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非生物、细胞讲义
生物与非生物PPT课件
![生物与非生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90941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1.png)
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恶性肿瘤,通过基因编辑和 基因转移技术修复缺陷基因或抑制肿瘤生长。
免疫疗法
利用免疫系统的原理和技术,通过激活或抑制免疫反应来治疗疾 病,如疫苗、抗体治疗等。
组织工程
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构建人体组织和器官,用于移植和修复 损伤组织。
生物学在工业中的应用
04
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生物依赖非生物生存
1 2
生物依赖非生物提供的能量
生物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能量,食物中的能量来 源于非生物的太阳能、化学能等。
非生物为生物提供物质基础
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水分等都直接或间接来源 于非生物界。
3
生物与非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
生物具有生命特征,而非生物 不具备生命特征。
生物能进行生长、繁殖、代 谢等活动,而非生物不能进
行这些活动。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适应环境变化,而非生物不能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也不能
适应环境变化。
02
生物的特性
自我复制
自我复制
生物能够通过细胞分裂等方式实现自我复制,保持种 群延续。
04
无自我复制能力
非生物无法通过自身遗传物质复制出 新的个体,如石头、金属等。
非生物的复制通常需要借助外部力量, 如人工制造、复制等。
无代谢过程
非生物无法进行化学反应以获取能量和合成自身所需的物质,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动物通过摄取食 物等方式进行代谢。
非生物的组成成分是稳定的,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或分解。
遗传规律
生物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将基因传递给后代并影响 其性状表现。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2.1 生物和非生物(学生版)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2.1 生物和非生物(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6f2b9b31b765ce04081464.png)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观察生物2.1生物和非生物目录 (1) (2) (3) (5) (8)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是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便是非生物。
2.生物的基本特征:能生长、能繁殖后代、能呼吸、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3.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构成了自然界,非生物是生物生存的条件,没有非生物就没有生物,生物最终转化为非生物。
二、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1.蜗牛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使用放大镜是为了能观察得更清楚。
2.蜗牛的结构:蜗牛的身体包括眼、壳、口、足、触角等部分,如图所示。
(1)蜗牛的壳呈螺旋状,壳内紧贴外套膜,里面有柔软的身体。
(2)蜗牛的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短,后一对较长。
(3)蜗牛的眼睛长在较长的一对触角的顶部。
(4)蜗牛的口位于头部的腹面,口里有颚片和齿舌,齿舌上长有小齿,齿舌前端可伸出口外刮取食物。
(5)蜗牛的足是运动器官,足的下面有足腺,能分泌黏液,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
所以蜗牛爬过的玻璃上会留下痕迹。
3.蜗牛有味觉、视觉、嗅觉、触觉,但没有听觉。
1.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主要特征①除病毒外,生物都具有细胞等基本结构。
②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
③生物有生长发育现象。
④生物有繁殖后代的能力。
⑤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⑥生物有应激性,能对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⑦生物能进行呼吸。
(2)生物最基本的特征:能进行新陈代谢。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生物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即生物有生命。
【难点聚焦】生物不一定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例如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能进行增殖,也属于生物。
3.蜗牛的感觉(1)视觉:蜗牛的眼位于后一对触角的顶端,能感受光线的强弱。
(2)触觉:蜗牛有两对触角,前一对短,后一对长,触角的触觉最灵敏,其次是足和壳。
(3)嗅觉和味觉:蜗牛的后一对触角有视觉、嗅觉和味觉的功能。
(4)听觉:蜗牛没有听觉,实验时用力鼓掌它也没有反应。
题型生物与非生物的识别判断4.生物的学习方法(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
观察生物辅导讲义1
![观察生物辅导讲义1](https://img.taocdn.com/s3/m/20cbcf2e915f804d2b16c115.png)
学生:科目:科学第阶段第次课教师:课题观察生物教学目标掌握动植物的基本分类和细胞结构重点、难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动植物的分类、细胞结构考点及考试要求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动植物的分类3、动植物的细胞结构与基本组织教学内容知识框架一、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不进行,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养活自己,属于;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制造有机物,属于;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二、常见的动物1、动物的分类。
根据,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低等动物)和脊椎动物(高等动物)两大类。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3、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椎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
(1)、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并且拥有。
(2)、昆虫的特征。
要判断它是否是昆虫,就要知道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三、常见的植物1、植物的分类。
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它们的特征如下。
2、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
被子植物的花可按性别分为单性花、两性花和杂性花三类。
单性花是指缺少雄蕊或雌蕊的花,或是雌雄蕊其中之一退化无效的花(如冬瓜等)。
小学科学生物与非生物课件ppt
![小学科学生物与非生物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402ab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2.png)
空气污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 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 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 境造成巨大威胁。
04
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关系探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及应用
光合作用原理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 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氧 气。
实施方案
组织师生参与绿化活动,如植树节、花卉种植等 ,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
维护保养
建立绿化维护保养制度,确保绿化成果长期保持 。
垃圾分类处理知识普及活动组织
知识宣传
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垃圾分类手册等途径,普及垃圾分类处 理知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类设施设置
在校园内设置分类垃圾桶,引导师生正确投放垃圾。
主题活动
组织垃圾分类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师生垃圾分类意 识。
二者之间关系与区别
关系
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构成了自然界的物质世界。生物依赖于非 生物环境进行生命活动,而非生物环境也为生物提供了生存 和发展的条件。
区别
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活动。生物具有 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生命特征,而非生物则不具备这些 特征。此外,生物还具有应激性、适应环境等能力,而非生 物则通常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土壤肥力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 含量决定了土壤的肥力, 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 量。
土壤酸碱度
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生长 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 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 。
空气成分及其对地球环境影响
空气成分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等组成,还含有 少量稀有气体和微量气态 水蒸气。
生物与非生物 细胞(解析版)
![生物与非生物 细胞(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b8530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2.png)
2.1-2.2 生物与非生物细胞【知识网络】【知识掌握】生物与非生物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因为生物有许多基本特征,如生物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变异、能进化等。
二、观察蜗牛:蜗牛有_视_觉、_触_觉、_嗅_觉、_味_觉,没有_听_觉。
细胞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1、胡克发现了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_细胞壁__,细胞的大小一般是几微米~几十微米。
2、_显微镜__的发明让发现细胞成为可能。
3、德国科学家_施旺_和施莱登_在总结前人大量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其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__细胞_所构成;4、细胞学说主要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细胞_构成的;①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_的单位;①细胞是由_细胞分裂_产生的。
二、细胞的结构1、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_细胞膜_、_细胞质_、__细胞核_,它们的作用分别是: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_物质交换_;细胞质:是细胞进行_生命活动_的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_,起传宗接代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_控制_中心。
2、植物特有的结构是:_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它们的作用分别是:细胞壁:具有_保护与_支持植物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它是由纤维素组成的。
叶绿体:内含_叶绿素_,是进行_光合作用_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_液_。
三、显微镜的使用: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①说出右图显微镜主要结构的名称:⑴名称_镜座_ ;⑵名称_镜臂_ ;⑶名称_镜柱_ ;⑷名称__载物台_;⑸名称_压片夹_;⑹名称遮光器_;⑺名称反光镜_;⑻名称物镜转换器_;⑼名称_粗准焦螺旋_;⑽名称_细准焦螺旋_;⑾名称_目镜和物镜_;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_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2.显微镜的使用:一般步骤为__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_镜臂_,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_前方略偏左侧;(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_低_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七年级科学生物与非生物教学教材
![七年级科学生物与非生物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baf63f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d.png)
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和物质基础,如空气、水、土壤等,对地球生态系统起到 至关重要的作用。
02 生物的多样性
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的种类
介绍不同种类的植物,如 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藻 类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 点和生态作用。
植物的形态
描述植物的根、茎、叶、 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 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 响植物的生长和生存。
实验法在生物与非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和结论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假设和结论。在生物与非生物教学中,实验法可以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特性、变化规律等。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 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最后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科学探究方法在生物与非 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观察法在生物与非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通过观察获取感性认识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在生物与非生物教学中广泛应用。通过观察,学生可以获取关于生物和非生 物的感性认识,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变化等特征。观察法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为后续 的探究提供基础。
植物的分布
介绍不同地区和气候带中 的植物分布情况,以及影 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的种类
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如哺乳动 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生态
作用。
动物的形态
描述动物的体形、骨骼、肌肉、器 官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 动物的运动、捕食和生存。
动物的分布
生物与非生物(讲义)(解析版)
![生物与非生物(讲义)(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5bca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d.png)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知识点分析】课堂导入:自然界的各种物体千奇百怪,多姿多彩,我们可以将他们分为生物部分和非生物两大类。
那么,我们周围的物体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判断物体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方法:凭借直觉判断是生物还是非生物2.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呼吸与新陈代谢---呼吸的鲸鱼,排尿的狗狗,凋落的树叶】【能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小朋友,种子的萌发,西瓜的生长,蝴蝶的发育】【能繁殖后代---紫水鸡在喂食后代,孵蛋的母鸡,病毒的复制】【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收缩的含羞草,观察环境的兔子,猪笼草】【能遗传和变异---遗传父母的特征,与父母不同的地方-龙生九子。
】【能进化---人类的进化】二.生物的基本特征解释:1.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1)营养来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获得,动物和微生物靠外界获取(2)物质代谢: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排出废物:动物可通过呼吸、排尿、出汗等方式,植物的落叶2.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后代(1)生长: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使生物体能由小长大(2)繁殖:生物体长到一定阶段,由母体产生子代的现象3.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1)遗传: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特征的现象(2)变异:生物体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的现象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生物体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这叫应激性(2)生物的应激性有利于生物趋利避害,利于生存5.生物能够进化三.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1.观察顺序: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2.整体结构:蜗牛的整个身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结构。
蜗牛的运动器官是腹足,能分泌黏液,因此它在玻璃板上爬行时会在板上留下痕迹3.蜗牛的感知: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但没有听觉。
第二单元第一节 生物和非生物(学生教师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义(机构)
![第二单元第一节 生物和非生物(学生教师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义(机构)](https://img.taocdn.com/s3/m/6689b4a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2.png)
生物和非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2.生物的基本特征如: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3.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观察顺序: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
蜗牛的整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结构。
蜗牛的运动器官是腹足,能分泌粘液,因此它在玻璃板上爬行时会在板上留下痕迹。
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但没有听觉。
蜗牛在光下爬行 3 分钟后,用书遮其一半身体,蜗牛会爬向阴影处。
有视觉蜗牛的触角对触碰反应最敏感。
有触觉蜗牛远离米醋,趋向蔗糖溶液。
有嗅觉说明蜗牛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典例精讲】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①阳光②松树③空气④细菌⑤金鱼⑥水⑦病毒⑧土壤⑨珊瑚虫⑩藻类A.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⑥⑧C.②④⑤⑦⑨⑩ D.①③⑥⑧2.大家都知道松树和狗中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那你能从下列四个答案中选出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吗?( )A.松树固定生活,狗能运动 B.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C.狗摄取食物获得营养,松树自己制造营养 D.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3.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点是( )A.能生长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繁殖 D.能进行呼吸4.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下列不属于该基本特征的是( )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B.小孩打针时会哭C.蜗牛受到刺激会缩回壳内 D.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5.下表中生物的特征与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生物的特征实例A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兔吃草,猫吃老鼠B 生物能进行呼吸庄稼需要浇水、施肥C 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人体排尿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合拢6.下列特征中,能作为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类依据的有( )①能否生长②能否呼吸③能否繁殖后代④对外界刺激能否作出一定的反应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7.猪笼草(如图)长有奇特的捕虫叶,能捕获小虫,但把它归为植物,其依据是( )A.它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C.它不能自由运动 D.它是绿色的8.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知道蜗牛对下列何种刺激不产生反应()A.触摸B.强光C.酸醋 D.拍手声9.读图,回答问题:(1)请分别填写各部分的名称。
细胞生物学讲义概论
![细胞生物学讲义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4b97d8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1.png)
细胞生物学讲义概论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核心。
它从分子水平到系统水平探究细胞的内部组成、外部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体的发育、遗传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到细胞的形态学、生化学、遗传学、生理学等多个领域。
本讲义旨在介绍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等内容。
一、细胞的定义和分类1.细胞的定义: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由细胞膜包围的原核或真核质量,内含细胞器,并能进行代谢和遗传。
2.细胞的分类:根据细胞核的有无,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原核细胞是没有真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如细菌和蓝细菌;真核细胞是有真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如动植物等真核生物。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的结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界界面,细胞质是细胞内质量,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中心,细胞器是细胞内特定功能的结构。
2.细胞的功能:细胞能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多种功能。
其中,细胞膜起着物质进出细胞的调节作用;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中心,负责产生细胞所需的能量;细胞核负责细胞的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
三、细胞的相互关系2.细胞的组织和器官:相同类型的细胞可以组织成组织,不同类型的组织可以组合形成器官,不同器官之间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四、细胞的繁殖和分化1.细胞的繁殖:细胞能够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对核和细胞质进行同步复制,然后进行分裂;无丝分裂则是细胞直接进行分裂,没有核和细胞质的复制过程。
2.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是指细胞通过表达不同基因,进而形成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细胞的分化过程是由基因表达调控网络控制的,而细胞分化后会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类型,如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石,对于我们了解生命的本质、解读疾病机制和开发新药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和对应练习
![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和对应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c1b5d01ba1aa8114431d9d9.png)
1生物与非生物1.观察蜗牛(1)蜗牛的外形特征:①体外有螺旋状外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②头部:触角:两对,前短后长。
具有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的功能。
眼:着生于触角的前端。
口:主食植物的根、叶和叶芽。
③腹部:具有扁平的腹足,肌肉发达,是运动器官。
有腺体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经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黏液可以减小摩擦、留下信息等。
)(2)蜗牛的生活习性:陆生,有夏眠和冬眠的生活习性,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夜间活动。
对农作物有危害作用,是农业害虫。
知识点1 观察蜗牛例1 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上蘸有白醋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具有的感觉是( )A.触觉B.视觉C.味觉D.嗅觉2.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是前者具有严整的结构,有应激性(对刺激具有反应)、有生长、繁殖、变异现象、需要营养、需要排泄,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 是否有严整的结构,即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否为细胞 ★ 能否进行新陈代谢★ 有无生长现象 ★ 有无应激性 ★ 能否生殖和发育★ 有无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能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影响环境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是生物具有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
例2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鲫鱼的肋骨B.鲫鱼标本C. “喝水”的鲫鱼D.鲫鱼“喝”的水3.植物和动物的区别动植物主要通过营养方式(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否能自由快速运动、生物的形态结构等加以区分。
说明:植物和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合成养料,自养。
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养料,要从外界摄食获得养料。
例3 下列生物属于动物的是 ( )A.含羞草B.猪笼草C.捕蝇草D.海葵题练1 植物的叶一般呈绿色,但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红枫的叶是红、橙黄或者黄绿色,但我们仍把它归为植物,这是因为( )A.它不能移动 B .它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C.它不会繁殖 D .它只能在阳光照射下生活题型2 能根据生物的主要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例3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自行车厂生产大量相同的自行车B.冰雪随着气温升高而融化2C.柳枝在风中摆动D.绿豆萌发豆芽题练4 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表示生长作用( )A.植物的种子萌发B.甘薯长出新叶子C.糖水蒸发成糖的结晶D.家中的鸭由0.5千克增到2.5千克题型5 能根据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区分动物和植物例5 大家都知道松树和狗中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那你能从下列答案中选出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A.松树固定生活,狗能运动B.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C .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D .松树自己制造养料,狗通过摄食获得营养题练6下述有关动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B.用铅笔触碰蜗牛和课桌,蜗牛有反应是动物,课桌无反应,是植物C.含羞草受振动时,叶子立即垂下来,说明植物对外界刺激也有反应D.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转动,所以向日葵可以说是动物题型3 通过实验活动体现科学探究例6 小明平时很爱动脑子,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蚯蚓有没有嗅觉?蚯蚓的身体上有没有感光细胞?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七年级第8讲 生物与非生物讲义
![七年级第8讲 生物与非生物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b99f43f67ec102de2bd89d5.png)
第八讲生物与非生物笔记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生物最基础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动物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属于自养。
,但没有听觉;腹足、动物和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A.能否运动B.营养方式C.是否绿色D.能否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植物种子发芽B.细菌由一个变成两个C.蝌蚪长出后肢D.小刀生锈7、生活中的物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8、通过观察蜗牛,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你认为蜗牛的_________最敏感,________有保护作用。
它的摄食器官是________。
(2)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
你注意过蜗牛爬行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生的蜗牛是农业的_________(填害虫或者益虫)(4)通过实验,我知道蜗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感觉,但是没有________。
9、用笔尖轻触蜗牛的触角,蜗牛会有__________,用手轻触含羞草的叶,含羞草的叶会__________,以上事实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的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即具有__________。
10、生物之所以能区别于非生物,是因为生物有许多基本特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与非生物》课件
![《生物与非生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1f9a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7.png)
协同进化
某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在长期进化 过程中形成协同进化关系,如昆虫 与花之间的相互适应和演化。
生态平衡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 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共同维 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05
生物与非生物在自然界中 的地位
详细描述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开发和利用各种生 物与非生物资源,如木材、矿产、水力等。这些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详细描述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导致一些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 坏。例如,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开采、野生动植物资源 濒临灭绝等。
总结词
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与非生物资源。
总结词
分析人类对生物与非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合理利 用和保护生物与非生物资源。例如,加强资源管理、推广 循环经济、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等,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食物链和 生态平衡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地球上的生物多样 性也是生态系统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结词
探讨非生物环境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详细描述
非生物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文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 有重要影响。例如,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物种分布和数量的 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无法进行生物化学反应,如呼吸、消 化等。
无法通过分解或转化物质来产生能量 。
无响应刺激的能力
无法感知外界的刺激,如光、热、触觉等。 无法根据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生物与非生物、细胞讲义
![生物与非生物、细胞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0ffe2d9240c844769eaeea0.png)
生物与非生物1.观察蜗牛(1)蜗牛的外形特征:①体外有螺旋状外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②头部:触角:两对,前短后长。
具有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的功能。
眼:着生于触角的前端。
口:主食植物的根、叶和叶芽。
③腹部:具有扁平的腹足,肌肉发达,是运动器官。
有腺体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经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黏液可以减小摩擦、留下信息等。
)(2)蜗牛的生活习性:陆生,有夏眠和冬眠的生活习性,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夜间活动。
对农作物有危害作用,是农业害虫。
知识点1 观察蜗牛例1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上蘸有白醋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具有的感觉是()A.触觉B.视觉C.味觉D.嗅觉2.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是前者具有严整的结构,有应激性(对刺激具有反应)、有生长、繁殖、变异现象、需要营养、需要排泄,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是否有严整的结构,即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否为细胞★能否进行新陈代谢★有无生长现象★有无应激性★能否生殖和发育★有无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影响环境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是生物具有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
例2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鲫鱼的肋骨B.鲫鱼标本C. “喝水”的鲫鱼D.鲫鱼“喝”的水3.植物和动物的区别动植物主要通过营养方式(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否能自由快速运动、生物的形态结构等加以区分。
说明:植物和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合成养料,自养。
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养料,要从外界摄食获得养料。
例3 下列生物属于动物的是()A.含羞草B.猪笼草C.捕蝇草D.海葵题练4 植物的叶一般呈绿色,但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红枫的叶是红、橙黄或者黄绿色,但我们仍把它归为植物,这是因为()A.它不能移动 B .它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C.它不会繁殖 D .它只能在阳光照射下生活题型1 能根据生物的主要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例4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自行车厂生产大量相同的自行车B.冰雪随着气温升高而融化C.柳枝在风中摆动D.绿豆萌发豆芽题练5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表示生长作用()A.植物的种子萌发B.甘薯长出新叶子C.糖水蒸发成糖的结晶D.家中的鸭由0.5千克增到2.5千克题型2 能根据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区分动物和植物例5大家都知道松树和狗中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那你能从下列答案中选出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A.松树固定生活,狗能运动B.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C.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D.松树自己制造养料,狗通过摄食获得营养题练6下述有关动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B.用铅笔触碰蜗牛和课桌,蜗牛有反应是动物,课桌无反应,是植物C.含羞草受振动时,叶子立即垂下来,说明植物对外界刺激也有反应D.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转动,所以向日葵可以说是动物题型3 通过实验活动体现科学探究例6小明平时很爱动脑子,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蚯蚓有没有嗅觉?蚯蚓的身体上有没有感光细胞?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七年级生物与非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与非生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fa1c7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f.png)
七年级生物与非生物知识点在人类的认知体系中,万物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七年级生物和非生物的知识点吧。
一、生物生物是指那些有生命的物质。
生命是指一种物质在能量输入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代谢、增长、繁殖等现象,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自我适应、自我再生、自我繁衍的基本特征。
1、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内含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器等组成部分。
人的身体就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
2、DNADNA是指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以双螺旋结构存在的脱氧核苷酸聚合物。
DNA携带了生物的遗传信息,它是决定一个生物身体形态及其生物学性状的基础。
3、组织器官与器官系统生物体内的细胞会以某种方式聚集成为组织,一些具有相同功能的组织会形成器官。
器官之间还会相互协调,形成器官系统。
例如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4、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不同物种的生物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
例如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二、非生物非生物指那些没有生命的物质。
1、水和盐水和盐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非生物物质之一。
它们是生物体内和外部环境中的重要物质,支持着生物体的生存。
2、气体气体是一种气态物质,常见的气体有氧气、氢气、氮气等。
气体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氧气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气体。
3、矿物质矿物质是地球上的物质,是由地球内部形成的。
矿物质是生命必需的元素之一,例如,钙质是细胞、骨骼等组织的基本成分之一。
4、金属金属是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非生物物质,例如金、银、铜、铁等。
金属在人类社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以上就是七年级生物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非生物1.观察蜗牛(1)蜗牛的外形特征:①体外有螺旋状外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②头部:触角:两对,前短后长。
具有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的功能。
眼:着生于触角的前端。
口:主食植物的根、叶和叶芽。
③腹部:具有扁平的腹足,肌肉发达,是运动器官。
有腺体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经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黏液可以减小摩擦、留下信息等。
)(2)蜗牛的生活习性:陆生,有夏眠和冬眠的生活习性,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夜间活动。
对农作物有危害作用,是农业害虫。
知识点1 观察蜗牛例1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上蘸有白醋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具有的感觉是()A.触觉B.视觉C.味觉D.嗅觉2.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是前者具有严整的结构,有应激性(对刺激具有反应)、有生长、繁殖、变异现象、需要营养、需要排泄,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是否有严整的结构,即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否为细胞★能否进行新陈代谢★有无生长现象★有无应激性★能否生殖和发育★有无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影响环境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是生物具有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
例2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鲫鱼的肋骨B.鲫鱼标本C. “喝水”的鲫鱼D.鲫鱼“喝”的水3.植物和动物的区别动植物主要通过营养方式(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否能自由快速运动、生物的形态结构等加以区分。
说明:植物和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合成养料,自养。
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养料,要从外界摄食获得养料。
例3 下列生物属于动物的是()A.含羞草B.猪笼草C.捕蝇草D.海葵题练4 植物的叶一般呈绿色,但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红枫的叶是红、橙黄或者黄绿色,但我们仍把它归为植物,这是因为()A.它不能移动 B .它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C.它不会繁殖 D .它只能在阳光照射下生活题型1 能根据生物的主要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例4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自行车厂生产大量相同的自行车B.冰雪随着气温升高而融化C.柳枝在风中摆动D.绿豆萌发豆芽题练5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表示生长作用()A.植物的种子萌发B.甘薯长出新叶子C.糖水蒸发成糖的结晶D.家中的鸭由0.5千克增到2.5千克题型2 能根据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区分动物和植物例5大家都知道松树和狗中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那你能从下列答案中选出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A.松树固定生活,狗能运动B.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C.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D.松树自己制造养料,狗通过摄食获得营养题练6下述有关动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B.用铅笔触碰蜗牛和课桌,蜗牛有反应是动物,课桌无反应,是植物C.含羞草受振动时,叶子立即垂下来,说明植物对外界刺激也有反应D.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转动,所以向日葵可以说是动物题型3 通过实验活动体现科学探究例6小明平时很爱动脑子,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蚯蚓有没有嗅觉?蚯蚓的身体上有没有感光细胞?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
(1)实验一说明了蚯蚓没有_________,实验二说明蚯蚓头部有_________,实验三说明蚯蚓头部有_________。
(2)小明还想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于是又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先在塑料盒内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半是干的,另一半是湿的。
再在干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10多条蚯蚓,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
请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一中分别用不同的物体在蚯蚓前面晃动,蚯蚓没有反应,说明蚯蚓没有视觉。
实验二中用不同气味的物体进行实验,蚯蚓能够做出反应,说明蚯蚓有嗅觉,因此可以得出蚯蚓的头部有嗅觉器官。
实验三中蚯蚓很快向阴暗处爬去,说明它能感受到光线的明暗变化。
(2)根据不同环境中蚯蚓的数目可以判断出蚯蚓适应生活的环境。
答案:(1)视觉嗅觉器官视觉器官(2)蚯蚓适合生活在怎么样的环境中?题练7有人在解剖一只中毒死亡的野生动物时,对它胃中的杂物进行镜检分析,发现有大量的粗砂、一些昆虫的尸体、少量植物纤维和一些还活着的微生物。
对提取的微生物进行培养,还获得了大量活体微生物实验材料。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中所涉及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提取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活体微生物实验材料,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能力,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除此以外,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主要特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3)从研究过程看,该野生动物的食性为()A.植食性B.肉食性C.杂食性D.无法判断(4)请你推测,该野生动物胃中的粗沙大概能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1、细胞的发现史:①1590年荷兰人詹森制造了第一台显微镜②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发现了细胞-------主要看到的是细胞壁2、细胞的结构特点:①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②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⑵胞膜的作用:主要起保护和控制细胞和外界物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
⑵细胞核的作用:含有遗传物质。
⑶细胞质的作用: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它是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⑷细胞壁的作用: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⑸叶绿体的作用: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
⑹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我们吃的各种水果中的汁水都是液泡中的细胞液。
③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④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即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细胞学说: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例】下图为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在植物的细胞结构中,对细胞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4]细胞壁和[5]细胞膜.(2)番茄中带酸味甜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的液泡中.(3)植物细胞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的结构是[5]细胞膜.(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动物细胞中无细胞壁、液泡、叶绿体.(5)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5]细胞膜.(6)[6]的作用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或呼吸作用的场所),[3]的作用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例】如图是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这个细胞是植物的细胞(填“植物”或“动物”),因为其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2)有如细胞的门户,凡是进出细胞的物质都要由此构造进行控制的是[1] 细胞膜.(3)不具生命,但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的是[2] 细胞壁.(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四.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1)目镜:5×、10×或15×;目镜长倍数小;(2)镜筒:上端是安装目镜的地方;(3)物镜转换器:安放和转换物镜镜头连有物镜(低倍物镜10×,高倍物镜40×,油镜100×);物镜长倍数大;(4)压片夹: 固定玻片标本(5)载物台:中间有一个通光孔;(6)遮光器:调节穿过通光孔的光线;(7)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8)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大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9)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小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10)镜臂;握镜作用(11)镜柱;支持作用(12)镜座:稳定显微镜。
2)显微镜的使用包括:a.取镜和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镜筒在前,镜臂在后b.对光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晴天选择小光圈、平面镜;阴天选择大光圈、凹面镜;对光完成后可以看到一个圆形明亮的视野。
c.观察:镜筒下降时眼睛在侧面观察物镜,避免物镜镜头接触到玻片而损坏镜头和压破玻片;观察时两眼要睁开,一只眼睛看目镜里,一只眼睛画图。
3)规律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b.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完全倒立的像。
镜头肮脏用擦镜纸擦拭。
c.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
d.异物位置判断:视野中的异物只可能出现的玻片、物镜和目镜上,可通过移动或转换它们观察异物是否移动来判断异物位置:e.物象移动问题:同向移动。
如像在视野右下角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例】显微镜对光时应首先()A.转动低倍物镜,使其对准通光孔B.转动高倍物镜,使其对准通光孔C.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D.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例】关于显微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反光镜是平面镜,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反光镜是凹面镜,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虚像C.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反光镜是凹面镜,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D.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反光镜是凹面镜,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例】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倍镜换上低倍镜后视野变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B.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使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C.对光时光线太弱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D.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例】“pqbd”字态在显微镜底下是()A.pbdq B.pbqd C.pqbd D.bpqd解:“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d”;“q”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b”;“b”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q”;“d”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p”.而且这几个字母的顺序也完全颠倒.所以“pqbd”字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pqbd”.故选:C【例】右图为济宁市2009年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时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②玻片向右下移动了③玻片向左上移动了④把小光圈换成了大光圈⑤转动了准焦螺旋.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⑤解:从图中可看出,A物像原来在视野的左上方,而B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右下方.A图中的细胞体积小,而B图中细胞的体积大,故而由A变成B是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换成大光圈或用凹面的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故选:B【例】根据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包括:①准备;②制片;③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