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设计: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教案模板六篇
《兰亭集序》教案模板六篇《兰亭集序》教案模板六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旷达胸怀;2、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本文清丽流畅、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2、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发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
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书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世称“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家誉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书法艺术名扬百世的[《兰亭集序》]《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
我们今天不妨就来一起学习王羲之这篇文质俱佳的《兰亭集序》[背景简介]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
[课文学习三步法]:第一步:学生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
第二步:老师答疑解难。
第三步:强调重点知识:1、基础知识点:⑴⑵⑶⑷⑸⑹2、内容分析:[板书设计]全文共3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时地,美景及活动。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能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了解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含义。
(2)通过观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羲之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理解其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内容及其主旨。
2.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兰亭集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理解。
2. 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的分析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兰亭集序》的原文及其注释版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背景及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原文,结合注释版本,理解文言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进行讲解和解答。
(2)教师详细讲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鉴赏。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结合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进行艺术鉴赏练习。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6.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兰亭集序》原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欣赏和研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组织学生对比学习王羲之的其他著名书法作品,如《十七帖》、《黄庭经》等,引导学生分析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变化和艺术特色。
《兰亭集序》教案5篇
《兰亭集序》教案5篇《兰亭集序》教案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教学设想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
准备高雅的古琴、古筝曲《高山流水》配乐诵读。
2、通过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
3、多媒体配合。
背景资料(一)作家作品1.王羲之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
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
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
以寿终。
世称王右军。
原有集10卷,已佚。
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
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
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
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
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用法。
2.才能目的: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情感目的: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的重难点1、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
2、作者在文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原因。
我们如何对待,要有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大家知道唐太宗在生前非常珍爱一部书法作品,可以称得上是爱不释手。
要说唐太宗是如何得到这部传世佳作的还有一个故事。
李世民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他下令重金买下这个东西,但是因为是王羲之的,王家把他当宝贝,绝不传人。
就在唐太宗这时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坚决不肯把这个东西给人,后来他死了,就把这个作品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
唐太宗没有方法,只好让人行骗。
唐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因为和辩才和尚下棋,后来,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朋友,这时候,在趁辩才和尚不注意的情况下,将这部作品偷走了。
这部作品就是王羲之在酒醉的状态下写下的《兰亭集序》。
据说唐太宗在临死之前痛哭流涕的跟他的儿子唐高宗立下遗嘱要把这件作品与他合葬。
这篇佳作无论是在书法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兰亭集序》。
二,介绍作者及其《兰亭集序》1,作者简介1、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他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书法名手。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3、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
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二、文体简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明确] 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①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过渡] 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品味文中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3、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图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致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
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憾事。
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冯承素的摹本。
它跨越千年,魅力长在,历代文人吟诵品评,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这篇传世佳作。
(板书课题:兰亭集序王羲之)二、检查预习1、学生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作品。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教辅),读懂文章内容,翻译文章一遍。
3、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原因。
4、文言知识积累(见幻灯片)三、研习课文1、教师配乐范背课文学生找出感情变化的词语,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线索。
明确:乐——痛——悲2、回顾第一、二段:“信可乐也”,作者参加兰亭修禊事,乐因何而生?学生回答后明确:时令宜人--乐,高朋满座--乐,环境幽美--乐,活动高雅--乐,天气晴朗--乐。
总而言之,能“游目骋怀”“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板书“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3、读第三段思考:王羲之参加兰亭雅集如此快乐,但他笔锋一转,呼出“痛哉”,痛由何而来?“痛”什么?讨论提示:第二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夫人之相与放浪形骸之外”。
关于高中语文教案《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学科领域:高中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王羲之的了解,以及对兰亭集序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通过分析《兰亭集序》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1. 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内容。
2. 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
3. 理解《兰亭集序》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 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相关单元。
2. 参考资料:关于《兰亭集序》的解读、分析、评论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视频。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思考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2. 提问:你们对王羲之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对王羲之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言文内容。
2.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和难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兰亭集序》进行逐段讲解,分析其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
2. 讲解王羲之的背景和创作动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兰亭集序》的思想内容,组织小组讨论。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进行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五、作业布置(5分钟)2. 选择一个角度,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进行深入研究。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兰亭集序》的文学特点、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2. 强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文言文作品。
七、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兰亭集序对后世的影响,探讨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2.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逐字稿教案
《兰亭集序》(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掌握书序的特点。
2掌握文言词语:咸、毕、惠、信、兴等词的意思和用法。
3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1理清思路,把握意旨。
2鉴赏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叙、议融合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
2.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1.词类活用、多义词。
2.体味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有致的语言特色。
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了解作者及“序”的有关知识。
2.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思路。
3.讲读第一节。
二、导入新课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百世,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就让我们共同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吧!三、解题,介绍作者(1)《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
序,文体的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
书序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作者情况、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这里用以记事。
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此地有亭,故称兰亭。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盛大的文人宴会,临流赋诗,抒发情怀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
(2)介绍作者及写作目的。
王羲之,东晋人,出身于士族名门。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书法家。
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记叙兰亭景致和宴会盛况;二是借这篇序言表达自己的观感。
全文既写出了作者与名士的宴饮之乐,又写出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的感慨,是一流传千古的名篇。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兰亭集序》的内容。
能够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艺术特色。
学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艺术特色。
2.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3. 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兰亭集序》的文意理解。
2.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
3.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兰亭集序》的文本和相关的书法作品。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王羲之的生平介绍等。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对书法的贡献。
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分析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师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书法艺术。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艺术特色,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引导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学习进行反思。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教师提供其他古代书法家的作品,如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分析各自的艺术特点。
学生通过比较,深入理解《兰亭集序》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 文化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兰亭集序》中的文化内涵,如对古人饮酒文化的理解,对古人聚会方式的探究等。
学生通过文化探究,加深对《兰亭集序》背景文化的理解,提高文化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8篇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8篇关于《兰亭集序》教案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1兰亭集序教案教学目的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教学设想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
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朗读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学生齐读。
(教师订正)(1)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模事也以中速读。
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2)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分之现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兰亭集序》教案五篇
《兰亭集序》教案《兰亭集序》教案五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文学地位;2.流畅地翻译全文,并能背诵;3.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4.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绍学生读注释(1)。
教师补充: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
他有书圣的美称。
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
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
书法作品《兰》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
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
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
王羲之的诗文以《兰》最出色。
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
《兰亭集》的内容又是什么呢请看93页的补白。
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
三、课文诵读配乐朗读(教师范读)。
读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
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最后学生齐读。
四、疏通字词1.重要词语;2.练习三,并补充:所以(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一(俯仰一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其情一也);3、成语及常用语五、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背诵;2.练习一;3.如何评价作者的生死观?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朗读课文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了解序的体裁特点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集锦九篇
《兰亭集序》教案关于《兰亭集序》教案集锦九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兰亭集序》教案篇1※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2.科学地指导学生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4.积累文中的名句。
掌握“修.期.致.临.次,一”等词的多义性。
【学法建议】1.采用师生互动,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
A.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B.第一段本文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
要多读,读到情随声出。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资料链接(1)文章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
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
兰亭集序说课稿(优秀8篇)
兰亭集序说课稿(优秀8篇)兰亭集序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兰亭集序》是普通高中必修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山水游记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往往包含抒情或说理的成分,阅读这一类的文章,一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二要联系作者身世和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感情和旨趣。
《兰亭集序》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二、说目标《兰亭集序》体现了魏晋时期散文抒情色彩浓郁的特点,文章文风清淡,语言静雅,写景句子更是美不胜收。
根据课文的文言文的特点和艺术特色,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乐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根据学生学习的要求,我将该课的教学重点定为:(1)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归纳“修、期、致、临、次、信”等词的词的义项;(2)背诵全文。
课文二三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乐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与讲授法进行教学。
五、说学法为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研读文言文的思维方法。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精选3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篇1教材定位及学情分析:《兰亭集序》被选入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单元。
该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并联系作者生平及社会背景去探究自然、思索人生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尊重敬畏自然,不断探索自然的奥妙和人生价值的兴趣。
本班学生语文基础一般,阅读面较窄,但质疑意识强烈,挑战权威思想突出,这为课堂学生质疑讨论、合作探究提供了保障,也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句知识。
2、朗读文本,领悟文本语言的声韵美和意蕴美。
3、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形成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脉落,正确分析作者因事而发的感慨。
2、结合自己对自然、宇宙、生命的理解,比较古今杰出人物的生命价值观来客观、公允地评价王羲之的生命观。
教法设计:质疑讨论,拓展评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补充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语激趣,进入文本。
[幻灯片]出示《兰亭集序》书法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王羲之)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兰亭集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義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
此文被誉为“书中的极品,文中的上品。
”可谓艺术奇葩,千古奇文。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从辩才和尚处获得王羲之的真迹后,爱不释手,命人摹拓数本分给太子诸王,并且在死前请求高宗李治把兰亭真迹随葬昭陵。
写作本文时,王羲之33岁,距其后辞官归隐仅有3年,也是他决定归隐的重要的蕴酿阶段。
其间如何反映作者复杂情绪,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交流。
[幻灯片]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高中语文教案兰亭集序
高中语文教案《兰亭集序》教学目标:1. 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领会王羲之的文学成就。
3. 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美和哲理,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内容。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1. 重点字词的含义。
2. 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教学准备:1. 课文《兰亭集序》文本。
2.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背景和兰亭集序的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三、课堂讲解(2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重点字词的含义和文章的结构。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字词和文章结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一节课的学习。
二、深入讲解(25分钟)教师深入讲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文学特色,引导学生领会王羲之的文学成就。
三、课堂欣赏(15分钟)学生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感受其书法艺术与《兰亭集序》的关联。
四、课堂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深层含义和哲理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文学美和哲理。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一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讲解(25分钟)教师讲解文章的文学美和哲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兰亭集序》。
三、课堂欣赏(15分钟)学生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感受其书法艺术与《兰亭集序》的关联。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文学美和哲理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文学美和哲理。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一节课的学习。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
(2)能够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辞之美、结构之美和书法之美。
(3)能够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创意写作或书法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通过书法实践,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人生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珍惜青春时光。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文辞之美、结构之美和书法之美。
2. 书法的基本技巧和审美原则。
三、教学难点1. 《兰亭集序》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2. 书法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兰亭集序》的文本、相关资料、书法作品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兰亭集序》,了解作者和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引导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之美。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兰亭集序》的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析《兰亭集序》的文辞之美、结构之美和书法之美。
5. 书法实践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书法创作,体验书法之美。
6.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分享创作心得,互相评价。
7.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欣赏和创作更多优秀的书法作品。
8. 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书法实践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书法作品:评估学生的书法创作水平,包括字形、笔势、布局等方面的表现。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兰亭集序2篇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兰亭集序高中语文教案设计:兰亭集序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生平;2. 理解《兰亭集序》的主题和意义;3. 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4.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分析《兰亭集序》的主题和意义;2. 掌握《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兰亭集序》的主题和意义;2. 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兰亭集序》原文和翻译;3. 作业本。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兰亭集序》的题目,引导学生猜测该文的内容和主题;2.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导入:1. 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介绍《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写给友人的序文,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 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和贡献;3. 简要介绍《兰亭集序》的主题和意义:表达了王羲之对友情、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探究:1. 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探讨文章的结构、章法和人物形象的描写等方面;2. 分析《兰亭集序》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仗等;3.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训练:1. 练习朗读《兰亭集序》:分角色,进行小组或个人朗读;2. 分析《兰亭集序》的名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3. 转述《兰亭集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兰亭集序》的内容。
巩固:1. 练习写作: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或感受,写一篇类似于《兰亭集序》的文章;2. 留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材料,自主拓展关于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的知识。
课堂作业:1. 阅读相关材料,自主拓展关于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的知识;2. 写一篇类似于《兰亭集序》的文章,表达自己对友情、人生或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板书设计:高中语文教案设计:兰亭集序精选2篇(二)教案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版本:高中语文教材(根据教材版本选择相关教材内容)课型:综合素质拓展课教学目标:1. 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2. 分析和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形象特点和艺术表现力;3. 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4. 在欣赏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高中语文教案兰亭集序
高中语文教案《兰亭集序》教学目标:1. 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并运用文本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文本内容和背景的理解。
2. 重点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和运用。
3. 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难点:1. 文本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思想的解读。
2. 书法艺术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兰亭集序》的文本内容、背景知识和书法艺术分析。
2. 学生课本:《兰亭集序》的课文。
3. 书法作品或图片: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兰亭集序》的背景知识,了解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
2. 激发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文本解析(15分钟)1. 解读《兰亭集序》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书法艺术欣赏(10分钟)1. 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或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书法艺术的特点和技巧。
2. 讨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和地位。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欣赏的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运用文本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写作或翻译练习。
2. 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兰亭集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六、书法技巧分析(10分钟)1. 详细讲解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书法技巧,如用笔、用墨、结构布局等。
2. 分析王羲之书法风格的特点,如端秀清新、流畅自然等。
3. 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比较学习(10分钟)1. 展示其他书法家的兰亭集序作品,如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
2. 引导学生从书法风格、用笔用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3. 讨论哪种风格更符合兰亭集序的文意,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
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
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
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
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兰亭集序》摹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
放录音范读,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
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
的特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很多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
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
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
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
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
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
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
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录音、正音。
学生听录音一遍。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投影:
多音字:会稽(kuài jī)感慨系之(xì)曾不知老之将至
(zēng)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四、朗读课文。
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五、品读课文。
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
找出与《兰亭集》相关的语句。
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
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
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六、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采用诵读教学法,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
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对
课文内容作简单的分析,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②语气揭示。
难点
突破,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貌似消极悲观实则积极的人生感慨,归纳总
结一词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