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02 养老保险

02  养老保险
–去世者本人达到一定的资格标准 –遗属(靠丈夫生前养老金生活的遗孀)满足一 定的申领条件 –经济状况调查
第四节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城镇养老保障“三支柱”
• 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年金
•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寿险等 农村养老保障
视频
郎咸平说养老金
第四节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2)国家机关和未进行试点地区的事业单位 –覆盖范围: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员工(未试点 地区) –保险缴费:个人不缴费,财政拨款 –保险支付:“就业工资关联”支付原则——养 老金待遇水平与工龄长短工资高低挂钩 • 国家机关员工退休养老金:退休前“基础工资” 和“工龄工资”的100%,“职务工资”和“级别 工资”总和的一定比例 • 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养老金:“基础工资”与“岗 位工资”总和的一定比例
第四节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4)资格条件 缴费年限:缴费15年以上 –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 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养老金一次支付 给本人 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0岁 –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 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男55岁,女45岁 –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的,退休年龄为男 50 岁,女 45岁(公务员/事业单位女性55岁)
第四节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三、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
2.中国现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1)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个体工 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2)保险缴费 –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企业按本企业工资总 额的20%计入“统筹账户”;职工个人按本人缴 费工资的8%计入“个人账户” –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当地上年度在 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0%, 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都由个人缴费。

第二章养老保险

第二章养老保险

▪ 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的积累方式分。 ▪ (1)现收现付模式。 ▪ (2)完全积累制模式。 ▪ (3)部分积累制。
▪ 一、现收现付制
▪ 1.概念
▪ (1)含义:是指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把今天的 缴费用于今天社会保障的养老、失业和医疗需求, 今天具有从事经济活动能力的人为今天那些不能 参与经济活动的人提供经济支持,而不必对未来 进行储备积累。虽然终有一天他们也会不再参与 经济活动,但在这种社会保障制度下,那些会有 正在参与经济活动的劳动者,按法律的要求提供 给这些曾经为社会保障体系做过付出的人以经济 支持。
➢ 确定计提比率,可以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综合 平均法,即用当年所需养老保险费支出总数, 除以负担这部分费用的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得出。
公式:
▪ 养老费计提比率=(估计的养老金支出总额 ÷工资总额)×100%
▪ 在计算出平均的计提比率后,再结合收入 的档次,上下浮动一定的百分点,分别作 出不同收入档次的的缴费比率。
▪ 人口老龄化对各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人口的 老龄化,一方面要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使 其得到生活保障的问题,即生存问题,另 一方面要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 加重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即发展 问题。
▪ 随着人口向老龄化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 问题,
▪ (1)人口老龄化带来劳动力结构的老龄化。
▪ 商业人寿保险的主要类型: ▪ 死亡保险。它是以被保险人的生命死亡为保险
事故的。
▪ 它分为终身保险和定期保险两种。
▪ 终身保险:不规定有效期,自订约之日起,直至 被保险人死亡时,立即生效,给付保险金。
▪ 定期保险:规定有效期,被保险人在期内死亡时, 契约生效,给付保险金,过期未死亡则契约终止。

养老保险理论与实践

养老保险理论与实践
以德国模式为蓝本的现收现付制度在20世纪70年代以 后遇到了人口老龄化与制度可持续性的冲突,因而在 理论上和实践上出现了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的老年 保障模式向“三支柱”(社会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 储蓄)方案转变。
三、人口老龄化与“三支柱方案 ”
背景: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和社会制度的进步,人类 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预期寿命的“两高一低” 的人口增长方式转型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预期 寿命的“两低一高”的人口增长方式。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美国决定加强私人养老金 制度的建设。美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发源于19世纪末20 世纪初。
“三支柱方案”——以美国为例
(一)企业年金制度的建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少数大型企业为自己的职工 建立了企业年金。
至二战时,当各工业国忙于战争时,美国则忙于生产, 劳动力严重不足,在工资受管制的情况下,企业为了 在劳动力市场赢得竞争力,各企业纷纷推出企业年金 和健康保险计划。至二战结束后,企业年金和健康保 险计划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和具有刚性的企业福利 制度。
“三支柱方案”——以美国为例
(二) 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
为了保护受益人的利益,依据该法案设立了退休金保 险公司(Pension Benefit Guaranty Corporation, PBGC )。该公司是一个隶属于联邦劳工部的国有非 营利性公司,它的唯一业务就是为企业年金提供保险。
每年的供款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供款是免个人所得 税的,投资收益也是免税的,当个人60岁以后动用这 笔资金时才作为个人所得纳税。
这样,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账户制 度成为退休收入的三个来源。
第二节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件解析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综合介绍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综合介绍
养老金。(个人储蓄帐户之一:1997年开始不得低于4%,1998年 起每两年提高1%,最终达本人缴费工资的8%)
• 补充养老保险:鼓励企业和个人按照个人账户方式自愿建立补 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帐户之二)
养老保险制度之二: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
制度(中国)
• 个人基本帐户: 个人缴费的全部
• 社会统筹帐户: 企业缴费计入
养老保险分类
根据其实施的主体与强制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基 本养老保险 、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强制实施, 涉及面 较广,是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 补充养老保险:是指在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由用人单位根 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本单位的职工建立的一种追加式 的或 称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则是指从一定的年龄开始缴纳相应的 养老保险费, 具有储蓄功能,因此,称作个人储蓄养老 保险。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 制度(中国)
• SPA ( Social Pension Account) 强制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20%缴费,国家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
建立SPA,支付工资替代率30%的基本养老金。
• ISA (Individual Saving Account) 强制职工个人缴纳个人工资8%,建立ISA,按缴费确定方式支付
-混合公私两种所有制和两种财务制度,即现收现付制度与基 金积累制度的混合。
-基金的管理是集中管理,投资上是政府主导的
*智利等国:采用的是分散管理个人账户制度的模式。 *瑞典:在 90年代对其与收入相关联的养老社会保险进行了改 革,创造了名义个人账户制度和实际个人账户制度相结合的制 度,前者是现收现付制度而后者则是基金积累制度;前者集中管 理而后者则是集中管理分散投资。

养老保险基础知识详解.doc

养老保险基础知识详解.doc

养老保险基础知识详解一、社会保险概述(一)、社会保险含义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去工作岗位时获得物质帮助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保险的特征1、强制性。

它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社会保险。

我国《劳动法》第72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根据这一规定,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双方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不允许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特别是用人单位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更不得随意退出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强制性还表现在,社会保险项目、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均由法律、法规规定。

任何部门和用人单位及劳动者个人,都不得减少参保的社会保险项目,也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险统管部门的规定而改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

不论参保人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强制实施。

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体现了国家对社会保险的直接干预,使社会保险运作纳入法制轨道,保障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

2、补偿性。

它是对劳动者所遇劳动风险的物质帮助和补偿。

劳动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威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失去工作的可能性。

在劳动领域中,客观地存在着各种劳动风险,如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等。

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劳动者不得不终止或中断劳动,失去劳动收入,从而使劳动者本人及其供养人口的基本生活遇到困难。

如何抵御这些风险,保障劳动者及其供养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对受到劳动风险损害的劳动者及其供养人口给予物质帮助和补偿。

这种物质帮助和补偿,是对劳动者过去劳动的补偿,说明社会保险的性质是物质帮助,不是“按需分配”,也不是“按劳分配”。

因此,把社会保险待遇规定得过低或过高都是不合理的,对所遇劳动风险的劳动者给予补偿,应当保障劳动者及其供养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以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正常运行。

《养老保险基础知识》课件

《养老保险基础知识》课件
养老保险具有保障性、互助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旨在为老年人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按照保险对象的不同,养老保险可以分为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
按照保险性质的不同,养老保险可以分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按照保险资金来源的不同,养老保险可以分为国家统筹养老保险、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监督机制
养老保险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由管理部门自行实施,外部监督则由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实施。
法律责任
违反养老保险管理规定的单位或个人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追缴欠缴费用、取消待遇等。
03
CHAPTER
养老保险的改革与发展
03
适应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
改革应与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相适应,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养老保险基础知识》ppt课件
目录
养老保险概述养老保险的运作机制养老保险的改革与发展养老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养老保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01
CHAPTER
养老保险概述
养老保险:指在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满足领取养老金条件时,依法从社会保险基金中领取养老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强化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发展,提高制度的适应性和服务水平。
探索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发展
04
CHAPTER
养老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概念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以及在遭遇灾害等特定生活困境时,能够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养老保险理论基础

养老保险理论基础

养老保险理论基础自古以来,“老有所养”既是每一个人在瞻望自己未来时的一种美好期盼,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一种美好理想。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时代,养老都是在家庭成员内部进行的。

只有进入工业社会后,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社会化,使得养老问题由家庭内部问题日益演变为社会问题,社会化的养老制度则成为化解这一社会问题的当然选择;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持续弱化,“老有所养”才从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转化为“养老保险”这样一种普遍化的社会制度安排。

养老保险的制度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1669年法国制定的《年金法典》,其中明确规定对于不能从事海上工作的老年海员发放养老金。

奥地利和比利时分别在1854年和1868年实施的面向矿山劳动者的养老金制度也具有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某些特征。

但由于其实施范围仅限于某种特殊行业,都算不上现代养老社会保险产生的标志。

1889年德国颁布的《老年残疾保险法》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养老保险制度产生的标志。

一、养老保险的内涵和特征养老保险虽然是世界各国广泛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但由于各国养老保险政策及实践内容的不同,对养老保险内涵的界定却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养老保险又称养老社会保险、老年保险或年金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养老基金,参保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从中领取养老金以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对于仍处于劳动岗位的劳动者能让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对于已经退休的劳动者则可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老年风险与劳动者面临的失业、疾病、工伤等社会风险相比独具特色。

所以,养老保险既具有社会保险的一般特征,也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一)需求普遍。

年老是一种相对可预测的人生风险,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生风险。

虽然不同的人由于能力、经历和家庭条件不同,对年老收入锐减、身体衰弱的承受能力不同,但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保障功能的弱化,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老年没有风险。

社会养老保险基础知识

社会养老保险基础知识

社会养老保险基础知识社会养老保险基础知识社会养老保险基础知识一、社会养老保险特点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

养老保险是世界各国较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②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③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二、社会养老保险缴费(一)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年缴费年限)必须达到15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才能按月领取退休金,如果超过15年则缴费年限越长退休金就越多。

其中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可以免缴养老保险费,其个人养老保险帐户暂予保留,待重新就业时办理续保手续,缴费年限则连续计算。

养老保险交多少年最划算,养老保险30岁以前交是最划算的,因为年轻交保险保费低,保障高,缴费时间选择20年缴费的,时间长,压力低。

就是用很少的钱,获得很高的保障。

建议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确定保费,不管你交多少钱,应该是年收入的15%左右为好,按现在的生活水平每人每年交保费5000--10000元为宜。

包括附加意外、意外伤害医疗、住院医疗、重大疾病保险。

不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者,均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但是,达到退休年龄而缴费不满15年者,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

因此,养老保险交多少年领到的养老保险金是最多的,应该是及早参加养老保险,参保时间越长、缴费越多,将来退休后领的养老金就越多。

参保人员必须达到退休年龄且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以上,方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因故中途中断缴费的,其中断期间不能补缴,以后可以继续缴费。

其中断缴费前所缴保险费不会作废,社保机构已作封存,中断缴费前后所缴养老保险费可合并计算。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危机——改革——重新思考社会保障理论:探索社会保障深层次机理)§2.1公平与效率误区:社会保障的功能(目标)不是解决贫富两极分化,而是分散风险与扶贫救济。

存在的问题,在70年代以前社会保障多注重公平,但是经过了70年的危机以后人们开始思考社会保障的效率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公平、效率?)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立还是互补?)一:公平、效率、产权(一)公平(公平+平等)1、公平不是一种经济学的概念,它含有伦理学的意义。

它既包括一定的基于各种物质关系的客观公正度,也包括着人们对这种客观公正度的主观理解。

它是客观公正性和主观认同性的统一。

2、公平只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某一衡量标准而言。

也就是说,公平与否本身包含着衡量标准的选择而视。

3、从经济学的角度评价公平。

(1)两方面含义:a、横向公平:对同等经济地位的人实行同等待遇。

b、纵向公平:对不同经济地位的人实行差别待遇,抑制地位高的人而照顾经济地位低的人。

追求公平就是在经济活动中既讲求横向公平也讲求纵向公平,既给同等经济地位的市场主体创造同等的竞争环境,同时,又对不同经济地位的市场主体区别对待。

(2)三级内涵:起点公平、过程公平、重点公平。

a、起点公平,即从制度结构、制度安排角度理解的规则公平。

(制度公平)b、过程公平,即从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出发理解的公平,或曰市场公平。

(机会公平)c、终点公平,即从价值分配的法则出发理解的公平。

(补偿公平)4、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问题安排应当综合考虑三种公平。

(二)效率1、效率是一个经济学范畴。

是指在经济水平和资源存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

给社会带来最大福利。

“效率”即资源配置是社会成员得到的总剩余量最大化的性质。

总剩余量包括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2、效率的具体形式:a、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效率)b、生产效率:包括动态的效率和技术的效率。

动态的效率取决于企业和经济系统生产和维持经济增长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发展新技术从而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或开发新的有市场前途的产品来获得。

养老保险的基本理论及有关政策2

养老保险的基本理论及有关政策2

四、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的重要功能
1. 是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措施 2. 可以提高退休人员生活水平,更好地保障退 休人员生活 3. 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企业 发展
四、企业年金
政府在促进企业年金发展中的作用
1. 税收优惠 2. 立法规范 3. 实施监管
四、企业年金
(二)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应把握的主要原则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人 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 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
缴费每满一年再发给1个月指数化月平均缴费 工资 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中人
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
老人
按原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 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八)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 1、跨省转移
转移金额 转移办法 待遇领取
2、本省转移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九)社会保险费征缴
社会保险登记 社会保险申报 社会保险费征缴强制措施
三、企业职工退休退职政策
四、企业年金
(一)企业年金的基本理论 (二)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应把握的主要原则 (三)企业年金的主要政策
四、企业年金
(一)企业年金的基本理论
企业年金的概念 企业年金的主要特征
1. 2. 3. 4. 5. 企业和职工发起建立,属于企业的一种计划 经办形式多种多样 国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 政府在年金的建立和管理中不承担直接责任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ppt 36页)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ppt 36页)
截止到2006年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 云 已达18649万人。2008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 南 养老保险人数为21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财 1753万人。 贸 学
二、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内容
1.建立新的基金筹集模式 由传统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基金积 累制: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理机构被撤销;
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被取消,社会保险倒 退为企业保险。
云 南 财 贸 学
(三) 恢复阶段(1976-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
“文化大革命”中实行的企业保险存在
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恢复和重建
工作。1984年开始恢复国有企业保险费
用社会统筹;实行集体企业养老保险费
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
1.实施前提条件 该类型由德国首创,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采用。实施前提条件:
颁布并实施老年社会保险法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 强制参保 强制雇主为雇员缴纳养老保险费 建立老年社会保险基金
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
2.类型特点
法制化 基金化 管理统一化 专门化
二、老龄化社会的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及以上时,该国家(或 地区)就可认定为老龄化社会。
或者,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5岁及以上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及以上时,该国 家(或地区)也可认定为老龄化社会。
三、我国最新人口数量及构成
到2008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 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 5.08‰。
员工基本退休金

第二章_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1)

第二章_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1)
第二章 养老保险的理论 基础
人的一生必然经过出生、成年、老年和死 亡的过程 从“现收现付制”走向“基金积累制” 现收现付制”走向“基金积累制” 老年保障问题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 实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与德国新历史学派
一、马克思、列宁的社会保险思想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到社会总产品的 两次扣除: ①在分配给个人劳动者时首先进行第一次扣除, 包括三项:用于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 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用于应付不幸事故、 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②剩下的社会总产品是作为消费资料的,在进行 个人分配之前还必须进行第二次扣除,包括下列 三项: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用 于满足公共需要的部分;为丧失劳动力的人等设 立基金。
第三节 养老经济学说概论
一、政治经济学派
(一)关于养老保险的起源 1. 社会民主论,将国家建立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原因归结于劳动者与 资本家的斗争。 2. 新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共养老保险制度能够缓解甚至消除收入分 配造成的压力。 3. 新工业主义,认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建立公共养老金制度 的决定因素。 4. 新多元主义,认为各种制度安排,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都是 各个利益集团相互斗争的结果。 5. 国家中心论,强调的是一个国家管理体制上的结构性要素对公共 养老金制度的影响。 6. “反商品化”论,从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救济到现代社会福利,都 反商品化” 是“反商品化”运动的结果。 反商品化”
(二)解释公共养老金制度的起源及 其改革建议
1.关于公共养老金制度的起源 1.关于公共养老金制度的起源 ①市场失灵论 ②个人短视与父爱主义 ③再分配论 ④公共选择论
2.涉及到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2.涉及到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主张应当以基金制为基础,强化养老基金的投资, 增强养老金的承受能力; 主张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即国家养老金 计划的公共支持体系、强制的私人经营个人账户 基金制度、自愿的个人养老储蓄; 与政治经济学派相比,新古典学派更加注重养老 金制度的经济绩效,顺应了发达国家摆脱财政负 担的需要。

第二章 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

国家调整论
二者都有其局限性。必须在这两种理论中 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 的关系,以求得最佳效果。
五、政治学理论的最新发展 新理论: “多数更改投票理论”、“时间集中的政治斗争理论”和 “纳税人保护理论”等。 核心观点: 政治因素在养老金制度变迁中起了重要作用; 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制度是政治力量角逐的结果。
1883年,《疾病保险法》(也称《医疗保险法》)。 1889年,《伤残和养老保险法》(也称《伤残与老年保险法》)。
三、民主社会主义福利理论 源起: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基于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政治学 家,从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的视角研究国家福利制度产生的原 因和社会绩效。 基本观点:
1
支持计划经济,主张人人有权享受幸福
二、凯恩斯理论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英国著名 经济学家,凯恩斯理论是1929-1933年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的产物。 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基本观点:
必须实行国家干预主义; 主张提高资本的有效需要和社会的有效需求;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主张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反对垄断,主张建立良性运转的混合经济
2
3 将国家建立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原因归结于劳动者与资本家的斗争
代表人物:卡迈隆,Carmeron;韦斯,
Weiss;斯蒂芬,Stephens。
四、“国家责任论”与“国家调整论” 国家责任论
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政策的重点,对于 劳动阶层而言,社会保障可以稳定其经 济生活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与风险,国 家应通过支援工薪阶层的稳定就业等多 种措施来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这 是国家的固有职能。 认为社会保障从属于经济领域,必须通 过市场机制实施。只有在市场机制失灵 的情况下,国家才需要介入。因此,国 家不是社会保障的最佳提供者,而应是 困难阶层和国民最低收入者的援助者、 促进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保险分配的调 整者,主张社会保障商品化、私有化和 分配分散化。

社会保险学养老保险

社会保险学养老保险

社会保险学养老保险
第29/页65
生命周期假说
理论观点:
人一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 收入。
理性经济人追求一生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即期效用最大化 理性经济人依据一生所得到收入来安排一生消费,实现一生中每
年消费基础相等,从而一生消费带来总效用最大化 为了一生保持一样消费水平,经济人对工作和退休阶段消费和储
1 养老风险与人口老龄化 2 养老保险概念与特征 3 养老保险制度历史沿革 4 养老保险制度类型
社会保险学养老保险
第15/页65
一、养老保险概念(p159)
养老保险概念
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法律和法规,在劳动者到达国 家要求退休年纪,或因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领域后 时,采取一定方式以保障退休者基础生活一个社会保 险制度。
社会保险学养老保险
第36/页65
世代交叠理论
理论假设:
每个消费者都生存两期:年轻 Nhomakorabea期t期 拥有劳动L 劳动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
年老时期
t+1期 年老时候拥有储蓄所形成资本K 没有工资收入,依靠储蓄度日
社会保险学养老保险
第37/页65
世代交叠理论
理论观点:
经济在每个时刻都是年轻人和年老者共存 年轻人拥有劳动L和老年人拥有资本K相结合,形成经
收入与消费关系
暂时收入和持久收入对消费行为影响是不一样, 应该加以区分。
大家消费支出主要不是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 与他们能够预计到未来收入或“持久收入”相 关。
只有持久收入与持久消费之间存在固定比率关 系。
社会保险学养老保险
第34/页65
第二节 养老保险理论基础
1 生命周期假说 2 持久收入理论 3 世代交叠理论 4 隐含协议理论

养老金会计理论基础

养老金会计理论基础

【例2--向受益人支付企业年金待遇】20×7 年11 月5 日, 某企业年金基金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和委托人指令, 支付退休人员企业年金待遇,金额共计70000 元。该 企业年金基金账务处理如下: (1)计算、确认给付企业年金待遇时 借:企业年金基金——支付受益人待遇 70 000 贷:应付受益人待遇 70 000 (2)支付受益人待遇时 借:应付受益人待遇 70 000 贷:银行存款 70 000
• 资金交收日(即9 月2 日)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交收资 金时 借:证券清算款 602 000 贷:结算备付金 602 000 【例2】20×7 年4 月1日,某企业年金基金通过证券交 易所以10.3 元的价格购公司10 万股票(其中每股含已 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3 元),成交金额103 万元,另发生券商佣金、印花税等2 万元。 • 交易日(T 日,即4 月1 日)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清算 应付证券款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A 股票) 1 000 000 应收股利——A 股票 30 000 交易费用 20 000 贷:证券清算款 1 050 000
• (3)投资处置的账务处理 • 处置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时,应在交易日按 照卖出投资所取得的价款与其账面价值(买入 价)的差额,确定为投资损益。===同时,将 原计入该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 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 记“投资收益”科目。=====因债券、基金、 股票的交易比较频繁,出售债券、基金、股 票等证券时,其投资成本应一并结转。出售 证券成本的计算方法可采用加权平均法、移 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成本计算方 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 企业年金基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企业 和职工依照企业年金计划规定的缴费, 即企业年金基金本金。二是企业年金基 金投资运营而形成的收益。我国企业年 金采用信托型管理模式,企业和职工作 为委托人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委托给受 托人管理运作,是一种信托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公兯产品理论
代表人物:萨缪尔森(Sumuelson) 观点及影响:
1. 为20世纨五六十年代西斱各发达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极其有力 的支持; 2. 从理论或者实践经验上论证了公兯产品(社会养老保险)私人供给的可 能性和必要性。
(四)“预期效用假说”及其他养老金经济学理论
基本观点及影响:预期效用假说(Expected utility hypothesis), 又称预期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或期望效用理论, 是一个效用理论,指在风险情况下,个人所作出的选择是追求某一数 量的期望值的最大化。它解决了丌确定性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选择问题 ,为资本市场分析和保险市场分析提供了基本理论。 其他养老经济学理论: 风险理论、资本市场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市 场失灵和公兯选择等。
帕累托改进
如果对某种资源配置状态进行调整,使一 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状况至 少不变坏,符合这一性质的调整被称为帕 累托改进。 是指上述一切帕累托改进的机会都用尽 了,再要对任何一个人有所改善,不得 不损害另外一些人,达到这样的状态就 是帕累托最优。换言之,是指资源分配 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 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 好。 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 改进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 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 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
帕累托最优
相互关系
四、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
代际交叠模型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
注重从国家与市场的关系研究社会养老保 险制度的起源,注重养老金制度的经济绩 效,分析养老金来源、劳动力行为、个人 储蓄和国民储蓄、金融市场以及财政预算 等各经济变量,研究养老金与各种经济变 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Adam Smith的自由主义理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英国早期著名 经济学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理 论的创始人,也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国富论》。 基本观点:
亚当· 斯密(1723~1790) 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个人是自身福利状况的最好裁判,个人与 社会之间不承担任何实质性义务,社会和 政府对处于贫困之中的个人无援助之责, 穷人应该对自己的命运承担责任。
受到了20世纨70年代石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 的挑战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的“国家干预”理论 源起: 19世纨70年代以后,德国日渐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其内 在矛盾开始显露。187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中产阶级的 没落、工人阶级的失业和贫困,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此旪 德国社会民主党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为了不乊对 抗,缓和阶级矛盾,19世纨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夕,德国盛行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主义。 代表人物: 古斯塔夫·斲穆勒(Gustav Schmoller)、阿道夫·瓦格纳 (Adolf Wagner)
1. 通过虚拟补偿法使受益者的所得大于受损者的所失,实现帕累托最优 ,从总体上增加社会福利; 2. 福利本身没有任何客观标准,人不人乊间的福利也是丌可比的; 3. 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旪要注意改善贫富悬殊丌平等现象。
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利特尔(I. M. D. Little)主张福利在个人乊间进行理 想地分配,认为实际收入的平均分配近乎使并福达到最大量。
1883年,《疾病保险法》(也称《医疗保险法》)。 1889年,《伤残和养老保险法》(也称《伤残与老年保险法》)。
三、民主社会主义福利理论 源起: 在20世纨五六十年代,一些基于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政治学 家,从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的视角研究国家福利制度产生的原 因和社会绩效。 基本观点:
1
支持计划经济,主张人人有权享受幸福
1 2 3
消灭贫困、合理分配收入 提出劳资合作和保证国民最低生活标准的主张
乔治· 萧伯纳,1856 年-1950年,伟大的社 会主义思想家之一, 费边社的创始人。
强调政府有责任、有义务采取各种社会服务来达到这一目标
英国工党把费边社的社会福利主张作为其主要指导思想
福利国家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混合经济论”、“充分就业论”和“收入均衡论”; 综合德国的新历史学派、英国的费边社和凯恩斯主义理 论精髓; 强调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国家调整论
二者都有其局限性。必须在这两种理论中 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 的关系,以求得最佳效果。
五、政治学理论的最新发展 新理论: “夗数更改投票理论”、“旪间集中的政治斗争理论”和 “纳税人保护理论”等。 核心观点: 政治因素在养老金制度变迁中起了重要作用; 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制度是政治力量角逐的结果。
小 结
国家政治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1. 强调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去构建社会养老保险制
度; 2. 强调国家、政府和社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责 任和作用; 3. 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 政治力量角逐的结果。
第二节 经济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亚当· 斯密的自由主义理论 凯恩斯理论 福利经济学理论
新古典学派的主要思想
削减公共税收、尝试私人管理、扩 大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养老保险制 度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支持。
五、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
源起:20世纨70年代末以来,石油危机以及其他自 身原因导致福利国家纷纷陷入困境,凯恩斯主义理论 遭到质疑。许夗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滞胀”是政府过 度干预经济、扭曲市场造成的,在“市场失灵”的同 旪也存在“政府失灵“。
第二章 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
政治学理论 经济学理论 人口学、社会学、公兯财政不管理学、法学、统计学、系 统论、控制论以及社会契约论、夗数理性投票论、纳税人 保护论、委托代理论等新型学科和理论 衍生出诸如老年社会学、养老金经济学、西斱生育理论和 死亜变劢理论等学科和理论
第一节 国家政治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凯恩斯理论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英国著名 经济学家,凯恩斯理论是1929-1933年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的产物。 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基本观点:
必须实行国家干预主义; 主张提高资本的有效需要和社会的有效需求;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主张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基本观点: 强调国家要干预经济生活 1
2 3
批判“世界主义”、“经济人假设”及古典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
倡导国家福利,主张国家福利和改良
两大支撑点: 1. 劳资问题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 2. 国家至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军事实力,还
政治主张的五大方面
在于直接干预和控制经济生活,即经济管理的职能。 第二,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 第三,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 第四,劳工问题是德意志帝国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第五,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劳资 合作以及工厂监督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地实行经 济和社会改革。
小结: 1. 实行养老金计划的私人管理,减少国家的直接干预; 2. 扩大竞争性的市场机制在这一领域的作用,推崇基金制。
(二)“代际亝叠模型”理论(世代亝叠模型)
代表人物:阿莱(Allais)、萨缪尔森(Sumuelson)、戴蒙德( Diamond)等人。 理论观点:任何旪候都有丌同代的人生活着,每一代人在其生命的丌同周 期都可以和丌同代人进行亝易。 戴蒙德的研究和詹姆士(Estelle James)等人的研究
反对垄断,主张建立良性运转的混合经济
2
3 将国家建立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原因归结于劳动者与资本家的斗争
代表人物:卡迈隆,Carmeron;韦斯,
Weiss;斯蒂芬,Stephens。
四、“国家责任论”不“国家调整论” 国家责任论
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政策的重点,对于 劳动阶层而言,社会保障可以稳定其经 济生活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与风险,国 家应通过支援工薪阶层的稳定就业等多 种措施来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这 是国家的固有职能。 认为社会保障从属于经济领域,必须通 过市场机制实施。只有在市场机制失灵 的情况下,国家才需要介入。因此,国 家不是社会保障的最佳提供者,而应是 困难阶层和国民最低收入者的援助者、 促进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保险分配的调 整者,主张社会保障商品化、私有化和 分配分散化。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1883 -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 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主要影响:
充分就业”的经济政策导致了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的空前繁 荣和“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形成,如美国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
三、福利经济学理论
旧福利经济学 (一)旧福利经济学
西方福利经济学以完全竞争为前提, 主要论证在现存制度下,由生产资源 的最适度配置与国民收入的最适度分 配,可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Friedman)和哈耶克( Hayek)
福利国家理论
国家干预理论
国家政治学理论
民主社会主义福利理 论
认为政治因素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与 国家的政体、历史文化背景和哲学 理念相关; 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国各派 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政党及政府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责任理论与国家调整理论
一、福利国家理论 “费边社”(Fabian Socialism)是福利国家理论 的倡导者 主要成员: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西德尼·詹姆斯·韦伯(Sidney James Webb)、 比阿特里斯·韦伯(Beatrice Potter Webb)等 基本主张:
新福利经济学
代表人物:庇古,于1920年出版《福利经济学》一书, 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诞生。 思想来源:剑桥学派宗师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等新观念 ;边沁 (Jeremy Bentham,1748-1832)“最大多数人的最大 幸福”的功利主义原则 。 主要观点: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越大;国 民收入分配越均等,社会经济福利越大。 评价:庇古重点关注社会福利的增进和生产资源的最适 庇古(A. C. Pigou, 度配置问题,旨在论证经济福利增大的可能性。他主要依 1877-1959) 据边际效益递减学说,该理论的成立是以效用对个人的可 比较性为前提的。但是从实证的观点来看,效用在个人之 间是无法比较的,从而动摇了庇古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