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间布病中医治疗方案

合集下载

布病防治诊疗方案

布病防治诊疗方案

布病防治诊疗方案布病,又称暴发性斑疹伤寒,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该疾病主要通过食入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患者会出现持续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疼痛等症状。

以下将介绍布病的防治诊疗方案。

一、预防:1.加强卫生教育:宣传布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加强动物监管:对患有布鲁氏菌感染的动物及其分泌物进行监管,确保无布鲁氏菌污染的乳制品、肉类及其他食物流通。

3.加强饮用水源检测:对水源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水质达到卫生标准,杜绝由水源传播布鲁氏菌的可能。

4.加强职业保护:对从事与布鲁氏菌感染高风险相关的职业人员,如农民、兽医、畜牧业从业人员等,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培训。

5.加强国家监测与报告:建立布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和控制。

二、诊断:1.临床症状:布病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斑疹、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清学检查,如血清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有布鲁氏菌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布鲁氏菌。

3.细菌培养:通过培养患者的血液、骨髓、尿液或其他相关样本中的布鲁氏菌,以直接证实感染。

三、治疗:1.抗生素治疗:布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的应用,如多西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等,早期应用抗生素可以缩短病程和减轻后遗症。

2.对症处理: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应用退热药物、疼痛缓解药物等。

3.手术治疗:对于合并布病引起的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关节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4.康复治疗:布病患者在完成抗生素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适当的营养补充、体力康复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四、控制和预防传播:1.隔离患者:对布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给他人。

2.彻底消毒:对患者的粪便、尿液、呕吐物等进行彻底消毒,杀灭布鲁氏菌,防止传播。

甘肃中医验方一百篇刘维忠

甘肃中医验方一百篇刘维忠

甘肃中医验方一百篇刘维忠中医单验方1号带状疱疹:麝香0.5-1克,研粉加蜂蜜20克拌匀,外涂患处后用神灯烤或艾灸半小时,用保鲜膜包扎,一天换一次,3——4天。

中医单验方2号糖尿病方:1.黄芪50—200克,乌梅20—5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合气虚怕冷者)。

2.苦荞面2斤,放在锅里隔水蒸(干蒸)30分钟,晾干装瓶备用。

午、晚饭前各30克,开水冲面糊糊喝,(适合湿热者)。

配合适量运动,限肉和稀饭,禁酒。

中医单验方3号颈椎病:1.适度牵引颈椎。

2.粗盐加热装布袋热敷颈后部,一天3次。

3.双手握紧拳头小指侧相对互相敲打后溪穴。

4.桂附地黄丸,独活寄生丸各吃一半量。

中医单验方4号腰椎间盘突出:1.粗盐炒热装布袋热敷患处,一天三次。

2.仰卧,腰下垫一个小枕头每次半小时。

3.生黄土,生白术按1:3的比例,共炒黄研粉,加水加蜂蜜,煮成药膏装罐备用。

取少量药膏外敷患处,保鲜膜包扎。

一天换一次。

急性敷一周见效。

慢性或增生需一个月。

4.桂附地黄丸,独活寄生丸交替吃。

中医单验方5号高血脂、肥胖:1、菊粉即洋姜粉(菊芋粉)2—4小勺,冲开水喝,每天1次。

或2、苦荞面隔水蒸(干蒸)30分钟,晾干备用。

午晚饭前3—4小勺冲面糊糊喝。

3、适量运动。

或4,蜡疗减肥降血脂。

中医单验方6号高血压食疗:大田(非大棚)种的芹菜2两,煮2碗水,煮15分钟,当茶饮。

或芹菜籽粉10克冲糊喝,一天2次。

栀子鸡蛋清膏:生栀子研粉,取2一3小勺栀子粉,加鸡蛋清拌勻外敷患处,保鲜膜包扎,一天换一次。

3一5天。

治疗急性乳腺炎,乳痈,腮腺炎,颌下脓肿,牙痛引起的脸肿大,痈疮,褥疮感染,糖尿病足感染,风热型关节炎,急性淋巴结炎,丹毒等。

中医单验方8号湿疹:1、黄柏,苍术各10克,煮水外涂患处后撒滑石粉。

或2、鸡蛋1斤煮熟取蛋黄,捏碎,在锅里炸焦取蛋黄油,外涂患处。

3、肛门及外阴湿疹或瘙痒:蒜辫子、茄子干、花椒各适量,煮水熏洗患处。

中医单验方9号痔疮、肛裂:1,花椒20克煮水坐浴,一天一次。

布鲁氏菌病(布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布鲁氏菌病(布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布鲁氏菌病(布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布鲁氏菌病(简称为布病,也叫懒汉病,羊温,瘟疫,山羊热),也称波状热。

在疾病分类上属于地方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也属于传染病,职业病,食源性疾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全身性疾病。

人患布病后呈多器官病变或局限某一局部组织,造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各异,轻重不一,却又缺乏特异性。

因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在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身上存在,造成早期误诊误治。

患者病情轻重差别很大,病情轻者很易治愈,病情重者高烧和疼痛难忍,特别是发生布病性脊椎炎时,腰疼重,持续时间长,病程在1~5年不等,患者有产生自杀轻生的念头。

布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为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可达数月或1年以上。

布病的临床分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病程在6个月以内。

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

一、发病早期的临床表现布病的发病早期90%患者症状似感冒,全身不适,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全身肌肉和关节酸困,头痛头晕,失眠,低烧。

也有部分患者发病急,没有前驱期的发病经过,直接表现出恶寒高烧,出汗等急性期症状。

二、布鲁氏菌病的主要症状1.发冷布病的发冷出现于发烧前期,是发烧的前兆,发冷时全身颤抖,个别患者即是在夏天也须盖被子取暖。

2.发热发冷之后,接着是发烧,早期在无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多数患者热型呈典型的波浪状,初起体温逐日升高,达高峰后缓慢下降,热程约2-3周,间歇数日至2周,发热再起,反复数次。

但目前多数患者,一发烧就会用退烧药和消炎药,传统的波浪热并不典型,也可表现为不规则热,间歇热,弛张热,长期低热。

发烧时常伴有寒战,关节肌肉酸疼,头痛头晕,食欲减退。

3.出汗为本病的突出症状之一,尤其在急性期表现明显,有些患者出汗相当严重,表现为大汗淋漓,湿透内衣,内衣可以挤出水,患者感到精神紧张,烦躁不安,口渴失眠,每于夜间或凌晨退热时大汗淋漓。

也有患者发热不高或处于发热间歇期仍多汗。

汗味酸臭。

出汗后多数病人感软弱无力,甚至可因大汗虚脱,出现口渴感,严重者导致虚脱,出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病人感到舒服。

甘肃省人间布病中草药治疗方

甘肃省人间布病中草药治疗方

甘肃省人间布病中草药治疗方介绍人间布病,也被称为“束氏病”、“新疆诺卡病”、“节氏病”等,是一种由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食用未加煮的患有该病的动物肉或食用患有该病的动物乳制品而感染。

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关节炎、肝脾肿大、贫血等。

在中国,该病在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等多个省区都有发生。

中草药治疗人间布病在这些地区已庞大而复杂地形成了自己的医疗体系。

中草药治疗传统中药理论认为,人间布病的发生主要与“气塞土”、“积滞氧”、“内生闷热”等因素有关。

因此,治疗人间布病需要清热解毒,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等。

以下是在甘肃省常用的几种中草药治疗方:方1:熟地黄饮材料熟地黄30g,白术30g,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生甘草6g,黄精6g,柴胡10g。

制法将熟地黄、白术切片,其他药材加水一起煮沸,用文火煮20分钟,过滤汁液,待其放凉即可。

用法每次口服150-200ml,每日3次。

连续服用7-10天为1个疗程。

方2:三黄饮材料黄芩60g,黄柏60g,生地黄60g,黄连20g,川贝20g。

制法将黄芩、黄柏、黄连、川贝切碎,加水1千克,用文火慢慢煎煮至实心药渣上浮。

去药渣,剩下的无色药液内加入生地黄浸泡30分钟后,加入适量的白砂糖调味即可。

用法每次口服150-200ml,每日3次。

连续服用7-10天为1个疗程。

方3:八宝饮材料黄芪30g,枸杞15g,麦冬1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熟地10g,红枣10枚。

制法将所有药材加水共同煮沸,用文火煮20分钟,过滤汁液,待其放凉即可。

用法每次口服150-200ml,每日3次。

连续服用7-1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中草药治疗人间布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能超量使用或超期服用药物。

人间布病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病,如果未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可引发致残甚至死亡的后果。

因此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卫生,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以及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以免造成传染;同时,患者不要自行进行中草药治疗,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寻求到专业的医生,接受合理的治疗。

甘肃省庆城县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及防治对策_何玉鼎 (1)

甘肃省庆城县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及防治对策_何玉鼎 (1)

表 3 2009—2013 年庆城县布鲁氏菌病患者的年龄分布
年龄(岁)
病例数
构成比(%)
13~
6
11.3
20~
5
9.4
40~ 60~
35
66.0
7
13.2
合计
53
100.0
2.2.2 职业分布 职业分布为中学生、兽医和农民, 以农民发病构成最高,占 75.5%,所有患者都有牲畜接 触史,见表 4。
表 4 2009—2013 年庆城县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职业分布
收稿日期:2014-05-10 修回日期:2014-08-28 本文编辑:毕永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7
368 1
1.3
合计 23 887 265
1.1
1 520 1
0.1
2.3.1 畜间疫情的地区分布 2010 年感染布鲁氏菌 的羊分布于高楼乡和南庄乡,2011 年分布于太白梁
乡、南庄乡、赤城乡、葛崾岘乡、安寺乡、桐川乡等 6 个 乡(镇)。2012 年分布于太白梁乡、卅铺镇、玄马乡、马 岭镇等 11 个乡(镇)19 个行政村。2013 年分布于太白 梁、驿马、高楼、南庄、土桥、蔡家庙等 6 个乡(镇)、10 个行政村。
表 6 2010—2013 年庆城县畜间布鲁氏菌感染情况
年份
羊(只) 检疫数 阳性数 感染率(%)
牛(头) 检疫数 阳性数 感染率(%)
2010 3 352 36
1.2
466 0
0.0
2011 5 307 24
0.4
569 0
0.0
2012 10 082 113
1.1
117 0
0.0
2013 5 146 92

甘肃省平凉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及防治对策

甘肃省平凉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及防治对策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2 年第 27 卷第 5 期 Bull Dis Control Prev 2012 Vol.27, No.5
·47·
• 防治与监测 •
甘肃省平凉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及防治对策*
何存寿,郭六六,王小会,王宏宝
甘肃省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慢所,甘肃 平凉 744000
摘要: 目的 客观的评价甘肃省平凉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制定符合平凉市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对
20 世纪 70 年代布鲁氏菌病广泛流行于平凉市 7 个县(区)的 102 个乡(镇),和家畜分布基本一致。平 凉市是个传统的农业区,相当一部分生产靠畜力进 行,养羊和猪又是群众的主要副业收入之一,因此,牲 畜饲养量大,加之有些山区人畜共饮一池水,同居一 环境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人畜接触频繁,致使布鲁 氏菌病在人间传播流行。1954 年第四军医大学在平 凉骑兵部队检出布鲁氏菌病患者 3 例,1963 年庄浪县 发生 5 例,1971 年卫生部门开始对全市 8~60 岁人群 进行了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普查,检出感染者 2 197 例, 检出率为 3.8‰,确诊患者 728 例,患病率 1.3‰。在此
策。 方法 采用回顾与现况描述性的研究方法,对 1971~2011 年平凉市布鲁氏菌病流行与防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
调研。 结果 平凉市布鲁氏菌病经过 20 多年的防治,人间布鲁氏菌病由 1971 年的 3.8‰下降到 1985 年的 0.016‰,下
降 99%,至 1993 年没有检出现患和血清阳性者,经省级考核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2004 年按上级要求,各县(区)在重点
基础上对重点人群分期、分批进行了接种免疫,对确 诊的患者根据临床不同类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积极进行治疗,先后全部治愈。1985 年全市达到控制 区标准,1993 年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2017)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2017)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2012年试行)、《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WS269-2007) (2007年)1.疑似病例(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等有密切接触史,或为生活在布鲁氏菌病流行区的居民等。

(2)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或伴有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

2.临床诊断病例(1)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2)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者。

3.确诊病例(1)符合疑似或临床病例诊断标准(2)下列3项中的一项及以上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氏菌者。

①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 ++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 ++及以上者。

②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 ++及以上。

③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l∶400 ++及以上。

4.隐性感染病例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无临床表现。

(二)病类诊断1.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

2.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

(三)证候诊断1.肝肾阴虚证:乏力盗汗,心悸烦躁,失眠多梦,自感发热,口干便秘,关节肌肉酸痛。

舌红少苔或无苔。

脉象沉细或细数。

2.气血亏虚证:头痛,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恍白,气短自汗,关节肌肉酸痛。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3.瘀血阻络证:肌肤麻木,关节刺痛,甚至关节肿胀,活动不利,头痛头晕,乏力出汗,肝脾肿大。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4.湿热蕴结证:睾丸肿痛,肢体酸痛,潮热汗出,口干不欲饮,尿黄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祛瘀通络。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布鲁氏菌病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布鲁氏菌病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体征
本病的病程一般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
(一)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为急性期,3~6个月者为亚急性期。
1.发热 典型热型为波状热,其发热期平均为2~3周,继以3~5日至之周无热期后热再起,2~3波后常自然缓解,偶可达10余波,但此型目前少见,仅占5%~20%。常见者为长期不规则发热或弛张热。
布鲁氏菌病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疾病名称(英文)
brucellosis
拚音
BULUSHIJUNBING
别名
布病,布氏杆菌病,急性期属中医:温病,慢性期属:痹证,虚损。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传染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各型布氏杆菌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病理
病理变化广泛,但以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如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受累较著,有细胞增生及由上皮样细胞及大单核细胞组成的肉芽肿。 网状内皮系统在急性期呈弥漫性增生,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等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细菌产生的变态反应。肝、脾、淋巴结及骨髓中均可有类似的病变。 血管的增生破坏性病变也为变态反应所致,主要累及肝、脾、脑、肾等的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导致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脏器的浆液性炎症及微小坏死等。 骨、关节和神经系统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关节强直、脊椎炎、骨髓炎、神经炎、神经根炎等。肺可有出血卡他性炎症,心脏病变较血管病变少见,有心内膜炎、心肌炎等。肾混浊肿胀,偶可见弥漫性肾炎和肾盂肾炎。此外,尚有睾丸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等。
发病即为吞噬细胞所吞噬,并循淋巴液到达局部淋巴结。如吞噬细胞未能将细菌杀灭,则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形成局部原发病灶。细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破裂,并随之大量进入淋巴液和血液形成菌血症。细菌随血液至全身,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处的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形成多发性病灶。由于变态反应及病原苗主要在细胞内繁殖,抗体及抗菌药物不易进入,故难以根治。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细胞和体液免疫协同作用清除病菌而获痊愈。如果免疫功能不健全,或感染菌量大、毒力强,则部分细菌逃脱免疫,又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带人各组织器官形成新感染灶。经一定时期后感染灶的细菌生长繁殖再次入血,导致疾病复发。

布病治疗方法

布病治疗方法

布病治疗方法布病,又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通传染病。

该病源于染菌动物,如牛、羊、猪、犬等。

本文将介绍布病的治疗方法。

布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人们忽视,直到中晚期才会出现较明显的症状。

治疗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性治疗和预防措施。

首先是抗生素治疗。

布病的治疗主要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病情。

常用的抗生素有多西环素、链霉素、利福平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一般需长期使用抗生素,通常为3至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抗生素治疗是布病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是支持性治疗。

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休息,并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有利于康复。

此外,患者还需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排尿排汗,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支持性治疗还包括对其他症状的缓解,如发热、贫血、肝炎等,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相应症状。

最后是预防措施。

由于布病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首先要进行动物的检疫,确保牛羊等动物没有感染布鲁氏菌。

其次,要加强卫生意识,避免直接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血液、尿液、粪便等。

此外,人们在处理动物产物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如佩戴手套,洗手等。

同时,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防止疫情扩散。

总结起来,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性治疗和预防措施。

抗生素治疗是最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支持性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动物检疫、加强个人卫生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保护人畜健康。

对于已经患上布病的患者,及时治疗和规范的护理是确保病情得到控制和康复的关键。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人兽共患传染病。

近年来,我省人间感染病例大幅度回升,为及时有效地诊断病情,全程规范治疗患者,减少布病慢性化,特制定甘肃省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

一、原则(一)早期发现患者,统一诊断标准,早期明确诊断;(二)明确工作流程,统一治疗方法,早期规范治疗;(三)归口分级诊治,逐级延伸指导,三位一体管理。

二、诊断标准(一)流行病学史:主要宿主动物为牛、羊、猪、犬、鹿等,人因直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或吸入污染空气、尘埃而被感染。

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

城市居民应特别询问食用牛羊肉或未加工熟的动物脏器、烤肉习惯。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1.发热、多汗、乏力、以及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等。

2.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核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三)实验室诊断: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

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 滴度为1∶50++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三、治疗标准(一)、临床分期参考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主要依据布病流行病学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将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见下表)。

(二)治疗原则早期、规范、足量、联合用药,中西医结合。

1.早期用药,彻底治疗:对确诊的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期病人,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及时用药并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2.规范用药及用药途径:布氏菌主要在细胞内寄生,并容易形成肉芽肿,所用的药物只有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用于治疗布病的抗菌药物,既要在体外有杀菌作用,又要能渗入到细胞内,而且要达到足够的浓度。

3.综合疗法:由于布病发病机制的特殊和临床表现的多型性,在治疗时必须采用综合疗法,单一治疗是难以奏效的,应采用联合用药方法,也应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以利病人早日康复。

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指南年修订

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指南年修订

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指南(2016年修订)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分别将布病规定为乙类传染病、职业性传染病。

一、临床表现及分期潜伏期一般为l-3周,平均为2周。

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

(一)临床表现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颤或畏寒、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

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

部分慢性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4.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二)临床分期1.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

2.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

二、实验室检查(一)一般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2.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常。

(二)免疫学检查1.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

2.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及以上者。

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l∶400++及以上。

布病治疗方法

布病治疗方法

布病治疗方法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它可以影响人类和动物。

本文将重点介绍布病的治疗方法。

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辅助治疗两个方面。

抗生素治疗是布病治疗的基础,它可以有效地杀灭或抑制布鲁氏菌的生长,从而消除疾病的症状和病原体的感染。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多西环素、利福平、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具体使用哪种抗生素,需要根据布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因此在治疗之前一定要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和确诊。

抗生素治疗的方案一般为连续使用6-8周,有时可能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在给定的时间内按时服用抗生素是非常关键的,不能随意中断或减少药物的剂量。

此外,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抗生素治疗外,辅助治疗也是布病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

辅助治疗主要包括症状缓解、支持治疗和生活调整三个方面。

在症状缓解方面,可以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如休息、饮食调整、避免过度劳累等。

同时,可以使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止吐药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支持治疗是指通过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提供营养支持、纠正贫血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和免疫力。

这包括合理膳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针对贫血的病人可以适当给予输血治疗。

生活调整对于布病康复也非常重要。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充足睡眠等。

同时,要避免食用未经安全检测的动物产品和生育控制药物等,以减少再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布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也需要进行心理支持和情绪调节。

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参加一些合适的娱乐活动,学习放松自己,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有需要的患者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以提高自身的心理抵抗力和康复效果。

总之,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辅助治疗两个方面。

抗生素治疗是基础,辅助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同时注意生活调整和心理支持,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人兽共患传染病。

近年来,我省人间感染病例大幅度回升,为及时有效地诊断病情,全程规范治疗患者,减少布病慢性化,特制定甘肃省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

一、原则(一)早期发现患者,统一诊断标准,早期明确诊断;(二)明确工作流程,统一治疗方法,早期规范治疗;(三)归口分级诊治,逐级延伸指导,三位一体管理。

二、诊断标准(一)流行病学史:主要宿主动物为牛、羊、猪、犬、鹿等,人因直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或吸入污染空气、尘埃而被感染。

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

城市居民应特别询问食用牛羊肉或未加工熟的动物脏器、烤肉习惯。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1.发热、多汗、乏力、以及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等。

2.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核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三)实验室诊断: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

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滴度为1∶50++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三、治疗标准(一)、临床分期参考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主要依据布病流行病学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将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见下表)。

布鲁氏菌病临床分期(二)治疗原则早期、规范、足量、联合用药,中西医结合。

1.早期用药,彻底治疗:对确诊的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期病人,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及时用药并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2.规范用药及用药途径:布氏菌主要在细胞内寄生,并容易形成肉芽肿,所用的药物只有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用于治疗布病的抗菌药物,既要在体外有杀菌作用,又要能渗入到细胞内,而且要达到足够的浓度。

3.综合疗法:由于布病发病机制的特殊和临床表现的多型性,在治疗时必须采用综合疗法,单一治疗是难以奏效的,应采用联合用药方法,也应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以利病人早日康复。

人间布鲁氏菌病实施方案

人间布鲁氏菌病实施方案

人间布鲁氏菌病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人间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与感染动物接触或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而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

1. 提高人们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降低感染风险;2. 加强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3. 提高医疗机构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4. 有效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减少疾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如媒体宣传、健康教育手册、宣传栏等,向公众普及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2. 加强监测和报告。

建立健全的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网络,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3. 提高诊疗水平。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

4. 控制传播途径。

加强对饲养动物的管理和监督,减少人畜接触;加强对食品和饮用水的监测,确保其安全卫生。

5.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展人间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共同应对跨国传播的风险。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2. 加强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3. 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4.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诊疗水平;5. 加强对传播途径的控制和管理;6.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展防控工作。

五、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上述方案,预计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医疗水平,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降低病死率,减少疾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六、总结。

中医对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案

中医对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案

中医对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案Chapter 1: IntroductionBrucellosis, caused by the bacterium Brucella, is a worldwide zoonotic disease that affects humans and animal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symptoms such as fever, headache, muscle pain, and joint pain, and can lead to chronic conditions if left untreated. Conventional medicine, including antibiotics, is commonly used to treat brucellosis. Howev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also shown promise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CM in the management of brucellosis.Chapter 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Brucellosis Treatment 2.1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CMTCM views brucellosis as a result of an imbalance in the body's Yin and Yang energies. It emphasizes the holistic approach to treatment, focusing on restoring harmony and balance to the body. The approach includes the use of herbal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dietary therapy.2.2 Herbal medicineTCM utilizes various herbs to treat brucellosis. Baijiangcao (Herba cum Radix Sparganii) and Danggui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are commonly used for their antimicrob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Huangqi (Radix Astragali Mongolici) is employed to enhance the immune system and alleviate fatigue. These herbs, either used individually or in combination, have shown efficacy in reducing the symptoms and duration of brucellosis.2.3 AcupunctureAcupuncture is another TCM modality that can be beneficial for brucellosis patients. By inserting thin needles into specific acupoints, acupuncture can stimulate the body's energy flow, promoting healing and reducing pain. Acupoints commonly used for this condition include Hegu (LI4), Zusanli (ST36), and Guanyuan (CV4).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acupuncture can help alleviate pain and improve general well-being of brucellosis patients.2.4 Dietary therapyJust as TCM believes that certain herbs can balance the body's energies, it also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 balanced diet in maintaining health. For brucellosis patients, TCM recommends consuming foods that strengthen the spleen, such as millet, yam, and lotus root. Avoiding greasy and spicy foods is also advised to prevent exacerbating the symptoms.Chapter 3: Clinical Studies and Case Reports3.1 Clinical studiesSeveral clinical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 One study compared the use of TCM versus conventional antibiotic therapy and found that TCM had a similar efficacy while displaying fewer side effects. Anothe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combining TCM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resulted in improved outcomes for brucellosis patients.3.2 Case reportsNumerous case reports have also documented successful outcomes of TCM treatments for brucellosis patients. These reports highlight the individualized approach of TCM, tailoring treatment plansbased on the patient's specific condition. Patients reported reduced symptoms and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after receiving TCM treatments.Chapter 4: Conclusion and Future DirectionsBased on the available evidence, TCM shows promise as an alternative or complementary treatment for brucellosis. Its holistic approach, including the use of herbal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dietary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symptoms and improve overall well-being. However, further controlled studies are need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optimize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brucellosis patients.In conclusion, TCM has demonstrated potential in the management of brucellosis by addressing the underlying imbalances in the body. Its individualized approach and combination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may offer a comprehensive therapeutic option. As brucellosis remains a global health concern, exploring the efficacy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is warranted.Chapter 5: Mechanisms of Action5.1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TCM herb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 such as Baijiangcao and Danggui, possess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These herbs can inhibit the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reduce inflammation in the body. By suppressing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TCM can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brucellosis, such as fever and joint pain.5.2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Brucellosis can weaken the immune system, making patients moresusceptible to recurrent infections. TCM herbs such as Huangqi hav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enhancing the body's immune response and restoring its ability to fight off infections. By boosting the immune system, TCM can help prevent recurrence of brucellosis and promote faster recovery.5.3 Antibacterial effectsIn addition to its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TCM herbs also possess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aijiangcao and Danggui hav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Brucella bacteria. These herbs can inhibit the growth and replication of the bacteria, helping to eliminate the infection. By targeting the bacteria directly, TCM can complement the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antibiotic therapy.Chapter 6: Safety and Side Effects6.1 Safety profileTCM has been used for centuries and has a relatively good safety profile when administered by trained practitioners. The herb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 have been tested for their toxicity and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safe when used in appropriate doses.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for patients to consult with a qualified TCM practitioner to ensure the correct dosage and to avoid potential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medications.6.2 Side effectsWhile TCM is generally safe, some individuals may experience mild side effects, such as gastrointestinal discomfort or allergic reactions, from certain herbs. These side effects are usually temporary and can be minimized by adjusting the dosage or usingalternative herbs. Serious adverse events are rare but can occur if TCM is used improperly or if there are underlying health conditions. Close monitoring by a trained practitioner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use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Chapter 7: Future Directions and Challenges7.1 Standardization of TCM treatmentsOne challenge in the integration of TCM into conventional medicine is the lack of standardized treatment protocols. TCM treatments are often individualized based on the patient's specific condition, making it difficult to compare outcomes across studies. Developing standardized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brucellosis using TCM would facilitate research and enable more robust clinical trials.7.2 Mechanistic studiesWhile there is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efficacy of TCM for brucellosi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action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pathways through which TCM herbs exert their effects. Understanding these mechanisms would not only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 but could also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herapeutic agents.7.3 Collaborative researchCollaboration between TCM practitioners and conventional medical professionals is crucia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CM treatments for brucellosis. By combining the strengths of both approaches, researchers can desig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strategies that optimize patient outcomes. Collaborative research can also help address concerns regarding safety,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CM into conventional healthcare systems. Chapter 8: ConclusionThe management of brucellosis poses many challenge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s are needed. TCM offers a holistic approach that targets the underlying imbalances in the body and has shown promise in the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 Herbal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dietary therapy are key modalities used in TCM treatments, and clinical studies and case reports have shown positive outcomes.TCM herbs possess anti-inflammatory, immunomodulatory,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that can alleviate symptoms, boost the immune system, and target the bacteria causing brucellosis. Safety and side effects need to be carefully monitored by qualified TCM practitioners. Standardization of treatments, mechanistic studies,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TCM and conventional medicine are important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TCM into brucellosis management.In conclusion, TCM holds promise as an alternative or complementary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its mechanisms, optimize treatment protocols, and ensure its safe and effective use. By leveraging the strengths of TCM and conventional medicine, we can improve outcomes for brucellosis patients and contribute to the global fight against this infectious disease.。

2009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防制工作技术方案

2009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防制工作技术方案

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甘肃省技术方案近年来,国内在部分省区出现了布病疫情的暴发流行,我省周边的内蒙、陕西、新疆、青海等省区疫情也较严重。

我省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缺乏经费支持等原因,全省布病工作力度减弱,布病疫情有所回升,2005年以来,白银区、榆中县、安定区先后曾出现人畜间暴发流行,尤其是2009年先后在瓜州县、合水县连续出现3起人间布病疫情暴发,对当地养殖户健康和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为弄清我省布病流行现状,更好地做好我省布病防控工作,积极争取国家中央转移支付项目支持,根据国家重点疾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省布病疫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项目县白银区、景泰县、永靖县、碌曲县、合水县、庆城县、瓜州区、山丹县二、项目目标1.采取切实有效地防治措施,控制布病疫情回升趋势。

各项目县以县为单位至2010年底查清该县目前布病流行现状,对出现的人畜间布病疫情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进行处理。

对查出的病人进行及时的治疗,并登记建档。

2.对从事布病防治和实验室检验的专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对基层乡镇乡村医生进行布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做到不误诊、漏诊,不漏报。

3.装备基层防治机构急需的试验设备,提高基层专业防治机构布病防控能力。

4.实验所用生物制品供给由省疾控中心统一发放。

5.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布病流行区群众对布病危害的认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对职业人群采取行为干预措施,进行知识讲座及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在产羔和剪羊毛季节到来之前,以宣传周(月)方式,利用集市、广播或在各疫点村采用黑板报、发放传单(由当地印制)等形式,进行2次布病防治知识宣传。

并且每县至少举办2期布病防治培训班三、项目内容1.重点人群调查1.1 人口资料:调查点人口资料和总劳动力数。

按年龄别、性别分别统计(年龄分组0-,10-,20-,30-,40-,50-,60-,)。

1.2畜牧业概况:家畜种类、饲养量(主要是牛羊)、饲养方式、经营方式、配种方式、产仔季节、产仔数、流产胎数、流产物处理方式、畜舍设备及卫生状况、常见疾病和疫情、畜用水源与居民用水源的关系、水源污染情况。

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布鲁氏菌病防控协作机制》的通知

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布鲁氏菌病防控协作机制》的通知

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布鲁氏菌病防控协作机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 •【公布日期】2014.08.12•【字号】甘农牧发[2014]202号•【施行日期】2014.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免疫规划正文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布鲁氏菌病防控协作机制》的通知(甘农牧发[2014]202号)各市(州)农牧、兽医(畜牧兽医)局,卫生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有效防控布鲁氏菌病疫情,进一步加强农牧、卫生计生部门协调配合,加大联防联控工作力度,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制定了《布鲁氏菌病防控协作机制》,现予以印发。

请各地、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布鲁氏菌病防控协作机制一、协作原则与目标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省农牧厅和省卫生计生委就全省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全方位合作,坚持协调联动、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作原则,形成布病防控工作合力,健全全省布病防控工作体系,着力降低全省布病发病态势,提升突发布病疫情处置能力。

二、协作组织机构成立甘肃省布病防控工作协调小组,主要承担布病防控政策实施和疫情处置等方面的协调工作,研究切合实际的防控措施。

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布病防控日常协调和对接工作(附件1)。

三、协作联动机制(一)协调联动每半年召开一次布病防控工作协调小组会议,总结分析布病疫情形势,互通防控工作情况,交流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会商防控措施。

发生重大布病疫情时,按照各自职责要求,分别于第一时间报告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同时召开协调小组会议,商讨应急处置对策,安排部署整体防控工作。

根据布病疫情应急处置流程(附件2),统筹调派各类防疫和救援人员,以及车辆、药品等应急物资,根据疫情进展及时发布情况通报。

2015年景泰县人间布病监测结果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2015年景泰县人间布病监测结果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2015年景泰县人间布病监测结果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发表时间:2016-08-26T11:12:15.46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作者:吴小红[导读]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马尔他热,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吴小红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白银,730400摘要:目的:分析探讨2015年景泰县人间布病监测结果及防治对策。

方法:从2015年景泰县常住人口中,选择从事养殖、兽医、学生以及家畜饲养、屠宰及皮毛乳加工人员等高危人群1800例为研究对象。

抽取受检者的血清采用琥红平板试验的方法与试管凝集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监测。

结果:经过监测,景泰县高危人群抗体平均阳性率为3.61%,年龄分布主要是以青壮年为主,职业分布主要是以从事养殖与家畜饲养的人员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春夏季。

结论:通过对人间布病主动监测,使布病患者得到及时规范治疗,加大高危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坚持预防为主,开展群防、群治,减少布病在人间的流行。

关键词:人间布病;监测;阳性率;防治对策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马尔他热,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患病的牲畜是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人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为了掌握景泰县人间布病感染情况,为科学有效的防控提供依据,2015年开展了人间布病常规监测和主动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5年景泰县常住人口中选择1800例为研究对象,男950例,女850例,年龄7~70岁。

1800例主要是从事养殖、兽医、学生以及家畜饲养、屠宰及皮毛乳加工人员等高危人群,且受检者并未接受过菌苗接种。

1.2检测方法首先对重点人群进行临床检查,对有关节疼痛、发热、乏力可疑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的重点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人间布病中医治疗方案
布鲁氏菌病属于中医湿热痹症,因其具有传染性,故可纳入湿热疫病范畴。

本病系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初期以发热或呈波状热,大汗出而热不退,恶寒,烦渴,伴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为主要表现;继而表现为面色萎黄,乏力,低热,自汗盗汗,心悸,腰腿酸困,关节屈伸不利等。

其基本病机为湿热痹阻经筋、肌肉、关节,耗伤肝肾等脏腑。

一、急性期中医辨证治疗:
1.寒热错杂型:
临床表现:头疼恶寒,或微恶风寒,或往来寒热,关节疼痛,身重少汗,身热不扬,午后较重,胸闷不饥,口不渴,苔薄白或厚腻,脉濡缓。

治法:祛风散寒,解肌清热。

参考方药: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柴胡15克,葛根20克,厚朴10克,槟榔10克,草果6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通草6克。

水煎服1日1剂。

加减:肌体关节疼痛加桑枝20克;呕恶欲吐加生姜6克,竹茹6克;热邪转盛加黄连10克,生石膏30克。

2.湿热侵袭型:
临床表现:但热不寒,发热自汗,汗后其热不解,午后热甚,肌肉或关节疼痛,或见肿胀。

头痛,身体沉重,渴不多饮。

或睾丸肿大疼痛,小溲赤涩,大便秘结,面色微红而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透邪,利湿通络。

参考方药:黄芩12克,滑石30克,栀子12克,茯苓皮12克,白蔻仁10克,杏仁10克,郁金10克,薏米仁30克,大腹皮10克,通草6克。

加减:关节肿胀疼痛加防已12克,穿山龙15克;热邪炽盛加黄连10克,连翘12克;湿邪偏盛加厚朴10克,猪苓10克
3.湿热瘀阻型:
临床表现:头昏头痛,身热夜甚,心烦不宁,口干不欲饮,面赤唇焦,精神不振,汗出,周身关节疼痛如刺或挚痛不得屈伸,甚至鼻衄,发斑,肝脾肿大,舌有紫斑脉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参考方药:金银花24克,银翘24克,当归尾6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生地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连10克,青蒿10克。

加减:睾丸肿大加荔枝核15克,川楝子12克,龙胆草12克;肝脾肿大加丹参30克,柴胡6克;肌体关节疼痛加穿山龙15克。

乏力倦怠,盗汗,午后发热加鳖甲30克,秦艽10克,知母12克,地骨皮12克。

二、慢性期中医辨证治疗
1.寒湿涸结型:
临床表现:乏力,或有汗出,四肢发凉,形寒怕冷,筋脉拘急,肌肉酸麻,腰、脊、髋、骶、膝等关节疼痛,屈伸艰难,得热痛减,或大便溏稀,小便频或清长,舌体胖大,舌质淡黯红,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沉细。

治法:温阳散寒,利湿止痛。

参考方药:炮附片10克,白术12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杭芍16克,木瓜30克,穿山龙15克,鸡血藤12克,黄芪15克,炙甘草10克。

加减:关节疼痛较甚加附片至15-30克(先煎);腰腿疼痛加杜仲12克,狗脊12克;肢体酸麻加当归12克,地龙10克。

2.阴血亏虚型:
临床表现:乏力,盗汗或自汗,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头昏眩晕,五心烦热,腰膝等关节或肌肉酸痛,或游走不定,肢体麻木,消瘦,或妇女少经等。

舌质淡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而数。

治法:滋阴化湿,养血通络。

参考方药:生地12克,当归10克,杭芍16克,女贞子12克,枸杞10克,红花10克,桑枝15克,穿山龙15克,黄芪30克,炙甘草10克。

加减:阴虚火旺盗汗严重者加地骨皮12克,五味子10克;心悸怔忡严重者加酸枣仁15克,龙骨30克;头昏眩晕严重者加菊花10克,钩藤10克。

3.气阴两虚型:
临床表现:乏力较著,自汗盗汗,食欲不振,面无华色,头疼头晕,气短心悸,倦怠喜卧,或午后热甚,肌肉酸麻,关节疼痛,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无力或虚浮。

治法: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参考方药:党参1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生地12克,白术12克,五加皮10克,穿山龙12克,甘草6克。

加减:阴虚身热耳鸣加黄精12克,枸杞子10克;脾虚纳呆加焦三仙各12克;腰膝疼痛加牛膝15克,川断12克。

4.血瘀脉络型:
临床表现:乏力,精神不振,关节肌肉疼痛如刺,或痛有定处,或游走窜痛,或见肿胀,肢体麻木,活动受限,或见皮下紫色斑纹,面色晦暗,或妇女痛经。

舌质黯红,苔白,脉沉细。

治法:活血通络,化瘀止痛。

参考方药: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地龙10克,丹参30克,香附6克,秦艽12克,穿山龙12克,甘草6克。

加减:寒胜肢体关节冷痛加桂枝10克;湿胜关节肿痛加防已12克,炒苍术10克;气虚乏力严重者加黄芪30克。

三、中医适宜技术
1.外治法:在局部疼痛部位,可进行中草药药渣足浴、熏蒸、热奄包及塌渍等方法治疗。

2.中医脐疗法:盗汗用五倍子5克,何首乌5克,同研细面后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填入脐窝,外盖无毒塑料纸或纱布,胶布固定。

1日1换。

连用5-6日。

3.针灸疗法:取穴:大椎,足三里,合谷,风门。

恶寒发热加曲池,内关,太冲;阴虚内热加三阴交,气海,中脘;肘关节疼痛加曲池,手三里,尺泽;指关节疼痛加外关,八邪;髋关节疼痛加秩边,环跳;膝关节疼痛加膝眼,阳陵泉等;并发睾丸炎加三阴交,行间,侠溪等。

用毫针刺法,均用泻法,留针15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关节疼痛怕冷,可以用艾条局部熏灸治疗。

关节肿胀疼痛者,可以局部拔火罐治疗。

4.中药药膳:
黄芪炖猪蹄:黄芪30克,葱100克,猪蹄2个,盐适量。

每3日1次,共炖烂佐餐食用。

补中益气,通经补血,适用于气血虚损,经络不畅,肢软乏力,精神不振等布病患者食用。

养阴酸梅汤:乌梅6个,大枣3枚,冰糖少许。

放入随身杯,冲入沸水,1分钟后倒掉水。

再次冲入沸水,焖20分钟后当茶喝,可以反复冲泡。

清虚热,养气血。

可以改善布病患者睡觉出汗较多等问题。

生脉茶:西洋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大枣5枚。

将以上材料均匀打碎,每日取适量冲泡代茶饮,冲泡时可加入少量冰糖或蜂蜜,则味道更佳。

益气养阴,生津解烦,开胃消食。

适用于阴虚、气阴亏虚的布病患者平时饮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