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分类管理登记表
XX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筛查登记表【模板】
![XX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筛查登记表【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3e21b70aeaad1f346933fca.png)
性别
身份证号
家庭人口
是否参保
是否为常住人口
患者姓名
患病史
患者姓名
患病史
22种慢性特殊病种类
普通慢性病:⑴高血压2级中危及以上⑵风心病⑶肺心病⑷心肌梗塞⑸各种慢性心功能衰竭⑹脑血管病后遗症(有功能障碍)⑺慢性中度病毒性肝炎⑻肝硬化⑼慢性肾炎⑽糖尿病(合并并发症)⑾再生障碍性贫血⑿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肢体功能障碍)⒀系统性红斑狼疮⒁癲痫⒂精神障碍⒃活动性结核病⒄帕金森病⒅器官移植术后治疗(仅限于抗排斥免疫调节剂)。
请选择以上序号:
重大慢性病:⑴恶性肿瘤放化疗⑵白血病⑶终末期肾病⑷重症精神病。
请选择以上序号:
以上均不符合,请描述病情:
提供 资料
⑴诊断证明⑵病历⑶化验单⑷购药记录⑸身份证复印件⑹一寸免冠照片3张⑺其他
调查人员签字:
户主确认签字:
签字:
附件3
XX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筛查登记表
填报单位:乡(镇)村
注:1、此表只填写未办理慢性病证的人员;2、患病史:是指患病起止时间;3、病种选择:只填选患病相应的序号,均不符合选项的可填写实际病种;4、家庭人口为1人的,不再填写患病者;5、此表一式四份,县、乡、村、户各执一份。
太原慢病办理流程
![太原慢病办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4642e2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2.png)
太原慢病办理流程一、慢性病管理政策背景慢性病,是指通常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持续近期的、临床上可以诊断出来的非传染性疾病,它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的慢性病防控政策始于20世纪90年代,2015年发布了《国家慢性病防治规划(2012-2015年)》,随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全国范围内加强了慢性病防控的工作。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也积极响应了国家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慢性病管理政策,加强了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
二、太原慢病办理流程1. 慢性病登记患者首先需到当地的社区医疗中心或医院进行登记,提供相关证件(身份证明、居民医保卡等),填写慢性病登记表,登记信息中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患病情况、治疗情况等,登记后将获得慢性病登记卡,这是患者接受慢性病管理服务的凭证。
2. 慢性病建档在慢性病登记后,患者需要前往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进行建档,慢性病患者会有一本专门的慢性病管理健康档案,将包括病历、诊断证明、治疗方案、用药记录、检查报告等信息,医疗机构将依据这些信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分析和管理。
3. 就诊及治疗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系统的治疗和管理,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提供用药指导,帮助患者规律用药。
4. 管理跟踪医疗机构通过健康档案跟踪管理患者的病情,及时反馈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对于有需要的患者将提供定期的家庭访视和康复指导服务。
5. 健康管理教育在治疗过程中,医疗机构会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管理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运动、心理调节等,帮助患者自我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6. 用药管理患者需要定期按时到医疗机构领取处方,及时使用药物,避免漏服、断药等情况发生,医疗机构对用药情况进行跟踪监管,及时纠正不良用药行为。
7. 康复指导在慢性病管理的过程中,医疗机构会针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指导方案,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促进患者康复。
健康档案老年人及社区慢病患者管理
![健康档案老年人及社区慢病患者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16bb0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1.png)
指标定义
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 及非户籍居民。
› 以政府证明文件为准
常住人口,65岁及以上老人,18岁以上人数(按 总人口78%计算)、低保人口数
› 辅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款文件 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内有符合各类服务规
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 根据等距抽样原则,随机抽取5份健康档案,查
中医体质辨识率=已开展中医体质辨识的老年人数/该 辖区内应开展中医体质辨识的老年人数×100%;其中 该辖区内应开展中医体质辨识的老年人数=该辖区内 65岁以上老年人数×70%;中医体质辨识率≥40%得2 分;<40%,得分=实际值/指标值×2分;
管理质量:等距抽样抽查已开展中医体质辨识的档案 10份,查看是否有当年体质辨识表,望闻切项目及养 身保健指导是否齐全。填表完整率≥90%得3分;<90% ,得分=实际值/指标值×3分;
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
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包 括体质辨识、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望闻切和中 医干预。(1)体质辨识。填体质辨识问卷表。(2) 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通过问诊及老年人健康状 态自评了解其心理、饮食、起居、运动和所患病证、 中医治疗及目前保健方法等情况;(3)望、闻、切 包括神色、形态、步态、语音、气息、舌象、脉象; (4)中医干预。对偏颇体质有养生保健指导;告知 或预约下一次中医复检的时间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糖尿病患者管理 的人数/年内管理糖尿病患者数×100%
辖区糖尿病患病总人数估算 › 辖区常住成年人口总数×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通过 社区卫生诊断获得或是选用全国近期患病率指标) › 糖尿病:9.7%
评分细则
1.8.3 糖尿病筛查(5)
慢性病筛查
![慢性病筛查](https://img.taocdn.com/s3/m/2b9b0b2dcfc789eb172dc8a6.png)
慢性病筛查(35岁以上居民首诊监测血压)登记表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电话
第一次血压监测第二次血压监测第三次血压监测是否建立档案时间
血压
(mmHg)
时间
血压
(mmHg)
时间
血压
(mmHg)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危人群筛查登记表
(高危人群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生活方式的指导)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
电话
筛查
时间
高危因素
收缩压:130~139mmHg
舒张压:85~89mmHg
超重肥胖
腰围男≥90cm
女≥85cm
高血压
家族史
高盐
饮食
长期过量饮酒
每日饮白酒≥100ml
男性≥55岁
更年期后的女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血压管理登记表序
号健康档案编号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建档日期
管理随访情况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
日期监测
值
日期监测
值
日期监测
值
日期监测
值
日期监测
值
日期监测
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慢性病发病报告制度及质量控制
![慢性病发病报告制度及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7ed0b588b4daa58da1114a9e.png)
精心打造
慢性病发病报告制度及质量控制
1、社区门诊医生发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脑卒中新发病例,由首诊医生应按照《西安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卡》报,并在门诊病历和门诊日志上注明“XX病新发报告标记”,一人患多种疾病时应按病种填入同一张卡片报告,
2、报告人填写报告卡后应在24小时内及时报至慢性病管理室。
3、慢性病室指定专人每个工作日收集慢性病报告卡,收集慢性病报告卡后逐张检查填写质量,不合格者应立即退回补填,合格者进行ICD编码并录入“西安市慢性病监测系统”,并登记入《西安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报告登记表》
4、如果为新发现的患者,应及时建立档案,开展慢性病随访工作。
若患者已建档,应在慢性病报告卡登记薄后“备注栏”注明“已建档”。
5、慢病专干于次月3日前将上月所有报告卡片、“西安市慢性病监测系统”数据电子版和《西安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统计月报表》报送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
太乙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未来1。
慢性病门诊登记表
![慢性病门诊登记表](https://img.taocdn.com/s3/m/e31950cada38376baf1fae85.png)
慢性病类 别
特殊慢性病 特殊慢性病
办证 审批时间 (换
换证 换证 2012-5-8 2012-5-9
杨翠莲 女 39 733 坡头田村横沟组 5305232052120020023
特殊慢性病 新办证 2012-5-8
匡体云 男 53 736 甘寨村大窝子组 5305232052030060034 杨发贤 男 73 737 象达村大寨下组 5305232052010200020 花全旺 男 74 738 坡头田村花家寨组 5305232052120080041 黄润娣 女 64 739 帮工村杨家寨组 5305232052080060005 苏翠仙 女 74 740 张达枝 男 52 742 杨学兰 女 68 743 莫亮仁 男 58 744 勐蚌村坡脚组 大场村旧寨组 象达村云盘组 赧洒村五组 5305232052150090016 5305232052090190001 5305232052010120027 5305232052050050035 岳开华 男 70 741 勐蚌村冷水沟组 5305232052150120024
岳翠美 女 71 728 勐蚌村老寨子三组 5305232052150030014 匡家顺 男 48 729 甘寨村大窝子组 5305232052030060014 杨昌洪 男 38 730 迤沙寨村三角山组 530523205211018017 岳仙焕 女 81 731 棠梨坪村三组 5305232052040150014 匡安云 男 63 732 甘寨村大窝子组 5305232052030060004
象达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门诊医疗审批登记表
象达乡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
姓名 性 年 证 别 龄 明
郑树英 女 53 71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be8eb4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9.png)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制度1为了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环保总局联合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特制定本条例。
一、医疗废弃物的分类1、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管、注射器。
2、各类敷料,使用后不回收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引流袋、引流管、包装袋,以及外科、妇产科使用后的纱布等。
3、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的生活废物。
4、检验科、手术室等使用后的一次性皮管及注射器。
5、锋利物,包括使用后的针头、刀片、安培、青霉素瓶等。
6、病理科切片产生的废弃物。
7、手术后的医疗废物。
8、放射性废物。
负责医院废物分类管理的责任人为临床科室护士长或医技科室主任。
二、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送1、医疗废物和生活废物应严格分类收集,各科室值班人员负责分类收集、运送。
2、生活废物装入黑色废物袋内,医疗废物第2、3、4、5、6、7条装入黄色废物袋内,医疗废物第8条装入红色废物袋内。
医疗废物第1条送供应室经高压、高温毁形消毒后由指定的回收公司回收。
3、医疗废物按指定的暂存处存放,运送工具和容器专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和清洁,用1000mg/1有效的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半小时后清洗。
4、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废物处置。
三、医疗废物的处置1、总务科负责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总务科负责业务指导和监督。
2、生活废物由专人负责运送到指定生活垃圾场填埋。
3、医疗废物由专人管理,并送指定处置中心焚烧处理。
4、医疗废物存放在专用房内,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禁止医疗废物露天存放。
5、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输血器经高压、高温毁形后由县卫生局指定的回收公司处罚。
6、严禁任何个人和单位转让买卖医疗废弃物。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实行医疗废物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应包括数量、时间、种类、处置方法,并由经手人签名。
慢性病管理规范
![慢性病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644d7e9524de518964b7dac.png)
选择重点管理病种原则
高危害原则 高医疗花费原则 早期干预有效的原则 干预方法简便易掌握的原则 社区干预经济成本低效果明显的原则
目前确定重点管理病种
高血压——控制血压、血脂 糖尿病——控制血糖、血脂
脑卒中
冠心病 —控制病情的继续发展、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COPD 肿瘤
慢性病防治关键
慢病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
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是终生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举例) 慢病病因、病情复杂,具有个体化的特点; 对卫生服务利用的需求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致残率高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是造成失能、残障的主 要原因:
视网膜剥离
糖尿病白内障
2013-11-2
吃
—是酿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础
高热量、高脂肪:
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
高盐饮食:高血压. 大量饮酒:脂肪肝、酒精肝。 腌制食物、油炸食物、烟熏食物: 食道癌、胃癌。
摄入脂肪过多、纤维素少:结肠癌
少动 —是酿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世界各国60—85%的成人都活动不 够,久坐的工作方式和懒于运动使得 每年有200万人 以待毙。
针对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和病人
依据危险因素和慢性病的特点
实施重点的各级预防
健康信息
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防病于未然”,疾病尚未发生,对危险因素实施积极 干预,推迟或减少发生
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三级预防:对慢性病人规范治疗、康复指导、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
学校慢性病规章制度
![学校慢性病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7f62d7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7.png)
学校慢性病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慢性病管理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师生,包括但不限于教职工、学生及家长。
第三条学校慢性病管理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慢性病档案,开展定期体检和健康教育,实施健康监测和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机制,提高师生自我保健意识。
第四条学校设立慢性病管理专门机构,由专门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组成,负责慢性病的登记、监测、防控和干预工作。
第五条学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学校慢性病管理工作,将学校慢性病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将慢性病管理的工作成果列入绩效考核。
第二章慢性病管理机制第六条学校慢性病管理机制由学校领导班子牵头,学校慢性病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学校慢性病管理工作。
第七条学校慢性病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医务人员、教育教学管理者、保卫安全管理者、后勤服务管理者等相关负责人,由校领导牵头,对学校慢性病管理工作进行具体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学校慢性病管理委员会设立慢性病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
第九条学校要建立慢性病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学校慢性病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十条学校慢性病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校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重点任务,及时通报学校慢性病管理情况,推动学校慢性病管理工作不断深入、不断发展。
第三章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第十一条学校慢性病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慢性病信息的集中存储、快速检索和全面统计。
第十二条学校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慢性病登记系统、慢性病监测系统、慢性病档案系统、慢性病预警系统等子系统,实现慢性病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
第十三条学校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系统要实现与医院、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的信息对接,及时获取慢性病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