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合集下载

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课件

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课件

D.由亮变暗,观察到的细胞多
8、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 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玉米 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 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A__和_C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C__,颜 色较深的原因是___淀粉酶在40℃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_糖__多;不 变色的试管是___E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酶__失__活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 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剩__余__的__淀__粉_遇__碘_。变蓝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 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2、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 存在,在医学上,还常用上述两种试剂进行疾病的诊断。能够诊断的 疾病是(D ) A、糖尿病、肠炎 B、糖尿病、胃炎 C、肾炎、胃炎 D、糖尿病、肾炎 3、鉴定脱脂奶粉是否为伪劣产品,不需要用的化学试剂是( D )
A 斐林试剂 B苏丹IV染液 C 双缩脲试剂 D红墨水
4、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 D)
①甘蔗的茎 ②油菜籽 ③花生种子 ④梨 ⑤甜菜的块根 ⑥豆浆 ⑦鸡蛋清
A、 ④ ② ⑥ B 、⑤ ③ ⑦
C、 ① ② ⑥ D、 ④ ③ ⑥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2)学会使用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进行实验操作;(3)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还原糖的检测(1)介绍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现象;(2)讲解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区别;(3)演示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2. 脂肪的检测(1)介绍苏丹Ⅲ染液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现象;(2)讲解脂肪的鉴定原理;(3)演示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2)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2. 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技巧;(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判断。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苹果、花生、鸡蛋等。

2. 实验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等。

3. 实验仪器:试管、滴定管、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组成成分;(2)提问: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 讲解与演示:(1)讲解还原糖的检测方法及实验现象;(2)演示脂肪的检测方法及实验现象;(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3. 学生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生物组织进行检测;(2)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结果分析:(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2)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生物组织中其他有机物的检测方法,如淀粉、核酸等;2. 介绍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检测在科研和医学领域的应用;3. 思考如何优化实验方案,提高检测准确性。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原理:该实验中,对三类化合物的鉴定都是根据它们的特定颜色反应进行的。

当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亦可)与质量浓度为0.05g/m1的硫酸铜溶液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葡萄糖等可溶性还原糖共热,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因此,利用该反应,可证明样液中含可溶性还原糖。

苏丹Ⅲ是可以对脂肪染色的试剂,因此,当含有大量油滴的植物细胞用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内橘黄色的颗粒。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因而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若在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有紫色反应,则证明其中含有蛋白质。

二、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还原糖的含量、生物组织中有色素会影响实验结果及其观察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要选用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其中以苹果、梨最好。

也可用白色的甘蓝叶、白萝卜替代(不能选西瓜)。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所用材料一要脂肪含量高,二要有一定大小才能做徒手切片,花生种子符合该实验的要求。

将花生种子经过3~4小时的浸泡使其变软,有利于切成薄片;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切片时易碎裂,切不成薄片。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一般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豆(豆浆)或鸡蛋清。

四、试剂配制:1、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10克的氢氧化钠加水至100ml即成);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5g硫酸铜加水至100m1充分溶解即成)。

甲、乙试剂千万要分开放,不可混合。

在实验过程中,将4~5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现混现用。

2、苏丹Ⅲ溶液:将0.1g苏丹Ⅲ干粉溶于100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待全部溶解后即成。

3、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使用斐林试剂甲液)。

高三生物「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问题解析专题辅导

高三生物「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问题解析专题辅导

..DOC版.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问题解析1、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是什么?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根据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还有,如:鉴定DNA用二苯胺(沸水浴)出现蓝色反应;鉴定染色体用0.01g/mL或0.02g/mL的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出现红色(或紫色)反应。

2、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为什么选择苹果或梨?因苹果或梨含还原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容易观察实验现象。

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为淀粉,故叶子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糖,但由于叶片中叶绿素较多且颜色深,对需要观察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因此,最好不要选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为实验材料。

甘蔗的薄壁组织和甜菜的块根虽然富含近于白色的蔗糖,但蔗糖无还原性,即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至于蔗糖液经稀盐酸处理后可以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是因为蔗糖在酸性条件下被水解成可溶性还原性单糖的缘故。

3、为什么花生需浸泡3h~4h,黄豆需浸泡1d~2d?因为花生浸泡3h~4h,最适于切片,黄豆浸泡1d~2d后,适于研磨。

4、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直接加热是否可以?实验证明,直接加热至沸腾30s时,迅速出现砖红色沉淀;继续加热,溶液变成黑色。

所以直接加热不容易掌握加热程度,时间稍长就会使砖红色的转化为黑色的,就不能再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了。

通过水浴加热可以保持反应的适宜温度,可长时间观察所需的反应颜色变化。

5、蛋白质稀释液在制备时为何要稀释?为了避免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且试管也不易刷洗。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导学提纲一、还原糖的鉴定1、什么是还原糖?常见的还原糖有哪些?还原性糖指含有醛基或酮基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2、实验原理是什么?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的淡蓝色Cu (OH) 2沉淀的悬浊液,葡萄糖溶液在加入斐林试剂后,在加热条件下还原为砖红色的沉淀,而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

其反应式为:CH2OH-(CHOH)4-CHO+2Cu(OH)2 = CH2OH-(CHOH)4-COOH+Cu2O+2H2O3、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颜色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4、为什么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放置太久?时间一长,Cu(OH)2沉淀在溶液底部无法充分发生反应5、为什么选择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植物组织?因为颜色过深的植物组织中的色素会对颜色反应起掩盖作用。

6、研磨小块苹果时,为什么要加少许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否则还原糖少,颜色不明显。

7、为什么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注入苹果组织液中,而不能分别加入?如分别加入,组织液中的有机酸会与NaOH迅速反应,导致Cu (OH) 2不足。

8、为什么最终的颜色中有时会出现红褐色,甚至黑色?Cu (OH) 2对热不稳定,易脱水生成黑色氧化铜CuO。

9、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鉴定还原糖?班氏试剂(A液:硫酸铜溶液,B液:柠檬酸纳和碳酸溶液)或用银镜反应。

10、如何鉴定淀粉?滴加碘液,淀粉遇碘变蓝。

二、蛋白质的鉴定1、实验原理是什么?将尿素加热,两分子尿素放出一分子氨而缩合成双缩脲。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B)。

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生物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生物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观察到染色的脂肪颗粒。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该反应基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的特性。
02
实验原理
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 淀:还原糖中含有醛基,能与斐林试 剂中的铜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 成氧化亚铜的砖红色沉淀。
双缩脲试剂由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而成, 使用时需先加A液(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B液(硫 酸铜溶液)。
03
实验步骤
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制备组织样液
将生物组织研磨成匀浆,然后 过滤制成组织样液。
加入斐林试剂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组织样 液和斐林试剂,混合均匀。
加热
将试管放入沸水中加热一段时 间,观察颜色变化。
脂肪鉴定
通过苏丹Ⅲ染色,待测组织中的脂肪颗粒被染成 橘黄色,说明组织中存在脂肪。
蛋白质鉴定
待测组织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呈现紫色反应, 说明组织中存在蛋白质。
分析实验结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01
还原糖鉴定在实际应用中可用于食品质量检测,判 断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02
脂肪鉴定可用于食品营养成分标注和营养学研究。
03
蛋白质鉴定在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如蛋白质纯度检测、药物研发等。
对实验过程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反思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试 剂的新鲜度和准确性,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 靠性。
改进建议
建议在实验前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洁,避免交 叉污染;在脂肪鉴定的过程中,应掌握好苏 丹Ⅲ染色的时间,以获得最佳染色效果;在 蛋白质鉴定的双缩脲试剂使用中,应控制好 试剂的浓度和pH值,以确保紫色反应的明 显性。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PART 03
教学目标、重难点
3.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2、能力目标: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初步掌握评价和报 告实验结果的能力;
3.2教学重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材料进行实验;

PART 04
实验材料和器具
4 实验材料和器具
梨组织匀桨、斐林试剂、清水、葡萄糖溶液、 试管、试管架、量筒、烧杯、温度计等
PART 05
实验教学过程
5 实验教学过程
1、检查实验器材 2、完成实验过程 加待测样液→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感谢观看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 还原糖
《高中生物实验》
01
目录
02 03
04 C O N T E N T S
05
指导思想 实验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重难点 实验材料和器具 实验教学过程
PART 01
指导思想
1.1指导思想
生物实验教学课程要求学生重视实验在生物学学习 中的作用;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提 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 度。
PART 02
实验教学分析
2 实验教学分析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是人教版必修一教材 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中的实验之一。 这个实验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 质、脂肪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结 果的预测、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通过实验的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 探究精神。

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doc

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doc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P18 实验原理:
还原糖 ________________砖红色
脂肪________________红色
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紫色
1、还原糖的检测
什么是还原性糖:
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半乳糖。

非还原性糖:淀粉、纤维素、蔗糖、糖元。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五、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糖类中属于可溶性还原糖的是:① 葡萄糖 ②淀粉 ③纤维素 ④蔗糖 ⑤果糖 ⑥ 麦芽糖 A.①⑤⑥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⑥
2.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 ,当转到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 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样液变 色 样液变 色
2、思考
(1)鉴定还原糖的选材为何不选用双子叶植 物或单子叶植物的叶片?理想的实验材料是 什么?
①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 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贮藏在 叶子内,而淀粉属于非还原糖,因此,选 材时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 料。
②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等,并不 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为淀粉,因此叶 内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 绿素含量高而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 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 料。 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 较高的植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 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和梨的果实。经实验 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 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四、例题 (一)考查实验材料
1.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中,对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 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故可以用于进行 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 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 定的理想植物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 动物材料
7.脂肪鉴定实验时,切片做好后应进行的操 作步骤依次是 A.削片-染色-洗浮色-镜检 B.染色-洗浮色-制片-镜检 C.制片-镜检-染色-洗浮色 D.染色-制片-洗浮色-镜检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3.掌握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进行实验的方法;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试管架、试管夹、显微镜、平衡仪等;2.化学试剂:尿糖试剂、苏丹III染液、生物碱试剂、碘液等;3.实验材料:新鲜水果、牛奶、食物样品等;4.教师准备:制作教学PPT、实验操作视频和实验报告模板。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各类食物和化学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并了解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2.理论讲解(20分钟)通过使用教学PPT,讲解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概念、结构和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重点强调这些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介绍相应的检测方法。

3.检测方法演示(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使用实验操作视频进行演示。

首先演示如何检测还原糖的方法,然后依次演示检测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方法。

同时,解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实验结果的判断。

4.学生实验操作(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提供实验材料和化学试剂,让学生按照实验操作视频的步骤进行实验。

每组至少进行还原糖和脂肪的检测,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进行蛋白质和淀粉的检测。

5.结果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模板,并分析不同食物样品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含量差异。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含量的差异对生物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进行讨论。

6.总结(10分钟)总结学生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实验结果,梳理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检测方法。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这个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探究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探究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探究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探究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3篇生物中的还原糖篇一: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物质鉴定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

一、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还原糖有、、等;(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醛基或游离酮基的糖,叫还原糖)(2)还原糖与(试剂)在(条件),生成沉淀。

2、成功关键――取材的重要性(1)含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2)生物组织颜色宜浅――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的匀浆、白萝卜的根等。

思考:用甘蔗汁行吗?为什么?3、注意事项――斐林试剂的使用(实际上用的是)(1)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2)使用原则――①;②;条件――;(实际上用的是)(3)现象――颜色变化过程:→→4、方法步骤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脂肪可被(试剂)染成(或被染成)2、方法步骤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方法二、制作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

(一定要用显微镜吗?)(1)取材切片(2)染色:用的酒精,目的是:,原理是。

思考:还有哪些实验中用到酒精?作用分别是什么?(3)低倍镜观察――寻找花生子叶薄片的,移至;(4)高倍镜观察3、成功关键――取材的重要性(1)选择富含的生物组织或器官,如:花生种子,干种子需要浸泡;(2)种子要足够大,便于做徒手切片。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1)蛋白质与(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反应;思考:尿素与该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吗?2、成功关键――取材的重要性(1)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如:大豆种子、鸡蛋蛋清;(2)颜色宜浅3、注意事项――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实际上用的是)(1)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2)使用原则:先加入,再加入;(条件:不需加热)4、方法步骤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淀粉遇变;2、材料:马铃薯匀浆习题1.在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中,对斐林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直接滴加在苹果的切面上B.最好是刚配制的C.由甲液和乙液两种组成D.使用时,必须混合均匀2.对生物组织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现成的食用豆浆代替研磨制备的生物组织样液B.用鸡蛋蛋白作材料必须用水加以稀释C.将双缩脲试剂A和B同时加入盛有黄豆组织样液或蛋白质稀释液的试管中,摇匀观察D.制备黄豆组织样液时,要加少许SiO2A.麦芽糖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检测到B.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C.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D.糖类物质在细胞内不能贮存5.在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与分布、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生子叶中脂肪鉴定的四个实验中,它们的共同点是()A.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活性B.适当提高温度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C.都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D.都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6.在下列实验中,不需要用光学显微镜的是()A.观察细胞质的流动B.脂肪的鉴定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7.(多选题)下列实验中,需要对实验材料染色才能用显微镜观察清楚的是()A.观察蚕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B.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C.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D.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的变化8.(1)脂肪的鉴定中,常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这是因为。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4.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5.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6.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7.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9.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0.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1.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12.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1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5.探究酶在洗涤方面的作用16.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17.腐乳的制作18.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9.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20.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

如:葡萄糖+ Cu ( OH ) 2 ___加热_______ 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问(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问(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提示:不行。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设计与反思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课的再次设计,如下: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 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故此, 充分应用学案导学法的课前学案引导学生高效地进行预习。二、 课堂学案--四个实验流程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掌握实验步骤 并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一方面提高实验操作的效率,另一 方面提高分享交流的有效性。三、优化实验操作过程和板书设计。 将鉴别原理体现在学案中,板书忽略这部分内容,实验流程表取 而代之。进一步确保学生实验操作过程高效实施。
试 剂
斐林试剂
斐林试 剂
碘液
苏丹Ⅲ 双缩脲试
试剂

砖红色
无橘黄

象 浅蓝色
无蓝色
无紫色
沉淀

不含还原 含还原
不含脂 不含蛋白


不含淀粉பைடு நூலகம்
性糖
性糖


实验结论:梨汁只含有还原性糖,无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教师:首先感谢第一小组的精彩展示,那么“梨汁真的只含
有还原性糖,而不含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吗?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实验结果如下表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4号试管5号试管样液蒸馏水梨汁梨汁梨汁梨汁试剂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碘液苏丹试剂双缩脲试剂现象浅蓝色砖红色沉淀无蓝色无橘黄色无紫色结论不含还原性糖含还原性糖不含淀粉不含脂肪不含蛋白质实验结论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 蛋白质的基本方法、原理。
5.循环探究 糖尿病号称三大杀手之一,直接危害着患者生命,通
常情况下,正常人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而糖尿病病人尿液中含有 大量的葡萄糖。假如你是医生,如何来确诊病人是否患糖尿病?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第一章:还原糖的检测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还原糖的定义和特性1.1.2 学习使用费林试剂进行还原糖的检测1.1.3 能够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1.2 教学内容1.2.1 还原糖的定义和特性1.2.2 费林试剂的使用方法1.2.3 检测还原糖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3 教学活动1.3.1 讲解还原糖的定义和特性1.3.2 演示费林试剂的使用方法1.3.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1.3.4 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1.4 教学评价1.4.1 学生能准确描述还原糖的定义和特性1.4.2 学生能正确使用费林试剂进行还原糖的检测1.4.3 学生能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第二章:脂肪的检测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脂肪的定义和特性2.1.2 学习使用苏丹III染色法进行脂肪的检测2.1.3 能够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2.2 教学内容2.2.1 脂肪的定义和特性2.2.2 苏丹III染色法的使用方法2.2.3 检测脂肪的步骤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脂肪的定义和特性2.3.2 演示苏丹III染色法的使用方法2.3.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2.3.4 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2.4 教学评价2.4.1 学生能准确描述脂肪的定义和特性2.4.2 学生能正确使用苏丹III染色法进行脂肪的检测2.4.3 学生能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第三章:蛋白质的检测3.1 教学目标3.1.1 了解蛋白质的定义和特性3.1.2 学习使用双缩脲试剂进行蛋白质的检测3.1.3 能够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3.2 教学内容3.2.1 蛋白质的定义和特性3.2.2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3.2.3 检测蛋白质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蛋白质的定义和特性3.3.2 演示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3.3.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3.3.4 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3.4 教学评价3.4.1 学生能准确描述蛋白质的定义和特性3.4.2 学生能正确使用双缩脲试剂进行蛋白质的检测3.4.3 学生能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第四章:生物组织样品的准备4.1 教学目标4.1.1 学习生物组织样品的准备方法4.1.2 能够正确处理和制备生物组织样品4.1.3 能够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4.2 教学内容4.2.1 生物组织样品的准备方法4.2.2 处理和制备生物组织样品的步骤和注意事项4.2.3 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4.3 教学活动4.3.1 讲解生物组织样品的准备方法4.3.2 演示处理和制备生物组织样品的步骤4.3.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准备生物组织样品4.3.4 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4.4 教学评价4.4.1 学生能准确描述生物组织样品的准备方法4.4.2 学生能正确处理和制备生物组织样品4.4.3 学生能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第五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5.1 教学目标5.1.1 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5.1.2 能够正确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5.1.3 能够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5.2 教学内容5.2.1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5.2.2 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5.2.3 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5.3 教学活动56.1 教学目标6.1.1 学习实验结果的展示方法6.1.2 能够正确展示实验结果6.2 教学内容6.2.1 实验结果的展示方法6.2.2 展示实验结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6.3 教学活动6.3.1 讲解实验结果的展示方法6.3.2 演示展示实验结果的步骤6.3.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展示实验结果6.4 教学评价6.4.1 学生能准确描述实验结果的展示方法6.4.2 学生能正确展示实验结果第七章: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7.1 教学目标7.1.1 学习实验误差的概念和来源7.1.2 能够分析实验误差的影响7.1.3 学习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7.2 教学内容7.2.1 实验误差的概念和来源7.2.2 分析实验误差的影响7.2.3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7.3 教学活动7.3.1 讲解实验误差的概念和来源7.3.2 分析实验误差的影响7.3.3 演示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7.3.4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应用数据处理方法7.4 教学评价7.4.1 学生能准确描述实验误差的概念和来源7.4.2 学生能分析实验误差的影响7.4.3 学生能应用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第八章: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8.1 教学目标8.1.1 学习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8.1.2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8.1.3 能够评价实验设计的合理性8.2 教学内容8.2.1 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8.2.2 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步骤和注意事项8.2.3 评价实验设计的合理性8.3 教学活动8.3.1 讲解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8.3.2 演示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步骤8.3.3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8.3.4 学生分组评价实验设计的合理性8.4 教学评价8.4.1 学生能准确描述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8.4.2 学生能设计简单实验方案8.4.3 学生能评价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第九章: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综合实验9.1 教学目标9.1.1 学习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的综合实验设计9.1.2 能够完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实验9.2 教学内容9.2.1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综合实验设计9.2.2 完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9.3 教学活动9.3.1 讲解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综合实验设计9.3.2 演示完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的步骤9.3.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完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9.4 教学评价9.4.1 学生能准确描述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综合实验设计9.4.2 学生能完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第十章:实验总结和反思10.1 教学目标10.1.1 学习实验总结和反思的方法10.1.2 能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10.1.3 能够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10.2 教学内容10.2.1 实验总结和反思的方法10.2.2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0.2.3 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10.3 教学活动10.3.1 讲解实验总结和反思的方法重点解析重点:1. 第一至第三章节的重点是理解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基本定义和特性,以及掌握使用费林试剂、苏丹III染色法和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的方法。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步骤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步骤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步骤。

这可有意思啦,就像一场奇妙的探险呢!首先得准备好各种材料和器具呀,这就好比战士上战场得带好自己的武器。

咱得有含糖量较高、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生物组织,比如苹果呀、梨呀之类的。

然后还得有斐林试剂,这可是检测的关键宝贝呢。

当然啦,不能少了酒精灯、试管、滴管这些家伙什儿。

接下来就开始动手操作啦!把选好的生物组织切成小块,就像给它们来个小小的变身。

然后把这些小块放进研钵里,用力研磨,让它们变成细细的组织匀浆。

这感觉就像是给它们来一场华丽的变身舞会。

舞会结束后,就得把组织匀浆转移到试管里啦。

这时候呀,就像给它们找到了一个新家。

再往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可别加太多或太少哦,得恰到好处。

这就好像做菜放盐一样,得掌握好那个度。

然后呢,把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看着那蓝色的斐林试剂在加热的过程中慢慢变化,心里那个期待呀!就好像等着开奖一样,不知道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如果一切顺利,就会看到那溶液从蓝色变成砖红色沉淀,哇哦,那可真是太神奇啦!这不就证明了有还原糖的存在嘛。

你说这实验是不是很有趣呀?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在我们手中施展。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生物组织中的奥秘呢。

想想看,那些平时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水果呀、蔬菜呀,里面居然藏着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是不是很神奇?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实验,它能让我们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精彩。

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门,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大家不妨自己动手试试,亲自感受一下这个实验的魅力,说不定你会爱上这种探索的感觉呢!怎么样,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啦?快去试试吧!。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的原理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的原理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的原理今天来聊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的原理。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怎么知道食物里有没有还原糖呢?就像我们吃水果的时候,有的很甜,有的没那么甜。

甜可不只是一种口感,它跟还原糖可有着不小的关系呢。

我啊,以前就好奇,科学家怎么就能把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还原糖给检测出来呢?这可真神奇。

其实呢,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用到的是斐林试剂。

斐林试剂是由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混合而成的,这里先解释下专业术语,氢氧化钠是一种碱,硫酸铜是一种含铜的化合物,这两个东西混在一起就像是两个超级英雄组合起来,有了特殊的能力。

斐林试剂为啥能检测还原糖呢?这就要说到还原糖的特点了。

还原糖像是一个个活泼的小粒子。

打个比方吧,还原糖就像一个个手里拿着礼物(电子),随时准备送给别人的小朋友。

斐林试剂里的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在碱性环境下就像是一个等待接受礼物的大口袋。

当还原糖跟斐林试剂相遇的时候,还原糖就把自己的电子送给了铜离子。

这个过程相当于一场“交易”。

在这个“交易”之后呢,溶液就会发生特别明显的变化。

原本蓝色的斐林试剂就开始变色啦,变成砖红色的沉淀。

你看,这多像一场化学世界里的魔法啊!说起来,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啥就偏偏是这个颜色的变化呢?后来慢慢学习才知道这背后是一系列很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不过我们只要知道,只要出现了砖红色沉淀,就说明这个生物组织里有还原糖。

有意思的是,这个检测方法在生活中有不少用呢。

就像在食品检测中,如果我们想知道某种饮料或者食物里有没有加太多糖(其中一部分会是还原糖哦),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检测。

老实说,我也有困惑的时候。

比如说有一些物质可能会干扰这个检测结果,那怎么区分到底是干扰物质造成的假象,还是真的有还原糖存在呢?这就需要在检测的时候特别注意啦。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所有甜的东西都是因为有还原糖吗?其实不是呢。

像我们常吃的木糖醇,它也甜,但是却不属于还原糖哦。

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再深入思考,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还有哪些类似的容易误导我们的现象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可以让我们加深对食物成分的理解。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一、实验原理(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L的NaOH溶液+ /mL的CuSO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4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演示教学课件)1.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水浴加热)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导学提纲
一、还原糖的鉴定
1、什么是还原糖?常见的还原糖有哪些?
还原性糖指含有醛基或酮基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2、实验原理是什么?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的淡蓝色Cu (OH) 2
沉淀的悬浊液,葡萄糖溶液在加入斐林试剂后,在加热条件下还原为砖红色的沉淀,而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

其反应式为:CH2OH-(CHOH)4-CHO+2Cu(OH)2 = CH2OH-(CHOH)4-COOH+Cu2O+2H2O
3、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颜色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4、为什么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放置太久?
时间一长,Cu(OH)2沉淀在溶液底部无法充分发生反应
5、为什么选择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植物组织?
因为颜色过深的植物组织中的色素会对颜色反应起掩盖作用。

6、研磨小块苹果时,为什么要加少许石英砂?
使研磨更充分,否则还原糖少,颜色不明显。

7、为什么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注入苹果组织液中,而不能分别加入?
如分别加入,组织液中的有机酸会与NaOH迅速反应,导致Cu (OH) 2不足。

8、为什么最终的颜色中有时会出现红褐色,甚至黑色?
Cu (OH) 2对热不稳定,易脱水生成黑色氧化铜CuO。

9、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鉴定还原糖?
班氏试剂(A液:硫酸铜溶液,B液:柠檬酸纳和碳酸溶液)或用银镜反应。

10、如何鉴定淀粉?
滴加碘液,淀粉遇碘变蓝。

二、蛋白质的鉴定
1、实验原理是什么?
将尿素加热,两分子尿素放出一分子氨而缩合成双缩脲。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B)。

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使用蛋清作实验材料,为什么要先稀释?
如果不稀释,反应后产生的化合物会吸附在试管壁,导致反应不彻底。

3、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后,溶液什么颜色?之后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后溶液什么颜色?
加双缩脲试剂A后,溶液仍透明(或白色);加入B液振荡均匀后,变紫色或紫红色。

4、为什么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液不能过量?
会生成大量蓝色Cu (OH) 2,遮蔽产生的紫色。

5、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主要不同点?
(1)溶液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CuSO4的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的浓度为0.01 g/mL。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实质是碱性条件下的Cu2+。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把Na0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而后立即使用。

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0H溶液,然后再加入CuSO4溶液。

三、脂肪的鉴定
1、实验原理是什么?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用什么试剂洗去浮色?
2、为什么要取浸泡过的花生种子,而浸泡的时间又不宜过长?
浸泡的种子易切片,而浸泡时间过长,组织较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3、有些橘黄色的小颗粒并不在细胞之内,而在细胞的周围,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用刀片切取种子子叶薄片时,切破了细胞,细胞中的脂肪分子游离到细胞之间。

4、切取花生子叶薄片,要求实验技能较高,此步骤如何改进可以更便于操作?
改成刮取花生子叶泥制作临时装片,易做,效果又好。

3常见非还原糖
如淀粉、纤维素、蔗糖等
多糖的还原链末端反应性极差,实际上也是非还原糖。

单糖、双糖或寡糖在与苷元生成糖苷后,也成为非还原糖。

常见还原性糖
还原糖包括如葡萄糖、果糖、甘油醛等的所有单糖,以及乳糖、麦芽糖等二糖,和寡糖。

备注[编辑]
∙如果溶液中还原糖含量较低,产生的氧化亚铜便会较少,试验后只会有绿色、混浊的黄色或橙色等。

∙在酸性环境中,Cu2+会变得较为稳定,不容易发生反应,所以不能进行试验。

∙醇和醛在这测试亦会产生砖红色沉淀物,因为两者都具有在这试验中产生作用的官能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