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目的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教育目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概念: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及意义: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受教育着的身心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调控、评价和激励功能(简)(一)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简答)

1、对教育的社会性质有定向作用,对教育“为谁培养人”作了明确规定

2、对人的培养有定向作用

3、对课程的选择及其建设有定向作用

4、对教师的教学方向有定向作用(二)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

1、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2、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

3、通过目标的方式进行调控(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检查评价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表现为:

1、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凭借

2、对教育效果的评价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

从教育目的制定的主体上看,可以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社会团体的教育目的、(个人的)教育目的;从实现与否上看,分为理想的教育目的、现实的教育目的

1、国家教育目的:即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2、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

3、课程目标:即教育者在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4、教学目标:即预期教学结束时所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或细化。

二、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二)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四)人们的教育思想(主观)

三、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及代表人物

1、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和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2、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罗齐):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教育目的不是根据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而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而制定的。

3、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

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4、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人的全面发展是

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 2、人的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3、人的发展受社会分工的制约 4、人的发展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5、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使他们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2、(智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体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4、(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5、(劳动技能教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受教育者初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第二节素质教育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

基础素质大致可以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身体和生理的素质第二、心理素质第三、社会文化素质(三)(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特征具体如下:(多/简)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单或空)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而是积极开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这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共同生活(四)素质教育的任务(简)

1、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2、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3、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二、素质教育的背景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第一、在应试教育中,教师的教学着眼于知识的灌输,以升学为目的,而素质教育则倡导开创精神,鼓励学生思考、提问。

第二、应试教育只是面对少数学生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第三、应试教育是按一个模式,采取简单“一刀切”的方式进行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把良好的课堂教学与系统有效的训练、活动和实践结合起来(二)要把发展学生良好的基础素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

(三)要重视当代关于大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从中寻找进行素质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四)要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出现对素质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

(五)倡导使用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注:若出现素质教育有关的论述题,先答素质教育的概念,再答素质教育任务,再答如何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