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牡丹亭文言文全文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全文如下:【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蘑外烟丝醉软。
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牡丹亭》的翻译如下:【绕地游】梦中莺歌婉转,一片春意盎然,然而深院小庭,却寂静无人,只有那春光美景令人陶醉。
沉香已燃尽,绣线也抛散,今年的春色与去年相比又有什么不同?【步步娇】袅袅晴丝吹拂着庭院,摇曳着春天的气息,我停下脚步,整理着花钿。
不经意间看到菱花镜中的自己,竟然如此美丽动人,引得那彩云也偏头偷看。
【醉扶归】你瞧那翠生生、娇艳欲滴的裙衫,花簪上镶嵌着八宝,可知我天生就喜爱这自然的美。
正值三春妙龄,却无人欣赏我这美丽的容颜。
真担心这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的容貌会消逝。
【皂罗袍】原来这姹紫嫣红的春色已开遍,可如今却只有断井颓垣相伴。
这良辰美景啊,与我无关!朝飞暮卷的美景,云霞翠轩的繁华,雨丝风片的细腻,烟波画船的优雅——我这个锦绣屏风之徒真是太看重这春光的珍贵了!【好姐姐】放眼望去,青山啼红了杜鹃,野外烟雾缭绕,茶蘑飘香。
春香啊,牡丹虽美,但春天已过,它又怎能占得先机呢?【尾声】观赏不够啊,这令人陶醉的春色。
即使游遍了十二亭台也枉然。
倒不如趁兴而归,把玩这闲暇时光。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记”。
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
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 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
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牡丹亭的名词解释

牡丹亭的名词解释牡丹亭是元代杂剧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
该剧以唐代文学家杜丽春和文京春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人性、道德和命运的探讨,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珍惜。
1. 牡丹亭牡丹亭指的是杜丽春居住的地方,也是她与文京春初次相爱的地方。
牡丹亭象征着美好、浪漫的爱情和纯净的心灵。
它是杜丽春与文京春之间爱情的萌芽地,也是他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的象征。
2. 杜丽春杜丽春是牡丹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美丽聪明、大胆坚韧的女子。
她拒绝了媒婆的安排,与文京春相爱,并最终捧得了爱情的胜利。
杜丽春的形象展现了女性追求自由与幸福的精神,她的坚守和勇敢令人敬佩。
3. 文京春文京春是牡丹亭的男主角,是一个才子佳人、风度翩翩的青年。
他顶着父亲的压力,毅然追求自己的爱情。
文京春的形象展现了男性的勇敢和坚持,他的痴情和才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红娘红娘是牡丹亭中的媒婆,她代表了传统婚姻观念和家庭的压力。
她一心想为杜丽春寻找一个优秀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对象,却在事情的发展中失去了判断力。
红娘的形象展现了传统婚姻观念对女性自由恋爱的束缚和桎梏。
5. 周湘周湘是杜丽春在牡丹亭相遇的另一个女子。
她的生动活泼和纯真善良为剧中增添了一抹亮色。
周湘与杜丽春的友情在故事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她展现了女性间的团结和友爱。
6. 命运命运是牡丹亭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作品通过展现杜丽春和文京春之间的爱情遭遇命运的转折和变故,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知性。
命运与人的自由意志之间的对抗与矛盾是该剧的核心思想之一。
7. 悲剧结局牡丹亭以悲剧结局告终,杜丽春与文京春最终未能相聚。
他们的爱情被现实和命运击碎,引人思考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悲剧结局反映了社会现实对个人幸福的威胁和冲击,也突出了剧中人物对命运的无奈和抗争。
8. 爱情与生活牡丹亭通过杜丽春和文京春之间的爱情,阐述了爱情与生活的复杂关系。
爱情是美好的,但在现实面前常常面临重重阻难和考验。
剧中人物通过对爱情的追求和坚守,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古代戏曲赏析牡丹亭

古代戏曲赏析牡丹亭古代戏曲赏析——牡丹亭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戏曲作品。
它不仅是明代戏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艺史上浪漫主义思潮的杰出代表。
本文将对牡丹亭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艺术价值进行探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部经典戏曲。
一、创作背景牡丹亭创作于明代,由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并于1598年首演。
当时,明朝初期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戏曲创作受到了很多限制。
然而,汤显祖敢于突破传统,以浪漫主义艺术的手法塑造了一部具有独特风貌的戏曲作品。
二、故事情节牡丹亭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着柳永和杜丽娘展开。
柳永是一个学子,他和杜丽娘相遇后一见钟情。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两个人无法在一起。
杜丽娘被迫与他人成婚,而柳永则身陷囹圄。
在柳永的痛苦与思念之下,杜丽娘出现在他的梦中,并在梦中表示她愿意放弃现有的婚姻,与柳永共度余生。
然而,这段美好的爱情只是虚幻的幻境,当柳永醒来时,他和杜丽娘的故事永远地结束了。
三、人物形象牡丹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个性。
柳永是一个才子,他聪明、机智,同时也是一个浪漫的梦想家。
杜丽娘则是一个忠贞的女子,她勇敢地追求爱情,即使最后不得不放弃。
还有其他许多次要人物,如杜丽娘的丫环、柳永的朋友等,他们的形象为剧情增添了丰富的细节。
四、艺术价值牡丹亭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精湛的技巧而被誉为经典。
首先,它采用了双独白的形式,每个人物都有独自表白的机会。
这种双独白的手法突破了传统的对白形式,使得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其次,牡丹亭的语言优美动人,旋律婉转悠扬,让观众如痴如醉。
最后,牡丹亭塑造了一种宛如梦幻般的境界,通过虚幻与现实的交替,让人陶醉其中。
总结:通过对牡丹亭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作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思潮的古代戏曲,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背后的创作背景、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以及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都使牡丹亭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
《牡丹亭》原文全文是什么?

《牡丹亭》原文全文是什么?《牡丹亭》全部内容如下:[绕地游]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一立小庭深院。
注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
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著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
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
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
[绵搭絮]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
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
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嚲,意软鬟偏。
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忺?则待去眠。
[尾声]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看薰诱被眠,春那,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寻梦》〔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天,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下悬。
是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
〔忒忒令〕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是牡丹亭畔,嵌雕栏芍药芽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
牡丹亭的名词解释

牡丹亭的名词解释牡丹亭,是中国古代元曲《牡丹亭》的名字,也是后来以该剧名字命名的一座园林。
牡丹亭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通过对牡丹亭的名词解释,探讨其在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首先,牡丹亭是元曲《牡丹亭》的舞台设景。
《牡丹亭》是明代大戏书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风靡一时的戏曲作品。
它以唐代文学之冠王之涣的《牡丹亭记》为蓝本,讲述了书生柳梦梅与唐婉之间的爱情故事。
牡丹亭作为舞台背景,其美丽的景致和精致的布景,成为整个剧目的一大亮点。
牡丹亭象征着爱情的花园,将观众带入一个浪漫的世界,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其次,牡丹亭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种园林建筑。
元朝时,牡丹亭作为一种园林风景,在中国的南方地区首次兴起,并很快传播到全国各地。
牡丹亭的特点是以牡丹为主要景观,配以赏花园林和文学艺术气息,因而成为中国传统园林中独具魅力的一种类型。
牡丹亭丰富多样的花卉和独特的布局,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审美的追求。
牡丹亭的发展和演变,不仅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也对世界园林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牡丹亭还有一种意义,即指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展示才情和交流情感的场所。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中,牡丹亭常作为诗词歌赋的创作背景和社交场所。
文人雅士们在牡丹亭中讨论文章、吟诗作画,彼此交流着艺术、文化和人生的思考。
牡丹亭成为了他们追求精神境界和艺术审美的象征。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倾诉着内心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情感世界的追求。
另外,牡丹亭也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和文人画中的一个重要意象。
中国古代文人画追求“写意”,以山水、花鸟为主题,而牡丹亭作为具有浪漫和艺术氛围的场所,成为画家们创作的重要对象。
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了精美的牡丹、曲径通幽的牡丹亭,为牡丹亭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
总结而言,牡丹亭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一个名词。
它既是一部具有影响力的古代剧曲的舞台背景,又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建筑类型,还是文人雅士们文化交流和表现才情的场所,甚至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意象。
牡丹亭原文及译文

牡丹亭原文及译文一、引言牡丹亭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绝世佳话,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牡丹亭原文进行解读,并附上英文翻译,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
二、牡丹亭原文《牡丹亭》是一部美丽的悲剧,主要讲述了悬河负鸿门、地府娘娘续草堂、怜香惜玉的故事。
2.1 第一场一个春天的早晨,悲剧的开始拉开了序幕。
女主角杜丽娘来到了寒香亭,和小桃在一起唱歌吟诗,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2.2 第二场杜丽娘与柳梦梅两人相识,相爱,并约定了三年后在牡丹亭相会。
2.3 第三场三年后,杜丽娘来到牡丹亭等待柳梦梅的到来。
然而,柳梦梅被其父强行娶给了他人,没有能够来到牡丹亭。
2.4 第四场杜丽娘对柳梦梅的失约感到十分伤心,甚至开始患上了相思病。
她每日祈祷,希望柳梦梅能回到自己身边。
最终,她病倒了。
2.5 第五场悲剧达到了高潮,杜丽娘在梦中遇见了地府娘娘,地府娘娘同情她的遭遇,答应让她重返人间,并在牡丹亭等待柳梦梅。
2.6 第六场杜丽娘醒来后,她发现自己正在地府草堂,地府娘娘从中阐述了她的遭遇和悲苦。
2.7 第七场杜丽娘重返人间后,回到牡丹亭等待柳梦梅。
然而,柳梦梅已过世,二人再无相见的机会。
三、牡丹亭英文译文3.1 Act OneOn a spring morning, the tragedy begins. The heroine Du Liniang arrives at the Hanxiang Pavilion and sings poems with Xiaotao, expressing her longing for a better life.3.2 Act TwoDu Liniang meets and falls in love with Liu Mengmei, and they agree to meet at the Peony Pavilion three years later.3.3 Act ThreeThree years later, Du Liniang arrives at the Peony Pavilion to wait for Liu Mengmei. However, he is forced to marry someone else by his father and fails to come to the Peony Pavilion.3.4 Act FourDu Liniang is heartbroken by Liu Mengmei’s broken promise and evenfalls ill with lovesickness. She prays every day, hoping for Liu Mengmei’s return. In the end, she falls seriously ill.3.5 Act FiveThe tragedy reaches its climax as Du Liniang meets the Goddess of the Underworld in her dream. The Goddess of the Underworld sympathizes with her and promises to let her return to the mortal world and wait for Liu Mengmei at the Peony Pavilion.3.6 Act SixUpon waking up, Du Liniang finds herself in the Court of the Underworld. The Goddess of the Underworld elucidates her experiences and sorrows.3.7 Act SevenAfter returning to the mortal world, Du Liniang returns to the Peony Pavilion to wait for Liu Mengmei. However, he has already passed away, and they will never see each other again.四、结论《牡丹亭》通过三世情缘的描绘,讲述了悲剧主角杜丽娘为爱付出的一切,并以悲剧结局展现了命运的无常和残酷。
【赏析】《牡丹亭》汤显祖

【赏析】《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汤显祖概述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名句赏析1.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
“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
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杜丽娘在婢女春香怂恿下,背父游园,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这美不胜收的春天,“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可是如此美景,却没有一个优雅的环境相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杜丽娘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对古板的教书先生和令人窒息的书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锢,此时是大好春将她内心深藏的活力唤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感到春光太随意地流逝,毫不怜惜。
牡丹亭简介昆曲

牡丹亭简介昆曲
《牡丹亭》是中国昆曲艺术中的一部经典剧目,被誉为"昆曲之首"。
该剧由明代作家汤显祖创作于16世纪末,通过瑰丽的艺术构思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唐代诗人元稹与梅兰芳之间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着梅兰芳与元稹之间的相遇、相知、相恋展开。
梅兰芳是一个居住在金陵牡丹亭旁的女子,她善歌舞,聪明美丽,但因身份低微无法与元稹结合。
两人在牡丹亭前相见后,彼此深深地爱上对方,但面临着各种阻碍和考验。
最终,在墓室里,他们以灵魂相依相偎,化作了一对蝴蝶,飞舞在牡丹亭中。
《牡丹亭》以其深厚的情感描写和精湛的表演艺术而闻名于世。
剧中的唱词以婉转动人、意境丰富的特点著称,配合精细的舞蹈动作和传统音乐伴奏,展现了昆曲艺术的魅力。
该剧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多次被改编为戏剧、电影、舞台剧等形式。
总之,《牡丹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感人的爱情故
事,成为了中国昆曲艺术中的经典之作,持续吸引着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抚州牡丹亭简介

抚州牡丹亭简介
抚州牡丹亭是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的一个文化景区,是以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牡丹亭》为主题打造的文化园。
该文化园占地约10万平方米,园内还原了《牡丹亭》中的亭、台、楼、阁等梦幻景致,包括牡丹亭、梦梅亭、玉堂春等建筑,以及梦梅湖、翠屏湖等景观。
抚州牡丹亭的建筑设计参考了江西抚州汤显祖纪念馆收藏古籍中的木刻画,融入了中国江南园林亭台轻巧淡雅的风格,并结合抚州建筑特色,主体为木结构。
园内的景观和建筑都充满了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是一个非常适合游览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地方。
此外,抚州牡丹亭还是一个以《牡丹亭》为主题的文化演艺场所。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一场名为《寻梦牡丹亭》的大型实景演出,演出结合全息数字影像技术、巨型圆环装置投影等声光电艺术手段,生动展现了《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是一个非常值得一看的文化演出。
昆曲牡丹亭简介解析

昆曲牡丹亭简介解析
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牡丹亭是其中一部经典之作。
本文将简要介绍牡丹亭的曲牌名称及其故事内容,并对本曲的艺术成分与特征进行解析。
一、牡丹亭的曲牌名称
牡丹亭的曲牌名称为“牡丹亭春景”,作者为清代著名昆曲作家刘羽。
他创作了大量高质量的昆曲剧作品,其中有《牡丹亭春景》,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二、故事内容
《牡丹亭春景》的故事描述了贵族少女周洁及其家人旅行到一座牡丹亭,见到了牡丹的美丽景色。
由于周洁的眼睛受伤,无法看到牡丹的美丽,但在父亲周德舟的指点下,周洁最终能够看到春天的美丽景象。
当周洁看到牡丹美丽的花朵后,她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歌来表达她对春天的热爱,这首歌也成为了作品中最令人难忘的片段。
三、艺术成分与特征
《牡丹亭春景》作为一部昆曲,既有典型的昆曲戏剧表现手法,又有独特的艺术表现。
从诗词方面来看,本曲以“牡丹亭春景”为题,结合诗句、谐音、押韵等,娓娓道来牡丹亭春景的壮丽,对牡丹的色彩、气味、特殊特性进行了深入的描绘,令人目不暇接。
从舞台表演角度看,本曲以精湛的舞蹈表演,丰富的场景道具,将周洁的“牡丹心变”的心理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综上所述,《牡丹亭春景》是一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昆曲剧,它融汇了昆曲、诗词、舞台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出了一副美丽动人的春景,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热爱,堪称经典之作。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

《牡丹亭》全文及译文《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及译文如下:【传】梦中之情,何如枕上之言?是知天下之大,所适如意者屈指可数。
旦别君,君行无踪,吾心荡荡谁能共守?这壁厢,题着梦,那壁厢,记着梦。
一心儿,厮恋这梦里情。
可喜得血泊里,扶起娇滴滴的尸骸,揣咱手也,痛煞煞,握咱手魂灵儿,都做了江州司马。
可喜杀血溅墙花,可悲杀我主沉沦溺。
可哀死梦断不属我,我可也我堪伤,自今日起把杜丽娘搂抱如梦里亲着。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俺的姻缘,就这答里神仙愿。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罗帏慢掩秋千。
未语情先许,长的是天,久向此花林下坐卧。
【忒忒令】呀,是谁家不谨香风透翠帏?怕母亲觉来好意儿偷违背。
咳,俺西厢淹埋了意,只索待悄神儿去来。
【元和令】俺在这里草桥店也不索香囊佩,那厮知梦归何处猜?这一场没死活风流快怎归来?归也懒罗衣衫上土面埃。
【醉扶归】杜丽娘娇滴滴美玉人儿魂灵儿咶合在丽春院壁上胭脂台;陈最良蠢蠢学土土囊山伯昏迷了志诚君子怀。
【耍孩儿】春香啊,你道看花回怎便急煎煎的奔回程限?原来你主母德性贞贤。
不亏你伴梅开宴、扶残醉、递苏醒、递水浆、递香焚宝刹;则待要随柳兴而攀花萼,趁游丝吹下风斜。
正不妨酣乐拥芳尘软款那佳人半晌睡靥儿浓。
【五般宜】轻袅袅沉檀慢折。
比着那人儿可喜。
晕脸红匀,眼波儿还替我儿也做斜溜了他多时哩。
恰留梢把春色无些空折!则待要翠袖殷勤奉玉钟。
那里取玉堂人物画堂中相逢!【一煞】有甚闲愁闲闷?将酒来消愁解闷。
一个疏篱曲槛幽花树;罗衣褪、环珮已分付枝头露湿来春定是玉人来寻去。
转朱阁绮户深扃翠帏不曾关。
魂梦中啼鹃绿芜春正浅;伤春处都在绮罗丛几曲画屏中展;抵多少斜阳老尽小栏杆!译文:梦里之情远胜于醒时所见之言!可知道能够如愿以偿的事情为数寥寥无几!既然生离死别再无重逢之日;为何不让有情人得以成眷属呢?今天是我帮她掩埋了她的丽容;以后每当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都要想到梦里还有一个你。
《牡丹亭》简介

故事梗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 站立着一位绝世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 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才 貌端妍,跟从老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 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 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 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 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 梅树下,嘱咐丫鬟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 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继王实甫的《西 厢记》之后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情杰 作。女主角不甘做循规蹈矩的闺阁典范,大 胆披露内心欲望,到广阔天地去寻找自己的 爱情和幸福。这种勇敢追求人性自由的女性, 在此前戏剧的妇女形象中从未出现过。剧中 曲文写得清丽婉约,意境超妙。汤显祖是中 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有“千秋词匠” 之誉。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一生四部传奇杂剧 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 记》、《邯郸记》。因为这些戏的内容都和梦 有关系,又被称为《临川四梦》,又称《玉茗 堂四梦》 。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 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 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 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 义理想。
明 汤 显 祖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 ,即《还魂 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 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共55出。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 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 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 等几折。
2.杜丽娘 杜丽娘是大家闺秀,生于 名门宦族之家,长于深闺之中,因是独生 女而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到严格 的管束,以至连家中有一座大花园都不知 道。她的性格比较复杂,外在的表现与真 实的心理并不一致,她知书达礼而又向往 自由,温顺而不失个性,稳重而又不失机 敏。她出于礼节上尊重,对陈最良的态度 始终是恭谨的。她分明对陈最良“依注解
汤显祖《牡丹亭》注释、分析

牡丹亭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右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出生于江西临川,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
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①。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②,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③,宿妆残④。
(贴)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兰⑤。
(旦)剪不断,理还乱⑥,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罗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⑦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⑧,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⑨,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⑩。
(行介)步香闺女怎便把全向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⑪,亮晶晶花簪八宝填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⑬。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⑭。
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⑮,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襦⑯,异花疼煞小金铃⑰。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上白+下十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⑱,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⑲!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倦⑳,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㉑!(贴)是花都放了㉒,那牡丹还早。
牡丹亭原文翻译

牡丹亭原文翻译
1、《牡丹亭》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
2、翻译:
天下女子的感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
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
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因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为情而生。
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为情复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
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因为进献枕席才成为亲人,等到辞官后才成为亲近的人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汤显祖的牡丹亭名词解释

汤显祖的牡丹亭名词解释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作品。
它以美丽的牡丹花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牡丹亭》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一、牡丹《牡丹亭》的标题中的“牡丹”二字,是指一种美丽的花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被视为“国色天香”的象征,代表着华美、富丽和贵族的品味。
在剧中,牡丹成为了表达爱情的象征,也表达了主人公柳梦梅高洁的品质。
二、亭亭是古代中国园林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通常独立在花园或庭院中,为人们提供休憩的场所。
在《牡丹亭》中,亭成为了主要的舞台背景之一,承载了许多场景的发生。
亭的存在让故事中的人物有了交流和相遇的机会,也成为了他们感情纠葛的见证者。
三、柳梦梅柳梦梅是《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勇敢、聪明并且有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
她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自己与唐伯虎的相聚。
柳梦梅的存在体现了汤显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她既是封建时代女子的典型代表,又展现了她个人的独立和追求幸福的意识。
四、唐伯虎唐伯虎是《牡丹亭》中的男主角,也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同时也是一位有着浪漫主义思想的人。
他在故事中扮演着柳梦梅的恋人,二人的爱情经历了诸多波折和考验。
唐伯虎的形象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特点,他追求自由和爱情,并对封建礼教持有自己的见解。
五、爱情《牡丹亭》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戏剧作品。
爱情是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被描绘和探讨的主题之一。
在《牡丹亭》中,柳梦梅和唐伯虎之间的爱情被塑造得极为浪漫和唯美。
他们的爱情故事跨越时空,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考验,最终化解了各种障碍,实现了相聚。
六、时空《牡丹亭》的故事发生在明朝和清朝之间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空背景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和框架。
同时,剧中的人物也经历了时间和空间的跨越,通过梦境或幻觉的形式,使得他们脱离了现实的束缚,展开了一段唯美的爱情。
元曲《牡丹亭》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

元曲《牡丹亭》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1. 元曲《牡丹亭》的概述元曲《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著名传奇戏,被誉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唐代诗人元稹的爱情故事为基础,讲述了守寡少女杜丽娘与相思郎张宗仁相遇、别离、重逢的动人故事。
2. 《牡丹亭》的文化内涵2.1 爱情与命运《牡丹亭》以爱情为主线贯穿全剧,呈现了深沉而纯粹的相思之情。
杜丽娘和张宗仁两位主角在历经重重困难后终于能够再次相见并团聚,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挚爱情和坚定信念的追求。
2.2 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在元代社会中,女性地位较低。
然而,《牡丹亭》中杜丽娘一角具有坚强、独立和自主的特点,她不畏艰难困苦,用智慧和勇气追求自己的爱情。
这种塑造方式展现了元代女性的独立精神。
2.3 死生观念与人生意义《牡丹亭》中穿插了生死离别、重逢的情节,深刻探讨了生命的有限和珍贵。
作者通过这些情节表达了对于生死观念的思考,并引导观众思考人生的真谛与意义。
3. 元曲文化与历史背景3.1 元曲的发展背景元曲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产物,兴起于元代(1271年-1368年)。
当时融合了汉、蒙、回等多个民族文化,在戏剧形式和内容上都带来了新的风貌。
3.2 唐宋文化对元曲的影响元曲吸收了唐宋诗词和音乐之美,并结合元代社会变革,形成独特风格。
其中,《牡丹亭》展现出唐代浓郁而平实的爱情情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唐代文化的怀旧之情。
3.3 社会背景对《牡丹亭》的影响元曲在元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作为娱乐方式,还用来传播皇权意识和道德观念。
《牡丹亭》作为一种富有情感和思想性的传奇戏剧,能够反映当时社会风貌、伦理观念等方面的变迁。
4. 结论元曲《牡丹亭》通过爱情、命运、女性形象塑造以及生死观念等多重因素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同时,在元曲兴起的背景下,《牡丹亭》也受到了唐宋文化的影响,并在当时社会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这部经典之作不仅是对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宝贵遗产,更是具有深刻人性思考和价值观探索意义的典范之作。
牡丹亭诗全文及翻译及赏析

牡丹亭诗全文及翻译及赏析
1《牡丹亭》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出自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记。
2、翻译
天下女子的感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
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
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因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为情而生。
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为情复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
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因为进献枕席才成为亲人,等到辞官后才成为亲近的人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3、赏析
《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牡丹亭原文和翻译

牡丹亭原文和翻译
汤显祖
【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
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
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
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
第云理
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译文】
天下的女子中,有谁能像杜丽娘这样有情呢?她梦见了一个人,就因
此生病,病重到连生命都岌岌可危,直到她亲手画下自己的容貌传于
世间,然后才离世。
她死了三年后,又能在冥冥之中找到她梦中的人
而复活。
像杜丽娘这样的女子,才真正称得上是有情人。
情不知从何
而起,却一往情深。
活着的人可以为情而死,死了的人也可以为情而生。
那些活着时不能为情而死,死了之后不能为情复生的人,都不是
情至极深的人。
梦中的情感,又何必不是真实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
梦中的人吗?那些一定要等到同床共枕才成为亲人,一定要等到卸下
官职才成为密友的人,都是只看重肉体的人。
唉,人世间的事情,并不是人世间所能完全理解的。
如果不是通达的人,常常用常理来约束自己。
只是说按照常理必定不可能的事情,又
怎么知道情感上必定会有的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公:一点也不错。
柳梦梅:并无发迹之期。
园公:这也没有办法!
柳梦梅:死守在岭南,也不是个办法。
园公:那么你准备怎样。
柳梦梅:不如及早安排临安应试如何?
园公:好格,好格。考试乃读书人本分,我这就帮你整理衣服去。
柳梦梅:多谢园公。多谢园公。
园公:不客气,不客气。
小鬼A:(抱拳向阎王行礼)小鬼在。
阎王:那枉死城中还有几宗人犯,未曾发落?
小鬼A:女鬼一名。
阎王:带上来。
(丽娘着素衣走魂步在众小鬼簇拥下上)
阎王:(窃喜状)这女鬼倒有几分颜色。
众小鬼:判做个后房夫人吧。
阎王:呀呀呸,这是有天条的,擅用女囚者:斩!则你那小鬼头胡乱筛,俺判官头何处买?那女鬼,俺且问你:因何到此?
丽娘:(快步走向书桌,向先生行礼)先生万福。
先生:(摆手示意)罢了。女学生,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
丽娘:(低头) 以后不敢了。
先生:女学生,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否?
丽娘:温习了。则待讲解。
春香:(走到丽娘身边)先生,小姐说温习熟了,则待先生讲解讲解。
春香:小姐,老爷下乡劝农,已有几日了,明日我们同去游玩可好。
丽娘:且回衙去。
(丽娘,春香下)
第二幕 游园惊梦
人物:杜丽娘,春香,柳梦梅,花神数个,旁白
场景:花园布置,柳枝一株
旁白:天气尚好,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丽娘带春香偷偷出府衙游花园。
(春
角色分析
女主角杜丽娘:封建官僚的女儿,从小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杜丽娘在这样的客观环境里,循轨蹈矩。她稳重、文静、温良、柔顺,而另一方面,她的内心深处积压着深深的郁闷,她对身心不自由不满,对个人青春担扰,对将来婚姻关注。
男主角柳梦梅:书生形象,丽娘的丈夫。
春香:丽娘的贴身丫鬟,性格调皮可爱。
丽娘:(悲泣状)小女子在南安府,后花园梅树之下,梦见一秀才,折柳一枝,要奴题咏。留连婉转,甚是多情。为此感伤,坏了一命。
阎王:大胆女犯,竟敢撒谎,这世上哪有一梦而亡之理?
丽娘:冤枉啊判爷,却是如此。我梦中曾梦见花神。
先生:在河之洲。
春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生可是烂熟的了么?
(春香和丽娘掩面偷笑,先生微愠)
先生:一句都背不出来,还说烂熟的了,回去重读。
春香:这样熟还要读,读它什么介。
先生:女学生,“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
春香:先生,这鸟是怎样叫的?
(先生学作鸠声,春香学鸠声)
第五幕 梦梅拾画
人物:柳梦梅 大梅树
场景:花园
道具:匣子(可有可无) 一幅美女肖像图
旁白:柳梦梅上京赴考,离船过岭,又时值暮冬,感了伤寒,雪中过桥时跌了一跤,后得路过的陈最良救起,送到南安梅花观中养病。
(梦梅上,作游园状)
梦梅:小生卧病在梅花观中,喜得陈友知医,调理痊可。这几日春怀郁闷,无处排遣?早间石姑姑来说,此间后边有座大花园,尽堪游赏,为此迤逦行来。啊呀呀,好一座太湖山子。(走到大梅树下)咦,有个小匣儿,不知什么东西在内。待我看来:呀,原来是幅观音佛相。善哉呀善哉!缘何沉埋于此?(展开画卷,细细品味)咦!看这美人,半枝青梅在手,却似提掇小生一般。这可是俺梦中的美人吗?欲傍蟾宫人近远,恰如春在柳梅边。”啊,小娘子。这是小生的拙作,少不得还要请教,还要请教。小娘子,小生孤单在此,少不得要将娘子的画像做个伴侣儿。早晚么,玩之,叫之,拜之,啊呀呀,赞,赞,赞之。我将把此画挂在床前,每日望之。
先生: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
春香:我晓得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对,不对,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这么一放,它就得儿一飞,飞到后面的花园去了。
先生: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还有悬梁刺股的。。。
春香:(抢先生的话) 小姐,听一声声卖花的声音,我们去买花吧?
先生:春香,你三番两次引逗小姐,我真个要打了。(拿起书桌上的戒尺)
(春香下)
丽娘:快去快回。(寻一石凳坐下,作打盹状)
(众花神拥柳梦梅上)
柳梦梅:(快步走到丽娘身边)啊,姐姐,小生找了你好久,原来你在这里!
(丽娘作斜视不语)
柳梦梅:(手握柳枝)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诗书,何不作诗一首以赏此柳枝乎?
丽娘:那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柳梦梅:想我柳梦梅,在广州学里,也是个数一数二的才子。于今却藏身于荒圃之中,寄口于园公,思之愧惶。思前想后,惟有早早打点打点,往临安应试。园公在哪里?园公在哪里?
(园公上)
园公:来哉,来哉。啊,相公(摔倒),我有祖传功夫哉,相公读书辛苦也。
柳梦梅:园公,正欲与你商量一事。
园公:啥个事?
(梦梅下)
第六幕 冥判人物:阎王 众小鬼 丽娘
场景:阴曹地府
(阎王上 小鬼A上)
阎王:自家十地阎罗王殿下胡判官是也。原有十位殿下,因阳世赵大郎家和金鞑子争占江山,损折众生,十停去了一停,因此玉皇上帝照见人民稀少,钦奉裁减。九州九个殿下,单减了俺十殿下之位。玉帝可怜见下官正直聪明,著权管十地狱印信。来。
春香:(作害怕状)下次不敢了。
先生:女学生,你们功课完了,方可回衙。咱和公相闲话去。
(先生下)
丽娘:学生送先生。
先生:罢了。
丽娘:春香,方才说的那花园在那里?
春香:在后院啊,景致可美了,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秀丽啊。
丽娘:原来有这么一处好风景。
(园公下)
柳梦梅:正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定叫梦中之事成真也。
园公:(后台叫)相公快点。
柳梦梅:哦,来了,来了。
(柳梦梅下)
(大梅树一棵,杜丽娘,春香上)
旁白:丽娘难以忘怀那日梦中情景,于是再次来到花园中。想再次遇见昨日梦中书生。
(丽娘上)
丽娘:一路走来,但觉情思辗转,园内风物依然。趁此刻的无人,正好寻梦也。 (含羞暗喜)
“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并吩咐春香,将这幅行乐图,悄悄吩咐花郎,向店家装裱了。
(春香上)
春香:我家小姐,伤春病到深秋,服药无效,问卜不灵。今日中秋佳节,小姐病转沉吟,待我扶她出来坐坐。(春香下)
(春香扶丽娘上)
春香:小姐,今日病体可好些么?
旁白:南安太守杜宝,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后。流落巴蜀,年过五旬。想廿岁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间。内有夫人甄氏,乃魏朝甄皇后嫡派。单生小女,才貌端妍,唤名丽娘,未议婚配。自来淑女,无不知书。望女成凤,请先生教之。
(春香上,站在书桌旁)
春香:有请小姐上学。
(先生上,踱步走到书桌前端坐。丽娘上)
柳梦梅: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丽娘作含笑不行)
柳梦梅:你身子乏了,将息片时,小生去也。
(众花神拥柳梦梅下,丽娘继续睡眠状)
(春香上)
春香:(走到丽娘身边,轻轻推她)小姐。。。
丽娘:(睁开眼,看春香,作疑惑状)怎么是你?难道是梦境?(作掩泪状)
旁白: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开遍。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才子佳人相见欢,湖山畔,是想念。
春香:小姐,你可曾与他题得?
丽娘:不曾题得。
春香:后来呢?
丽娘:后来那书生与我说了几句知心的话儿,便携我同去牡丹亭畔,芍药栏。
春香:小姐你记得这么真切。 (偷笑)
丽娘:(害羞)痴丫头呀!
春香:小姐,不多几日,你竟瘦成恁般模样了。
丽娘:(对春香勉强一笑)痴丫头,这是“春梦暗随三月景,晓寒瘦减一分花”。
老爷:这个如何使得。
春香:(哭着说)老爷,你就依了小姐吧。
夫人:为娘的依了你便了。
丽娘:这就好了,爹爹,母亲。
夫人:做什么?
丽娘:站远些。
夫人:做什么?
丽娘:母亲,孩儿要拜别你养育之恩。(行跪)爹爹,母亲。 (晕倒)
老爷夫人:儿啊。 (痛哭状)
(众人把丽娘台下)
旁白:丽娘因思念梦梅日渐消瘦,于中秋之日病逝,葬于花园大梅树下。
丽娘:只怕等不及了。
春香:等得及的,等得及的!
丽娘:春香。你可记得那幅春容?
春香:(点头)我记得我记得。
丽娘:我已题诗一首在上,外观不雅。我死之后,把我春容将匣儿盛好,藏于太湖石下。你要牢牢记着。有心灵翰墨春容,倘直着那人知重。(说完,昏倒)
春香:呀,小姐昏过去了。老爷夫人快来。
丽娘:昨日梦里,那书生将柳枝来赠我,要我题咏,是谁家的少君呢?
寻来寻去,都不见了。那牡丹亭,芍药栏,怎么这般凄凉冷落,杳无人迹?好伤感人! (作悲伤状)
(丽娘低头走路,不小心大梅树一株)
丽娘:(叹息)我丽娘死后得葬于此梅树下,幸矣!
(丽娘下)
第四幕 写真离魂
人物:丽娘,春香,老爷,夫人
场景:闺房
(丽娘手执梅枝上,春香上)
丽娘:(拿着梅枝,对着梅枝吟诗)漫道柔情着意阑,牡丹亭畔香梦残,徘徊恨叠怯衣单。
春香:小姐,你自花园游后,寝食悠悠,都消瘦得不成样子了。(作关心急切的语气)
丽娘:春香,不瞒你说,自游花园之后,我心里已有他了。
春香:小姐,那梦里的书生是怎生模样?
丽娘:那书生风姿俊雅,手持柳枝,要我题咏。
丽娘:春香你呢?
春香:我啊!已烂熟了。
先生:你且背来。
春香:先生,烂熟的了还要背?
先生:自然要背。
春香:烂熟的了还要背?小姐提我一个字。
丽娘:关。
春香: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