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学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学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学案1一、化学反应速率(v)1、计算公式:v(A)= ;单位:2、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可能有不同的速率数值,但速率之比= 之比= =【练1】已知:在一10L容器中进行反应N2+3H2==2NH3,反应进行到10min时,消耗了6mol氢气,则此时用氨气来表示速率则为。
【练2】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D)=0.4 mol/(L•s) B.υ(C)=0.5 mol/(L•s) C.υ(B)=0.6 mol/(L•s) D.υ(A)=0.9 mol/(L•min)【练3】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 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3.4 mol B.3.2 mol C.2.8 mol D.1.2 mol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决定因素):指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如金属钠与冷水剧烈反应,而镁和沸水仅能微弱反应。
外因:指改变外界条件如、、、等。
其根本原因是改变了单位体积内的数目,也就改变了分子间发生的几率,从而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
固体的表面积、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等均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①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反之则反之。
②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反之则反之。
③压强:(对气体)增大压强(或减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反应速率;减小压强(或增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反应速率。
说明:压强的改变必须要引起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才会有影响。
在恒容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加反应),虽然总压强增大,但是各物质的不变,反应速率就不会改变。
④催化剂:加入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小结:其他条件不变,改变(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能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
第二章_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学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提纲一、化学反应速率1、 定义:反映化学反应进程快慢的_____________。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数学表达式: 单位: __ _ 或 _ 。
2、 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
3、 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
同一个化学反应,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各物质的 。
4、 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平均速率。
5、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 (决定因素)。
(2)外因: 、 、 、 、 、 等。
条件改变 单位体积 内分子数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速率增大浓度 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加催化剂注:(1)对于纯固体和纯液体,其浓度可视为常数,其量的变化__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 (2)对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 ; (3)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 , 反应的活化能。
(4)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 ,各反应物浓度 ,反应速率 ; ②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 ,各反应物浓度 ,反应速率 。
【典型练习】1.在10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 2(g) + 3H 2(g) 2NH 3(g),2 min 末N 2的物质的量由20 mol 减小到8 mol ,则2 min 末N 2的反应速率为( )A .1.2 mol /(L·min)B .1 mol /(L·min)C .0.6 mol /(L·min)D .0.4 mol /(L·min) 2.已知4NH 3 + 5O 2 = 4NO + 6H 2O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 (NH 3)、v (O 2)、v (NO )、v (H 2O )表示, 正确的关系是( )A .54 v (NH 3)=v (O 2) B .65v (O 2)= v (H 2O )C .32v (NH 3)= v (H 2O ) D .54v (O 2)= v (NO )3.在2A + B 3C +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 (A )=0.5 mol·L-1·s-1 B .v (B )=0.3 mol·L-1·s-1C.v(C)=0.8 mol·L-1·s-1D.v(D)=1 mol·L-1·s-1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为v(A)、v(B)、v(C)(单位:mol/L·s),且v(A)、v(B)、v(C)之间有如下关系:3v(A)=v(B),2v(A)=v(C)则此反应表示为() A.A+B C B.2A+2B3C C.3A+B2C D.A+3B2C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是活化分子B.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C.不同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有可能差别很大D.反应的活化能大小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6.反应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哪些条件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C.体积不变充入氦气使压强增大D.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7.某温度时,图中曲线X、Y、Z是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复习学案和训练

第二章复习学案和训练知识网络构建素养提升本章充分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前,体系中的相关物质的量一直存在着趋向于达到平衡的变化过程,即使是达到平衡状态后,体系中的物质相互之间仍然存在着各种变化。
例如,向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g)和O2(g),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SO3(g),该反应过程中SO2(g)、O2(g)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而SO3(g)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这体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观念”;而反应达到平衡后,SO2(g)、O2(g)、SO3(g)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但反应仍在进行,这体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平衡思想”。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本质,即应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化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分析化学平衡。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通过分析探究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理清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规律构建模型,建立分析解决各种相关问题的思维框架,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强化训练1、反应4A(g)+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
下列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B.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2 mol/(L·s)C.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D.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3答案 A2、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1·s-1B.v(B)=0.3 mol·L-1·s-1C.v(C)=0.8 mol·L-1·s-1D.v(D)=1.0 mol·L-1·s-1答案 B3、已知反应:2NO(g)+Br2(g)2NOBr(g) ΔH=-a kJ·mol-1(a>0),其反应机理如下①NO(g)+Br2(g)NOBr2(g) 快②NO(g)+NOBr2(g)2NOBr(g) 慢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①的快慢B.NOBr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a kJ·mol-1D.增大Br2(g)浓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答案 C4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复习教案

(1)内因(主要因素)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浓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小。
简记:C↑,V↑;C↓,V↓。
学生探讨性理解: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活化分子在反应物中所占的百分数是一定的。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数也相应增大,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也相应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1、理解
2、掌握
3、了解
4、理解
了解
1、对于反应A(g)+3B(g) 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A)=0.01 mol/(L•s)
B、v(B)=0.02 mol/(L•s)
C、v(B)=0.60mol/(L•min)
D、v(C)=1.0mol/(L•min)
b、充入He并保持容器内的总压不变时,必然是容器的容积增大。而气体容积的增大,引起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左移。
3)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简记:T↑,V↑;T↓,V↓
经验规律: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2~4倍。
学生探讨性理解:在浓度一定时,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从而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单位时间里反应物分子间碰撞次数增加,反应也相应地加快,前者是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复习学案

期末化学复习学案(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 .2.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 来表示,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的C ∆表示 的变化,t ∆表示 ,则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为 .3.有关浓度变化的计算对于某一反应终了时,反应物浓度= ,生成物浓度= ,而各物质变化量之等于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 是反应速率的主要决定因素.2.外因:外界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反应速率.如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及其它因素,如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形成原电池等,通常可以用 理论解释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温度:(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不论对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 .一般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2)浓度:(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单位体积内的 分子数增加, 机会增多,故反应速率 .反之,反应速率 .(3)压强:(有气体物质参与,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气体的体积 ,浓度 ,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机会 , 反应速率 .反之 .(4).催化剂可以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 ,使用负催化剂,反应速率 。
例题1.某反应X+3Y 2E+2F ,在甲、乙、丙、丁四种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速率甲:v(X)=0.3mol/(L ·min),乙:v(Y)=1.2mol/(L ·min),丙:v(E)=0.8mol/(L ·min),丁:v(F) =0.9mol/(L ·min),则反应最快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三.化学平衡状态及特征1.化学平衡状态是指 。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 ,各物质的转化率必小于 。
(2)“动”:达到平衡时, ,即化学平衡是 ,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
v v =正逆的具体含义有两个方面:用同一种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即单位时间内生成与消耗反应物(生成物)的量相等;用不同物质来表示时,某一反应物的速率与某一生成物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 。
化学反应速率复习学案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 :知识总结(1)化学反应速率意义: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①常用单位时间内 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来表示。
②公式: 。
单位: 、 、 。
③同一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速率的关系: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 = = 。
: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规律:(同增、同减)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 增大 (V 1正和V 1逆)反应速率。
压强:增大气体反应的压强,可以 增大(V 1正和V 1逆)反应速率。
温度:升高温度,可以 增大 (V 1正和V 1逆)反应速率。
催化剂:加正催化剂,可以 增大 (V 1正和V 1逆)反应速率。
(2)化学平衡动,各组分含量与原平衡比较均不变化。
(3)应用:选择压强20~50 MPa (理由:材料。
高压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选择温度 5000c (理由:催化剂活性最好。
高温不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对于氨的生成,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选择催化剂 (理由:缩短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平衡不移动)附: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一:当外界条件改变时,(ν1正和ν1逆)一般为同增或同减,速率改变的瞬间:①若ν1正=ν1逆,则平衡移动;②若ν1正不等于ν1逆,则ν1正或ν1逆谁大,平衡就向该方向移动。
(1)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所以平衡移动。
图像:(2)浓度:如反应C(s)+O2(g)==CO2(g)中,增加C(s)的量,其“浓度”,则速率,平衡移动。
增加O2(g)浓度,则ν1正,ν1逆,但ν1正ν1逆,平衡移动。
若减小O2(g)浓度,则ν1正,ν1逆,但ν1正ν1逆,平衡移动。
(2)压强:若反应的物质全是固体或液体,改变压强:则速率,平衡移动。
如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I2(g)+H2(g)==2HI(g)达到平衡后,加压,ν1正和ν1逆同等程度的加快,但平衡移动。
以2SO2(g) + O2(g) == 2SO3(g)为例,反应达到平衡后:①压缩容器体积加压,反应速率,平衡移动。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复习学案

选修四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1.可逆反应定义 ⎪⎪⎪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特点 ⎪⎪⎪⎪①三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c.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②一小: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等于”或“小于。
③表示: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用“”连接。
[示例] 含有2 mol SO 2和2 mol O 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SO 2(g)+O 2(g 2SO 3(g),平衡时的O 2物质的量范围为1_mol<n (O 2)<2_mol 。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 反应开始时 反应物浓度最大,v 正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v 逆为0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v 正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v 逆逐渐增大,v 正>v 逆达到平衡时 v 正=v 逆,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若开始加入生成物,从逆反应建立平衡,则v t 图为。
(3)特征[深度归纳]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1)一般标志(2)等价标志①全部是气体参加的非等体积反应,体系的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②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③对于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的颜色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④绝热体系的温度不变,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⑤全部是气体的非等体积反应,恒压条件下,若密度不再变化;对于有固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恒容条件下,若密度不再变化。
[应用体验]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Cl 2+H2O HCl+HClO,PCl3+Cl2PCl5均为可逆反应。
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学案

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影响因素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方法及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方法3.等效平衡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4.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示方法:v(A)=△c(A)/△t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h)3.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数值可能不同,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4.化学动力学基础——有效碰撞、活化能、过渡态理论有效碰撞——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有效碰撞发生的条件是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和分子在一定的方向上发生碰撞。
活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能量较高、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过渡态理论——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中要经过能量较高的过渡状态。
过渡态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为反应的活化能。
5.影响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光、电、波、接触面、溶剂等(1)浓度: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均可视作常数。
故改变固体物质的量对速率无影响。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没有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改变时,V正、V逆的改变程度是相同的;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增加时,V正、V逆的改变程度是不相同的。
(3)温度:温度对V正、V逆的影响是不同的,升温时吸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要大于放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降温时放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要小于吸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V正、V逆。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2.自发进行的方向——体系能量降低和混乱度增大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
熵(S)——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影响因素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方法及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方法3.等效平衡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4.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示方法:v(A)=△c(A)/△t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h)3.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数值可能不同,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4.化学动力学基础——有效碰撞、活化能、过渡态理论有效碰撞——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有效碰撞发生的条件是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和分子在一定的方向上发生碰撞。
活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能量较高、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过渡态理论——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中要经过能量较高的过渡状态。
过渡态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为反应的活化能。
5.影响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光、电、波、接触面、溶剂等(1)浓度: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均可视作常数。
故改变固体物质的量对速率无影响。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没有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改变时,V正、V逆的改变程度是相同的;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增加时,V正、V逆的改变程度是不相同的。
(3)温度:温度对V正、V逆的影响是不同的,升温时吸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要大于放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降温时放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要小于吸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V正、V逆。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2.自发进行的方向——体系能量降低和混乱度增大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
熵(S)——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3.焓变(△H)与混乱度(△S)综合考虑混乱度:气态>液态>固态4.化学反应方向的控制△H<0、△S>0,一定能自发进行△H>0、△S<0,一定不能自发进行△H<0、△S<0,低温下能自发进行△H>0、△S>0,高温下能自发进行5.化学反应的限度①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
②化学平衡的特点——动态平衡,V正=V逆≠0,③化学平衡常数——一定温度下,到达平衡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表达式:④化学平衡判断的标志:a.V正=V逆。
即单位时间内某一物质生成量和消耗量相等,或对某一物质而言生成化学键的量和断裂化学键的量相等。
b.体系中各组分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即各种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颜色等都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体积、总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不变。
(但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就不能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体积、总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已经不变来判断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平衡)三、化学平衡的移动1.影响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平衡移动规律(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等效平衡——同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建立的两个或多个平衡中,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3.等效平衡的分类(参阅上次下发的讲义)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
I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III类:恒温恒压下对于气体体系等效转化后,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4.速率和平衡图像分析(1)反应速度图像——看起点,看变化趋势,看终点。
(2)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法:三步分析法:一看速率变化;二看正逆速率变化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四要素分析法:看曲线的起点、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
先拐先平:先出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
定一议二: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1.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MnO 2、CuO 、FeCl 3等对过氧化氢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但催化效果不同,且同一催化剂的接触面大小、颗粒大小也会影响效率。
3. 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氯化钴溶液中,加入浓盐酸会使平衡向四氯合钴(II)离子方向移动,使蓝色加深,加水稀释,使平衡向六水合钴(II)离子方向移动,使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转变为粉红色。
二氯化钴的水合物在加热时会逐步失水,并呈现不同的颜色,温度升高,颜色由粉红色转变为蓝色,说明平衡向二氯化钴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1、化学平衡常数(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或质量、浓度)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恒温、恒容时: ;恒温、恒压时:n 1/n 2=V 1/V 2(4)计算模式(“三段式”)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起始 m n O O转化 ax bx cx dx平衡 m-ax n-bx cx dxA 的转化率:α(A)=(ax/m )×100%C 的物质的量分数:ω(C)=×100%技巧一:三步法三步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
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 、mol/L ,也可用L 。
例1、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 n (Y )=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A 、%1005⨯+b aB 、%1005)(2⨯+b b aC 、%1005)(2⨯+b aD 、%1005)(⨯+a b a解析:设Y 的转化率为α X + 2Y 2Z起始(mol ) a b 0转化(mol ) αb 21 αb αb平衡(mol )-a αb 21 -b αb αb依题意有:-a αb 21+ -b αb = αb ,解得:α= %1005)(2⨯+b b a 。
故应选B 。
技巧二:差量法差量法用于化学平衡计算时,可以是体积差量、压强差量、物质的量差量等等。
例2、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 和B 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 + 3B2C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 ,其中C 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 消耗掉0.05V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 消耗掉0.05V LA 、②③B 、②④C 、①③D 、①④解析: A + 3B 2C小V∆ 1 3 2 2∴0.05V ∴0.15V 0.1V ∴0.1V所以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VL + 0.1VL = 1.1VL ,由此可得:气体A 消耗掉0.05VL ,气体B 消耗掉0.15VL 。
故本题选A 。
专练.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2B(g)+C(g),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A 气体,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则平衡时A 的体积分数为 。
解析:等温度、等体积时,压强增大了20%,也就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了2 mol ×20%=0.4 mol ,即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变为2.4 mol 。
2A(g) 2B(g) + C(g) △n2 2 1 1变化 0.8 mol 0.4 mol平衡时,n(A)=2 mol -0.8 mol =1.2 mol ,n(总)=2.4 mol ,故A 的体积分数为:2.4mol 1.2mol ×100%=50%。
技巧三:守恒法1、质量守恒例3、a mol N 2与b mol H 2混合,要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生成了c mol NH 3,则NH 3在平衡体系中质量分数为( )A 、%1001722817⨯-+c b a cB 、%10022817⨯+b a cC 、%100⨯++c b a cD 、%10022834⨯+b a c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平衡体系中的混合气体总质量应等于反应前N 2和H 2混合气的总质量。
即NH 3在平衡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为%10022817⨯+b a c 。
故本题应选B 。
化学平衡图像考点1化学平衡图象常见类型解题策略:(1)首先要看清楚横轴和纵轴意义(特别是纵轴。
表示转化率和表示反应物的百分含量情况就完全相反)以及曲线本身属等温线还是等压线。
(当有多余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注意“定一议二”)(2)找出曲线上的特殊点,并理解其含义。
(如“先拐先平数值大”)(3)根据纵轴随横轴的变化情况,判定曲线正确走势,以淘汰错误的选项。
1、速率—时间图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 正、v 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6.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 、Y 、Z 、W 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 .Z 、W 均为气体,X 、Y 中有一种是气体B .Z 、W 中有一种是气体,X 、Y 皆非气体C .X 、Y 、Z 、W 皆非气体D .X 、Y 均为气体,Z 、W 中有一种为气体专练1:A(g)+3B(g) 2C(g)+Q (Q>0)达到平衡,改变下列条件,正反应速率始终增大,直达到新平衡的是( )A .升温B .加压C .增大c(A)D .降低c(C)E .降低c(A) 度,不管平衡如何移动,v 正均要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