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 教育目的
资本主义社会 培养掌握国家机器和管理 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 生产的统治人才 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 阶级安宁和悠闲的奴 仆 社会主义社会 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
2、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社会形态 工业社会 人才规格要求 一定的阶级意识和思想品德 科学知识与生产技能 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注重个性、开拓性和创造性
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
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
案例
• 1963年出台的《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规定: “根据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 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 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小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 • 全日制小学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祖国爱人民爱劳 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写作和计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自 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身心得 到正常的发展,具有健康的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 动习惯。” • 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 ) • A国家教育目的具体化为小学培养目标 • B教育目的包含了培养目标 • C教育目的基本上等同于培养目标 • D教育方针就是教育目的
农业社会 只规定了政治思想品德上的要求
信息社会
五、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的价值取向
•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 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 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
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
•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涉及的
教育学第三章---第八章练习
第三章当代中国教育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教育体制:3.教育制度;4、教育立法:二、填空:1.教育必须为________服务,必须同__________相结合,培养__________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社会制约性,它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约_____________的制约、同时还受到_______________的制约。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_______,基本形成______,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5、__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得以颁布与实施。
6、我国国家教育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___________制度。
7、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_____________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_______年______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
9、教育体制的核心是____________。
10、学业证书从学生完成学业的情况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学历的有效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
11、我国学位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等级。
国务院设立__________,负责领导全国的学位授予工作。
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
12、我国教育督导机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级设置。
13、学校评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选优评估三种形式。
14、在现阶段,基础教育应以____________办学为主。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较全)
练习题库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人的发展——参考答案: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其身心发生的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2、遗传素质——参考答案:遗传素质是指生物的亲代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包括有机体的构造、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3、环境——参考答案: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影响的外部客观世界。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主体因素——参考答案:主体因素主要是指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环境和自我的能力和活动。
5、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参考答案: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个体身心的发展是具有一定顺序的,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向发展。
二、填空题1、人的发展包括和的发展。
2、人的心理的发展包括和。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以概括为、、、、。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6.所谓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上的特点。
8.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
9.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就是。
10.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
11.所谓,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12.个性亦称,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立性。
13. 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14.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是。
15.人的身心发展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第三章 教育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 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 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中。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素质教育的内容组成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选择、填空10年考题 )
(1)导向功能 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方向,预定发展结 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 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 和标准。
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 着很大的问题。违背了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 方向。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经验改革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以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 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 精神。
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 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组成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简答、填空、选择)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 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 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的教育。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一种注意形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5.意识是指一个人对于内部和外部刺激的知觉。
6.无意识是指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7.前意识,也称之为"潜伏的无意识",它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意识水平。
8.所谓意识水平是指在某一时刻人对刺激能够觉知的程度。
9.白日梦是指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
10.人的生物节律中大约1/3是行为静止的阶段,称为睡眠。
11.注意的范围也叫做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多少的特性。
1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的久暂特性。
1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
14.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15.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16.所谓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
二、填空题1.指向性集中性2.强度紧张度3.指向的范围4.心理过程5.选择功能维持功能监督和调节6.选择功能7.时间上8.适应性的动作无关动作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多余动作的产生9.觉知性10.外部事物内部刺激自身状态11.无意识水平前意识水平意识水平12.无意识13.意识状态做梦自发的14.脑电活动15.五非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做梦16.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17.无意注意18.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19.相对强度20.绝对新异性相对新异性绝对新异刺激相对新异刺激21.目的性意志成分22.无意注意有意注意23.哈密尔顿24.一个对象同一活动分散25.无关刺激的干扰单调刺激自身的状态三、单项选择题1.④2.②3.①4.④5.②四、判断题1.—2.+ 3.+ 4.—5.+ 6.—7.—8.—9.+ 10.—五、辨析题1.(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3)--第三章学前教育的目标(试卷及答案)
第三章 学前教育目标(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5min)1、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2、活动性原则源自于的 “做中学”。
3、发展适宜性原则是当今幼教界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提出这一教育原则的是4、社会要求与 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5、国家规定保育员的最低学历是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0min)1、教育目的2、幼儿园教育目标3、幼儿园任务4、《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三、想一想(40分,20min)1、幼儿独立自主性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5分)2、简述保育工作者的工作范畴和任务。
(5分)3、综合性原则应注意哪些事项?(5分)4、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5分)5、简述现化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10分)6、如何理解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10分)四、做中学(40分,25min)1、案例分析:光明日报: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中,幼儿学外语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上英语兴趣班已成为一些幼儿家长的首选,书店里幼儿英语教材也越摆越多。
有的英语教育公司一套幼儿英语教材要收5000多元,有的“双语”幼儿园半年收费达6800元。
一些家长质疑:幼儿学英语作用究竟有多大?幼儿英语应该怎样学?根据这些现象,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几大原则。
(20分)2、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在实现双重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哪些方面的挑战?谈谈你的看法。
(20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近期目标2、杜威3、美国幼儿教育协会4、个体的发展规律5、初中毕业学历二、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一个国家、民族通过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它是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2、幼儿园教育目标: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
3、幼儿园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教育术语解释1.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观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
3.操作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标,一般是由一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具体教育目标所组成。
4。
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涵着人的发展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质。
5。
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
6。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
其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7.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8.教育的人文性:即它自身活动对社会精神生活、文化发展、价值精神建构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这方面的意义体现为教育在社会中的人文价值。
9.人文素质:指与人认识解决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问题、与人从事社会价值建构活动密切相关的人类文化、价值方面的素养、品质及能力发展水平,通常体现为在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关切中所形成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及其能力等.二、判断题1。
第三章 教育目的
各种结果。具有持续性特点。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终极性教育目的与发展性教育目的关系: 终极性教育目的是发展性教育目的的根本性依据,是发展 性教育目的确立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发展性教育目的是终极性教育目的实现的“必经路线”和 必不可少的“具体策略”,是终极性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案例四:读书为什么?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语文教师尹健庭在其撰写的《入学教育课》中写道 ,“读书干什么?。。。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 ,将来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
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所以我强调读书是为了自己。”
人对多门功课不及格却不以为然,他在《三重门》自述中表明了自己的心
声:“还是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 想好。”这又引起了教育界的恐慌,虽然不少人为韩寒惊讶叫好,但也有 不少人认为韩寒是个“问题少年”,很多人在为韩寒的处境和未来担忧, 这个“高才留级生”已成为教育界、文化界争论的一个热点。
思考: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 家长、教师和社会到底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他们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
•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意识性和目的性。
•我们再做任何事情之前总要有个目的和计划才行,而动物的
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强。 •比如你为什么要上大学?你为什么要选择当老师?这其中也
(三)正式决策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教育目的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被社会一定权力机构确定并要求所 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 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它不是被社会的一定权力机构正 式确立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理论主张和社会根基而存在 的。 二者因不同的社会需要常有互为依据的情况。
教育目的09关
1.''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
都有赖于SH。
〃这是学者的观点。
参考答案:孔德
2.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为重点的教育。
参考答案: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3.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____ 上。
参考答案:教育目的
4.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o
参考答案:教育目的
5.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参考答案: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6.是GJ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
导方针或总方向。
参考答案:教育方针
7.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一。
参考答案:蔡元培
8.教育方针是一的政策性表达。
参考答案:教育目的
9.美育的主要内容有艺术美育、自然美育、SH美育和一。
参考答案:教育美育
10.教育家曾说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GJ公民当作GJ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
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
〃这是教育史上较为典型的SH本位目的论思想。
参考答案:凯兴斯泰纳。
教育学资料(附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2.昆体良的(A),比较系统的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
A.《雄辨术原理》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3.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A)。
A. 《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 《大教育论》D. 《教育论》4.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B)A. 《康德论教育》B. 《普通教育学》C. 《教育漫话》D. 《爱弥儿》5.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B)A. 赫尔巴特B. 夸美纽斯C. 康德D. 培根6.柏拉图的名著是(A)A. 《理想国》B. 《政治学》C. 《伦理学》D. 《爱弥儿》7.首次提出并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是:(A)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孔子8.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是我国的教育著作(B)。
A.《师说》 B.《学记》 C.《论语》 D.《大学》9.“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出自(D)。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10.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B)。
A.《爱弥尔》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1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D)。
A.社会科学 B.自然科学 C.交叉科学 D.人文科学1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C)A. 《大教学论》B. 《论演说家的培养》C. 《学记》D. 《劝学》13.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C)A. 《教育漫话》B. 《大教学论》C. 《爱弥儿》D. 《普通教育学》14.“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C)A. 《论语》B. 《学记》C.《孟子·尽心上》D. 《劝学篇》15.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A. 《论语》B. 《学记》C. 《孟子》D. 《中庸》16.主张“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观点的是(B)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关系起源说17.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A. 利托尔诺B. 孟禄C. 高尔顿D. 达尔文18.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A. 生物起源说B. 神话起源说C. 心理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19.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C)A. 教育者和教育影响B. 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C.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D. 教材和教法20.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是指(C)A. 教育内容B. 教育对象C. 教育手段D. 教育原则二、判断题1.早在原始社会里就出现了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教育。
教育学第三章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培养劳动者是(、培养劳动者是( A A A ))。
A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 B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 、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D D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C C C ))。
A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 B B、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智、体全面发展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 D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B B ))。
A 、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 B B B、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C C C、科学本位论、科学本位论、科学本位论 D D D、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这一观点是( A A A )教育目的论。
)教育目的论。
A 、神学的、神学的B B B、科学本位、科学本位、科学本位C C C、社会本位、社会本位、社会本位D D D、个人本位、个人本位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D D ))。
A 、哲学观念、哲学观念 B B B、人性假设、人性假设、人性假设 C C C、理想人格、理想人格、理想人格 D D 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6、( C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第三章 教育目的
(四)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要以教育目的要求时刻校准教育实践活 动的方向,把它作为衡量、评价教育实 践的根本标准
五、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素质一词原来是个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概念,是 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即遗传 素质。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一词已扩展成一个含教育学和社 会学意义的概念,它是指个体在先天基础上,经过 后天环境影响、教育训练和主观努力而形成的顺利 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借助三种方式进行: 1.确定价值的方式; 2.标准的方式; 3.目标的方式; 调控对象: 1.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2.学习者(对学生的外部调控和学生的自 我控制)
(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1.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 2.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个功能相互联系、综合体现。定向功 能伴随评价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调控功能而发挥;调 控功能的发挥需要以定向功能和评价功 能为依据;评价功能的发挥凭借定向功 能。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 情趣以及个性等方面充分、自由、统一、和谐地 发展。
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1、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 运用 这个含义主要是从把人作为劳动力这个角度提 出来的。 2、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发展 这个含义主要是从把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 和”这个角度提出来的。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1、德育 : 即培养人思想品德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 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 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 心理品质教育的总称。
教育学基础作业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答:教育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首先,这个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征”,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目的性德活动,即使是儿童的游戏也不例外。
这样,没有明确目的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为“教育”。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作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知识、技能和信仰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这二个过程是互为前提、密不可分的。
再次,这个定义枪挑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再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因此,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就不能称为“教育”,因为这的“引导”、“促进”和“加速”作用。
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2.信息社会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网络、学校与市场的联系、教学组织形式等(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答:第一,教育史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段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五,再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他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几乎,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之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第三章教育目的题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下列表述中不适当的是( )。
A.传递和保存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文明成果B.培养能更新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C.培养既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同时又能合理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D.复制、再生产现有的社会存在模式2.关于教育目的,错误的是( )。
A.教育目的反映的是教育培养人的规格,具有阶级性B.教育目的主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C.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D.教育目的的确立主要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3.我国古代“明人伦”的思想是一种( )。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4.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B.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C.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5.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
A.教育为服务B.教育怎样培养人C.要把教育引向何方D.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6.下列人物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体现的教育目的论不同的是( )。
A.孔德B.荀子C.福禄贝尔D.巴格菜7.根据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可将教育分为( )。
A.教育反映生活说和教育体现生活说B.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C.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说D.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8.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 )A.宗教本位与个人本位B.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C.社会本位与自然本位D.个人本位与自然本位9.小丽和小明是同班同学,小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希望老师能够讲述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小明学习稍吃力,希望老师能够多讲一些习题多做练习。
尽管两名同学对老师的要求不同,老师选择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保证课堂进度的同时适度练习,同时让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这个案例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教育学概论习题1-8章(配答案)判断题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 尽心上》。
(√)P12.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P23.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
(√)P2 4.“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 )P35.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与元朔五年,设博士弟子,是中国大学建立之始。
(√)P37.奴隶社会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四书”和“五经”。
( )P58.东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的建立。
(√)P59.“五经”包括《诗》、《书》、《礼》、《中庸》、《孟子》。
( )P61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
(√)P711.隋炀帝大业二年,设进士科,是科举制之始。
(√)P712.上个世纪末,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了两大教育上的决策:其一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二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 )P1113.中世纪的“四艺”指的是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伦理。
(√)P1414.中世纪的“七艺”指的是骑马、游泳、投矛、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 )P141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
(√)P1516.教育普及化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保证。
(√)P1817.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
(√)P2318.赫尔巴特的学生齐尔和赖因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 )P2319.杜威提出传统教育三中心是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教材中心。
( )P2420.十九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不断改造”。
( )P24 2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P2522.《论语》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章节典型真题:教育目的与制度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章节典型真题:教育目的与制
度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
1.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 )。
A.泛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主张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相关知识点: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2.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相关知识点:教育目的的结构
3.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检查和规定是( )。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教学计划
【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这三个概念的辨析,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注意理解清楚。
教学目标应该是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体现出来的,而教育目的是规定培
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的,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相关知识点: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教师招聘教资招考特岗教师事业单位考试《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选择题共60题附答案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属于文化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柏拉图C.斯宾塞D.斯普朗格2. ”在教育的目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这表达的教育的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团体本位D.虚无主义3.古希腊圣贤柏拉图认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的目的也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教育的好坏也只能依据教育是否能为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服务。
柏拉图的这一观点属于()。
A.神学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论C.个人本位教育论D.教育无目的论4.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了()对教育质量的规定性。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育功能D.教育政策5.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反映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6.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活动形式和教育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最高准则。
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马斯洛夸美纽斯B.涂尔干福禄贝尔C.柏拉图孔德D.萨特利托尔诺A.导向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反馈功能7. “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服从社会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主张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有()0A.马斯洛夸美纽斯B.涂尔干福禄贝尔C.柏拉图孔德D.萨特利托尔诺8.法国教育家涂尔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由此可看出涂尔干强调教育应()。
A.促进社会的稳定B.促进人适应社会C.促进人本性的发展D.促进社会的延续9.盛行于18-19世纪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非为了社会服务。
下列属于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A.赫钦斯B.巴格莱C.赫尔巴特D.凯兴斯泰纳10.李老师和张老师在探讨教育目的时提到了如下观点:①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②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③教育目的是确定教育内容、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④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和评价功能;⑤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P43
“O” 这个是什么? 这个是什么?
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 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 倾向。
教师教育学院
在教育史上,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争论最多 影响最大也最为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 竟是注重于个人发展 个人发展还是注重于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具 个人发展 社会需要 体有以下观点:
教师教育学院
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 我们在初三学习期间,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 小时, 我们在初三学习期间,每天睡眠不足 小时,每星期 我是一位刚跨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写信反映学习现状……我 我是一位刚跨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写信反映学习现状 我 假日只有半天,从来不敢奢望双休日。 假日只有半天,从来不敢奢望双休日。除了参加中考的 们对读书没有丝毫兴趣。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 们对读书没有丝毫兴趣。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完了就排 课程外,其他的体育、美术全免了。多病、 课程外,其他的体育、美术全免了。多病、近视持高不 名次(除了第一名外,其他人的自尊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名次(除了第一名外,其他人的自尊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稚气未脱的脸上,联赛、竞赛、摸底、模拟 下,、段考、期中考、戴一层酒瓶厚的镜片,一副未老 、统考、 月考、段考、期中考、联赛、竞赛、摸底、模拟、期末考、统考、 月考稚气未脱的脸上,戴一层酒瓶厚的镜片, 、期末考 先衰的样子…… 先衰的样子 会考、测验,其实,考试只考查了记忆力。 会考、测验,其实,考试只考查了记忆力。然而我们每天都处在 惨痛啊与决裂啊 高分造成的高压环境中,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被扼杀了。 高分造成的高压环境中,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被扼杀了。我参加过 地区招生考试,考试时作弊行为触目惊心,更有老师协同作弊。 地区招生考试,考试时作弊行为触目惊心,更有老师协同作弊。 因为学习最终是通过一场考试,因此,许多同学平时学习不认真, 因为学习最终是通过一场考试,因此,许多同学平时学习不认真, 到考试时就作弊。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到考试时就作弊。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A 教学目的B 教育目的C 培养目标D 教学目标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 教育目的B 教育任务C 教育规律D 教育原则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A 控制作用B 制约作用C 促进作用D 指导意义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A 主要方法B 重要方法C 唯一方法D 特殊方法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A 教育方针B 教育目的C 教学目标D 培养目标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 教育的性质B 教育的任务C 教育的内容D 教育的规律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 高水平的智力B 实践能力C 健康体魄D 创新精神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A 实践能力的培养B 思维能力的培养C 想象能力的培养D 创新能力的培养二、填空题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___ 。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____ ,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___3.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____ 。
4. ____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5.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教育目的是____ 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7.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____ 相对而言的。
9.全面发展的人是____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10. ____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1.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____ 的教育。
12.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____ ,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13.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____ 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1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____ 的教育。
15.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 ,是一种精神状态。
三、简答题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5.怎样理解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6.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7.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8.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有哪些?9.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10.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有哪些要求?11.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有哪些要求?12.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13.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能力,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四、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选择题1.B 2.A 3.D 4.C 5.D 6.A 7.D 8.D二、填空题 1.总的要求 2.出发点、归宿 3. 特殊要求 4.教学目标 5.社会性 6.社会需求7.人的全面发展学说8.片面发展9.精神和身体10.教育与生产劳动11.非认知因素12.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13.鉴赏美和创造美14.劳动观点和习惯15.人格特征三、简答题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1)导向作用。
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激励作用。
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3.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
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可以测量,而目的是不能测量的。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5.怎样理解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6.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8.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有哪些?(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9.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10.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有哪些要求?(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11.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有哪些要求?(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12.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
13.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能力,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离不开大量具体的知识,但创新能力决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不仅表现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四、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才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
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
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