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文学概论,讲义,第五章 抒情作品
第五章抒情作品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顾名思义,抒情作品是重在抒发作者情感的作品。
没有真情实感,就没有偶抒情作品,真情实感,是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
一、抒情作品的内涵(一)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小品文属于抒情散文。
(二)抒情作品的内涵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一)情感的特点(1)人类情感是无处不在的,任何文学艺术作品都无法脱离情感。
(2)人类情感是高度复杂的,不仅表现在情感形式上,而且表现在情感内容上。
(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抒情作品可以借助种种手段,通过种种途径,行之有效的抒发无所不在、高度复杂的情感,抒情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色彩斑斓、多种多样。
三、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一)广义情感与狭义情感广义的和狭义的情感:广义的情感几乎包括人类主体性的一切方面,狭义的情感则仅指人由于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爱、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等。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情感与情绪的区别表现在:情绪主要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是由机体的生理性需要引发的体验;情感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是由机体的社会性需要引发的体验。
情绪产生较早,出生不久的婴儿即有快乐与痛苦的情绪表现;情感产生较晚,它是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
情绪还有一定的情境性,它可以由一定的情境引发,一旦情境改变,情绪即告消失或转移;情感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
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变化受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情感也依赖于情绪,情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情绪中表现出来。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同一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可以表现为喜悦的情绪,愤怒的情绪,焦急的情绪等。
可见,情绪与情感关系密切,二者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
(二)日常情感与艺术情感艺术情感和日常情感的关系是什么?艺术情感不同于日常情感。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艺术情感是审美的情感,它是对日常情感的提炼与升华,是对现实、对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自考《文学概论》第五章-抒情作品教学课件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渊明逸致图》
• 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
• 第二节抒情作品与抒情
• 第三节抒情作品的特征
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
• 一、抒情作品的内涵
• 1、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
• 2、内涵
• 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
• 三、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
• 1、广义的情感与狭义的情感
• 所谓“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是指包括情感在
内的诸种感性心理因素(情感、个性、本能、欲望、
无意识、志向、怨愤等)。
• 所谓“表现”是指自然呈现作者的内在心性;所谓
“传达”是指作者不仅要表现自己的内在心性,而且
要将其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了解、分享自己的内在心
性。
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
• 1、人类的情感是无处不在且非常复杂的。其复
情感。传达论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和美学内涵。
三 抒发情感即转移情感
• “移情论”诞生于19世纪的德国。最早把“移情”作
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美学家费肖尔。
• “移情论”认为,移情就是感情外射 即把主观的
情感投射于物 形成情感的“物态化”。
• 约翰·罗斯金(英)把诸如此类的“移情”、“投射”
抒
情
作
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姓名
2020/01/01
抒情界定
抒情与抒情性作品
• 抒情(lyric)由古希腊文中的七弦琴
(lyre)一词演变而来
• 抒情写意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最突出特征之一。屈原
《九章·惜诵》中有“发愤以抒情”,“抒情”意
指“表达情思”。
• 抒情性作品是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
文学中的抒情性作品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2.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
能?试举例说明。 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平仄关系、押韵、格律 ❖ 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
景与情
诗与画相通
❖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莱辛:诗是时间性的语言艺术
画是空间性的造型艺术 ❖ 中国画“散点透视”,与抒情诗相近
莱辛
❖ 莱辛(Lessing ,1729—1781) ❖ 诗画之分是欧洲美学史上一个重要
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表现-2
(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表现
1.抒情性作品可以借助各种手段,通过种种途径, 行之有效地抒发无所不在、高度复杂的情感。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抒情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
vc 第一节 抒情性作品与情感 vc 第二节 抒情的界定 vc 第三节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vc 第四节 抒情方式
第一节 抒情性作品与情感
一、抒情性作品的内涵-1
(一)抒情性作品以情感为本位
你侬我侬,忒煞多情,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 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 你,在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 衾,死同一个椁.
(一)情感的特点
1.人类情感是无所不在的,因为它是人类从一种 特殊的角度观看世界的方式。
a.情感浓烈的作品。 b.“不动声色”的作品
2.情感是高度复杂的。 a.情感的形式上。 b.情感的内容上。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文学概论(目录知识点统)
《文学概论》(突击概略)(复习总纲)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1、文学四要素2、文学活动二、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表现、实用、独立、客观、体验)说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2、文学的观念与文学本身的演变:四、文学的界说1、文学的定义:2、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概念:1、广义的文化概念:2、狭义的文化概念:3、符号化的文化概念:二、文学的文化意义: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4、憧憬人类的未来5、学习语言文化三、文学文化意义的发现1、“品质阅读”2、“价值阅读”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文学源于生活2、文学改造生活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1、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2、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三、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1、审美意识形态历史生成与理论概括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第四节: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一、经验、体验与文学1、经验与体验2、体验与文学二、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第一节:文学文本一、文学文本概念1、文本2、文学文本3、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二、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1、中国古代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2、西方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3、文学文本层面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一、文学文本的语言性1、文学文本以语言的方式存在2、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3、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言语二、文学语言组织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一、语音层面1、语音层面的作用2、节奏3、音律二、文法层面1、词法2、句法3、篇法三、辞格层面1、比喻和借代2、对偶和反复3、倒装和反讽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一、内指性二、音乐性三、陌生化第一节: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系统性1、艺术世界的有机性2、不同性质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二、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2、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3、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4、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第二节:文学典型一、典型论的发展及争论1、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2、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1、典型的特征性2、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3、典型的艺术魅力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典型环境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第三节:文学意境一、意境论的形成和意境的界说1、意境论的形成2、意境的界说二、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1、情景交融2、虚实相生3、生命律动4、韵味无穷三、意境的分类1、刘熙载分类法2、王国维分类法第四节:文学象征意象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文学意象1、意象的四种含义2、“表象之象”与“审美意象”二、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1、哲理性2、象征性3、荒诞性4、求解性三、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1、以荒诞的幻象表达意念的真实性2、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3、“意象应合”的原则四、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1、语言式象征意象2、符号式象征意象第一节: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一、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1、传统叙事理论2、现代叙事学二、叙事与叙事作品1、叙事的意义2、叙事作品三、叙事的层面1、故事内容与故事叙述2、叙事的三个层面第二节:叙述语言一、叙述时间1、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2、叙述时间中的时距、次序和频率二、叙述视角1、第三人称叙述2、第一人称叙述3、第二人称叙述4、叙述视角和人称关系三、叙述标记1、叙述标记与写作意图2、叙述标记与人物性格塑造第三节:叙述内容一、故事1、事件2、情节3、情景二、人物1、“扁平”人物2、表意型人物3、“圆形”人物4、典型人物5、“性格”人物三、行动1、叙述功能研究2、叙述逻辑研究第四节:叙述动作一、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1、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2、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二、叙述声音1、现在叙述者2、隐在叙述者三、接受者与真实读者1、接受活动的参与者2、叙述者与接受者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一、抒情作品的内涵1、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2、抒情作品的内涵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1、情感的特点2、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三、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1、广义情感与狭义情感2、日常情感与艺术情感第二节:抒情作品与抒情一、抒情的本质1、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2、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3、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二、抒情的原则1、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2、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3、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4、抒情的一般原则三、抒情的途径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四、抒情的策略1、抒情的语法策略2、抒情的修辞策略五、抒情的传统1、抒情传统的形成2、不同的抒情传统第三节:抒情作品的特征一、题材与结构特征1、题材特征2、结构特征二、意象与主题特征1、意象与主题特征2、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例示3、原型意象、抒情母题与创新意识三、文体特征1、文体的美学内涵2、抒情诗的特征3、抒情小品的特征第一节:风格的诸种理论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第二节:文学风格的内涵一、风格的定义二、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1、创作个性界说2、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三、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1、文体三层面2、语言的编码、词语的分布与文学风格第三节: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与特征一、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1、文采2、情调3、气势4、氛围5、韵味二、文学风格的特征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第四节: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与审美价值一、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第五节:文学风格与文化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第一节:文学创作的主观条件一、作家的文化修养二、作家的独特素质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一、文学创作的主体二、文学创作的客体三、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第三节:创作心理要素一、艺术直觉1、艺术直觉与认知艺术直觉的异同2、艺术直觉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二、艺术灵感1、艺术灵感的特征2、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异同三、艺术情感1、艺术情感的特征2、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四、艺术想象1、艺术想象的特点2、艺术想象的类型五、艺术理解1、艺术理解与创作目的2、艺术理解与选材3、艺术理解与构思过程第四节:文学创作过程一、创作动机1、创作动机的构成2、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二、创作冲动1、创作冲动的特性2、创作冲动的心里构成3、创作冲动的激起三、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1、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2、艺术构思3、艺术传达4、修改与润色第一节: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一、消费是文学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1、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2、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二、文学消费与传播1、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2、文学传播发展三阶段三、文学消费的主动与被动1、购买、占有阶段的主动与受动2、阅读、欣赏阶段的主动与受动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第二节:文学接受及其主客体条件一、文学接受者的素质1、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2、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3、接受者的审美能力二、作为主体条件的接受心理1、接受者的兴趣2、接受者的审美心态3、接受者的对话愿望三、作为客体条件的文学作品1、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2、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3、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第三节:文学接受过程一、期待视野与预备情绪1、期待视野2、预备情绪二、接受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1、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2、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同化与顺应三、召唤结构与接受的创造性1、召唤结构2、接受者的创造性阅读与理解第四节:文学接受效果一、审美效果与文学功能1、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3、认识空间的拓展4、人格境界的提高5、审美能力的提高二、心灵沟通与社会交往1、心灵共鸣与文化认同2、社会交往第五节:文学批评一、文学批评的意义1、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2、文学批评对接受者的影响3、文学批评对社会的影响二、文学批评的方式1、审美体验2、理性分析3、价值判断三、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方法1、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2、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3、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第一节:文学的发生一、文学的发生1、模仿说2、巫术说3、游戏说4、劳动说二、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1、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2、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关系3、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第二节: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1、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发展提供基础2、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动力3、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二、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1、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不平衡的表现形式第三节:文学自身发展状况一、文学的自觉1、从不自学到自觉2、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3、文学发展中的革新与创造4、文学发展中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借鉴和吸收二、文学体裁的形成与发展1、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形成2、当代文学体裁的变异第四节:文学思潮与流派一、文学思潮1、文学思潮的涵义2、文学思潮的产生3、文学思潮的特点4、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二、文学流派1、文学流派的界定2、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3、文学流派的产生4、文学流派的特点。
抒情散文的特点
抒情散文的特点抒情散文的特点有:1.情感真挚:抒情散文主要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其特点之一便是真挚和感人。
通过文字的表达,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切情感,产生共鸣。
2.主题明确:抒情散文通常围绕着某个主题进行叙述,比如爱情、友情、亲情、生活等。
文章的主题明确,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取到故事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3.描写细腻: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抒情散文在描写上非常注重细节。
作者通过富有想象力和感知力的描写,将读者带入情景,使其更为真实、立体地感受到情感的表达。
4.篇章流畅:抒情散文追求以流畅、自然的方式表达情感。
文章的篇章结构应该合理,逻辑清晰,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使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阅读并理解文章。
5.表达方式多样:抒情散文的表达方式可以多样化。
除了直接叙述外,可以借助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6.语言优美:抒情散文的语言应该优美、流畅,富有音韵感。
通过选择准确的词语和句式,使文章更富有诗意和韵律感,增强情感的表达力。
7.反思人生:抒情散文常常通过情感表达,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内心的深入思考。
文章中可以蕴含着对生活、情感、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让读者在情感的共鸣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启发。
以上便是抒情散文的一些特点。
抒情散文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也成为了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学形式。
8.深刻的思想:抒情散文通常通过深入思考和感悟,呈现出对人生、情感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作者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启示。
9.引起共鸣:抒情散文常常通过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打动读者的内心,引起他们的共鸣。
文章中所呈现的情感和情感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理性上的认同。
10.展示个人情感:抒情散文是一种能够充分展示作者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形式。
作者可以借助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受,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属于抒情的技巧有哪些特点
属于抒情的技巧有哪些特点抒情是一种表达情感、感受和情绪的文学形式,其技巧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
抒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表达情感真挚、自然:抒情作品的最大特点是情感真挚、自然。
作者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无需做作或刻意去迎合读者的口味。
这种真实的情感来自于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读者会更容易被作品所感染。
2. 语言的优美和精细:抒情作品的语言要求优美、精细。
作者通过对文字的精心雕琢和修饰,使作品更具美感。
这包括对词语的挑选、句式的运用,以及对意境的表达等。
通过精细的语言表达,作者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传达给读者。
3. 情感的渲染和烘托:抒情作品的技巧之一是情感的渲染和烘托。
作者通过精细的描写和烘托手法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例如通过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以及对氛围的营造等,使作品更富有情感色彩,更具感染力。
4. 情感的传递和共鸣:抒情作品要求作者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读者,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作者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读者,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共同体验,这样可以促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
5. 情感的渗透和渲染:抒情作品的情感要求能够渗透和渲染。
作者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和渲染,使作品能够更加深入地感染读者,实现情感的共鸣。
通过情感的渗透和渲染,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产生更为真实和深刻的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抒情的技巧包括情感真挚、自然、语言的优美和精细、情感的渲染和烘托、情感的传递和共鸣以及情感的渗透和渲染。
这些技巧使抒情作品更具感染力,更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
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作者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传达给读者,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文学概论》抒情作品教案
抒情作品抒情作品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三分法”对作品进行分类的结果。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亚里土多德说:“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萧乐和坚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①在这里,史诗属于叙事作品,悲剧和喜剧属于戏剧作品,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萧乐和竖琴乐”则属于抒情作品的范畴。
到了近代,黑格尔在其美学著作中,对叙事诗、抒情诗、戏剧这三类作品加以区分,认为叙事诗是客观性的文学,抒情诗是主观性的文学,而戏剧则是包含了主客观因素的综合艺术②。
再后,雨果(VictorHUgo,1802~1885)在《克伦威尔》序言中,对上述三种文体作了如下说明: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时代、古代和近代三个时期。
原一始时代是用牧歌来歌颂理想的抒情诗时代,古代是赞美部落和民族之间的战争和英雄的叙事诗时代,近代则是人间与天堂、肉体与灵魂、丑恶与美好、凶残与善良相互对立的戏剧时代③。
可见,在西方,三分法是古今共同认可而一以贯之的。
本章将结合抒情作品,着重阐释、分析下列问题:第一,抒情作品与情感的关系;第二,抒情的本质、原则、途径、策略与传统;第三,抒情作品在题材与结构、意象与主题、文体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顾名思义,抒情作品是重在抒发作者情感的作品。
没有真情实感,就没有抒情作品。
真情实感,是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
一、抒情作品的内涵(一)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我们大都有些阅读抒情作品的经验,即使不能算经验丰富,也不会对抒情作品感到陌生。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读过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它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愁和怀乡之苦,读来令人刻骨铭心。
长大了,又读过许多火辣辣的情诗。
“你依我依,忒煞多情,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抒情作品的特征 PPT
——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二)结构特征:跳跃性 抒情作品的结构具有相当的跳 跃性,黑格尔称之为“抒情的飞 跃”,即“从一个意念不经过中介 就跳到相隔很远的另一个意念上 去”。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千不春门雨台冶重杨庭 去语住掩横路处数柳院 。,。黄风。,。堆深 乱泪昏狂 楼玉烟深 欧 红眼,三 高勒,深 阳 修 飞 问 无 不 雕 月 帘 几 《 蝶 过 花 计 见 鞍 暮 幕 许 恋 花 秋 花 留 章 游 , 无 》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二)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例示 “如汉魏的思乡,惜时调浓;魏 晋游仙,生死语密;晋宋的出处之 嗟,齐梁与晚唐北宋的相思风盛; 中晚唐与元代的怀古;南宋与清初 的黍离之思……以及绵延不息的春 恨秋悲咏叹。”(王立:《中国文学主题学——题与心
态史丛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59页。)
萋倚 萋危 铲楼 尽, 还恨 生如 。芳 草 ,
李 煜 《 清 平 乐 》
更离 远恨 更恰 远如 还春 生草 。,
淮 南 小 王 《 招 隐 士 》
春王 草孙 生游 兮兮 萋不 萋归 。,
——
——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2.离情与别绪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姜 夔 《 长 亭 怨 慢 》
不树 会若 青是 青有 如情 许时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谋古 至 宋 限 唐 而今 , 人 , 人 人 一 一 句 合 句 袁 枚。下 叶 云 雁 云 《 随 笔 落 度 ‘ ‘ 园 诗 , 中 南 乡 正 话 》 往 庭 楼 心 思 卷 七 往’秋’正 不,信,无
——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杨 载 《 诗 法 家 数 》
文学概论——抒情性作品
文学概论——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称,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主要表现作家内心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
抒情性作品是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
第一节抒情界定本节概述:抒情(lyric)原指一种由七弦琴伴唱的抒情短歌,后来发展为意指一种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文学类型。
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
文学抒情作为一种自我表现,同时也包含着普遍的社会内涵,可以引起普遍的社会共鸣。
抒情是作者自己的一种审美宣泄。
知识点1:抒情性作品抒情性作品是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
知识点2:抒情与现实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
感情源于对现实的感受,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便没有真正有价值的抒情。
对现实感受的深浅,又往往取决于对现实认识的深浅程度。
所以,抒情总包含着对现实的反映。
抒情又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
首先,抒情反映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其次,抒情是一种反映,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
知识点3: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重点)在文学活动中,抒情总是抒情主体的情感表现。
与偏重于客观再现的叙事相比,抒情更富于主体性的自我色彩,所以我们能在抒情性作品中更多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声音。
在这个意义上,抒情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
然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个性自我的形成是以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为条件的。
自我不是与社会截然对立的,而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所以,文学抒情作为一种自我表现,同时也包含着普遍的社会内涵,可以引起普遍的社会共鸣。
知识点4:抒情与宣泄首先,抒情主体是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表现的。
他不完全是即兴式地有感而发,而是从原发的情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它作为一个对象来重新认识、体验、评价和组织。
其次,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
抒情知识点总结大全
抒情知识点总结大全抒情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通常用于诗歌、歌曲等艺术形式中。
抒情作品常常表达对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感悟和体验。
第一部分:抒情的定义与特点抒情一词源自拉丁语“lyricus”,意为“诗歌的”或“吟诗的”。
抒情作品通常表达个人的情感、思想和感悟,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情感表达。
抒情作品着重于情感的真实性和个人经历的表达,通常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呈现,使读者或听众更容易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抒情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它不仅表达了诗人、歌手或表演者个人的内心世界,也给人们带来了情感上的陶冶与宽慰。
第二部分:抒情的体裁与形式1. 抒情诗:抒情诗是抒情作品的主要体裁,通常以独特的韵律和词汇运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抒情诗常常运用诗歌的蕴涵和韵律优美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作者的情感世界。
2. 抒情歌曲:抒情歌曲是以歌唱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情感的作品。
抒情歌曲的曲调和歌词往往极具感染力,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使人们产生共鸣。
3. 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感悟的文学作品。
抒情散文通常以抒发情感、抒发思想为主题,以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
第三部分:抒情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特点1. 比喻与隐喻:抒情作品常常运用比喻与隐喻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情感。
通过比喻和隐喻的运用,抒情作品可以使读者或听众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2. 描绘与抒发:抒情作品中常常运用生动的描绘和抒发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情感。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抒发,抒情作品使读者或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3. 音乐与韵律:抒情作品常常以优美的语言和动人的旋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情感。
音乐和韵律的运用使抒情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4. 写实与想象:抒情作品中常常融合了写实与想象的元素,通过生动的写实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情感。
第四部分:抒情的主题与意境1. 爱情:爱情是抒情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抒情作品通过对爱情的表达和抒情,使读者或听众产生对爱情的向往和共鸣。
抒情诗的特点
抒情诗的特点抒情诗是诗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表达诗人内心感情为主,通过对情感的描写、抒发和表达,达到诗歌的艺术效果。
抒情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真挚抒情诗是表达诗人内心感情的一种诗歌形式,因此情感真挚是其最重要的特点。
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要真实、深刻、充满感情地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
只有情感真挚,才能赢得读者的共鸣和认同。
二、意境深远抒情诗的意境深远,是其另一个重要特点。
诗人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要通过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现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意境,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意境深远的抒情诗,不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还能让读者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得到提高。
三、语言优美抒情诗的语言要优美,是其另一个重要特点。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语言的美感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抒情诗的语言要具有音韵美、形象美、意境美等多种美感,通过语言的美感来表现情感,达到艺术效果。
四、形式多样抒情诗的形式多样,是其另一个重要特点。
抒情诗可以采用自由诗、律诗、词等多种形式,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表达需要选择适合的形式。
形式多样的抒情诗,不仅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还能展示出多样的诗歌艺术风格。
五、情感传递抒情诗的最终目的是传递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因此,情感传递是抒情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要通过语言、形象、意境等多种手段,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和感受。
总之,抒情诗是一种以表达诗人内心感情为主的诗歌形式,其特点包括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形式多样和情感传递等。
只有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抒情诗才能达到艺术的高度,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抒情类知识点总结
抒情类知识点总结抒情作品的传统源自古希腊的抒情诗歌,如荷马、赫西俄德等古代诗人的作品,体现了对于生命、自然、义理的真挚感悟和情感表达。
在中国,抒情文学源远流长,诸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都有着浓厚的抒情情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和敬畏。
抒情作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抒情作品注重情感的真挚和细腻。
抒情作品通常是作者在深深的感受中产生的情感写照,它真诚、深沉,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共鸣。
作者用一种真实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愿望,唤起读者对于生命和美好的向往。
其次,抒情作品注重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表达。
抒情作品往往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和领悟,对于人性和世界的理解。
它可以是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对于爱情的歌颂,对于友情的珍视,对于人生的感慨等等。
它以一种真挚的感情赋予了生活更多的深刻意义,激励读者积极面对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
再次,抒情作品注重情感的细腻和表达的艺术。
抒情作品往往是作者用一种细腻的、文学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情感用一种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
无论是诗歌、歌曲还是小说、散文,抒情作品都追求用最简练的语言、最精妙的表达方式,将作者内心的感情真实地展现给读者,让读者产生共鸣,感悟生命的意义。
最后,抒情作品注重对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抒情作品往往带有一种理想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它是作者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对于理想的执着和追求。
无论是对于爱情、友情、自然还是对于人生的感悟,抒情作品都是作者用一种美好的心态,对生命、对世界的向往和渴望。
在抒情作品中,爱情是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为深刻和真挚的一种,它包含了对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对于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因此,抒情爱情作品往往对于爱情有着深刻的挖掘和表达。
它可以是对于爱人的歌颂,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对于爱情的真挚感悟和珍视,以及对于爱情的痴情执着等等。
它以一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理解和向往,激励了读者对于爱情的珍视和追求。
抒情文知识点总结
抒情文知识点总结一、抒情文的种类抒情文是一种多样化的文学体裁,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两种形式。
其中,诗歌是以韵律和节奏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体裁,主要分为古体诗和现代诗两种形式。
而散文则是以散漫、自由的形式表达情感的一种文体,主要有散文、散文小品、散文随笔等形式。
二、抒情文的特点1.情感真挚:抒情文以情感为主要内容,情感真挚、深沉,是其最重要的特点。
作者通过对生活、自然、人物等客观事物的感悟和表达,表现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思想和情绪,使读者在感情上得到共鸣,产生共鸣之感。
2.语言优美:抒情文以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载体,通过修辞和表达技巧,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抒情,打动读者的心弦。
3.意境深远:抒情文在情感上深刻、意境深远,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通过对生活、自然、人物等客观事物的赏析和描绘,展现出深刻的意境和思想。
4.虚实相通:抒情文在表现情感的过程中,虚实相通,通过写实的手法和想象的手法,展现出真实和虚幻交织的艺术效果。
三、抒情文的写作技巧1.精心构思:写抒情文时,要先对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感悟,然后进行精心的构思,确定好主题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2.注意语言的感染力:抒情文的语言要求优美、富有感染力,要注重用词和句式的精准和生动,以打动读者的心灵。
3.运用修辞手法:在抒情文的写作中,要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4.注意情感的真实性:抒情文所表达的情感要真挚、真实,不能做作和矫情,要富有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5.培养审美情趣:写抒情文的人要有一定的审美情趣,懂得欣赏和体验美的东西,从而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美的表达。
四、抒情文的阅读方法1.从情感上入手:在阅读抒情文时,要从情感上入手,体验作者的情感、情绪和思想,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2.体味语言的艺术:在阅读抒情文时,要体味文章的语言艺术,注意诗意、意境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抒情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抒情知识点抒情,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它通过对情感和感受的直观描写,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感受、意见等情感色彩有机地融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作品之中。
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抒情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七年级下册语文抒情知识点。
一、什么是抒情抒情是一种抒发情感、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它属于修辞手法的范畴。
抒情通常需要通过精细的语言描写,让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作者所传达的情感。
抒情的主要特点包括情感真挚、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表述含蓄、重视感性体验等。
二、抒情的写作技巧1.语言的运用语言是抒情的载体,写好抒情,首先要注意文字的笔触,如用词格调、形象、比喻、排比、反语等手法,丰富语言表现力,让读者能够深入体验情感。
此外,运用幽默、讽刺、悲怆等情感色彩也是抒情写作中的常见技巧。
2.生动的描写生动的描写是构建抒情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事物的描绘,可以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感受。
描写可以采用具体的方式,如嗅觉、视觉、听觉等,让读者感受到更真实的情感。
3.比喻的使用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表现抒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比喻可以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相互联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色彩。
4.情感渲染情感渲染是抒情效果的关键所在,它是通过对情感的真实表达和丰富描写,来引导读者进入到作品的情感氛围中。
对于写手来说,要掌握情感渲染的技巧,以此将读者带入到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情感空间中。
三、抒情的类型1.爱的抒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作家们写作的灵感源泉之一。
在作品中渲染爱情,可以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对爱情的思考等方式来实现。
2.人生抒情人生抒情是对生命真谛的探寻,对人生所引发的情感、思考、感慨等的抒发。
其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态度、对生命的追寻等。
3.自然抒情自然抒情是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感受,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自然抒情可以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也可以是抒发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05抒情作品
抒情作品一、抒情作品与情感<一>抒情作品的内涵1、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质优秀的抒情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情感容量。
抒情作品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表达了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
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质。
情感是抒情作品的根基和血肉,脱离了情感、抒情作品就无从谈起。
2、抒情作品的内涵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所谓表现(express)指自然呈现作者的内在心性。
所谓“传达”(convey)是指作者要将自己的内在心性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了解、分享自己的内的心性。
<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1、情感的特点①❽情感乃是人类从一种特殊的角度观看世界的方式。
❾所以是无处不在的②情感的高度复杂:形式上,内容上2、抒情作品的高度复杂:形式上,内容上。
<三>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1、义情感与狭义情感抒情作品需要把纯粹心理状态的情感转化为某一特定抒情作品的情感,而情感有相当的包容性。
广义情感包括人类主体性的一切方面。
狭义情感与仅指人由于感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日常情感与艺术情感艺术情感是审美的情感,是对日常情感的提炼与升华是对规定,对表现对象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董庆炳:艺术情感既是艺术家自我的情感,又是人类的情感;既是内容的情感,又是形式的情感。
(抒情是寻找能震撼人类心灵的客观对象及其表述形式。
)一、内心的感受情感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二、对这种感受的认识和理解二、抒情作品与抒情<一>抒情的本质1、表现情感观点2、传达情感3、提取情感1、表现情感①“表现”的内涵:艺术是情感的宣泄或展示。
所谓“表现”就是宣泄或展示。
这是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一般称为“表现论”。
作为一种抒情理论,表现论(expression tleory)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艺术理论,其最基本内容是阐明艺术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因而被称作“情感论”(emotion alist theory)。
【文学概论】抒情作品的特征
【文学概论】抒情作品的特征一、题材与结构特征(一)题材特征抒情作品的原初形态和典型形态是抒情诗。
特定的美学目的,就必须依赖特定的美学设计。
这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上,就要求诗人选取相当熟悉而普遍的景致、人物、事件、以恰当的显现表现恰当的主题。
为了达到诸如此类的美学目的,诗人常常选择某些特定的题材、特定的原型意象,以表达特定的抒情母题。
(二)结构特征抒情作品在选材上的特点必定影响其结构上的特点—跳跃性,黑格尔称之为“抒情的飞跃”,即“从一个意念不经过中介就跳到相隔很远的另一个意念上去”。
诗可以随着情感和意念的流动,略过一般过程的交代,甩开按部就班的叙述,在节与节、行与行之间大幅度地跳跃,把事件相距较远的事物放在一起,通过暗示,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境界。
二、意象与主题的特征抒情作品的意象特征表现为原型意象的运用,主题特征表现为抒情母题生成。
抒情作品常常借助原型意象表现对相对固定的主题——母题。
所谓原型意象,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所谓抒情母题,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前者是后者在载体,一定的原型意象表达、暗示一定的抒情母题。
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之间之所以具有如此紧密的关系,是因为经过长期使用止呕,原型意象具有了比喻、象征的功能,能够引发相对固定的情感、想象、暗示相对稳定的意义,形成为人熟知的“联想群”,故而形成抒情母题。
三、文体特征(一)文体的美学内涵文学是文学作品的具体存在形式,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按照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的观点,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美学设计,都追求独特的美学目的。
有关文体的理论来源于有关秩序的原理,不仅可以以之辨识外形结构相似的某类作品,而且可以以之认同该类作品的共同特征。
每种文体都对应着某种特殊的秩序法则,同时又反映着特定美学设计和美学目的,反映着一种抽象的法则和内在的信念。
抒情类作品特点研究报告
抒情类作品特点研究报告
抒情类作品是一种以表达个人内心感受和情感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通过作者对自身经历、情感体验的描写和抒发,抒情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抒情作品具有情感的真实性。
抒情作品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经历来表达情感,因此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作品中的情感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让人们产生共鸣和共情。
在抒情作品中,作者通常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情感的真实性。
其次,抒情作品具有情感的直接性。
抒情作品往往以直接而直白的方式表达情感,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掩饰。
作者通常会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深入的感悟和发人深省的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迅速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抒情作品往往能够迅速击中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
再次,抒情作品具有情感的浓烈性。
抒情作品往往被赋予了强烈的情感色彩,情感的表达和抒发更加深入、细腻。
作者通过对细节和情感的精心刻画,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抒情作品往往能够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最后,抒情作品具有情感的多样性。
由于每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感受都是不同的,因此抒情作品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
有的抒情作品表现出愉悦、欢乐的情感,有的表现出忧伤、哀愁的情感,还有的表现出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抒情作
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表达情感,为读者提供了多样性的情感体验。
总的来说,抒情类作品以真实、直接、浓烈、多样等特点而闻名。
这些特点使得抒情作品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也使其在文学领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抒情诗的特点
抒情诗的特点
抒情诗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感受的诗歌形式。
它以诗人的感受为主要内容,表达诗人对生活、自然、人性、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抒情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情感真挚
抒情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真挚。
诗人通过诗歌表现他们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抒情诗的情感真挚,不是虚构或者刻意夸张的,而是诗人真实的情感表达。
因此,抒情诗能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和感动。
二、意境丰富
抒情诗的意境非常丰富,可以通过诗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感受。
诗人可以通过诗歌表达出对自然的感受、对人性的思考、对爱情的渴望、对友情的珍惜等等。
这些意境可以通过诗歌的语言和形式表现出来,使读者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的深度。
三、语言优美
抒情诗的语言非常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词语,使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具有感染力。
诗歌的语言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产生共鸣和情感的共鸣。
四、形式多样
抒情诗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感受。
例如,可以通过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词等形式表现
出不同的情感和感受。
不同的形式可以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抒情诗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感受的诗歌形式。
它具有情感真挚、意境丰富、语言优美、形式多样等特点,是一种非常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形式。
通过抒情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的深度。
抒情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抒情: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抒情性作品:抒情性作品: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
抒情性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和审美特性,是由情感内涵和抒情话语直接融合而成的整体。
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散文、杂文等,另外,中国戏曲文学中的唱词也多具有鲜明的抒情风格。
抒情话语: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1.抒情与现实的关系①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
感情源于对现实的感受,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便没有真正有价值的抒情。
对现实感受的深浅,又往往取决于对现实认识的深浅程度。
所以,抒情总包含着对现实的反映。
②抒情又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
其特殊性在于:首先,抒情反映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现实生活并不只是物质生活,它还包括现实存在着的精神生活。
文学抒情主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心理、精神状态与时代精神。
其次,情感反映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所以,抒情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
再次,抒情反映具有评价性。
情感又是一种主观态度,对事物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包含着对事物的主观评价。
抒情中所表现出来的赞美、歌颂、向往、同情、憎恶、厌烦等情感倾向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现实的价值判断。
③抒情是一种反映,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化景物为情思”。
通过创造性想象,抒情主体把现实之物转化为灌注了主观情思的形象,使外在世界成为一个与内心世界协调融洽的审美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二)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例示 “如汉魏的思乡,惜时调浓;魏 晋游仙,生死语密;晋宋的出处之 嗟,齐梁与晚唐北宋的相思风盛; 中晚唐与元代的怀古;南宋与清初 的黍离之思„„以及绵延不息的春 恨秋悲咏叹。”(王立:《中国文学主题学——题与心
态史丛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59页。)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1.伤春与悲秋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 管 子 形 势 解 》
物秋 收者 。, 阴 气 始 下 , 故 万
万春 物者 生, 。阳 气 始 上 , 故
——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可可 刘 希怜怜 夷 《桃杨 公 子李柳 行 》断伤 肠心 花树 。,
——
秦 观 《 八 六 子 》
—— 弥尔顿《利西达斯》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死亲向千幽马四严荒 去戚来年室为面霜草 何或相不一仰无九何 所馀送复已天人月茫 道悲人朝闭鸣居中茫 ,,,,,,,,, 托他各贤千风高送白 体人自达年为坟我杨 同亦还无不自正出亦 山已其奈复萧嶕远萧 阿歌家何朝条峣郊萧 。。。!。。。。。
《 挽 歌 诗 》 其 三
周 邦 彦 《 兰 陵 王 柳 》
千来 长 尺, 亭 。应 路 折, 柔年 条去 过岁
刘 尚 书 《 杨 柳 枝 词 》
唯长 有安 垂陌 杨上 管无 别穷 离树 。,
——
—— •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3.思乡与怀远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杜 甫 《 吹 笛 》
何故 得国 愁杨 中柳 了今 此摇 生落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谋古 至 宋 限 唐 而今 , 人 , 人 人 一 一 句 合 句 袁 枚。下 叶 云 雁 云 《 随 笔 落 度 「 「 园 诗 , 中 南 乡 正 话 》 往 庭 楼 心 思 卷 七 往」秋」正 不,信,无
——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杨 载 《 诗 法 家 数 》
有适 思 今 登 一, 国 怀 临 定或 怀 古 之 之讥 乡 , 诗 法刺 , 写 , 律归 潇 景 不 也美 洒 叹 过 。, 游 时 感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希腊古瓮颂》
——济慈
你仍是文静而未被玷污的新娘, 你是沉默和悠悠岁月的养女, 你是幽栖山林的史家, 芬芳馥郁,胜过我们的绮词丽语: 你周身缠绕着树叶镶边的画图, 画的是神还是人?或是两者都有? 在潭碧谷还是阿卡蒂? 这些是什么人? 什么神? 谁家的少女在发愁? 为什么拼命奔跑? 为什么疯狂追逐? 什么样的长笛和铃鼓? 什么样的狂喜?
—— 陶 渊 明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三)抒情小品文的特征 1.抒情小品文的内涵 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 抒情意味的散文。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2.小品文的特征 第一,在内容上高度自由。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第二,在形式上灵活多样。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抒情作品;2.表现;3.语法策略; 4.修辞策略;5.隐喻;6.典故; 7.悖论;8.原型意象; 9抒情母题;10.小品文 二.简答 1.日常情感与艺术情感的区别是什么? 2.试举例说明抒情的一般原则。 3.举例说明抒情诗的特征。 三. 论述 1.试论抒情作品的特征。
岑 参 《 胡 笳 歌 送 颜 真 卿 使 赴 河 陇 》
楼之紫君 兰一髯不 征曲绿闻 戍犹眼, 儿未胡胡 。了儿笳 ,吹声 愁。最 杀听悲 ,
谢 烜 《 嘉 禾 寓 中 闻 秋 虫 》
都旅 被人 秋本 虫少 暗思 织乡 成梦 。,
姜 夔 《 湖 上 寓 居 杂 咏 》
听平 得生 秋最 声识 忆江 故湖 乡味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2.情诗 情诗是用来歌唱爱情的诗,在抒 情作品中,它抒发的情感最为强烈、 真挚和细腻,最具个人色彩。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宋 代 吴 增 《 能 改 斋 漫 录 》 卷 十
笑满老自 杀头来恨 豪白方无 家发始媒曹 衍 年为遇出 少新佳嫁 儿妇期迟 。,,,
—— —
《 贫 女 》
——
——
——
——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三)原型意象、抒情母题与创新意识 “在我们这个时代,往往把独创性 误认为仅仅是对传统的背离;或者是 仅仅在艺术作品的题材或它的传统情 节、因袭的结构等作品构架中寻找独 创性,这就找错了地方。”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98 页。)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三、文体特征 文体是文学作品的具体存在样式, 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一)文体的美学内涵 每种文体都对应着某种特殊的秩 序法则,同时又反映着特定的美学设 计和美学目的,反映着一种抽象的法 则和内在的信念。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始自意士多文绝有敝四 盛解,,,体,七而言 终脱故亦自通律言有敝 衰。遁难成行绝,五而 者一而于习既敝古言有 王, 切 作 其 套 久 而 诗 , 楚 国 维皆 文 他 中 。 , 有 敝 五 辞 《 人由 体 体 自 豪 染 词 而 言 , 间 词于 所 , 出 杰 指 。 有 敝 楚 话 》此 以 以 新 之 遂 盖 律 而 辞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3.哀诗 哀诗也称悲诗、挽歌,是用来 悼念死者和表达悲哀之情的抒情作 品,也有为死者安魂、令败者止悲 的功用。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不再哭泣,悲痛的 牧人啊,不要再哭泣, /你为之哀伤的利西 达斯并没有死去,/ 虽然他已经沉到了海 底;/太阳不是也落 进了大海的深处?/但 很快就抬起了他那低 垂的头颅,/发出道 道金光,用璀璨的宝 (John Milton,1608~1674) 石/烛照晨空的容颜。
?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李 商 隐 《 无 题 》
走嗟分隔心身画昨 马余曹座有无楼夜 兰听射送灵彩西星 台鼓覆钩犀凤畔辰 类应蜡春一双桂昨 转官灯酒点飞堂夜 蓬去红暖通翼东风 。,。,。,。,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二、意象与主题特征 (一)意象与主题特征 抒情作品的意象特征表现 为原型意象的运用,主题特征 表现为抒情母题生成。
——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二)结构特征:跳跃性 抒情作品的结构具有相当的跳 跃性,黑格尔称之为“抒情的飞 跃”,即“从一个意念不经过中介 就跳到相隔很远的另一个意念上 去”。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千不春门雨台冶重杨庭 去语住掩横路处数柳院 。,。黄风。,。堆深 乱泪昏狂 楼玉烟深 欧 红眼,三 高勒,深 阳 修 飞 问 无 不 雕 月 帘 几 《 蝶 过 花 计 见 鞍 暮 幕 许 恋 花 秋 花 留 章 游 , 无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一、题材与结构特征 (一)题材特征:(高度简化)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李 白 《 玉 阶 怨 》
帘湿 玉 ,罗 阶 玲袜 生 珑。 白 望却 露 秋下 , 月水 夜 。精 久
王 维 《 鸟 鸣 涧 》
鸟春 人 ,山 闲 时空 桂 鸣。 花 春月 落 涧出 , 中惊 夜 。山 静
萋倚 萋危 铲楼 尽, 还恨 生如 。芳 草 ,
李 煜 《 清 平 乐 》
更离 远恨 更恰 远如 还春 生草 。,
淮 南 小 王 《 招 隐 士 》
春王 草孙 生游 兮兮 萋不 萋归 。,
——
——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2.离情与别绪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姜 夔 《 长 亭 怨 慢 》
不树 会若 青是 青有 如情 许时 。,
——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二)抒情诗的特征 抒情作品最主要的样式是抒情诗, 抒情诗是抒情作品的典型形态。 抒情诗一般用来指称任何旨在表 达情感的短诗。抒情诗分许多种, 包括颂诗、情诗、哀诗等。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1.颂诗 颂诗最初也是一种歌,它可以 是一种节奏鲜明、格调高昂的抒情 诗,也可以是一种追求技巧、沉于 冥思的抒情诗,既能表现集体情感 又能抒发个人感受,通常用来歌颂 神圣。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所谓原型意象,是指在某种抒情 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 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所谓抒情母题,是指在某种抒情 传统中基于某种原则意象而形成的内 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特征
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之间的关系 十分密切,前者是后者的载体,一定 的原型意象表达、暗示一定的抒情母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