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中成长 公开课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99d57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4.png)
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知识目标】1.知道人的成长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2.了解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具体要求或做法。
【能力目标】1.提高对个人成长的认识能力。
2.主动投身社会,自觉亲近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社会化的认识,热爱社会。
2.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重点】1.社会的作用。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做法。
【难点】1.理解什么是社会化及表现。
2.对亲社会具体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讲新课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一位中学生暑期走进敬老院的感想》暑假里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刚刚走进敬老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这时,我们便找到了一位清洁工人,说明我们的来意后,他便笑了起来,连连夸我们有爱心,然后就匆匆的领着我们来到了老人们生活的地方,而且还将我们领进了一位他最熟悉的老奶奶的房间中。
刚进房间,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那是一股花香,一股桂花的清香。
随后,清洁工人又告诉我们,这位奶奶姓张,今年已经76岁高龄了。
看到老人后,我们便亲热地叫了她一声“张奶奶!”她也开心地应了一声。
张奶奶要我们坐下,还准备给我们倒茶,我们却异口同声说“不用了!”是啊!我们是来帮老人解忧的,而不是来为她添负担的。
然后,我们就和她聊天、谈心,直到我们要走的时候,她还依依不舍的抓住我们的手说:“你们以后一定还要再来哟!”嗯嗯嗯,我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可能这句话并不只是针对她自己一个人,而是针对敬老院里的所有老人吧!我觉得这些最平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需要人们关注和关爱的人,往往这些人的生活总是空虚的,那是因为很少会有人去看她们,她们很寂寞!可能这些老人的孩子有些已经升官发财了,他们却忘记了还活在社会基层的那些父母,这些人真该好好反省了。
应该用心想想,如果自己老了也像这样的活,那该怎么办啊?这短短的暑假实践我碰过壁,受过累,流过汗,但是我却成长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9c8c3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5.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的作用,以及在社会中如何成长。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适应社会的情感和态度。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成长的认识还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适应社会的情感和态度。
3.引导学生学会在社会中成长的方法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社会中的成长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
2.制作PPT,展示案例和情境。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社会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社会环境。
提问:你们觉得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有影响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典型案例,讲述一个人在社会中成长的故事。
提问: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讨论后,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巩固(5分钟)总结学生在讨论中提到的如何在社会中成长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记住这些方法。
5.拓展(5分钟)提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中成长?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61ddf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b.png)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教案名称:在社会中成长教案目标:1.了解社会的定义和作用;2.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3.培养自尊和自信心;4.学会与他人合作和相互关心。
教案步骤:步骤一: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知道什么是社会吗?社会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你认为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有什么责任?步骤二:讨论社会的定义和作用以小组或整个班级进行讨论,分享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社会是由一群人组成的,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交流、合作和互助。
同时,社会也为人们提供了资源和服务。
步骤三:探讨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身边的人,认识不同职业和角色的人都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无论是学生、家庭成员还是社区成员。
步骤四:培养自尊和自信心通过互动游戏或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才华,理解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成就,树立自尊和自信心。
步骤五:学会与他人合作和相互关心进行小组合作游戏或项目,鼓励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和支持。
通过分享和互助,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相互关心的能力。
同时,教导学生在社会中帮助他人是一种善行,能够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感。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回顾教学过程,总结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教学资源:- 社会角色卡片(包括学生、家庭成员、社区成员等不同角色)- 游戏或合作项目的材料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社会角色和责任的理解程度。
此外,可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的反思文章。
拓展活动:让学生采访社区中的不同职业人员,了解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项目,体验社会服务的重要性。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012e5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a.png)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一、第一章:了解社会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社会的概念,认识到社会是由人、自然、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构成的复杂体系。
(2)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发展的情感。
2. 教学内容(1)介绍社会的定义、特点和构成要素。
(2)讲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3)分析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3. 教学活动(1)观看与社会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好奇心。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社会发展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二、第二章:遵守社会规范1.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良好习惯。
2. 教学内容(1)介绍社会规范的种类和作用。
(2)讲解遵守社会规范的原因和意义。
(3)分析违反社会规范的后果,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3. 教学活动(1)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遵守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2)开展小组竞赛,奖励遵守社会规范表现优秀的学生。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社会规范,并监督自己执行。
三、第三章:关爱他人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他人需求、乐于助人的品质。
2. 教学内容(1)介绍关爱他人的概念和表现。
(2)讲解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3)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3. 教学活动(1)观看关爱他人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关爱的重要性。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感悟。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关爱他人的行动计划,并付诸实践。
四、第四章:团队合作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2)培养学生善于沟通、协调合作的品质。
2. 教学内容(1)介绍团队合作的概念和作用。
(2)讲解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3)分析团队合作中的角色和责任。
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06b381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8.png)
在社会中成长的教案【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大部分八年级学生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乐于服务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
同时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参与愿望,但受交往能力限制和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影响,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性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
2.能够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
3.理解社会化的含义,知道人在社会课堂中成长;4.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
【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视频导入:视频内容为疫情期间志愿者工作的不怕苦不怕累,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引发学生去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
【新课讲解】(一)新课讲解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2.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养成亲社会的习惯;3.增强亲社会的意识,投身社会实践。
板块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活动一:自主学习+同伴互学A.什么是社会化?B.实现社会化的过程?2.谈一谈我们能否离开社会而存在?活动二:分享讨论1、结合教材P7相关链接看视频,了解到什么是社会化。
3.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讲解社会化的过程(通过什么途径变得社会化)4.合格的社会成员有什么样的表现?5.通过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来指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小总结:个人成长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板块二:养成亲社会行为活动三:视频为郑州暴雨的紧急救援,感受亲社会行为带来的效应。
从视频中引出什么是亲社会行为?及其表现。
活动四: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6896fd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0.png)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背景此次教学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在社会中成长》。
这是一份独立教案,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做到自主自立地生活和学习。
教学目标•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关注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如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在成长过程中,曾经有过什么背离正确道路的行为。
提出问题(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相关的问题,例如:你有没有打游戏上瘾?你经常熬夜吗?你有没有做过一些违法的事情?等等。
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进行点拨。
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学习内容展示(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小视频、图片和事例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例如:打游戏上瘾、网瘾、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以及九死一生的行为等等。
分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如何避免上瘾?”,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和分享。
总结(10分钟)教师对全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强调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导入、提出问题、学习内容展示、分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引发学生对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这个过程的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也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1.2《在社会中成长》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2《在社会中成长》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2cd94e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f.png)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认同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通过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认识到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成长需要的,从而认同并积极践行亲社会行为。
健全人格:3.引导学生在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人格,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人际关系。
4.通过参与亲社会行为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责任意识:5.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意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培养学生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在亲社会行为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强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以及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养成:使学生明确亲社会行为的含义、表现和重要性,并掌握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难点:3.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化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社会因素是如何影响个人从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4.亲社会行为的内化和持续践行:如何引导学生将亲社会行为的理念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践行亲社会行为,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关于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的小故事,例如:原始人类如何从独自生活逐渐走向群居生活,开始分工合作,共同狩猎、采集食物等。
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发现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可能会回答出人类从独自生活到群居生活,学会了分工合作等变化。
影响可能包括提高了生存能力、促进了文化的传承等。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在社会中成长。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ced1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d.png)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教案名称:在社会中成长教案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学会应对和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顺利成长;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启发思考1.制作一张海报,上面列出了社会中可能会面对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如高考竞争、职业选择、人际关系等。
展示给学生并引导他们思考:你们认为在这些困难中最难应对的是什么?为什么?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观点。
教学步骤二:影片观看1.给学生看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或纪录片,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地心游记》等。
观看完后,学生进行讨论:主人公在电影中面对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应对这些困难的?我们能从他的经历中学到什么?教学步骤三:案例分享1.教师分享一个自己在社会中成长的经历,或者邀请一位校友或社会人士分享他们在社会中的困难和挑战,并分享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2.学生根据分享的经历进行小组讨论:你们会如何应对类似的困难?你们有哪些优势和资源可以利用?教学步骤四:角色扮演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组角色,如学生、老师、家长、雇主等。
2.给每个小组一个场景,如高中毕业生面临的职业选择,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演练这种情景。
3.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互评,讨论如何改进和提高。
教学步骤五:团队合作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制定一个项目,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展示给全班。
2.项目可以是给社区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如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也可以是筹划一个公益活动,如义卖、助学等。
3.学生在小组中负责不同角色,如领导者、协调者、设计者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六:道德和责任感1.带领学生进行一场小型的道德和责任感的讨论,如:如果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你会怎么做?为什么?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主动负起责任的重要性。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46ce2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1.png)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社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与社会互动、成长。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在社会中成长》,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导入新课,板书《在社会中成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难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社会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社会、体验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难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社会现象,提高法治素养。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6.课后拓展与评价:课后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掌握情况。
7.家校共育: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品优质课件教学设计(部编版)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品优质课件教学设计(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210ea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7.png)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说故事并思考
(1)你还记得鲁滨逊漂流到岛上做了什么吗?
(2)你认为鲁滨逊是真的脱离了社会而存活下来的吗?
分享、思考。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情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出关键词亲社会。
讲授
新课
讲授
新课
讲授
新课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观看视频并思考
(1)你认为志愿者活动的给她的人生带来了什么?
(2)你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是一段怎样的历程?
2、观看视频并理解
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3、想一想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都来自哪里?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了什么?
4、知识小结: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1)人的成长是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设置思考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感受人生选择与收获,在思想交流中得到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得出结论。
梳理
讲述
梳理本节课知识脉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分享、交流
讨论、分享
阅读、思考、分析、归纳
回归生活讨论、归纳
通过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的成长以及感受,引导学生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社会生活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明白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借助林万东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的我们自身的选择对我们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引导学生将自身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而过渡到“养成亲社会行为”。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在社会交注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2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教学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2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教学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5d6e4d020242a8956aece43a.png)
第2 课时在社会中成长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羊孩”拴拴与羊为伴6 年多照片)因母亲过早去世,父亲智力低下,而年迈的奶奶又无力照顾,在陕西省榆林市某乡村,一名叫拴拴的“哑童”常年被用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 年多时间里,与他相伴的是一只山羊。
并且6 年里,拴拴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就连“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也不会说。
想一想:为什么 6 岁的拴拴还不会喊爸爸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 2 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活动一:情景探究(多媒体展示《狼孩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和社会实践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展现了什么内容?提示:图 1 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图 2 是同学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图3 是老师在教学;图4 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这四幅图片展现了我们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想一想: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提示: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养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及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二)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多媒体展示图片)设计意图:以食物和图书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代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生活用品来源进行探讨,以证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1.观察图片分析,我们可以从社会中获取哪些东西?提示:从社会中我们可以获取粮食,书籍;购买服装;乘坐公交车;观看电影;等等。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b9356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0.png)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第一篇:《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本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说明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不仅为人们的生存,生活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而且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也离不开社会的环境和熏陶。
针对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个人与社会及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自我,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合格的社会成员。
(二)学习目标1、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的事例和故事中,体会个人与社会紧密相连的关系,进而理解什么是社会。
2、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合格的社会成员。
(三)学习重点正确评价自己(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主动探究,自评互评,升华主题(五)教学准备教师:投影仪,刻印资料,录音机学生:1.向同学、家长、老师征求评价2.排练小品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社会伴我长大学生表演小品《水滴与大海的故事》教师点拨:浩瀚的大海是由无数水滴组成的,水滴也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显示自己的力量,个人如水滴,社会似大海,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读一读,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二《狼孩的故事》说一说: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中成长。
社会为每个人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社会为你提供了什么?(参考图册P2《社会伴我成长》)学生各抒已见过渡: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我们应当承认,人类胜过动物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一个人的存在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还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人类社会群体的成员。
每个人从生到死,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
4-6人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图6-2根据画面和自己日常学习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我们生活在哪些社会群体中?(同龄群体,学生群体,消费群体,……)2)、社会群体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你能找出这样的例子吗?3)、社会群体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可能不同,你能举例说明吗?小组代表交流讨论结果阶段性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大量事实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不可能。
1.2道德与法治8上在社会中成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2道德与法治8上在社会中成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fd1661de80d4d8d05a4f14.png)
4.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过一副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告诉我们应该( )
A.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
B.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C.具有回报社会的意识
D.干一番大事
5.“00后”的青少年正日益成为社会中的新生力量。
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评价总少不了“没规矩,不负责任”这样的话。
作为“00后”的中学生,要想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就要(B)
①遵守社会规则
②彰显个性,不理会他人的看法
③关爱集体,奉献社会
④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四、合作探究
社会是我们成长的大家园,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我们除了要学会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外,更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贡献。
【走进生活】
(1)你曾经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列举两例即可)
【关注国家社会】
(2)说出自己知道的国家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或发生的一些大事件,谈谈你的感想。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五、知识梳理。
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表格式)
![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bf2d7c7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8.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与社会保持联系。
笔记: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第二目养成亲社会行为探究二: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表现5.多媒体展示4个图片思考:面对以上“看客”现象和冷漠心态,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师总结笔记: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表现(1)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2)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探究三: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6.思考:张桂梅帮助贫困山区女孩上学是一种什么行为? 提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7.展示图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8.播放视频:青年志愿者实践活动思考:观看视频,这些青年志愿者从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有什么收获呢?提示: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笔记: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学生观看视频,6月18日凌晨重庆多地下起大雨一位22岁小伙冒雨打出近20通电话通知车主挪车,请你评价视频中小伙的行为?这一行为有什么意义?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答案。
汶川地震“敬礼娃娃”,准备报考北大思考: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司机深夜“狂飙”,收费员却霸气放行思考:收费员的做法启示我们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探究四: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9.展示图片:“致敬最美环卫人”,看这群中学生志愿者的 暖心行动提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 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ab543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9.png)
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
拓展空间:追寻榜样的足迹。
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成功人物的故事。以你感兴趣的一个人为例,参考下面的提示,探究其成长过程。
主人公对成长环境有怎样的认识和判断?
主人公是怎样确立自己人生志向的?
学生感悟: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课堂笔记:2.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链接: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在当今追求独立、自主的社会氛围中,青少年更加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不明白自己与社会和他人息息相关、命运与共的道理。
通过“上海疫情下的邻里互助”能很好地让学生感悟人与人亲密互助的关系和应当互爱互助的道理。
如果对亲社会标榜过高,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应当从生活中一些善意的小事讲起。
主人公是如何利用社会条件实现人生目标的?
主人公为社会作出了哪些贡献?
社会对主人公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学生交流分享
学生阅读材料并感悟。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讨论问题。
学观看材料及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材料,思考并讨论问题。
课后搜集、阅读、讨论、探究。
理解我们的内心渴望融入社会,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道理。
思考讨论:疫情期间,不少人都“宅”过。“宅”是否意味脱离社会了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
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
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
化,投身社会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
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
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
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快乐,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都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行为,都是文明的行为。
教师过渡:那么我们今天就要探讨我们在社会中成长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一)人是不断社会化的。
活动一:情景探究《狼孩的故事》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教师总结: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提示:这四幅图片表明了我们成长的社会化过程。
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
图2是几名好友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
图3是老师在教学。
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2.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些活动是未成年人走向社会的开始,是未成年人了解、熟悉社会活动、社会规则的开始,是未成年人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从牙牙学语到参加劳动,是不断的社会化过程。
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们有助于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展示图片)。
1.阅读图片,分析我们从社会中获得了哪些需要的东西。
提示:通过图片,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在社会上获得粮食,获得书籍、购买衣服、乘坐
公交车等。
2.谈一谈我们能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
提示:如果没有这些从社会上获得的物品和得到的方便,我们是不能在社会上生存的,所以我们要关心社会,奉献社会。
目标导学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二)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及实践。
活动四:播放视频——白芳礼的故事。
1.分析:白芳礼老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提示:白芳礼老人的行为是一种奉献社会、关爱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2.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向白芳礼老人学习?
提示: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师强调:在社会生活的互帮互助中,向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感受到快乐,体会到社会温暖。
我们亲社会的行为表现在多方面: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彼此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提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活动五:欣赏故事《公益活动》。
中学生可以参加的公益活动有:宣传环保、交通知识,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扶助老弱病残,到社区打扫卫生等。
提问:我们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教师总结: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改变。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反思】
《在社会中成长》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在教学思路上,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充分运用互联网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实效。
【板书设计】
在社会中成长{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实现社会化的方式社会化的意义人离不开社会)
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表现及意义
实现亲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