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答案(2)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参考答案)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参与)B.小大之狱.(监狱)C.公将鼓之..玉帛(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击鼓进军) D.牺牲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必以.分人B.其.乡人曰其.真无马耶?C.战于.长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肉食者谋之.忠之.属也3.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译文: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决定给谁使用。

B.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译文:(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枯竭了。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有埋伏。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B.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C.文章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___是一个既有政治才能又有军事才能的人物。

他不仅能够在战争中运筹帷幄,还能够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他的战略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这也是他能够在齐鲁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的原因之一。

此外,___还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和谨慎性,他深知兵不厌诈之道,时刻保持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

从这些方面来看,___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物,他的才能和智慧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共含12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按原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2.本文选自《#》,相传为春秋时期()所作。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立有间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C.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6.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30字)#参考答案: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2.《左传庄公十年》左丘明3.D4.(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的清楚,但一定要处理的合情合理。

(2)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你去。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抓有利战机,做事要有远见。

(言之有理即可)篇2:《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带答案2)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带答案2)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的句子:,,。

3.《曹刿论战》中当权者无法担当救国重任,曹刿求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国君并没有真正地与百姓共享生活物质,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的看法。

5.曹刿谒见鲁庄公,劈头就问“”,抓住了作好战前政治准备这一决定胜败的关键问题。

6.对于勇气的在战争中的作用,《曹刿论战》中是这样表述的:
,,。

7.《曹刿论战》中,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

8.《左转·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实溃败的依据是:“,。


9.《曹刿论战》中曹刿针对鲁庄公提出的增加祭品,求得神灵保佑的意见进行的批判是“,”。

10.战争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时,实地考察“,”后,才下令追逐,最终大克齐师,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战略思想。

《曹刿论战》默写答案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何以战。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0.齐人败绩公将驰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编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编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编15篇)《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编15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

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

②却:退。

③隐蔽:指屏障。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⑴肉食者鄙⑵神弗福也⑶而齐不听⑷苏秦谓齐王曰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4分)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2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答案:19.⑴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赐福,保佑。

⑶但是,可是。

⑷对……说,告诉。

(每词1分,共4分)20.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分)⑵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

(2分)21. 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分)《曹刿论战》阅读答案2读下面【甲】【己】两个语殷,完成11-14题.(10丹)【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心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通用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通用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通用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小惠未徧()(2)彼竭我盈()(3)牺牲玉帛()(4)又何间焉()【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文中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小题4】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答案【小题1】(4分)(1)同“遍”,遍及,普遍;(2)充满,这里是士气正旺盛;(3)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4)参与。

【小题2】(4分)(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

(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枯竭了。

【小题3】(3分)(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近臣的拥护、神灵的保佑,而不是百姓的拥护。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战则请从(动词,跟随)
小信未孚(名词,信用)
必以信(名词,实情)
小大之狱(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
焉又何间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惧有伏焉(兼词,于之、于此,在那里)
③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理解句意。
鲁庄公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学习本单元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须强调一些方法:一是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义,疏通句意、文意;二是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诗文的意境;三是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关注作者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妙处。本单元写作“有创意地表达”意在锻炼学生创意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创新意识。名著导读意在指导学生重点阅读外国小说《简·爱》,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念。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
2.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的技巧。
3.感受先贤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二)古文阅读(12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2 分)A.①又何间焉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①忠之属也②属引凄异C.①战则请从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D.①故逐之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析】A.参与/夹;B.这一类/连接;C.请/请教;D.所以。

故选D。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2 分)A.①肉食者谋之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可以一成②以君之力C.①战于长勺②所患有甚于死者D.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解析】A.代词/无意;B.凭借;C.在/比;D.承接/却,转折。

故选B。

13.用现代双悟写出下面甸子的意思。

(4分)(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判。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解析】考查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翻译,且是课本原句,几无技术含量,只要听老师话认真训练了,都轻而易举。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曹刿论战《左传》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左传》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左传》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左传》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刿论战《左传》阅读答案1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4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_________(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_________(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_________(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_________【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题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他的远谋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文中的战役,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还有:______________(举一例)(4分)【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3分)答案【小题1】(1)间:参与。

曹刿论战答案

曹刿论战答案

• 三1.(1)使……活下来(2)怎么办(3) 就(4)亲近 2.让士兵各自住在自 己的房子里,种自已的田,不改变 原来的制度。 3.周武王听从了 周公建议,因为周公的意见和自己 的想法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老百姓 安居乐业,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 安。 4.君主应该爱护老百姓, 赢得民心才能赢得天下。
• 周武王灭掉了殷,召来邵公问道: “商朝的这些人,怎么处置?”邵公回 答说:“有罪的杀掉,无罪的放一条 生路。”武王说:“不可取。”邵公 出去,周公进来,武王问他:“你说 这事怎么办好?”周公回答说:“让他 们还住原来的房屋,耕种原来的田地, 不要改变体制,只是亲近仁爱。”武 王说:“这很好!”于是听从了周公的 建议。
• (五)8.(1)参与(2)离开,离 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 可。) • 9.B(2分) 10.大大小小的案件, 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 (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 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 情合理。)( 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 酌情评分。)
• 11.(1)远谋 鄙 (2)战 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 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 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 (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 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 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 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 空1分。)
• (六)14.(2分。每小题1分) (1)击鼓(击鼓进军) (2) 已经 • 15.(5分)(1)(2分。每 个分句1分) (他)下车察看 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 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 (2)(3分。每个分句1分) (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 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 下令进攻他们。 • 16.(3分。每处1分) 齐人三鼓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 未成列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优秀3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优秀3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优秀3篇)以下这3篇《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篇一一、课前检查二、朗读导入三、分析课文(一)一段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犯”。

2、曹刿的身分怎样?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忧国”。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

“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

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

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

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

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5、“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曹刿论战练习和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和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曾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判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即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⑴肉食者鄙鄙:⑵神弗福也福:⑶小大之狱狱:⑷望其旗靡靡:⑸小惠未徧徧: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①又何间焉间: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③立有间,扁鹊出间:⑵①弗敢加也加:②而山不加增加:③万钟于我人何加焉加:⑶①即克,公问其故故: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故:⑷①民弗从也从:②战则请从从:⑸①其乡人曰其:②公问其故其:③望其旗靡其:⑹①公与之乘之: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之:③怅恨久之之:④何陋之有之:⑤马之千里者之:⑥西蜀之去南海之:⑦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之:⑧肉食者谋之之:⑨登轼而望之之: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⑶彼竭我盈,故克之⒋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

决定长勺之战的胜负的要素是“人和”,根据上文内容推测,齐军之败,在哪一方面证明了孟子“人和”最重要的观点:()A.城非不高也B.池非不深也C.兵革非不坚利也D.米粟非不多也⒌阅读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⑴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⑵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⑶为什么“齐人三鼓”以后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⑷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⒍下列加点的“者”字与“肉食者谋之”中的“者”字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募有能捕之者B.后遂无问津者C.陈胜者,阳城人也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⒎举中外历史上著名爱国将领一位,说说事迹,谈谈带给你的启示。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和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和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和答案阅读«曹刿论争»,完成1~5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请用〝/〞标出以下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2.解释以下加线词语。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选文详略妥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布置,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伟大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一定的中央。

请找出一处作简明剖析。

2021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初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 (1)通〝遍〞,普及,普遍 (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3.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4.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兵的进程。

5.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曹刿论战》阅读答案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①,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①(遍)也有版本写作“偏”。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伐薪烧炭南山中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遂逐齐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B(A中“伐”前者为“攻打”,后者为“砍伐”;B中“属”,二者均为“类”之意;C中“师”,前者为“军队”,后者为“老师”;D中“故”,前者为“原因”,后者为“旧的”。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以塞忠谏之路也B.战则请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公与之乘何陋之有D.吾视其辙乱其真不知马也B(A中“C”前者为“凭”,后者为“以致”;B中“则”,二者均为“就”之意;C中“之”,前者为代词,指“曹刿”,后者为句式倒装的标志;D中“其”,前者为“他们的”,后者为表强调的语气词。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题目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题目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题目及答案解析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题目及答案解析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故逐之。

【小题1】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出文段中所缺的句子。

(3分)(1)(2)(3)【小题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2分)小惠未徧:,。

【小题3】解释加点词语并指出其是哪种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

(4分)(1)牺牲玉帛:,。

(2)神弗福也:,。

【小题4】翻译。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5】为什么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这说明他具有怎样的素质?(2分)【小题6】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的这句话向鲁庄公解释了实战中哪方面的.知识?这说明曹刿还具备什么素质?(2分)答案【小题1】衣食所安齐师败绩望其旗靡【小题1】2分徧通遍,遍及(普遍)【小题1】4分(1)指猪、牛、羊等,古今异(2)赐福(保佑),名词活用为动词【小题1】2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必定用实情判断。

【小题1】因为曹刿认为鲁庄公这样的作为才是一个君王该做的事,是真正体恤百姓获得民心之举。

这说明曹刿具有政治远略。

(意思一致即可)【小题1】2分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了实战中要注意战机的问题,说明他还具备了军事指挥才能。

(意思一致即可)解析【小题1】学生能准确背诵原文,学会用原文来填写内容,这里应注意绩、靡等词语的书写要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

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4)一词多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暗地。

故:公问其故:缘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

属:忠之属也: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有良田美池之属:类。

以:可以一战:凭借。

必以情:按照。

必以分人:把。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兴兵攻打。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5)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6)省略成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乃入见。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问:“何以战?”——(曹刿)问(庄公):“(君)何以战?”必以分人。

——必以(之)分(于)人。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曹刿)对曰:“(此)忠之属也。

可以(之)一战。

”(7)成语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3.作者链接《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是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背景链接长勺之战的背景——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乱。

襄公兄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

庄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公子无知,庄公9年(前685年)无知又被人杀死。

于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

小白设计先到,做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齐国要杀公子纠,打败鲁军,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

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会战。

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5.文体链接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读通文意 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2.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3.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①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②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③注意把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字多义现象。

(二)整体感知 1.跳读课文,整理课文结构,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层次是怎样的?【交流点拨】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

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以逸待劳发动反攻,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知己知彼,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2.速读课文理线索,这篇课文有几条叙事的线索?【交流点拨】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3.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交流点拨】这是一篇记叙文,全文以“论”为中心。

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四、板书设计将战——备战——胜战——评战论战请见——请问——参战——释疑五、拓展延伸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能够印证的成语。

示例:“齐师.伐我”———师出无名,师出有名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不孚众望)第二课时探究写法悟剪裁一、新课导入本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

这次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其原因是什么,其奥妙何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这一历史事实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回味这一段传奇佳话。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由“齐师伐我”的“我”字你悟出了什么?【交流点拨】“伐”是兴兵攻打的意思。

由“齐师伐我”的“我”字可以看出,记载这一史实的一定是鲁国的史官,而且,齐国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鲁国是正义的卫国战争。

2.曹刿的身份怎样?你会用一句什么样的诗句来评价他?【交流点拨】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曹刿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啊!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人?【交流点拨】“肉食者”,吃肉的人。

“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

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

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

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

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4.作战地点选在哪里?【交流点拨】长勺,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5.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鲁庄公怎样?照应了上文的哪个句子?【交流点拨】“故”是原因的意思,战争取胜还不知获胜的原因,由此可见,鲁庄公是一个平庸的国君,照应了上文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个句子。

6.曹刿对战争能获胜的原因分析,可以用哪两个成语来概括?【交流点拨】冲锋要待“彼竭我盈”之时,曹刿是要鲁军“以逸待劳”;追击要选择“辙乱旗靡”之时,曹刿是要鲁庄公能够“知己知彼”。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 1.阅读第一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全文的关键词,贯穿全文。

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交流点拨】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2)“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交流点拨】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交流点拨】前两个方面的准备,曹刿都予以否定——民弗从也、神弗福也,第三个准备,得到了曹刿的认同,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4)段末句“战则请从”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

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

2.阅读第二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恰当的作战时机的呢?【交流点拨】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

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2)辽阔的万里战场,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简略?【交流点拨】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

3.阅读第三段,探究下面的问题:曹刿是如何回答鲁庄公的询问的?【交流点拨】曹刿的回答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的时机进行攻击。

“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

二是解释他为什么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下令追击,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

(二)人物赏析再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写曹刿的句子,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交流点拨】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2.课文除了写曹刿还写了鲁庄公,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用“从……中表现了……”的句式说话) 【交流点拨】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

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进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三)主旨探究鲁国能够以弱治强的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政治清明,民心所向(在政治上取信于民);上下团结君民一心(团结曹刿、知人善用);掌握策略、以逸待劳(不盲目于强齐硬战);把握战机、后发制人(彼竭我盈、一招致胜)。

(四)写法探究 1.课文的核心人物是曹刿,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鲁庄公?【交流点拨】写鲁庄公是为了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

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突出他的深谋远虑。

2.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交流点拨】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