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第06篇1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生理效应(四种代谢)
㈠ ㈡ ㈢. 蛋白质代谢 脂肪代谢 ㈣ .糖代谢 水和电解质代谢
久用 促进分解 促进脂肪分解 增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并升高血糖 水和电解
抑制其合成 抑制合成
潴钠排钾
机制
较弱盐皮 质激素作用
质代谢 淋巴 肌肉 激活四肢 增高血胆 萎缩 消瘦 促进糖异生 皮下脂酶 固醇含量 利尿作用 久用 低血钙 脂肪重 减慢葡萄糖氧化分解 伤口愈 皮肤
1
基因转录而抑制炎症过程的某些环节
抗免疫作用
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
影响淋巴细胞
小剂量主要抑制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
淋巴细胞移行至血液以外的组织
大剂量干扰体液免疫
抑制B细胞转化成浆细胞,抗体生成减少
抗休克
①是抗炎、抗毒、抗免疫的综合结果。
②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AD、NA、加
3
CH2OH C O OH 17
16
C 14 D 15
O
A5
4
10
F8
6 7
O
A5
4
10
6
8
地塞米松
21 20
氢化可的松
21 20
CH2OH C O OH 17
16 15
CH2OH C O OH 17
16
O
11 19 1 2 3 9
12
18 13
O
11 19
C 14 D
12
18 13
O
A5
4
10
严重高血压
孕妇
权衡利弊用药
用法及疗程(四种用法)
药理学 35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临床主要表现有哪些?
4.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
20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1)糖代谢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2)蛋白质代谢 protein metabolism
(3)脂肪代谢 lipid metabolism
(4)水和电解质代谢 water and salt metabolism
9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临床应用】
2.免疫相关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
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
多发性皮肌炎
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肾病
综合症,以及异体器官移植等,一 般采用综合疗法。 对多发性皮肌炎,糖皮质激素
红斑狼疮-上肢红斑
为首选药。
10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临床应用】
(2)过敏性疾病:荨麻疹。
一、促皮质激素:ACTH 应 用: 1. 防皮质功能不全。 2. 诊断腺垂体一皮质功能 水平 皮质激素抑制药 米托坦:Mitotane 能选择性作用于束状带 及网状带,使其萎缩、坏死 用于不可切除的皮质癌、 复发癌及术后的辅助治疗
19
复 习 题
1.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有哪些?
2.简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理。
少——生长停滞、肌肉消瘦、皮肤变薄、骨质疏松、 淋巴组织萎缩及创口愈合延迟等。 长期治疗,须合用蛋白质同化类激素以平衡 蛋白质代谢。
23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3)对脂肪代谢: 促进皮下脂肪重新分解, 脂肪重新分布在面部、胸部、 背部、臀部等——“向心性肥胖”, 四肢消瘦.
(4)水盐代谢--类似醛固酮作用(弱) 保钠排钾。 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对水重吸 收---利尿 减少小肠和肾小管对钙重吸收—骨质脱钙 24
医学-37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sun

高蛋白饮食 必要时合用蛋白质同化激素
20
3)脂质代谢(fat metabolism)
①促进分解 ②抑制合成 大量长用:胆固醇↑,脂肪重新分布
向心性肥胖
四肢皮下脂肪减少(糖皮质 激素作用)
满月脸、水牛背、颈部、上 胸、臀部皮下脂肪增多(胰 岛素增多所致)
21
了解GC分泌昼夜节律对制订GC给药方案有指导意 义。
12
正常人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12时 血浓度最低,凌晨渐升高,上午8-10时最高,此节 律性变化受ACTH影响。
CORTICOSTEROID BLOOD LEVEL
0 4 8 10 12 16 20 24
t(h)
应激状态下,最大分泌量可达日分泌量的10倍左右.
①促进糖原异生(gluconeogenesis); ②减慢葡萄糖分解为CO2的氧化过程; ③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诱发、加重糖尿病
19
2)蛋白质代谢(protein metabolism)
①促进分解 ②抑制合成(大剂量)(减少氨基酸向细胞内
转运)。
大量长期使用:
负氮平衡,胸腺、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13
14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天然品: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短效
合成品
泼尼松 、泼尼松龙 曲安西龙、氟泼尼松龙
中效
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长效
15
16
【体内过程】
脂溶性高,p.o、注射均可吸收,化学结构微 小变化,显著影响吸收率; 可从皮肤、眼、肺等局部吸收→全身作用; 氢化可的松:p.o. 1~2h 高峰,维持8~10h, 蛋白结合率90%(80%与皮质激素转运蛋白 (CBG)结合),肝病时CBG↓,作用↑;肾病 时,蛋白排出↑,CBG↓,游离型↑,作用↑。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IV)

择性和副作用更小的药物。
给药方式和剂型的改进
02
通过改进给药方式和剂型,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患者的用
药依从性。
联合治疗策略的探索
03
探索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
用。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深入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进一步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抑制机体的免疫 反应,增加感染和肿瘤的风险。
消化系统问题
肌肉骨骼问题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 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问题。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 骨质疏松、骨折等肌肉骨骼问题。
不良反应的处理与预防
定期监测 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期 间,应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 脂等指标,以及进行必要的免疫 功能和骨密度检查。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 能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使用时应告知医生其他 用药情况。
关注病情变化
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药物期间,应注意病情的 变化,如出现异常症状应 及时就医。
05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 作用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
竞争结合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与血浆蛋 白结合,可能会与其他药物竞争 结合,导致游离药物浓度增加或
药理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主 要包括抗炎、免疫抑制、抗毒素、抗 休克等,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 反应等,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等。
安西奈德(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药品使用说明(曲安奈德)

安西奈德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
以下是安西奈德的药品使用说明:
1. **适应症**:安西奈德适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皮肤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等。
2. **用法用量**:根据医生的处方和指示使用,通常情况下,成人和儿童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口服或局部外用。
剂量和疗程需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执行。
3. **禁忌症**:对该药物成分过敏者、真菌、细菌和病毒感染、结核病等患者禁用。
4. **不良反应**:使用安西奈德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皮肤瘙痒、皮肤萎缩、易患细菌和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引起激素依赖和地塞米松戒断反应。
5. **注意事项**:在使用安西奈德期间,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避免突然停药,应按医嘱逐渐减量停药。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同时,不宜与其他免疫抑制剂同时使用。
6. **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时,需谨慎使用,特别是与NSAIDs、抗凝血药、糖尿病药物等同时使用时应密切监测。
7. **存储方法**:应放置于阴凉、干燥处,远离儿童触及,避免高温。
8. **药品有效期**:使用前应仔细查看有效期,过期药物禁止使用。
总之,安西奈德是一种有效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使用,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药理学课件)

用药注意事项
1. 把握使用指征,熟知禁忌症:当适应症和禁忌症 同时存在时,权衡利弊、慎重决定。 2. 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待危急情况过去后,尽早 停药或减量; 3. 剂量和疗程遵循诊疗方案,不能骤然停药; 4. 用药后定期体检。
总结与思考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 床应用有哪些?
➢ 中枢兴奋:长期大量使用可致欣快、失眠等,偶致精神失 常,大剂量可诱发惊厥和癫痫。
➢ 对消化系统: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促进消化,但 大剂量可加重溃疡。
➢ 对骨骼:长期用能引起骨质疏松、可出现腰背痛甚至压缩 性骨折、股骨头坏死。
➢ 增强应激能力:在应激状态下(亲友生死离别、意外事故、 严重疾病、考试或事业失败),机体需要更多肾上腺皮质 激素,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提高应激能力。
7. 其他:1)致欣快,使精神异常(与脑神经元递质 释放异常有关);2)可诱发精神或癫痫,儿童大剂 量可致惊厥;3)白内障、青光眼:大剂量长期局部 和全身用药均可发生。
(二)停药反应:
1.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长期尤其 是连日用药后,通过负反馈使ACTH分泌减 少引起的。
2. 反跳现象:指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引起的原有 疾病复发或恶化。 *注:产生疗效后要逐渐减量,防止反跳现尼龙属于哪一类 药物?
2
为什么要给患者使用 这类药物?
3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有
哪些注意事项?
1 甲泼尼龙属于哪一 类药物?
一、发展历程及基本结构
➢发展历程:
• 1927年,Rogoff和Stewart用肾上腺匀浆提取物为切除肾上腺 的狗进行静脉注射使之存活,证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存在, 随后从提取物中分离出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
3. 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产物和少量原形药物随尿 排出。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继续教育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继续教育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一类由肾上腺皮质合成的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
这些激素在机体内起着调节代谢、免疫和炎症反应等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1. 糖皮质激素:
- 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 泼尼松(Prednisone)
- 泼尼松龙(Prednisolone)
- 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
- 氟替卡松(Fluticasone)
- 艾司洛尔(Beclomethasone)
- 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
2. 盐皮质激素:
- 氟氢可的松(Fludrocortisone)
- 21-乙酰氢化可的松(Fludrocortisone acetate)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或外用等不同途径给药。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在长期大剂量使用时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免疫抑制、骨质疏松、高血压、水肿、易感染等。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随访。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Adrenocorticalhormones

有两个锌指(zinc finger), 各结合4个半胱氨酸; 3.含氮末端(1): 与DNA结合后的转录性基因转移活化,
以及与其他转录因子的结合; 人GR结合功能区中: 2影响受体进入核内。
6. 中枢作用: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欣快, 激动, 失眠等; 少数病人可表现为焦虑,抑郁,甚至诱发精神失常。 大剂量致儿童惊厥或癫痫样发作。
7. 消化系统: 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提高食欲,促进消化; 但大剂量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Hale Waihona Puke 糖皮质激素 gulcocorticoids
【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特异性受体(GR): 可溶性单链多肽组成的磷蛋白
(1) 促使中性白细胞数增多 :
1) 骨髓释放增多; 2) 消除变慢; 3)从血循环向血管外游走减少;。
但抑制其游走,吞噬及消化功能对炎症区的浸润与吞噬活动; (2)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 大剂量血小板, 纤维蛋 白原浓度, 凝血时间 ; (3)血中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嗜酸性及嗜碱性白细胞;
糖皮质激素 gulcocorticoids
1. 与靶基因启动子(promoter)序列中糖皮质激素反应 成分(GRE)、或负性反应成分(nGRE) 结合靶基因 mRNA转录增加(诱导)或减少(阻遏) 改变靶组织蛋白 质合成水平抗炎,抗免疫效应。
2. 与其它转录因子TIF, AP-1, NF-B相互作用调 节靶基因转录抗炎,抗免疫效应。
CBG S
糖皮质激素 gulcocorticoids (二)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 (超生理剂量):
炎症早期渗出炎性浸润和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 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
药理学-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03
盐皮质激素类药物
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
结构特点
盐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一类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甾体化合物, 其核心结构为环戊烷多氢菲。它们与糖皮质激素在结构上的 主要区别在于C17位上的侧链不同。
理化性质
盐皮质激素类药物多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 苦。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其熔点较 高,多在200℃以上,且较稳定,不易被氧化。
02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
基本结构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为 21个碳原子的甾体母核,具有三 个六元环和一个五元环。
理化性质
这类药物多为结晶性粉末,熔点 较高,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 剂。
药理作用及机制
抗炎作用
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 放,减轻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作用
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 化,减少免疫因子的产生,从 而抑制免疫反应。
基因的表达产物,盐皮质激素可以调节肾脏、肠道等器官对水盐代谢的调控,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要点一
临床应用
盐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 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疾病。它们可以纠正水盐代谢紊乱 ,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如严重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下,盐皮质激素也可以作 为辅助治疗药物使用。
与蛋白质同化激素合用,可增 加水肿的发生率,使痤疮加重 。
与制酸药合用,可减少强的松 或地塞米松的吸收。
常见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
02
01
03
与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长期合用,可致眼压增高 。
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使皮质类固醇引起的精神症状加重 。
与降糖药如胰岛素合用时,因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 高,应适当调整降糖药剂量。
第二十七讲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如使静止的结核病灶扩散、恶化,使原来预后好的水痘 形成出血性水痘或继发细菌感染,甚至引起死亡。
3、消化系统并发症
胃酸↑、胃蛋白酶↑、胃黏液↓,胃肠粘膜抵抗力↓, 诱发或加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甾体激素溃疡”。少数诱发胰腺炎、脂肪肝。
3、抗内毒素作用
提高机体对内毒素伤害的耐受力
缓和机体对内毒素的反应
缓解毒血症症状
不能破坏、中和内毒素
对外毒素无效
内毒素是细菌细胞壁 中的一种成分,叫做 脂多糖。脂多糖对宿 主是有毒性的。内毒 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 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 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 所以叫做内毒素。
4、抗休克作用
(1)抗炎、免疫抑制、抗内毒素作用;
引起青光眼的机制:GC使前房角小梁网结构的胶原束肿胀, 阻碍房水回流有关。停药后有时不能完全恢复。因此局部用药 超过两周即应监测眼压。
7、个别病人有精神或行为的改变,能诱发精神病或
癫痫。儿童大量使用可致惊厥。
8、对孕妇偶引起畸胎。
二、停药反应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
长期用药,体内皮质激素浓度高于正常,通过负反馈抑 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使ACTH分泌↓,组织萎 缩。 此时如突然停药,尤其是停药后半年内(停药后垂体分泌 ACTH的功能需3-5个月才能恢复,肾上腺皮质对ACTH起反 应的恢复需6-9个月)遇有应激情况,如发热、感染、手 术、出血等,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症状(肾上 腺危象),如肌无力、低血糖、低血压、昏迷甚至休克 等。
溶酶体膜破裂(多种蛋白酶和水解酶释放)
↓
血管扩张、通透性↑、渗出↑、细胞浸润
执业药师考试-药理学《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详细复习知识点

第三十二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糖皮质激素类药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的体内过程特点、药理作用、主要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禁忌证糖皮质激素类【体内过程特点】1.吸收:口服或注射都可吸收。
2.分布:入血后与皮质激素结合球蛋白(CBG)特异性结合。
CBG在肝脏合成。
肝病时——结合减少,游离增多——激素的不良反应增大。
3.代谢:肝脏代谢。
分类药物血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短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90min8~12h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3~4h12~36h长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5h36~72h【生理作用】--升糖、解蛋、移脂、保钠1.糖代谢—升高血糖;2.蛋白质代谢—抑制合成,分解加快,负氮平衡;3.脂肪代谢----促进分解,脂肪重新分布,向心性肥胖;4.水和电解质代谢----保钠排钾排水。
【药理作用】一句话:一抗炎、二抗免、三抗毒、四抗休、五血液、六其他1.抗炎作用(1)抗炎强大、迅速、凡炎皆抗,对感染性、非感染性(过敏性、机械性、化学性)炎症均有效——“万能灵药”。
(2)对炎症不同阶段均有抑制作用:①早期——渗出减少,改善症状;②后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
【抗炎实质】实质:提高了机体对炎症的反应性;不足——降低了机体的防御机能。
激素的抗炎是“穿着石棉衣站在火里”——不怕火烧——但不救火、也不灭火。
【注意!】感染扩散、创面愈合延迟。
(3)抗炎机制——略。
①抑制磷脂酶A2(PLA2),减少前列腺素(PGs)和白三烯(LTs)等炎性介质合成;②抑制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有关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③稳定肥大细胞膜和溶酶体膜,减少组胺释放;④抑制肉芽组织形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
2.免疫抑制作用(抗免疫)不同剂量作用有异——【记忆】“小细大体。
”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
3.抗毒作用——不是抗病毒!TANG对抗毒素对机体的刺激性反应,缓解毒血症症状。
抗毒机制:抑制NO(一氧化氮)合酶,降低NO水平。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理解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都是什么呢?我们对这都有一些相应的理解,很多人都听说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但是具体都有些什么呢?我们是不是特别理解的。
而且关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有关概念我们也不是完全了解的?所以我们对于这方面药物的了解更不是十分,确切的。
下面我们可以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进一步的理解。
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 hormones)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属甾体类化合物。
可分为三类:①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s),由球状带分泌,有醛固酮(aldosterone)和去氧皮质酮(desoxycortone, desoxycorticosterone)等。
②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由束状带合成和分泌,有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和可的松(cortisone)等,其分泌和生成受促皮质素(ACTH)调节。
③性激素,由网状带所分泌,通常所指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包括后者。
临床常用的皮质激素是指糖皮质激素。
基本结构,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甾核,构效关系非常密切:① C3的酮基、C20的羰基及C4-5的双键是保持生理功能所必需;②糖皮质激素的C17上有-OH;C11上有=O或-OH;③盐皮质激素的C17上无-OH;C11上无=O或有O与C18相联;④ C1~2为双键以及C6引入-CH3则抗炎作用增强、水盐代谢作用减弱;⑤ C9引入-F,C16引入-CH3或-OH则抗炎作用更强、水盐代谢作用更弱。
它们在临床上有广泛的用途,有时甚至是挽救濒危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也有许多不良反应,使用时应谨慎主要品种,地塞米松、莫米松、氟替卡松、布地奈德、安奈德、曲安西龙、甲泼尼龙、氟轻松、氟氢可的松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在药理剂量时能抑制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移动,阻止炎症介质如激肽类、组织胺、慢反应物质等发生反应,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稳定溶酶体膜,阻止补体参与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后组织损伤的修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临床应用
(六)替代疗法
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皮 质激素分泌不足的患者。
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一)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又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是指长期过量激素引起脂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的紊 乱。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多毛、水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等,停药 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2. 诱发或加重感染 长期应用可诱发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病灶扩散,特别是在原有疾病已使抵抗力降低 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征等患者更易发生。
中间代谢产物作为原料合成糖原;
(2)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3)减慢葡萄糖氧化分解过程,有利于丙酮酸和乳酸等中间代谢产物在肝脏和肾脏再合成
葡萄糖,增加血糖的来源。
三、药理作用及机制
(一)对代谢的影响
2. 蛋白质代谢
加速胸腺、肌肉、骨等组织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尿中氮的排泄,造成负氮平衡;大
剂量糖皮质激素还能抑制蛋白质合成。
(3)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和兴奋心脏、加强心脏收缩力;
(4)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但对外毒素则无防御作用。
三、药理作用及机制
(五)其他作用
1. 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
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虽无直接活性,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称为允许作用。 2. 退热作用 用于严重的中毒性感染,常具有迅速而良好的退热作用。 3. 血液与造血系统 糖皮质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四)抗休克作用
常用于严重休克,特别是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治疗。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休克作用可能机制:
(1)抑制某些炎性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组织损伤,使微循环血流动力
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状态; (2)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yocardial depressant factor,MDF)的形成;
四、临床应用
(三)抗休克治疗
对感染中毒性休克,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及早、短时间突击使用大剂
量糖皮质激素; 待微循环改善、脱离休克状态即可停用,糖皮质激素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之后使用,停药
则在撤去抗菌药物之前;
对过敏性休克,可与首选药肾上腺素合用,对病情较重或发展较快者,同时静脉滴注氢 化可的松200~400 mg,好转后逐渐减少用量;
圆、背厚、躯干部发胖而四肢消瘦的特殊体形。
三、药理作用及机制
(一)对代谢的影响
4. 水和电解质代谢
糖皮质激素通过作用于盐皮质激素受体产生较弱的盐皮质激素样潴钠排钾作用;
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拮抗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故有利尿作用; 长期用药将造成骨质脱钙,可能与其减少小肠对钙的吸收和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三、药理作用及机制
(三)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
1. 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糖皮质激素对免疫过程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 (1)诱导淋巴细胞DNA降解:只发生于淋巴组织中,并具有糖皮质激素特异性; (2)影响淋巴细胞的物质代谢:减少淋巴细胞中RNA聚合酶的活力和ATP的生成量; (3)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主要是CD4/CD8 双阳性的未成熟淋巴细胞; (4)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抑制NF-κB与DNA结合,阻断其调控作用。另一方面是 增加NF-κB抑制蛋白IκBα基因的转录,抑制NF-κB活性。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
第三节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重点难点 掌握 糖皮质激素的药物分类、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
熟悉
临床常用的皮质激素制剂及用法。
了解
盐皮质激素、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一、定义
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指天然与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拮抗药,临床常用的皮质
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一)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3. 消化系统并发症 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胃黏液分泌,降低胃肠黏膜的抵抗力,故诱发或加 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4.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长期应用,由于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可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对非特异性眼炎,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迅速消炎止痛、防止角膜混浊和瘢痕粘连的发
生。有角膜溃疡者禁用。
四、临床应用
(二)免疫相关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多发性皮肌炎,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一般采用综合疗法,不宜 单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过敏性疾病:治疗主要应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抗组胺药物。对严重病例或其他药 物无效时,可应用本类激素作辅助治疗,目的是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所引起的组织损害和炎 症过程; (3)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对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后所产生的免疫性排斥反应,可使用糖皮质 激素预防,通常器官移植术前1~2d开始口服泼尼松。若与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剂合用,疗效 更好,并可减少两药的剂量。
(3)对炎症细胞凋亡的影响: GR介导基因转录变化,最终激活caspase 和特异性核酸内切
酶而导致细胞凋亡。
(二)抗炎作用
主要机制: 2. 非基因组效应 主要特点为起效迅速;对转录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不敏感;在不能通过细胞膜、缺少细 胞核或不能进行RNA和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内以及与不具有激活转录活性的突变受体结合的情 况下,糖皮质激素均能发挥效应。 (1)细胞膜类固醇受体:除了类固醇核受体外,尚存在细胞膜类固醇受体,而类固醇的快速 非基因效应与细胞膜类固醇受体相关; (2)非基因的生化效应:对细胞能量代谢有直接影响,直接抑制阳离子循环; (3)细胞质受体的受体外成分介导的信号通路:糖皮质激素与GR结合后,GRα与HSP90等 成分分离,随之类固醇-受体复合体易位进入细胞核(产生基因效应),而HSP90等受体外成 分则进一步激活某些信号通路(如Src)产生快速效应。
激素主要是糖皮质激素类。 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s,GC)的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剂量不同而变化。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和生成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 ACTH,又名促皮质素)的调节,表现出昼夜节律性。
二、体内过程
(一)吸收
二、体内过程
(三)代谢与排泄
1. 糖皮质激素在肝脏中代谢转化,首先是第4位碳(C4)与第5位碳(C5)的双键被加氢还原;
随之第3位碳原子上的酮基由羟基取代,进而羟基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由尿中排出。故肝、
肾功能不全时,糖皮质激素药物 t1/2 延长。 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只宜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
用,因而长期应用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者,将引起糖代谢的紊乱,约半数患者出现糖耐量 受损或糖尿病(类固醇性糖尿病)。
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一)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7.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 易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小梁网细胞GR比正常人有更高的亲和力,小梁细胞功能活 动的异常将导致房水流畅性的改变,引起眼内压升高。 对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治疗应按以下原则进行:①局部停用。②根据眼压水平使用降 眼压药,必要时加用乙酰唑胺和高渗剂。③逐步减量降眼压药,如停用后眼压不能恢复正常, 则继续使用。若仍不能控制眼压,考虑选择滤过性手术(小梁切除术)。
促进尿钙排泄有关。
三、药理作用及机制
(二)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物理性、化学性、免疫性及病原生物性等多种 原因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在抑制炎症及减轻症状的同时也可导致感染扩散、创面愈合延迟。
三、药理作用及机制
(二)抗炎作用
主要机制: 1. 基因组效应 (1)对炎症抑制蛋白及某些靶酶的影响: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连锁反应,抑制诱导型一 氧化氮合成酶和环氧化酶-2等的表达,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发挥抗炎作用; (2)对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影响:不仅能抑制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且直接抑制黏 附分子的表达;
长期用药可出现肌肉消瘦、骨质疏松、皮肤变薄和伤口愈合延缓等;
在严重损失蛋白质的肾病患者及多种影响蛋白质代谢的疾病中,采用此类激素治疗(尤 其长期治疗)时,须合用蛋白质同化类激素。
三、药理作用及机制
(一)对代谢的影响
3. 脂肪代谢
短期使用对脂肪代谢无明显影响。
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增高血浆胆固醇、激活四肢皮下脂酶,促使皮下脂肪分解,使脂肪重 新分布于面部、胸、背及臀部,形成向心性肥胖,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呈现面
三、药理作用及机制
(三)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
2. 抗过敏作用 在免疫过程中,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而释放组胺、5-羟色胺、过敏 性慢反应物质和缓激肽等,从而引起一系列过敏性反应症状。糖皮质激素被认为能减少上述
过敏介质的产生,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从而减轻过敏性症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药理作用及机制
1. 严重急性感染
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同时伴有休克者; 对无特效治疗药的病毒性感染,原则上不用本类药物,带状疱疹、水痘患者禁用; 在有效抗结核药物的作用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并不引起结核病灶的恶化。 2. 抗炎治疗及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 人体重要器官的炎症,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炎性渗出,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在补液补电解质或输血后效果不佳者,可合用超大剂量的皮质激素;
对心源性休克,须结合病因治疗。
四、临床应用
(四)血液病
多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目前采取与抗肿瘤药物联合的多药并用方案;
但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较差。停药后易复发。
(五)局部应用
对湿疹、肛门瘙痒、接触性皮炎、牛皮癣、肌肉韧带或关节劳损等都有疗效,多采用软 膏、霜剂、洗剂、滴眼剂及呼吸道吸入制剂局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