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布病防控监测方案

布病防控监测方案

布病防控监测方案1. 引言布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该疾病具有全球分布的特点,对人畜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布病,制定科学的布病防控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可行的布病防控监测方案,以帮助相关单位和个人加强布病的监测与防控。

2. 监测对象和指标2.1 监测对象布病的主要监测对象包括人类和动物,尤其是家畜类动物(牛、猪、羊等),以及野生动物中的潜在传染源。

2.2 监测指标•布鲁氏菌感染率:采集人类和动物的血液样本,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感染率。

•典型临床症状监测:对人畜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包括发热、关节炎、乳腺炎等。

•动物群体抗体水平监测:通过血清学检测测定动物群体中的抗体水平来评估动物的感染状况。

•传播媒介监测:监测蜱虫、蚊虫等传播媒介中的布鲁氏菌感染率。

3. 数据采集方法3.1 人类和动物样本采集•人类样本采集:对疑似感染布鲁氏菌的患者进行血液采集,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2-5ml外周血。

•动物样本采集:对家畜类动物进行血液或乳汁样本采集,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相应样本。

3.2 数据管理与存储•数据录入:将采集到的样本信息录入电子数据库,包括个体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等信息。

•数据传输与存储: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将采集的数据及时传输至指定数据库,并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4. 实验室检测方法4.1 血清学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斯金兹试验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4.2 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布鲁氏菌的DNA序列,以确定感染情况。

5. 监测结果的评估与分析5.1 感染率计算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计算出不同个体或群体的感染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5.2 病例分布图绘制根据病例和样本采集地点的经纬度信息,绘制病例分布图,以便更直观地了解布病的地理分布情况。

6. 预警与应急措施6.1 预警机制建立布病预警系统,及时收集监测数据和疫情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进行布病疫情的预警。

布病 监测方案

布病 监测方案

布病监测方案概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重要人兽共患病之一。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布病的传播,制定有效的布病监测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布病监测方案。

目标布病监测方案的目标是:•及时检测和报告布病病例,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评估布病的流行程度和传播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监测布鲁氏菌的变异情况,指导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方案步骤1. 定义监测区域和人群根据布病的流行情况和疫情风险评估,确定监测的地理区域和人群范围。

一般包括布病高发地区和与布病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如兽医、养殖户等。

2. 收集病例信息建立布病病例报告系统,要求医疗机构对疑似布病病例进行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3. 实施实验室检测采集病例相关样品(如血液、尿液等),进行布鲁氏菌的实验室检测。

可以使用一些常规的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聚合酶链反应)等。

4. 追踪和调查对布病病例进行追踪和调查,了解其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暴露史。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布病的疫情爆发和传播风险。

5. 数据分析和报告对收集到的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汇总制定布病监测报告。

报告中包括疫情的时间、地点、病例数据等信息,以及对布病疫情的评估和预测。

6. 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报告,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测和检测能力、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加强兽医卫生监管等。

注意事项在实施布病监测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合理安排监测频率和样本数量,根据疫情情况进行调整;•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保证结果准确可靠;•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监测和报告质量;•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提高监测和防控水平。

总结布病监测方案是预防和控制布病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疫情和变异情况,并针对性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技术要点

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技术要点

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技术要点一、病例监测1.从业人员自我监测从业人员如有持续数日的发热(包括低热)、乏力、多汗、关节和肌肉疼痛等表现,应怀疑是否得布病,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有病畜或者疑似病畜接触史。

若确诊为布病,应按医嘱规范、足疗程服药,按时复查,在医生判断治愈后方可停药、避免慢性化危害。

确诊布病后,应提醒有病畜或疑似病畜接触史的家人、亲友和同事,如有上述布病可疑症状及时就诊;配合疾控机构完成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2.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与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我国《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对病例进行诊断,发现病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3.疾控机构开展个案流调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辖区内的病例报告后,要在24小时内完成报告卡审核,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按照我国人间布病监测方案要求填写《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主要调查感染来源,发现暴发线索,尤其食源性暴发,及时调查处置。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饲养场、家畜集散市场、屠宰加工厂等单位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人间布病暴发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时,应按规定及时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监测点强化监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在监测点强化人间布病监测,并开展重点职业人群血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和畜间疫情收集工作。

三、人间布病疫情调查和处置1、疫情调查和处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发现的人间布病暴发或新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的传染来源、暴露因素、生产和生活环境开展调查。

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规定的疑似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

搜索范围为首发病例发病前三周至调查之日内,接触过可疑病畜或畜产品,或暴露于可能被传染源污染的环境的人群。

对搜索到的疑似病例应及时采样,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测。

对暴发疫情、新发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的病例及对可疑的传播因子均开展病原学检测。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人兽共患传染病。

近年来,我省人间感染病例大幅度回升,为及时有效地诊断病情,全程规治疗患者,减少布病慢性化,特制定省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

一、原则(一)早期发现患者,统一诊断标准,早期明确诊断;(二)明确工作流程,统一治疗方法,早期规治疗;(三)归口分级诊治,逐级延伸指导,三位一体管理。

二、诊断标准(一)流行病学史:主要宿主动物为牛、羊、猪、犬、鹿等,人因直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或吸入污染空气、尘埃而被感染。

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 2 周左右。

城市居民应特别询问食用牛羊肉或未加工熟的动物脏器、烤肉习惯。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1.发热、多汗、乏力、以及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等。

2.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核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三)实验室诊断: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

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 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 滴度为 1∶50 ++及以上 ,或对半年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 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 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 4 倍及以上)。

三、治疗标准(一)、临床分期参考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 — 2007 ),主要依据布病流行病学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将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见下表)。

布鲁氏菌病临床分期分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发病3 个月以3-6 个月 6 个月以上时间主肌肉关节疼痛,发热,寒战,要多汗,头痛,乏力,神经痛,临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关床表节肿大,软组织肿胀,睾丸现疼痛肿胀,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

布病血清试管凝集实验滴度为 1 ∶学100++及以上检验低热,肌肉关节疼痛,发热,寒乏力,关节疼痛、沉重感、活动战,多汗,头痛,乏力,神经痛,障碍,低热,精神萎靡,表情淡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关节肿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潮湿大,软组织肿胀,睾丸疼痛肿胀,多汗,肝脾肿大,心悸等。

全年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全年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全旗全年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根据《X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群众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布病患者治愈率、降低慢性化率,有效控制人间布病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自X年我旗被确定为自治区级人间布病防治综合示范区以来,我旗已累计为46983名布病高危人群进行了免费筛查,患者都能得到就近、及时治疗。

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宣传挂图、宣传光碟、防控干预包,以及悬挂宣传条幅和制作墙体宣传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群众的布病防控意识和防控知识普遍提升。

但从人间布病发生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各相关部门继续通力合作,继续强化和提高布病防控力度。

二、X年工作目标通过实施人间布病高危人群筛查、宣传干预、病人治疗管理、牲畜防疫与流动牲畜检疫等综合性防控措施,达到以下目标:(一)提高防治知识知晓率。

通过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干预,使高危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二)提高发现率。

在全旗范围X开展主动搜索、筛查,提高急性期布病病人发现率,X年完成7000人次的布病高危人群筛查。

(三)有效降低人间布病发病率。

通过对布病干预措施的实施(包括畜间防疫、检疫、管理以及人间高危人群防护、良好卫生习惯建立),降低人间布病发病率。

(四)提高就诊率。

通过防控知识、防控政策宣传以及高危人群初筛、追踪随访等措施,促进病人及时就诊,新发布病及时就诊率达90%以上。

(五)实施规范化治疗。

通过及时、足疗程规范治疗,减少新发病例慢性化率,使急性期病人规范治疗率达90%以上。

(六)保持牲畜高防疫率。

牲畜布病规范防疫率达到100%。

三、工作内容(一)人员培训。

采用逐级培训的方法,对布病防治工作进行系统培训。

旗疾控中心负责各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的培训;旗农牧业和科技局负责畜牧防疫人员的培训,确保每个嘎查村至少培训1名畜牧防疫人员和1名乡村医生。

通过培训使得乡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布病的初筛检测、治疗与管理;乡村医生能够进行布病重点人群排查、患者随访;基层畜牧防疫人员能够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做好重点人群的排查以及牲畜防疫的相关技术指导。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通过食用受感染的动物产品或直接接触感染动物而导致感染。

该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也给养殖业和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及时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和预防感染,制定一套有效的监测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布鲁氏菌病监测网络,确保疫情可以及时、全面地被掌握。

监测网络应该覆盖所有的养殖场、畜牧场和屠宰场,并且每个地区都应有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应具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布鲁氏菌病的患病情况。

其次,监测方案应该包括对动物的定期检测。

在养殖场和畜牧场,应每隔一段时间对所有的动物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

这可以通过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清学试验来实现。

同时,对于有疑似感染的动物,应立即进行隔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测确认。

另外,为了确保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对从养殖场和屠宰场获取的动物产品也应进行监测。

这涉及到对肉类、乳制品和其他动物产品的检测。

检测的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细菌培养和PCR等技术。

只有通过高效的监测,才能确保动物产品的安全性,减少布鲁氏菌病对人体的危害。

在监测方案中,还应该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布鲁氏菌病可以通过污染的土壤、水源和空气传播,因此应对这些环境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包括采集土壤和水样本,并进行细菌培养等试验。

同时,应加强对养殖场周边环境的卫生整治,减少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风险。

此外,监测方案还应考虑到疫苗接种和预防措施。

针对患病动物的群体性疫苗接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

同时,制定和推广相关的预防措施,如合理的饲养管理、健康监测等,也是重要的举措。

最后,对于检测结果的处理和管理也至关重要。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并建立专业的数据库,以便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对于疑似感染的动物和从中获取的动物产品,要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隔离、销毁等措施,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总之,建立一个完善的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对于防控该疾病至关重要。

布病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布病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布病检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布病,又称为恶臭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布病的传播,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布病检测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制定一套科学的布病检测工作方案,以确保及时发现和控制布病传播,保障人畜健康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检测计划。

根据布病的传染特点和疫情情况,制定布病检测的时间节点和检测区域范围。

确保覆盖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提高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选择检测方法。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对于人体样本,可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对于动物样本,可采用细菌学检测方法。

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建立检测团队。

组建专业的检测团队,包括检测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

确保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4. 采集样本。

根据检测计划和方法,对目标人群和动物进行样本采集。

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完整性,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差。

5. 实施检测。

将采集的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严格按照检测方法和标准操作。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数据分析和报告。

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疫情趋势。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发布检测报告,提醒注意防护和控制措施。

四、保障措施。

1. 确保检测设备和试剂的质量和有效期,避免因设备和试剂问题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2. 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检测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规范。

3. 做好检测数据的管理和保密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和被篡改。

五、总结。

布病检测工作的实施方案,是保障人畜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检测方案,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布病的传播,保障人畜健康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布病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一、背景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该病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监测方案来及时控制和预防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二、监测目标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准确了解布鲁氏菌病在人畜群体中的感染情况,包括感染率、疫情传播趋势等。

具体监测目标如下:1.监测人畜群体中的感染率,包括布鲁氏菌感染率、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等;2.监测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包括食物、水源和直接接触等;3.监测疫情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疫情的暴发和扩散情况;4.监测病原菌的变异情况,及早发现可能导致疫情变化的新菌株。

三、监测方法为了实现对布鲁氏菌病的有效监测,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1.人群监测通过定期的人群检测,了解人口中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

具体方法包括:•对医院、诊所、兽医站等单位的病人和医护人员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工人、兽医等进行定期的检测;•对布鲁氏菌病疫情高发地区的居民进行监测。

2.动物监测通过定期的动物检测,了解畜牧业中的感染情况和疫情传播趋势。

具体方法包括:•对养殖场的动物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对屠宰场的动物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对居民饲养的宠物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

3.环境监测通过对环境中可能存在布鲁氏菌的样品进行采集和检测,了解布鲁氏菌的分布情况和感染途径。

具体方法包括:•对水源、土壤等环境样品进行采集和检测;•对食品和食品加工设施进行监测,了解食物源是否存在布鲁氏菌污染。

四、监测数据分析收集到的监测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预测,以便了解疫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具体分析内容包括:1.分析感染率、发病率等疫情指标的变化趋势;2.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感染情况;3.对疫情暴发的原因和传播途径进行溯源分析;4.对病原菌的基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

五、监测结果应用监测结果将用于制定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1.制定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方案;2.提供疫情报告和分析结果,用于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决策;3.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通过接触染病动物、食用污染食品或接触感染的环境而感染。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对人畜健康和经济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制定有效的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的和意义制定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的目的是为了:1. 及早发现病例:通过对潜在感染者和暴露风险群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布鲁氏菌病患者,以便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控制;2. 评估疫情状况: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3. 监测控制措施效果:通过对已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为后续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三、监测对象和内容1. 监测对象:(1)患者和疑似病例:对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病例进行监测,包括病例的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等;(2)潜在感染者:对与病例接触或存在暴露风险的人员进行监测,包括血清学测试、皮肤测试和其他相关检测;(3)养殖动物和野生动物:对可能携带布鲁氏菌的动物进行监测,包括养殖场的动物群体和野生动物的采样和检测。

2. 监测内容:(1)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程等;(2)病原学检测:对患者的病原学检测进行分析,确认是否感染布鲁氏菌以及菌株的种类和亚型;(3)血清学测试:对潜在感染者进行血清学测试,包括血清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4)动物采样和检测:对养殖动物和野生动物进行采样和检测,包括血清学测试、组织检测、环境样本等。

四、监测方法和流程1. 监测方法(1)病例监测:建立和完善布鲁氏菌病的病例报告和统计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确诊病例;(2)潜在感染者监测:对与病例接触或存在暴露风险的人员进行血清学测试,定期进行随访;(3)动物监测:对养殖动物和野生动物进行采样和检测,包括血清学测试、组织检测和环境样本检测。

布病监测方案

布病监测方案

布病监测方案引言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并且对人类和畜牧业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布病的传播,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布病监测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布病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频率以及数据分析与报告等内容。

1. 监测目标布病监测的主要目标是有效地检测布鲁氏菌的存在和传播情况,准确评估疫情风险,为布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具体的监测目标包括: - 动物(牛、羊、猪等)布病感染情况 - 饲料和水源中的布鲁氏菌污染状况2. 监测方法为了达到监测目标,我们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监测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监测方法: ### 2.1 动物血清学监测动物血清学监测是一种常见的监测方法,通过检测动物血液中的特定抗体来诊断布病感染。

常用的血清学监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沉淀试验(CFT)等。

2.2 分子生物学监测分子生物学监测是一种高灵敏度的监测方法,通过检测布鲁氏菌的核酸来确定感染情况。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监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

2.3 兽医临床监测兽医临床监测是通过对动物体征、症状和疾病发展情况的观察来确定布病感染情况。

兽医临床监测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兽医师参与。

2.4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指对饲料、水源等环境样品中的布鲁氏菌进行检测,以评估布病传播风险。

环境监测常用的方法包括培养法、PCR等。

3. 监测频率布病监测的频率应根据疫情状况、地区特点和监测目标的不同而定。

一般来说,对于重点监测区域和易感染动物种群,需要高频率的监测,以及定期的随机抽样监测。

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并在疫情暴发或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启动应急监测。

4. 数据分析与报告布病监测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是及时了解疫情、评估风险和采取控制措施的重要工作。

监测数据应收集、整理和汇总,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如比例、趋势分析、空间分布分析等,来评估布病的流行趋势和风险等级。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
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8.02.23
•【文号】国卫办疾控函〔2018〕141号
•【施行日期】2018.02.2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疾病监测
正文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卫办疾控函〔2018〕1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当前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控形势,为进一步加强全国布病监测工作,切实提高布病监测工作质量,我委制定了《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

现印发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8年2月23日附件: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

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17
处理暴发点的各项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根据工作需要,可成 立临时指挥机构,如指挥部或领导小组等,制定出具体计划,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 实施,畜牧兽医,卫生等部门,应主动当好参谋,积极参加工作。
①暴发原因调查 回顾性调查:防治人员进入现场后,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布病暴发情况进 行全面调查了解,收集有关暴发时间,地区,人群和畜群分布,变动等方面资料,特 别是首例病人(病畜)出现的时间,地点及可能的原因等方面的资料。 实验室检查: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血清学和细菌学方法检查牲畜和人,了解感染 和发病情况,如怀疑食品(奶、肉等)、水源或毛皮引起的亦应采样检查。 综合分析:对上述所获得的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引起暴发的来源 和主要的传播因素,确定本次暴发波及的范围,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并总结经验教 训,防止再次发生。 ②控制措施 针对引起暴发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暴发是由病畜引起,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处理。如果是由奶制品所致,应对未食用的奶制品消 毒处理,并追查来源,通知有关地区和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经两次布病检疫呈阴性反应的家畜,以及疫点周围受威胁的畜群,不管是否怀孕 一律采用 S2 菌苗口服免疫。病畜流产胎儿、死胎、胎盘、羊水、流产物污染的场地、 牲畜的皮毛及粪便等,应按规定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并作好个人防护。 接触家畜和畜产品的人员中(特别是发现病畜或流产家畜的单位和家庭人员)皮 内变态反应和血清学检查阴性者,应进行预防接种。对病例进行及时治疗,病房、病 人的衣物、用过的物品等,按规定进行消毒。 在布病暴发时不要在疫点内召开大型会议和举行各种群众活动。 ③总结报告 处理暴发点的工作结束后,应分别写出行政和业务工作总结报告,除本地的行政 和业务部门存档外,还应报上级业务部门和主管部门。布病流行时的疫区处理,也可 参照上述办法进行。 (二)监测点监测 1.监测点的选定原则和布局 (1)根据全国布病疫情形势,在近年来有疫情暴发和流行的地区设立监测点。 (2)根据布病疫区类型和流行优势菌型的地理分布情况,在羊种菌疫区、羊牛种

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

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

切接触史,或生食过牛、羊乳制品, 2.诊断标准
或生活在布病疫区内;或从事布鲁 (1)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
氏菌培养、检测或布鲁氏菌疫苗生 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接触史,
产、使用等工作。
或生活在疫区内的居民或与菌苗生
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5
.
LOGO
临床表现
2018版
2005版
(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OGO
一、背景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以下简称布 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人兽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 触病畜及其产品或污染物而感染。20 世纪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布 病疫情持续上升,近年疫情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发病率居甲、乙类传 染病前 10 位。我国布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以散发 病例为主,但暴发疫情仍时有发生。布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严重 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为进一步做好全国人间布病监测 工作,提高监测质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2005版

新增加的内容,结合布病 诊断标准,明确病程分期
9
.
LOGO
四、监测方式和内容 病例监测
2018版
2005版
(一)病例报告。1.责任报告单位及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责任报告 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 生为责任报告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病例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
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部分慢性
期病例骨关节系统损害,表现为疼痛、

人间布鲁氏菌病实施方案

人间布鲁氏菌病实施方案

人间布鲁氏菌病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人间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与感染动物接触或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而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

1. 提高人们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降低感染风险;2. 加强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3. 提高医疗机构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4. 有效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减少疾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如媒体宣传、健康教育手册、宣传栏等,向公众普及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2. 加强监测和报告。

建立健全的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网络,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3. 提高诊疗水平。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

4. 控制传播途径。

加强对饲养动物的管理和监督,减少人畜接触;加强对食品和饮用水的监测,确保其安全卫生。

5.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展人间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共同应对跨国传播的风险。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2. 加强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3. 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4.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诊疗水平;5. 加强对传播途径的控制和管理;6.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展防控工作。

五、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上述方案,预计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医疗水平,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降低病死率,减少疾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六、总结。

布病流调监测实施方案

布病流调监测实施方案

布病流调监测实施方案一、概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牛、羊等家畜传播给人类,严重威胁着人类和畜牧业的健康。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布病的传播,必须建立健全的流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病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监测目标1. 了解布病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掌握疫情的时空分布规律;2. 发现和排除潜在的传染源,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3. 监测牲畜和人群的感染情况,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4. 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防疫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三、监测内容1. 疫情调查:对疫情发生地进行调查,了解病例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等;2. 病例监测:对疑似病例进行追踪监测,及时发现确诊病例;3. 畜牧业监测:监测牲畜的健康状况,发现患病或疑似患病动物;4. 人群监测:对与患病动物有密切接触的人群进行监测,发现感染者。

四、监测方法1. 采用疫情调查问卷、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疫情发生地进行综合调查;2.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收集和汇总疫情数据;3. 加强实验室监测能力,对病例标本进行检测,确诊病例;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病例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

五、监测措施1. 加强对疫情发生地的监测和封控,阻断疫情传播链;2. 对疫情高发地区进行重点监测,加大监测力度;3. 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监测和隔离,防止疫情扩散;4. 加强对牲畜的健康监测和免疫接种,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六、监测评估1.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2. 定期对监测体系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3. 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监测水平和效果。

七、总结布病流调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及时发现和控制布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卫生部门和畜牧部门要密切合作,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做好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保障人畜健康和社会稳定。

人间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人间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人间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一、前言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为了加强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1. 加强布鲁氏菌病监测和报告,提高发现率和诊断率;2. 控制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链;3. 提高人民群众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4. 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降低动物源性感染风险。

三、主要任务(一)监测和报告1. 建立完善的布鲁氏菌病监测网络,包括人间和动物间监测;2. 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3. 定期开展人间和动物间布鲁氏菌病主动监测,及时发现病例;4. 加强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传染源控制1. 对确诊的布鲁氏菌病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减少传染源;2. 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治疗或扑杀,消除动物源性感染风险;3. 加强动物检疫和监管,防止患病动物进入市场或流通环节。

(三)传播途径切断1.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确保食品来源安全;2. 推广良好卫生习惯,提高人民群众个人卫生水平;3. 加强职业人群防护,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四)宣传教育1. 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认知度;2. 制作并发放宣传资料,普及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3. 利用媒体和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2. 加强经费保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3. 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防治能力;4. 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考核,确保工作实效。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降低人间感染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技术手段,推动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布病普查项目实施方案

布病普查项目实施方案

布病普查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掌握布病的流行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我国决定开展布病普查项目。

二、项目目的。

本项目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布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人畜健康。

三、项目范围。

本项目将覆盖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重点关注人口密集地区、养殖场、屠宰场等重点场所。

四、项目实施方案。

1. 制定调查方案。

根据国家布病防控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区域等。

2. 培训调查人员。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布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病原学知识、调查技术、防护措施等,确保调查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

3. 采集样本。

在各调查地点,对人群、牲畜进行采样,包括血清、尿液、组织等样本,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实施调查。

按照调查方案和培训要求,组织调查人员对样本进行采集、记录和分析,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

5. 数据分析。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综合评估布病的流行状况,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6. 结果报告。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布病普查项目实施报告,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解读,提出防控建议。

五、项目保障。

1. 资金保障。

确保项目实施所需的经费到位,保障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物资保障。

提供调查所需的各类物资,包括采样工具、实验耗材、防护用具等,确保调查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 人员保障。

组织专业人员对调查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和防护指导,确保调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六、项目预期成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全面了解我国布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可靠数据支持,有效保障人畜健康。

七、项目实施时间。

本项目计划于XX年XX月启动,预计历时XX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八、项目评估。

在项目实施结束后,将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完善不足,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全国布病监测方案

全国布病监测方案

全国布病监测方案引言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影响人类和各种动物。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布病的传播,全国范围内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测方案。

本文旨在提出一个全国布病监测方案,以确保布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有效控制。

监测目标全国布病监测的主要目标包括:1.及时发现疫情暴发和疫情扩散的早期动态;2.确定疫情暴发的地理位置和时间范围;3.评估疫情蔓延的速度和范围;4.识别和追踪可能的传染源;5.提供及时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监测内容为了达到监测目标,全国布病监测方案将包括以下内容:1.布病病例报告:所有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布病病例都应当上报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并将其纳入监测系统中。

2.布病病原体监测:对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生物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布病病原体。

3.布病监测站点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布病监测站点,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4.布病传染源跟踪: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研究,确定和追踪可能的传染源,以帮助控制疫情的扩散。

5.布病防控宣教:定期开展布病防控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监测实施全国布病监测方案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立监测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成立专门的布病监测机构,负责监测方案的实施和管理。

2.建立监测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布病监测网络,包括布病监测站点和实验室。

3.数据采集和分析:布病监测站点将定期收集相关数据,并将其上报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4.疫情报告和发布: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及时发布疫情报告,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

5.防控措施实施:根据监测结果和疫情报告,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布病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物品消毒、交叉感染控制等。

6.宣教活动开展:定期开展布病防控宣教活动,向公众提供相关知识和防护措施。

监测评价为了评价全国布病监测方案的实施效果,将进行以下的监测评价:1.监测指标评价:根据监测目标和内容,制定并评价相应的监测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似病例:具备(1)、(2)和(3)者。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4)或(5)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者。 (二)暴发疫情定义 在一个潜伏期内,局部地区或一个集体单位内发生 3 例以上病人称为暴发。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全国常规监测 1. 人间疫情发现和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各级各类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 断或实验室确诊的布病病例应在诊断后 12 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 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 12 小时内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2.暴发疫情监测 (1)发现与报告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各级各类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验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暴发、流行疫 情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逐级上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当地卫生行政 部门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逐级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如果暴发疫情达到《全 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级别,则按相应要求同时报告。 在调查处理过程中,要对疫情发展和控制进程进行及时报告。 暴发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详细的报 告,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 7 天内报至中国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疫情概况、流行基本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 结果和病原分型、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 暴发疫情发生时,要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将个案调查表录入数据库,在 上报疫情总结报告时,一并上报数据库。个案调查表见附表 1。 (2)调查处理
附件 2:
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试行)
一、概述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 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染疫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其污染物而 感染布病。布病不仅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及经济 发展。 我国布病疫情在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期曾得到较好控制,发病率一度低至 0.02/10 万左右,90 年代中后期,布病疫情有所回升,2003 年人间疫情发病率达 0.48/10 万,部分省区出现暴发和流行。为此,必须加强监测工作,以及时发现疫情,掌握疫 情动态,预测疫情发生趋势,为制定全国布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根据《布鲁 氏菌病监测标准》(GB16885-1997),和全国布病疫情态势,制定此方案。
二、监测目的 1.掌握我国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2.为预测布病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定义 (一)病例定义 1.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接触史,或生活在疫 区内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2)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 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3)实验室初筛:布病玻片、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内变态反应阳性。 (4)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16
(5)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 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 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 滴度虽达 1:100(++)及以上,过 2—4 周后应再检查,滴度 升高 4 倍及以上; 或用补体结合试验检查,滴度 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 试验滴度 1:400(++)及以上。
1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处理暴发点的各项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根据工作需要,可成 立临时指挥机构,如指挥部或领导小组等,制定出具体计划,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 实施,畜牧兽医,卫生等部门,应主动当好参谋,积极参加工作。
①暴发原因调查 回顾性调查:防治人员进入现场后,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布病暴发情况进 行全面调查了解,收集有关暴发时间,地区,人群和畜群分布,变动等方面资料,特 别是首例病人(病畜)出现的时间,地点及可能的原因等方面的资料。 实验室检查: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血清学和细菌学方法检查牲畜和人,了解感染 和发病情况,如怀疑食品(奶、肉等)、水源或毛皮引起的亦应采样检查。 综合分析:对上述所获得的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引起暴发的来源 和主要的传播因素,确定本次暴发波及的范围,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并总结经验教 训,防止再次发生。 ②控制措施 针对引起暴发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暴发是由病畜引起,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处理。如果是由奶制品所致,应对未食用的奶制品消 毒处理,并追查来源,通知有关地区和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经两次布病检疫呈阴性反应的家畜,以及疫点周围受威胁的畜群,不管是否怀孕 一律采用 S2 菌苗口服免疫。病畜流产胎儿、死胎、胎盘、羊水、流产物污染的场地、 牲畜的皮毛及粪便等,应按规定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并作好个人防护。 接触家畜和畜产品的人员中(特别是发现病畜或流产家畜的单位和家庭人员)皮 内变态反应和血清学检查阴性者,应进行预防接种。对病例进行及时治疗,病房、病 人的衣物、用过的物品等,按规定进行消毒。 在布病暴发时不要在疫点内召开大型会议和举行各种群众活动。 ③总结报告 处理暴发点的工作结束后,应分别写出行政和业务工作总结报告,除本地的行政 和业务部门存档外,还应报上级业务部门和主管部门。布病流行时的疫区处理,也可 参照上述办法进行。 (二)监测点监测 1.监测点的选定原则和布局 (1)根据全国布病疫情形势,在近年来有疫情暴发和流行的地区设立监测点。 (2)根据布病疫区类型和流行优势菌型的地理分布情况,在羊种菌疫区、羊牛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