级比例替格瑞洛组高于对照组,心肌灌注分级TMP2级以上的比例替格瑞洛组高于对照组;PCI术后一周LVEF替格瑞洛组高于对照组;MACE发生率替格瑞洛组低于对照组。

结论:替格瑞洛联合尼可地尔可以增加IRA TIMI血流分级,改善心肌灌注,减少无复流发生,保护左心室功能,减少了MACE事件发生。

关键词:替格瑞洛;尼可地尔;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6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08(2015)08-0276-02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 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但是急诊PCI术前准备时间短,而PCI术前需要给予负荷量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因起效较慢,故在急诊PCI中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替格瑞洛作为一种可逆地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和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作用起效更快,作用更稳定。

不同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围术期早期抗凝治疗价值及出

不同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围术期早期抗凝治疗价值及出

不同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围术期早期抗凝治疗价值及出血率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08-29T16:18:44.8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作者:卓碧韦庆新梁虎[导读]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来宾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来宾 546100)【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并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在PCI术后早期使用不同负荷剂量替罗非班的抗凝疗效与出血发生率。

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行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共244例。

采用系统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n=81)、B(n=82)、C(n=81)三组,PCI术后A、B、C三组分别持续静脉泵入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至PCI术后48 h。

比较三组患者PCI后早期TIMI3级血流,sum STR>50%例数与构成比,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最低血小板计数及出血发生率。

结果:三组术后早期TIMI3级血流和sum STR>50%例数与构成比C 组明显高于A组(P<0.05),C组MACE发生率大大减少(P<0.05),但出血发生率显著提升(P<0.05),最低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早期使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改善血流状况和微血管灌注,但会增加出血发生风险,而临床推荐剂量可达到替罗非班的抗凝治疗价值,也可相应减少出血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PCI;替罗非班;剂量;抗凝治疗;出血率【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172-02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AMI的首选治疗方法,但PCI本身治疗具有一定风险性,可能加重患者心肌及相关血管损伤。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应用
生。
者P C I 术 中无复 流现 象。
关 键 词 急 性 S T段 抬 高 心 肌 梗 死 无复流现 象 替 罗 非 班 P C I
期 内造影剂完全充盈病 变远端血管 。 观察 指 标 : T I MI ≤2级 判 定 为 无 复 流, 常规 冠脉内推注硝酸甘油 、 硝普钠 、 维 拉帕米 , 实 验 组冠 状 动 脉 内注 射 替 罗非
复流 S T E MI 患者 8 6例 , 随机 分 为替 罗非
班治疗 组( / 1 , : 4 3 ) 和 对 照组 ( n= 4 3 ) , 观 察 用 药后 两 组 冠 脉 造 影 ( C A G) 前 向 血 流
的情况 。结果: 替 罗非班组 术后 罪犯 血管
T I M I 血流 明显 高 于对 照 组 ( P <0 . 0 5) 。 结论 : 替 罗非班 可 以有 效 改善 S T E M I患
能充盈远端血 管床 ; T I MI 血流 2级 指经 3
个 以上 的心 动周期 后病 变远 端血 管才 完
全充盈 ; T I MI 血 流 3级 指 在 3个 心 动 周
替罗非班还 抑制 血小板 激 活过 程 中
所释放 的大量缩血管物质 和炎症 因子等 , 减轻梗死相关 血 管的收 缩状 态和炎 症反 应, 从 而改 善梗死 相关 血 管 的 T I MI 血流 分级 。另外 , 替 罗非 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 内皮功能紊乱 , 改善 内皮细胞介导的舒张 血管功能 。 本文研究发现 , S T E MI 患者 P C I 术 中 发生无复流予 以冠 脉 内及 静 脉注射 替罗 非班治疗 , 可 以有 效提 高罪 犯血 管 的 T T - MI 血流 , 改善 患 者无 复 流现 象。但本 研 究未进行核 素心肌 灌注显 像 等心肌微 循 环灌注情况 的检查 , 仅 通过 C A G观察 心 外 膜大血管的血流 , 具有 一定 局限性 。由 于替罗非班通常与肝素等药物 同时应 用 , 适 量减少 肝 素 用量 , 警 惕 出血 事 件 的发

介入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识别与药物治疗

介入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识别与药物治疗

介入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识别与药物治疗冠脉介入术(PCI)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

然而,一些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发生冠脉无复流现象,即患者冠脉未能恢复正常血流。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冠脉无复流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

危险因素冠脉无复流的发生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可能增加患者出现无复流的因素。

1.不适当的导管技术:不正确的导管技术可能会导致冠脉损伤或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无复流。

2.血栓负荷:血栓负荷过高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增加冠脉无复流的风险。

3.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严重的冠脉病变可能会导致血流减缓或阻塞,从而增加无复流的风险。

4.患者的基础疾病:具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肾功能异常等疾病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无复流。

5.手术的时间点:手术的时机可能会影响无复流的风险。

例如,早期PCI可能会增加无复流的风险。

药物治疗治疗冠脉无复流的主要目标是尽快恢复血流。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治疗无复流的药物。

1.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可以放松血管平滑肌,增加血管直径,从而促进血流。

2.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凝聚,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

4.ACE抑制剂:ACE抑制剂可以扩张血管,减少心肌损伤。

5.其他药物:其他可能用于治疗无复流的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P2Y12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拮抗剂等。

总结冠脉无复流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致命后果。

通过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冠脉无复流的发生率。

药物治疗是治疗无复流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和ACE抑制剂等。

必要时,PCI失败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来恢复正常的血流。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的药物预防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的药物预防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的药物预防刘秀芝;殷洪山;姜志安【摘要】目前公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液再灌注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使患者的心功能及术后生存率明显下降,即使术中给予相应的药物处理,患者的临床预后也较未发生无复流者差,所以对无复流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旨在对无复流现象的药物预防进行探讨。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707-710)【关键词】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局部血流;药物预防【作者】刘秀芝;殷洪山;姜志安【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二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二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二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1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实现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液再灌注最有效的方法,它可迅速、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病死率。

但部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造影仍显示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2级,而除外严重残余狭窄、夹层、痉挛或血栓形成等机械性梗阻存在,即为冠状动脉无复流(CNR)现象,据统计,其在择期PCI术中的发生率为2%~5%,在急诊PCI术中则高达30%[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2](包括心功能的下降、心室扩大、心室重构等),成为术后近远期死亡和心肌梗死范围的独立预测因子[3] 。

目前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多数观点认为与内皮细胞缺血性损伤、微栓塞、白细胞黏附、血小板聚集、氧自由基生成、血管功能异常、凝血级联反应、机械压迫及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有关[4]。

“上工治未病”,因此积极有效地预防CNR 的发生对提高冠状动脉微灌注、保护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已证明冠状动脉内应用腺苷、硝普钠、尼可地尔、维拉帕米、替罗非班等药物可有效预防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无复流影响因素探讨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无复流影响因素探讨
a n d i f n d o u t r e l a t i v e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 g n o l f o w p h e n o me n o n . M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4 5 8 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g o i n g p r i ma r y
变特点等资料之间的差异。结果 : 6 3例 ( 1 3 . 8 %) 患者 于 P C I 时 出现 了无 复流/ 慢 血流现 象。两组 在性
别、 年龄 、 族别 、 出现症状至 P C I 时间 , 既往 是否存在 吸烟史、 高血压史 、 血脂 异常等高危 因素 以及 靶血管
部位 、 血管长度及直径等 , 差异 均无 统计 学意义 ( P>0 . 0 5 ) , 而在既往 存在 心肌 梗死 病史 , 糖 尿病 患者
me n g my o c e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p a t i e n t s Z H OU L i y i n g , , H o n g m e i ,D A I X i a o y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
中, 无复流/ 慢 血流较血流正常组是增高的。在术前心肌梗死溶栓பைடு நூலகம்级( T I M I ) 血流 ≤1 级的 A M I 患者 以
及靶病变 P C I 中存在血栓负荷者 出现无复流/ 慢 血流组较血流正常组高 , 两组之 间存在差异 ( P< 0 . 0 5 ) 。 结论 : S T E MI 急诊 P C I 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出现与既往存在 心肌梗死 、 糖尿病病 史 , 术前 T I MI 血流 ≤1的 A MI 患者以及靶病变 P C I 中存在血栓负荷者可能有关 。 ( 关键词 】 急性 S T段抬 高心肌梗死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无 复流 [ 中图分类号 ] R 5 4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 号] 1 0 0 7 ・ 5 0 6 2 ( 2 0 1 4 ) 0 2 - 2 0 6 - 0 3

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影响

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影响

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刘文民;陈国藩;菅颖;刘善新;张邢炜【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4(043)006【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是否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产生影响.方法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月~ 2012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入选AMI 患者206例,询问入院前他汀类药物服药史及服药时间,根据术中是否出现慢血流-无复流现象,分为两组(血流正常组,慢血流-无复流组),调查与他汀类药物服药史的相关性.结果急诊介入治疗发生慢血流-无复流45例,发生率21.84%.两组患者AMI 事件发生前心血管病药物使用情况比较显示,TIMI血流正常组他汀类药物服用时间>1年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TIMI血流<3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常用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情况两组患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总页数】4页(P104-107)【作者】刘文民;陈国藩;菅颖;刘善新;张邢炜【作者单位】310015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310015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310015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310015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310015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相关文献】1.术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及心功能的影响 [J], 陈聪;张凌宇;杨永聪;吴冠霖;林瑞挺;陈浩然2.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防治现状 [J], 宗振方;董平栓3.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临床影响 [J], 关贤颂4.术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及心功能的影响 [J], 陈聪;张凌宇;杨永聪;吴冠霖;林瑞挺;陈浩然;5.术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及心功能的影响 [J], 陈聪;张凌宇;杨永聪;吴冠霖;林瑞挺;陈浩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在PCI术前应用研究进展

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在PCI术前应用研究进展

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在PCI术前的应用进展支晓明目前已经明确血浆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量研究证明,血液中高水平的脂质含量,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可显著增加冠心病事件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ydroxy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A CoA)还原酶抑制药,可通过阻断肝脏胆固醇合成,增进肝细胞表面LDL-C受体的表达,降低血中LDL-C。

已有充分的临床实验数据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但能明显降低LDL-C水平,而且对于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具有踊跃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慢性期的医治中主要起到降脂、稳定及逆转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而在冠心病的急性期,独立于其降脂作用,主要起着抗炎、抗氧化、抗血栓作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医治(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是冠心病医治的重要手腕之一,但手术在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的同时,也会引发冠脉内膜损伤、斑块碎屑脱落、局部炎症反映,从而致使PCI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影响术后疗效和预后。

那么术前如何用药以达到最佳手术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及改善远期预后已经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最近几年来,大量研究在PCI术前应用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常规剂量的2倍),结果证明在PCI术前应用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对围手术期心肌有保护作用,可使冠心病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1],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本文将探讨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在PCI术前的应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1. PCI术前应用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证据PRIMITIVE实验表明,PCI术前应用瑞舒伐他汀,尤其是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d VS 20mg/d,连用5-7天)可以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因素

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因素

㊃论著㊃基金项目: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一般)项目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因素分析(2018B 054)通信作者:何正飞,E m a i l :402352800@q q.c o m 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因素何正飞,汪笛青,何晓兰,孙凌刚(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浙江杭州311400) 摘 要: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 C I )术后慢血流-无复流(S C F /N R )的相关影响因素㊂方法 选取行P C I 术急性S 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 T E M I )患者共152例,根据P C I 后T I M I 血流分级分为S C F/N R 组和正常血流组,分析两组患者P C I 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影响因素㊂结果 两组性别㊁B M I㊁高血压史㊁家族史㊁吸烟㊁饮酒㊁术前T I M l 血流分级㊁k i l l i p 分级㊁尿潜血㊁左心室舒收末内径㊁梗死相关动脉㊁病变位置㊁弥漫程度㊁介入治疗方法㊁射血分数㊁白细胞计数(W B C )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S T )㊁总胆固醇(T C )㊁三酰甘油(T G )㊁载脂蛋白A (A p o A I )㊁载脂蛋白B (A p o B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 -C )㊁脂蛋白a (L P a )㊁血清胱抑素C (C y s -c )㊁K +㊁凝血酶原时间(P T )㊁国际标准化比值(I N R )㊁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 T T )㊁D -2聚体(D -D )㊁病变血管支数㊁病变血管长度㊁病变血管直径㊁支架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S C F /N R 组年龄㊁糖尿病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 -C )㊁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比较高于无S C F /N R 组(P <0.05)㊂多元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㊁L D L -C ㊁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是术后出现S C F /N R 的独立危险因素㊂结论 年龄㊁L D L -C ㊁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经P C I 术后出现S C F /N R 的独立危险因素㊂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术后慢血流-无复流中图分类号:R 5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0)11-0971-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0.11.002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o f s l o wc o r o n a r y fl o w -n o r e f l o wa f t e r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a n g i o p l a s t y f o r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n d r o m e H eZ h e n g f e i ,W a n g D i q i n g ,H eX i a o l a n ,S u nL i n g g a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F u y a n g D i s t r i c tF i r s tP e o p l e 'sH o s p i t a l o f H a n g z h o u ,H a n g z h o u 3114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H eZ h e n g f e i ,E m a i l :402352800@q q .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t h er e l a t e df a c t o r s o fs l o w c o r o n a r y f l o w -n o r e f l o w (S C F /N R )a f t e r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P C I )f o r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d r o me .M e t h o d s T o t a l l y 152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c u t e S T -s e g m e n t e l e v a t i o n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S T E M I )u n d e r g o i n g P C I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c c o r d i n g toT I M I f l o w g r a d e s a f t e r P C I ,t h e y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S C F /N R g r o u p a n dn o r m a l f l o w g r o u p .T h e r e l a t e d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S C F /N F i n t w o g r o u p s p a t i e n t s w e r ea n a l y z e da f t e rP C I .R e s u l t s T h e r e w e r en o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t w o g r o u p s i n s e x ,B M I ,h y p e r t e n s i o nh i s t o r y ,f a m i l y h i s t o r y ,s m o k i n g ,d r i n k i n g ,p r e o p e r a t i v eT I M l f l o w g r a d e s ,k i l l i p g r a d e s ,o c c u l tb l o o di nu r i n e ,l e f tv e n t r i c u l a re n ds y s t o l i cd i a m e t e r ,i n f a r c t -r e l a t e da r t e r y ,l e s i o nl o c a t i o n ,d i f f u s e d e g r e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t h e r a p y m e t h o d ,e j e c t i o nf r a c t i o n ,W B C ,A S T ,T C ,T G ,H D L -C ,L P a ,C y s -c ,K +,P T ,I N R ,A P T T ,D -D ,n u m b e ro f l e s i o nv e s s e l s ,l e n gt ho f l e s i o nv e s s e l s ,d i a m e t e ro f l e s i o nv e s s e l sa n ds t e n tn u m b e r (P >0.05).C o m p a r e dw i t h p a t i e n t s i nn o n -S C F /N F g r o u p ,G e n d e r i nS C F /N F g r o u p w e r e o l d e r a n dh a dh i g h e r i n c i d e n c e o f 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h i g h e r L D L -C ,a n d l o n g e r t i m e f r o mo n s e t t o v a s c u l a r p a t e n c y (P <0.05).M u l t i v a r i a t eL o gi s t i c 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t h a t a g e ,L D L -C ,t i m e f r o m o n s e t t ov a s c u l a r p a t e n c y w e r e i n d e p e n d e n t r i s kf a c t o r s f o r S C F /N Ra f t e r s u r g e r y .C o n c l u s i o n A g e ,L D L -C ,t i m e f r o mo n s e t t o v a s c u l a r p a t e n c y a r e i n d e pe n d e n t r i s kf a c t o r s f o r S C F /N Ri n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n d r o m e a f t e rP C I .K E Y W O R D S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a n g i o p l a s t y ,b a l l o o n ,c o r o n a r y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s l o wb l o o d f l o w -n o r e f l o w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发展,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 C S )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以急性S 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 T E M I )较为常见㊂尽早实施冠脉血运重建,迅速开通闭塞的梗死相关动脉是治疗S T E M I 的关键,近年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 C I)已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㊂有研究表明[2-3],P C I 治疗发病12小时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再通率较高,且30天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4]㊂但有研究发现,开通闭塞或㊃179㊃‘临床荟萃“ 2020年11月20日第35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N o v e m b e r 20,2020,V o l 35,N o .1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病变后,有部分患者心肌T I M I 血流不能达到3级或者仍无有效灌注,出现 慢血流现象 或 无复流现象 (s l o w c o r o n a r y f l o w o rn o c o r o n a r y r e f l o w p h e n o m e n o n,S C F/N R)[5]㊂S C F/ N R发生的同时多伴随心脏功能改变和血流动力学障碍,并影响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最终导致心室扩大及心力衰竭,严重影响P C I的效果及患者预后[6]㊂尽早明确S C F/N R发生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对其发生起到预防作用,但目前临床有关S C F/ N R现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尚不十分明确㊂本研究主要分析S T E M I患者经P C I术后出现S C F/N R 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相关依据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行P C I术S T E M I患者共152例,男83例,女69例,年龄47~79岁,平均(62.48ʃ5.21)岁;术前造影T I M I分级:0级131例㊁1级18例㊁2级3例;病变位置:近端91例㊁中端46例㊁远端15例;梗死相关动脉:左旋支(L C X)15例㊁右冠状动脉(R C A)48例㊁前降支(L A D)82例㊁第一对角支(D1)2例㊁左主干(L M)3例㊁第一钝缘支(OM1)2例;合并高血压94例,糖尿病43例,家族史5例,吸烟84例,饮酒53例;k i l l i p分级:Ⅰ级134例㊁Ⅱ级14例㊁Ⅲ级2例㊁Ⅳ级2例;弥漫程度:A型2例㊁B1型18例㊁B2型21例㊁C型111例㊂152例患者根据P C I后T I M I血流分级[7]分为5例S C F/N R组(T I M I血流ɤ2级)和147例无S C F/N R组(T I M I血流3级)㊂所有研究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S T E M I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院(A C C)/美国心脏协会(AH A)有关S T E M I诊断标准[8]:①血清心脏肌钙蛋白(c T n)增高或回落,且ȡ1次高于正常值上限,②伴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a.急性心肌缺血症状, b.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c.新发病理性Q波;d.新的存活心肌丢失或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d.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检查提示冠状动脉血栓;③心电图表现为S T段弓背向上抬高(呈单向曲线)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㊁R波降低;排除标准:①发病后12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②近期有感染性疾病者;③肝肾功能明显异常;④合并心源性休克㊁既往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病史;⑤合并有恶性肿瘤㊁自身免疫系统疾病㊁凝血功能障碍㊁血小板增多或减少等血液系统疾病;⑥既往对造影剂㊁抗凝药物过敏者;⑦研究资料不完整㊂1.3 T I M I血流分级 T I M I血流0级,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远端无造影剂显影;T I M I血流1级,部分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不能完全充盈; T I M I血流2级,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可以完全充盈,但显影慢,造影剂消除慢;T I M I血流3级,冠状动脉远端完全而且迅速充盈与消除,与正常冠状动脉相同[7]㊂1.4治疗方法所有患者P C I术均在飞利浦F D-20大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上进行,经桡动脉(必要时股动脉)采用J u c k i n s导管(特殊时采用多功能管)行左㊁右冠状动脉造影,以标准方法行P C I㊂影像采集速度为15帧/s㊂由2位具有冠心病介入诊疗资质的介入心脏病医师对其结果解读㊂P C I术中动脉内给予肝素70~100U/k g㊂血栓负荷重需要血栓抽吸的患者使用T h r o m b u s t e rⅡ血栓抽吸导管予以行冠状动脉内血栓充分抽吸㊂抽吸后冠脉内使用硝酸甘油(100~200μg)充分解除血管痉挛,再根据患者病变血管残余狭窄的情况决定给予直接支架植入术或者对靶血管病变先行球囊预扩张后再植入支架㊂参照病变前血管的内径或目测,可参考指引导管的外径评估,如6F的指引导管外径为2mm,7F的为2.33mm㊂选用比病变部位血管直径小0.5mm球囊进行预扩张,球囊压力4~8个大气压,持续10~ 30s,按常规方法植入支架,支架与血管直径之比为1.1ʒ1㊂常规进行球囊后扩张,选择耐高压球囊进行后扩,球囊与血管直径比例1.0~1.1ʒ1,压力多为14~18大气压㊂手术成功的标准:支架完全跨越并覆盖狭窄病变,且充分扩张,复查血管造影显示植入支架与其前后血管光滑平整,残余狭窄<20%㊂P C I术后使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 g/d㊁波立维75 m g/d㊂他汀类药物㊁β受体阻断剂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 C E 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 R B)等药物按照指南规范用药㊂1.5资料收集收集患者年龄㊁性别㊁体重指数(B M I)㊁高血压史㊁糖尿病史㊁家族史㊁吸烟㊁饮酒㊁T I M l分级㊁k i l l i p分级㊁尿潜血㊁左心室舒张末内径㊁梗死相关动脉㊁病变位置㊁弥漫程度㊁介入治疗方法㊁射血分数㊁白细胞计数(W B C)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S T)㊁总胆固醇(T C)㊁三酰甘油(T G)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C)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C)㊁载脂蛋白A(A P o A I)㊁载脂蛋白B(A P o B)㊁脂蛋白a(L P a)㊁血清胱抑素C(C y s-c)㊁K+㊁凝血酶原时间(P T)㊁国际标准化比值(I N R)㊁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 T T)㊁D-2聚体(D-D)㊁病变血管支数㊁病变血管长度㊁病变血管直径㊁支架数量㊁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等资料㊂㊃279㊃‘临床荟萃“2020年11月20日第35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N o v e m b e r20,2020,V o l35,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6统计学方法应用S P S 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或者F i s h e r的精确检验比较,等级资料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㊂S T E M I经P C I术后S C F/N R的相关影响因素用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一般资料比较 S C F/N R组和无S C F/N R组性别㊁B M I㊁高血压史㊁家族史㊁吸烟㊁饮酒㊁术前T I M l 血流分级㊁k i l l i p分级㊁尿潜血㊁左心室舒收末内径㊁梗死相关动脉㊁病变位置㊁弥漫程度㊁介入治疗方法㊁左心室射血分数㊁W B C㊁A S T㊁T C㊁T G㊁A P o A I㊁A P o B㊁H D L-C㊁L P a㊁C y s-c㊁K+㊁P T㊁I N R㊁A P T T㊁D-D㊁病变血管支数㊁病变血管长度㊁病变血管直径㊁支架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 C F/N R 组年龄㊁糖尿病㊁L D L-C㊁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比较显著高于无S C F/N 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㊂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项目S C F/N R(n=5)无S C F/N R组(n=147)统计值P值年龄(岁)69.24ʃ7.5662.25ʃ5.13t=2.95050.004性别[例(%)]男女3(60.00)2(40.00)80(54.42)67(45.58)χ2=0.0001.000B M I(k g/m2)23.01ʃ1.1222.78ʃ1.24t=0.4090.683高血压[例(%)]3(60.00)91(61.90)χ2=0.0001.000糖尿病[例(%)]4(80.00)39(26.53)χ2=4.4340.035家族史[例(%)]1(20.00)4(2.72)0.156吸烟[例(%)]2(40.00)82(55.78)χ2=0.0580.810饮酒[例(%)]1(20.00)52(35.37)χ2=0.0580.810术前T I M I血流分级[例(%)]05(100.00)126(85.71)10(0.00)18(12.24)Z=0.9060.365 20(0.00)3(2.04)术后T I M I血流分级[例(%)]11(20.00)0(0.00)24(80.00)0(0.00)Z=12.2870.000 30(0.00)147(100.00)K i l l i p分级[例(%)]Ⅰ3(60.00)131(89.12)Ⅱ2(40.00)12(8.16)Z=1.8990.058 Ⅲ0(0.00)2(1.36)Ⅳ0(0.00)2(1.36)尿蛋白[例(%)]04(80.00)139(94.56)1+1(20.00)4(2.72)Z=1.3010.193 2+0(0.00)4(2.72)尿潜血[例(%)]02(40.00)78(53.06)1+1(20.00)37(25.17)Z=0.8830.378 2+1(20.00)25(17.01)3+1(20.00)7(4.76)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例(%)]正常不正常3(60.00)2(40.00)126(85.71)21(14.29)0.165梗死相关动脉[例(%)]L C X0(0.0)15(10.20)R C A2(40.00)46(31.29)L A D3(60.00)79(53.74)χ2=3.2951.000 D10(0.00)2(1.36)L M0(0.00)3(2.04)㊃379㊃‘临床荟萃“2020年11月20日第35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N o v e m b e r20,2020,V o l35,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OM10(0.00)2(1.36)病变位置[例(%)]近端4(80.00)87(59.18)中端1(20.00)45(30.61)Z=1.0400.594远端0(0.00)15(10.20)弥漫程度[例(%)]A0(0.00)2(1.36)B10(0.00)18(12.24)Z=0.4840.628 B21(20.00)20(13.61)C4(80.00)107(72.79)介入治疗方法[例(%)]血栓抽吸+支架植入支架植入2(40.00)3(60.00)32(21.77)115(78.23)χ2=2.1220.145左心室射血分数(%)43.12ʃ5.4442.78ʃ6.91t=0.1090.914 W B C(ˑ109/L)11.56ʃ1.0810.69ʃ1.39t=1.3840.169 A S T(U/L)176.40ʃ23.19172.19ʃ25.38t=0.3660.715 T C(mm o l/L)4.42ʃ0.754.61ʃ0.71t=0.5880.558 T G(mm o l/L)1.22ʃ0.341.27ʃ0.31t=0.3540.724 L D L-C(mm o l/L)3.50ʃ0.422.11ʃ0.23t=12.8940.000 H D L-C(mm o l/L)1.35ʃ0.241.41ʃ0.21t=0.6260.532 A p o A1(mm o l/L)90.20ʃ13.2793.81ʃ11.97t=0.6610.600 A p o B(mm o l/L)91.72ʃ14.2894.85ʃ12.81t=0.5360.593 L p(a)(m g/L)273.82ʃ30.01266.38ʃ35.29t=0.4650.642 C y s-c(m g/L)0.87ʃ0.110.84ʃ0.14t=0.4740.637 K+(mm o l/L)4.32ʃ0.594.22ʃ0.55t=0.3990.691 P T(s)12.26ʃ1.5111.95ʃ1.86t=0.3680.713 I N R1.06ʃ0.081.03ʃ0.09t=0.7350.464 A P T T(s)72.84ʃ6.7774.26ʃ7.32t=0.4270.700 D D0.78ʃ0.090.75ʃ0.11t=0.6020.548病变血管(支)2.60ʃ0.342.49ʃ0.39t=0.6220.535病变血管长度(mm)26.40ʃ3.2927.07ʃ2.96t=0.4960.621病变血管直径(mm)3.05ʃ0.423.12ʃ0.36t=0.4260.671支架数量(支)1.20ʃ0.411.26ʃ0.35t=0.3750.708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h)11.82ʃ1.316.75ʃ0.78t=13.9590.0002.2S T E M I患者经P C I术后发生S C F/N R的多因素分析以发生S C F/N R为因变量,以年龄㊁糖尿病㊁L D L-C㊁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为自变量进行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㊁L D L-C㊁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是P C I术后出现S C F/N R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㊂表2S T E M I患者经P C I术后发生S C F/N R的多因素分析指标回归系数标准误W a l dχ2值P值O R值95%C I下限上限年龄0.8460.2686.2840.0122.3301.3783.940 L D L-C1.2390.5744.6610.0313.4531.12110.636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0.5420.053103.710<0.0011.7191.5491.9083讨论S T E M I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见类型,临床治疗应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㊁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㊁心力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9]㊂P C I术可尽快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灌注,是S T E M I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㊂但支架内血栓或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㊁斑块脱落等容易引起远端血管栓塞,导致S C F/N R,降低P C I效果㊂现有研究已证实S C F/N R现象和S T E M I患者预后不良事件有直接关系[10]㊂目前,P C I术后S C F/N R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主要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有关㊂年龄作为S C F/N R的风险因素在临床研究中有一定争议,有关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加机体机能相对退化,血液黏稠度也明显增加,增加冠状动脉微循㊃479㊃‘临床荟萃“2020年11月20日第35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N o v e m b e r20,2020,V o l35,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环阻力,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增加S C F/N R的发生风险[11]㊂但又有研究报道,年龄并非是S C F/N R发生的危险因素[12]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S C F/N R组年龄大于无S C F/N R组,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S C F/N 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㊂糖尿病为心血管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相关研究报道,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5年病死率相对较高[13]㊂糖尿病容易发生多支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可能是P C I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S C F/N R患者糖尿病率显著高于无S C F/N R组,考虑原因为血糖上升能够增强血小板活性,刺激炎症因子的分泌,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㊂另外糖尿病能够减慢内皮功能的修复速度,增强内皮上血小板的活性,致血栓形成,增加S C F/N R发生风险㊂但进一步多因素显示,糖尿病不是S T E M I患者P C I术后发生S C F/N R的独立危险因素㊂有关研究发现,L D L-C浓度增加能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斑块内巨噬细胞浓度,形成不稳定的粥样斑块[14]㊂李勇等[15]研究已证实,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 C I 术后发生S C F/N R的主要因素㊂本研究中,术后出现S C F/N R组患者L D L-C水平高于无S C F/N R患者,且为术后出现S C F/N R的独立危险因素㊂另外本研究显示,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是S C F/N 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㊂冠状动脉闭塞能够破坏微血管床完整性及解剖结构,随着冠状动脉闭塞时间的延长,闭塞处的微血管及心肌能够同时坏死,导致毛细血管内皮产生缺血肿胀,并压迫毛细血管,进一步加重中心部心肌细胞的坏死,促进S C F/N R发生[16]㊂已有研究表明,S C F/N R和毛细血管内皮超微结构的变化有直接关联[17]㊂梗死动脉开通后能够使心肌细胞得到再灌注,因此梗死相关动脉重建时间可能是P C I 术后微血管障碍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㊂综上所述,年龄㊁L D L-C㊁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经P C I术后出现S C F/N R的独立危险因素㊂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有待更多大样本实验进一步循证㊂参考文献:[1] O r e n e s-P iñe r oE,R u i z-N o d a rJ M,E s t e v e-P a s t o r MA,e ta l.T h e r a p e u t i c m a n a g e m e n ta n d o n e-y e a r o u t c o m e si n e l d e r l y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J].O n c o t a r g e t,2017,8(46):80182-80191.[2] P a t e lB,S h a h M,D u s a j R,e ta l.P e r c u t a n e o u sc o r o n a r yi n t e r v e n t i o na n d i n p a t i e n tm o r t a l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d v a n c e dc h r o n i c k id ne y d i s e a s e p r e s e n t i n g w i t h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s y n d r o m e[J].P r o c(B a y lU n i v M e dC e n t),2017,30(4):400-403.[4] Z h o u D,W a n Z,F a n Y,e t a l.A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t h en e u t r o p h i l-t o-l y m p h o c y t er a t i o a n d t h e G R A C E r i s k s c o r eb e t t e r p r e d ic t s P C Io u t c o m e si n C h i n e s e H a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J].A n a t o l JC a r d i o l,2015,15(12):995-1001.[5] B o r a hB J,P e r e i r aN,F a r k o u h M E.P e r s o n a l i z i n g a n t i p l a t e l e tt h e r a p i e sf o r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A C S)i n 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g o i n g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P C I):a r e t h e yc o s t-e f f e c t i v e[J].C a rd i o v a s cD r u g sT he r,2017,31(1):1-3.[6] G u p t aS,G u p t aMM.N o r e f l o w p h e n o m e n o n i n p e r c u t a n e o u s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i n S T-s e g m e n t e l e v a t i o n m y o c a rd i a li n f a r c t i o n[J].I n d i a nH e a r t J,2016,68(4):539-551.[7] K u n a d i a nV,H a r r i g a nC,Z o r k u nC,e t a l.U s eo f t h eT I M If r a m e c o u n t i nt h ea s s e s s m e n to f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b l o o df l o wa n d m i c r o v a s c u l a rf u n c t i o n o v e rt h e p a s t15y e a r s[J].JT h r o m bT h r o m b o l y s i s,2009,27(3):316-328.[8]范书英.2015年‘中国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 T E M I)诊断治疗指南“要点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7): 3268-3269,3275.[9]王芳,王学惠,周祥群.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后不同P C I时间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7):2147-2150.[10]丁思华,马立学,孙学玉.非S 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9,42(6):497-502. [11]张仪坚,刘亚,张新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B12):4-8.[12]李振勇,路雯,冯春光,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脉慢血流-无血流现象的预测因素[J].实用老年医学,2018,32(12):79-82.[13]栾一,李伟,吴立荣,等.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8,26(2):87-92.[14]李振勇,路雯,冯春光,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脉慢血流-无血流现象的预测因素[J].实用老年医学,2018,32(12):1173-1176.[15]李勇,吕树铮.首次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8,34(2):105-109.[16]高玉龙,李鸿海,张京梅,等.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1):107-110. [17]刘朝晖,李德才,刘思泰,等.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3):91-95.收稿日期:2020-07-04编辑:王秋红㊃579㊃‘临床荟萃“2020年11月20日第35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N o v e m b e r20,2020,V o l35,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要点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要点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要点定义NSTE-ACS包括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两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相似,其区别主要是缺血导致心肌损伤的程度不同,以及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是否阳性。

在急诊就诊的疑似NSTE-ACS患者中,利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检测技术替代以往的心肌肌钙蛋白(cTn)检测,大大增加了心肌梗死的检出率,而不稳定性心绞痛则明显减少。

NSTE-ACS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和(或)易损斑块破裂或糜烂所致的急性血栓形成,伴或不伴血管收缩、微血管栓塞,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减低和心肌缺血。

诊断NSTE-ACS的诊断应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电图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等要素,并在做出诊断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初步危险分层(Ⅰ,B)。

一、临床表现典型胸痛的特征是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并且向左上臂(双上臂或右上臂少见)、颈部或下颌部放射,可以是间歇性(通常持续数分钟)或持续性。

可能伴有出汗、恶心、上腹部疼痛、呼吸困难和晕厥的症状。

不典型表现包括孤立性上腹痛、类似消化不良症状、孤立性呼吸困难及疲劳感,常见于老年人、女性、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或痴呆患者。

缺乏典型胸痛的患者,特别是当心电图正常或仅有临界改变时,易被忽略及延误治疗,应注意连续观察。

胸痛发作时伴低血压或心功能不全常提示预后不良。

二、体格检查拟诊NSTE-ACS的患者,体格检查往往没有特殊发现。

三、诊断方法1.心电图:首次医疗接触后10min内应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Ⅰ,B)。

如果诊断不明确或症状反复,应复查12导联心电图(Ⅰ,C)。

如果怀疑患者有进行性心肌缺血,但常规12导联心电图无法明确诊断时,应增加V3R、V4R、V5R、V7~V9导联(Ⅰ,C)。

2. 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在疑似NSTE-ACS患者的诊断、危险分层和治疗方面提供了必要的补充。

所有疑似NSTE-ACS的患者都必须测定提示心肌细胞损伤的生物标志物,首选hs-cTn。

冠状动脉PCI术中无复流的处理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PCI术中无复流的处理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PCI术中无复流的处理临床观察目的分析对于冠状动脉PCI治疗术中出现的无复流患者采用的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和可行性。

方法将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患者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5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研究组使用维拉帕米治疗;对照组使用替罗非班处理。

比较两组PCI手术结束时血流复流指标,无复流现象出现到首次药物注射时间以及血流恢复各项指标。

结果手术后检测心肌组织灌注恢复至TIMI3级百分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无复流现象出现至首次注射药物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心肌组织灌注恢、TIMI3级时间、冠状动脉恢复TIMI3级血流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心肌组织灌注恢复至TMPG3级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PCI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后7d LVEF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冠状动脉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是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恢复血流,改善患者预后代表抢救成功。

通过置入微导管于远端血管注射维拉帕米和经导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处理后得到改善,经过分析比较发现通过维拉帕米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效果更好。

标签:PCI术;无复流;预后目前血液循环重建方法通常采用经皮冠动脉介入术(PCI),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但是术后无复流现象时有发生,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高达30%,此现象说明患者预后不良,极可能增加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1]。

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及时判断并正确处理无复流。

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用两种方法分别处理PCI中无复流的效果,说明冠状动脉PCI术中无复流问题得到妥善处理,详细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将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患者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5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为41~65岁,平均年龄为(58.93±4.57)岁;研究组26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为40~67岁,平均年龄为(58.58±4.38)岁。

冠脉注射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液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

冠脉注射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液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

冠脉注射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液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马先林;乔瑞省【摘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冠脉)介入( PCI)时冠脉内注射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液灌注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于造影后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再行PCI治疗;对照组直接行PCI治疗。

PCI术后即刻造影,比较两组溶栓治疗试验( TIMI)血流分级情况及校正的TIMI帧数,术后7、30、90 d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及术后90 d内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35例(97.2%)PCI术后即刻获得TIMI 3级血流,对照组30例(9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观察组校正TIMI帧数(22±2)帧,对照组(26±3)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

术后7、30、90 d观察组LVEF、LVEDD、LVESD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

随访90 d内两组均未发生大出血等并发症。

结论 STEMI 患者急诊PCI 术中冠脉内补充注射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再灌注状态,促进左室功能的早期恢复,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5(000)029【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心脏功能;替罗非班【作者】马先林;乔瑞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10014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1001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内常存在血栓,行冠脉介入( PCI)治疗时必然会增加血栓脱落和远端微循环栓塞的危险[1]。

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

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

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是当前治疗急性心梗的首选方法。

尽管PPCI 的成功率日益提高,但仍存在一部分患者在手术中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针对PPCI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成为了心血管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挑战之一。

1. 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定义慢血流是指在PPCI术后冠脉灌注不良,造成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心肌灌注不足的情况。

无复流则是指在PPCI术后冠脉再通术中未能恢复正常的心肌灌注,仍出现明显的灌注缺损。

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出现可能导致患者更多的心肌损伤和心功能不全,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冠脉阻塞的程度、血栓负荷、冠脉痉挛、血小板聚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都可能是慢血流及无复流的诱因。

术中操作技术和器械选择也会对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3. 持续改进的治疗策略鉴于慢血流及无复流对患者预后的不利影响,心血管医学领域的专家们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相关的治疗策略,希望能够持续改进PPCI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效果。

(1)改善血管保护装置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血管保护装置被引入到PPCI手术中,试图降低手术中的血管损伤及血栓负荷,减少出血及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冠脉再通术后的灌注情况。

这些新型装置包括药物涂层支架、毛细管分流器及沉积器等,通过改善冠脉术后的血管状态,减少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

(2)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传统的抗血小板治疗只能部分地减少了血小板聚集和血栓负荷,无法完全阻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等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术后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

替格瑞洛联合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无复流疗效的Meta分析

替格瑞洛联合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无复流疗效的Meta分析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12.031替格瑞洛联合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无复流疗效的Meta分析赵蒙,李丽,赵振宇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临沂276400[摘要]目的评价替格瑞洛联合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

方法检索万方医学、CBM中国生物医学、知网医学、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1月,替格瑞洛联合不同剂量替罗非班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3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收集、提取、评估相关数据。

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561例患者。

结果显示替格瑞洛联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与替格瑞洛联合全量替罗非班治疗比,可有效降低无复流发生率、减少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增加TIMI血流3级事件发生率并有效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7、0.49、2.30、0.49,P<0.05)。

结论替格瑞洛联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可更好地降低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增加PCI术后TIMI血流3级发生率。

[关键词]替格瑞洛;替罗非班;无复流;PCI术;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6(b)-0031-06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icagrelor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Tirofiban on No-reflow after PCIZHAO Meng, LI Li, ZHAO ZhenyuLinyi Central Hospital,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2764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icagrelor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tirofiban on no-reflow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Retrieve Wanfang Medicine, CBM China Biomedical, CNKI Medicine,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Embase, and search for a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igrel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tirofiban in the treatment of non reflow after PCI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to January 2023. Three research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collected, extracted, and evaluated relevant data. Ap⁃ply Review Manager 5.3 software for meta-analysis. Results This study included a total of 5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 561 pati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igrinolol with half dose tirofiban and tigri⁃nolol with full dose tirofiba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no reflow,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major cardiac events,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TIMI grade 3 blood flow events, and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eve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R=0.47, 0.49, 2.30, 0.49, P<0.05). Conclusion Ticagrelor com⁃bined with half-dose tirofiban can better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reflow, bleeding events and major cardiac events after PCI, and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grade 3 TIMI blood flow after PCI.[Key words] Ticagrelor; Tirofiban; No-reflow;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ta-analysi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快速开通冠脉狭窄或闭塞,恢复[基金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003070410)。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50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另50例接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比较治疗效果,如血小板指标、心功能等。

结果:治疗前组间心功能指标差异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血小板指标差异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MPV高于对照组,PLT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PCT指标差异小(P>0.05)。

结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考虑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小板功能和心功能,效果理想。

【关键字】急性心肌梗死;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血小板、心功能临床危重症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急性心肌梗死,病变发展速度快,且预后较差。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为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无复流状况。

研究表明,PCI术中会激活血小板,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为出现无复流的主要因素,所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键为抗血小板干预。

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均为常用药物,但联用此两种药物,存在个体差异性,疗效不良。

已有报告指出[1],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良好。

但此方面报告较少,仍有大量学者致力于此点的讨论中。

现纳入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组论述此点: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按治疗方式分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入选标准:①各患者均存在心慌、胸痛、胸闷等症状,均接受动脉造影得到确诊;②各患者均签字表接受此次治疗;③病历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心力衰竭者;②已接受溶栓治疗者;③心功能分级≥IV级者;④肝肾功能异常者;⑤已使用过抗血小板或抗凝类药物者;⑥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免疫性疾病者;⑦智力或精神障碍者。

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郝清卿;张倩辉;苑可心;容春丽;李素彦【摘要】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5例行急诊PCI的老年(年龄>60岁)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替格瑞洛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阿司匹林300mg嚼服,对照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600mg、阿司匹林300 mg嚼服,冠状动脉造影后2组均以5 μg/kg的小剂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比分析2组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计祯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s,CTFC)及TIMI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TMP)分级,PCI术后1周心功能,PCI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替格瑞洛组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1.9% vs 79.4%,P<0.05),CTFC低于对照组(22.67土5.14 vs 31.36±4.72,P<0.01),TMP 2级以上比例高于对照组(77.4%vs 60.3%,P<0.05);PCI术后1周替格瑞洛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1);2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30 d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vs 19.1%,P<0.05).结论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可以迅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改善心肌灌注,减少无复流发生,而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可减少MACE事件发生.【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6)010【总页数】5页(P1120-1124)【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作者】郝清卿;张倩辉;苑可心;容春丽;李素彦【作者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当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已成为威胁国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首选方法,可以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2]。

术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冠脉无复流的作用

术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冠脉无复流的作用

术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 PCI治疗后冠脉无复流的作用[摘要]探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 治疗后冠脉无复流的作用。

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均拟于发病12h内拟行急诊PCI手术,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PCI 术前30min嚼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180mg+阿司匹林0.3g作为观察组,另一组术前30min嚼服氯吡格雷600mg+阿司匹林0.3g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情况、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率及ST 段回落情况、血小板聚集率、心功能、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等。

结果两组术后血流分级情况较术前改善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且ST段回落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一周的LVEF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随访期间的MACE、不良反应分别为5%(2/40)、5%(2/40)均少于对照组的17.5%(7/40)、20%(8/40)(P<0.05)。

结论 PCI术前服用负荷剂量的替格瑞洛可显著改善PCI术后心肌血流的再灌注,并可减少冠脉无复流的发生,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MACE 发生。

[关键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PCI治疗;冠脉无复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仍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PCI术,打通罪犯血管,改善心肌血流再灌注,可有效降低STEMI的病死率[1]。

冠状动脉无复流(coronary artery no-flow,CNR)是指PCI术后出现的已开通的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仍不能恢复正常前向血流的现象。

但从冠脉造影结果分析,PCI术后冠脉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较高,即虽然心外膜冠状动脉再通,但是心肌细胞未能获得有效的灌注,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2]。

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中对无复流的影响

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中对无复流的影响

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中对无复流的影响陈雪静【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11【摘要】Objective Studying infarction loading dose of ticagrelo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PCI treatment on no-reflow.Methods Oral ticagrelor 180 mg(80 cases in group A) and clopidogrel 300 mg(82 cases in group B)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Underwent emergency PCI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no-reflow statistics appear in PCI. ResultsA group of no-reflow incidence of 2.5%,Group B 10.98%,2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Oral loadingdose of ticagrelo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CI relatively has low occurrence of no-reflow.%目的:研究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治疗中对无复流的影响。

方法对口服替格瑞洛180 mg(A组80例)和氯吡格雷300 mg(B组82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统计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发生率。

结果A组无复流发生率2.50%,B组为10.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陈心涛;王丁仓;王彦鹤【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icagrelor and aspirin on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maximum platelet aggrgeation rate(MPAR),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ith CHD undergoing PCI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groups:control group (n =60)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plus aspirin,and observation group (n =60)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plus ticagrelor and aspirin for 3 months.The levels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prothrombin time (P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thrombin time (TT),MPAR,inflammatory factors C reactive protein (CRP),interleukin-6 (IL-6),and myeloperoxidase (MPO)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LVEF in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5).PT、APTT arid TT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more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 <0.05),and PT and APTT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and TT was long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5).MPAR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 <0.05),which was signifi cantly lower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5).CRP,IL-6 and MPO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 <0.0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Ticagrelor and aspirin can improve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and effectively alleviate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D after PCI.%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MPAR)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12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病人,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PCI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MPAR、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TT 较治疗前均延长(P<0.05),观察组PT、APTT均短于对照组,TT则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PAR较治疗前均得到降低(P<0.05),观察组MP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MPO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CRP、IL-6、MP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PCI术后通过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术后凝血功能、MPAR,且可有效缓解炎症.【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16)002【总页数】4页(P196-199)【关键词】冠心病;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炎症因子【作者】陈心涛;王丁仓;王彦鹤【作者单位】郑州颐和医院郑州 450006;郑州颐和医院郑州 450006;郑州颐和医院郑州 4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R256.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堵塞,导致心肌缺氧、缺血等原因所致的心脏病,使得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绞痛[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 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ticagrelor;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no-reflow;safety
尽早开通梗 死 相 关 血 管(IRA),进 行 心 肌 组 织 再灌注是 治 疗 急 性 ST 段 抬 高 型 心 肌 梗 死 (STE- MI)的关键。急诊经皮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治 疗 (PCI)已 成为 STEMI的 重 要 再 灌 注 治 疗 方 法。 但 是 急 诊 PCI冠状 动 脉 (冠 脉 )无 复 流 发 生 率 比得 到 有 效 灌 注,显 著影响患者的预后 。 [2] 无复 流 一 旦 发 生,处 理 起 来 棘手。最有效的办法还在于预防或减少无复流的 发生。替 格 瑞 洛 是 一 种 新 型 血 小 板 聚 集 抑 制 剂。 国际多中心临 床 研 究 PLATO[3]显 示,替 格 瑞 洛 弥 补了氯吡格 雷 起 效 慢、个 体 疗 效 差 异 大 等 不 足,有 更多的临床获益。然而,替格瑞洛 在 国 内 刚 刚 用 于 临床,研究有限,且多是针对心血 管 事 件、支 架 内 血 栓,对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尚未见 报 道。 本 文 总 结 了 我院STEMI急诊 PCI术前负荷量的替格瑞洛对预 防无复流,改 善 临 床 预 后 的 作 用,旨 在 探 讨 其 对 急 诊 PCI冠脉防治无复流的效果。 1 对 象 与 方 法 1.1 对 象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嚼服负荷量的替格瑞 洛 对 急 性 ST 段 抬 高 型 心 肌 梗 死 (STEMI)患 者 急 诊 经 皮 冠 状 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发病12h内接受急诊 PCI术的 STEMI患者共120例随 机分为替格瑞洛组(60例)和氯吡格雷组(60 例 )。 分 别 于 术 前 给 予 替 格 瑞 洛 180 mg 或 氯 吡 格 雷 600 mg 嚼 服。 比 较 两 组 基 础 临 床 情 况 、PCI后 无 复 流 、住 院 期 间 及 术 后 180d 主 要 心 血 管 不 良 事 件 (MACE),包 括 死 亡 、再 梗 死 、 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 率。 观 察 两 组 患 者 术 前 、术 后 心 肌 梗 死 溶 栓 血 流 分 级 (TIMI)、校 正 TIMI计 帧 数 (CT- FC)、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电图 ST 段 回 落 指 数 (STR)及 心 肌 型 肌 酸 激 酶 同 工 酶 (CK-MB)峰 值 及 峰 值 时 间。并观察出血并发症。结果:两 组 基 础 临 床 情 况 和 造 影 特 征 无 明 显 差 异。 两 组 患 者 术 前 TIMI无 显 著 差 异。 与 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术后IRA TIMI 3级血流、TMPG 3级明显增加(分别为93.3%︰78.3%,88.3% ︰71.7%,均 P<0.05),CTFC 明显改善[(20.6±4.5)︰(30.2±5.1),P<0.01],无复流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低 20.0%(P<0.01)。术 后 2h,STR、CK-MB 峰 值 及 酶 峰 值 时 间 均 优 于 氯 吡 格 雷 组 [分 别 为 88.3% ︰ 71.7%, (77.6±35.5)U/L ︰(117.5±46.7)U/L,(12±3)h︰(16±4)h;均 P<0.05];两组住院期间 MACE 发生率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80d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降低6.7%(P<0.05)。 主 要 出 血 两 组 无 明 显 差 异 (5.0% ︰3.3%,P>0.05),无血小板减少症。结论:在 STEMI急诊 PCI术前,给予高负荷量的替格瑞洛嚼服,可减少术 中 无 复 流 的 发 生 率 ,改 善 心 肌 灌 注 及 临 床 预 后 。
· 708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 (China)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专栏·
2015,31 (7):708-7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前负荷量替格瑞洛 对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
吴 朝 晖1 李 海 苗1 韩 志 远1 林 巧 芬1 谢 振 宏1 黄 仙 霞1
WU Zhaohui LI Haimiao HANG Zhiyuan LIN Qiaofen XIE Zhenhong HUANG Xianxia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Guangzhou,510507,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U Zhaohui,E-mail:18102618181@189.com
[关 键 词 ] 心 肌 梗 死 ;替 格 瑞 洛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术 ;无 复 流 ;安 全 性 doi:10.13201/j.issn.1001-1439.2015.07.005 [中 图 分 类 号 ] R541.4 [文 献 标 志 码 ] A
Effect and safety of ticagrelor 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inervention with no-reflow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ticagrelor on no-reflow phenomen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Method:A total of 120patients who were presented with acute STEMI within 12hours from onset and who had received successful primary PCI was randomly allocated to ticagrelor treated group (n=60)and clopi- dogrel treated group (n =60).Baseline characteristics,no-reflow rates,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during both hospitalization and 180-day follow-up were compared.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ST-segment elevation resolution (STR),and the peak value and peak time of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 (CK-MB )were compared. Bleeding complications was assessed.Result:Baseline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PCI were simila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ercentage of TIMI-3flow in IRA before PCI(P>0.05).Compared with clopidogrel tgroup,the incidence of TIMI grade 3flow and TMPG 3after PCI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icagrelor group (93.3% vs 78.3%,and 88.3% vs 71.7%;respectiv- ly,all P<0.05).CTFC in ticagrelo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clopidogrel group (20.6±4.5)vs (30.2±5.1),respectivly,P<0.01).The incidence of no-reflow was decreased by 20.0% (P<0.05).Ti-
选择 2012-10-2014-03 首 次 因 STEMI在 我 院行急诊 PCI治疗的患者120 例,其中男 74 例,女 46例,年龄 36~78 岁,平 均 年 龄 (57.6±12.5)岁。 随机分 为 替 格 瑞 洛 组 (60 例 )和 氯 吡 格 雷 组 (6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危 险 因 素、发 病 时 间、 伴发病及冠脉病变具有可比性。 入 选 标 准:① 持 续 性胸痛>30 min,含 服 硝 酸 甘 油 不 缓 解;② 发 病 < 12h;③ 术 前 心 电 图 至 少 两 个 导 联 ST 段 上 抬 ≥2 mm;④成功接受 PCI治疗,即IRA 实 现 机 械 再 通, 残余狭 窄 <30%。 排 除 出 血 性 疾 病、严 重 肝 肾 疾 病、血小 板 减 少 症,心 功 能 ≥Killip Ⅲ 级,并 排 除 既 往有心肌梗死、束支传导阻滞及心室 起 搏 等 影 响 心 电图分析的病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此研 究方案经武警广东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PCI及 用 药 方 案
1 武 警 广 东 总 队 医 院 心 内 科 (广 州 ,510507) 通 信 作 者 :吴 朝 晖 ,E-mail:18102618181@189.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