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手术入路全髋置换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存
改良外侧入路
特点: • 可充分显露髋臼 • 松解髋臼周围软组织 • 能充分松解股骨上端 • 充分暴露股骨上端 • 可纠正髋关节的固定畸形
材料和方法
• 从1995年至今共采用改良外侧入路22例 • 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 • 平均年龄47岁(26~78岁)
材料和方法
主要病种包括 • 1、先天性髋脱位6例 • 2、陈旧外伤性髋脱位2例 • 3、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有严重屈髋畸形3例 • 4、陈旧性髋关节结核合并有髋关节脱位和髋
病例讨论:2
病例讨论:3
• 女,30岁 • 先天性髋脱位 • 既往曾行关节复位术 • 现关节屈宽30度畸形 • 屈60度、无内收外展 • 无内外旋活动
病例讨论:3
病例讨论:4
• 女、54 • 先天性髋脱位 • 高位脱位
病例讨论:4
病例讨论:5
• 王XX 女 63岁 • 91年行国产全珊瑚
采用改良外侧入路进行 复杂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北京积水潭医院 矫形骨科 徐辉
手术入路的作用
• 手术入路对手术的顺利进展,甚至 是手术的效果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 良好的暴露是手术成功的第一步。
常用手术入路
• 直接外侧(Harding 入路)
常用手术入路
• 后外侧入路(Kocher 入路、Gibson入路) 等。
• 矫正股骨近端骨畸 形
• 恢复股骨近端骨量 • 采用骨水泥型长柄
假体 • 将切下的自体骨修
成骨夹板增强断端 的强度 • 钢丝环扎固定
病例讨论:5
• 术后3年
病例讨论:5
病例讨论:6
• 男、55 • 强制性脊柱炎双髋强
直 • 双髋人工关节置换术
后假体松动 • 双髋活动收限
病例讨论:6
病例讨论:6
病例讨论:1
• 原因:
– 可能是由于臀中肌被病变累及,导致臀中肌 力弱
– 髋关节由僵直到活动,因此有髋关节不稳定 的感觉
– 经8个月的外展肌功能锻炼,髋关节不稳定 感明显好转。
病例讨论:2
• 男,34岁 • 病例性、陈旧性髋脱
为26年 • 屈髋畸形95度 • 行走需扶拐杖 • 采用改良外侧入路
病例讨论:2
柄,人工全髋关节 置换 • 96年在行翻修时发 生股骨粉碎性骨折 • 无法进行关节置换 • 用髓内针固定旷置 • 术后3年未下地 • 骨质严重疏松
病例讨论:5
侧面观 • 近端畸形愈合 • 部分骨缺损
病例讨论:5
股骨近端和髋臼 • 骨股近端畸形
愈合 • 髋臼侧有骨缺
损
病例讨论:5
• 采用异体股骨下端 进行结构性植骨
臼发育不良3例 • 5、人工关节翻修术7例 • 6、股骨上端严重畸形1例。
病人特点
• 有严重的髋部畸形 • 髋关节功能严重受限 • 均有严重的跛行,有些甚至
不能行走。
结果
• 术后随访1年时 • 术后髋关节畸形得以矫正 • 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 • 关节功能得以明显改善 • 跛行也得到改善,但很多仍有轻度跛行 • 仅一例术后有髋关节不稳定的感 • Harris 评分从术前的35~58分到术后75~96分
病例讨论:6
结果
• 1例患者因髋关节脱位 • 术后3周切开复位时 • 发现肌肉与大粗隆愈合良好,
轻易不能分离。
术后处理
• 术后2周可下地行走 • 6周内不行髋关节外展功能锻
炼 • 6周后可进行髋关节外展功能
锻炼
大粗隆截骨的特点:
• 对髋臼和骨股上端暴露充分 • 已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实 • 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 剥过大粗隆中部,在 向前时可用骨刀轻轻 带部分骨片下来
• 以保持臀中肌与骨外 侧肌的连续。
改良外侧入路
• 当臀中肌和骨外侧肌 向前牵开
• 同时暴露髋关节前关 节囊
• 此入路可充分暴露股 骨中上部。
改良外侧入路
关闭伤口: • 将臀中肌和股外侧肌的连续部分,用
PDS-II 1号线与大粗隆缝合固定在一起 • 重建臀中肌的止点和股外侧肌的起点 • 由于保留了肌肉的连续性,使张力得到
大隆截骨的缺点:
• 要求固定技术较高 • 有大粗隆截骨不愈合的风险 • 新的便捷内固定材料价格较高
大粗隆截骨
改良外侧入路(不需大粗隆截骨)
特点: • 1、可充分暴露髋关节的前后和外侧 • 2、可充分松解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矫
正髋关节固定畸形 • 3、可充分显露股骨中上段,并使其得到
充分松解 • 4、保持股外侧肌和臀中肌的连续性,因
• 术后2周内不下地负重,保证软组织的愈 合
• 6周内不进行外展功能锻炼,保证肌肉起 止点与大粗隆的愈合
• 6周后进行外展功能锻炼,恢复臀中肌的 肌力。
病例讨论:1
• 女性,47 • 结核关节炎髋关节融
合术后,融合失败继 发性骨性关节炎 • 术后半年复查感髋关 节不稳定
病例讨论:1
病例讨论:1
切口: • 以大粗隆顶点为解剖
的体表标志 • 其上部向髂后上棘延
伸 • 其下部沿股骨干向下
延伸 • 根据手术的需要选择
相应的切口长度
改良外侧入路
• 自臀中肌后方显露外 旋肌群
• 从止点部位将其切断 • 显露髋关节的后外侧
关节囊。
改良外侧入路
• 自臀中肌止点后缘连 同股外侧肌起点一起, 自大粗隆后方剥向前 方
应用解剖
• 臀中肌臀小肌起自髂 骨翼外板止于股骨大 粗隆
• 股外侧肌起自股骨大 粗隆经髌腱止于胫骨 节结
• 臀中肌的止点和骨外 侧肌的起点在大粗隆 部位籍大粗隆相延续。
应用Leabharlann Baidu剖
• 臀中肌和臀小肌是由 臀上神经支配
• 血供是由臀上动脉深 支供应。
• 均位于髂骨翼的中上 部,臀中肌的深面。
改良外侧入路
经大粗隆入路
• 一些复杂的初次置换 如先天性髋脱位
• 脱位困难的翻修术 • 需要彻底松解和显露
骨股上端
经大粗隆入路
• 翻开臀中肌 • 广泛的暴露髋关节的
前后方 • 可广泛暴露和松解股
骨的近端
经大粗隆入路
缺点: • 1、大粗隆固定技术要求高 • 2、有大粗隆不愈合的危险 • 3、患者下地负重时间延迟 • 4、可出现大粗隆部位疼痛和滑囊炎
此能保持臀中肌和股外侧肌的张力
改良外侧入路的缺点:
• 1、由于剥离臀中肌止点和股外侧肌起点, 因此可能导致臀中肌肌力降低
• 2、由于暴露充分,因而对周围软组织的 损伤也较大
• 3、由于松解充分易出现软组织张力下降, 易出现关节脱位。
重建肌肉的起止点
• 一定要使其与大粗隆骨质相连接,这才 能保证固定是确切可靠的
改良外侧入路
特点: • 可充分显露髋臼 • 松解髋臼周围软组织 • 能充分松解股骨上端 • 充分暴露股骨上端 • 可纠正髋关节的固定畸形
材料和方法
• 从1995年至今共采用改良外侧入路22例 • 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 • 平均年龄47岁(26~78岁)
材料和方法
主要病种包括 • 1、先天性髋脱位6例 • 2、陈旧外伤性髋脱位2例 • 3、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有严重屈髋畸形3例 • 4、陈旧性髋关节结核合并有髋关节脱位和髋
病例讨论:2
病例讨论:3
• 女,30岁 • 先天性髋脱位 • 既往曾行关节复位术 • 现关节屈宽30度畸形 • 屈60度、无内收外展 • 无内外旋活动
病例讨论:3
病例讨论:4
• 女、54 • 先天性髋脱位 • 高位脱位
病例讨论:4
病例讨论:5
• 王XX 女 63岁 • 91年行国产全珊瑚
采用改良外侧入路进行 复杂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北京积水潭医院 矫形骨科 徐辉
手术入路的作用
• 手术入路对手术的顺利进展,甚至 是手术的效果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 良好的暴露是手术成功的第一步。
常用手术入路
• 直接外侧(Harding 入路)
常用手术入路
• 后外侧入路(Kocher 入路、Gibson入路) 等。
• 矫正股骨近端骨畸 形
• 恢复股骨近端骨量 • 采用骨水泥型长柄
假体 • 将切下的自体骨修
成骨夹板增强断端 的强度 • 钢丝环扎固定
病例讨论:5
• 术后3年
病例讨论:5
病例讨论:6
• 男、55 • 强制性脊柱炎双髋强
直 • 双髋人工关节置换术
后假体松动 • 双髋活动收限
病例讨论:6
病例讨论:6
病例讨论:1
• 原因:
– 可能是由于臀中肌被病变累及,导致臀中肌 力弱
– 髋关节由僵直到活动,因此有髋关节不稳定 的感觉
– 经8个月的外展肌功能锻炼,髋关节不稳定 感明显好转。
病例讨论:2
• 男,34岁 • 病例性、陈旧性髋脱
为26年 • 屈髋畸形95度 • 行走需扶拐杖 • 采用改良外侧入路
病例讨论:2
柄,人工全髋关节 置换 • 96年在行翻修时发 生股骨粉碎性骨折 • 无法进行关节置换 • 用髓内针固定旷置 • 术后3年未下地 • 骨质严重疏松
病例讨论:5
侧面观 • 近端畸形愈合 • 部分骨缺损
病例讨论:5
股骨近端和髋臼 • 骨股近端畸形
愈合 • 髋臼侧有骨缺
损
病例讨论:5
• 采用异体股骨下端 进行结构性植骨
臼发育不良3例 • 5、人工关节翻修术7例 • 6、股骨上端严重畸形1例。
病人特点
• 有严重的髋部畸形 • 髋关节功能严重受限 • 均有严重的跛行,有些甚至
不能行走。
结果
• 术后随访1年时 • 术后髋关节畸形得以矫正 • 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 • 关节功能得以明显改善 • 跛行也得到改善,但很多仍有轻度跛行 • 仅一例术后有髋关节不稳定的感 • Harris 评分从术前的35~58分到术后75~96分
病例讨论:6
结果
• 1例患者因髋关节脱位 • 术后3周切开复位时 • 发现肌肉与大粗隆愈合良好,
轻易不能分离。
术后处理
• 术后2周可下地行走 • 6周内不行髋关节外展功能锻
炼 • 6周后可进行髋关节外展功能
锻炼
大粗隆截骨的特点:
• 对髋臼和骨股上端暴露充分 • 已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实 • 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 剥过大粗隆中部,在 向前时可用骨刀轻轻 带部分骨片下来
• 以保持臀中肌与骨外 侧肌的连续。
改良外侧入路
• 当臀中肌和骨外侧肌 向前牵开
• 同时暴露髋关节前关 节囊
• 此入路可充分暴露股 骨中上部。
改良外侧入路
关闭伤口: • 将臀中肌和股外侧肌的连续部分,用
PDS-II 1号线与大粗隆缝合固定在一起 • 重建臀中肌的止点和股外侧肌的起点 • 由于保留了肌肉的连续性,使张力得到
大隆截骨的缺点:
• 要求固定技术较高 • 有大粗隆截骨不愈合的风险 • 新的便捷内固定材料价格较高
大粗隆截骨
改良外侧入路(不需大粗隆截骨)
特点: • 1、可充分暴露髋关节的前后和外侧 • 2、可充分松解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矫
正髋关节固定畸形 • 3、可充分显露股骨中上段,并使其得到
充分松解 • 4、保持股外侧肌和臀中肌的连续性,因
• 术后2周内不下地负重,保证软组织的愈 合
• 6周内不进行外展功能锻炼,保证肌肉起 止点与大粗隆的愈合
• 6周后进行外展功能锻炼,恢复臀中肌的 肌力。
病例讨论:1
• 女性,47 • 结核关节炎髋关节融
合术后,融合失败继 发性骨性关节炎 • 术后半年复查感髋关 节不稳定
病例讨论:1
病例讨论:1
切口: • 以大粗隆顶点为解剖
的体表标志 • 其上部向髂后上棘延
伸 • 其下部沿股骨干向下
延伸 • 根据手术的需要选择
相应的切口长度
改良外侧入路
• 自臀中肌后方显露外 旋肌群
• 从止点部位将其切断 • 显露髋关节的后外侧
关节囊。
改良外侧入路
• 自臀中肌止点后缘连 同股外侧肌起点一起, 自大粗隆后方剥向前 方
应用解剖
• 臀中肌臀小肌起自髂 骨翼外板止于股骨大 粗隆
• 股外侧肌起自股骨大 粗隆经髌腱止于胫骨 节结
• 臀中肌的止点和骨外 侧肌的起点在大粗隆 部位籍大粗隆相延续。
应用Leabharlann Baidu剖
• 臀中肌和臀小肌是由 臀上神经支配
• 血供是由臀上动脉深 支供应。
• 均位于髂骨翼的中上 部,臀中肌的深面。
改良外侧入路
经大粗隆入路
• 一些复杂的初次置换 如先天性髋脱位
• 脱位困难的翻修术 • 需要彻底松解和显露
骨股上端
经大粗隆入路
• 翻开臀中肌 • 广泛的暴露髋关节的
前后方 • 可广泛暴露和松解股
骨的近端
经大粗隆入路
缺点: • 1、大粗隆固定技术要求高 • 2、有大粗隆不愈合的危险 • 3、患者下地负重时间延迟 • 4、可出现大粗隆部位疼痛和滑囊炎
此能保持臀中肌和股外侧肌的张力
改良外侧入路的缺点:
• 1、由于剥离臀中肌止点和股外侧肌起点, 因此可能导致臀中肌肌力降低
• 2、由于暴露充分,因而对周围软组织的 损伤也较大
• 3、由于松解充分易出现软组织张力下降, 易出现关节脱位。
重建肌肉的起止点
• 一定要使其与大粗隆骨质相连接,这才 能保证固定是确切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