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从教育哲学看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

合集下载

教育哲学 第三章 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教育哲学 第三章 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布雷津卡:教育学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 的综合科学
第一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过程
二、教育学的科学化即教育学的合理性
实证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对教育学的科学化 的确具有重要意义,但教育学的科学化并不完 全是实证化和实验化,也不完全是哲学化和人 文化,而是认识规律和追寻意义,客观反映和主观建构的合理性 教育学理论的形成过程,是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是合理性的 科学化过程。建构是主体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客观事物的规律形成 新事物的活动过程。这种思想观点从杜威开始,到解释学、现象 学和后现代主义等哲学影响下的教育学中形成广泛共识。
——欧阳康
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教育学 研究合理性的实质
合理性是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合理性, 只能在主体间的生活世界中去寻找, 在主体间的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 互理解、融合、接纳和取得共识的交 往中形成 。
——哈贝马斯
第三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方法:科 学实证和哲学人文建构结合
一、教育的对象与教育学的方法 二、 教育学的对象及其方法 三、教育学方法与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教育学 研究合理性的实质
教育学建构其合理性既有特殊性,也是人文社会 科学研究方法共同特点的反映。
合理性无论是行为还是信念,其核心是根据信仰做我们 有充足理由去做的事,合理是为了进步,合理性在于做 出最进步的理论选择
——劳丹
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教育学 研究合理性的实质
方法的关系 四、教育学方法与人文科学方法的关系
一、教育的对象与教育学的方法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确定教育学研究方法
和建构教育学方法论
的根本
前提、客观依据、逻
辑支点
及其评价的 最高尺

教育哲学教案

教育哲学教案

绪论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建构论[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教育本体、教育本质、教育本体规律、教育本质规律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教育本体是教学成人,理解教育本质的生成过程,从总体上形成对教育哲学的认识,激发学习哲学的兴趣。

[内容提要]教育本体;教育本质;教学成人;教育本质生成;教育本体规律;教育本质规律。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掌握教育本体与教育本质的关系;教育本体是教学成人。

难点是深入理解教育本质的生成过程。

[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讲授,兼有课堂提问和师生对话交流。

一、教育本体是不变的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生成的教育“定在”教育本体是古今中外任何不同层面的教育都共同具有的绝对和不变的必然、普遍、内在和稳定的联系,或教育区别于世界一切其他事物的根本特点。

教学成人是古今中外所有教育本质间的必然、普遍、内在和稳定联系,是教育本质的本质,教育的本体,是教育区别于自然运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所有教育的原初或终极起始原因都是教学,最高追求或终极目标都是形成人或成就人。

教学本体与成人本体是统一的,教学为了成人,成人必须教学。

教育离开教学既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成就人。

教育本质是某个时代和某个区域的某个层面的教育具有的相对和变化的必然、普遍、内在和稳定的联系,或一种教育区别于另一种教育的根本特点。

教育本体只说明和表现为教育区别于自然运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或根本存在方式是教学成人,而教育本质则不仅如此也要说明和表现为教育是如何教学和如何成就人的,是教育之变与不变的统一,是对教育本体的展开、充实、限定和具体化。

教育本质的变化过程是从具有人类永恒性的教育本体存在扩展为具有特定规定性教育具体存在或“定在”、“限有”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二、教育本质生成是教育主体确认自我价值和选择教育规律的建构性实践过程。

教育既不是没有统一规定性的任意变化的主观存在,也不是只有一种规定性的永恒不变的客观存在,而是教育主体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根据自我需要、价值观和理想的合理性建构,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教育哲学参考书目

教育哲学参考书目

教育哲学参考书目《教育哲学》张楚庭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前言第一章从哪里开始考察教育第一节教育中有多少问第二节什么是最重要的第三节教育曾经怎样被考察着第四节从什么视角观察第五节“教育就是教育”第二章人是什么第一节教育的第一问第二节谁提出了第一问第三节反身性第四节我与我第五节人有没有本质第六节自增性第七节语言与人第八节“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第九节人被考察得怎样了第三章关系中的人第一节关于关系第二节时代与人的关系第三节关系与人的存在第四节人创造了关系第五节关系给人带来了什么第六节人怎样变小,怎样变大第七节人与个人第八节主客体关系第九节关系是可以改变的第四章人发展什么第一节关于功利第二节教育服务与服务教育第三节美育的功能第四节语言教育第五节发展人的可发展性第六节可发展性探询第七节更是一种权利第八节作为目的与作为条件第九节发展着走向全面第十节发展与解放第十一节关于全面的“全”第十二节实质是个性发展第五章教育特性第一节教育成为教育第二节在泛化中窄化第三节教育的权利第四节教育对象性的失落第五节教育的反身性第六节“灵魂工程师”论第七节受教育目的第八节教育目的链第九节教育的自我觉醒第十节作为检讨者的教育第六章教育公理第一节规律问题第二节自然哲学是一切?第三节人的意识与教育规律第四节规律不可改变吗第五节改变,还是违反第六节教育的保守性第七节教育的超越性第八节“适应论”评析第九节两种极端第七章自由教育第一节人与自由第二节人文知识的命运第三节知识的性质第四节知识权利第五节自由教育的命运第六节学校是什么第七节象牙塔与故纸堆第八章教育社会性问题第一节辩证法存在于历史之中第二节人的社会关系第三节个性与社会性第四节教育的性质第五节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六节应然的命令与实然的命题第七节教育何以善待社会第八节社会以何善待教育结束语《教育哲学》郝文武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目录绪论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建构论第一编教育哲学总论第一章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形成第二节教育哲学体系的特点第三节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第二章教育哲学的反思及其对象和任务第一节反思:教育哲学的方法第二节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反思的对象第三节前提反思:教育哲学的任务第三章从教育哲学看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第一节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过程第二节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实质第三节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方法第四节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本原和标准第二编教育生成论第四章教育本体论第一节哲学本体论第二节教育本体论第三节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第五章教育主体论第一节主体、本体、实体与客体第二节主体性及其理解的发展第三节教育主体的认识和形成第六章教育价值论第一节教育价值的本质第二节教育事实判断与教育价值判断第三节教育价值的分类和系统整合第四节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第七章教育本质论第一节教育本质的结构和生成第二节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第三节现代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第四节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第八章教育规律论第一节教育规律的生成规律第二节教育规律的语言表述第三节教育规律的逻辑分类第三编教学实践论第九章课程知识论第一节课程知识的本质第二节课程知识的类型及其合理性建构规律第三节课程分化和综合的辩证法第十章课程教学论第一节自然主义课程教学论第二节唯人主义和技术理性课程教学论第三节实用主义课程教学论第四节当代课程教学论的新发展第四编教育理想论第十一章教育目的论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的永恒理想第二节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第三节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第四节全人教育与素质教育第五节创新教育的本质与实施第十二章人文教育论第一节人文精神与民主科学精神第二节当代人文精神的特点第三节当代人文精神的形成和教育第十三章教育公平论第一节公平、平等和效率第二节教育平等和效率统一的教育公平第三节教育公平的实现主要参考文献后记《教育的哲学基础(第七版)》奥兹门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版本书是在美国使用时间最长、再版次数最多的教育哲学教材之一。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调整版)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调整版)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形态: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从非制度化教育是中演化而来的,是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美国教育家、非学校化的倡导者伊里奇:学校教育体系是“组织化”、“同质化”、“仪式化”,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破坏性”,妨碍真正学习和教育,降低人类自我成长的责任心,导致人们没有创造性,对出乎意料事物的惊奇和对事物的想象和对生活的热爱。

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建立与其上的学校化社会,取代之“教育网络”。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洛克《教育漫话》在健全人格方面,学校教育无法取代,今日学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学校教育: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发展;为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不断改良我们的学校。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传统的教育:一个社会的传统风尚对个体的发展具有教育性,“国民性”由国家或民族的社会传统塑造。

社会制度:当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对个体的态度、行为和信念的塑造作用。

一个方面良好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个体德行的发展和形成。

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指个体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经验中所获得教育。

4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根本错误:非科学。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根本错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的目的的角度来论述起源问题,从而把教育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第三章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第三章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2015-4-11 21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落差是一种 “教育资源”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落差。这对教 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而言,既是问题也是机遇。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落差不是教育 事业的“污点”和“耻辱”,而是培育良好 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资源库。教育理论 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说清楚:为什么教 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存在差距?能够从中学会 什么?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任务是学习、运用 教育理论去审视教育实践。
2015-4-11
9
日常所讲的教育实践一词,有不同的用法。有时, 它用来表示获得某种能力或技艺的教育活动,如教 学实习;有时,它用来表示运用已经获得的某种能 力或技艺的教育活动,如示范课和公开课等;有时, 它用来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如一些学校 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同类型的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要求不一样, 因此,必须全面地理解教育实践,而不能把教育实 践的含义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类型上。
2015-4-11 17
从逻辑上进行上溯推论的话,“教育实践依 赖于教育理论”或者说“教育理论指导教育 实践”就会造成一种“无限倒退”的困境。 教育理论从什么地方来?有人会把教育理论 分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 那么最初的教育理论又从何而来?
2015-4-11
18
3.“教育实践独立于教育理论”
201541523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共存辩证发展的关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相互含蕴相辅相成二者之间应该朝互相辨证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在生活世界和教育情景中发展出具有实践智慧的教育理论运用教育理论去审视反思教育实践同时再在教育实践熔炉中修正教育理论形成一种永无止境的辩正发展过程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1.“教育实践与理论相对”

《教育学》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教学实践

《教育学》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教学实践

《教育学》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教学实践1. 引言1.1 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与教学的学科,旨在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培养人们的终身发展。

教育哲学则是教育学中重要的分支,关注的是教育背后的理念、原则和价值观。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学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介绍部分我们将给出对整篇文章所做内容做一个简要概括。

然后,我们会详细解析教育哲学这一概念,并对其中几位知名学者的思想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接着,我们会回顾并评价经典教育哲学思想对于教育实践产生的影响力。

再之后,我们将探讨当代教育理论家提出的一些新颖且有意义的教育哲学观点,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所描述的主题,并指出这些教育哲学思想对于现实教学工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教育学中的教育哲学思想,探讨其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分析经典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以及当代新颖且有意义的教育哲学观点,本文旨在加深我们对于教育哲学思想与教学实践关系的理解,并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启示和指导。

2. 教育哲学思想与教学实践2.1 教育哲学基本概念解析在探讨教育哲学和其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之前,首先需要清楚地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意义,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基础的学科。

它涉及到对人类自由、道德、价值观和个体发展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2.2 学者A的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这里可以选择介绍一位或多位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并详细阐述他们对于教育哲学思想的贡献以及如何将这些思想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可以包括相关理论、观点、方法等。

)例如,我们可以介绍约翰·杜威(John Dewey)作为一位重要的教育哲学家。

杜威主张将“经验”置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并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民主意识。

1.2 教育的合理性

1.2 教育的合理性

问题二:教育学的合理性【知识点一概要】本知识点主要由学员运用教案、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学,具体可以参照下面建议的学习活动形式和学习评价形式进行,课时为1课时,旨在结合实际问题转变相关思维方式深入理解教育学发展历程的合理性。

教育学的合理性历程一、教育学合理性的实质对于处于专业发展中的教师来说,教育学是关于教育智慧的学问,在与教育学的自觉对话中把握教育学的发展逻辑,对其教育意向的形成和教育智慧的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存在、建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的合理性教育理论的科学,教育学的科学化就是教育学的合理性。

二、教育学发展历程的实质:科学化和合理性的过程纵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从经验描述阶段到哲学思辨阶段,再到科学实证阶段,最后到规范综合阶段和科学人文阶段,都既是一条生长和建构之路,也是一条“终结”和解构之路,是以合理性为实质的科学化的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教育学科学化的衡量标准在不断变换。

杜威以对待教师与学生、教材与经验、课堂与活动的态度和教育观念为标准衡量教育学的科学性;梅伊曼、比奈、桑代克等把是否应用实验方法及其能否达到数学实证那样的精确程度作为教育学研究是否科学的标志;奥康纳等以教育学概念、命题和体系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为标志衡量教育学研究的科学性。

实证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对教育学的科学化的确具有重要意义,但教育学的科学化并不完全是实证化和实验化,也不完全是哲学化和人文化,而是认识规律和追寻意义,客观反映和主观建构的合理性教育学理论的形成过程,是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是合理性的科学化过程。

杜威的批判,实验教育学的影响和分析教育哲学的主张在我国近年来的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中都有反映,并体现为教育学研究究竟是坚持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是客观实证还是主观建构等等。

只有从合理性意义上解释教育学科学化,才能真正理解教育学科学化的历史过程和内在逻辑。

【知识点二概要】本知识点主要由教师视频讲解,在教师引导下,由学员运用教案、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学,具体可以参照下面建议的学习活动形式和学习评价形式进行,课时为0.5课时,旨在结合相关阅读和实践经验转变相关思维方式,深入理解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合理性。

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_论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_郝文武

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_论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_郝文武

2002年第10期(总第273期)教育研究EDUC ATIONAL RESE ARCHN o.10,2002Genera l,No.273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论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郝文武 [摘 要] 科学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对形成科学的教育学理论有重要作用。

然而“科学”的涵义是什么?是科学实证和实验,还是合理性建构?本文认为教育和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是教育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客观依据、根本前提、逻辑支点、评价尺度和检验标准。

教育学科学化的实质是教育学的合理性。

教育学是研究(包括物质和精神的)教育存在,建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的)合理性教育理论的科学。

[关键词] 教育学 科学化 合理性[作者简介] 郝文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西安 710062) 教育学研究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是追求科学化还是合理性的问题,实质上是关于教育学是什么和怎样研究的问题。

在教育学发展几百年后还需追问此类最基本的问题?其实这并不多余和奇怪。

回顾人类发展历史,大凡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都要反思历史,形成新时代要求的新的理论和思维方式。

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变革时期寻求新的教育理论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反映;也是由于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只有在这门学科经过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发展后才能充分显现和看得清楚的原因。

一、解构和建构交替:教育学科学化和合理性的过程 众所周知,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是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使教育学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但就在所谓科学的教育学诞生只有一个世纪多一点的时间就有人提出它不是科学的教育学。

不仅如此,纵观从教育学独立以来走过的道路,无论是在经验描述阶段、哲学思辨阶段、科学实证阶段还是在规范综合阶段、科学人文阶段,都不难看出它既是一条生长和建构之路,也是一条“终结”和解构之路,是以合理性为实质的科学化的历史过程。

《现代教育原理》读书笔记

《现代教育原理》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从教六年,看了一些关于教育学的书籍,也在不断摸索着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我读了柳海民的《现代教育原理》,感受颇深,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第一章教育概说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从总体上相对教师来讲是受教育者,但是每一个学生不一定在一切方面都不如教师。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未必不如师,这就意味着教师也可能向学生学习。

学生群体的每个人各有长处,他们可以互教互学,而且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时,各自也经常“扮演”着教育自己的教育者的“角色”。

其次:尽管他们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教育活动的其他基本因素,他们都处于主体地位。

他们互为主客体,又互为存在的条件。

关于现代教育特点:现代教育不仅表现出社会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并存发展的基本格局,而且在这一基本格局下,表现出极不平衡的多样性统一。

关于教育学科发展: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政治学、教育评价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技术学等第二章教育的历史演进(上——教育制度关于学校的产生与发展:“自从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出现以后,不同时代或多或少有一定制度规范教育活动。

在古代,教育事业不发达,教育系统尚未形成,加之,当时实行个别施教,“教”也“学”主要诉诸个人经验,还不可能对“教”也“学”活动进行客观分析;相比之下,近代以集体施教代替个别客观分析,从中发现教育活动的标准、规则与规范,更由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分化,学校数量增多,学校系统形成,遂使教育过程——教育实体标准化从潜在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的需求。

”“在近代,以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出现了“制度化教育”的端倪;教育系统的形成,教育事业的普及,推动了教育“制度化”的进程;教育研究的进展与教育经验的积累,使“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

”“随着教育“制度化”的实现,在教育系统中,各级各类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及教育实体内部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都形成一定标准……”关于我国现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近百年来我国现代学制发展的道路和前景是: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单轨学(通过高中综合化。

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

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

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在漫长的教育评价历史中,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教育评价的科学性问题,是关于教育评价有无客观性的认识问题,是教育评价学要正确回答的理论问题。

而教育评价的科学化问题,则是关于教育评价活动能否排除主观性干扰因素的实践问题,是教育评价活动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的实践问题。

教育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对教育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教育活动进行优缺点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①尽管目前教育评价理论界对教育评价的概念界定有多种说法,但“教育评价是……价值判断过程”已达成共识。

确切他说,教育评价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

人们对事实判断的科学性与科学化毫无疑义,却对价值判断的科学性与科学化一直持有怀疑。

因此,本文将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角度,分别对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进行系统探讨。

一、教育评价科学性之症结:价值判断的科学性受到怀疑要揭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必须从“评价”和“价值”两个词语的涵义入手。

在我国的词典中,“评价”是“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英语中evaluae(评价)是从value(价值)而来的,只是加上前缀e一,具有加强词根的意义。

由此看来,评价与价值是分不开的。

按照马克思的有关论述②,价值反映着主客体的关系,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价值所肯定的内容是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

价值是客体的主体效应,既取决于客体,又取决于主体,是主体对客体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关系。

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的判断,它是一种主体性活动,随着主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评价的科学性问题成为20世纪哲学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人们最大的疑惑在于:在一个与事实判断不同的价值判断的领域中,我们有没有充分的理由去证明我们所赖以作出评价的价值准则是科学的;我们有没有充分的理由去评判不同的价值准则,去评判不同的价值判断……如果我们没有充分的理由,或者根本没有理由,那么不仅所有关于价值判断的研究是荒谬的,而且我们整个的现实生活也是荒谬的;不仅过去所有的选择是荒谬的,而且未来将进行的任何选择也都注定是荒谬的。

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

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

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吴英垲烟台市第二中学摘要:在现在的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还有学生都需要学习教育学的相关知识。

而教育学的内容需要进行科学化已经成为现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对于教育学的知识怎样进行科学化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探究还有分析。

关键词:教育学;知识;学科;社会科学;科学理论教育学知识一直以来都是教师进行教育事业一定要掌握的常识。

教育学的相关教材是获得教育学知识重要的渠道和来源,科学合理的教育学教材对学好和掌握好教育学知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版了很多种类的教育学教材,这些教材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长时间来看教材的知识结构设置还是存在了不少的问题,有的教材甚至存在着在内容里出现了很多重复的现象。

一些教材的内容对于不同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的知识在整合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还有的教材的知识缺少区别的特性,没有体现出现在的时代精神。

所以以上出现的问题都是教育学的知识没有科学化的结果。

因此从目前来看,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已经显得非常的重要了,而教育学教材上的内容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可以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有很大的必要进行科学化的改革。

以下对教育学知识的组成标准和准则做全面的诠释。

教育学是有关教育的存在还有教育的发展的知识,有很多层面的意义。

教育学这门学科涵盖了自然,农业,医药,工程等等门类的学科。

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学习教育学知识的学习者们第一就需要学习教育学的课程。

这样的不同类型教育的教学目标在总体上是存在着相同的性质的,不过在具体的目标制定上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我们在分析和研究教育学这个专业的不一样的方面上也应该学会进行横向的比较,在一些层面上也看清了不同的学习者学习教育学知识的特点。

不一样的教育基础的课程使用的教育学的教材主要包括下面的几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学基础等等这些教材。

以上的书籍的教育学知识在教学的对象,目标与内容方面,有明确的侧重点。

对于不一样的教育的教育学的内容尽管有不一样的目标,任务等等,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学教材的构成都需要遵循基本的标准和原则。

论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

论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

论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一、本文概述《论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是一篇深入探讨教育学知识科学化进程的学术论文。

本文旨在分析教育学知识的现状,揭示其科学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实现教育学知识科学化的路径和策略。

文章首先对教育学知识的内涵与特点进行界定,明确教育学知识科学化的内涵和要求,然后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教育学知识科学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揭示教育学知识科学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教育学知识科学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提出促进教育学知识科学化的策略和建议。

文章对教育学知识科学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层面,通过对教育学知识科学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教育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推动教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在实践层面,本文提出的策略和建议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概念与内涵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是指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理论等各个层面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以提高教育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科学化的教育学知识不仅要求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而且要求具有实证性、可验证性和可操作性。

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意味着其研究对象的明确化和具体化。

教育学应该明确自身的研究对象,即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通过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这种明确化和具体化的过程,有助于消除教育学的模糊性和歧义性,提高教育学的科学性。

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要求其研究方法的科学化。

教育学应该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系统的、客观的研究。

同时,教育学还应该注重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还意味着其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

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历史的观点

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历史的观点

到了现代,实用主义、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等哲学思想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这些思想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和创造力,以及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当代教育哲学还教育公平、多元文化教育和全人教育等问题,致力于推动教育的 变革和创新。
教育科学历史的研究
教育科学历史的研究主要教育体系和教育实践的发展过程。通过对不同历史 时期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践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哲学的演变和教 育科学的发展。
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应当注重全人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和终身学习等理念 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反思新的教 育理念和方法,以应对时代的变化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 历史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参考内容
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进与多维度音乐课程价值及逻辑起点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推进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以培养更多具有全面素养的优秀人才。
参考内容二
教育哲学:以哲学视角剖析教育 问题
在教育领域中,哲学思考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次演示将通过探讨 教育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哲学思想如何影响教育,从而对教育哲学展开深入讨论。
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 亚里士多德等人,都对教育持有独特的见解。苏格拉底强调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思考的艺术。柏拉图则将教育视为塑造理想国 度的工具,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出具有智慧和美德的人才。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人的 全面发展,认为教育应涵盖德、智、体、美等多个领域。
结论
总的来说,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进和多维度音乐课程的价值不容忽视。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维度音乐课程 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独特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提高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音乐课程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哲学与教育学原理

教育哲学与教育学原理

教育哲学与教育学原理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哲学和教育学原理是教育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学科,它们对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哲学和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关系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育哲学的概念与特点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和方法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的哲学基础,探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教育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关系。

教育哲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哲学性:教育哲学是一门哲学学科,它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探讨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2. 综合性:教育哲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伦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等,它综合了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全面理解和解决教育问题。

3. 指导性:教育哲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它通过研究教育的目的、价值和方法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思考和行动的方向。

二、教育学原理的概念与内容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活动规律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的实践问题,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和方法,以提高教育效果。

教育学原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目标:教育学原理研究教育的目标设定问题,探讨如何确定合理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目标。

2. 教学方法:教育学原理研究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育评价:教育学原理研究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标准,探讨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育的效果。

三、教育哲学与教育学原理的关系教育哲学和教育学原理是密切相关的两个学科,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教育哲学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而教育学原理则是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指导。

1. 教育哲学的指导作用: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为教育学原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教育哲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观念,对教育学原理的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论教育学的科学性 ——实践哲学的话语分析

论教育学的科学性 ——实践哲学的话语分析

论教育学的科学性——实践哲学的话语分析教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应该具有科学性。

本文从实践哲学的话语分析角度来探讨教育学的科学性。

实践哲学强调从实践中抽象出科学规律,实践是验证理论的基础。

教育学同样要从教育实践中提取相应的科学规律。

科学性是指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具有准确性、可重复性、可证伪性等科学特性。

具体来说:第一,教育学应该具有准确性。

教育是一项高度细致和复杂的事业,仅仅凭借个人经验和感觉无法囊括和理解到它的全部。

因此,教育学需要准确地定义和描述教育的各个方面,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方法等,从而准确把握教育的真实面貌。

第二,教育学应该具有可重复性。

科学实验是一个彻底的重复性过程,研究对象的变化要被确定最小限度,研究方法必须可重复、可验证。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知识和行为,需要通过多种重复的实验和验证来证明理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才能真正成为科学研究中长期积累和普遍适用的知识。

第三,教育学应该具有可证伪性。

科学研究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才能保证其可证伪性。

同样,教育学也应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通过不同的实验条件来检验教育理论是否可证伪。

同时,教育学也应避免理论的主观性、偏见性和无法验证的模糊性。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学虽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没有达到完美的科学标准,但在有效性和实用性方面却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学研究成果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参考,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技巧。

同时,教育学研究成果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准确和可靠。

总之,教育学应该具有科学性。

只有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参与教育实践。

并且,教育学的科学性必须持续探索和完善,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

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

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是研究教育的本质、目标、方法和价值的学问。

教育哲学学通过思考和辩证的方式,探讨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是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基础,对于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的起源和意义教育哲学学作为一个学科,起源于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家们通过思考教育的目的和价值,提出了多种关于教育的观点和理论。

例如,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道德和智慧的公民;亚里士多德则主张教育应该使人们达到幸福和理性的境地。

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对于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指导我们进行教育实践。

其次,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能够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最后,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还能够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指导教育研究和教育评价的进行。

二、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使学习者在身心、智力和道德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和有道德的公民。

2. 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学习环境等多个方面。

教育的方法应基于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教育的价值和伦理:教育的价值和伦理是教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教育的价值应该体现社会公平、人权和人的尊严等基本原则,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4.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还研究教育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教育学的教育哲学学采用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探索,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探索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探索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探索教育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致力于研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体系。

而教育哲学则是教育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通过哲学思考与研究,探索教育的本质、意义以及实践中的价值观与原则。

本文将就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进行探索,旨在深入了解教育学专业与教育哲学的关系以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教育学专业与教育哲学的关系教育学专业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成为一门系统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育学专业主要从认知、发展、社会和文化等不同层面来研究教育,以达到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而教育哲学作为一门探究教育的哲学学科,旨在通过哲学的思考和分析来探讨教育的本质与目标。

教育哲学通过哲学思辨的方式,对教育的价值观、价值取向以及教育实践中的理论与原则进行研究和探讨。

因此,教育学专业与教育哲学紧密相关,教育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二、教育学专业中的教育哲学研究在教育学专业中,教育哲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教育哲学知识,提高对教育活动的理论思考与指导能力。

教育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而教育哲学研究旨在探讨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和意义。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需要研究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目标与价值观的解释和界定,从而明确自己对教育的追求和价值取向。

2. 教育理论与方法:教育哲学研究还涉及教育理论与方法的探索。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教育哲学的相关理论,了解教育活动的不同理论模式与方法论,并运用于实际的教育实践中。

3. 教育伦理与道德教育: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教育哲学时,还需要关注教育伦理与道德教育的问题。

教育哲学探讨了教育实践中的伦理原则和道德价值,培养教育学专业人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4. 教育创新与变革:教育哲学研究不仅关注传统的教育问题,也关注当代教育改革与创新。

第三章从教育哲学看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

第三章从教育哲学看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

第二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实质: 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确定教育学研究方法的根本依据。 教育学不完全是揭示教育规律,而是建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 一的合理性教育理论,是合理性的科学化。建构乃主体根据自己 的目的和客观事物的规律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新本质事 物的实践过程。
第三章从教育哲学看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立足教育哲学反思批判的视角重新了解教育学科学化的过程全面理解教育学的科学化即教育学的合理性深入理解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是教育学研究合理性的实质结合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理解和掌握多样化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准确理解教育实践是教育学的形成本原和评价标准及教育学知识的分化综合和层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教育学独特学理的哲学理解及教育学科学化和合理性的过程实质方法和本原标准难点在于对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是教育学研究合理性的实质乊准确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何谓教育学意义上的科学化?
教育学应该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 ——赫尔巴特
对待教师与学生、教材与经验和课堂 活动的态度和教
育观念为标准
——杜威
梅伊曼、比奈等:是否应用实验方法及其能否达到数学 实证那样的精确作为科学研究是否科学的标志
第一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过程
奥康纳:以教育学概念、命题和体系是否严密 和具有逻辑性为标志衡量教育学研究的科学性
一、从中国古代和现当代西方哲学视角看教育学 二、从教育学研究的历程看教育学研究 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教育学研究合理性的实质
一、从中国古代和现当代西方哲学视角看 教育学
选择更要选择需要之路、目的之路。规律不为目的而存在, 但为目的而选择。目的既不能离开客观规律而实现,也不能离开 主观追求而确定和评价。自然之路是自在之路,客观之路,无言 之路,既无为又无不为之路。人行之路是规律之路和目的之路统 一之合理性之路,是自为之路,选择之路,言说之路,实践之路。 教育之路,教育本质也是自为、选择、言说、实践和建构的,不 是自在、无言和唯一的,也不完全是实验和实证的。科学即客观 与主观、事实与价值、规律与目的、物性与人情、天然之理与人 性之理的统一之道理。

教育学的科学化分析

教育学的科学化分析

教育学的科学化分析一、教育学科学化教育学界目前不少人就将教育实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很缺乏信心,有的持保留态度,有的甚至明确表示反对。

原因是他们认为,受教育者学习的东西来自各个方面,非常细化,不能笼统混为一谈,如果只谈教育学,不能很好地学到知识,他们对这种规律研究得不够深入,认为教育学是一门没用的学问,不值得深入研究。

事实上,教育学的确没能很好地提供技术和规范的知识体系,它的意义就在于广泛的研究人存在的意义,生活的本质,是对生命的诠释和探询。

那么对于这样的大的笼统的学科,我们应该怎么去研究科学化呢?首先,我们必须是用人文的方式研究和把握他,重点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但是必须申明,教育学并不是凌驾在基础学科之上的,如果将俩者割裂开来就错了,教育学可以指导基础学科的发展,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要将教育学科学化,是有效运用教育学指导我们的最佳途径,具体方法即研究教育哲学问题,坚持正确的原则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民族历史,和研究现代主流社会观念,来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学科,只有将教育学科学化,学古通今,我们才能让教育学健康发展,更好地指导我们现在。

二、教育学知识的运用教育实践不仅有赖于教育学科学水平的提高,还有赖于对教育学知识的正确运用。

教育规律经常不是线性的,正如其他社会科学知识一样,教育学中社会科学形态的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相比,前者通常揭示一个适当的范围,而不像自然科学知识一样精确和准确。

比如,自然科学可以精确计算出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不能小于这个速度。

然而,当我们研究教育公共支出与GDP的关系时,得出的结论通常是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在一个幅度(比如4%~6%)内比较合适。

决策者使用这个研究结果时,还需要考虑政治以及其他社会因素,通过法定程序,在这个幅度内做出决定。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教育学本身的特性确实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因为他是将教育学的一些原理通过一些方法转换在实现对教育活动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狄尔泰
第四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本原和标 准: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
教育学理论的科学性不在于它的概念的精确性和 体系的完备性,而在于对于教育实践科学化和合理性 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合理性发展主要不是数量的 发展、普及的程度和表面的繁荣,而在于它真正发挥 促进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作用。
一、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二、教育实践是教育学的形成本原和评价标准 三、教育学知识的分化、综合和层次
因此,教育学研究就需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确定和采 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本原和标 准: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
二、教育实践是教育学的形成本原和评价标准
教育实践、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是教育学科 学化的本体:终极本原、源泉和终极关怀、 归宿,是教育学理论推演的逻辑支点,评价 的尺度和检验的标准。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教育学独特学理的哲学理解及教育学科学化和合理性的过程、 实质、方法和本原标准,难点在于对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是教育学 研究合理性的实质之准确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实质 第三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方法 第四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本原和标准
二、从教育学研究的历程看教育学研究
古今中外,人对教育的认识既有共同特点又有很大差异,这 种现象不能说明教育是任人解释的什么都可能是的主观存在和只 有一种不可改变的本质的什么都不可能是的客观存在,教育学研 究根本就没有确定性和科学性,而只能说明教育学理论是对合规 律性的教育和合目的性的教育之统一的合理性教育的理论建构或 选择、生成,教育是在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之统一的合理性教育 理论引导下发展或生成的 。
教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从具体过程来说,科学不 涉及价值关怀,只重视事实实证,否则科学将无法进行,不可能 求真。但人文社会科学及其教育学不能不涉及价值关怀,否则也 不可能认识规律,建构合理性理论。
采用实证方法认识教育事实和客观规律与采用哲学社会科学方法 研究教育价值和主体追求规律,对建构合理性教育理论和教育学 的科学化都是重要的。
——欧阳康
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教育学 研究合理性的实质
合理性是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合理性, 只能在主体间的生活世界中去寻找, 在主体间的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 互理解、融合、接纳和取得共识的交 往中形成 。
——哈贝马斯
第三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方法:科 学实证和哲学人文建构结合
一、教育的对象与教育学的方法 二、 教育学的对象及其方法 三、教育学方法与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教育学 研究合理性的实质
教育学建构其合理性既有特殊性,也是人文社会 科学研究方法共同特点的反映。
合理性无论是行为还是信念,其核心是根据信仰做我们 有充足理由去做的事,合理是为了进步,合理性在于做 出最进步的理论选择
——劳丹
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教育学 研究合理性的实质
理论脱离实践是理论研究的大忌,是理论贫 困化的根源。教育理论研究建构促进教育实 践发展的合理性理论,既包括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 也包括对教育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否定,而不是消极 适应实践。
第四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本原和标 准: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
三、教育学知识的分化、综合和层次
教育学的分化和综合是相互促进的,没 有分化就没有综合。没有综合,分化就失去学 科发展的共同基础。分化是对综合之分化,分 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使不同学科相互渗透和 相互联系起来,达到综合,综合是对分化之综 合。
方法的关系 四、教育学方法与人文科学方法的关系
一、教育的对象与教育学的方法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确定教育学研究方法
和建构教育学方法论
的根本
前提、客观依据、逻
辑支点
及其评价的 最高尺
度和
检验的终极标准。教
育学
研究的特点就是对象的特殊性和方法的综合性。Βιβλιοθήκη 二、 教育学的对象及其方法
教育学以教育事实为对象就是以教育存在为对象。 从研究对象内容的主要性质和方法分:
第四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本原和标 准: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
一、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理论教育学的研究和教学是加强加强教育学基本理论 的主要途径,是大学教育学教学的主要内容。
实践教育学是教育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影响教育 实践的重要中介环节,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和 研究的主要内容。
各种分支学科的教育学发展都是教育学的整体发展。 繁荣和科学化所需要的,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对教育 学的发展和科学化也都是重要的。
何谓教育学意义上的科学化?
教育学应该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 ——赫尔巴特
对待教师与学生、教材与经验和课堂 活动的态度和教
育观念为标准
——杜威
梅伊曼、比奈等:是否应用实验方法及其能否达到数学 实证那样的精确作为科学研究是否科学的标志
第一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过程
奥康纳:以教育学概念、命题和体系是否严密 和具有逻辑性为标志衡量教育学研究的科学性
的人,能以价值合理性为动力,以工具合理性为行动准则,将信
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互补交融的结合起来。
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教育学 研究合理性的实质
所谓合理的,就是合规律而被认为是客 观的,合目的而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合 逻辑而被认为是严密的,合理智而被认 为是正常的,合规范而被认为是正当的, 有根据而被认为是应当的,有理由而被 认为是可理解的,有价值而被 认为是 可接受的,有证据而被认为是可相信的, 有目标而被认为是自觉的,有效用而被 认为是可采纳的。
第一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过程
一、解构和建构交替:教育学科学化的过程
纵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在经验描述阶段、 哲学思辨阶段、科学实证阶段还是在规范综合阶段、 科学人文阶段,都不难看出它既是一条生长和建构之 路,也是一条“终结”和解构之路,是以合理性为实 质的科学化的历史过程。
第一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实质: 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确定教育学研究方法的根本依据。 教育学不完全是揭示教育规律,而是建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 一的合理性教育理论,是合理性的科学化。建构乃主体根据自己 的目的和客观事物的规律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新本质事 物的实践过程。
教育科学:用观察、实证和实验等方法研究教育客观 事实、认识教育客观规律。
教 育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用思辨、反思和形而上学的方法研究教育思想,认
学 识并选择和建构教育本质、价值和规律
综合学科:还有众多学科是综合的。
三、教育学方法与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方法的关系
教育学与哲学自古就有天然的紧密联系,在当代人类认识的科学 视野由自然转向社会文化,由事实转向价值,由认识转向评价, 由存在转向行动,由描述转向规范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一、从中国古代和现当代西方哲学视角看教育学 二、从教育学研究的历程看教育学研究 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教育学研究合理性的实质
一、从中国古代和现当代西方哲学视角看 教育学
选择更要选择需要之路、目的之路。规律不为目的而存在, 但为目的而选择。目的既不能离开客观规律而实现,也不能离开 主观追求而确定和评价。自然之路是自在之路,客观之路,无言 之路,既无为又无不为之路。人行之路是规律之路和目的之路统 一之合理性之路,是自为之路,选择之路,言说之路,实践之路。 教育之路,教育本质也是自为、选择、言说、实践和建构的,不 是自在、无言和唯一的,也不完全是实验和实证的。科学即客观 与主观、事实与价值、规律与目的、物性与人情、天然之理与人 性之理的统一之道理。
第三章 从教育哲学看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
教育学科学化? 教育学合理性?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立足教育哲学反思批判的视角,重新了解 教育学科学化的过程,全面理解教育学的科学化即教育学的合理性,深 入理解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是教育学研究合理性的实质,结合教育 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理解和掌握多样化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准确理解教 育实践是教育学的形成本原和评价标准及教育学知识的分化、综合和层 次。
韦伯认为责任伦理是工具合理性或形式合理性,
指以能够计算和预测的后果为条件来实现目的的行
为;
信念伦理是价值合理性或实质合理性,指主观
性行
动具有无条件的、排它的价值,而不顾后果如
何、
条件怎样都要完成的行动。工具合理性和价值
合理
性互为非合理性或者非理性,在理论上本质不同,在实践中互为
前提,此消彼长,共存于同一事物之中。一个具有真正自由人格
赫斯特和彼得斯:教育理论是从理论上研究制 定指导人的教育行动原则的实用学科
布雷津卡:教育学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 的综合科学
第一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过程
二、教育学的科学化即教育学的合理性
实证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对教育学的科学化 的确具有重要意义,但教育学的科学化并不完 全是实证化和实验化,也不完全是哲学化和人 文化,而是认识规律和追寻意义,客观反映和主观建构的合理性 教育学理论的形成过程,是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是合理性的 科学化过程。建构是主体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客观事物的规律形成 新事物的活动过程。这种思想观点从杜威开始,到解释学、现象 学和后现代主义等哲学影响下的教育学中形成广泛共识。
四、教育学方法与人文科学方法的关系
教育学研究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相似多于
差异。教育学借鉴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是要
把人当作具体的人来研究,避免形成这样的认
识:当教育学把人当作人和具体的人研究时,
认为它是不科学的;当教育学把人当作物(自
然人)和抽象的人研究时则认为它是科学的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