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法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教学目标和重点
1.3 教学内容概述
二、课程设置
2.1 环境学基础知识与概念
-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要素
- 环境因素与生物相互作用
2.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2.3 环境监测与评估
- 环境监测的方法与重要指标
- 环境评估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2.4 环境政策与管理
- 环境立法与政策的制定过程
- 环境管理体系与标准
-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规划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讲授与演示
-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递知识点和实践技能- 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进行教学
3.2 实践与实验
-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环境保护法教程》教学大纲.doc

《环境保护法教程》教学大纲主编:韩德培辅导班:09秋法学10春法学指导老师:陈巧瑜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电大法学本科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从法律视角研究环境保护问题。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保护法相关的知识,并能运用相关法律分析案例。
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门话题,以及自学创新能力。
使其法律知识体系更完备。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以法律为主要视角正确理解环境和环境问题,明确环境保护及环境保护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
了解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掌握环境保护法学的概念、环境保护法学体系及环境保护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环境保护法概述了解环境保护法的定义、特点及环境保护法与其它部门法的关系,明确环境保护法的任务、目的与作用。
了解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概念,认识我国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产生和发展,明确我国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
掌握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主要为在空间、对人及在时间上的使用范围。
了解法律体系的概念和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
第三章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了解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重点掌握四项基本原则: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的概念、意义及贯彻问题。
第四章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主要了解环境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环境保护费制度、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
掌握这些制度的概念意义、建立和发展,重点掌握其主要内容。
第五章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了解环境标准的概念及体系,掌握环境标准的制定及其实施与监督。
了解环境监测的概念意义及环境监测网,掌握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第六章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内容、立法意义,了解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原则和制度。
第七章保护土地、水和矿产资源的法律规定了解土地、水、矿产资源的概念及保护的意义。
掌握保护土地、水、矿产资源的法律规定。
环境法教学大纲

环境法教学大纲一、引言1. 课程背景和目的2. 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二、环境法概述1. 环境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环境法与其他法律学科的关系3. 环境法的历史发展和国际环境法的基本框架三、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 环境保护原则2. 可持续发展原则3. 公众参与原则4. 预防原则5. 污染者负担原则四、环境法的主要内容1. 大气污染防治法a. 法律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b. 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监测标准c.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和规划2. 水污染防治法a. 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污许可b. 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3. 土壤污染防治法a.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修复b. 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管控4. 噪声污染防治法a. 噪声监测和管理b. 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和标准5.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a. 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处理b. 餐厨垃圾、医疗废物等特殊废物的处理6. 生物安全法a. 基因改造生物和转基因生物的管理b. 物种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五、环境法的执法和监督机制1. 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和权力2. 环境执法的程序和原则3. 环境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追究六、环境法的国际比较研究1. 发达国家的环境法制度和执法经验2.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法发展趋势和挑战3. 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法的最新发展七、环境法的实践案例分析1. 环境争议案例分析2. 环境监管和治理的成功案例3. 环境法在企业和个人行为中的应用八、环境法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1. 全球环境治理的新机制和合作模式2. 新技术和科技创新对环境法的影响3. 环境法教育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九、总结和展望1. 环境法的意义和作用2. 环境法与绿色发展的关系3. 各类法律专业对环境法的重要性。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Economics课程代码:学分: 2 学时:32适用对象:研究生经济学类专业先修课程:专业选修课考试方式:期中研究文章和期末闭卷考试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进行介绍,指出要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进行环境资源价值评估。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的治理的基本理论,学会环境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由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讲授侧重借助多媒体手段(Powerpoint)教学,并结合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为学期课,按每学期16教学周、2课时/周计算,共32课时。
其中:讲授30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第三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4)本章重点:。
第一节一般产权理论第二节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第三节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第四节资源产权的初始分配第五节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第四章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4)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概述第二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和概念第三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第四节TCM和CVM在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第五节绿色GDP核算第五章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4)本章重点:。
环境资源法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资源法》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编码:1102413130学时:48 学分:3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学科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刑法、行政法教学手段:板演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规范,以便在实践中为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服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们了解环境问题的性质、解决的方法及途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掌握我国环境立法状况,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单行立法,国际环境立法等内容,牢固掌握环境法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环境纠纷解决等内容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及环境法制观念,能分析和解决实践当中遇到的环境法律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问题有所了解,为学习和研究环境法学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学科意义上环境概念的区别和联系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一)环境的概念(二)在法律上对环境进行定义的方式二、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的提出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思考题:1.自然科学上的环境与法学上的环境有哪些异同?2.如何理解人类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第二章环境法概述(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们了解环境法的概念、特征和体系,对环境法整体有个宏观的认识,掌握环境法的基本性质,正确理解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等基本理论问题。
通过了解国外环境法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研究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完善我国的环境立法体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难点:我国环境法的体系教学方法:讲授1学时+讨论1学时第一节环境法的概念及特征一、环境法的概念二、环境法的特征第二节环境法体系比较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基本法模式二、以英国为代表的整合化模式三、以法国为代表的复合法模式四、以日本为代表的法典化模式第三节我国环境法的体系一、宪法性规定二、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三、环境保护单行法四、环境标准五、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六、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思考题:1.我国环境法的体系包括哪些主要部分?2.我国《环境保护法》在环境法体系中的地位如何?第三章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基本原则(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理解和掌握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通过研究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性质、内容和作用,更准确地理解我国环境法的精神实质,并认识它们的整体关联性,全面地理解我国各种环境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为学习和掌握具体环境法律制度奠定基础。
环境法教学大纲

环境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主任:张景明 执笔人:张景明开课单位:民商法与经济法教研室 编写日期:2005年6月;课程编码:6402413 课程中文名称:环境法学课程英文名称: science of environmental law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对象:法学本科 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分:2 总学时36 理论课学时:36 考试方式:笔试基本教材:《环境法学教程》王灿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问题(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环境、人类环境、生境的概念,环境与资源概念的重合与互出,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与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技术?社会?2、 环境问题解决的对策,技术?法律?道德?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一、环境资源的概念二、环境资源的分类第二节 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三、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思考题1. 环境与其他概念的区别2. 环境问题的原因、分类及对策3.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怎样4. 什么是生态系统?它由几部分组成?什么叫生态平衡?它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如何?5. 人口、环境、资源、发展的关系如何?6、新八大公害事件与旧八大公害事件的特点区别7、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生物金字塔率、生物放大率8、人类活动的两个极限参考书目1、《静的春天》R.卡逊著,吕瑞兰译,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2、《环境生态学》J.M.安德森著,蒋志学等译,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只有一个地球》B.沃德等主编,国外公害资料编译组译,燃料化学工业出版社,1974年版。
4、《人类影响----在环境变化中人的作用》A.古迪著,郑锡荣等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5、《环球生态:现实与前景》(现代国际关系译丛19),时事出版社选编,1990年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的基本理论、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基本理论,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学会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基础,并能较系统地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绿色GDP核算、资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环境税、循环经济、土地资源经济、矿产资源经济环境经济。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借此讲授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相关内容,将理论内容与相关时事热点文件相联系,学会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现实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案例教学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2.重、难点提示(1)经济学观点的环境反思;(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2)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2.重、难点提示资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5学时)1.教学内容(1)一般产权理论(2)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3)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4)资源产权的基本分配(5)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2.重、难点提示(1)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2)资源产权制度基本模式;(3)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学大纲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注1:平时考核(%)=课程作业(%)+研讨交流(%)+期中考核(%);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1、马中主编,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W.P David etal.1990.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3、Tom Tietenberg, 1992. Environmental &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4、A.Myrick Freeman III, 1993.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Values :Theory and Methods, Washington,D.C : Resource for the Future .5、Thomas Sterner, 2003. Policy instruments for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world bank.6、Kerry Turner, David Pearce & Ian Batema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Harvester Wheatsheaf, Cornwall, 1994.7、William J.Baumol and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8、Roger Perman、Yue Ma & James Mcgilvray, Natural Resource &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Longman Singapore,1996.9、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环境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 保护法的体系和立法
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概念及体系的构成,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的概念、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
第四章 环境与资源
通过讲授,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了解各个原则的
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法律 由来、含义和作用;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各类制度中
第九章 环境与资源保
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实施的概念、组成,熟悉各种具体的环境与资源保护
法实施的概念、作用及相关的规定,了解有关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实施类型的实
护法的实施
施程序。
三、教学大纲
章节名称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学时
包括法学基础知识:法的本质、
第一章 法学基础知
特征、概念;法的渊源和分类; 法的概念,法的作用
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及关于权属的规定。
第七章
特殊环境保护 法
掌握特殊环境、特殊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熟悉特殊环境的分类、特殊环境保 护法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特殊环境保护法的适用对象、作用及相关的规定。
第八章 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的法律责任
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的概念、组成及各种具体的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律责任的概念,了解各种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及相关的规定。
难点:如何规范环境与资源保
护实施的程序。
五、考核要点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开卷考试。最终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 绩占 50%,考试成绩占 50%。
章节名称
考核要点
第一章 法学基础知识
法学基础知识:法的本质、特征、概念;法的渊源和分类; 法的作用。
4
述
念、特征及构成要素。
难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
资源与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_____学时:_____先修课程:环境科学概论、资源科学概论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资源与环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资源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2、培养学生运用资源与环境管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与环境管理观念,增强学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程内容(一)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1、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社会资源(如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2、环境的概念、组成和功能自然环境(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环境(如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3、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原因资源与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二)资源与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管理的关系2、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生态学原理在资源与环境管理中的应用3、经济学理论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价值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资源与环境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理论(三)资源管理1、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的分布和特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法规2、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和保护土地资源管理的制度和措施3、矿产资源管理矿产资源的分类和特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法规4、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的功能和价值森林资源的培育、采伐和保护森林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四)环境管理1、大气环境管理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大气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措施2、水环境管理水污染的来源和类型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水污染的防治和水资源保护3、土壤环境管理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土壤污染的修复和治理4、固体废物管理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理固体废物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五)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方法和技术1、资源与环境评价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指标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内容2、资源与环境规划资源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环境规划的类型和编制方法3、资源与环境监测资源监测的技术和手段环境监测的网络和方法4、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六)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政策与法规1、国内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如《水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2、国际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公约和协定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公约(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七)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实践案例分析1、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案例节水型社会建设节能型社会建设2、循环经济发展案例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3、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国内外生态城市的建设经验和模式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系统讲解资源与环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资源保护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中/英文):环境资源保护法/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Law
3、学时/学分:36/2
4、先修课程:法理、宪法、行政法、诉讼法、民商法。
5、面向对象:法学
6、开课院(系)、教研室:法学院、环境与资源法研究所
7、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
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第4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
参考文献:
王曦主编/译,《环境保护法教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法律出版社,2002年;
陈慈阳著,《环境法总论》(2003年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王曦著,《美国环境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李艳芳、唐芳主编,《环境保护法典型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相关法律法规,案例集注。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法学专业深化课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以及环境法制建设已经成为各国或地区的主要工作重心之一,环境已成为人
们生活的重要部分,运用法律手段对环境进行保护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环境法在促进经济良性、有序竞争,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基本和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深刻理解环境与资源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相关知识案例分析的技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法律来维护环境权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环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法概述(2)
1、环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1)
2、环境保护法概述(2)
要求:理解和掌握环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的概念与特征,环境保护法的任务、目的、作用、适用范围、体系和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第二部分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6)
1、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3)
2、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3)
要求:理解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掌握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第三部分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2)
要求:理解并掌握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我国立法规定。
第四部分资源和生态保护法律规定(8)
要求:了解资源和生态保护的立法背景和目的;理解我国对资源和生态保护的立法规定;会运用环境法律原理解决和解释资源和生态保护中出现的问题。
第五部分城乡环境和农业环境法律规定(2)
要求:理解和掌握对城乡和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理解对农药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第六部分海洋环境保护法律规定(2)
要求:理解并掌握我国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会分析并学会解决海洋环境保护中的问题。
第七部分其他环境要素的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8)
1、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2)
2、水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2)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2)
4、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1)
5、放射性污染、电磁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1)
第八部分环境法律责任(6)
1、环境行政责任(2)
2、环境民事责任(2)
3、环境刑事责任(2)
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无此项要求。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和掌握环境与资源法的特点和对环境的法律保护,能较熟练地判断和分析侵犯环境权利的行为和对环境责任的认定,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法律行为意识。
六、其它说明
1、要求学生能运用网络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2、学生准备作业时应当认真、诚实,参与讨论时积极;
3、成绩评定强调平时参与的权重。
撰写人:方堃院(系)公章:
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时间:200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