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表现

合集下载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意境体现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意境体现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意境体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意境,在整个的园林建筑与环境中加入各种与意境有关的自然与人文要素,使园林的可游性、可赏性大大提高。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的获得,需要依靠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方式,同时文字也是中国园林“意境”表达的重要方式。

1通过视觉信息表达意境古典园林讲究一种体悟,这种体悟就是园林中的意境。

园林中的“意境含蕴”虽然不能说是中国独有的,但也只有中国将“意境”真正应用到园林设计之中。

这种意境的感觉需要欣赏者具有深厚的文化涵养,并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视觉感受主要是对园林造景要素的形态、色彩、明暗等的观察,直观地感受到造景要素及其光影的形态;这种形态就是“物境”。

而这种直观的感受最能引发人的联想,欣赏者的这种联想可以称为“情景”;由于联想与环境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或者引发了精神的向往,这就是“意境”。

1.1视觉形态上的意境表达在园林景观的形态上,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要素的形态多变,讲求自然。

地形要依据自然审美的原则对原有地形进行整理与改造,山水皆为自然形态;植物的形态不作人工修饰,追求植物枝干的形态变化;建筑物尽量使用曲线的造型,并且本身的空间通透,使整个园林空间符合自然的审美意趣。

1.2色彩上的意境表达在色彩上,中国古典园林在植物运用中以常绿树作为自然背景,点缀各色花卉;其“为养性谈书之所”,应以清净为主,故常以白壁、粉墙、灰瓦为纸,古木、怪石为笔,一幅幅古朴雅致、自然潇洒的水墨画别见灵幽。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色彩上,南方以粉墙黛瓦(图1)为基本色调,以浅绛淡色为主,显得恬静自然、古色古香、优雅清新。

从色彩学来说,彩色较黑、白更为真实,常常是过于真实,让你停留在此时此地而已,而不能给人以更深刻、更抽象的形象。

中国园林建筑的这种浅色、灰色调的特点能使人感到安静与闲适,整体的颜色雅洁、淡彩,真正符合中国园林意境的美学境界。

这种色彩处理能体现整个园林的轻巧外观:以灰白的江南特色、秀茂的花木、玲珑的山石、柔媚的流水进行配合、调和,能给人淡雅、幽静的感觉;也只有这种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色调,方能引发人的联想,产生各种想象,并得到不一样的精神体验。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丰富园林景观,必须讲求园林的意境美,在这点上,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是需要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标签:古典园林;意境;天人合一1 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特点1.1 突出自然山水在我国古代,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基本原则,追求自然与建筑和和谐,追求“天人合一”,这种意境的追求但并不是简单模仿,以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则,把人工和自然巧妙结合。

体现了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的思想理念,善于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

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

”(《花镜》)康熙和乾隆对承德避暑山庄72景的命名中,以树木花卉为风景主题的,就有万壑松风、松鹤清趣、梨花伴月、曲水荷香、清渚临境、莆田丛樾、松鹤斋、冷函亭、采菱渡、观莲所、万树园、嘉树轩和临芳墅等18处之多。

这些题景,使有色、有香、有形的景色画面增添了有声、有名、有时的意义,能催人联想起更丰富的“情”和“意”。

1.2 突出山石、池水之美在古代山石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空间;通常还将山石尚可起遮挡视线和围合空间的作用;利用山石可以堆叠成各种形式的蹬道。

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集中而静的水多用于中小型庭院,其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

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

和集中用水相对的是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

至于水池的形状绝大多数呈不规划的形式以再现自然水景。

2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构景方式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中国园林奇妙就在于其自然恬淡的环境以及丰富含蓄的一首表达效果上面,求得的是一种渐入佳境的境界效果,因此和亲协调需要建立在园林构景的各个表达手法上面,小中有大,空间转换则景物不同是求得效果。

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

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

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崇高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典园林的精髓就在于其意境,它所表达的不仅是美的感受,更是人们对生活、人性和自然的理解和思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

一、意与境的完美结合古典园林所表达的意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对自然、人性、社会的理解和体验,是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理念等内在世界的写照。

而古典园林的境,是通过古老建筑、石、草、水、塔、桥、假山等构成的自然景观。

古典园林意境的体现方式,就是让人们在自然、人文和精神三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感受和体验。

从而达到和谐相处、灵感相互激发的目的。

二、凝练精髓古典园林的意境体现方式还包括凝练精髓。

一言以蔽之,就是在短短的空间内,表现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意境,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享受到多层次的美女。

凝练精髓是古典园林的一种鲜明特色,它通过精心设计和构思,把园林的核心要素,如空间、时间、气息、意境等元素都极度精简,把最真实、最精华的情感和意境,展现在每个游人的眼前。

三、以形生意“以形生意”是古典园林的一种意境体现方式,是指通过景观造型、布局、色彩搭配等手段,将自然中的美和理、和谐、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从而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

古代园林的环境构建和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相比,在“以形生意”方面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

在进行园林环境设计时,需要客观地表达和突出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积淀、人文交错等特色,通过种种形式的表现,将园林的意境呈现出来,让人们在生活中很好地体验到园林的精髓。

四、内外合一古典园林的意境体现方式还包括“内外合一”。

它是指在园林中不仅重视自然的布局和设计,更重视内在的精神情感。

通过建筑、花木、水景等方式,让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及大自然中的能量与气息,同时也能够进而发现自我内部的感性和理性的交融。

浅析中国园林中的意境

浅析中国园林中的意境

浅析中国园林中的意境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致的构造工艺,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人生理想。

在中国园林中,意境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是一种超越物质所能表达的境界,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景观布局和建筑风格等方面浅析中国园林中的意境。

一、材料选择中国园林中的材料选择十分讲究,以求达到一种精致、典雅的意境。

园林中的石头、树木、水池、建筑等物料都被精心挑选,要求符合景观整体的主题和气氛。

首先是石头的选择。

中国园林中的假山、石桥、石壁等,常常使用天然山石,再经过巧妙布局、组合而成。

在岩石选择上,常以“奇、险、幽、古”为标准,既要有独特的形状,又要能够体现自然的奇幻与韵味。

胡建峰在《中国园林之美:意境与艺术》中指出:“园林山水之胜在于山,山之胜在于石。

石有奇怪、精美、玲珑、巧妙之处,才能在园林中发挥最大的效果。

”可见,中国园林中的石材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园林的意境营造。

其次是树木的选择。

中国园林中常用的树种有松、竹、梅、桃、柳等。

这些树木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意蕴成为园林中的重要景观。

比如松树被视为“傲骨峭节”的象征,梅花则寄托了“傲霜枝上白玉堂”的意境。

这些树木的选择和摆放,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展现园林的意境和灵气。

最后是水池的选择。

中国园林中的水景设计非常讲究,常用的水池种类有清池、鱼池、泉池等。

清池主要是为了映衬天空或倒影景物,鱼池则是为了观赏鱼儿的活泼,泉水则是为了呈现水的流动之美。

水池的选择和设计,不仅是为了呈现出水的灵动之美,更是为了承载园林的清幽与意境。

二、景观布局中国园林中的景观布局经过精心设计,旨在营造出一种空间美感和情趣意境。

在中国园林的布局中,常常会涉及到对景点、走廊、亭台、廊檐等的精心设计和布置。

首先是对景点的布局。

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景点有假山、水池、亭台、石桥等。

这些景点的布局并非简单的摆放,而是经过精心设计,要求各个景点在空间上呼应、相互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它丰富的文化气息。

这些古典园林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和雕塑艺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本文旨在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角度对中国古典园林之美进行研究。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特征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感受,它来源于园林的建筑设计、景观布局、艺术装饰以及自然环境。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布局严谨、雅致,在有限的空间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园林的宏大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布局也是独特的,它采用弯曲的道路、精心布局的池塘、树木、院落等元素,以及优美的雕塑,使得园林整体形成一个宁静、雅致、安详的气氛。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还以它天然而优美的风光,如湖泊、小河、山川、树木、花草以及自然形成的山水地形,为整个园林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意境。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体验1. 宁静气氛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整体布局、雕塑装饰以及自然风光都具有一种宁静的气氛。

这种宁静感可以帮助人们忘却世俗的杂念,使人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这里的优雅宁静。

2. 安详感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整体布局是以安详为主,在这里不会有任何吵杂的声音。

这里是一个安详而优雅的地方,人们在这里能够找到内心真正想要的宁静。

3. 自然风光中国古典园林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自然风光,如树木、小河、湖泊、山川以及天然形成的山水地形。

这些风光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宁静、优雅的感受,而且也能够带来一种自然而真实的感受。

三、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对人们的影响1. 精神上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能够为人们带来宁静、平和、安详的感受,有助于人们净化心灵,忘却世俗之杂念,使人们能够看到真正想要看到的东西。

2. 生理上的影响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除了宁静、优雅之外,还有大量的自然风光,能够使人们得到休闲和舒适。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析——颐和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是客观的生活、景物。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园、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传统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其中所蕴含的意境更是耐人寻味,让人流连忘返。

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内容,颐和园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它的意境?一以山水为主题。

颐和园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运用大量的山石和水体,化物象为意象,把物镜幻为意境。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成要素。

颐和园对这些东西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园林的创作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自然生态的信息,它不受地段的限制,能于小中见大,也可大中见小。

惟其如此,颐和园这样的大型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表现出来“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这就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浅析中国园林中的意境

浅析中国园林中的意境

浅析中国园林中的意境中国园林中的意境,首先体现在显性的自然景观中。

自然景观是园林中最重要的元素,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的美感,更在于其能够让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和认知到自然的形态美和灵性美,从而引发出美的感触和美的思考。

园林中的山水、池塘等自然景观,往往通过纹理、形态、质感等手法营造出充满诗意的视觉语境,而意境则是这种语境所张扬的思想情感的美感体验。

比如,中国著名园林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通过设计各种堆山叠水、远近藏显的景观,从而达到了“神在山,灵在水”的较为完美的自然景观,其所呈现出的意境是“诗情画意、境由心生”的。

其次,中国园林中的意境还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发扬上。

中国园林从古至今,一直秉承着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吸取并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此为基础打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园林的意境,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意境产生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领悟和深层次的汲取上的。

比如,北京颐和园就集中了我国古代文学、绘画、建筑、园林等艺术种类的精华,园林里的假山、池塘、廊亭、花木等,都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神韵,其所代表的意境,是“古朴典雅、和谐共生”的。

最后,中国园林中的意境还表现在对情感的深刻刻画上。

中国园林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载体。

园林以自然界中的景物为基础,借助建筑、人造环境来组成景观,但园林所表现的不仅是皮相形态,更是情感、精神和阅历的体现,这也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比如,中国南方著名园林拙政园,在设计和造园过程中,巧妙地植入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中的情节和形象,使之大气磅礴、真情流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情感氛围,其所展现的意境,是“生态自然、情感流溢”的。

总而言之,中国园林是一种蕴含着丰富意境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设计和造园时,园林师们借助于自然、文化、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元素,将其逐一融合,从而构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意境,使人们沉浸于其中,领会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丰富情感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浅析(转载)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浅析(转载)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浅析建造不仅仅是建筑那么简单,不仅要有别致的景观还要有其内在的文化底蕴,这样的园林才能经久不衰,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学习,参观。

中国园林景观的内涵“意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

它有别于西方园林对形式逻辑和几何形体的追求,重视的是象外之旨、言外之意,也是中国园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一、中国园林意境的概念及思想渊源“意境”,其实就是一种思想结合所处环境而来的产物,意寄情于景,在所处的园林美景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身心的熨帖,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情由景生,景由心造,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是通过构思创作,表现出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

古人云:“情与景遇,则情愈深,景与情会,则景常新。

”所以“意境”赋予艺术以灵魂,灌注以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画面,对景观产生意境,造园家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切、深刻的理解,通过创造想象,倾注在园林景象中的物态变化的意识结晶。

这是一个由内及外的过程,即“意在笔先”。

从审美欣赏的过程来看,审美主体以园林景象为感知起点,以园林意象为中介,进行再造想象,“得意忘形”,获得对审美客体的哲理化感性———园林意境的审美体验。

这是一个由表及内的过程,即“画尽意在”。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

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魏晋唐宋年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属于园林史上的发展、转折期。

这一时期是历史上的一个动乱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

这些变化引起园林创作的变革。

西晋时已出现山水诗和游记。

当初,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只是用山水形式来谈玄论道。

到了东晋,例如在陶渊明的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

反映在园林创作中,则追求再现山水,有若自然,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它摹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再现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中国园林作为人类接触自然的场所,力求与自然和谐共生,师法自然,体现着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崇尚自然的同时,中国古典园林的独到之处,就是结合中国文化,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炉,创造出令人神往的美的意境。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

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

园林造就的是一种意境,一种生命要体现自己勃勃生机的意境,它使人赏心悦目并与自然相通,使自然升华为富有诗意的境界。

在艺术家的苦心经营下,造园成为一种有品位、有格调的园林意境的艺术创造。

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喜爱自然的传统。

作为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加上宜农的自然环境,使得祖先对自然的崇拜带有浓厚的感恩色彩。

这种对农业感恩性的泛自然崇拜,经过漫长的历史而积淀为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这是一种天地与人融为一体的美。

与天对话,在自然秩序之外对自然生机的赞美和在社会礼教之外对乐的精神追求,构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深层含义和特有的园林文化传承基因。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园林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成为东方园林的代表,在园林艺术上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在园林意境中,山水意象是园林意境的强因子。

园林意境的景观构成通常都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体。

无论是在自然美、山水诗、山水画的欣赏中,还是在园林的审美中,山水意象都具有突出的意境内蕴。

从大自然的生机天趣中,获得高雅的美的享受,具有很突出的情感性内涵。

透过有限的景观表象,去感受意象内蕴的无限的“道”,从中领悟宇宙、历史、人生的哲理。

山水意象的这种情感性的浓郁化和哲理性的深邃化,大大增强了它生成意境的潜能。

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

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

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意境,在整个的园林建筑与环境中加入各种与意境有关的自然与人文要素,使园林的可游性、可赏性大大提高。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的获得,需要依靠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方式,同时文字也是中国园林“意境”表达的重要方式。

1通过视觉信息表达意境古典园林讲究一种体悟,这种体悟就是园林中的意境。

园林中的“意境含蕴”虽然不能说是中国独有的,但也只有中国将“意境”真正应用到园林设计之中。

这种意境的感觉需要欣赏者具有深厚的文化涵养,并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视觉感受主要是对园林造景要素的形态、色彩、明暗等的观察,直观地感受到造景要素及其光影的形态;这种形态就是“物境”。

而这种直观的感受最能引发人的联想,欣赏者的这种联想可以称为“情景”;由于联想与环境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或者引发了精神的向往,这就是“意境”。

视觉形态上的意境表达在园林景观的形态上,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要素的形态多变,讲求自然。

地形要依据自然审美的原则对原有地形进行整理与改造,山水皆为自然形态;植物的形态不作人工修饰,追求植物枝干的形态变化;建筑物尽量使用曲线的造型,并且本身的空间通透,使整个园林空间符合自然的审美意趣。

色彩上的意境表达在色彩上,中国古典园林在植物运用中以常绿树作为自然背景,点缀各色花卉;其“为养性谈书之所”,应以清净为主,故常以白壁、粉墙、灰瓦为纸,古木、怪石为笔,一幅幅古朴雅致、自然潇洒的水墨画别见灵幽。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色彩上,南方以粉墙黛瓦为基本色调,以浅绛淡色为主,显得恬静自然、古色古香、优雅清新。

从色彩学来说,彩色较黑、白更为真实,常常是过于真实,让你停留在此时此地而已,而不能给人以更深刻、更抽象的形象。

中国园林建筑的这种浅色、灰色调的特点能使人感到安静与闲适,整体的颜色雅洁、淡彩,真正符合中国园林意境的美学境界。

这种色彩处理能体现整个园林的轻巧外观:以灰白的江南特色、秀茂的花木、玲珑的山石、柔媚的流水进行配合、调和,能给人淡雅、幽静的感觉;也只有这种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色调,方能引发人的联想,产生各种想象,并得到不一样的精神体验。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真长见识!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真长见识!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真长见识!
中国的古典园林以其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以及独有的风格闻名于世。

中国园林,归根结底,它是一种意境,一种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甚至连语言都无法描述它的美,从任何角度看,它都是一幅完美的画。

下面,让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一起领略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吧!
框景
在园林中,建筑、围墙上常常会有一些风格别致的窗洞、门,或者由山石围合成的景框,由内而外忘去,远处的山水美景或者人文景观皆囊括其中,这便是框景。

借景
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它的规模、空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在视觉上让观者产生无限的延伸与联想,借景便是最巧妙的办法。

计成的《园冶》中便说过,“园林巧于因借”。

借院外景物补园中不足,妙!
造园特点
中国园林,布局自然灵活,或依山傍水,或人工改造地形,通过山、水、植物、建筑的合理搭配,营造出深远的意境,而西方的园林,热衷于把植物等元素修建为他们想要的几何图形。

中国人崇尚尊重自然,西方人热衷征服、改造自然。

西方园林
文化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崇尚自然天成之趣,在其影
响下中国古代园林形成了以自然为美的美学观
念,人们喜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崇拜大自
然。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说:向之所欣,俯
仰之间,已为陈迹。

」又有智者乐水,仁者乐
山。

换句话说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美的造园技艺而闻名于世。

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贵族社会的产物,旨在营造出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环境,给人以舒适、宁静和美丽的感受。

下面将从设计理念、建筑布局和园林元素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进行赏析。

设计理念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营造一种“山水之境、人文之境”的意境。

设计师通过布置山石、挖掘水池、种植花草等手法,创造出一种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意境。

古代园林设计师追求“一步一景”的效果,即每走一步都能看到一个独特的景致。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变化性,使人在园林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画卷之中。

建筑布局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注重空间的分割和组合。

古典园林常采用回廊、假山、亭台、廊桥等建筑元素,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显得丰富多样,且错落有致。

园林中的建筑物通常采用木质结构,以突出自然的质感和优雅的风韵。

建筑物的屋顶常常是悬山顶、歇山顶或攒尖顶等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与园林中的山石、植物相互呼应,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园林元素方面,中国古典园林以水、石、植物为主要元素,通过它们的组合和运用,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观。

水是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常常以湖泊、池塘、溪流等形式出现。

水在园林中既是观赏对象,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它与建筑物、山石相互映衬,形成了水天一色、水景与山景相映成趣的美景。

石是古典园林中的另一重要元素,常常以奇石、假山的形式出现。

石的选材和摆放都需要精心设计,以突出其独特的形态和纹理,与园林中的其他元素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又神秘的氛围。

植物则是古典园林中的点缀,常常以花草树木的形式出现,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色彩。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美的建筑布局和丰富的园林元素而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给人们带来了身心愉悦和美的享受。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

园林艺术结课论文——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摘要意境美:是评价中国文化传统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将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荟萃在一起,与园林中山水、泉石、花木等自然景物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种新的空间艺术。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无一不是追求精神寄托,回归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是把古诗文,历史传说中的意境赋予园林景观之中,使之具有古风雅韵。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自然、扬州个园、文化、哲学、发展。

绪论人类从茹毛饮血、树栖穴息开始到捕鱼狩猎、采集聚落、建立王朝,直至建立了广场、城市、国家的今天,经历了数千年的悠悠岁月。

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写下了来自自然、索取自然、破坏自然、保护自然、最终回归自然的文明史。

同时也谱写了世界各国创作的种种园林史诗,以及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和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园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说文》曰“囿,苑有垣也。

”又说:“苑,所以养禽兽也,从草。

”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

把一块较大的地围起来蓄养禽兽,主要目的是供帝王狩猎活动,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

中国古典园林,犹如散落在茫茫大千世界的璀璨明星,装点着人们的环境。

他们有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形成,有的是精雕细琢的认为创造,但都闪射出不同的奇光异彩,成为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况及特点1.1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自然风景苑囿)——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汉建章宫)——魏晋南北朝园林(园林艺术取得长足进步)——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承上启下的鼎盛时期)——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园林的全盛时期,超越历史任何朝代)。

1.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中国古典园林传统的特点是以自然式著称。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诗情画意中的美——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力和鉴赏力。

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意境中诗画的分析,探讨其所包含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内蕴。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诗情画意正文1 园林景观历史中国古典园林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其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丰富和完美.园林是既可供居住、避暑、宴客等的场所,又是获得高级精神享受、倾心游赏山水林泉等自然美的地方。

匠心独运的造园家们在喜爱自然、模仿自然、进而再现自然的基础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实现至高至美的理想境界,从而创造出中国古典园林独有的意境。

2 园林景观意境“意境"说早在唐朝就已经诞生了,但是思想渊源不仅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哲学,而且因佛教的传入,受佛教禅宗的直接影响.从先秦时代的“象”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化为“意象”;从“立象以尽意”到“得意忘象",由“忘象”而探入“象外”这条观念之流,同“意境”的出现自有其历史的渊源.但是,“意象”的发展却并非是“意境"之所以诞生的直接原因。

而是由于佛教流传影响的结果。

“境”和“境界”是魏晋至唐代佛经翻译中常用的词汇,特别是在六朝以来的佛家典籍中更是常见.所谓“清清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般若,梵文,意为智慧)。

即是把无情之物都看作具有真如的境界(真如,梵文,意为事物的真实性).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诗歌艺术发展的高峰,有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

从而推动了诗歌美学家从理论上对诗歌形象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境"这个新的美学范畴.“境"作为美学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意境”说的诞生。

“意境”说既得禅宗“境界”的启示,吸收其“顿悟”的直觉体验方式,超功利、无思虑、以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的审美境界。

同时也融贯了老庄哲学,有与无、虚与实统一的“道"的思想。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表现(2)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表现(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3 授理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具体要求是: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术修养。

2. 掌握所在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使用和阅读本专业文献,进行学术交流;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某一方向上做深入的研究,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多维动态GIS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泛在动态观测信息的接入处理与时空配准,时空索引,组织管理,可视化和应用服务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2. 地理信息共享与智能服务研究地理信息共享与智能服务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开放地理信息服务框架、地理表达与语义建模、地理信息服务智能发现与组合、地理信息服务任务描述和建模、服务质量、空间关系语义推理、空间数据起源信息等。

3. 时空统计与数据挖掘针对地学领域相关的数据-信息-知识转化机理关键问题,研究时空统计学与数据挖掘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探讨地理信息科学中的研究对象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信息检索、数据挖掘、社会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4. 地理认知与过程分析研究地理知觉、地理表象、地理概念化、地理知识的心理表征和地理空间推理等涉及地理知识的获取、存储和使用过程的地理信息科学核心内容,针对地理空间、地理梯度、地理流和空间关系等关键要素开展过程分析研究。

5. 多源信息融合与应用以地球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集成3S技术、数值模拟、数据同化等手段,研究地理信息科学相关的多源、多尺度、多粒度科学数据融合,解决空间信息科学在大气、水体、陆地生态环境灾害等领域的应用问题。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中国古典园林如何体现“诗意”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如何体现“诗意”的意境之美

中外对比
中国独特的“诗意”意境之美
意是到 境如底 美何中 的表国 呢现古 ?出典 诗园 意林 的
山 穷 水 复 疑 无 路 , 柳 暗 花 明 又 一 村
中国古典园林中含蓄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
• 中国古典园林布局曲折自由,表达含蓄美常用假山、小院、 漏窗来作为屏障,适当阻隔观者的视线,使人们几经曲折 才能逐渐见到园内全貌,因此,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 觉,这样就能使观赏的人感受到意境的含蓄深远。
《中国建筑艺术史》课题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如何体现“诗意” 的意境之美
前言
• “诗意”——是诗思?是诗情?是诗的内容?还是像诗里 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 诗意中无论是思想、内容、美感都重在意境,而意境是中 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所在。因此,我们想要研究中国古典园 林是如何通过自然景物与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从而形 成“诗情画意”的独特意境之美的。
• 所以,最后也不难得出结论,就是通过自然美与 含蓄美的结合,空间的合理处理与虚实的对比以 及不能不提到的三个最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精 神因素的融入——君子比德思想、崇拜自然思想、 佛教禅意思想。所以才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诗 情画意”的意境之美。
参考文献与资料
• • • • • • (1)【明】计成 《园冶》 (2)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3) 佘志超 《细说中国园林》 (4) 钱正坤 《中国建筑艺术史》 (5) 王其钧 《中国园林建筑语言》 (6)查阅相关网络资料
佛山梁园
• 禅宗思想在古典园林中以反观、空寂、含 蓄、微妙的形式表现出曲径幽深的意境。 • 其主要运用在中国古典寺庙园林中。
番禺余荫山房
北 京 碧 云 寺
• 禅宗以空灵为意境的寺庙园林其影响远大, 日本的枯山水庭院可以作为寺庙园林的代 表。

浅析中国园林中的意境

浅析中国园林中的意境

浅析中国园林中的意境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意境。

中国园林意境的形成,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点。

中国园林的意境表现了“山水间人文”的审美追求。

中国古代文化中,山水被视为人生的象征,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

中国园林的布局和景观设计,以山水为核心,通过建筑、植物、雕塑等艺术元素的融入,创造出与自然融合的景观。

这种“山水间人文”的审美追求,旨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中国园林的意境注重“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哲学观念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原则。

在中国园林中,常常通过假山、亭台等景观来营造虚幻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通过虚实相结合的手法,中国园林营造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使人在园林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中国园林的意境强调“隐与显”的处理。

隐与显是中国园林中的一种布局手法,通过合理的安排景观元素,使得一些景观或部分被隐蔽,留有一定的余白,使得观者在游览过程中逐渐发现和欣赏。

这种隐与显的处理方式,旨在引发观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无限遐思的空间。

在中国园林中,隐蔽的景观往往更具吸引力,因为它鼓励人们主动去寻找、去发现,增加了观者的参与感和探索欲望。

中国园林的意境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一种对人和自然紧密联系的看法,也是中国园林中的核心理念。

中国园林中的景观元素和设计手法,旨在模拟自然景观,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体验到与宇宙大自然相连的感觉。

通过园林的布局和景观的设计,中国园林营造出一种超越个人的境界,使人感受到一种与宇宙大自然相通的体验。

中国园林中的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的敬畏。

中国园林的意境追求“山水间人文”的审美追求,注重“虚与实”、“隐与显”、以及“天人合一”的处理,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园林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既是艺术精品,也是历史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以其精致的设计、精美的建筑、精妙的结构和巧妙的布局,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美学。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体现在整个园林的构图、设计、建筑、景观上。

园林的构图以“山、水、建筑”的组合形式来构建,山表现为天然的山形,水比喻自然的江河,建筑表现为精致的殿堂,从而形成一幅宏大的图景,给人以宏伟的感受。

设计上,把建筑、景观和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形成一种和谐、美丽的视觉效果。

建筑上,以精致的建筑形式和巧妙的摆放来表现古典园林的精美,给人以舒适、宁静的感觉。

景观上,把建筑、植物、水池等景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幅美丽的图景,给人以宁静、怡人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还体现在园林内的文化活动中。

园林内的活动形式多样,有古代的饮茶礼仪、古典的舞蹈表演、古代的书法雕刻、古典的壁画、古老的棋艺等,这些文化活动都是园林营造出来的独特文化氛围,让人们能够体验到古典园林独有的和谐、宁静、怡人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在于它所营造出来的空间美学,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

园林的构图、设计、建筑、景观以及园林内的文化活动,都能够营造出一种宁静、怡人的感受,让人们能够体验到古典园林的精髓。

它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一股淡淡的中国古典文化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在于它所营造出来的空间美
学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

它以其宏伟、宁静、怡人的意境,给园林的访客以莫大的视觉享受,并让人们体会到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表现论文摘要:中国园林在崇尚自然的同时,还有其独到之处,便是阐释中的深远意境。

本篇试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将中国古典园林之“境界”略加归纳、描述与阐释。

论文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绘画意境引言文化是园林的灵魂,特色为风景的生命,园林作为其造型出现,应有其“道”作为灵魂。

这个道指文化层次而言。

对于园林来说,它的功能是以观赏和游憩为主的,从游赏者的观赏运动出发造景,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艺术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一中国园林之“意”周谷城先生说,“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就成为,在艺术作品中实现,就叫做意境”。

中国山水画和书法艺术讲究“意在笔先”,中国园林也注意此艺术手法。

“意”即立意构思,立意就是设计者根据、功能、文脉等因素凝聚提炼出的设计意图。

园林是通过艺术形象来传递意境的造型艺术,自古文人造园尤其在于寄托情怀。

立意既关系到设计的目的,又是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构图手法的根据,组景没有立意,构图将是空洞形式堆砌,而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不仅要有立意,而且要善于抓住设计中的主要矛盾,其所立意既解决了园林内部的功能问题,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思想境界。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如同东方艺术一样,中国园林多用“意象”寓意,用“具象”显神,以象征抒怀,还常用匾额对联点题。

“立象以尽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意境”的问题。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意境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们思维中的一种抽象造型观念,用以人们对好的形象联想。

唐诗人王维设计“辋川别业”,配合山川形成不同景区,“文杏为梁,香茅为宇”,并以诗画情趣八园,因画意而成景。

白居易建“庐山草堂”,以显廉洁。

汉武帝建“一池三山”园林,为了追求超脱尘世的神仙境界。

苏州沧浪亭楹联为“清风明胃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

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

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所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

用文墨点题立意抒发感情,是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

传统园林艺术与古典诗画关系之密切已是定论。

中国园林如同诗歌绘画一样,有其深远意境,这种意境是诗情画意通过景物表达其所蕴藏的艺术境界,即园林意境,它是由现实的景观所产生的“想象”与“联想”。

近代学者王国维指出:“文人造园如作文,讲究鲜明的立意,使情与景统,意与象统一,形成意境。

”这中国园林属于山水风致园,加上植被绿化,更富有诗情画意。

“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苏轼提倡以诗情入画,他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已几乎成为后世文人画所追求的准则了。

二“意境”之创作手法“象存境中、境生象外”是园林艺术中审美意境的主旨,渗透着主体情致的完整和谐的空间,它既是“实”的空间,又是“虚”的或称“心灵的空间,二者互渗互补,契合而成令人品味不尽的审美境界。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

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

设矮栏杆墙头,如上有月台,而虚实也……”所谓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其目的无非是造成一种幻觉,生出一种奇境。

清初笪重光认为意境的基本特征是: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画面有“神境生,妙境成”。

这是对绘画的表达,其实也适用于中国园林。

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创作手法,其一,无论中国园林品类有多少,就其基本精神而言,则讲究其“道”,这“道”由园林的实体与空间所蕴涵而成,老庄之“道”就是一种有“大美”而“不言”的“虚”。

这种园林之“虚”,实际上是人们在游园时所体悟到的因实景而引起的精神之升华。

其二,在园林空间布局中处处涉及虚实,运用“借景”、“虚景”等手法使迂回曲折的景色变化无穷。

“虚”和“无”,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容纳了万物的精神性的“实有”。

于物而言,指的是内含于境象中的意,于人,便是主体的情思,“实”和“有”,也非是具体客观的存在物,而且是包含精神内容的通透的实有存在。

因此,虚与实的统一相生,成为核心的审美特质和构成原则。

在园林中,物和自然山水以实相的角色表达着主体的现实生活环境和状态,它起着枢纽的作用,决定着园林意境的整体生成。

对于自然起“化实为虚”、“化虚为实”。

另一方面,它又能将主体的情与自然的景酝酿合一,实现“反虚入浑”的境界。

中国山水画中亭台楼阁桥等,皆以化实为虚,成为透空的部分,不是实有的部分,反而为山水中留出虚实、留出空白,茅屋瓦房的作用皆是如此。

因此,园中的建筑物并不是完全的透空,它能“通望周博,以畅远情”,人在“空虚”的氛围中收纳了它,并营造出广阔的空间使之弥留,再创造出新鲜各异、饱含韵味、即物即真的美感体验。

另外如园林中堆土成山,“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

最早出现的一种人工山水园意境构想,也是延续历史最久的一种园林布局方式,其立意是以大池为中心,象征东海;池中堆土(或磊石)为岛(一座或三座不等),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方丈、瀛州。

它使空旷平淡的水面产生变化,使景观层次丰富起来,在岛上观赏,刘碧波环绕于周围,可生“出尘离俗”之趣,园林中水面、镜面上的反射和映衬,都生出幻境,所谓“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静亦动,动亦静,变化万千,趣味无穷。

园林意境的创造是复杂的过程,也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要求设计者有深厚的素养,对自然物和人类生活的无比热爱。

其主要创作手法有借景、对比、比拟联想等。

通过巧妙的“借景”、“虚景”的种种方式、技巧,使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一个更为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

清代袁枚所筑的随园,园中“小仓山房”,“陈方丈大镜三,晶莹澄澈”,庭中花鸟树石,写影镜中,正是“望去空堂疑有路,照来如我竟无人”。

各种借景丰富了园林景观层次和含义,不时更替的“虚景”成为园林生动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畅怀于雨滴竹林和雾障楼台的虚实交映,感受自然轮回生化的美、光色风音变幻的美、烟气润物沁心的美。

境随时变,气象景观的借取是加强景观艺术效果的常用手段,变化中带来无限意趣。

杭州西湖有春晓、风荷、秋月、残雪之景等;宋代郭熙有“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之感受,其景象、意境各有不同;境随地变,赏月有梨花伴月、三潭印月、二泉印月、平湖秋月、石湖串月、象山水月之分;观雨有洪椿晓雨、榜岭春霖、花桥姻雨、潇湘夜雨、花洲话雨、蕉院听雨、山楼听雨之别。

三“意境”之表现手法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

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

园林意境的产生来源于具体真实的三域,即物境(形),包括地形、山石、水体、植被、建筑等物质实体,而其形象又可随季节、时间、气候而变动。

园林艺术的感染力综合于观者的感官。

具体表现手法:(1) 香境:以植物体所散发的芳香为主要表现手段而达到的某种意境。

植物千万种,各俱其味,“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说的就是自然花木的气味。

香味之浓淡也各有千秋,香浓烈者称之为动境,所谓花香袭人;香淡雅者称之为为静境,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非静境难以赏析。

(2)色境:以园林景物色彩的巧妙构图表达特定的意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把自然景象的色彩表达得淋漓尽致。

色境之奥秘在于,比文学、绘画多了一层三度空间,那就是旷与奥、高远、平远等视觉感受。

(3)声境:自然界万物俱声,松涛之声、雨打芭蕉、泉瀑飞溅之声等等,“南屏晚钟”表现出日落西山时山色之空明;“竹径无人风自响”(唐·王维)道出竹径之幽深,“松子声声打石床”(唐·李商隐)则勾勒出秋冬松林之景涩。

声境中,诸如激流飞瀑、惊涛拍岸等喧闹之声为动境,而滴泉、涓涓细流、雨打蕉叶等声平者则多为以动衬静境。

(4)文境: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汤显祖所为《牡丹亭》而“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又是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

再者,中国园林的景题、楹联、匾额通过精美的书法艺术也为园林的意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对伟人丰功的赞颂,或对胜境的感慨,或对建筑景区的某种艺术意境概括。

如承德避暑山庄的“如意洲、烟雨楼、千尺雪、万壑松风、水流云在、梨花伴月”等;苏蛐的狮子林和拙政园的“听雨轩、小沧浪、浮翠阁、松风亭、别有洞天、梧竹幽居、海棠春坞、柳萌路曲、荷风四面亭”等;北京颐和园的“涵虚、洗秋、留云、邀月门、写秋轩、画中游、湖山真意、大筛月亭、泼墨轩、惹浪亭、数帆楼”等。

这些匾额意境深、回味长,很好地渲染了园林景物的气氛,给游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受。

(5)形境:园林风景是由许多景组成的,“所谓‘景’就是一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景是园林的灵魂”。

运用植被通过设计,配置,形成多样景象。

这就讲求到中国文化中的形式美,用泉池,花术,竹石,蜂峦,涧谷,亭阁,曲径,桥梁,天空,云雾……组成实物来再现自然美,或是移天缩地,笼溟渤岳镇于数亩之地,或是一拳之石而太华千寻,一勺之水而烟波万顷.就是用提炼概括和写仿寓意等手法,把种种自然美景集中到有限的空间中来,成为咫尺山林,并和居处紧密结台,便于游览欣赏。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有音乐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最具特色的概念,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了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

四结语中国古典园林有其悠久的历史,在发展和变迁过程中,融合了中国农耕文明时期的经济、、文化及宗教等因素,同时,它们也赋予了中国古典园林广泛而丰富的内涵。

随着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园林环境的精神性要求也必然会越来越高,为了丰富园林景观的内在,必须讲求园林的意境美,在这点上,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是值得当下国人借鉴和学习的。

正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所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中国园林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且具有形神兼备的艺术特征。

中国园林的意境是同中国文化和艺术紧密相关,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其不是一个孤立的景象,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一片有限的水面,而是有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在给游者更丰富的美的信息与感受的同时,呼唤出观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