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体温的控制

合集下载

体温的控制PPT课件

体温的控制PPT课件

散热 皮肤直接散热(常温或低温时) 汗液蒸发散热 (高温或运动时)
三、体温受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 需要特别保温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早产儿体温调节机构发育不完善
•1、恒温动物体温的特点是( D ) A.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并保持不变 B.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但温度在
很小范围内波动
C.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但各 部位温度保持不变
D.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温度 也是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口腔温度)
成员 上午6h 上午10h 中午12h 下午2h 傍晚6h 晚上9h 母亲 37.0℃ 37.2 ℃ 37.3℃ 37.4℃ 37.2 ℃ 37.1℃ 父亲 36.8℃ 37.0℃ 37.1℃ 37.3 ℃ 37.1℃ 36.9 ℃ 自己 37.1 ℃ 37.3 ℃ 37.4 ℃ 37.5 ℃ 37.3 ℃ 37.1 ℃
在炎热的夏天,人为了维持恒定的体温往往 有哪些表现呢?
分析:
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才能维持体温 的相对恒定呢?
机体的这种产热和散热过程又是受到谁的 控制和调节呢?
体温受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
高温环境下
低温环境下
将血液温度提高到 37 °C以上
将血液温度降低到 37 °C以下
刺激脑干中的热受 体,并开始
与年龄、性别、时间有关
37.6

体温的控制(讲义)

体温的控制(讲义)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体温的调节【知识点分析】1.人体温恒定:体温不随外界变化而变化,保持相对恒定,人体的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等的调节来实现的。

2.恒温动物:哺乳动物,鸟类都具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

这类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

3.通常,可在人的直肠,口腔及腋窝处测量人的体温。

不同部位测得的温度值有所不同。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 产热情况: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3. 散热:将热量散发出去的过程,分为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

(1)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

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加。

(2)蒸发散热: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4.中暑: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

中暑的表现是: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在炎热的季节,应注意做好防暑工作。

三.体温受脑控制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来调节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在气温35℃的环境中,下列情况更容易使人中暑的是()A.无风干燥的沙漠B.充满水蒸气的车间C.有风湿润的麦田D.高层建筑物的顶部【解析】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机体从高湿环境接受对流与辐射热量,加上劳动和高温环境增加的代谢产热量,远远超过机体的散热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5节 体温的控制(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5节 体温的控制(练习)

《体温的控制》习题一、选择题1.古人说:“心静则凉。

”下列对人脑在休息和思考问题时产生热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一样多B.休息时多C.思考问题时多D.说不清2.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出现颤抖现象,它的生理意义是( )A.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散发B.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贮存C.通过颤抖使骨骼肌大量产热D.通过颤抖使内脏器官大量产热3.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中暑的原因是( )A.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被破坏,体温将升高B.高温环境下散热增加C.高温使汗液分泌增多,易中暑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5. 冬泳运动被誉为是“勇敢者的运动”.冬泳时运动员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是()A.机体耗氧量下降B.骨骼肌战栗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皮肤血管舒张6.在暑期军训中,进行队列训练时,一女生恶心呕吐,出现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A.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B.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D.用30 ℃酒精擦身降温7.小明前几天因感冒在家休息。

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在下表中(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明服用了退烧药):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B.小明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8.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A.恒温动物耗氧少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D.恒温动物所需要的能量少9. 古人说:“心静则凉。

”下列对人脑在休息和思考问题时产生热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一样多B.休息时多C.思考问题时多D.说不清10. 人体个器官产热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常人在运动情况下主要产热器官是()A.脑B.内脏C.骨骼肌D.其他器官11. 把老鼠和青蛙从28℃的环境移到2℃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耗氧量的变化情况是()A.都减少B.前者减少,后者增加C.都增加D.前者增多,后者减少12. 下列有关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身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都是一样的,且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B.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C.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D.恒温动物能维持稳定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了动态的平衡13. 在炎热的夏天,从室外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人体将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 尿液减少,排出的尿液中尿素的质量分数变大B. 在神经等调节下皮肤血管的口径变小C. 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D. 小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14. 下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

体温的控制

体温的控制
泰顺县第八中学 花 琴
请帮下列脊椎动物找到自己共有的 请帮下列脊椎动物找到自己共有的“家” 脊椎动物找到自己共有
蛇、蝙蝠、鸡、青蛙、马、龟、大雁、人 蝙蝠、 青蛙、 大雁、
2
蛇、蝙蝠、鸡、青蛙、马、龟、大雁、人 蝙蝠、 青蛙、 大雁、 两栖类: 两栖类:青蛙 爬行类: 爬行类:蛇、龟 1 鸟类:蝙蝠、 鸟类:蝙蝠、鸡、大雁 哺乳类:蝙蝠、 哺乳类:蝙蝠、马、 变温动物: 变温动物:蛇、青蛙、龟 青蛙、
21
4暑假军训时,某班一学生发生恶心呕吐,出现晕厥现象。 暑假军训时,某班一学生发生恶心呕吐,出现晕厥现象。 暑假军训时 班内有几位同学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班内有几位同学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处理,你认为不可行的 是( D ) A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 用冷水浸湿毛巾, 用冷水浸湿毛巾 B用300C的酒精擦身降温 用 的酒精擦身降温 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药物 给病人服用人丹、 给病人服用人丹 D在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在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5. 皮肤对保持人的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夏天天热时(D ) 皮肤对保持人的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夏天天热时 A. 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 大多数血管收缩, B. 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 大多数血管舒张, C. 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加 大多数血管收缩, D. 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 大多数血管舒张,
结论:同一个人身体不同部位温度有所不同 结论:同一个人身体不同部位温度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直肠 口腔 腋窝. 一般而言 直肠>口腔 腋窝 直肠 口腔>腋窝
5据表, 据表,小组合源自 完成 活动一6几种器官在安静或活动情况下的产热量百分比
产 热 量 16% 18% 56%
10%

《第三章第5节体温的控制》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5节体温的控制》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体温的控制》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体温的控制”,属于初中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了解人体体温的生理机制、体温调节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体温异常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理解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学会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体温生理机制的理解程度。

2. 过程参与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及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3. 作品呈现评价: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如何保持健康体温”的小论文,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关于体温的话题,引出本课学习主题。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验视频等方式,讲解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体温变化,并记录数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方法。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拓展延伸:介绍体温异常的危害与预防措施,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体温生理机制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健康体温”的小论文,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有逻辑性、条理性。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课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反馈如何等。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合作情况等,并总结本课学习的收获与不足。

七、教学资源与支持1. 教学资源:本课需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视频资料等。

(人教版)2020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3.5 体温的控制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人教版)2020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3.5 体温的控制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第5节体温的控制一、填空题1.人体产热的部位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安静时产热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运动时产热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散热的方式有两种,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仍能保持正常的原因是皮肤血管多数_____________,血流量_____________,皮肤温度___________ ,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_____________,同时汗液分泌_____________,因汗液蒸发而散发的热量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3.正常人体内的温度是( )A.36℃B.37℃C.38℃D.40℃4.人体运动时,产热部位主要是( )A.内脏B.骨骼肌C.肺和肝脏D.心脏和肝脏5.皮肤对保持人体体温恒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夏天天热时( )A.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B.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C.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加D.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6.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 )A.皮肤血管扩张,血液散热B.皮肤血管收缩,血液散热C.皮肤直接散热D.汗液蒸发散热7.下列关于人体体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腋窝温度不是最高的B.测量人体温度最方便的方法是将体温计直接置于皮肤上C.正常人体体温不是固定不变的D.正常人体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不一样8.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9.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散热主要依靠( )A.内脏B.皮肤C.汗液 D.骨骼肌10.人体的体温可保持在37℃左右,是由于机体的哪些生理过程保持相对稳定( )A.产热和散热B.消化和呼吸C.吸气和呼气D.消化和吸收11.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中暑的原因是( )A.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被破坏,体温将升高B.高温环境下散热增加C.高温使汗液分泌增多,易中暑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2.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能保持体温恒定的主要意义是( )A.使体内产生更多的热量B.增强体内运输氧气的能力C.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使体内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13.下列生命现象与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14.在暑期军训中,进行队列训练时,一女生恶心呕吐,出现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 A.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B.用酒精擦身降温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D.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15.蚯蚓适于生活在土壤深处的原因是( )A.蚯蚓体温不恒定,适于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的深层B.土壤的深层食物比较充足,适于蚯蚓生活C.土壤的深层空气充足,适于蚯蚓生活D.土壤的深层光线适宜,适于蚯蚓生活三、综合题16.人们研究知道,参加冬泳和进行冷水浴后,由于冷水作用于人体皮肤,易造成皮肤血管急剧收缩,使体表血液流向内脏,致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大约一分钟后,体内便产生了大量的热,这时血管舒张,血液迅速流向皮肤.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冷水作用于皮肤,肤色变为_____________,一分钟后肤色变得 _____________.(2)冷水刺激可使血管_____________,长期坚持冷水锻炼可以使人_____________能力更加迅速和准确.17.很多同学有过这样的体验:进行剧烈运动后,脸就变得通红,这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_____________产生大量的热,从而使脸部皮肤中的_____________舒张,_____________增多,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这一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18.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冻得“发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19.请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1)明明是学校体育队的长跑运动员,他在安静状态下,身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_____________,在3000 m长跑过程中,他身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产热的同时,机体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到体外,以保持体温的恒定,人体中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 _____________ 散失出去的.参考答案1.内脏骨骼肌内脏骨骼肌直接散热蒸发散热2.收缩减少低少少少3.B 4.B5.D 解析:夏天天热时,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6.D7.B 解析:A、C、D都是正确的.B中将温度计直接置于皮肤上测量出的结果是不准确的.8.C 解析: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在脑干.9.B 10.A11.A 12.D13.B 解析:A项,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因此患糖尿病,故错.C项,植物生长器官受单侧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对高等植物而言,向光性主要指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的正向光性.如茎叶受单侧光影响,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从而使其向向光一侧弯曲.故错.D项,如果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少了,而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并未减少,就会使植物体内的水分越来越少,从而造成植物萎蔫,细胞吸水过多不是引起植物萎蔫的原因.故错.B项正确.14.D15.A 解析:蚯蚓的体温不恒定,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需要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深层.16.(1)苍白色红润(2)迅速收缩并舒张体温调节17.骨骼肌血管血流量18.骨骼肌的颤抖能使人产热成倍增加,这对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的稳定有重要意义.19.(1)内脏骨骼肌 (2)皮肤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而在运动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到体外,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人体中90%以上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出去.。

浙教版《体温的控制》优质公开课1

浙教版《体温的控制》优质公开课1

血管_舒__张_,
皮肤血流量 _增__加__,皮肤 温度_上__升__, 散热量_增__加_
角色扮演—医生
正常人的体温应该是多少?
正常人的体温应该是多少?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其散热方式有

两种。
维持体温恒定好什么好处呢?
人体内与人体皮肤表面之间的温度差
体温还会随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的不同而不同,
反馈练习
•2、人体睡觉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 自 内脏 ,剧烈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
要来自 骨骼肌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
官是 皮肤 ,其散热方式有 直接散热
和汗液蒸发散热 两种。当环境温度等于
人体温度时,人体散热主要依 靠汗液蒸发散热 。
反馈练习
•3、皮肤散热的多少主要取决于 (C ) A.人体内与人体皮肤表面之间的温度差 B.人体内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C.人体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D.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程度
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
B.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但温度在 血管____,皮肤血流量_____,皮肤温度_____,散热量____
维持体温恒定好什么好处呢?
很小范围内波动 人体内与人体皮肤表面之间的温度差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少,皮肤温度降低
8
C.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但各 (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__。
为什么要这 样做呢?
机体的这种产热和散热过程又是受到 谁的控制和调节呢?
三、体温受脑控制 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高温环境下
低温环境下
将血液温度升高到 37 °C以上
将血液温度降低到 37 °C以下
刺激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
增加汗的分泌, 使皮肤的血管舒张

第四、五节动物的行为体温的控制2021届浙教版九年级中考一轮同步复习课件2

第四、五节动物的行为体温的控制2021届浙教版九年级中考一轮同步复习课件2
(4)寒冷时,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加强,增加产热量的 激素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战栗是骨骼肌的不自主地收缩, 不受大脑皮层支配。
例1:(20年杭州卷)4.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
度高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
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A. 皮肤血管收缩
(3)恒温还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 例2:(20年宁波卷)11.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例1:(20年杭州卷)4.
例变1温:(动2尤物0年即杭常其州从卷环在)境4中. 夜获得热间能 积极活动的能力和和得以在寒冷地区生活。
此时,在脑干调节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__________,从而维持人体体温恒定。 当环境温度在28~35℃时,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通过其他方式调节散热速度可维持体温恒定,因此产热少且稳定,代谢率低且基本不变(1分); 保持体温,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一天中,因为身体的需要和人活动后的变化,一个健康的人体温在早 发热时,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多,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战胜疾病。
使用时,通常向水箱中加水,使吹出的风比无水时凉爽。
立如毛环肌 境上收温缩度会等高反于射皮较活肤动温低都度要,,通则过机体在反才而能傍要实从现晚环。境中和吸热晚。 上则高大约0.5℃(0.9°F)。其他情形也会影响身
当环境温度与皮肤温度接近或相等时,上述三种散热方式便无效。
体的温度 汗液分泌增加
(3)恒温还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尤其在夜间积极活动的能力和和得以在寒冷地区生活。
血液具有运输、免疫保护、调节等作用。

体温 的控制

体温 的控制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一、恒定的体温
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1、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 件。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 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导致动物的死亡。 2、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 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 活动。
1、测量体温的仪器是什么? 体温计
2、人通常在哪些部位可以测量体温?
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 散发出去的
皮肤是怎样向周围环境 散热的?
减少直接散热
增加直接散热
低温
正常体温
高温
血管_收__缩__,
皮肤血流量_减__少__, 皮肤温度_下__降__, 散热量_减__少_
血管_舒__张_, 皮肤血流量_增__加__, 皮肤温度上__升__, 散热量_增__加_
汗液蒸发散热主要发生
低温下:皮肤直接散热为主
散热
高温下:汗液蒸发散热为主
不同部位正常的体温范围是多少?
测量部位
正常范围
腋窝
36.0-37.4℃
口腔
36.7-37.7℃
直肠
36.9-37.9℃
3、哪个部位测出的体温更接近人体内部温 度?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安静时腋窝温度) 成员 6点 9点 12点 15点 18点 21点 爸爸 36.4 36.5 36.6 36.6 36.7 36.5 妈妈 36.5 36.6 36.6 36.7 36.8 36.6 儿子 36.8 36.9 36.9 37.0 37.1 37.0

在怎样的环境温度?



≥ 环境温度 体表温度

35 ℃以上

外界温度﹤体表温度
皮肤:直接散热

体温的控制

体温的控制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知识要点】一.体温:⑴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环境中,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

⑵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口腔、腋窝,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⑶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二.产热和散热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和散热的协调,是受神经和激素两方面的调节。

(1)产热: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

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⑵散热: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散热的方式: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

①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的体热通过皮肤直接散热,小部分热量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

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量越多,温度差越小,散热量越少。

皮肤温度为皮肤血流量所控制。

A、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B、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②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起作用,此时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2)中暑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临床症状),预防及救护方法: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现象.三. 体温受脑控制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注意: 1) 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2) 调节体温的中枢在脑干. 脑干(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3) 人类还经常通过一些行为来调节,如增减衣服等.4) 体温调节的大致过程: 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的调节:神经调节: 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皮肤血管平滑肌,立毛肌,骨骼肌,肾上腺等).激素调节: 肾上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协同作用使产热量增加四、体温的恒定及意义: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的控制(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体温的控制(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表现
体温升高、头痛、 恶心、呕吐
预防
降低体内温度和降 低体表温度
三、体温受脑控制
体 温 的 调 节
高温环境下 将血液温度提高到37 °C以上
刺激脑干中的热受体 增加汗的分泌,使皮肤的血管舒张
增加散热 血温降低 回到正常的血温
低温环境下
将血液温度降低到37 °C以下

刺激脑干中的热受体


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
体温还会随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 体力活动的不同而不同,在一定的 幅度内变动。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热量来源
有机物的氧化放热
散热
散热


恒定的体温原因


产热量=散热量
动态平衡
平衡
1.产热
产热量(%)
安静
运动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
10
1
人体在安静和运动时的产热情况
视察数据和扇形图我们可以发现哪些?
父亲 36.8 ℃ 37.0 ℃ 37.1 ℃ 37.3 ℃ 37.1 ℃ 36.9 ℃
自己 37.1 ℃ 37.3 ℃ 37.4℃ 37.5℃ 37.3℃ 37.1 ℃
从这张表中你可以得到些什么结论?
同一个人的体温与他的年龄、性别、测量时间 等有关系,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体温有所不同
归纳 总结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一般不超过1℃。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 4.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5.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

期末复习-重难点集训5体温的控制

期末复习-重难点集训5体温的控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重难点集训专题3.5 体温的控制重难点归人的体温喔持相对恒定如正常人的体温是T温度陌围.这是机体的产蝌腾热课持动毒平衡的培杲人体中体温调节过程•重难点1: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一、恒温动物(鸟类)和人类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二、产热(1)安静时: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2)运动时: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三、散热、(1)皮肤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

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四、中暑在高温环境中,不能及时调节体温,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发生中暑。

重难点2:体温受脑控制①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②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重难点1集训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

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是(B )A.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口休息时・运动时■由』IL件骷肌皮肤消化器官脑2.在35 ℃时人更容易发生中暑的地方是(D )A.无风干燥的沙漠B.建筑物顶部C.有风湿润的麦田D.充满水蒸气的车间•3.如图所示是某两类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B.甲、乙都是恒温动物C.甲、乙都是变温动物D.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4.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

八年级科学上册 3.5 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3.5 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

《体温的控制》一、教材依据初中《科学》浙教版第三册第三章第五节《体温的控制》二、设计思想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理论上使学生了解了各种有关体温的知识。

“授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点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下,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的教学模式。

三、教材分析本章的主题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它是在学生已学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生物体对环境影响所做出的相应反应。

本章内容以人为中心取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本节作为本章的最后一节,选取人体的体温为切入口,我认为选题选得很巧妙,体温的恒定是受激素和神经调节,也与动物的行为有关,编者通过选取“体温的控制”这个恰到好处的实例,有利于把前面所学知识相互联系,深化理解,加强综合,充分说明了人体在不停地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与本章的主题相呼应。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调节。

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与控制。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体温的控制有体会,但认识欠深入细致,八年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发展,抽象思维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已经能够根据对图表的分析,得出初步的简单的结论。

另外,对于这个内容来说学生平时也能从其它渠道了解有关信息。

但是有些的学生表达能力不强,他们已经自己意会了的东西往往很难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有的时候常常会想说而不敢说,或者是说不清楚。

要把一些感性认识转化到书面的理性认识。

六、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内容的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2.了解产热和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3.了解脑干对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4.学会体温的测量;5.学会中暑的防治和处理。

体温的控制

体温的控制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知识要点】一.体温:⑴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环境中,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

⑵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口腔、腋窝,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⑶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二.产热和散热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和散热的协调,是受神经和激素两方面的调节。

(1)产热: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

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⑵散热: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散热的方式: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

①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的体热通过皮肤直接散热,小部分热量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

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量越多,温度差越小,散热量越少。

皮肤温度为皮肤血流量所控制。

A、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B、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②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起作用,此时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2)中暑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临床症状),预防及救护方法: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现象.三. 体温受脑控制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注意: 1) 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2) 调节体温的中枢在脑干. 脑干(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3) 人类还经常通过一些行为来调节,如增减衣服等.4) 体温调节的大致过程: 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的调节:神经调节: 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皮肤血管平滑肌,立毛肌,骨骼肌,肾上腺等).激素调节: 肾上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协同作用使产热量增加四、体温的恒定及意义: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第5节体温的控制联想情景导入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巡逻的解放军战士。

还是在炼钢炉旁工作的工人,他们的体温总保持在37℃左右。

这种恒定的体温有什么意义?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其实,这些问题都与体温的控制有关。

重点知识详解一、恒定的体温:鸟类、哺乳类,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都具有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

1.体温:肌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在正常的生理的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

2.体温的测量的部位:腋窝、口腔、直肠。

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测量部位正常范围/℃腋窝36.0~37.4口腔36.7~37.7直肠36.9~37.9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产热: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除此之外,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

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量。

2.散热:散热的方式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

(1)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2018-2019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作业设计 (新版)浙教版

2018-2019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作业设计 (新版)浙教版

第5节体温的控制课堂笔记1.恒定体温(1)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①变温动物:体温随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如一些低等动物。

②恒温动物:体温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2)人的体温: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一般在左右。

(3)维持恒定体温的意义: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动物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2.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恒温动物和人类能够保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和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产热:主要在(安静时)和(运动时)中进行,寒冷时骨骼肌会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此外,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会影响产热。

(2)散热:散热的方式有和散热。

当外界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以直接散热为主;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体表温度时,以汗液蒸发为主。

3.体温的调节受脑控制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神经系统等的调节而实现的,即脑干中的来调节和控制的。

分层训练A组基础训练1.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散热主要依靠()A.内脏 B.皮肤 C.汗液 D.骨骼肌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所以人的体温调节完全由神经系统调节控制B.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身体内部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C.人的体温在不同的部位不一样,但温度在很小范围内波动D.当血管扩张,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增大时,有利于产热3.人体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A.人体内与人体皮肤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度差B.人体内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C.人体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D.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程度4.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特别需要注意保温的主要原因是()A.新生儿皮肤散热较快B.新生儿因为饮食少,所以产热少C.新生儿的体温调节结构尚未发育完善D.新生儿需较高的体温5.人能保持体温恒定,是因为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使()A.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保持平衡B.骨骼产热和直接散热保持平衡C.内脏产热和蒸发散热保持平衡D.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保持平衡6.小明在1 000 m长跑测试中,大汗淋漓,此时小明()A.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B.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C.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D.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7.在气温为35 ℃的环境中,下列情况更容易使人中暑的是()A.无风干燥的沙漠B.充满水蒸气的车间C.有风湿润的麦田D.高层建筑物的顶部8.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7 ℃左右,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不尽相同,如图反映了一天24 小时内小明体温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清晨5时体温最低B.下午5时体温最高C.这天中小明体温T(℃)的范围是36.5≤T≤37.5D.从5时到24时,小明的体温一直是升高的9.现有A、B两种哺乳动物,其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各取5只,分别关在环境条件相同的饲养槽里,每天各饲喂100克大麦种子,但不给饮用水,结果A动物生活了6天后死亡,B动物生活了10天后死亡。

第5节-体温的控制(课件-14张PPT)

第5节-体温的控制(课件-14张PPT)
(2)B图在 外界气温较低 情况 下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 减少 , 从而使人体散发热量 减少 ,这样可
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3)当外界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 则以 皮肤直接散热 方式散热。
体表温度<环境温度,还能进行热传递吗?
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 汗液蒸发散热为主要 皮肤是散热的主要器官
产热
产热器官
脑 内脏 骨骼肌 其他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16
1
56
8
18
90
10
1
安静时:主要由内脏产热 运动时:主要由骨骼肌产热
体温调节
如何维持体温恒定?
体温调节
动态平衡


体 产




恒温动物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 为机体的_产_热和_散_热这两个生理过程
_保_持_动_态_平_衡的结果。
高温环境下
体温的控制
体温: 36℃-37.3℃
通过检测 体温正常✔
恒温动物:体温恒定(不是固定不变,小范围浮动)
鸟类
哺乳类
第一步:降温
降温的原理:散热
在下面两种环境中人体的皮肤直接散热量有什么不同?
环境温度:-1℃
环境温度:35℃
皮肤散发热量的多少决定于? 皮肤表面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热传递 体表温度>环境温度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C、人为调整
跑步、增减衣物、喝冰饮等....
Hale Waihona Puke 环境因子刺激将血液温度提高 到37 °C以上
将血液温度降低 到37 °C以下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低温环境下
增加汗的分泌 使皮肤的血管舒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还有姿势的变更,如暑热时伸展肢体, 严寒时则个体蜷缩、拱肩缩背或拥挤成群、 踏步或跑动等。
人为保温御寒、降温避暑,有添衣、脱衣, 甚至安装空调等主动的影响环境的行为。
恒定的体温
安静时产热

热量的产生
运动时产热
温 的
维持恒定体温
热量的散失
调 节
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中署
体温调节受脑控制
江藻镇中 蒋洁
恒温动物 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具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的能力的动物。如鸟类、哺乳类动物。
一、恒定的体温
春夏
1、人体内部的温度保持在37℃左右
秋冬
人的体温是一个固定值吗? 同一人在不同时间的温度变化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 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 、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 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除了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人体还 有哪些方式向外散热? 2、其它散热方式
呼气、排尿、排便等
三、体温调节受脑控制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 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在低温环境下调节
将血液温度降 低到37 °C以下
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
神经
骨骼肌战栗
皮肤血管收缩
高温
血管_舒__张__, 皮肤血流量_增__加__, 皮肤温度_上__升__, 皮肤与外界温差 _增_大___, 散热量_增__加__。
1、皮肤的散热方式 (1)皮肤直接散热 (2)汗液蒸发散热
在常温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散热所占比 例不大,以直接散热为主;当外界温度等于或 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 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中暑的表现有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 、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 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⑶ 急救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 风处休息。使其平卧,松解衣扣。扇风、凉 水擦身降温,在清醒时补充水分。
五、通过自觉行为调节体温 动物会寻求温度适中的环境,如在冷环境 中趋向热源,热环境中迁到冷源风口等。
三、散热现在你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你有没有散热?主要通过什么散热?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人体90%以上的 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1、皮肤的散热方式 (1)皮肤直接散热
直接散热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 之间的温度差。温差越大,相同时间散热越 多。
气温在改变,皮肤的温度也会发生变化。 人体内部产生的热量主要经血液输送到皮 肤去散失。 皮肤的温度可以通过血流量来调节。 血流量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刺激脑干中的热 受体,并开始
增加汗的分泌,使 战栗和使皮肤的 皮肤的血管舒张 血管收缩
增加散热
增加热量和减少失热
血温降低
血温增高
回到正常的血温
上21世纪教
3.中暑现象(1) 原因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发 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 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 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现象。 (2)表现
铜管口径越大,水流量越大,塑料袋温度越高。
血管口径越大,血流量越大,皮肤温度越高。
散热与血管口径大小调节
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它是外界温度低 于皮肤温度时的主要散热方式。
低温
正常温度
血管_收__缩__,
皮肤血流量_减__少__, 皮肤温度_下__降__,
皮肤与外界温差 __减_小__, 散热量减__少___。
人类为什么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呢?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维持稳定的体温 ,是因为机体的 产热和散热两个 生理过程保持动 态平衡的结果。








平衡
1.产热
人体在安静和运动时的产热情况
脑 内脏 骨骼肌 其他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16
1
56
8
18
90
10
1
1.产热
人体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 运动状态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立毛肌收缩
汗毛孔缩小
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体温上升
在高温环境下调节将血液温度源自 高到37 °C以上热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 神经
汗液分泌 皮肤血管舒张
增加散热
体温下降
人体体温恒定是神经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
结果。
高温环境下
低温环境下
将血液温度提 高到37 °C以上
将血液温度降 低到37 °C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