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观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摘要]本文对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对于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自我教育是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的条件,战胜自己是自我教育的起点,劳动、体育锻炼、美育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因素,引导少年学生真正的阅读是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教育者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指导者等观点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当前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理论精神发展学校担负着育人的重任,不论是教学还是德育,都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必须重视发挥其自我教育作用,目前倡导加强素质教育,也就是要着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3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关于自我教育的论述在今天仍有极高的借鉴价值,本文是对他这一教育思想的系统梳理,希望能从中领略部分精髓为当代所用。

一、自我教育是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个性在智力方面、道德方面和社会思想方面自我形成的时期,在这个年龄期,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取决于他在活动和集体关系的各个领域(智力生活、劳动、道德信念的形成)中的自我确认进行的深刻程度如何。

“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这实际上指出了在学生的精神生活领域中自我教育对其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性。

学校培养的人才,无论将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必须是精神生活丰富、道德纯洁和体格健全的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

做到这些,除了依靠社会、学校的教育外,更多的依靠他们自我主动地教育,所以能否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意识至关重要。

二、战胜自己是自我教育的起点老子有句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之魂瓦·亚·苏霍姆林斯基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帕甫雷什中学,这所苏霍姆林斯基长期工作过的“快乐学校”,早已成为我国许多教师向往的教育圣地。

苏霍姆林斯基留给后世的教育遗产被誉为“活的教育学”,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却仍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饱含着他对学生的爱和人道主义精神,认为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和幸福个人,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这5个方面得以和谐发展。

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必须要改善教育过程,实施“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思想与传统片面的学科知识的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它注重的是教育同创造性的生产劳动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教育力量相结合,学生受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相结合等等。

“和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在以上这些因素和谐共存的状态中得以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里通过推行一系列的创举来实践其“和谐教育”理念,譬如让学生在“蓝天下的学校”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建立家长学校以保证学生在校和在家所受影响的一致性等等。

在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即《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所结集而成的《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到处充满着“和谐教育”的精神。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教师在“和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学生朋友的双重角色。

要使“和谐教育”得以开展,教师应该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关系,使两者处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和谐状态之中;二是要处理好学生各种才能的发挥问题,使其各方面的表现能和谐发展;三是要处理好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动力问题,鼓励学生以自信的心态来实现全面发展。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苏霍姆林斯基就已经将“和谐教育”的概念纳入到了“全面发展”的理论之中,并作了实践尝试,“和谐教育”的精神也成为贯穿其教育思想的精髓。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必须在教 学过程 中充分运用情感 因素。文章结合教育教 学 实践 , 分析 了情感 因素在教育 中的作用 , 从教 师 自身、 师生关系、 堂 课
气氛 等 方 面 , 讨 了在 教 学 中加 强情 感教 育 的途 径 。 探
关 键 词 : 感 因素 ; 感 教 育 ; 学 情 情 教
前 苏 联 教育 学 家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指 出 :学 校 里 “ 学 习不是 毫 无 热情 地 把 知 识 从 一 个 头 脑 装 进 另 一 个头脑 里 , 而是 师生 之 间每 时 每刻 都在 进 行 的心 灵
挚 的爱 和 暗含 的期 待 可 以产 生 巨大 的感 召力 、 推动 力 。 当教 师在 教 学 中挖掘 到教材 蕴 藏 的情 感 , 将 并 教材 中的情 感 与 教 师的情 感 融 为一 体 , 找到 自己 寻 能运 用 的情 感 立 足点 去 打动 学生 、 动学 生 。 当触 感 及学 生 内心 的情 感 时 , 生 就会 产生 情感 的共 鸣和 学 呼应 , 而 产 生一 种 积极 接 受 的 心 态 , 利 地完 成 从 顺
广 大教育 工作者 积极 探讨 的 问题 之 一 。

3 .丰富的情感有利 于学生 良好学 习习惯的养

教 师 的情 感 应 用 于教 学 中 , 接 影响对 教学 艺 直
术和 教 学技 巧 的应 用 和处 理 , 响着课 堂气 氛 和课 影

情感 因素在 教 育 中的作 用
堂教 学效 果 ,而课 堂 气氛 又对 学 生 的学 习态度 、 学 习 习惯起 着 重要 的影 响作 用 。教 师 的情感 , 一方 面 体现 在 教师对 待 自己的学 生 与 自己的教学 任务 、 教 学 内容之 间 的相 互 持有 的情感 和 双 向的热爱 , 与本

闪耀“人学”光辉的苏霍姆林斯基

闪耀“人学”光辉的苏霍姆林斯基

闪耀“人学”光辉的苏霍姆林斯基【摘要】本文将介绍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重要贡献以及他的教育理念。

在会详细探讨苏霍姆林斯基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艺术活动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情感教育以及学习方法论。

结论部分将总结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方法值得借鉴,并探讨他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倡通过艺术活动实现教育目标。

他的教育方法在当代仍具有重要意义,为教育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以其独特的“人学”光辉,为当代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人学、光辉、人本主义、艺术活动、社会生活、情感、学习方法论、教育方法、启示、借鉴。

1. 引言1.1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贡献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

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情感为首要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情感体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应该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提倡通过艺术活动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他认为,艺术活动是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社会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经验对于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当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引领着教育的发展方向。

1.2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包括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学生个体差异性,注重情感教育和社会交往,以及重视艺术活动和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要尊重学生的自由和创造性,不应该仅仅是灌输知识和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认为教育是一种相互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他主张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培养自信、独立和发展自我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感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感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感想苏霍姆林斯基,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实践家,他的教育理念在当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深入研读了他的著作,从中汲取了许多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育的人性化。

他始终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陷入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误区,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兴趣和个性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应当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实践与体验。

他强调教育应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应当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再者,苏霍姆林斯基提倡终身学习。

他指出,教育应当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终身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情感教育。

他指出,情感是认知和行为的源泉,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在我看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教育视野。

它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强调学校教育,还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还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

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我们今天应当学习和实践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几个重要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几个重要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热爱儿童,热爱教育工作。

他对儿童充满了无限深厚的感情,对教育理论提出十分丰富独到的见解,可以给予我们多方面的、生动而实际的启发。

1.在教育基本理论上的主张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认为,要使学生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首先是要尽可能发现“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财富”,这种财富就是学生的各种潜在智能,教育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特点并产生自信。

尤其是对于智力较差的学生,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也不能“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未见到整个花朵”。

对于教育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德育、智育、体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他认为,各方面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且是一个有机统一完整的过程,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心环节是德育、智育和劳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还有一个特点是提倡“自我教育”,而且这是学生能否真正接受教育成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关键因素。

“自我教育”要求教育学生自我尊重、自我克制、自我完善。

2.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教育在德育方面,他认为,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习惯是教育和培养的结果,提出要把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放在极端重要的地位,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和情感的基础,而人道主义思想情感的培养必须从儿童早期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还主张在学生中培养真正的友谊,反对在集体面前当众揭发或以公开批评的方式帮助犯了错误的学生。

在智育方面,他提出要把智力放在首位,并创造了“思维课”这一独特的教学形式。

在体育方面,他认为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校长的重要职责。

在美育方面,他将各种艺术教育和音乐教育与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结合起来。

在劳动教育方面,他强调儿童的劳动教育应该从学习开始,永不间断,要使体力劳动和创造价值结合起来,使劳动成为学生表现创造精神和培养自尊心的手段,成为发展个人多方面兴趣的中心。

3.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管理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用科学的教育理论领导和管理学校,而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教育和教学工作,即突出人的培养,其他行政事务工作都应以此为中心,并且服务于这一中心。

[精品](一)情感教育的基本理论

[精品](一)情感教育的基本理论

思考
作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人, 我们应当怎样把情感教育的理 论与思想运用到教学中?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究的和谐教育即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使学习富有成性 重 教 点 学 : 罗 杰 斯 的 非 指
•*
的罗 情杰 感斯 教与 育苏 理霍 论姆 林 斯 基
美国:美国的情感教育在理论上以布卢姆等人提出
的情感目标分类为指导,在实践上,则以职业指导与 咨询为主。它的特点是利用专家的力量为那些有特殊 的和显而易见需要的学生服务。
丹麦:以级任教师实施情感教育,这乃其显著特征。 荷兰:由各学校自己拟定教育方案。流行通过激励
学校来实施情感教育,即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空 间,让其被尊敬。

< >
英 感当 国 教代 , 育世 中 理界 国 论主 等 要 包国 括家 美的 国情 ,

当代各国情感教育理论
• 英国的情感教育
• (1) 夏山快乐教育 • 当代英国著名教育家尼尔在1924年创办夏山学校。 他认为,当今很多学校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情感教 育。尼尔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尊重生命,尊重个体。强 调教育的目的是适应儿童。学校的目标使儿童学会如何 生活。 • (2) 体谅教育 • 体谅教育是上个世纪60年代在英国学校兴起的一种 以培养道德情感为主的道德教育方式。其基本思想是多 关心、少评价,认为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分析规则和禁令。 体谅教育实践的代表人物是彼得•麦克费尔。他认为,道 德靠理解和领会,主张富有成效的教育就是学会关心。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究的和谐教育,即通 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 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使学习富有成效。和谐教育 的内在、恒久的支柱在于建立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 感动力系统”。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思想核心内容:全面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的禀赋,形成对艺术创作的才能,以便使他享有一种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生活。

瓦·阿·苏霍姆林
斯基(-),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
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出生于乌克兰共和
国一个农民家庭。

至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年起
至去世。

自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
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

一、引言苏霍姆林斯基(Vasiliy Alekseevich Sukhomlinsky)是20世纪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被誉为“教育界的大师”。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分析其核心思想,以及对我们当前教育工作的启示。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1. 以学生为中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此,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以下是他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1)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能。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育应从“教”转变为“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他提倡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注重学生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他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整体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

因此,他在教育实践中注重整体教育,力求实现教育各环节的有机结合。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他提倡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2)学科教育与综合实践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科教育是基础,综合实践是关键。

他提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课外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3. 创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重要的乌克兰教育理论家,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提出了
一系列对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观点。

他的教育观是一个复杂的和谐主义,在此背景下,
教育者必须既保护自己关怀学生,也必须保护和营造学生成长良好环境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具有极强的情感,他强调教育应该使人们充分体现创造力,想象力和技能,同时具有健康的精神和修养。

他崇尚"亲情"的教育,认为学生比老师更为重要,老师
会给学生讲授知识,同时也会抚养和照顾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突出指出,教育应该让学生健全发展,而不是把教育是为一种技能的培养。

他说:“教育应该塑造一个健全人,饱满而且富有价值的人,而不只是把孩子当做工
具人或者社会资源的一种交换物。

”因此,他强调个体发展的概念,关注孩子多元的发展
需求,而不仅仅专注于石术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成人教育,也就是学校教育需要更贴近生活,他认为在教育中应
该使用具体实例,而不仅仅使用概念来说明,而且在教学中应该提供实践性的经历,使学
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能力。

他坚持给学生一个集中探讨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把他们聪明的
想法把它们变成创新的想法。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的知识全
面健康的发展,并让其跟世界有更强的联系,这种教育理念被称为“关怀与真诚”的教育。

它引导教育者们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并尊重孩子天然的潜能,这种教育已经被
许多国家采纳,并被不断实施和发展。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被誉为教育领域的巨人,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于我来说有着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和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坚信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提倡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鼓励孩子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不是一种枯燥的任务。

在书中,我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儿童发展的关注。

他认为儿童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教育者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和需求来进行教育活动。

他还强调了对儿童的尊重和关爱,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建立了“幼儿园游戏”理论,鼓励幼儿通过自主游戏来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

他还提出了“保护中的自由”概念,认为教育者应该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

我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一种激发孩子创造力和潜能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和技能。

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应该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并努力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深入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个人的教育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其他对教育有兴趣的读者也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情感教育实施方案

情感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一、课题的提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

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理解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观点,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强调人的智商,却无视非智力因素,即情意方面的因素,最终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技能、情感、心理和身体等全面素质的降低。

这就迫切需要着情感教育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行。

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当一次次面对学生空洞的说自己的父母如何如何伟大,却没有真情的流露时,我感到相当的苍白和困惑,为此,我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这个课题,力求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营造儿童丰富的精神世界,促动学生理解的发展,促动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学生潜能的开发,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完善其品德,使个体顺应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1.实施情感育人,整合情感与智慧,培育优质人才,提升教育质量。

2.探寻出情感教学法使用的有效途径、策略、方法等。

3.形成情感教育法的初步模式三、研究内容及假想:(一)探究情感教学法使用的有效途径、策略、方法等。

1.“导语激情”策略教材中的每篇课文不但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

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情感的丰富性和外显性,教师的情感是一种“催化剂”。

教师通过动情的导语和过渡语,对学生实行情感渲染,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课堂之中,从而打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激发学生情感,达到师生共鸣。

2.“以境染情”教学法“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

现代教育设施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其声像并茂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众多教育理念中,道德教育思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善良情感。

他强调,善良情感是道德行为的源泉,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善良的情感,才能够真正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愿意为他人付出。

在他看来,善良情感的培养需要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孩子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成长。

例如,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善良行为影响孩子;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他还指出,道德教育要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劳动不仅能够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更能够塑造人的道德品质。

通过劳动,人们能够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尊重劳动人民。

在学校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参与劳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劳动中培养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道德教育要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兴趣和成长背景各不相同。

因此,道德教育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对于那些在道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不能简单地批评和指责,而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根源,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苏霍姆林斯基提倡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他认为,文学作品能够生动地展现人类的美好品质和道德困境,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此外,他还强调榜样的力量。

教师和家长要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向社会上的优秀人物学习,从他们身上汲取道德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还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情感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及内涵

情感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及内涵

情感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及内涵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情感教育也是有具备一定的特征的。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情感教育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情感教育的简介情感教育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

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

情感教育的目标一般目标一般目标是制定具体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情感教育理论的核心。

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包括三个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三个方面最后均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育的终极或最后目标。

阶段目标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不同年级的发展任务,设计从低到高的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

各个阶段之间前后相接、螺旋发展,共同构成整个情感教育体系。

(一)小学阶段:经常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接纳”态度,体验作为好孩子的快乐;教会他们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为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打基础;培养他们初步的道德感,包括道德荣誉感、羞耻感、义务感、责任感等等,对集体生活和同学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引导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比较稳定的方向发展,培养他们初步的探索精神;通过游戏、音乐、形体、美术等课使他们进一步体验美感及其不同形式,引导他们将这种美感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

(二)初中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精神;正确认识并较好地处理哥们义气;传授一些自我情感调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强情感心理咨询和辅导;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和高尚的社会理想;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情感生活,同时防止不良情感的影响。

教学方法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教学方法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教学方法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一、初读的震撼初读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那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时突然亮起的一盏明灯。

他所提出的观点,既新颖又实用,让人眼前一亮。

1.1 重视个性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教育。

这就好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因材施教,找到每个孩子的那把“钥匙”。

1.2 激发兴趣的重要性二、深入思考后的感悟随着深入阅读和思考,越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如同一座宝藏,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2.1 知识与实践结合他主张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这就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2.2 培养创造力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敢创新。

这正应了那句“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没有创造力的孩子,未来怎能在社会的大潮中立足?2.3 情感教育的力量他还强调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对自身教学的启发这本书对我自身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启发,让我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3.1 更多关注个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再“一刀切”,努力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的学习方案。

3.2 激发兴趣的新举措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和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方法问题》让我受益匪浅,我会将其中的精华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情感教育研究报告

情感教育研究报告

重庆市教育学会第七届(2012—2014年)基础教育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中小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活动拓展课程建构与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CELS2012S235课题承担单位:重庆滨江实验学校课题负责人:梁林联系电话:课题指导单位: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课题主管部门:重庆市教育学会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1. 古代社会,“情感教育”放首位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认为: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古代教师的课程三维目标。

它与当今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对应关系如下:放在了教育的末位。

2.当代社会,“情感教育”缺位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涌入、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充裕,造成我国整个社会价值观紊乱,整个社会价值追求极端功利化,进而导致学校功利化办学、教师功利化教书、学生功利化学习,尽皆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当前,学生“厌学、逃学、不学”“学业负担过重”等诸多校园问题正是对这一现实的凸显。

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情感教育”(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本轮课程改革三维目标,也是建国以来首次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入课程改革目标。

(3)课标修订新一轮课标修订,高度重视“情感教育”,提出了“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

(4)党的十八大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立德树人的核心就是情感教育。

4.学校生源现状亟需加强情感教育我校虽然地处重庆主城核心区,但由于诸多历史与现实原因,导致学校主体生源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本地生源大幅流失,流动儿童已超过生源总数的一半成为生源主体。

中学部:2012-2013学年占比达到%;2013-14学年占比达到%.小学部:2012-2013学年占比达到%;2013-14学年占比达到%.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流动儿童,由于绝大多数的家庭处于社会底层,因而对社会、对学习、对他人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紊乱,进而导致其价值认同、行为习惯等存在明显的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师德师风

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师德师风

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师德师风关于这一点,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爱情的教育》中有这许多精彩论述我坚信不移的是,高尚的爱情种子需要在年轻人产生性欲之前好久的时候,即在他们的童年、少年时期播在他们的心田里。

我们所说的爱情种子,当然不是指关于爱情的说教,而是指培养道德尊严和人格的过程,指在每一行动中树立起真正的人道主义观点;指培养对人道美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这一点尤其重要)人道美的能力。

爱情的念头一旦在年轻人的思想和感情上撩拨和引起不安,教育者就应当给他们讲爱情是什么。

这种讲解将会在年轻人的心灵中培养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首先是培养出能够给人以巨大幸福的对美的责任感。

但是这种美对善于爱美的人才是幸福的。

在培养高尚的爱的情感中所取得的成绩,是衡量一位教师的教育艺术的尺度。

理解爱情,就意味着理解一个人的心。

相反,对待青年男女的爱情抱轻蔑乃至嘲讽的态度,恰恰说明教师的教养水平低。

对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他们的隐秘角落采取粗暴态度,最容易从男女青年的相互关系中驱逐出一切高尚的、有道德的、明快的审美情感,并把爱情的生物本能的一面推到了首位,激起不健康的好奇心,使男女同学更加疏远,对交往产生一种难忍的恐惧症。

爱的情感是衡量道德的最灵敏、最精确的天平,这绝非言过其实。

我们应当把爱的情感即人的最美、最高尚的情感作为推动道德进步的武器。

爱情,是对人道主义的最严峻考试。

我们应当从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起就培养他去迎接这场考试。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虽然是学校教育,但这些论述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

与我们传统教育中视爱情教育为禁区截然不同,苏霍姆林斯基把爱情问题同人的道德进步,同整个社会进步问题联系在一起,认为人的全部道德观念集中地表现在爱的情感里,表现在爱的内容和形式里;他进而提出,正如从一开始就要教导学生怎样劳动一样,也需要在他们刚刚懂得爱情的时候就教育他们怎样去爱。

这位教育家在他女儿满14岁那天,给女儿写了一封信亲爱的女儿: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

苏霍姆林斯基写的情感文章

苏霍姆林斯基写的情感文章

苏霍姆林斯基写的情感文章
【原创版】
目录
1.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理念
2.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文章特点
3.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文章的启示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情感教育理念是他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看来,情感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要手段,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文章,是他情感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他的文章,无论是讲述教育故事,还是论述教育理论,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他用深情的语言,描绘了教育的美好,表达了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

他的文章,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情感的温度,给人以深刻的触动。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文章,以其独特的魅力,启示了我们。

他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

教育者应该用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用温暖的情感去关爱学生。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才能培养出有情感、有温度的人。

总的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文章,是他情感教育理念的艺术表达,是我们理解他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观研究
——基于《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思考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观认为学生在学校出现的一些形成式、固化式的问题源于缺乏情感教育。

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怎样进行家庭情感教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家庭情感教育家庭教育重要性建议
家庭教育在人一生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情感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也是一生的。

一个孩子在他刚刚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父母家庭对他而言就是整个世界,所以影响大小可想而知。

在这一时期内,教育往往就是通过家庭情感来教育。

一、对家庭情感教育的理解
孩子从出生起接触最密切,最广泛的就是父母,而父母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对孩子潜移默化以及家庭氛围的影响上。

孩子出生时本来是一张白纸,是因为受到家庭的影响,才给了孩子接触社会接触外界的可能,家庭是连接孩子接触外界的纽带。

父母通过他们对孩子情感上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理解这个世界,适应这个世界。

家庭情感教育在孩子出生到入学前是最主要的教育,它起到一个使孩子适应学校教育的过渡作用。

情感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它不是以文字为承载做具体的描述,而是通过日常中的各种情感培育手段潜移默化,使之内化于儿童心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晏阳初说过:“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和儿童的发展,更是密切。

因为学校教育是有限制的,家庭的教育是无限制的。

家长的一举一动,影响于子女者甚大;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于学生者甚小。


[1]
二、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假如儿童在家里没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灵认识世界和接受教师的话。

他所能了解的,知识他听到的和读到的东西的逻辑意义,而情感上、心灵上的潜台词,他是不会明白的。

这是学校、家庭教育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为什么往往学校生活开始已有几天,儿童对教师的好话还没有完全没有反应?为什么教师不得不大声吆喝和用拳头敲打桌子?学习开始一个月以后,儿童已面对墙角罚站,受到处分,但为什么这样做也无济于事呢?祸根就在于缺乏情感教育。

”[2]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孩子也绝不会多。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家庭情感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情感为重。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孩子在家庭情感教育中受到了溺爱,被父母,爷爷奶奶捧在手心里,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性,使孩子永远把家庭当做他逃避责任的堡垒,在这个壁垒中尽情任性;另一个是,重知识轻情感。

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完全抛弃了传统家庭教育的情感的一部分,走向了对孩子严苛的教育,为使孩子适应我国应试教育的人才选拔方式,过度机械的开垦孩子的脑力,导致出现“虎爸”“虎妈”这样的家庭教育形式。

情感为重和重知识轻情感的家庭情感教育代表的是我国教育转型时期的一个时代困惑,到底应该进行怎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它使不同的家庭走向了不同的探索。

一些家长误以为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给孩子,只要是孩子需要的都无限制的满足他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但事实上却不是如此。

来自家庭的过分溺爱,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进入学校教育时,孩子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仍旧把自己放在中心点,没有形成和其他学生的平等的观念,也无法用心灵接受世界和来自教师的教育。

身体的舒服往往会带来精神的败坏。

另一些家长则是完全极端的重视孩子的“成绩”。

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以及我国选拔人才的方式影响下,家长把孩子的智育放在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从孩子懂事起就开始了所谓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对于书本知识的强行灌输和影响罢了。

孩子在他们最需要家人关爱的时候生硬的让他们投入知识学习中,忽视了父母情感教育。


如斯宾塞说的:“现实生活中,如果父母是专制、狭隘、粗暴的人那么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很有可能是这样的人。

相反,如果父母是宽厚、仁慈、友善的人,那么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多半会是一个心智成熟、品德高尚的人。

”[3]由此可见,来自家庭的情感教育是会影响孩子一生人格品质形成的。

三、有效家庭情感教育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影响孩子品质形成的隐性因素以及内在因素
心理学上认为“家庭虽然是一个社会法律层面上的组合,但是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或情绪系统”[4]家庭对于未入学的孩子而言是类似于学校一样的教育场所,只是少了一些知识的传授,多了一些情感的交流。

我们会说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场景,家庭也是同样的。

家庭氛围的导向会不自觉的引导孩子性格的形成。

民主的家庭氛围下,孩子在走向社会后也会在自我独立的前提下更好的与他人相处,与社会适应。

而一个专制的家庭氛围下的孩子一方面可能会掩埋孩子的自我思想,让他们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特色,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则可能会让孩子在过分的压抑之下内心崩溃,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更甚做出一些极端事件,危害自己危害他人。

“父母间应建立良好的感情,给孩子创造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否则,易使孩子产生不安、恐惧、焦躁的情绪,最终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性格。

家庭成员间应以民主、平等和诚实为原则,这将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诚实、正直的品质;反之,将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多疑的品质。

”[5]
(二)要重视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父母是孩子通向外部世界的第一个引路人,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管是性格培养,还是情感教育,不管是智力训练,还是道德、品质培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带给孩子不可磨灭的影响(好的或者坏的影响都是如此)”[6]所以,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榜样。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诚信的家长往往会在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而没有诚信的父母,虽然他们也会要求孩子要树立诚信的品质,但结果往往不会如他们最初所想,孩子会变成和他们家长一样的人。

其次家长要做好孩子健康生活方式的榜样。

家长要从自身就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一些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

(三)要把孩子放在与家长平等的地位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与父母都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不仅要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孩子更要把孩子看成是与父母平等的家庭成员,要学会尊重孩子,听取孩子的意见,民主的处理家庭中的事务。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也可以树立自信,还可以锻炼孩子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家长要特别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态度,要以平等的地位,进行朋友式的谈心,用自己真诚的爱心,丰富的经验,亲切的态度,赢得孩子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佩服。


[7]
(四)要避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身处社会转型时期的父母,更要学会对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让他们可以接受挫折,在失败后重新出发,让他们更好的适应这个发展的社会。

而不是从小把挫折隔绝在他们之外,那样在以后的挫折失败接踵而来时便会不知所措,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甚至会导致他们一蹶不振,失去信心。

参考文献:
[1]肖朗.中外教育名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71
[2]肖朗.中外教育名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17
[3][英]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快乐教育书[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2.2~3
[4]陶勑恒.小学生心理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85
[5]安少婷.解析家庭中幼儿情感教育[J].铜仁学院学报,2012,14(4):97~99
[6] [英]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快乐教育书[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2.2
[7]常守信,张玉光. 家庭情感教育不容忽视[J]. 科学养生, 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