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备课方案_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秀7篇)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秀7篇)因数和倍数教案篇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
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什么是质数和合数,掌握了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内的质数,记住了20以内的质数。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
学习重点: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习难点: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会给自然数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独学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3.试试身手:第23页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利用课本24页的表格,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2.展示、交流:你们是怎样找出100以内质数的?3.小组讨论:(1)有没有最大的质数或合数?(2)根据因数的个数,可把非零自然数分成哪几类?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能很快熟记20以内的质数。
5.独立思考:(1)是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2)是不是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3)是不是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4)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6.组内交流。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教材第114页例1和例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
如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
在整数乘法中还有另外一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二、认识因数与倍数(出示12页的图1)观察上面的图,你看到了什么?用算式怎样表示?师:像这样,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问:因为26=12,所以12是倍数,2和6是因数,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师:在描述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
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质数、合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质数、合数的判定方法。
3.能够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质数、合数的概念及判定方法。
2.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
三、教学内容1. 质数和合数的定义•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称为质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称为合数。
2. 质数和合数的判定方法•质数判定:一个大于1的数,如果它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他因数,那么这个数是质数。
•合数判定:一个大于1的数,如果它可以被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的其他数整除,那么这个数是合数。
3. 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将合数分解为各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为了引起学生对质数与合数的兴趣,可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展示质数和合数的区别。
2. 讲解•详细讲解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演示质数和合数的判定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
3. 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判定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或将合数进行分解。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质数和合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搜集生活中的质数和合数的例子。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质数和合数的判定上存在理解困难,下节课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朶对贵校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联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运用因数和倍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
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之间的区别。
2.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教师可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
1.教师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练习
1.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求因数和倍数。
第二课时
1. 复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复习前一课时的知识点,互相交流讨论。
2. 学习
1.教师讲解如何利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拓展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作用。
五、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思考并总结因数和倍数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对因数和倍数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
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秀6篇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秀6篇因数和倍数教案篇一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会决定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潜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齐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二、探究新知(一)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4、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二)、学习求一个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A、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能够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齐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样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除法运算和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整数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于基本的除法运算和整数认识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可能会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关系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并总结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和求法,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和问题。
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圆规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生日是3的倍数,请问小明的生日可能是哪一天?”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因数与倍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因数与倍数的定义,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同时,教师通过举例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关系。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透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好处,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教学例1:1.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1)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2)交流学生的分类状况。
(预设:学生会根据算式的计算结果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类是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而商不是整数。
2.明确因数和倍数的好处。
(1)同学们,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在第一类算式中找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强调一点: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数的除法算式中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好处,简洁明了,同时为学习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进行有效铺垫。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
(1)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我们能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呢表述时就应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表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是单独存在的。
我们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而就应说4是24的因数,24是4的倍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底和高”是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课时内容以直角以及垂直为知识基础,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为认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作为认知情境,展开自主活动,让学生主动积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本课时认识的高主要指图形内的高,而对于图形外的高不作要求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把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做成一长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等相关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3.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学重点: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教学难点:在画一个图形高的过程中对高的概念的运用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学生: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2、教师:说得很好!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
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
板书课题:动手做(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操,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中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组成和排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教学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黑板。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例如:小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4元,他给了售货员5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小华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24的因数有哪些?50是24的倍数吗?从而引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和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讲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理解和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此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认识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列举、归纳、推理等方法探索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知识。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举、归纳、推理等方法自主探究,发现知识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练习本、彩笔。
3.教学素材:生活实例、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小丽买了2个苹果,小华比小丽多几个苹果?小丽比小华少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发现“多”和“少”的数量关系。
2.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列举出10以内的数,并找出这些数的因数。
如:以4为例,4的因数有1、2、4。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秀3篇)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知识,通过尝试和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倍数和因数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先独立思考,在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再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拼法,并列式。
2、在4×3=12中,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你能照老师的样子试着说一说吗?如果有学生只说倍数和因数,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下面这些算式也能用倍数和因数表示吗?16÷2=85+6=1118-6=12学生如果有争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由16÷2=8可以得到2×8=16,实际上16是2和8的乘积,所以也可以用倍数和因数来表示。
4、你能自己写出一条算式,用倍数和因数来说一说吗?学生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集体交流。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谈话:3的倍数有哪些呢?我们来找找看。
一分钟内完成。
1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2、3的倍数有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出来,就用省略号来代替。
下面,谁来说说看,3的倍数是怎么找的?小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只要用这个数去乘以1、2、3、。
就能得到它的倍数。
3、填一填:2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掌握快速判断数字是否为另一数字的倍数的方法。
3.能够应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解决复杂问题时的因数与倍数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下教材。
2.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 学习新知(15分钟)•讲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举例说明。
•带领学生研究数字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3. 练习与训练(20分钟)•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4.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因数与倍数的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强化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记忆。
2. 学习新知(15分钟)•引入更复杂的因数与倍数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
3. 练习与训练(20分钟)•给学生一些挑战性的练习题,让他们灵活运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
4. 拓展(10分钟)•与学生一起探讨因数与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上有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实例让他们感受到因数与倍数的重要性。
同时,难度适度的拓展练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以上为本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内容,希服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会应用因数与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认识和运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应用因数与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3.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明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小明和他的3个同学,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苹果的数量是5的倍数,从而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因数与倍数的定义,解释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并通过具体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数,找出它的所有因数和倍数,并记录在小组合作学习表格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反馈。
巩固(10分钟)让学生个别进行练习,找出指定数的因数和倍数,并写在练习题的答题卡上。
教师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和讲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进行巩固训练。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章《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章《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描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2.掌握因数与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因数与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因数?–定义: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时,这个数称为另一个数的因数。
–例如:6的因数有1、2、3、6。
2.什么是倍数?–定义:一个数能够整除另一个数时,这个数称为另一个数的倍数。
–例如:12是6的倍数。
3.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一个数的因数是这个数的约数,而这个数是它的倍数。
–例如:6的因数有1、2、3、6,而6是2和3的倍数。
4.因数与倍数的计算方法:–因数的计算方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约数即为这个数的因数。
–倍数的计算方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倍数即为这个数的倍数。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因数与倍数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讲解:介绍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
3.实践:设计多个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因数与倍数的计算技巧。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因数与倍数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5.总结:复习本节课学过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考察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学中是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是否设置足够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掌握?3.是否引导学生将因数与倍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对因数与倍数有更深入的理解,这将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章《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章《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章《因数与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面数的运算的巩固,也为后面分数、小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运算、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可能会对抽象的概念产生困惑,因此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因数与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用于游戏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衣服的尺码、鞋子的尺码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背后存在一定的规律。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因数与倍数。
2.呈现(10分钟)讲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如,求一个数的因数,就是求能够整除这个数的所有正整数;求一个数的倍数,就是求这个数的所有整数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数,分别求出它的因数和倍数。
然后互相交流,总结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的方法。
3.能够熟练运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3的倍数的特征。
2.因数与倍数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下》。
2.教具: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实物教具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3的倍数的特征”。
2. 概念解释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如果可以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否则就不是3的倍数。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引导学生做简单的练习。
3. 教学示范
展示几个案例,让学生自己尝试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并讨论解答过程。
4. 练习与讨论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尝试,并进行互相讨论和解答。
5. 拓展延伸
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两个题目,让其他小组进行解答,加深对“3的倍数”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选做:设计更多的“3的倍数”的相关题目,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课程,学生应该掌握了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的方法,以及因数与倍数的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板书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板书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2因数与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教学指导】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
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
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导致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7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3.质数和合数2课时【知识结构】因数和倍数(1)学习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第1 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因数与倍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第二章,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主要讲解2、5的倍数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但是对于2、5的倍数的特征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自己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2、5的倍数特征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自己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2、5的倍数的特征的示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思考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2、5的倍数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数的特征。
例如,展示2的倍数:2、4、6、8、10,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征。
然后展示5的倍数:5、10、15、20,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2、5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倍数的原理。
教师可以讲解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2、5的倍数的例子,让学生判断这些数是不是2、5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3的倍数的例子,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征。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2、3、5的倍数有特征,其他数的倍数有没有特征?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明确2、5的倍数的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1.2会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3.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数学知识呢?(2)那你们听说过因数和倍数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有趣的知识。
2.理解概念(1)出示例题:12可以分成几个2的乘积?分别是哪些?(2)引导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一个数的因数就是可以整除这个数的数。
(3)引导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一个数的倍数就是可以被这个数整除的数。
3.探究方法(1)出示例题:求24的因数和倍数。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练习巩固(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解答案。
5.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问题:小明想买一本书,书店有两种优惠方式,一种是满30元减5元,另一种是打8折。
小明应该选择哪种优惠方式?(2)引导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2)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板书设计1.因数和倍数的定义2.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实际问题解答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是本册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共有8课时,包括:1.认识因数与倍数2.求一个数的因数3.求一个数的倍数4.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5.倍数的应用6.因数与倍数的实际应用7.复习因数与倍数本节课为第1课时,教学内容为“认识因数与倍数”。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求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采用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4.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教具。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例如:一辆汽车每次能载6个人,那么这辆汽车是3的倍数,而3是这个汽车的因数。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因数与倍数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同时,演示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集体备课教案
1.多媒体设备: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动画,直观展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课件展示因数与倍数的定义,通过动画效果展示倍数的连续性。
-设计互动式的多媒体练习题,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即时反馈学习效果。
2.教学软件:利用数学教学软件,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鼓励他们提问和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问题。
-小测验成绩可以反映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4.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评价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能想到哪些生活中用到因数与倍数的例子?”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解答:5本故事书共有5 × 36 = 180页。
例题7:找出50以内的所有质数。
解答:50以内的质数有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例题8:一个数是15的倍数,它也是5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解答:15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15,所以这个数最小是15。
解答:24的因数有1, 2, 3, 4, 6, 8, 12, 24。因此,每组可以是2人、3人、4人、6人、8人、12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备课方案_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起步,所涉及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都是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整数知识(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旨在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丰富学生有关整数的知识,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备内容
因数与倍数
因数和倍数(1课时)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找一个数的因数;找一个数的倍数
2、5、3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偶数与奇数;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1课时)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解决问题;探索和的奇偶性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
3.理解奇数、偶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
1.在操作中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经历质数、合数的认识与辨别的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
2.经历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探究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通过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结果的奇偶性,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1.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2.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备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理解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意义。
难点
1.会用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能正确区分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