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

合集下载

周长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9篇)

周长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9篇)

周长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编辑有缘人为大伙儿整编的9篇周长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

什么是周长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看、爬、摸、说、找、描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2.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看一看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课件演示蚂蚁爬树叶一周——路线闪烁)2.说一说师:谁来说一说小蚂蚁爬过的路线?学生回答(感知“边线”)3.爬一爬师:伸出你们的小手,让我们跟着小蚂蚁一起来爬一爬吧。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板书:周长)二、动手操作,揭示概念1.摸一摸(1)摸树叶的周长先摸一摸它的周长,再同桌互相说一说这片树叶的周长。

教师指导(强调:边线)(2)摸桌面的周长师:同学们能摸出树叶的周长,那你能摸出桌面的周长吗?2.找一找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

3揭示概念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周长?(总结)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二、联系生活,加深认识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看看。

(课件相继播放国旗、相框、钟面、画、五角星。

较后画面停留在花坛,闪烁的线条不到一周)学生看到花坛的画面质疑:闪烁的线条表示出的不是花坛的周长。

师:为什么说这根闪烁的线条不是这个画坛的周长?那怎样表示这个花坛的周长呢?三、练习巩固,逐层提高1.描一描(课本第45页练一练的第1题)师在黑板上贴出下面图形的放大图,指名描一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划一划看大屏幕,用手比划看到的图形的周长(课件逐一播放1个小正方形、2个、6个、9个小正方形拼在一起的图形)3、比一比(1)师:(课件出示图1和图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认识周长(课件)-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周长(课件)-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它们有周长吗?
请把右面图形 的一周描下 来。
三角尺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尺的周长。
请把右面图形 的一周描下 来。
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请把右面图形 的一周描下 来。
(钟面一周的长度 ),就是钟面的周长。
请用笔描一描
这些图形有周长吗?
思考:C 什 么 样 的 图 ) 形能用尽子测量周长? 软尺 有雄灰样的图形用绳子测墓周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认识周长
下面哪只动物沿着树叶的边绕了一周?
蚱蜢沿着树叶的边绕了半周。
第一个挑战的 动物是蚱蜢。
第二个挑战的动 蜜蜂沿着树叶的边绕了差不多一周 物是蜜蜂。
T
C
T
蜜蜂没有绕完一圈
挑战失败!
蝴蝶沿着树叶的边绕了一 周。
第三个挑战的 动物是蝴蝶。
蝴蝶绕完树叶一周 挑战成功!
像这样,从一点开始绕 一圈再回到这一点,这 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 周长。
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是多样的,图形形状的不同,我们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用三角尺、尺子测量
用软尺、绳子辅助测


爬行的路线一样长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周长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周长的认识》人教版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周长测量和计算方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让学生掌握周长的定义,明确周长是封闭图形边界线的长度。
-认识周长的单位: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并能够在实际测量中正确使用。
-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直尺、软尺等工具,测量线段、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周长的认识》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周长的认识》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周长的定义,认识周长的单位,学习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具体涉及以下知识点:
1.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指出常见图形的周长;
2.学会使用直尺、软尺等工具测量线段、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最后,我要提醒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孩子们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不断提高他们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对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例子,这让我感到很高兴。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够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因此,我计划在课后找这些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知识。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一. 教材分析《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物体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包括周长的定义、计算周长的方法、周长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物体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物体的周长。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周长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实物、图片、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如圆形、正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的边界,引出周长的概念。

2.讲解:讲解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用实物和图片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精神。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列出物体的名称和对应的周长,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物体的周长计算结果。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来检测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设置一些实际问题来检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最后,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周长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长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要测量一个图形的边线长度的情况?”(如测量桌子的周长)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周长的奥秘。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同学能够迅速掌握,但也有部分同学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数学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几何直观发现平面图形的周长特征,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理解和运用周长知识,提升数学素养。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符合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举例:
(a)在讲解三角形周长计算时,指出难点在于理解三角形的三个边长之和即为周长,可通过绘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周长》(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周长》(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周长》(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周长。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并掌握周长的测量方法。

3.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2. 周长的测量方法3. 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4. 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测量方法,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建立,测量方法的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周长测量工具(软尺、线等)2. 学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直尺、软尺、线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周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周长的概念、测量方法,并尝试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周长的测量方法3. 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4. 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提高题:探究其他图形的周长测量和计算方法。

3. 拓展题:研究生活中的周长现象,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情况。

3. 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调整。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周长的测量方法与计算方法一、周长的测量方法周长的测量方法是基于对周长概念的深入理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工具来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

《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周长》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概念的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卡片,直尺,彩笔。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彩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教具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 提问: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思考。

2. 探究周长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概念。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 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分组讨论: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4.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长概念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 强调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请学生测量家中或学校周围的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周长与边长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板书设计1. 周长概念2.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3. 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七、课后评价1. 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章《平面图形的周长》第一节《周长》。

内容包括:周长的定义,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周长计算方法的应用。

重点: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长方形卡片、圆形卡片、绳子。

学具:三角板、长方形卡片、圆形卡片、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请学生用绳子测量课桌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2)讨论:什么是周长?周长与图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周长。

(2)讲解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将图形的边长相加。

3. 随堂练习(1)请学生计算黑板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周长。

(2)学生相互检查答案,讨论错误原因。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形状的卡片和绳子。

(2)要求学生用绳子测量卡片周长,并计算出结果。

(3)小组汇报成果,讨论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强调周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2. 周长的计算方法3. 例题解答4.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① 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

② 正方形,边长4厘米。

③ 圆形,直径6厘米。

(2)思考题:为什么周长与图形的边长有关?2. 答案(1)① 16厘米② 16厘米③ 18.84厘米(2)周长是图形边长的总和,因此与边长有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如何?在教学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围成一个矩形或圆形的篱笆,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长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重要环节。

《周长》(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周长》(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周长》(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树叶、窗户、桌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边线,从而引入周长的概念。

2. 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周长的方法:将图形的边长相加。

(3)举例说明周长的计算方法,如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周长。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图形,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2)学生汇报测量和计算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尝试计算其周长。

(2)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

《周长》(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周长》(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周长》(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下面是我根据《周长》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为我的学生设计的一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在这一节课选择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二节《周长》作为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包括: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章节中,计算周长和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和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直尺、圆规、剪刀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彩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形状,并测量教室的周长。

2. 概念讲解:我利用教具,向学生讲解周长的概念,让他们理解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 方法讲解:我向学生讲解计算周长的方法,即用直尺测量图形的长度和宽度,然后相加。

4. 例题讲解:我出了一个例题,让学生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我带领他们一起 stepstep 地解决这个例题。

5. 随堂练习:我给了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刚学的知识计算周长。

六、板书设计周长 = 长 + 宽 + 长 + 宽七、作业设计(1)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2)正方形:边长4厘米答案:(1)周长 = 5厘米 + 3厘米 + 5厘米 + 3厘米 = 16厘米(2)周长 = 4厘米 + 4厘米 + 4厘米 + 4厘米 = 16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在课后反思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计算周长。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指导。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计划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这就是我根据《周长》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为我的学生设计的一份教案。

我希望通过这份教案,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周长的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精选11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并能指出和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1、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好吗?(演示动画:两只小蚂蚁比赛谁爬得快,找了两片相同的树叶,要求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红蚂蚁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而是从树叶的中间先爬到终点;而黑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的,比红蚂蚁后到终点。

)师:你认为谁应该是冠军?说说你的理由。

(落实到规则上来。

强调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师:你们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黑蚂蚁才是真正的冠军。

师:(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

)我们的冠军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周,那黑蚂蚁究竟爬了多长呢?同学们想想,这实际上是在求什么?生:求这片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树叶一周的长度就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周长。

(板书:周长)(齐读课题两遍)以前听说过周长,从字面上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生: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教师引导)2、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周长5.3 长方形的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周长5.3 长方形的周长
北师大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5 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前导入
测量右面长方形 各边的长并计算 它的周长。
计算长方 形的周长,可 以把各边依次 加起来。
3厘米
5厘米
5厘米
5+3+5+3=16(厘米)
3厘米
探究新知
计算长方形周长 还有其他方法吗?
把两个长和两个宽相加。
()
辨析:(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2) 长方 形的周长不一定比正方形的周长长。(3)周 长相等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提升点 1 运用逆推法解决周长问题
5.小强用一根2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已
知这个长方形的长是9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
米?
28÷2-9=5(厘米)
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
可以把所有的边 相加算出周长。
根据长方形特征, 周长=(长+宽) ×2。
正方形边长都 相等,周长= 边长×4。
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6米, 宽是4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
宽的一边靠墙,即周长 为两长一宽。
6×2+4=16(米)
4米
②(3+2)×2=10(cm)② 3×4=12(cm)
3、淘气用一根40厘米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 形,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吗?
40÷4=10(厘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
4、李爷爷靠着房子的后墙,用篱笆围了一块 长6米,宽2米的长方形菜地,他至少用了多少 米长的篱笆?
分析: 要想使篱笆最短,需要让所围篱笆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精品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精品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几何图形的知识,对于新的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引导,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2.学生能够使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封闭图形周长的方法,以及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使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封闭图形的卡片,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准备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封闭图形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边界线是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得出周长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向学生介绍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周长是指封闭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并且可以使用直尺和圆规来测量。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封闭图形的卡片和测量工具。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每个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到黑板前,让他们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

《周长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周长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周长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会测量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感受周长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测量、计算等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周长的测量方法:使用直尺或软尺。

3. 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 实际操作:测量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区分周长与其他图形属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模型(长方形、正方形)。

2. 学具:直尺、软尺、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周长。

2. 新课:讲解周长的概念、测量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3. 操练: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周长的测量方法:使用直尺或软尺。

3. 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C = (a + b) × 2正方形的周长:C = 4a4. 实际操作:测量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补充完整周长的概念、测量和计算方法。

2.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 计算题:计算给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 实践题:测量身边物体的周长,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让学生学会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掌握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周长的概念。

2. 学会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周长的意义。

2. 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三角板、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不规则图形等。

2. 学具:直尺、三角板、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不规则图形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让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边缘都有一定的长度。

2. 提问:这些物体的边缘长度有什么共同点?3. 学生回答:这些物体的边缘长度都是封闭的,可以测量。

4.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封闭图形的周长。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周长的概念: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示例:展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周长。

3. 学生尝试测量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4. 讲解测量周长的方法:使用直尺或三角板测量图形的边缘长度,然后将所有边缘长度相加。

5. 示例:展示不规则图形,让学生尝试测量其周长。

6. 学生讨论并分享测量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测量教材中的图形周长,并记录下来。

2. 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讨论测量方法。

3. 教师点评学生的测量结果和方法。

(四)拓展延伸(5分钟)1. 提问:除了使用直尺和三角板,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图形的周长吗?2. 学生思考并分享其他测量周长的方法。

3. 教师总结:除了使用直尺和三角板,还可以使用软尺、绳子等工具测量图形的周长。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教师总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可以使用直尺、三角板、软尺、绳子等工具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多种方法,测量周长
(二)方法回顾,提升思想

三、巩固练习
(一)先量一量,再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
问题: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周长又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二)下面是一个公园的示意图。王奶奶绕着 公园走一圈是多少米?
150+20+80+180+100=530(米) 问题:1. “绕着公园走一圈”是什么意思?你能指一指吗?
2. 你会列式计算吗?
三、巩固练习
(三)下图的长方形分成两个部分,哪个部分的 周长长?
问题:1. 你能找到被分成的两个部分的周长吗? 2. “哪个部分的周长长”你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84页练习十八,第1题、第3题、 第4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
陈千海
一、观察图形,理解周长含义
操作:用彩笔圈一圈。
问题:你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吗?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操作:用彩笔圈一圈。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 些不能,为什么?
(1)
(2)
(3)
(4)
(5)
(6)
二、多种方法,测量周长
(一)测量周长
活动要求:1. 以小组为单位。 2. 合理利用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