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A.当然不会主动和好,既然是对方的错,就应该让他先道歉 B.人要有傲骨怎么能随便低头 C.宽容朋友的过失,帮助朋友改正错误
4、冯静开朗,快人快语;周人的性格、爱好截然不同,但
两人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性格和爱好不同的两个人能成为
2.怎样讲宽容? P104 (1)宽容是有原则的,要讲究策略。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 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讲宽容,决不迁就 “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2)宽容自己就是接纳自己,容许自己犯错,给自己改过迁善的 机会,同时,给自己信心和希望。
1、小培为什么要向小亮道歉? 答:因为他冤枉了小亮,而小 亮很宽容地对待了他的“冷嘲 热讽”。小亮的宽容大度使小 培很惭愧,所以他向小亮道歉 。
2、小亮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够解人 之难,补人之过,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 够赢得朋友,赢得友谊。P.103
只有违背原则的问题,才不能 够宽容。
宽容≠纵容
二、宽容他人 悦纳自已 1、宽容的重要性: ①宽容是一种美德 ②是一种境界 2、宽容是有原则的
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 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要讲究策略 。当我们受到别人无意伤害时,要善于宽容别人的过错,切不 可冤冤相报,以牙还牙;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以我们的宽容 感化人,使其改过。对待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 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当然,我们决不迁就“坏人”、“ 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课堂小结
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
1、宽容的内涵
2、宽容合作的基 础是求同存异
是什么?
有海 容纳 有百 大川
政治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3课时)
联系上例,说明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应如何表达你对他的尊重?
(2)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
在回答的基础上,共同总结: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
(3)尊重自然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2.人的差异需要得到尊重
指导学生阅读P110页材料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相貌主要取决于什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以貌取人?
小结:相貌主要取决于天生。人与人之间相貌是有区别的,但是相貌的好坏并不能够代表人品的好坏,素质的高低,以貌取人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也是不能平等待人的表现。
(2)我们判断一个人、与人交往,应该看重什么?
二、尊重从我做起
(1)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
(2)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
(3)尊重自然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反思
阅读,小组讨论,师生探讨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平等和尊重的关系。
列举实际生活中的典型实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有理性的主体,都有自己的尊严。因此在交往中,不管性别、条件、地位如何,都是平等的主体,没有尊卑优劣之分。在青少年中,有一些人与人交往中缺乏起码的尊重,以致伤害他人情感的事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要树立平等交往、尊重他人的观念,这也是正常交往产生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
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从总题上把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尊严的权力。
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平等对等他人,互相取长补短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知识纵览高屋建瓴】【攻坚克难学海导航】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课的重点。
先要明确这一古语的含义,即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其次要弄清其实质,既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再次弄清与换位思考的关系。
换位思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理机制,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换位思考的基本方式。
可结合给别人“起外号”的事例进一步分析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人生而平等,是本课的重点。
平等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我们认为人与人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人与人的平等不以富贵、贫贱、体貌特征以及智、愚来衡量。
我们可针对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现象:性别歧视、财产歧视、生理歧视等分析,从中领悟平等的内涵,学会平等待人。
3.宽容是有原则的,是本课的难点。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需要宽容。
然而,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清、麻木不仁。
首先,宽容是有原则的,应讲究一定的策略。
对于重大的事情,特别是与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要分清是非、敌我。
其次,宽容和纵容不是一回事。
对坏人的宽容就是纵容,宽容并不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因为事情有大小之分。
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分析可能的结果,从中体会宽容的原则。
【命题预测把握方向】本课内容涉及与人交往时要做到宽容、理解、平等、尊重。
考查时可设置一定的背景材料,对我们学生生活中存在的正面和反面现象或事理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与人交往的道德修养。
可通过孙作龙先生的事例,体会宽容的内涵和作用;可通过温总理“咱们都是弟兄”这一句话,体会平等的实质。
以北京奥运会中观众遵守赛场秩序,体会尊重的内涵。
通过设置具体情景,以选择、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第一课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温故知新: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二、呈现学习目标:.知道宽容的含义和基础;2.学会宽容他人悦纳自己三、学习流程:流程一:自主学习〖一.金无足赤人各有别〗.宽容的含义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宽容合作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因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个性特点不同,品德修养上存在差异,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非常正常。
这就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
我们决不会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
所以,求同存异,就成为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宽容是解决冲突的良方现实生活中,我们避免回在无意中伤害别人,也可能由于一段时期糊涂做出伤害别人感情、损害别人利益的事。
这时,我们如果能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诚地赔礼道歉,就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
同样,我们也可能受到别人无意之中的伤害,对别人的“对不起”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也能很好地化解矛盾,加深友谊。
4.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
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朋友。
宽容是一种境界。
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5.宽容利己利人宽容能使对方从中汲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灵和满足。
一个宽容人的人,会体谅他人的内心世界,诚心帮助他人,心胸开阔、与人为善,因而受到别人的尊敬。
流程二:合作探究小乐和小娱是一对要好朋友,她俩的个性迥然不同。
小乐是急性子,小娱是慢性子;小乐性格外向,小娱性格内向;小乐爱好体育运动,小娱欣赏戏曲。
○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要好的朋友呢?流程三:探讨与提高在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冲突”。
让我们回想一下:○你有过原谅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优质课件
★宽容的内涵 ★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
●宽容他人 悦纳自己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 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 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 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 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 其实,宽容永远都是一片晴天。
宽容是一种美德。因为宽容包含 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可以超越一切, 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因为宽 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 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而缺乏宽 容,将使个性从伟大堕落成连平凡都 不如。
大事件
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2日下午在英国剑桥大学发 表了精彩的演讲。其间,有一男子极力干扰现场秩序, 破坏演讲。他的行径遭到了现场师生的强烈反对,并在 一片斥责声中被带离现场。
对此,中国驻英大使傅莹2月7日向前来致歉的剑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学校长转达温家宝总理意见,对青年学生还是以教育 为主,希望校方给他继续学习的机会。浪子回头金不换, 希望该学生正视错误,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 国。网友热议温总理为剑桥肇事学生求情,纷纷表示对 总理的博大胸怀感到敬佩,并称总理“宰相肚里能撑 船”。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 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 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 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 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 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 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 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 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 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 法承受。
久仰民族中学八年级上册政治学案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第一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体验宽容自己、悦纳自己的快乐。
树立宽容他人、与人为善的观念。
能力目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的能力;对宽容的理解能力。
辩证看待宽容与原则、自己与他人、得与失、和与同等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宽容的表现以及为什么要宽容;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
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课前预习案: 5分钟阅读课文(正文段),5分钟完成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10分钟合作探究,15分钟展示点评,课堂训练案:10分钟巩固落实、当堂检测。
【导入新课】教师讲“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案】(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5分钟)1、宽容指的是,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和而不同”,,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3、宽容,是一种。
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补人之过,,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获得更多的朋友。
4、宽容是一种,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的有效方法。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利人利己。
5、宽容是有的,不是盲目的。
宽容要讲究。
我们不仅要宽容他人,还要宽容自己、。
6、归纳总结:(1)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宽容?(2)宽容的作用?【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活动一:教师讲述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了三尺宅基地。
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
结果形成了“六尺巷"。
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美谈。
提问:(1)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2)什么是宽容?并结合故事说一说宽容的作用有哪些?活动二: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小乐和小娱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她俩的个性迥然不同。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1. 教学背景本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九课,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了解并理解别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培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并能够熟练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文章导读:通过文章导读,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与预测;•课文阅读:分段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帮助他人;•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并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个人撰写: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帮助他人的感悟或体会的文章。
2. 教学安排本课的教学安排具体如下:•第一课时:文章导读,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并进行预测;•第二课时:分段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学习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第三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帮助他人;•第四课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分享对课文中问题的观点;•第五课时: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帮助他人的感悟或体会的文章,并进行展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促使其思考如何帮助他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学习关键词汇;•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激发学生思考并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1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2.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3.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重点:懂得宽容合作的基础;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难点:树立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1.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宽容?2.宽容的作用?对他人:对自身:对国家和社会:3.宽容的原则和策略?二、合作探究教材第101页1.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2.宽容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力量?3.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要好的朋友?三、展示提升成都商报7月19日报道“肇事逃逸,我们痛恨,但我们希望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让他学会感恩,对社会做点贡献……”法官在办理一起交通事故的过程中,收到一封感人的“原谅书”。
父亲在事故中永远离去,面对逃逸后被自己亲手抓回来、家境困难的肇事者,死者家属敞开胸怀,不仅没有提出赔偿,还请求法院轻判。
1.从死者家属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品质?2.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种品质?四、反馈练习1.当你在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你忙不迭地说抱歉,对方说“没关系”,并报以一个微笑。
这说明()A.有了宽容就不会有任何矛盾,就能和谐共处B.社会生活需要宽容C.有宽容才能有创造D.有宽容才能成就事业2.“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你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这首诗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A.生活需要宽容B.金无足赤,人各有别C.人们之间应该平等相待D.宽容他人,不利自己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种美德。
下列说法与其意思最接近的是()A.与人善言,暖于布帛B.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严于律己,宽以待人D.授人玫瑰,手留余香4.是宽容还是纵容?小强吃饭很挑食,当菜不合胃口时,就把筷子一摔,碗一推,脾气大发:“这么难吃,不吃了!”当妈妈要批评他时,奶奶总是说,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不会了!这是宽容吗?这样做有什么害处?第2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习目标:1.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标准版)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人为什么要宽容。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人是平等的。
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社会的尊重2、能力目标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督促自己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本课安排依据1、学生面临的问题宽容是一种境界,是高尚的道德。
有的学生存在自我中心、心胸狭隘的心理,缺乏谦让,对他人缺乏包容之心。
不善于宽容、体谅,就无法适应人际关系的要求,更无法形成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
针对学生中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宽容的教育。
人与人是平等的,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具有平等意识。
有的学生自恃家境优裕,显得高人一等;有的学生自恃体力出众,凌弱欺生;有的学生可能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受到同学的歧视;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学业上的问题而受到同学嘲弄。
种种现象表明,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平等意识,使他们不自傲、不自卑,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古训,宽容、尊重是中华传统美德,陶冶学生情操,需要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针对少数学生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强化这些教育。
2、课标要求课程标准中,“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是本课内容的直接依据。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1.ppt7ppt
四、目标的叙写
4、宽容原则目标的叙写 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调查的报道,能掌握 (D行为动词)并灵活运用(C行为程度) 宽容的原则
细化后的具体学习目标
1、宽容含义 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时政材料和对联,能准确复 述宽容的含义。 2、宽容重要性之一意义
能体验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境界,宽容利 己利人。
小组的讨论)
四、目标的叙写
2、宽容重要性之一意义的叙写
能深刻(C行为程度)体验(D行为动 词)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境 界,宽容利己利人。
三、确定行为条件和行为表现程度
3、宽容重要性之二原因 该环节是对教材的整合,打破了一部分教材 的顺序 A前备经验(有知识的基础,七年级的生命是 独特的 ,实物两片树叶 ) B 行为条件(现场调查,在拥挤食堂吃饭时,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别人无意中踩了你的 脚,你会怎么办?
三、确定行为条件和行为表现程度
2、宽容重要性目标之一意义 A无前备经验(无知识基础,有生活经验) (举例说明在与老师,父母,同学,朋友 交往中遇到差异怎么做) B 行为条件(视频一:播放《唐山大地震》 中母亲的《艰难选择》视频二:《唐山大 地震》最后的高潮母女儿女时隔32年相互 下跪的片段。结合影片人物命运的创设,
本课在课标中的地位与表述
原课标中的表述如下: “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 人为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析教材及学情
教材分析 1、本课在初中人教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属于 “我与他人关系”之“交往的品德” 2、之前已经对交往品德之礼貌、礼仪、竞争、合作 有一定学习 3、本课是交往品德之一,对于概念性东西的讲解主 要从”三W”入手。 概念“宽容”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做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
学科名称:政治科年级(模块)名称:八年级(模块)章节:第四单元(填单元名称)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九课(填课题名称)心有他人天地宽第一框题(填框题名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关键词(3~5个):宽容宽以待人悦纳自己【教学目标】【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本设计主要面向本市部分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这类学生完全可以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他们的基础知道比较扎实,学习思维比较活跃,能够关心身边的焦点问题和时政热点,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较强,因而该设计着重于培养他们的学科思维方法和拓展他们的学科能力,体现发展性和选择性。
有目的地、明确地向他们提出适当的、具体的要求,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宽容他人,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宽容他人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的授课内容。
本框架由两目组成,包括金无足赤人各有别和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本课在如何使学生在对宽容有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到宽容对于我们生活、学习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青少年独生子女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容人之量,部分学生脾气比较暴躁冲动,对他人不够宽容的情况,如何使学生能身体力行,逐渐在生活中注意到存在的问题,并学着改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改善并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相关资源分析1、心理知识测试,可以了解学生在宽容方面的情况,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
2、朗诵汪国真宽容方面的诗歌,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更懂得要宽容待人,悦纳自己。
【教学重点】认识现代生活需要宽容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将“宽以待人”这一原则贯彻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上。
【教学方法】(教法)1、资料搜集法2、事例分析法3、小组讨论法(学法)1、自主学习法2、探究学习法3、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心理测试题目。
2、准备宽容方面的诗词。
3、多媒体制作学生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宽容”的名言和故事。
2、学生仿写“宽容”方面的名句。
3、让学生收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方面的片断。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来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 卫 灵公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 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 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 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 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 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 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 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 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 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 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 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 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 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 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 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 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讨论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
简介
全书围绕着一位久经苦难的黑奴汤姆叔叔的故事 展开,并描述了他与他身边人——均为奴隶与奴 隶主——的经历。这部感伤小说深刻地描绘出了 奴隶制度残酷的本质;并认为基督徒的爱可以战 胜由奴役人类同胞所带来的种种伤害。 《汤姆叔叔的小屋》既描写了不同表现和性格的 黑奴,也描写了不同类型的奴隶主嘴脸。它着力 刻画了接受奴隶主灌输的基督教精神、逆来顺受 型的黑奴汤姆;也塑造了不甘心让奴隶主决定自 己生死的具有反抗精神的黑奴,如伊丽莎和她的 丈夫乔治•哈里斯。同时,也揭示了各种类型的奴 隶主的内心世界和奴隶主不完全相同的表现。这 本书通过对汤姆和乔治•哈里斯夫妇这两种不同性 格黑奴的描述,告诉读者:逆来顺受、听从奴隶 主摆布的汤姆难逃死亡的命运,而敢于反抗敢于 斗争的乔治夫妇得到了新生。
第二框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gaihou)分解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 时,总理突然咳嗽了 一声,刀子立即把脸 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 反而和蔼地对他说: “这并不怪你,我咳 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 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
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
宽容。
(1)根据材料一,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宽容 的? (2) 材料二中的学生后来为什么能自觉刻 苦学习?宽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 (3)在公共生活中,以宽容的心态对人对 事有哪些好处?
答案:(1)宽容就是容纳了他人的过失,原谅了
别人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从而赢得真挚的友谊。正所谓: “得饶人处且饶人”,大度者总是快乐的。(2)人非圣 贤,孰能无过。一个人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和过错,对 待别人的过失,我们不应该斤斤计较,而要采取宽容、 谅解的态度加以对待,要给予别人悔过、改正的机会。 宽以待人,自己的心情也会舒畅。如果对于他人的过失, 耿耿于怀甚至抱怨,那么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增加苦恼, 是不可取的。当然,宽容是有原则的,是要建立在明辨 是非、爱憎分明的基础上的。(3)宽容是一种美德;我 们的生活需要宽容;宽容利人利己;宽容可以提高我们 的思想境界。
• 2.处世让人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 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 利己的根基,这说明( )
• • • • A.金无足赤,人各有别 B.宽容是是非不分、懦弱的表现 C.善于宽容,利人利己 D.宽容就是迁就别人
• 3.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他会( ) • ①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诚心帮助他人 ②使自己远离烦恼,体验到心灵的安宁 • ③爱憎分明,明辨是非 ④善于宽容别人的过错,但决不容许自己 犯错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1.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
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2.宽容是指什么?(第101页)宽容的重要性(第103页)3.在生活中,我们无意伤害别人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第102页第二段)当别人无意伤害我们,并且说“对不起”,我们该怎样办?(第102页第二段)为什么说善于宽容利人利己?(第104页第一段)4.宽容他人的原则(第104页第二段);宽容自己的做法(第104页第三段)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第105页);“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第106页第一段)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7.如何理解和认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107页)8.换位思考的含义和要求(第108页第一段)9.我们以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他人和周围事物的意义(第108页第二段)10、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尊重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对平等的认识:第109页第一段11.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第110页)12.什么是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第111页)13.尊重他人的要求(第112页第一段)14.尊重社会的具体表现(第112第二段)15.尊重自然的原因(第113页)。
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1.什么是诚信?(第115页第一段)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含义(第115页第二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含义(第116页)3.如何把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和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第117页,第118页,三点)“小节无害论”对吗?为什么?(第118页第二段)4.诚实和信任的关系。
(第119页)5.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第120页第二、三、四段共三点)7.如何处理对人诚实与尊重隐私的关系?(第122页)8.诚信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学习目标:一、知识1.宽容的内涵、表现及重要性。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3.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4.平等与尊重的内涵。
5.如何做到尊重。
二、方法学会换位思考,宽以待人的方法三、情感学会以宽容之心待人,善于与他人平等相处,特别是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学习重点:1.宽容的重要性。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学习难点: 如何将“宽以待人”这一原则贯彻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上突破策略: 教师创设情境,在特定情景中突破难点学习流程:【阅读质疑自主探究】阅读提示1: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且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
阅读提示2:你可以围绕下列问题阅读并思考:(1)什么是宽容?(2)人与人之间为什么需要宽容?(3)宽容是否有原则?(4)生活中你是如何宽以待人的?(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与实质?(6)“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正确做法?(7)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8)如何平等对待“弱势群体”?(9)尊重从我做起,表现在哪些方面?【多元互动合作探究】整体把握知识,解决以上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与同桌探讨或小组合作交流。
相信你一定能会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
【训练检测目标探究】选择题:1.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要理解和宽容,这是因为()①人与人之间难免有磕磕绊绊的事发生②善于理解别人才会被人理解③能够宽容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宽容④宰相肚里能撑船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要与人和睦相处,就要学会换位思考。
因此,对待他人不要()A。
将心比心B。
先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思考C。
对他人的一些小错误耿耿于怀D。
与人为善3.当与他人有了矛盾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话:“将心比心,你的怨气与怒火就会减弱甚至消失”,这说明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A.从不在意他人B.换位思考C.用自己与他人去比D.想象他人得意之处4.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同样也要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
我们尊重他人时,应该不能()A.歧视家境不如自己的同学B.礼貌待人C.平等、友善对待自己周围的人D.充分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5.在现实生活中,无意伤害与被伤害是难免的。
当受到别人无意之中的伤害时,我们()①应真诚接纳别人的“对不起”②不能得理不让人③应化干戈为玉帛④应你骂我一句,我打你一拳,你吐我一脸口水,我弄你一身臊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6.宽容自己就意味着()①承认人无完人,容许自己犯错误②给自己留下改过迁善的机会③挑剔和苛求自己,妄自菲薄④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7.一天,小凯到超市去买东西,在选择商品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位顾客将一商品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付款时仍未拿出来。
这时的小凯有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并产生了下列想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算了!对人应该宽容B. 他拿的东西价格不高,如果价格高的话就举报他C. 我要举报他,否则就是纵容违法犯罪D. 不用管他,要给他留下改过迁善的机会8.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是()A.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B.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C. 人与人之间的一致性D.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9.下列行为属于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是()A. 扶残疾人上车B. 和朋友主动打招呼C.在车上对穿脏衣服的打工者甩白眼 D. 领盲人过马路10.语文课上,老师误以为张辉违反课堂纪律,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张辉觉得很委屈,与老师在言语上发生了冲撞,这时张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①对老师怀恨在心,从此上课时故意与老师作对②主动找老师承认自己太冲动,请老师原谅③有意识地疏远老师,避免再次发生冲突④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主动找老师把问题解释清楚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D. ①③④【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学习链接1:李某是八年级学生,他身有残疾,行动不便,但坚持上学,从不迟到。
刘某拿他的生理缺陷取笑他并给他起绰号,要强的李某在同学们的讥笑声中掉下眼泪。
你如何评价刘某的行为?如果你是李某的同学,你会怎样帮他重树勇气和信心?学习链接2:小齐英语成绩好,但数学成绩不好,小苛数学成绩在班上是最棒的,但他的英语成绩不好。
小苛经常帮助小刘解答一些数学疑难问题,可是小苛请小齐帮他解答英语题时,小齐总是找托辞。
一天小齐又向小苛问数学题,小苛说他自己要记英语单词没时间,可小齐发现他手中拿的是数学资料。
(1)小苛疏远小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试画出本课知识树: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宽容是修身之法,是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
宽容是指()①宽厚和容忍②事事都要迁就他人③事事都要做出忍让④原谅和不计较他人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2.小黄性格开朗,快言快语,小李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小黄爱好文艺,小李爱好体育。
两人的性格、爱好截然不同,但两人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性格和爱好不同的两个人能成为好朋友说明了()A.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B.随着相互之间交往的时间不断增加,每个人都学会了宽容C.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要避免有意伤害D.相互之间的交往是避免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发生冲突的良方3.在现实生活中,无意伤害与被伤害是难免的。
当受到别人无意之中的伤害时,我们()①应真诚接纳别人的“对不起”②不能得理不让人③应化干戈为玉帛④应你骂我一句,我打你一拳,你吐我一脸口水,我弄你一身臊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宽容自己就意味着()①承认人无完人,容许自己犯错误②给自己留下改过迁善的机会③挑剔和苛求自己,妄自菲薄④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一天,小凯到超市去买东西,在选择商品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位顾客将一商品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付款时仍未拿出来。
这时的小凯有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并产生了下列想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算了!对人应该宽容B.他拿的东西价格不高,如果价格高的话就举报他C.我要举报他,否则就是纵容违法犯罪D.不用管他,要给他留下改过迁善的机会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A.自己不想做的事,别人也不想做B.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C.别人不愿意的事,自己也不愿意插手D.我们要始终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7.现实生活中磕磕碰碰不可避免,一般来说,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侮辱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对于谅解我们可以这样理解()①它是一种爱护②它是一种责任③它是一种宽容④它是一种体贴⑤它是一种理解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8.放学路上,小蓉捡到一个装有证件和大量现金的钱包。
小蓉把钱包带回了家,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
妈妈知道后对小蓉说:如果你是失主,你是不是很想尽快找到钱包?小蓉妈妈的这种想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对他人要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C.换位思考,与人为善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9.小冬是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从不愿意帮助别人,还常常给同学起绰号、叫绰号,因此同学们都疏远他。
小冬之所以没有朋友,原因是()A.成绩好,不需要朋友B.同学们都很忌妒他C.他不是以欣赏的眼光看人,而是以挑剔的眼光看人D.别人都对他有所求10.一个懂得欣赏他人的人,就能够()①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②获得友善和感激③被别人接纳和理解④得到所有的关爱,成就任何一件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换位思考要求我们()①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②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③对交往对象切身关注,深入对方内心世界④自己喜欢的事,一定要让别人喜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是()A.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B.人与人之间的合作C.人与人之间的一致性D.人与人之间的竞争13.下列行为属于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是()A.扶残疾人上车B.和朋友主动打招呼C.在车上对穿脏衣服的打工者甩白眼 D.领盲人过马路14.下列行为属于尊重社会的行为是()A.大声喧哗B.在花园攀折花木C.图方便践踏草坪D.将脏物扔进垃圾箱15.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_______上的平等。
()①智力②体力③财力④人格⑤法律地位A.①②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④⑤16.下列提法中,不能体现出宽容的是()A.宰相肚里能撑船B.人不为己,天诛地灭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17.语文课上,老师误以为张辉违反课堂纪律,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张辉觉得很委屈,与老师在言语上发生了冲撞,这时张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①对老师怀恨在心,从此上课时故意与老师作对②主动找老师承认自己太冲动,请老师原谅③有意识地疏远老师,避免再次发生冲突④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主动找老师把问题解释清楚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18.在我们同学当中,有的相貌出众,有的相貌平平;有的天资聪颖,有的才思愚钝;有的善于交往,有的怯懦拘谨。
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①增强平等意识②平等对待他人③互相取长补短④追求绝对平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简答题19.一个盲人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好奇地问:“你自己看不见,为啥还要提着灯笼走路?”他笑着答道:“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
这既方便了别人,也保护了自己。
”你从老盲人的话语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A C C B D C C A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A A C D C B C A二、简要回19.参考教材P107中间一段。
学习链接一.(1)原因:小齐只顾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忽视小苛的需要。
(2)启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学习链接二(1)刘某的行为是不尊重他人、凌弱欺生的表现,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2)如果我是李某的同学,我会给他讲贝多芬或张海迪的故事,让他从伟人的身上得到启迪、摆脱困扰、奋发图强、重树勇气和信心;还可以找刘某谈话,告诉他,他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可耻的,同学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他向李某道歉,化解矛盾,使李某在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重树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