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时 练习六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第七单元 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第七单元 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习(含答案)七单元第1课时数1000以内的数1.直接写得数。

(1)()个十是一百,()个一百是一千。

(2)“千”和“百”一样都是()。

(3)一千里面有()个十。

(4)一百一百地数,写出600后面的四个数。

600、()、()、()。

(5)和4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 判断。

(1)千是比百大的计数单位。

()(2)比百大的计数单位只有千。

()3.数一数。

(1)从四百九十六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五百零九。

(2)从九百八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习(含答案)七单元第2课时 10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2.直接写得数。

(1)由3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2)用4、3、1、组成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每个数字只能使用一次)(3)用一个1、一个2和一个0组数,并且只读一个零的三位数有()。

2. 判断。

(1)469读作:四百六九。

()(2)一个数从左边起,第三位是百位。

()(3)用2、0、8组成的最小三位数是028。

()(4)259=200+50+9 ()3.给卡片上的数找到合适的位置。

490 200 305 990 405 203(1)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

(2)一个零都不读的数有()。

(3)只读一个零的数有()。

(4)最接近1000的数是()。

(5)这些数中最小的数是()。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习(含答案)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整百数、算盘和用算盘记数1.直接写得数。

(1)在算盘上,一个下珠表示(),一个上珠表示(),用空档表示()。

记数时要拨珠靠梁。

(2)在算盘上拨数,先确定()位。

(3)千和百之间的进率是(),10个一百是()。

2. 看图写数。

写作:读作:写作:读作:3.在算盘上拨出305。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习(含答案)七单元第4课时练习十六一、填一填。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课时《练习六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课时《练习六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课时《练习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练习六》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8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对第七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

内容包括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法则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

2.练习题、实际问题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进行解决,并解释解答过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槐.树(huái)阑珊.(shān)颓垣.(huán)奄.奄一息(yǎn)B.疙.瘩(gē)赊.欠(shē)褡.裢(dā)熙.熙攘攘(xī)C.掸.子(tǎn)觅.取(mì)惰.性(duò)神聊.海吹(liáo)D.勾勒.(lè)金銮.殿(luán)伫.立(zù)金碧辉煌.(huáng)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周恩来拿着电报兴冲冲地走入,叫声“主席”推开门。

B.这一队进城去打毛主席秋风的人马就从湖南的乡下出发了。

C.一块顶天立地的标语牌,大书“毛主席万岁”,几乎有三层楼那么高。

D.旁边的几张桌子上人们有吃有喝,十分热闹,有一个年轻人臂上有“南下工作团”臂章。

3.读下列句子,选出对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①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②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A.两个句子都传达出热烈、庄严的气氛。

B.句子①主要从会场布置方面衬托了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

C.句子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阅兵式进行时现场的热烈气氛。

D.两个句子都写了动态的红旗,渲染了现场热烈的场面。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豪.迈豪:气魄大,直爽痛快,没有拘束的。

B.全神贯.注贯:连贯,穿通。

C.瞻.仰瞻:往上或往前看。

D.开.国大典开:扩大,发展。

5.根据语言环境和“zhì”的解释,下列的“zhì”放入语境中最恰当的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zhì提出了新要求。

A.置①放,搁.摆:~于桌上。

②设立。

装设:装~电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 (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 (含答案)

3.124×2=248(岁)
4.322×3=966(个)
966>900
答:都能有座
位,因为影剧院一共有 966 个座位,超过东华小学的师生总人数。
5.12×4=48(个)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五课时
1.用竖式计算。
6×82
243×3
2×914
2.一种玩具汽车每辆售价 218 元,买一架玩具直升机的钱可以买 2 辆
答案
1. 704×8=5632
6×501=3006
604×7=4228
2.302×2=604(棵)
3.109×2+95=313(下)
4.202×2=404(元) 404 元>400 元 答:她带 400 元不够。
5.205×4+50=870(本)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八课时
1.用竖式计算。
1.用竖式计算。
4×137
35×8
456×2
2.海光家电商城今年六月份销售了 178 台空调,七月份销售的空调台
数是六月份的 5 倍。七月份销售了多少台空调?
3.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一共租来 6 辆大客车,每辆大客车
坐 54 人。大家全部上车后,车上还有 9 个空座位。去参观博物馆
的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 1.10+7=17(米),17×2=34(米) 答:需要 34 米篱笆 2.7×2=14(米) 答:它的周长是 14 米。 3.2 分米=20 厘米,20×4=80(厘米),80 厘米<90 厘米 答:90 厘米长的绸带可以围一圈。 4.8+4=12(厘米),12×2=24(厘米) 答:长方形的周长是 24 厘米。 5.12÷2=6(厘米),6×4=24(厘米) 答: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 24 厘米。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习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习及答案

北京的春节课时练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gēng xīn biān pào là yuè tōng xiāo jiān duàn guāng jǐng( ) ()()()()( ) rán fàng zhǎn lǎn jié rán bù tóng zhāng dēng jié cǎi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醋()燃()饺()拌()腊()然()较()伴()宵()摊()筝()眨()销()滩()挣()泛()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腊八粥()新衣()庙会()毛驴()醋大蒜()年画()爆竹()灯笼四、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元旦中秋节2.旬年时月周日季3.自然资源木材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第二课时一、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今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孩子们要放鞭炮,()要过春节了。

3.()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二、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zhēnɡ zhè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ē 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zhuàn chuán)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时同步试题(全册共43页附答案)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时同步试题(全册共43页附答案)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时同步试题(全册共43页附答案)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时同步试题(全册共43页附答案)目录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分一分第四单元认位置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1课时认识1~5第2课时认识几和第几第3课时认识0第4课时认识=、>和<第5课时练习一第6课时认识6~9第7课时认识十第8课时练习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七单元分与合第1课时2~5的分与合第2课时6、7的分与合第3课时练习三第4课时8、9的分与合第5课时10的分与合第6课时练习四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第2课时5以内的减法第3课时有关0的加减法一、照样子,数一数,画一画。

二、数一数,连一连。

三、在合适的图下面的。

(1)(2)答案:一、二、略三、(1)第2个(2)第3个二、长的画“√”。

三、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三、在最高的下面画“√”,在最矮的下面画“○”。

四、重的画“√”。

答案:一、在上面的方框里画“√”,在上面的方框里画“√”二、在第1个方框里画“√”,在第2个方框里画“○”三、在第2个方框里画“√”,在第3个方框里画“○”四、在左面的方框里画“√”,在左面的方框里画“√”三、在水果下面的,蔬菜下面的。

四、把不同类的圈出来。

(1)(2)(3)三、彬彬上学了,妈妈带他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出来。

答案:一、√○√○√○√○二、(1)第四个(2)第三个(3)第二个三、略四、在()里填合适的答案。

(填“左”或“右”)(1)小汽车在公共汽车的()面。

(2)自行车在公共汽车的()面。

(3)公共汽车在小汽车的()面。

五、下面是小动物们的家的位置图。

(1)小狗住在小象的()面,小羊住在熊猫的()面,小鸭住在小猴的()面。

(2)()住在()的上面,()住在()的右面,()住在()的下面,()住在()的左面。

三、画一画。

在○的上面画□,下面画■,左面画◎,右面画●。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1-4及单元复习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1-4及单元复习课件
答:正方体的棱长是5㎝; 有6个完全相同的面。
正方体
练习课
2. (3)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
多少?有几个面是正方形?其 余几个面完全相同吗?
答:长、宽、高分别是:5㎝、4㎝、5㎝ 2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完全
相同。
练习课
3.看右边的长方体回答问题。 (1)上面是什么图形?长
和宽各是多少?
答:上面是长方形,长和宽 分别是5㎝、4㎝。
练习课
8.计算长方体、正方体涂色的面积。
3㎜ 3×7=21( ㎜2 )
3㎜
4㎝
练习课
8.计算长方体、正方体涂色的面积。
4㎝ 4×4=16( cm2 )
练习课
9.(1)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a、b、c
厘米,长、宽、高的和是( a b c )厘米,
棱长的和是( 4a b c)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a厘米,棱长的和是
25×35×2+40×25×2 =3750(平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木板3750平方厘米。
练习课
8.学校生物小组做了一个昆虫箱(如图)。昆 虫箱的上、下、左、右面是木板,前、后两 面装防蝇纱网。制作这样一个昆虫箱,至少 需要木板和纱网各多少平方厘米? 40×35×2=2800(平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纱网2800平方厘米。
4.5×0.6×1.32≈3.6(吨)
答:这辆运煤车大约装煤3.6吨。
练习课
7.工人把10.5立方米黄沙铺在一个长6米、宽3.5米 的长方体沙坑里,可以铺多厚?(用方程解)
解:设可以铺x米。 6×3.5×x=10.5 x=0.5
答:可以铺0.5米。
练习课
8.光明小学修筑一条长60米、宽12米的直跑道。 先铺上0.3米厚的三合土,再铺上0.03米厚的 塑胶。需要三合土、塑胶各多少立方米?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汇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汇总

五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第一单元三峡工程(一)——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新授)口算32×3= 60×3= 18×10= 0.007×100= 6÷100=49×2= 12×7= 24×100= 3.136×100= 63.6÷100= 43×4= 72×5= 2.67×10= 36.7÷10= 1.356÷100= 32×4= 82×5= 0.136×100= 0.3÷100= 2.3÷10=第二课时小数乘整数(练习)计算14×9= 3.14×2= 4.44×200= 23×2.00= 0.13×3= 17×8= 5×1.7= 2.8×40= 1.25×80= 0.6×7=20×4= 2.5×4= 100×5.176= 3.5×20= 0.12×5= 42×3= 5.26×0= 3×6.2= 0.25×40= 1.2×20=第三课时小数乘小数(新授)计算1.2×3=2.5×40= 2.4×10= 4×0.05=3.5×2=0.37×4= 0.37×4= 2.5×40= 10×0.07= 1.4×6=0.18×7= 1.5×4= 2×0.05= 0.14×4= 3.8×5=3.7×3= 0.6×8= 3×1.7= 0.05×7= 8.7×9=第四课时小数乘小数(练习)口答它们的积有几位小数0.45×2.5= 0.02×1.7= 0.1×0.01= 68.59×12.23= 0.36×0.2=0.213×0.26= 0.3×0.3= 0.51×0.6= 1.006×0.3= 3.82×0.3=1.3×3= 3.7×0.2= 105.2×0.2=2.71×0.4= 1.9×46.78=第五课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新授)估算它们的结果0.31×3≈ 1.2×0.8≈ 0.98×12.1≈ 1.51×2.01≈0.97×3.62≈0.46×12≈0.8×100.2≈ 2.9×6≈9.2×0.3≈30×0.3≈1.03×5.21≈ 1.03×0.521≈0.103×5.21≈10.3×0.521≈103×5.21≈第六课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计算6.8×0.1= 4.8×8= 2.14×2= 1.1×0.8= 0.5×2×0.1=4×0.4×0.3= 7×0.7×0= 0.75×2.2×0.3= 8.6 +1.4 ×5 = 第七课时我学会了吗?(复习课)计算2.4×8= 0.6×17= 0.16×5= 0.59×2= 3×0.6×7=9.7×0.2= 0.3×0.39= 0.17×4= 8.4×8= 5×4×0.5=8.6×0.3= 0.08×10= 3.2×0.9= 0.017×7= 8×0.2×5=0.5×0.61×0.2 = 0.24×4.52+0.24×5.48 (7.6-0.23)×2.64 =第二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练习内容:巩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小数的加减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练习六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练习六 教学设计

戴黄帽的人数-戴红帽的人数=5戴红帽的人数×2=戴黄帽的人数解:设戴红帽的学生有x人,则戴黄帽的学生有2x人。

2x-x=5x=5戴黄帽的学生:2x=2×5=10答:戴红帽的学生有5人,则戴黄帽的学生有10人。

6.光的速度是30万千米/秒,相当于1秒绕地球赤道约7圈还多2万千米。

地球赤道的周长大约多少万千米?地球赤道周长×7+2=光1秒的路程解:设地球赤道周长大约x万千米。

7x+2=30x=4答:地球赤道周长大约4万千米。

三、达标检测7.便利店进了4箱梨后,又进了3箱苹果和一箱梨。

(1)进1箱梨和1箱苹果各需多少元?(2)如果便利店用250元进了5箱苹果后,用剩下的钱最多能进几箱梨?(1)4箱梨一共72元,一箱梨的价钱为:72÷4=18(元)3箱苹果和1箱梨一共108元,已经求出1箱梨18元,所以先用108-18=90元,90元是三箱苹果的价钱,1箱苹果的价钱是90÷3=30(元)(2)1箱苹果30元,5箱苹果的价钱是:30×5=150(元),剩下250-150=100元,每箱梨18元,100÷18=955≈5(箱)8.奇思每分跑280m,妙想每分跑320m。

环湖公路一周的长度是5400m,两人同时反方向跑步。

(1)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在图中标出来。

(2)多长时间后两人相遇?同时反方向跑,根据题意这是一道相遇问题。

奇思跑的慢,妙想跑的快,相遇地点会离奇思近一些,大概在中间偏向奇思一点儿的位置。

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式:奇思的路程+妙想的路程=5400奇思的速度×时间+妙想的速度×时间=5400 解:设x分后两人相遇。

280x+320x = 5400x = 9 答:9分后两人相遇。

9.笑笑和妈妈想在六一儿童节前,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编60个笔筒。

妈妈平均每时编3个,笑笑平均每时编2个。

编好60个笔筒,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等量关系式:妈妈编的笔筒个数+笑笑编的笔筒个数=60解:设一共需要x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七课时- 练习十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七课时- 练习十九
第一秒:4.9m; 第二秒:4.9m+9.8m; 第三秒:4.9m+9.8m+9.8m; 第四秒:4.9m+9.8m+9.8m+9.8m 物体下落前距地面的距离就是物体四秒钟一共下落的距离。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下册
第一秒:4.9m; 加1个9.8 第二秒:4.9m+9.8m; 加2个9.8 第三秒:4.9m+9.8m+9.8m; 加3个9.8 第四秒:4.9m+9.8m+9.8m+9.8m
整数加法的交换 律、结合律对小 数加法同样适用。
应用运算定律, 可以使一些小数 计算更简便。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下册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0.38+0.36+2.64
=0.35+(0.36+2.64)
=0.35+3 =3.35
加法结合律
1.29+3.7+0.71+6.3
=(1.29+0.71)+(3.7+6.3)
注意加减的 时候小数点
要对齐!
(3)10.7-4.4+5.6
(4)2.35-(2.8+1.65)
=10. 7-(4.4+5.6)
=2.35+1.65-2.8
=10.7-10 =0.7 ×
=4-2.8 =1.2 ×
去掉括号=2.35-2.81.65,加号变减号!
有不同的运算符号,不能随意加括号。
去掉括号=10.7-4.4-5.6与原式不等。
=0.03+0.5 =0.53
=0.7-0.61 =0.09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下册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8课时练习六同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8课时练习六同步教学设计
(2)$3 \div \frac{1}{2} = 3 \times 2 = 6$
(3)$\frac{5}{6} \div 3 = \frac{5}{6} \times \frac{1}{3} = \frac{5}{18}$
(4)$5 \div \frac{2}{3} = 5 \times \frac{3}{2} = \frac{15}{2}$
(1)分数除法的运算步骤和示例。
(2)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3)分数除法运算的简便方法动画演示。
5.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设计以下活动:
(1)分数除法知识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分数除法闯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欲望。
(3)分数除法讨论区,让学生在线上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分数除法相关的拓展知识,如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分数除法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增强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能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模型,运用数学知识求解。
4.发展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熟练运用分数除法简便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提升表达和倾听能力,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习惯。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除法运算;
-结合生活情境,设计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法,直观理解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册第七单元课时练习题万以内数的认识有答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册第七单元课时练习题万以内数的认识有答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册第七单元课时练习题万以内数的认识有答案20xx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课时练习题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填空。

(1)百里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千里面有()个百,一百里有()个十。

(3)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4)从796开始,往后数5个数是()、()、()、()、()。

(5)二百二百地数数,数到一千是:二百、()百、()百、()百、一千。

三百三百地数数,数到一千是:三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6)由6个百、3个十、2个一组成的数是()(7)由5个百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 (8)由1个一、2个十、7个百组成的数是()(9)由9个百、5个十、7个一组成的数是()二、接着写出下列数。

678 679 700 ()()()( ) ( ) 706 ( ) 200 ( )400 ( )()700 ()() 1000 三、接着写出下列数。

四百二十、四百三十()()()()()()()( )( ) 答案:一、(1)千十(2)1 10 (3)999 100 1000 (4)797 798 799 800801 (5)四百六百八百;六百九百一百(6)632 (7)590 (8)721 (9)975 二、701 702 703 704705 ;100 300 500 600 800 900 三、四百四十四百五十四百六十四百七十四百八十四百九十五百五百一十五百二十第二课时千以内的读写一、填空。

1、从()边起,第()位是()位,第( )位是()位,第()位是()位,第()位是()位。

2、下列各数表示什么。

400是由()百组成。

420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4个百、2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一个千是()。

五个白是()。

534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二、写出下面各数。

六百四十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百零六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百七十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百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百七十二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七百九十三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出下面各数。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课时《练习六 》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课时《练习六 》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课时《练习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练习六》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有一定的经验。

但学生在解决复杂分数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其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4.解决问题: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解决问题的情况等方面进行,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学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学习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揭示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质疑
设问导读
1、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是( )。
思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是( )。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 )
10个一百万是( )
10个一千万是( )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三、小组交流
归纳:从高位写起,那一位上是几就写几,那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揭示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万以内的数你会写了,那比万大的数你会写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二、自学质疑
设问导读
你是如何写这些数的?这些数有几级?先从哪一级写起呢?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3、完成练习六第3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解答方法。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2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1年9月15日
第九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35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人教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 课时练习 Unit6 第一课时Section A(1a-2d) 含答案

人教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 课时练习 Unit6  第一课时Section A(1a-2d) 含答案

课时训练Unit 6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d)一、根据句意和汉语提示填单词。

1. My father is reading a (报纸).2. Can you make (汤)?3. My mother _( 洗) clothes every day.4.Let's go to the ( 电影) this evening.5. He's (只是) doing his homework.二、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一What are they doing?-They ( talk) on the phone.2. Mike is ( use) the computer now.3. The students are _ ( run) on the playground.4. Jane often ( do) her homework after dinner.5. She isn't ( listen) to music. She is reading.三、单项选择。

( )1. Listen, the girl an English song.A. singsB. singC. is singD. is singing( )2. -Is your brother TV?- No,he's a newspaper. .A. watching ; lookingB. watching ; readingC. looking ; watchingD. watching ;read( )3.-Maybe you should call him up.一-But I don't want to talk with him the phone.A.inB.on.C. atD. with( )4.--Where is Tom?一-He today's newspaper at home.A. readB. is readingC. to readD. reads( )5.--What is Mary doing?--A. She is washing the dishesB. She often washes the dishesC. She exercisesD. She goes to the movies四、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每空--词。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六》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六》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六》教学设计四观察图中的信息,根据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带黄帽的人数-戴红帽的人数=5”,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在书上完成第五.六题)。

3.便利店进了4箱梨后,又进了3箱苹果和一箱梨。

(1).进1箱梨和苹果各需多少元?(2).如果便利店用了250元进了5箱苹果后,用剩下的钱最多进几箱梨。

(在书上完成第七题)4.学生说一说估计两人在何地相遇,大概会在偏向奇思一点儿的位置。

完成第一题后再根据等量关系解决第二题。

(在书上完成第八题)5.阅读题目信息,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完成9,10题)三、拓展练习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问题中的某些信息来提出新的问题。

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m,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淘气每分步行70m,笑笑每分步行50m。

出发后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1)说一说,奇思改变了那些信息?(2)你能尝试提出一个新问题吗?四、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练习六数量关系式:第七单元《练习六》导学案学习内容《练习六》P73-74学习目标1.鼓励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读懂题意,根据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2.侧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直接计算。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方法。

3.鼓励学生在新的情境中,综合自己对于题意、等量关系的理解来解决问题。

4.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活动理解题意,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

学习过程一、游戏活动(完成第1题)二、基本练习:情景探究1、从上面的信息中,我找到的数量有2、两个相关联的数量间存在的相等关系,叫做等量关系。

你能找出情景中的这些数量有着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呢?(1)文字表述你找到的等量关系。

(2)图示表示你找到的等量关系。

(3)用式子表示你找到的等量关系。

3、借助等量关系,将未知量设为字母,列方程表达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4、小组合作,学会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解决在下面的空白处。

第六单元第7课时《练习六》优质教案

第六单元第7课时《练习六》优质教案

第六单元第7课时《练习六》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第六单元,学习《练习六》的全部内容。

该练习包含教材第35页至第37页,主要围绕分数的四则运算、应用题的解析以及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点展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运算的规则,能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 学会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分数的运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实际应用题的解析。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学生练习本、计算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烹饪、购物等,引发学生对分数运算的兴趣。

2. 知识回顾(5分钟):快速复习分数四则运算的规则,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挑选典型例题,详细解析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题解析(10分钟):引入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分数知识解决。

6.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练习六》2. 内容:分数四则运算规则、典型例题解析、应用题解析、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3. 结构:以提纲形式展示,突出重点,逻辑清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教材第35页至第37页的所有练习题。

(2)自选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分数知识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开放性作业,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分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推荐相关学习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材章节和内容的精准选择。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练习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加、减法,能熟练地口算。

2、比较熟练地看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初步认识它们之间的相应联系。

3、通过练习,培养初步的联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看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已经学过了一些数学知识,知道了看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或两道减法算式,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板式:练习六)
二、复习。

1、口算。

7+0= 3+3 = 5-3= 2+5=
3+2= 6-2= 5-4= 2+2=
3+4= 6-3= 7-6= 1+6=
口算完后选择2+5、7-6,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1、动手操作:摆学具列算式。

(1)请小朋友在桌上摆小棒,左边摆3根,右边摆4根。

指名列算式交流。

(2)请小朋友在桌上摆6个圆,用一根小棒隔成左边4个,右边2个。

指名列算式交流。

三、处理练习六。

1、练习六1。

小组拿出数字卡片,相互合作完成。

2、练习六2、。

人先用数字卡片示范,然后学生同桌互动。

3、练习六3。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学生计算情况,错误的小朋友再给一次口算机会,个别辅导。

4、练习六4。

让学生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

5、练习六5。

出示挂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怎样列式,学生对自己的列式作简单的解释,并交流算法。

6、练习六6。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图中画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个足球?踢进了几个?还有几个没踢?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你是怎么算的?
集体交流。

7、练习六7。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发现图中有些什么?
回答(1)、(2)。

除题目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以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分小组先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四、练习小结。

针对练习情况,让学生回答练习收获,你又有什么新的本领,说给大家听听。

五、作业:
练习六第8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