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观察
巨幼细胞贫血 巨核细胞形态异常

巨幼细胞贫血巨核细胞形态异常巨幼细胞贫血是一种由于巨核细胞形态异常而导致的贫血疾病。
巨幼细胞是一种较大的细胞,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为血小板。
正常情况下,巨幼细胞应该具有规则的形态特征和特定的细胞结构。
然而,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巨幼细胞的形态会出现异常,导致血小板发育不成熟,从而引起贫血的症状。
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由于遗传缺陷或某些疾病引起的。
其中最常见的遗传性巨幼细胞贫血是Wiskott-Aldrich综合征,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巨幼细胞的形态异常。
其他导致巨幼细胞贫血的原因包括先天性骨髓发育异常、细胞遗传异常、某些出血性疾病以及化学药物或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巨幼细胞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贫血症状,包括乏力、疲倦、气促、皮肤苍白等。
由于巨幼细胞的形态异常,血小板发育不成熟,因此患者还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淤血等。
除此之外,巨幼细胞贫血患者还可能有免疫功能缺陷,容易发生感染。
诊断巨幼细胞贫血主要依靠骨髓检查和血液学检查。
骨髓检查可以观察到巨幼细胞的形态异常和血小板发育不成熟的特征。
血液学检查可以发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异常指标。
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贫血的原因,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治疗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针对疾病的原因进行治疗。
对于遗传性巨幼细胞贫血,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支持性治疗。
对于继发于其他疾病的巨幼细胞贫血,首先需要治疗原发疾病,如感染、出血等。
同时,还可以考虑输血治疗、血小板转输等辅助治疗措施。
预防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减少与相关疾病的接触,如避免某些化学药物、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此外,对于已经发生巨幼细胞贫血的患者,还需要加强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减少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起来,巨幼细胞贫血是一种由于巨核细胞形态异常导致的贫血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贫血和血小板发育不成熟。
诊断主要依靠骨髓和血液学检查,治疗主要是针对疾病原因进行。
描述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

巨幼细胞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是由于成人血红蛋白的合成受损,导致红细胞出现异常的形态和功能。
骨髓象是通过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来观察和诊断血液疾病的方法之一。
接下来将根据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进行详细描述。
1. 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骨髓细胞增生异常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骨髓象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异常增生的红细胞前体细胞,如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等。
这些异常细胞的增生导致了骨髓中红细胞系的代偿增生,但终究无法代偿红细胞的合成缺陷,导致了贫血症状的出现。
1.2 红细胞形态异常在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中,可以观察到红细胞形态的异常,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巨大、畸形和不成熟。
这是由于对血红蛋白的合成和成熟过程出现了障碍,导致红细胞在骨髓中无法正常发育成熟,从而出现了形态异常。
1.3 核分割异常在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中,常常可以观察到红细胞核分割异常的现象。
即红细胞在分割时出现异常,导致成熟的红细胞中出现多核、核裂变等现象,从而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功能。
1.4 其它特殊细胞形态在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中,还可以观察到一些特殊的细胞形态,如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异常等。
这些特殊细胞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对血细胞的代偿增生,也可能是由于疾病本身对骨髓造成了损害。
2. 总结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可以通过骨髓象检查来观察和诊断。
对于医生来说,了解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这一类血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的特点。
巨幼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与β-地中海贫血和白血病等血液疾病一样,对骨髓细胞的特定形态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可以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的发展和诊断。
下面将从骨髓象的细胞学特征、血液学表现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继续深入探讨。
3. 骨髓象的细胞学特征3.1 红细胞巨大、畸形和不成熟的特点在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中,可以观察到红细胞的形态异常,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巨大、畸形和不成熟。
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巨核细胞和多小核巨核细胞核象的观察

网织 红细胞 各参数 相 比 , 果 均无 显 著性 意 义 ( 结 P>
00 ) 表 明正 常 儿 童 网织 红 细 胞 各 参 数 与 性 别 无 .5 , 关, 这与 I l 献 资料 L 报 道 结 果 一 致 。正 常儿 童  ̄P 文 - 5 J 网织 红 细胞 百 分数 略低 于 正 常 成 年人 L-]从 而 表 l3 ,
[] 4 丛玉隆, 孙
芾. 陈宝粱 . 当代血液分析技术和l 床[ . 京: M]北 人
民 卫生 出 版社 ,9 7 14 19 :8 .
[ ]aaoP H nJ - M-. e ,t11t u ct : io cl ai 5 T rl , a e J n C. A snPe a.( i l y sBo  ̄ a V r —  ̄s eco e l a tnadrfr c mt J .u l e ̄a ,94 5 ;1 i n e e el i[] E r f u l19 ,3 1. o en i s J a [] 6潘 静, 魏明亮 . 网织血 小板检查及其临 床意 义[ ]临 床检 验杂 l J.
维普资讯
一
l 4 — 21
C i J1Jil Oco e . 0 6. 0 0, o. 0 h n J l )a , tb r 2 0 V 1 l N 1
3 讨 论
测结果 可 以看 出 , 同原 因 引起 的贫 血 其 网织 红 细 不 I F %) M R( 、 F %) 增 高 , R T≠和 R ( 、 F %) H R( 均 而 E }
12 方 法 .
选 择 骨 髓 取 材 、 片 、 色 良好 的 标 本 涂 染
重新 进行 巨 核 细 胞 的 标 化记 数 ( . m ×3 0c 。 15c . m)
巨幼细胞性贫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分析

巨幼细胞性贫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分析作者:贺鑫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第33期[摘要] 目的:通过对巨幼细胞性贫血(MA)细胞形态学的分析以明确MA的临床诊断。
方法:对本院血液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MA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血常规中全血细胞减少者32例,5例以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幼变为特征,9例以红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幼变为特征,其余46例以红系细胞和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幼变为特征。
结论:临床上通过对MA患者从血常规、骨髓象进行细胞形态学的分析,结合其临床表现可对其进行有效诊断,并可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及溶血性贫血进行有效鉴别。
在治疗上,及时有效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可明显改善MA患者的症状。
[关键词] 巨幼细胞性贫血;细胞形态学;诊断;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446.11+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1(c)-081-02Diagnosis on the megaloblastic anemia of cell morphocytologyHE Xin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ie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gxiang City, Hunan Province, Xiangxiang 4114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figure out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galoblastic anemia (MA) with cell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nd then to help the accurate diagnosis in clinic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zed the clinical material of 60 cases of megaloblastic anemia patients who were from our courtyard admits from June 2009 to June 2011. Results: For routine blood test, there were 32 patients that hemocyte was reduced, 5 patients that myeloid cells were obviously proliferated and megaloblastic changed, 9 patients that erythroid cells were obviously proliferated and megaloblastic changed, the rest of 46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proliferated and megaloblastic changed both of myeloid cells and erythroid cells. Conclusion: Megaloblastic anemia could be effectively diagnosised though the analysis of blood relative and bone marrow relative combined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to differentiate among aplastic anemia,myelodysplastic syndromeand and hemolytic anemia. Timely and effective Folic acid and Vitamin B12 supplement could obviously improve the symptom for treatment of megaloblastic anemia patients.[Key words] Megaloblastic anemia (MA); Cell morphology; Diagnosis; Clinical analysis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约95%的患者系因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贫血,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特征是红细胞体积增大(巨红细胞)和形态异常(幼红细胞增多)。
该疾病通常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也可能与骨髓疾病、某些遗传性疾病或药物使用有关。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下面将详细介绍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口腔溃疡、腹泻或便秘。
神经系统症状也较为常见,包括感觉异常、手脚麻木等。
此外,患者可能还伴有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性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降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增高,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增大。
2.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3.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常出现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4. 胃镜检查,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胃黏膜萎缩,需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三、诊断标准。
1.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可能性。
2. 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确认骨髓中巨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3. 进行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排除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4. 如有必要,进行胃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胃黏膜萎缩。
综上所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后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对于疑似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巨幼细胞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参数及病态巨核细胞临床意义的对比观察

巨幼细胞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参数及病态巨核细胞临床意义的对比观察作者:李文华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巨幼细胞贫血(M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红细胞参数及病态巨核细胞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66例MA患者和30例MDS患者分别进行红细胞参数检测和骨髓病态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
结果 MA除MCV高于M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参数MCH、MCHC、PDW与M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A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低于MD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A与MDS主要差异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和单圆核巨核细胞,多圆核巨核细胞及多分叶巨核细胞有很高的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MCV只能作为MA与MDS的辅助筛查指标,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与单圆核巨核细胞的检出对于MA与MDS等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参数;病态巨核细胞巨幼细胞贫血(MA)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细胞DN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发育障碍所致的骨髓三系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及无效造血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获得性的、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两者在实验室检查和血细胞形态学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贫血,同时伴有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减少,两者的骨髓粒、红、巨三系均可见病态造血等形态学改变等。
为了提高对MA和MD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者对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确诊的66例MA及30例MDS的红细胞参数和骨髓病态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分别作了对比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6例MA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31例,年龄14~78岁,中位年龄58岁,设为MA组,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MDS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8~72岁,中位年龄53岁,设为MDS组,全部符合MA和MDS诊断标准[1]。
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骨髓中出现大量巨幼红细胞增生而引起的一类贫血,是因DNA合成障碍,以至细胞核的分裂发生障碍。
其发生可以是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或其他原因所引起。
在外周血和骨髓内除了出现红细胞形态巨大、畸形和细胞功能异常等改变外,白细胞系列和巨核细胞系列也有原形改变。
我国在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因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较多见,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者很少见,恶性贫血尤为罕见。
总之,目前本病呈下降趋势,一般预后良好,但症状性巨幼红细胞贫血需维持治疗。
本病属于中医学“萎黄”、“黄胖”、“冷劳”病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 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生大部分是由维生素Biz或叶酸缺乏所致,造成缺乏的因素与这两种物质的摄入不足、吸收不良、利用障碍、需要增加等各种因素有关。
(1)摄入不足:食物中缺少动物蛋白而致维生素B12缺乏;婴儿喂养不良,食物烹调不当,慢性酒精(乙醇)中毒而致叶酸缺乏。
(2)吸收不良:胃粘膜缺乏内因子:如萎缩性胃炎、胃全部或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癌、胃息肉、胃糜烂。
肠道缺陷:如短二叶裂头绦虫、憩室细菌感染、肠盲段综合征、回肠切除、回肠炎、先天性“接受器”缺乏、麦胶肠病、乳糜泻。
药物诱发:如新霉素、秋水仙碱、对胺水杨酸。
肠腔内因素:低pH、低钙(胰腺炎)。
还有吸收不良综合征、脂肪性腹泻等均可导致维生素B12或叶酸的缺乏。
(3)需要量增加:妊娠、溶血性贫血、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生长期婴儿和儿童、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4)代谢障碍:维生素B12合成障碍:如运钴胺Ⅱ缺乏、运钴胺I过多(慢性);先天性代谢异常:如维生素B12辅酶产生缺乏、维生素B12反应性甲基丙二酸尿、乳清酸尿症;与叶酸代谢有关的酶缺乏;维生素C缺乏等。
2.病理 维生素B12和叶酸在细胞核的DNA合成过程中是重要的辅酶。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核的分裂,须DNA增加到2倍时才开始。
DNA前体合成受到障碍,则DNA在细胞核内的复制发生困难,使细胞分裂中的“S”期延长,细胞周期发生紊乱,不能正常进行。
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辅助检查一、血液检查周围血象最突出的表现为:红细胞容积增大,平均容积超过110fL。
大卵圆形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匀很明显,以椭圆形的大红细胞较多。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具有特征性,当血中5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5%,或找到6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或计算100个中性粒细胞的核叶平均超过3.5,或5叶以上和4叶以下的中性粒细胞的比率超过0.17,均具有诊断价值。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大多轻度减少。
偶见巨幼红细胞及幼粒细胞,说明可能在肝、脾有髓外造血。
二、骨髓检查骨髓呈增生象,骨髓细胞特别是红系增生显著,粒:红比率降低,红系细胞呈明显的巨幼细胞特点——细胞体积增大,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疏松分散,形成一种特殊的间隙,胞浆之发育比胞核成熟,形成“核幼浆老”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于特效药物治疗后24小时内消失,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中亦有类似的改变,但当适当治疗后可减少。
三、叶酸与维生素B12测定血清叶酸正常参考值为13.6~47.6nmol/L(6~21ng/ml);红细胞叶酸正常参考值为362.6~1450.2nmol/L(160~640ng/ml);血清维生素B12正常参考值为148~664pmol/L(200~900pg/ml)。
血清叶酸低于6.8nmol/L(3ng/ml),红细胞叶酸低于227nmol/L(100ng/ml),血清维生素B12低于74pmol/L (100pg/ml),即可确定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
红细胞叶酸可反映体内贮存情况,血清叶酸易受叶酸摄入量的影响,因此前者的诊断价值较大。
四、生化检查血清间接胆红素常偏高或轻度超出正常范围,尿胆原增高。
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增高。
血清结合珠蛋白、尿酸和碱性磷酸酶均减低。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值为7~22μmol/L,叶酸缺乏和维生素B12缺乏均可升高。
五、胃液分析胃液分泌量减少,游离盐酸大多缺乏或显著减少,注射组胺后少数叶酸缺乏病人可有少量游离盐酸出现,恶性贫血患者的胃游离盐酸常永远消失。
巨幼细胞性贫血

②VitB12100ug,肌注,qd,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仅用叶酸可治疗贫血, 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VitB12
嗜多色性红细胞有Cabot环
双核晚巨红细胞
Howell-Jolly小体 巨红细胞 MA血象:双核晚巨红细胞,含Howell-Jolly小体, 嗜多色性红细胞有Cabot环,易见高色素性巨红细胞
高色素性大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巨红细胞 MA血象: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 巨红细胞,高色素性大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4、血清铁、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 正常或增高 血清间接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
巨幼样变:
巨幼样变是指不典型的巨幼变,
即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肿瘤、反复溶血、
或使用抗代谢药物后,造成机体VitB12
或叶酸的相对不足,幼红细胞的个体稍大或不增大,
但具有核染色质细致疏松、
核发育落后于浆的特点,胞浆可呈泡沫状,
5、神经系统症状(VitB12缺乏):
七、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巨 幼 细 胞 贫 血 ⅼ 1、大细胞性贫血改变:
MCV、MCH大于正常,
MCHC 多正常; 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均,RDW ↑; 以大红细胞为主, 中心淡染区不明显或完全消失 并有一定数量巨红细胞。 可见嗜碱性点彩,豪-周小体,卡波环, 周围血可见幼红细胞
(二)巨幼贫骨髓象 1、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巨 2、粒红比值减少 幼 细 3、红系显著增生,比值增高,在30~60%。 胞 原红、早幼红轻度增生,以中幼红增生为主, 贫 幼红细 胞形态异常(巨幼红大于10%), 血 ⅼ 与同期幼红细胞相比,其特征: ①胞体大,胞浆丰富 ②核大,染色质细致疏松、不凝集,似网 ③核浆发育不平衡,核发育落后于浆, 出现“核幼浆老” ④可见核畸形或多核幼红细胞。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诊断及分析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诊断及分析
更新日期: 12-07 #e#
作者:柯才明 骆明彗 罗斌 谢蔓冰
【关键词】 细胞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MegA)是由于叶酸、VitB 12 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细胞分裂受阻所致的一组大细胞性贫血。特点为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均高于正常,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系,粒细胞及巨核细胞亦有巨幼样变。血象和骨髓象形态学改变是诊断的关键。老年人贫血病因有其独特的特点,须引起重视。本文总结了86例老年人贫血病因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对其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0岁以上患者,男50例,女36例,男女之比1.4∶1;年龄:男60~79岁,女60~82岁。临床表现除贫血症状外,可有感染和出血,这些病例中分别有胃切除、偏食、舌炎、消化不良、腹泻及周围神经炎等症状。部分患者由于蛋白质吸收不好引起营养不良,发生全身浮肿等症状。
1.2 实验室检查
1.2.1 血象 采取静脉EDTA-K 2 抗凝血2ml,于A色,分类100个白细胞。并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1.2.2 骨髓象 未用药前作骨髓穿刺,以0.2ml为限,尽量避免稀释,涂片,染色,低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油镜分类200个有核细胞及巨幼红细胞,全片计数巨核红细胞总数及分类,并计算比例,同时观察各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
2.2 骨髓象结果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明显活跃35例(
40.6%),增生活跃48例(55.8%),增生减低3例(3.5%),粒系与有核红细胞比例降低为(0.5~1.9)∶1,粒系与巨核系均有改变,但以红系为主,红细胞系突出特点是“巨幼变”,核染色质粗而松,胞核晚熟,原红、早幼红均增加;粒系改变如外周血,以中幼粒以下改变为主,特别是晚幼和杆核改变更为明显。平均有核红细胞占48%,平均巨幼红细胞总数达27%,各阶段幼红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呈现“幼核老浆”现象 [2] 。成熟RBC大小不等,以大RBC为主,28例RBC浆内见豪乔小体。粒细胞和巨核细胞亦可见巨型变,巨核细胞伴有分叶过多、核丝断裂现象,粒系巨变 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早期表现。巨核细胞计数正常,增多或减少,平均21~56个。35例出现核分叶过多,血小板生成障碍。10例可见到小巨核细胞。
血液学检验巨幼细胞性贫血3.3.2 巨幼细胞贫血(MA)

3.成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外周血。 4.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相对减低,并可见巨晚、巨杆状
核粒细胞及分叶核粒细胞核分叶过多现象。 5.巨核细胞数量大多正常,部分巨核细胞也可发生巨型
变、核分叶过多现象。
其他检验
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测定<100ng/L; 血清叶酸含量测定<3ng/ml; 红细胞叶酸含量测定<294.6nmol/L 尿甲基丙二酸测定增高; 血清总高半胱氨酸测定增高; 维生素B12吸收试验降低;
2.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轻度减低,成熟粒细胞 可见分叶过多的核右移现象,并可出现少量幼稚 粒细胞。
3.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以大红细 胞为多见,可见巨红细胞,中心淡染区缩小甚至 消失。可见椭圆形红细胞,并可见HowellJolly‘s body、卡波氏环、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及少数幼红细胞。
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 和度均增高,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
诊断性治疗。
4.网织红细跑轻度增高。
二、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值 明显减低。
2.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各阶段细胞出现巨 幼样变,以早、中幼红细胞增高为主。巨幼
红细胞常>10%,其细胞形态学特点为:
①细胞胞体增大,胞浆丰富。 ②细胞核染色质较同阶段的细胞疏松、细致。 ③细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行,表现为胞核的发
巨幼细胞性贫血 (megaloblastic nemia ,MA)
一、分类 营养面容蜡黄、黄疸,舌面光滑、发 红,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脊 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三、检验(血象)
1.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跑、血红蛋白均减少而以 红细胞减少更为严重,MCV>92fl,MCH>31pg、 MCHC多正常,RDW>15%。
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治

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与治疗)辅助检查一、血液检查周围血象最突出的表现为:红细胞容积增大,平均容积超过110fL。
大卵圆形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匀很明显,以椭圆形的大红细胞较多。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具有特征性,当血中5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5%,或找到6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或计算100个中性粒细胞的核叶平均超过3.5,或5叶以上和4叶以下的中性粒细胞的比率超过0.17,均具有诊断价值。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大多轻度减少。
偶见巨幼红细胞及幼粒细胞,说明可能在肝、脾有髓外造血。
二、骨髓检查骨髓呈增生象,骨髓细胞特别是红系增生显著,粒:红比率降低,红系细胞呈明显的巨幼细胞特点——细胞体积增大,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疏松分散,形成一种特殊的间隙,胞浆之发育比胞核成熟,形成“核幼浆老”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于特效药物治疗后24小时内消失,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中亦有类似的改变,但当适当治疗后可减少。
三、叶酸与维生素B12测定血清叶酸正常参考值为13.6~47.6nmol/L(6~21ng/ml);红细胞叶酸正常参考值为362.6~1450.2nmol/L(160~640ng/ml);血清维生素B12正常参考值为148~664pmol/L(200~900pg/ml)。
血清叶酸低于6.8nmol/L(3ng/ml),红细胞叶酸低于227nmol/L(100ng/ml),血清维生素B12低于74pmol/L(100pg/ml),即可确定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
红细胞叶酸可反映体内贮存情况,血清叶酸易受叶酸摄入量的影响,因此前者的诊断价值较大。
四、放射性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第一部分,受试者口服放射性钴(57Co或Co)标记的维生素B120.5微克,2小时后肌肉注射未标记的维生素B121毫克,然后测定24小时内尿排出的放射性钴。
维生素B12吸收正常者,24小时内能排出摄入的放射性钴超过7%。
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导读】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贫血病,指的是因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它主要是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者叶酸导致的。
这种疾病以山西和陕西省等西北地区较为多见,好发于妊娠期妇女和婴儿期。
巨幼细胞性贫血对人体具有极大地伤害,那么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有何治疗方法呢?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是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
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并且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细胞系列,甚至某些增殖性体细胞。
该巨幼红细胞容易在骨髓内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其实,巨幼细胞性贫血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那么就可以很快痊愈了。
目前,部分病情较轻,由偏食、挑食、烹调不当和婴儿喂养不合理引起者,改变偏食、挑食习惯,正确烹调和合理喂养婴儿,可自愈,有严重的心血管合并症者,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巨幼细胞性贫血容易引发以下并发症:1、严重的贫血可使心肌缺氧而发生心力衰竭。
心肌能量来源的激活需要借助于Vit B12的作用,如果Vit B12缺乏,则能影响ATP的激活,而加重心肌的障碍,促使心力衰竭的发生。
因此对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应注意有无心血管疾病。
如果有,那么一定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出血。
血小板减少及其他凝血因子的缺乏,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出血者并不少见,有时也可发生脑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
3、痛风。
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可见骨髓内无效造血引起的血细胞破坏亢进,致使血清内尿酸值异常升高,引起痛风发作,但极为罕见。
4、精神异常。
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不仅可发生外周神经炎,还会有发生精神异常者,如兴奋不安、忧郁寡言,甚至梦游症等。
这可能与Vit B12缺乏所致的脑神经组织异常有关。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疗常规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贫血出现的时间和缓急;2.病人的膳食结构、食物加工有无不当、生活习惯、有无酗酒;3.注意有无胃肠手术、慢性胰腺炎、慢性腹泻、慢性溶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史和服药史(苯妥英钠、口服避孕药、对氨基水杨酸钠、叶酸拮抗物和抗代谢药)。
4.注意有无神经系统症状、精神症状和情感改变。
5.治疗经过,叶酸、维生素B12和其它抗贫血药物的使用情况。
【相关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全身检查,注意贫血的程度、口腔粘膜、舌质、舌乳头的改变、巩膜有无黄染,有无肝脾肿大;应特别注意检查神经系统。
还应注意有无其它贫血的特殊体征(如缺铁性贫血的反甲和扁平甲等)。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MCV>100fl,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网织红细胞常减少;周围血细胞形态表现为大卵圆形红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者大于5% 或6叶者大于1%); 2.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明显增生,红系呈典型的巨幼红细胞生成,巨幼红细胞大于10%,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亦有巨型变,特别是晚幼粒细胞改变明显,核质疏松肿胀,巨核细胞核分叶过多,血小板生成障碍。
3.胃液分析; 4.如有条件,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血清及红细胞叶酸浓度测定;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检测。
【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大细胞性贫血伴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和骨髓中典型的巨幼红细胞生成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测定具有确定诊断的意义。
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有效具有鉴别诊断的作用。
鉴别诊断:1.溶血性贫血; 2.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3.红白血病; 4.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疗原则】1.维生素B12缺乏可肌注维生素B12,每天100μg,连续两周,以后改为每周两次,共4周或直到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此后改为维持治疗,每月100μg。
有神经系统症状者维生素B12剂量应稍大且维持治疗宜两周一次,禁忌维生素B12缺乏者单用叶酸治疗。
巨幼细胞性贫血有哪些症状?

巨幼细胞性贫血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尤其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早期症状,巨幼细胞性贫血有什么表现?得了巨幼细胞性贫血会怎样?以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有哪些并发病症,巨幼细胞性贫血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见症状:气短、眼睑浮肿、出血倾向、无力、忧郁、腹腔积液、舌痛*一、症状贫血是常见症状,发病缓慢,但血红蛋白降至一定临界值时贫血发展速度显著加快,来诊时大多呈现中、重度贫血,头晕、乏困、无力,活动后心慌气短等。
1.巨幼细胞贫血的一般临床表现1)贫血:贫血起病隐伏,特别是维生素B12缺乏者,常需数月。
而叶酸由于体内储存量少,可较快出现缺乏。
某些接触氧化亚氮者、ICU病房或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妊娠妇女可在短期内出现缺乏,临床上一般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贫血,除贫血的症状如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心悸外,严重贫血者可有轻度黄疸。
可同时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患者偶有感染及出血倾向。
2)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舌炎,舌面光滑、乳突及味觉消失,食欲不振。
腹胀、腹泻及便秘偶见。
3)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B12缺乏特别是恶性贫血的患者常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由于脊髓后、侧索和周围神经受损所致。
表现为乏力、手足对称性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
小儿及老年人常表现脑神经受损的精神异常、无欲、抑郁、嗜睡或精神错乱。
部分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发生于贫血之前。
上述三组症状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
同时存在时其严重程度也可不一致。
2.几种巨幼细胞贫血特殊类型的临床表现1)麦胶肠病及乳糜泻(非热带性口炎性腹泻或特发性脂肪下痢):麦胶肠病在儿童患者中称为乳糜泻。
常见于温带地区。
特点为小肠黏膜的绒毛萎缩,上皮细胞由柱状变成骰状,黏膜层有淋巴细胞浸润。
发病与进食某些谷类物质中的麦胶有关。
患者同时对多种营养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吸收均有障碍。
巨核细胞产血小板不良骨髓象特征

巨核细胞产血小板不良骨髓象特征包括:
1. 巨核细胞数量减少或缺乏: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数量应该充足。
如果巨核细胞数量减少或缺乏,就会导致血小板的产生受到影响。
2.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在巨核细胞产血小板不良的情况下,巨核细胞可能会出现成熟障碍,即不能正常地分化为血小板。
这会导致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影响。
3. 血小板数量减少:由于巨核细胞产血小板不良,骨髓中的血小板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这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倾向等症状。
缺铁性贫血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改变的观察

缺铁性贫血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改变的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变化状况。
方法将107例IDA患者与其他贫血组、正常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巨核细胞数及巨核细胞分类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IDA患者血小板数与另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巨核细胞数与其它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血小板巨核细胞与其它贫血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颗粒巨核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裸核巨核细胞百分比与其它贫血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DA患者血小板数、产血小板巨核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及其它贫血组;骨髓巨核细胞数高于其它贫血组;颗粒巨核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裸核巨细胞低于其它贫血组。
血小板、巨核细胞增多尤是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增多可作为诊断IDA的参考条件。
【关键词】巨核细胞缺铁性贫血血小板【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099-02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lDA)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低色素性、小红细胞性贫血,骨髓象检查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
血红蛋白(H b)、红细胞(RBC)检测数据是该病最受关注的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血小板(PLT)及巨核细胞数也会出现不同变化。
故我们对107例IDA患者的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及结合自动化血球仪测定血小板数进行了观察。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07例IDA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住院病人,其中男42例,女65例,平均年龄46.3岁。
由血液科医生根据临床表现、血象、骨髓涂片检查结果、骨髓铁粒染色和血清铁检测作出诊断,诊断标准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所列lDA标准[1],对照组选择其它贫血43例(主要为风湿、类风湿、红斑狼疮等继发及慢性病贫血),男18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3岁;正常对照组3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无贫血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平均值49.1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符 合MA 标准 , 其 中男5 例, 女7例 , 年龄 中位 值6 l 岁
( 4 5 - 7 7岁) ; 正 常对 照组3 0例 , 男l 9例 , 女1 l 例, 年龄 中 位 值4 2 . 2岁( 6 - 8 2岁) ; 缺 铁性 贫 血( I DA) 患者5 1 例, 男 l 6例 , 女3 5例 , 年龄 中位值4 1 . 8岁( 1 - 6 9岁) 。
[ 5 】 C a r l i M, F e r r a r i A , Ma t t k e A, e l a 1 . P e d i a t i r c ma l i g n a n t p e r i p h e r  ̄
Ne r v e s h e a t h t u mo r . he t I t a l i n a a n d Ge r ma n s o f t l  ̄ ¥ s u e s a r c o ma
( 收稿 日 期: 2 0 1 2 — 0 9 - _ l 1 )
巨幼细胞 性贫血患者 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观察
黎华连 , 赵应斌 , 刘志华
( 柳州市人民医院 , 广西柳州 5 4 5 0 0 6 )
【 关键词】 巨幼细胞 I 生 贫血 ; 血小板 ; 巨核细胞
【 中图分类号】 R 5 5 6 . 2 【 文献标识码I B 【 文章编号] 1 0 0 4 - 6 8 7 9 ( 2 0 1 3 ) 0 1 — 0 0 7 1 — 0 2 巨幼 细 胞 性 贫血( MA) , 临 床上 表 现 为 大细 胞 性 贫
mu l i t - i n s t i t u i t o n T MT S s t u d y o f 5 6 c a s e s i n n o r t h e n r J a p a n [ J ] .
An n S u r g On c o l , 2 0 0 7 , 1 4 ( 2 ) : 5 9 7 - 6 0 4 . 【 4 】 Mi n o v i A , B a s t e n O , Hu n t e r B, e t a 1 . Ma l i g n a n t p e i r p h e r a l n e r v e
血, 骨髓增 生呈 明显活跃 , 红 系增生旺 盛 , 伴 明显成熟 障 碍及 核浆发育 紊乱 , 幼红细胞体积增大 。 在 多年 的工作中 发现, 各 类贫血 的血小 板与 巨核细胞数 及分类 存在一 定
的关 系。 现将 我 院2 0 0 9 - 2 0 1 1 年住 院 及 门诊 各 类贫血 病 较, 非 正 态分 布数 据 用 非参 数Kr u s k a l - wa l l i s h S检 验 、 各组两两 比较。
【 2 】 陈忠平 . 神经 系统肿瘤[ M] . 北京 : 北京大 学医学 出版社 ,
2 0 o 9 . 5 0 4 —5 0 9 .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 J ] . H e a d N e c k , 2 0 0 % 2 9 ( 5 ) : 4 3 9 - 4 4 5 .
[ 3 】 Ok a d a K, Ha s e g a wa T , T a j i n o T , e t a 1 . Cl i n i c a l r e l e v a n c e o f
p a t h o l o g i  ̄ g r a d e s o f ma l i g n a n t p e n p h e r  ̄n e r v e s h e a t ht u mo r : a
1 . 2 测定方 法 骨髓 细胞学 检查 由临 床专科 医生进 行
① 与 巨幼 细 胞 性 贫 血 组 比较 , 差 异有 显 著 意 义 , 0 . 0 5 : ② 与缺 铗性 贫血 比 较 , 差异 有显 著 意义 , P <O . 0 5 ;④与正 常对 照组 比 较, 差异有 显著 意 义 , 0 . 0 5 Fra bibliotek2结果
各组P L T、 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 比较结果见附表 :
附 表 各组P L T 、 巨 核细胞计数及分类比较结果( 叉± s )
人的血小板与 巨核细胞 的观察 结果报 告如下。
1资料 与方法
1 . 1 病 例选择 l 2例MA 患者均根 据临床 、 血象 、 骨髓
涂 片和/或检 查 结 果 、 维 生 素B1 2和 叶酸 检 测确 定 , 诊
c a x  ̄ e mt i v e g r o u p [ J ] . J C l i n O n c o i , 2 0 0 5 , 2 3 ( 3 3 ) : 8 4 2 2 — 8 4 3 0 . [ 6 】 B a s o- s R i c c i S . T h e r a p y o f ma l i g n a n t s c h w a n n o ma s : u s e f u l n e s s
其原幼巨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俨005其颗粒巨裸核巨百分比较ida组明较显增多尸005产板巨细胞百分比与ida组比较显著减少尸005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巨幼细胞性?7l?万方数据承德医学院学报journalofchengdemedicalcollege贫血合成障碍所引起另一方面是ida患者骨髓增生明显增生所致21
o f a n i n t e g r a t e d r a d i o l o g i c , S u r g i c a l h t e r a p y [ J ] . J N e u r o s u r g
S c i , 1 9 8 9 , 3 3 ( 3 ) : 2 5 3 - 2 5 7 .
承
德
医
学
院
学
报
VO 1 . 3 0 No. 1 2 0 1 3
C a n c e r , 1 9 9 3 , 7 1 ( 4 ) : 1 2 4 7 - 1 2 5 3 .
s h e a t ht u mo r so ft h e h e a da n dn e c k : m ̄ ma g e me n t o fl 0c a s e s a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