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实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全部知识内容)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全部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6a4103310661ed9ad51f395.png)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全部知识内容)第一章实数★重点★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常见的非负数有: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a<1时1/a>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偶数:2n(n为自然数)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附:典型例题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b-a.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第二章代数式★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分类:1.代数式与有理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fd341d979563c1ec4da7139.png)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实数及代数式第一节:实数倒数:①定义: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相反数: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0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科学记数法:N=na10⨯(1≤a<10,n是整数)。
当N是大于1的数时,n=N的整数位数减去1。
当N是小于1的数时,n=N的第一个有效数字前0的个数。
有效数字:在一个近似数中,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位数止,这中间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字的有效数字。
如:0.004015,有效数字是4,0,1,5.一共四个.又如:0.00401500,有效数字是4,0,1,5,0,0,一共六个.第二节:代数式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有根a、22a b+。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必用公式:2222)(bababa+±=±(a+b)(a-b)=22ba-2a=a;)0()(2≥=aaa;baab⋅=(a≥0,b≥0);baba=(a≥0,b>0)同底数幂相乘:ma·n a=nma+;②同底数幂相除:m a÷n a=nma-;③幂的乘方:nma)(=mna;④积的乘方:nab)(=n a n b;⑤分式乘方:nnnbaba=)(第二章:方程组及其应用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正分数负分数正整数负整数(有限或无限循环小数)整数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实数正数一、解方程的依据—等式性质1.a=b ←→a+c=b+c 2.a=b ←→ac=bc (c ≠0)二、解法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⑴基本思想:“消元”⑵方法:①代入法 ②加减法一元二次方程:⑴配方法(注意步骤和推导求根公式)(2)公式法:)04(24222,1≥--±-=ac b aac b b x (3)因式分解法(特征:左边=0)十字相乘法: 十字左边相乘等于二次项系数,右边相乘等于常数项,交叉相乘再相加等于一次项系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d3535420722192e4536f68d.png)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 实数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 (a≠±1);B.1/a 中,a≠0;C.0<a <1时1/a >1;a >1时,1/a <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a; B.a 与-a 在数轴上的位置; 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奇数:2n-1 偶数:2n (n 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 │≥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 ③数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正分数 负分数 正整数0 负整数 (有限或无限循环性整数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实数负数整数 分数 无理数有理数正数整数分数无理数有理数│a │ 2aa (a ≥0)(a 为一切实数) a(a≥0) -a(a<0)│a │=二、实数的运算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第二章 代数式1.代数式与有理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讲解实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讲解实数](https://img.taocdn.com/s3/m/c2cceb2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3.png)
初中数学知识点讲解:实数1. 实数的定义实数是指能够用带有小数的数来表示的数,它包括正数、零和负数三种类型。
实数可以表示为有理数或无理数的形式,也可以是这两种数的混合形式。
通常用R表示实数集合。
以下是各种实数的表示方式:•1/3、-2、0.666、3.1415926…… 是实数•√2、π、e等无限不循环小数也是实数•-∞、+∞ 不是实数2. 实数的分类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类,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2.1 有理数有理数是指能够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三种类型。
有理数通常用Q表示。
以下是一些有理数的例子:•正有理数:1/2、3/4、2、3、999等•零:0•负有理数:-1/2、-3/4、-2、-3、-999等有理数的性质: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仍为有理数。
2.有理数可以化为最简分数形式。
3.任意两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的和、差、积、商仍为有理数。
4.有理数的大小可以用数轴表示。
2.2 无理数无理数是指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或无法写成分数形式的数。
无理数包括代数无理数和超越无理数两种类型。
以下是一些无理数的例子:•代数无理数:√2、√5、√7等•超越无理数:π、e等无理数的性质:1.无理数的加、减、乘、除可能得到有限小数或无限不循环小数。
2.任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不循环小数表示。
3.无理数不能化为最简分数形式。
4.无理数之间不存在大小关系。
3. 实数的运算实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下面分别介绍其运算规则和性质。
3.1 加法运算两个实数相加,可以按有理数的加法和无理数的加法进行。
•有理数相加:先化为相同的分母,再将分子相加即可。
•无理数相加:直接将两个无理数相加。
例如:• 1.5 + 2 = 3.5•√2 + √3 = √2 + √3 (无法化简)加法的性质:1.交换律:a+b=b+a2.结合律:(a+b)+c=a+(b+c)3.同一元素:a+0=a4.相反元素:a+(-a)=03.2 减法运算两个实数相减,可以根据加法的性质转化为加法运算。
数学实数知识点总结
![数学实数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28de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9.png)
数学实数知识点总结数学实数是数学中的一种数系,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实数是一种可以表示在数轴上的点的数,它们可以精确地描述和计算连续和无限的数量。
实数是数学中的基础,无论是在初中数学还是高中数学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对数学实数知识点的总结。
1. 实数的分类: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大类。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例的数,如正整数、负整数、分数和小数等。
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例的数,如根号2、圆周率π和自然对数的底数e等。
2. 实数的表示方法:实数可以用十进制、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形式来表示。
在十进制表示中,无论整数部分是正整数、负整数还是0,小数部分均可以是有限的或者无限的循环小数。
3. 实数的性质:实数具有传递性、相容性、反对称性、存在性等基本性质。
传递性指的是如果a<b,并且b<c,则a<c;相容性指的是对于任意的a≠b,要么a<b,要么a>b;反对称性指的是对于任意的a≠b,要么a<b,要么b<a;存在性指的是在实数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0不是最小的正数)以及一个最大的负数(0不是最大的负数)。
4. 实数的运算:实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实数的加法和乘法中,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在实数的减法和除法中,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
5. 实数的大小比较:在实数中,可以通过比较大小符号(<、>、≤、≥)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当a<b时,称a小于b,记作a<b;当a>b时,称a大于b,记作a>b;当a≤b时,称a小于等于b,记作a≤b;当a≥b时,称a大于等于b,记作a≥b。
6. 实数的绝对值:实数的绝对值是该实数到0的距离,用|a|表示。
实数a的绝对值的定义如下:当a≥0时,|a|=a;当a<0时,|a|=-a。
7. 实数的相反数和倒数:实数a的相反数为-b,满足a+b=0;实数a的倒数为1/a,满足a*(1/a)=1。
初中数学实数代数式整式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实数代数式整式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9022402964bcf84b9d57b6f.png)
第一章 数与式第⼀节 实数考点⼀:实数的分类与实数的有关概念<实数的分类>实数:是有理数和⽆理数的总称。
定义为与数轴上的点相对应的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整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数:⼤于零的数,正数前⾯可以放上正号“+”来表⽰(常省略不写)负数:⼩于零的数,⽤⼤于零的数前⾯放上负号“-”来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理数:⽆限不循环⼩数叫⽆理数。
即⾮有理数之实数,不能写作两整数之⽐。
若将它写成⼩数形式,⼩数点之后的数字有⽆限多个,并且不会循环。
常见的⽆理数有⼤部分的平⽅根、π等。
<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数轴: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和正⽅向的直线叫做数轴。
任何⼀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
相反数: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个数为另⼀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是零。
数轴上,表⽰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绝对值:把⼀个数载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在数轴上表⽰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左边的数⼤。
倒数: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它们的乘积为1。
注意:1.零没有倒数2.求分数的倒数,就是把分数的分⼦分母颠倒位置。
⼀个带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
3.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然数⽆理数实数<平⽅根、算术平⽅根、⽴⽅根>平⽅根:⼀般地如果⼀个数的平⽅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根,也叫a的⼆次⽅根.⼀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根是0;负数没有平⽅根。
开平⽅:求⼀个数的平⽅根的运算叫做开平⽅。
开平⽅是平⽅运算的逆运算,因此,可以运⽤平⽅运算求⼀个数的平⽅根。
算数平⽅根:正数的正平⽅根称为算数平⽅根。
初中数学实数知识点
![初中数学实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4e9f4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3.png)
初中数学实数知识点实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实数相关的知识点,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实数知识点。
首先是实数的概念。
实数是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包括所有的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其小数部分是无限不循环的。
接下来是实数的四则运算。
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都是封闭的,即两个实数的运算结果仍然是一个实数。
例如,两个有理数的和、差、积和商仍然是有理数;两个有理数的和、差、积和商都可能是无理数。
无理数之间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也是无理数。
实数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实数的排序性。
对于不同的实数,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来确定它们的相对位置。
我们可以通过数轴上的点的位置来进行比较。
例如,对于两个实数a和b,当a小于b时,可以写作a<b;当a大于b时,可以写作a>b。
实数的排序性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比较大小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数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实数的稠密性。
在任意两个不相等的实数之间,总是存在一个有理数和一个无理数。
这说明了实数的密集性,也可以用来解决一些近似问题。
例如,对于一个无理数,我们可以用有理数去逼近它,以便更方便地处理它。
另外,实数还有无穷定义和有界性的概念。
实数的无穷定义是指实数集合没有最大或最小的元素。
例如,对于任意一个实数,总存在比它更大或更小的实数。
实数的有界性是指实数集合存在上界或下界。
例如,对于有理数,它的上界可以是无理数。
最后,实数还有二次根式和平方根的概念。
二次根式是指形如√n的数,其中n是一个正数。
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二次根。
例如,16的平方根是4 ,因为4 × 4 = 16。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平方根和解决与平方根相关的问题。
总而言之,实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初中数学实数归纳技巧总结
![初中数学实数归纳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766b9b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2.png)
初中数学实数归纳技巧总结实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两部分。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实数是我们进行运算、比较和推理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掌握实数的性质和归纳技巧,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实数归纳技巧进行总结。
一、实数的分类1. 有理数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循环小数。
例如,2、-3、1/2、0.6(6)等都是有理数。
有理数的性质包括封闭性、稠密性等。
2. 无理数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其非循环无限不循环小数部分无限不循环。
例如,π、√2、e等都是无理数。
无理数在实数轴上是无穷无尽的,且无理数与有理数之间存在“间隙”。
二、实数运算规律1. 加法和乘法运算实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即对任意实数a、b、c 有:-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2. 减法和除法运算实数的减法和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和乘法运算进行。
例如,a -b = a + (-b),a / b = a * (1/b)。
三、实数的大小关系1. 实数的比较对于任意实数a和b,可以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比较。
比较时需要考虑正负数、绝对值大小等因素。
2. 实数的绝对值实数a的绝对值记作|a|,表示a到原点的距离。
对于a≥0,有|a|=a;对于a<0,有|a|=-a。
实数的绝对值有以下性质:- |a|≥0,且当且仅当a=0时,|a|=0;- |a * b| = |a| * |b|,即实数乘法的绝对值等于各自绝对值的乘积;- |a + b| ≤ |a| + |b|,即实数加法的绝对值不超过各自绝对值之和。
四、实数归纳技巧1. 数列的归纳法数列是由若干个实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
初中数学实数知识点
![初中数学实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dd040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9.png)
初中数学实数知识点实数的分类在初中数学中,“实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实数是指所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
其中,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
实数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分类:有理数与无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是实数的两个基本分类。
其中,有理数包括所有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例如1/2、-3/4、5等;而无理数则是所有不能表示为有理数的数,例如√2、π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无理数不能表示为有理数,但它们仍然是实数。
正数与负数另一种常见的实数分类方式是正数和负数。
其中,正数指大于零的实数,例如1、3.5、2.7等;负数则指小于零的实数,例如-2、-4.5、-1/3等。
零也是一个实数,但不属于正数或负数范畴。
实数的运算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实数的加减法实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初中阶段学习的整数加减法运算类似,其规则如下:•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即正数加正数得正数,负数加负数得负数,正数减负数得正数,负数减正数得负数。
•绝对值大的数减去绝对值小的数,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大的数相同。
•加减法运算时注意数的位置顺序。
例如,3+(-4)= -1,-6+(-2)= -8。
实数的乘法实数的乘法运算也和初中阶段学习的整数乘法运算类似,其规则如下:•同号相乘得正数,异号相乘得负数。
•任何数乘以零得零。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因数绝对值的乘积。
例如,3×(-4)= -12,-6×(-2)= 12。
实数的除法实数的除法运算需要注意除数不为零,其规则如下:•正数除以正数得正数,负数除以负数得正数,正数除以负数得负数,负数除以正数得负数。
•零不能作为除数。
例如,10 ÷ (-2) = -5,-12 ÷ 4 = -3。
实数的应用实数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些常见应用如下:坐标系坐标系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实数的运算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实数的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1d9d14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1.png)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实数的运算实数的运算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对实数的运算要求熟练掌握,并能正确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一、实数的加法运算实数的加法运算是指将两个实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对于任意实数a、b和c,有以下性质:1. 交换律:a + b = b + a2.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 存在零元:a + 0 = 0 + a = a4. 存在相反元:a + (-a) = (-a) + a = 0二、实数的减法运算实数的减法运算是指将一个实数减去另一个实数,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对于任意实数a、b和c,有以下性质:1. a - b = a + (-b)2. 减去0不变:a - 0 = a三、实数的乘法运算实数的乘法运算是指将两个实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对于任意实数a、b和c,有以下性质:1. 交换律:a * b = b * a2.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 存在单位元:a * 1 = 1 * a = a4. 存在相反元:a * (1/a) = (1/a) * a = 1 (其中a ≠ 0)四、实数的除法运算实数的除法运算是指将一个实数除以另一个实数,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对于任意非零实数a、b和c,有以下性质:1. a / b = a * (1/b) (其中b ≠ 0)2. 除以1不变:a / 1 = a除法运算要注意除数不能为零,否则运算结果没有意义。
实数的运算还涉及到运算顺序的规定。
在计算实数的四则运算时,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1. 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2. 其次是乘法和除法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3. 最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实数的运算来解决各种问题。
例如,计算商品总价、计算时间的差值、计算运动员的速度等等。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5fdcd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c.png)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人教版)2023年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第一章有理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32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一些三角函数,如sin60o等π+8等;3第二章整式的加减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3分)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4ab,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132132ab。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3?5a3b2c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11分)1、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2、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4、整式的运算法则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六章实数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六章实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6aa16369dc5022abea0066.png)
第六章实数6.1 平方根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2、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a aaa a⎧≥⎪==⎨-<⎪⎩;注意a的双重非负性:0a≥⎪⎩例: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64;(2)2)3(-;(3)49151.例:若数m的平方根是32+a和12-a,求m的值.解:∵负数没有平方根,故m必为非负数.(1)当m为正数时,其平方根互为相反数,故(32+a)+(12-a)=0,解得3=a,故32+a=9332=+⨯,912312-=-=-a,从而8192==a.(2)当m为0时,其平方根仍是0,故032=+a且0433=-a,此时两方程联立无解.GAGGAGAGGAFFFFAFAFGAGGAGAGGAFFFFAFAF例:估计10+1的值是( )(A )在2和3之间 (B )在3和4之间 (C )在4和5之间(D )在5和6之间6.2 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其中3是根指数.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例:已知:M a a b =++-82是a +8的算术数平方根,N b a b =--+324是b -3立方根,求M N +的平方根.分析:由算术平方根及立方根的意义可知a +≥8022243a b a b +-=⎧⎨-+=⎩,解方程组,得:a b ==13,GAGGAGAGGAFFFFAFAF代入已知条件得:M N ==903,,∴M N +=+=+=903033故M +N 的平方根是±3.6.3 实数 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点,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GAGGAGAGGAFFFFAFAF(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等 例:在所给的数据:,13,π,0.57, 0.58588588858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增加1个)其中无理数个数( B ).(A)2个 (B)3 (C)4个 (D)5个3、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4、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0a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若a a =,则0a ≥;若a a =-,则0a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例:比较a aa 、、1的大小.GAGGAGAGGAFFFFAFAF①当01<<a 时,取a =001.,则110001aa ==、.,显然有1aa a >>GAGGAGAGGAFFFFAFAF②当a =1时,a aa ==1,③当a >1时,仿①取特殊值可得a a a>>1 例:解方程()2136x +=.解:∵()2136x +=∴x+1看着是36的平方根. 16x +=±. ∴15x=, 27x =-.例: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2a -1和a -11,求这个数.解:由2a -1+a -11=0,得a =4,∴2a -1=2×4-1=7.∴这个数为72=49.例:已知2a -1和a -11是一个数的平方根,求这个数.解: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2a -1和a -11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当2a -1=a -11时,a =-10,∴2a -1=-21,这时所求得数为(-21)2=441;当2a -1+a -11=0时,a =4,∴2a -1=7,这时所求得数为72=49. 综上可知所求的数为49或441.实数大小进行比较的常用方法方法一:差值比较法差值比较法的基本思路是设a ,b 为任意两个实数,先求出a 与b 的差,再GAGGAGAGGAFFFFAFAF根据当a -b ﹥0时,得到a ﹥b.当a -b ﹤0时,得到a ﹤b.当a -b =0,得到a=b.例1:(1)比较513-与51的大小. (2)比较1-2与1-3的大小.解 ∵513--51=523-<0 , ∴513-<51. 解 ∵(1-2)-(1-3)=23->0 , ∴1-2>1-3.方法二:商值比较法商值比较法的基本思路是设a ,b 为任意两个正实数,先求出a 与b 得商.当ba <1时,a <b ;当ba >1时,a >b ;当ba =1时,a=b.来比较a 与b 的大小.例2:比较513-与51的大小.GAGGAGAGGAFFFFAFAF解:∵513-÷51=13-<1 ∴513-<51 方法三:倒数法倒数法的基本思路是设a ,b 为任意两个正实数,先分别求出a 与b 的倒数,再根据当a1>b1时,a <b.来比较a 与b 的大小.例3:比较2004-2003与2005-2004的大小.解∵200320041-=2004+2003,200420051-=2005+2004又∵2004+2003<2005+2004 ∴2004-2003>2005-2004(超纲,不作要求)方法四:平方法平方法的基本是思路是先将要比较的两个数分别平方,再根据a >0,b >0时,可由2a >2b 得到a >b 来比较大小,这种方法常用于比较无理数的大小. 例5:比较62+与53+的大小解:1228)62(2+=+, 2)53(+=8+215.又∵8+212<8+215 ∴62+<53+.方法五:估算法估算法的基本是思路是设a ,b 为任意两个正实数,先估算出a ,b 两数或两数中某部分的取值范围,再进行比较.例4:比较8313-与81的大小解:∵3<13<4 ∴13-3<1 ∴8313-<81方法六:移动因式法(穿墙术)移动因式法的基本是思路是,当a>0,b>0,若要比较形如a db c与的大小,可先把根号外的因数a与c平方后移入根号内,再根据被开方数的大小进行比较.例6:比较27与33的大小GAGGAGAGGAFFFFAFAFGAGGAGAGGAFFFFAFAF解:∵27=722•=28,33=332•=27.又∵28>27, ∴27>33.方法七:取特值验证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有时取特殊值会更简单.例7:当10 x 时,2x ,x ,x1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解:(特殊值法)取x =21,则:2x =41,x1=2.∵41<21<2,∴2x <x <x1.例:设a =20,b =(-3)2,cd =112-⎛⎫⎪⎝⎭,则a 、b 、c 、d 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c <a <d <bB.b <d <a <cC.a <c <d <bD.b <c <a <d 分析 可以分别求出a 、b 、c 、d 的具体值,从而可以比较大小. 解:∵a =20=1,b =(-3)2=9,cd =112-⎛⎫⎪⎝⎭=2<1<2<9,∴c <a <d <b .故应选A .除以上七种方法外,还有利用数轴上的点,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以及绝对值比较法等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对于不同的问题要灵活用简便合理的方法来解题.能快速地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22721 58C1 壁< Q28079 6DAF 涯r37902 940E 鐎*[25846 64F6 擶35585 8B01 謁kiU27717 6C45 汅GAGGAGAGGAFFFFAFAF。
初中数学知识点——实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实数](https://img.taocdn.com/s3/m/bd7508a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c.png)
初中数学知识点——实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实数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假如a与b互为相反数,那么有a+b=0,a=-b,反之亦成立。
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
2、绝对值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0。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假如a与b互为倒数,那么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4、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
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梳理(详细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梳理(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df2a66aa00b52acfc7cab7.png)
初中数学知识点梳理(详细版)第一单元数与式第1讲实数知识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1.实数(1)按定义分(2)按正、负性分正有理数有理数 0 有限小数或正实数负有理数无限循环小数实数 0实数正无理数负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1)0既不属于正数,也不属于负数.(2)无理数的几种常见形式判断:①含π的式子;②构造型:如3.010010001…(每两个1之间多个0)就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开方开不尽的数:如,;④三角函数型:如sin60°,tan25°.(3)失分点警示:开得尽方的含根号的数属于有理数,如=2,=-3,它们都属于有理数.知识点二:实数的相关概念2.数轴(1)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2)特征: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数轴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例:数轴上-2.5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2.5.3.相反数(1)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2)代数意义:a、b互为相反数 a+b=0(3)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a的相反数为-a,特别的0的绝对值是0.例:3的相反数是-3,-1的相反数是1.4.绝对值(1)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2)运算性质:|a|= a (a≥0); |a-b|= a-b(a≥b)-a(a<0).b-a(a<b)(3)非负性:|a|≥0,若|a|+b2=0,则a=b=0.(1)若|x|=a(a≥0),则x=±a.(2)对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例:5的绝对值是5;|-2|=2;绝对值等于3的是±3;|1-|=-1.5.倒数(1)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的倒数为1/a(a≠0)(2)代数意义:ab=1a,b互为倒数例:-2的倒数是-1/2;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有±1.知识点三:科学记数法、近似数6.科学记数法(1)形式:a×10n,其中1≤|a|<10,n为整数(2)确定n的方法:对于数位较多的大数,n等于原数的整数为减去1;对于小数,写成a×10-n,1≤|a|<10,n等于原数中左起至第一个非零数字前所有零的个数(含小数点前面的一个)例:21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2.1×104;19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9×105;0.000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知识点一:代数式及相关概念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1.代数式(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求代数式的值: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求代数式的值.求代数式的值常运用整体代入法计算.例:a-b=3,则3b-3a=-9.为7×10-4.7.近似数(1)定义:一个与实际数值很接近的数.(2)精确度:由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例:3.14159精确到百分位是3.14;精确到0.001是3.142.知识点四:实数的大小比较8.实数的大小比较(1)数轴比较法: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性质比较法:正数>0>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作差比较法:a-b>0a>b;a-b=0a=b;a-b<0a<b.(4)平方法:a>b≥0a2>b2.例:把1,-2,0,-2.3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结果为___1>0>-2>-2.3_.知识点五:实数的运算9. 常见运算乘方几个相同因数的积; 负数的偶(奇)次方为正(负)例:(1)计算:1-2-6=_-7__;(-2)2=___4__;3-1=_1/3_;π0=__1__;(2)64的平方根是_±8__,算术平方根是__8_,立方根是__4__.失分点警示:类似“的算术平方根”计算错误. 例:相互对比填一填:16的算术平方根是 4___,的算术平方根是___2__.零次幂a0=_1_(a≠0)负指数幂a-p=1/a p(a≠0,p为整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若x2=a(a≥0),则x=a.其中a是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若x3=a,则x=3a.10.混合运算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向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一次进行.计算时,可以结合运算律,使问题简单化2.整式(单项式、多项式)(1)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积的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单项式.其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叫做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4)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例:(1)下列式子:①-2a2;②3a-5b;③x/2;④2/x;⑤7a2;⑥7x2+8x3y;⑦2017.其中属于单项式的是①③⑤⑦;多项式是②⑥;同类项是①和⑤.(2)多项式7m5n-11mn2+1是六次三项式,常数项是__1 .知识点二:整式的运算3.整式的加减运算(1)合并同类项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2)去括号法则: 若括号外是“+”,则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外是“-”,则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3)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失分警示: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外面是符号,一定要变号,且与括号内每一项相乘,不要有漏项.例:-2(3a-2b-1)=-6a+4b+2.4.幂运算法则(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a n=a m+n;(2)幂的乘方:(a m)n=a mn;(3)积的乘方:(ab)n=a n·b n;(4)同底数幂的除法:a m÷a n=a m-n(a≠0).其中m,n都在整数(1)计算时,注意观察,善于运用它们的逆运算解决问题.例:已知2m+n=2,则3×2m×2n=6.(2)在解决幂的运算时,有时需要先化成同底数.例:2m·4m=23m.5.整式的乘除运算(1)单项式×单项式:①系数和同底数幂分别相乘;②只有一个字母的照抄.(2)单项式×多项式: m(a+b)=ma+mb.(3)多项式×多项式: (m+n)(a+b)=ma+mb+na+nb.(4)单项式÷单项式:将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5)多项式÷单项式:①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②商相加.失分警示:计算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注意不能漏乘,不能丢项,不能出现变号错.例:(2a-1)(b+2)=2ab+4a-b-2.(6)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a+b)(a-b)=a2-b2. 注意乘法公式的逆向运用及其变形公式的运用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变形公式:a2+b2=(a±b)2∓2ab,ab=【(a+b)2-(a2+b2)】 /26.混合运算注意计算顺序,应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若为化简求值,一般步骤为:化简、代入替换、计算.例:(a-1)2-(a+3)(a-3)-10=_-2a__.知识点五:因式分解7.因式分解(1)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2)常用方法:①提公因式法:ma+mb+mc=m(a+b+c).②公式法:a2-b2=(a+b)(a-b);a2±2ab+b2=(a±b)2.(3)一般步骤:①若有公因式,必先提公因式;②提公因式后,看是否能用公式法分解;③检查各因式能否继续分解.(1) 因式分解要分解到最后结果不能再分解为止,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2) 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互为逆运算.知识点一:分式的相关概念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1.分式的概念(1)分式:形如BA(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2)最简分式: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在判断某个式子是否为分式时,应注意:(1)判断化简之间的式子;(2)π是常数,不是字母. 例:下列分式:①;②; ③;④2221xx+-,其中是分式是②③④;最简分式③.2.分式的意义(1)无意义的条件:当B=0时,分式BA无意义;(2)有意义的条件:当B≠0时,分式BA有意义;(3)值为零的条件:当A=0,B≠0时,分式BA=0.失分点警示:在解决分式的值为0,求值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所求得的值满足分母不为0.例:当211xx--的值为0时,则x=-1.3.基本性质( 1 ) 基本性质:A A CB B C⋅=⋅A CB C÷=÷(C≠0).(2)由基本性质可推理出变号法则为:()AA AB B B---==-;A A AB B B--==-.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可将分式进行化简:例:化简:22121xx x-++=11xx-+.知识点三:分式的运算4.分式的约分和通分(1)约分(可化简分式):把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去,即babmam=;(2)通分(可化为同分母):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异分母的分式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即bcbdbcacdcba,,⇒分式通分的关键步骤是找出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然后根据分式的性质通分.例:分式21x x+和()11x x-的最简公分母为()21x x-.5.分式的加减法(1)同分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即ac±bc=a±bc;(2)异分母: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即ab±cd=ad±bcbd.例:111xx x+--=-1.2112.111aa a a+=+--6.分式的乘除法(1)乘法:ab·cd=acbd; (2)除法:a cb d÷=adbc;(3)乘方:nab⎛⎫⎪⎝⎭=nnab(n为正整数).例:2a bb a⋅=12;21x xy÷=2y;332x⎛⎫- ⎪⎝⎭=3278x-.7.分式的混合运算(1)仅含有乘除运算:首先观察分子、分母能否分解因式,若能,就要先分解后约分.(2)含有括号的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合理应用.一般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若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失分点警示:分式化简求值问题,要先将分式化简到最简分式或整式的形式,再代入求值.代入数值时注意要使原分式有意义.有时也需运用到整体代入.知识点一:二次根式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1.有关概念(1)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a(a≥0)的式子.(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3)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分母中不含根号);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失分点警示:当判断分式、二次根式组成的复合代数式有意义的条件时,注意确保各部分都有意义,即分母不为0,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等.例:若代数式11x-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x>1.2.二次根式的性质(1)双重非负性:①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即a≥0;②二次根式的值是非负数,即a≥0.注意:初中阶段学过的非负数有:绝对值、偶幂、算式平方根、二次根式.利用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解题:(1)值非负:当多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可得各个非负数均为0.如1a++1b-=0,则a=-1,b=1.(2)被开方数非负: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同时出现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下时,可得这一对相反数的数均为0.如已知b=1a-+1a-,则a=1,b=0.(2)两个重要性质:①(a)2=a(a≥0);②a2=|a|=()()a aa a⎧≥⎪⎨-<⎪⎩;(3)积的算术平方根:ab=a·b(a≥0,b≥0);(4)商的算术平方根:ab=ab(a≥0,b>0).例:计算:23.14=3.14;()22-=2;24=;=2 ;442939==知识点二:二次根式的运算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将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例:计算:2832-+=32.4.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乘法:a·b=ab(a≥0,b≥0);注意: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例:计算:3223⋅=1;323222==4.(2)除法:ab=ab(a≥0,b>0).5.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与实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或先去括号).运算时,注意观察,有时运用乘法公式会使运算简便.例:计算:(2+1)(2 -1)= 1 .知识点一: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1.等式的基本性质(1)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若a=b,则a±c=b±c .(2)性质2:等式两边同乘(或除)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若a=b,则ac=bc,a bc c=(c≠0).(3)性质3:(对称性)若a=b,则b=a.(4)性质4:(传递性)若a=b,b=c,则a=c.失分点警示:在等式的两边同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必须不为0.例:判断正误.(1)若a=b,则a/c=b/c.(×)(2)若a/c=b/c,则a=b.(√)2.关于方程的基本概念(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等式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3)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题时,注意一次项系数不等于0.例:若(a-2)|a1|0x a-+=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的值为0.知识点二: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常数项;(2)去括号:括号外若为负号,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均要变号;(3)移项:移项要变号;(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5)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失分点警示:方程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起来,然后再去括号,防止出现变号错误.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思路:消元,将二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已知方程组,求相关代数式的值时,需注意观察,有时不需解出方程组,利用整体思想解决解方程组. 例:已知2923x yx y-=⎧⎨-=⎩则x-y的值为x-y=4.方法:(1)代入消元法:从一个方程中求出某一个未知数的表达式,再把“它”代入另一个方程,进行求解;(2) 加减消元法: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的方法.知识点三: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5.列方程(组)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审清题意,分清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2)设未知数;(3)列方程(组):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组);(4)解方程(组);(5)检验:检验所解答案是否正确或是否满足符合题意;(6)作答:规范作答,注意单位名称.(1)设未知数时,一般求什么设什么,但有时为了方便,也可间接设未知数.如题目中涉及到比值,可以设每一份为x.(2)列方程(组)时,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共是、等于、大(多)多少、小(少)多少、几倍、几分之几等.6.常见题型及关系式(1)利润问题:售价=标价×折扣,销售额=售价×销量,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2)利息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3)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4)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①相遇问题:全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②追及问题:a.同地不同时出发:前者走的路程=追者走的路程;b.同时不同地出发: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距离=追者走的路程.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1.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的整式方程.(2)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x2、bx、c分别叫做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b、c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例:方程20aax+=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方程的根为-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x+m)2=n(n≥0)的方程,可直接开平方求解.( 2 )因式分解法:可化为(ax+m)(bx+n)=0的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3 )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的求根公式为x=242b b aca-±-(b2-4ac≥0).(4)配方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时,也可以考虑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注意观察,先特殊后一般,即先考虑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不能用这两种方法解时,再用公式法.例:把方程x2+6x+3=0变形为(x+h)2=k的形式后,h=-3,k=6.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3.根的判别式(1)当Δ=24b ac->0时,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Δ=24b ac-=0时,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当Δ=24b ac-<0时,原方程没有实数根.例:方程2210x x+-=的判别式等于8,故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方程2230x x++=的判别式等于-8,故该方程没有实数根.*4.根与系数的关(1)基本关系: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与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相关代数式的常见变形:系有两个根分别为x1、x2,则x1+x2=-b/a,x1x2=c/a.注意运用根与系数关系的前提条件是△≥0.(2)解题策略:已知一元二次方程,求关于方程两根的代数式的值时,先把所求代数式变形为含有x1+x2、x1x2的式子,再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 (x1+1)(x2+1)=x1x2+(x1+x2)+1,x12+x22=(x1+x2)2-2x1x2,12121211x xx x x x++=等.失分点警示在运用根与系数关系解题时,注意前提条件时△=b2-4ac≥0.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4.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1)解题步骤: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列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二次方程;⑤检验根是否有意义;⑥作答.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方程一般有两个实数根,则必须要根据题意检验根是否有意义. (2)应用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经常在增长率问题、面积问题等方面应用.①平均增长率(降低率)问题:公式:b=a(1±x)n,a表示基数,x表示平均增长率(降低率),n表示变化的次数,b表示变化n次后的量;②利润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③传播、比赛问题:④面积问题:a.直接利用相应图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b.将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或平移形成规则图形,运用面积之间的关系列方程.知识点一:分式方程及其解法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1.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例:在下列方程中,①210x+=;②4x y+=-;③11xx=-,其中是分式方程的是③.2.解分式方程基本思路:分式方程整式方程例:将方程12211x x+=--转化为整式方程可得:1-2=2(x-1).解法步骤:(1)去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2)解所得的整式方程;(3) 检验:把所求得的x的值代入最简公分母中,若最简公分母为0,则应舍去.3.增根使分式方程中的分母为0的根即为增根. 例:若分式方程101x=-有增根,则增根为1.知识点二:分式方程的应用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4.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2)设未知数;(3) 列分式方程;(4)解分式方程;(5)检验: (6)作答. 在检验这一步中,既要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不是符合题目的实际意义.知识点一: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1.不等式的相关概念(1)不等式: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3)不等式的解集: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例:“a 与b 的差不大于1”用不等式表示为a -b ≤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若a >b,则 a ±c >b ±c ; 性质2:若a >b,c >0,则ac >bc ,a c >bc ;性质3:若a >b,c <0,则ac <bc ,a c <bc .牢记不等式性质3,注意变号. 如:在不等式-2x >4中,若将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可得x <2.知识点二 :一元一次不等式3.定义用不等号连接,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左右两边为整式的式子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例:若230m mx ++>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 的值为-1.4.解法(1)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失分点警示系数化为1时,注意系数的正负性,若系数是负数,则不等式改变方向.(2)解集在数轴上表示:x ≥a x >a x ≤a x <a知识点三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及其解法5.定义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在表示解集时“≥”,“≤”表示含有,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表示不包含要用空心圆点表示.(2)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情况,求字母系数时,一般先视字母系数为常数,再逆用不等式(组)解集的定义,反推出含字母的方程,最后求出字母的值.如:已知不等式(a-1)x <1-a 的解集是x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1.6.解法 先分别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各个解集的公共部分7.不等式组解集的类型 假设a <b 解集 数轴表示 口诀x a x b ≥⎧⎨≥⎩ x ≥b 大大取大 x a x b ≤⎧⎨≤⎩x ≤a 小小取小 x a x b ≥⎧⎨≤⎩ a ≤x ≤b大小,小大中间找 x ax b≤⎧⎨≥⎩ 无解 大大,小小取不了 知识点四 :列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8.列不等式解应用题(1)一般步骤:审题;设未知数;找出不等式关系;列不等式;解不等式;验检是否有意义.(2)应用不等式解决问题的情况:a.关键词:含有“至少(≥)”、“最多(≤)”、“不低于(≥)”、“不高于(≤)”、“不大(小)于”、“超过(>)”、“不足(<)”等;b.隐含不等关系:如“更省钱”、“更划算”等方案决策问题,一般还需根据整数解,得出最佳方案注意: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中,设未知数时,不应带“至少”、“最多”等字眼,与方程中设未知数一致.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1.相关概念(1)定义:在平面内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2)几何意义: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M与有序实数对(x,y)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点的坐标先读横坐标(x轴),再读纵坐标(y轴).2.点的坐标特征( 1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如图所示):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①在横轴上⇔y=0;②在纵轴上⇔x=0;③原点⇔x=0,y=0.(3)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①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②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4)点P(a,b)的对称点的坐标特征:①关于x轴对称的点P1的坐标为(a,-b);②关于y轴对称的点P2的坐标为(-a,b);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P3的坐标为(-a,-b).(5)点M(x,y)平移的坐标特征:M(x,y) M1(x+a,y)M2(x+a,y+b)(1)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变化情况相同.(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图形面积时,先观察所求图形是否为规则图形,若是,再进一步寻找求这个图形面积的因素,若找不到,就要借助割补法,割补法的主要秘诀是过点向x轴、y轴作垂线,从而将其割补成可以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来解决.3.坐标点的距离问题(1)点M(a,b)到x轴,y轴的距离:到x轴的距离为|b|;)到y轴的距离为|a|.(2)平行于x轴,y轴直线上的两点间的距离:点M1(x1,0),M2(x2,0)之间的距离为|x1-x2|,点M1(x1,y),M2(x2,y)间的距离为|x1-x2|;点M1(0,y1),M2(0,y2)间的距离为|y1-y2|,点M1(x,y1),M2(x,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等.xy第四象限(+,-)第三象限(-,-)第二象限(-,+)第一象限(+,+)–1–2–3123–1–2–3123Oy 2)间的距离为|y 1-y 2|.知识点二:函 数4.函数的相关概念 (1)常量、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2)函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称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3)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原则为:整式为全体实数;分式的分母不为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失分点警示函数解析式,同时有几个代数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是各个代数式中自变量的公共部分. 例:函数y=35x x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 ≥-3且x ≠5.5.函数的图象 (1)分析实际问题判断函数图象的方法: ①找起点:结合题干中所给自变量及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应到图象中找对应点;②找特殊点:即交点或转折点,说明图象在此点处将发生变化; ③判断图象趋势:判断出函数的增减性,图象的倾斜方向.(2)以几何图形(动点)为背景判断函数图象的方法: ①设时间为t (或线段长为x ),找因变量与t(或x)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用含t(或x)的式子表示, 再找相应的函数图象.要注意是否需要分类讨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读取函数图象增减性的技巧:①当函数图象从左到右呈“上升”(“下降”)状态时,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减小);②函数值变化越大,图象越陡峭;③当函数y 值始终是同一个常数,那么在这个区间上的函数图象是一条平行于x 轴的线段.知识点一: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性质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1.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1)概念:一般来说,形如y =kx +b (k ≠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 =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2)图象形状:一次函数y =kx +b 是一条经过点(0,b )和(-b/k ,0)的直线.特别地,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是一条恒经过点(0,0)的直线.例:当k =1时,函数y=kx +k -1是正比例函数,2.一次函数的性质 k ,b 符号 K >0, b >0 K >0, b <0 K >0,b=0 k <0, b >0 k <0, b <0 k <0, b =0 (1)一次函数y=kx+b 中,k 确定了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b 确定了与y轴交点的位置.(2)比较两个一次函数函数值的大小:性质法,借助函数的图象,也可以运用数值代入法. 例:已知函数y =-2x +b ,大致 图象 经过象限 一、二、三 一、三、四 一、三 一、二、四 二、三、四二、四 图象性质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3.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坐标(1)交点坐标:求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只需令y=0,解出x即可;求与y轴的交点,只需令x=0,求出y即可.故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bk,0,与y轴的交点是(0,b);(2)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恒过点(0,0).例:一次函数y=x+2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2,0),与y轴交点的坐标是(0,2).知识点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条件(1)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其一般步骤为:①设:设函数表达式为y=kx+b(k≠0);②代: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解方程或方程组;③解:求出k与b的值,得到函数表达式.(2)常见类型:①已知两点确定表达式;②已知两对函数对应值确定表达式;③平移转化型:如已知函数是由y=2x平移所得到的,且经过点(0,1),则可设要求函数的解析式为y=2x+b,再把点(0,1)的坐标代入即可.(1)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组条件,而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只需一组条件即可.(2)只要给出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坐标即可得出b的值,b值为其纵坐标,可快速解题. 如:已知一次函数经过点(0,2),则可知b=2.5.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①一次函数图象平移前后k不变,或两条直线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则可知它们的k值相同.②若向上平移h单位,则b值增大h;若向下平移h单位,则b值减小h.例: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y=-2x+2.知识点三: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6.一次函数与方程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根就是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例:(1)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0的解为x=1,则函数y=ax+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2)一次函数y=-3x+12中,当x >4时,y的值为负数.7.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两个一次函数y=k1x+b 和y=k2x+b图象的交点坐标.8.一次函数与不等式(1)函数y=kx+b的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2)函数y=kx+b的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知识点四: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9.一般步骤(1)设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2)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关系式;(4)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5)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相应的值,对所求的值进行检验,是否符合实际意义;(6)做答.一次函数本身并没有最值,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往往有一定的限制,其图象为射线或线段.涉及最值问题的一般思路:确定函数表达式→确定y=k2x+by=k1x+b。
初一实数知识点总结
![初一实数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7db31e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3.png)
初一实数知识点总结实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对于初一的同学来说,理解和掌握实数的相关知识是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
一、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整数又可以分为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例如 1、2、3 是正整数,-1、-2、-3 是负整数,0 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
分数则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例如 1/2、3/4 是正分数,-1/2、-3/4 是负分数。
有理数可以用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来表示,这也是有理数的一个重要特征。
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乘方。
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 0 的数,都得 0。
乘方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二、无理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圆周率π、根号 2 等。
无理数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
常见的无理数有三种形式: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根号2、根号 3 等。
2、特定结构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如***********……(每两个 1之间依次多一个 0)。
3、含有圆周率π的数,如2π、π/2 等。
三、实数的分类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也可以按照正负性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正实数包括正有理数和正无理数;负实数包括负有理数和负无理数。
四、实数的性质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2、实数的运算性质(1)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2)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3)乘法交换律:ab = ba(4)乘法结合律:(ab)c = a(bc)(5)乘法分配律:a(b + c) = ab + ac3、实数的大小比较(1)正数大于 0,0 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dfc599ddccda38366baff3.png)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实数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常见的非负数有: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偶数:2n(n为自然数)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附:典型例题1. 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b-a.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二章代数式☆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分类:1.代数式与有理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