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
九年级 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的水溶液除外)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 —10g ,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1g ,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 溶液的形成PPT

溶剂
胶体
浊液
特点:
不分散的随意相混
不均一、不稳定
以分子形式分散
溶质微粒直径<1nm
以阴阳离子形式分散
分散质微粒直径1~100nm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100nm
振荡
纯净物
溶液
物质
混合物
→
特点:
……
均一、稳定
水+油
静置
P31
→
乳浊液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胶体
。
分散系
(如:泥水)
悬浊液
(先脱水CuSO4·5H2O = CuSO4+5H2O,再以Cu2+、SO42—形式分散)
♥我会说~~~
溶液
硫酸铜溶液
溶质
CuSO4
溶剂
H 2O
已知溶液溶质&溶剂
双氧水
已知溶质&溶剂溶液
石灰水
75%酒精
硝酸
H2O2 Ca(OH)2 C2H5OH HNO3
H 2O
H 2O
H 2O
H 2O
I2的CCl4溶液
分层
分层
水和植物油中
加2-3滴洗涤剂
分层
不分层
静置后
倒出液体试管
是否干净
分层
不干净
不分层
比较干净
✌乳化现象
洗涤剂去油污 — 乳化作用 (形成乳浊液)
植物油
和水
(大油滴)
洗涤剂
乳化作用
(乳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要分层】
原理:将大
油滴分散成
小油滴
能用水冲
洗干净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不是溶液;液氧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选A。
答案:A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1
2
3
4
5
6
7
8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氯化钠
量之和。(5)物质溶于水时,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加入的物质,如
CaO溶于水后形成Ca(OH)2溶液,溶质是Ca(OH)2,而不是CaO。
2.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征是:不均
一、不稳定、长期放置易分层。
(2)乳化现象: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
B.将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变大
C.30 ℃时,向20 g甲固体中加入50 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 g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1
2
3
4
5
6
7
8
解析: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需指明温度,否则无意义,A项错误;
将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
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一
二
三
5.结晶
(1)定义: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

响 不大 ,如氯化钠;
c.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 减小 ,如氢氧化钙。
2. 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气体的压强为 101 kPa 和一 定 温度 时,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 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气体本身的性质和溶剂种类
②外因:温度和压强 a. 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 压强: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考点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概念 在一定 温度 下,向一定量 溶剂 里加入某 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
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液;当溶质还能继续溶
解时 ,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 溶液。
பைடு நூலகம்
2. 判断依据
【特别提醒】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 溶解该物质,但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3. 相互转化 (1)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的物质):
B.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C.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D. 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解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是 A × 无色透明的,比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B √
溶液由两部分组成,被溶解的物质是溶
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溶剂
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氯化钠;可以是液
C √
体,如酒精;也可以是气体,如氯化氢
一定温度 、_________ 饱和状态 溶解溶质的质量。四要素(_________
溶质的质量 、______ 、___________ 100 g溶剂)。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 a.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 增大 ,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b.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
第九单元《溶液》思维导图

第九单元《溶液》思维导图一、溶液的概念2. 溶液的特性:均一性、稳定性、可逆性。
二、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类:气体溶液:如空气、软饮料等。
液体溶液:如盐水、糖水等。
固体溶液:如合金、盐水冰等。
2. 按溶剂的状态分类:气体溶剂溶液:如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体溶剂溶液:如糖水、盐水等。
固体溶剂溶液:如合金。
三、溶液的组成1. 溶质: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
2. 溶剂:溶液中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四、溶液的浓度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质量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体积之比。
4. 摩尔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比。
五、溶液的性质1. 溶液的密度:溶液单位体积的质量。
2. 溶液的沸点:溶液的沸点通常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3. 溶液的凝固点:溶液的凝固点通常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
4. 溶液的渗透压:溶液对半透膜的渗透作用产生的压力。
六、溶液的制备1. 溶解法:将溶质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使溶质完全溶解。
2. 稀释法:将浓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搅拌均匀,降低溶液的浓度。
3. 蒸馏法:利用溶液中各组分的沸点差异,通过蒸馏分离溶液中的组分。
七、溶液的应用1. 化学实验:制备标准溶液、反应介质等。
2. 日常生活:饮料、清洁剂、药物等。
3. 工业生产:金属冶炼、化工产品等。
八、溶液的稳定性1. 溶液的稳定性取决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等。
2. 溶液的稳定性还受到温度、压力、pH值等因素的影响。
3. 溶液的稳定性可分为三类:稳定溶液、介稳溶液和不稳定溶液。
九、溶液的相变1. 溶液的相变包括溶解、结晶、蒸发、凝固等过程。
2. 溶液的相变过程遵循相变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
3. 溶液的相变过程可应用于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十、溶液的热力学性质1.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包括溶液的焓变、熵变、自由能变等。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讲解

第九单元溶液教材重点1.溶液判断:⑪感受溶液定义可知: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溶液,某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却能溶于汽油、酒精形成的混合物也是溶液。
如碘酒、碘的汽油溶液,食盐水、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等均是溶液。
⑫常见的液态纯净物有水、酒精、硫酸、汽油等,它们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
⑬泥浆、石灰浆、面粉等难溶性固体放入水中形成的浑浊液体叫悬浊液,不是溶液。
⑭各种油、奶制品等难溶性液体放入水中形成的浑浊液体叫乳浊液,不是溶液。
2.溶液特征和溶液组成:⑪感受一下溶液定义:一是:溶质可以是几种,故,溶液都是混合物;二是:有些溶液是无色的,而有些溶液有特殊颜色,但都均一、稳定、透明。
⑫常见的有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红色,氯化铜、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铜溶液:蓝色,石蕊试液:紫色,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亚铁溶液:浅绿色,氯化铁、硫酸铁溶液和硝酸铁溶液:黄色。
⑬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它们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
水可以溶解很多物质,如糖、食盐、硫酸铜、硝酸银;水不能溶解碘,而酒精和汽油可将碘溶解形成溶液;油垢可用汽油溶解形成溶液而除去。
⑭溶质是气体的溶液有:盐酸(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氨水(溶质是氨气)。
溶质是液体的溶液有:稀硫酸(溶质是硫酸),白酒(溶质是酒精)。
溶质是固体的溶液有:生理盐水(溶质是固体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是固体氢氧化钠)。
⑮溶液的特征: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如:①一杯糖水各部分都一样甜是因为溶液有均一性,即溶液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
②密封放置在恒温箱中的生理盐水时间长了也不会析出氯化钠固体是因为溶液有稳定性,当温度和溶剂的量不变时,溶质不会析出来。
⑯溶液的命名原则是“质+剂”(溶质名在前,溶剂名在后),如:把硝酸铵溶于水后所得的溶液,全称应叫“硝酸铵的水溶液”,碘溶于酒精和汽油所得溶液的全称叫“碘的酒精溶液”、“碘的汽油溶液”,即“非水溶剂”在名称中都是点明的,不是隐含的;但溶剂是水的时候一般不指出来,所以“硝酸铵的水溶液”简称“硝酸铵溶液”,“硫酸铜的水溶液”简称“硫酸铜溶液”。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 溶液1.溶液(1)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形成:宏观上是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微观上是溶质粒子在溶剂分子作用下分散在溶剂中。
(3)溶剂的判断:有水时,水为溶剂;无水时,量多的液体为溶剂。
(4)溶液的读法:(溶质)的(溶剂)溶液,若溶剂为水,则可省去溶剂。
如: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的水溶液(可简化为氯化钠溶液)。
(5)物质溶解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温度等。
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6)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NaOH )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NH 4NO 3)溶于水时吸热。
2.乳浊液(1)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3)乳化:洗涤剂(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乳化后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仪器易被洗净。
汽油除油污是由于油污溶解于汽油形成溶液,与乳化没有关系。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有固体存在,且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则表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若溶液中没有固体存在,则可以继续向溶液中加少量的该溶质,若所加固体不溶解,则表明溶液是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4)结晶:①结晶是指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结晶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结晶分为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提纯缓升型固体溶质)和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一般用于提纯陡升型固体溶质)。
4.固体溶解度(用S 表示,单位是g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考点点评

【考点点评】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434400考点一:溶液的组成、概念、特征典型例题:(重庆A卷)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
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A.无色透明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解析:物质溶解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溶液的特征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即各部分性质相同,蔗糖溶液的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密度相同。
故答案为B。
点评:结合生活、生产中大量有关溶液的应用实例,总结归纳出溶液的特征,重点考查溶液的概念与特征,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无色。
考点二:乳浊液与乳化作用典型例题: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解析: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汽油溶解油污,酒精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酒精溶解碘单质;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是稀盐酸与铁锈发生化学变化;洗洁精是一种乳化剂,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洗洁精乳化油污。
故答案为B。
点评:乳化是能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浮浊的乳浊液的过程,由于油脂难溶于水,油脂与水混合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当乳浊液经过“乳化”后,使植物油以细小液滴均匀悬浮于水中,则形成较为稳定的乳浊液。
考点三:溶解现象典型例题:某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该同学应该购买的商品是()A.硝酸铵B.小苏打C.生石灰D.食盐解析:生石灰溶于水中,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属于放热反应;小苏打和氯化钠等固体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
水中加入硝酸铵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降低。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1、溶液是一种或 物质分散到 里,形成 、 的混合物。
溶液是由 和 组成,溶液的特点具有 性和 性。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 。
2、填表 溶液 蔗糖溶液 食盐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98%浓硫酸溶液 溶质溶剂3、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更快?4、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 。
常用洗涤剂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 ;汽油除油污是因为 ;氢氧化钠能除油污是因为5、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有的是吸热使温度降低,如 ;有的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如:课题2 溶解度1.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 ,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2. 通常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 温度变化恰恰相反)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示在 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达到 时,所溶解的 。
所以溶解度的单位是 。
9.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少数固体的溶解度 ,如 ;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10.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下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因此,气体溶解度与 、因素有关。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右图)①M 表示 。
②P 点的的含义是: 。
③N 点为 t 3℃时A 的 溶液 ,可通过 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④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
⑤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加溶剂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不饱和溶液 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⑥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⑦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的方法获取晶体。
⑧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的方法获取晶体。
⑨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无晶体析出的有,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溶液》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9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B.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溶液中有固体未溶解,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当溶质晶体与其溶液稳定共存时,此溶液在该温度下是饱和的2.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和水B.硝酸钾和水C.碘和酒精D.植物油和水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稀盐酸的溶质是盐酸C.溶液都有良好的导电性 D.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4.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甲B.乙C.丙D.丁5.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不会再溶解任何物质B.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C.改变温度,析出溶质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6.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冰和干冰,组成元素不同﹣物质分类相同B.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一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不同﹣物理性质不同D.汽油和洗涤剂都能去油污﹣去污原理不同7.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应继续注入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土扑灭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8.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加入一定量的水 B.恒温蒸发部分水C.升温到60℃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9.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料酒 B.食醋 C.花生 D.鸡精10.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人教九下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次教学案例的主题为“人教九下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旨在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溶液的概念、组成、性质以及溶液的制备和分离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希望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溶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将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化学实验,使学生感受到溶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还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将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给出讨论题目,如“溶液的制备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溶液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并对溶液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我会强调溶液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和性质等方面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我还会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溶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情景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会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化学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创造贴近学生实际的情景,使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溶液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溶液现象,从而引出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天津津英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含答案解析)

天津津英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盐湖地区人们常采用“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方法来获取 NaCl 和 Na2CO3。
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44 ℃时 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50%C.“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 NaClD.“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 Na2CO32.根据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C.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2℃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15g丙溶解于50g水中能形成65g溶液C.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4.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B.在t1°C时,a、c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c的不饱和溶液由t2 °C降温至t1 °C时,变成饱和溶液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5.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
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元素原子核中有几个中子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C.根据“各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设计通过蒸发、结晶把混合溶液中某些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D.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新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第九单元 《溶液》专题复习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但Ca(OH)2和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
②使溶液达到饱和的最可靠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80℃不饱和KNO3溶液可能是浓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_______
2.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______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
溶解吸热:如________溶解
溶解放热:如_________溶解、_______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_________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②仪器:量筒、滴管、_______、玻璃棒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1)t3℃时A的溶解度为
(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
(3)N点为t3℃时A的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一、思维导图二、主干知识总结1.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应该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实验回顾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食盐。
实验步骤:①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氯化钠质量及水的质量。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相应体积的水。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2)例题解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g,水______g.(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解析】:(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3)用托盘天平称量5g固体药品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1)BACD;(2)5;95;(3)B;(4)胶头滴管;搅拌,加速固体溶解.5. 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1)思路: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复习:第9单元《溶液》ppt课件

4.分类。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 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还 饱和溶液 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不_。饱和溶液 注意: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___________浓_,溶不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 ____稀__溶__液____。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 液的浓度_______大_____。
第九单元 溶 液
一、溶液 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________另__一里种,物形质成________ 、 ___稳__定___的_______混_物合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 ___溶__剂___,被溶解的物质叫做________。 溶质 溶质可以是______气__体、________或固__体______,但没液有体被溶 解的物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溶剂通常是液 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八、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以配制 100 g 15% 的氯化钠溶液为例,如下图所示:
(1)实验步骤。 ①计算:100 g 此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________ g,溶 15 剂质量______8_5_ g。
②称量、量取:用_______托_盘__天称平取氯化钠,用____________100 mL 量筒 量取______8_5_ mL 水。
均一
2.特征。 溶液具有_____均__一_性、________性稳,定是________物。混合 3.组成。 溶液由______溶__质和________ 溶组剂成。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 ___溶__剂___,可以有多种________。溶质 注意: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________参加溶反质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件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3分)(温州中考)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 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D )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 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
2.(3分)20 ℃时,100 g水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分别称量所
回答问题:
(1) 在 NaOH 、 NaCl 、 NH4NO3 三 种 物 质 中 , 溶 解 时 出 现 吸 热 现 象 的 是 __氯__化__钠__、__硝__酸__铵_____(写名称)。
(2)对NaOH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而 ____降__低__(填“升高”或“降低”),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D 3.(2分)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固体或液体或气体
4.(2分)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溶于b g水中,向得到的食盐水中加入c g氯
化钾,完全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
D
A.a g
B.(a+b) g
C.(a+c) g D.(a+b+c) g
9.(7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图实验的目的是_____比__较__不__同__溶__质__在__相__同__溶__剂__中__的__溶__解__性_____。 (2)仔细观察乙图实验,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 ①___碘__在__汽__油__中__的__溶__解__性__比__在__水__中__的__强_________; ② 汽油的密度比_水__小__(_或__汽__油__不__溶__于__水__、__同__一__种__溶__质__在__不__同__溶__剂__中__的__溶__解__性______ _____不__同__等__,__合__理__均__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丙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形管中左侧液面将 _____下__降_( 填 “ 上 升 ” “ 下 降 ” 或 “ 不 变 ” ) , 产 生 这 一 现 象 的 原 因 是 ______氢__氧__化__钠__固__体__溶__于__水__放__出__热__量__,__瓶__内__气__压__增__大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本课题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在客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通过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理解乳化现象也有一定难度,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乳化现象有较直观的了解。
第1课时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4.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5.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6.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教具准备】NaCl溶液、CnS04溶液、CuC12溶液、KMnO4溶液、FeCl3溶液、NaCl固体、糖、CuS04晶体、水、玻璃棒、100mL烧杯(若干)、药匙、碘、汽油、高锰酸钾固体、酒精、试管(若干)等。
【导入新课】展示已配制好的五种溶液:NaC1、CuS04、CnCl2、KMn04、FeCl3。
让学生观察,并设疑:这些漂亮的液体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小结】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第一课题──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
【活动与探究1】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请同学依据实验填写下表)。
药品:NaCl、糖、CuS04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交流现象】请一组同学解释实验过程及现象: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于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必备单元知识清单《第9单元溶液》(人教版)

第九单元溶液同步知识必备考点1 溶液的形成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物质溶解的实质:被溶解物质的分子和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扩散,最终均匀的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性质均相同。
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如温度)不改变,溶剂和溶质不会分离混合物: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物质组成。
注意: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
如CuSO4溶液(含有Cu2+) 为蓝色,FeSO4溶液(含有Fe2+) 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含有Fe3+)为黄色。
3.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常用水、汽油、酒精等液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剂只有一种))溶液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若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为水。
(3)发生化学反应的溶液:①氧化钙放入水中,CaO+H2O=Ca(OH)2,溶质不是氧化钙,而是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
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碘能溶于汽油,不能溶于水;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不能溶于汽油;乙醇与水可以任意比互溶。
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内因:溶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
6.溶液的应用(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2)医疗上的多种注射液也是溶液。
(3)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如营养液无土栽培)考点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溶解时的热现象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溶于水吸热:硝酸铵NH4NO3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氯化钠NaCl注意:生石灰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不是溶解,而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放热:CaO+H2O=Ca(OH)2考点3 乳化现象乳浊液1.乳浊液:互不相溶的液体,以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1.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区分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2.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3.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升高。
(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
(例如硝酸钾) ● 氯化钠等溶于水时,不会有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
●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第二节 溶解度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 由于水可以和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水和酒精不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①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 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饱和溶液②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③若想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过滤。
④若想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也可以加入CaO并冷却。
⑤氢氧化钙不是晶体,从氢氧化钙溶液也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过滤法(溶解、过滤、蒸发或溶解、过滤、洗涤、干燥)⏹铁屑和其他固体:用磁铁反复吸引⏹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法(蒸发溶剂)⏹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高温溶解、降温、过滤)(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后两者往往应用在分离两种可溶于水的物质,并且其中一种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另一种受温度影响小。
我们希望析出的晶体是量多的一种,所以选用的方法要适合量多的那种。
●蒸发溶剂时溶液浓度不变,冷却热饱和溶液时溶液浓度变小。
●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在60℃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把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降低到20℃,若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M,后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N,那么N=2M。
2.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
⏹溶剂的质量是100g。
⏹固体在溶解在溶液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温度是20℃,并且溶剂的质量是100g。
123 s/g在20℃下,溶解度小于0.01g ,被称为难溶(或不溶);溶解度介于0.01~1g 之间,被称为微溶;溶解度介于1~10g 之间,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 ,被称为易溶。
●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右上图)⏹ 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
⏹ P 点的的含义是: 在该温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
⏹ N 点为 t 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加溶质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 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
⏹ 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 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 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 A 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 。
⏹ 除去A 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 与少量B 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 氯化钠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硝酸钾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它们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 气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没有单位。
●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内因)气体的性质、水的性质;(外因)温度、压强。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第三节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牢记下面的公式:%100%100⨯+=⨯=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 使用该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
(计算溶质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 溶液的质量包括溶液中所有溶质的质量。
⏹ 上下的单位要统一。
● %100g100⨯+=s s 分数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16%”的意义:每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16份质量的氯化钠。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配制溶液◆ 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 用浓溶液稀释◆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 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 标签一般包括药品的名称(化学式)和浓度。
● 溶液的稀释计算⏹ 稀释的方法:加入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
⏹ 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变。
⏹ 关系式① 加水稀释:浓溶液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加入水的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② 加入低浓度溶液稀释: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混合计算⏹ 依据:混合前各溶液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
● 已知的问题① 如果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固体带有结晶水(例如硫酸铜晶体),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② 量取液体时,如果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少;如果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多。
③ 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天平未配平、物码颠倒等情况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例题】把2.8g 铁片放入2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① 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HCl 的质量为x ,生成的FeCl 2的质量为y ,生成H 2的质量为z 。
z y x 2.8g 2127 73 56 H FeCl 2HCl Fe 22↑+=+g 1.0562g 8.2g 35.656127g 8.2g 65.35673g 8.2212773g 8.256=⨯==⨯==⨯====z y x z y x ,,① 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18%100g 20g 65.3=⨯②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7.27%1000.1g -g 20g 8.2g 65.3=⨯+ 答: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5%,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97%。
【注意事项】① 铁片放入盐酸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溶液中的溶质不是铁,而是氯化亚铁。
② 不要设“盐酸的质量为x ”,因为盐酸是混合物,而溶解到盐酸中的氯化氢才是纯净物。
③ 在第二题中,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般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