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高压和脑疝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教案PPT课件
●用轻泻剂疏通大便,不能让病人用力排便,不 可作高位灌肠,以免颅内压骤然增高。
●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及咳痰困难者要考虑作气管 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呼吸不畅
而 使颅内压更加增高。
●给予氧气吸入有助于降低颅内压,病情稳定者 需尽早查明病因,以明确诊断,尽快施行去除 病因的治疗。
2)病因治疗: ●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先考虑作病变切除术。 ●位于大脑非功能区的良性病变,争取作根治性
3.1 概念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
压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被挤入硬脑 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 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herniation)。
3.2 病因及分类 常见病因有: ① 外伤所致各种颅内血肿; ② 颅内脓肿; ③ 颅内肿瘤; ④ 颅内寄生虫病及各种肉芽肿性病变; ⑤ 医源性因素。
• 颅内压的调节与代偿:
主要是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调节。颅内压低 于0.7kPa(70mmH2O)时,脑脊液的分泌增加,吸 收减少,使颅内脑脊液量增多,以维持颅内压不 变。相反,当颅内压高于0.7kPa(70mmH2O)时, 脑脊液的分泌减少而吸收增多,使颅内脑脊液量 减少,以代偿增加的颅内压。一般而言脑脊液的 总量占颅腔总容积的10%,血液占2%-11%,允 许增加的临界容积约5%,超过颅腔容积的8%10%,则会产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严重,生命体征(血压、呼吸、 脉搏、体温) 变化剧烈。
2)亚急性颅内压增高:病情发展较快,但没有 急性颅内压增高那么紧急,颅内压增高的反应较轻 或不明显。
3)慢性颅内压增高:病情发展较慢,可长期无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病情发展时好时坏。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 1.颅脑损伤:颅内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蛛网膜炎及静脉窦 血栓形成或脂肪栓塞
外科学17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第一节概述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颅脑损伤、肿瘤、血管病、脑积水、炎症等多种病理损害发展至一定阶段,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超过正常上限,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
了解颅内压形成的物质基础、熟悉其调节机制和掌握颅内压增高发生机制,是学习和掌握神经外科学的重点和关键。
一、颅内压的形成与正常值颅腔与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是颅内压形成的物质基础。
颅缝闭合后颅腔的容积固定不变,约为1400~ 1500ml。
颅腔内的上述三种内容物,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为颅内压(in- tracranial pressure,ICP)。
成人的正常颅内压为70~ 200mmH2O,儿童为50~ 100mmH2O。
临床可以采用颅内压监护装置,持续地动态观察颅内压。
二、颅内压调节与代偿生理状态下,由于血压和呼吸的关系,颅内压可有小范围的波动。
收缩期颅内压略有增高,舒张期颅内压稍下降;呼气时压力略增,吸气时压力稍降。
颅内压发生变化时,构成颅内压力的各个部分对颅内压的调节作用是不同的。
颅内压的调节除部分依靠颅内的静脉血被排挤到颅外血液循环外,主要是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调节。
当颅内压高于70mmH2O时,脑脊液的分泌较前减少而吸收增多,使颅内脑脊液量保持在正常范围,以代偿增加的颅内压。
当颅内压低于70mmH2O 时,脑脊液的分泌则增加,而吸收减少,使颅内脑脊液量增多,以维持正常颅内压不变。
脑脊液的总量占颅腔总容积的10%,血液则依据血流量的不同约占总容积的2%~11%,颅内增加的临界容积约为5%,超过此范围,颅内压开始增高。
当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或颅腔容量缩减超过颅腔容积的8%~10%时,就会产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三、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引起颅内压增高原因可分为五大类:1.颅内占位性病变挤占了颅内空间,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2.脑组织体积增大,如脑水肿。
外科学:颅内高压
病因及分类
病因:外伤、颅内肿瘤、颅内脓肿、 病因:外伤、颅内肿瘤、颅内脓肿、颅内寄 生虫病及各种肉芽肿性病变、医源性因素等。 生虫病及各种肉芽肿性病变、医源性因素等。 分类:小脑幕切迹疝(颞叶疝)、 )、枕骨大孔 分类:小脑幕切迹疝(颞叶疝)、枕骨大孔 小脑扁桃体疝)、大脑镰下疝( )、大脑镰下疝 疝(小脑扁桃体疝)、大脑镰下疝(扣带回 疝)。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量的降低,脑缺血甚至脑死亡: 脑血流量的降低,脑缺血甚至脑死亡: 脑血流量的降低 脑血流量( 平均动脉压( 脑血流量(CBF)=[平均动脉压(MAP)—颅 ) 平均动脉压 ) 颅 内压( 内压(ICP)]/ 脑血管阻力(CVR) ) 脑血管阻力( ) 脑的灌注压( 平均动脉压-颅内压 脑的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 颅内压 ) 平均动脉压 正常脑灌注压为9.3~12kPa(70~90mmHg) 正常脑灌注压为
治疗原则
8. 辅助过度换气; 辅助过度换气; 9.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 10. 症状治疗。 症状治疗。
第三节 急性脑疝
解剖学基础
小脑幕; 小脑幕; 大脑镰; 大脑镰; 小脑幕切迹及枕骨大孔处的局部解剖。 小脑幕切迹及枕骨大孔处的局部解剖。
小脑幕
概念
脑疝(Brain Herniation),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 脑疝( Herniation),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 ), 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 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 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 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 床综合症。 床综合症。 Brain herniation, is a deadly syndrome that occures when the brain shifts across structures within the skull, which is caused by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parts of the skull.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诊断的注意点:
• 对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如果出现反复呕 吐,应高度警惕是否有颅内压增高;
• 成年人的剧烈头痛、癫痫发作、进行性肢 体瘫痪、视力减退等症状的出现,都应考 虑到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可能。
• 颅内有三种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 液,三者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 内保持正常的压力
颅腔容积=脑组织体积+脑血容量+脑脊液 1400mL 1250mL 75mL 75mL 100% 89% 5.5% 5.5%
颅内压的调节
• 一种内容物的增加必然导致其他两种内容 物的代偿性缩减,以确保颅内压的稳定。
• 颅内压升高过程中,机体既要通过颅腔代 偿缓冲颅内压的增高,又要进行脑及全身 血流量的调节以确保脑供血,但颅腔代偿 和血流量调节均是有限度的。超过调节限 度,则可导致不良后果。
1、颅腔的容积代偿
• (1)减少颅内脑脊液量:
• 将颅内脑脊液排挤到椎管中以置换出颅内 空间 • 脉络丛血管收缩,减少分泌 • 加强脊蛛网膜下腔血管间隙对CSF的吸收 • (2)减少颅内血容量 • ICP↑→脑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减少血液 进入颅内
3、颅内高压的不良后果
• • • • • 去皮质状态和脑死亡 脑移位和脑疝 脑水肿 肺水肿 消化道断
• 诊断包括三项内容,即颅内压增高的存在、 程度和引起的原因。
1、确定颅内压增高的存在
• 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 高的典型表现,称之为颅内压增高“三主 征”。但在颅内压增高的病例中这三主征 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有时只有其中1-2项, 不一定三者都出现。 • 另外,颅内压增高还可出现许多其它的症 状,如双侧外展神经麻痹,复视,阵发性 黑朦,头晕,猝倒,意识障碍,血压升高, 脉搏徐缓,头皮静脉怒张等症状。小儿可 出现前囟隆起,头颅增大、颅缝分离等。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综合征
脑血流量减少 脑疝 脑水肿 库欣反应 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脑疝
是指颅内占位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 使脑组织由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移位,部 分组织被挤压到颅内生理腔隙或裂隙,产 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脑疝是持续颅内压增高的必然和最严重后果。 临床上常见且危及病人生命的脑疝:
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
解剖学基础
小脑幕 将颅腔分隔成幕上和幕下两部分,其游离缘小 脑幕切迹构成的裂孔为幕上幕下的唯一通道.
大脑镰 将幕上分隔成容纳了占脑重量80%的左右大脑 半球。颞叶的海马回和钩回即位于切迹缘之上。
解剖学基础
(3)意识障碍:出现较晚,直到严重缺氧时始出现 昏迷。
小脑幕切迹疝临床分期
代偿期
失体活 动
生命体 征
躁动不安逐渐出现嗜睡 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 深昏迷
或昏睡
碍,昏迷
一过性缩小,继之一侧 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
对侧上下肢肌力稍弱肌 张力轻度增高
一侧瞳孔明显 散大,光反射 消失,对侧瞳 孔光反射迟钝
对侧上下肢瘫痪
双侧瞳孔明显散大, 光反射消失,眼球固 定,
肢体过伸
脉搏、呼吸减慢
Cushing 反应,体温 亦稍升高。
潮式呼吸、叹息样呼 吸,生命体征紊乱。 呼吸停止,继之心跳 停止
枕骨大孔疝 (Transforamen magna herniation ) 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1)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或强迫头位。
(2)Cushing 征:血压骤升,脉搏迟缓而有力,且 呼吸深慢。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头痛 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脑疝病人的观察护理
脑疝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脑疝: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由于颅内压的极度增高,脑组织被挤压到压力较小的硬脑膜间隙或颅骨的生理孔道,引起嵌顿时就叫做脑疝。
最常见两种类型,一种叫天幕裂孔疝,又叫颞叶疝、海马沟回疝;另一种叫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
1
颅内2
3
4
二、护理要点
1、急救护理
⑴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并配以激素应用。
有时可合用速尿以加强脱水作用。
⑵消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附加因素:
①迅速消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供给,防止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加重缺氧;
②保持正常稳定的血压,从而保证颅内血液的灌注;
③保持良好的抢救环境,解除紧张,使之配合抢救,同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抢救措施的落实;
2h
侧转,以免影响脑部静脉回流,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和连续性护理操作。
⑻呼吸道管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更换体位,拍背协助排痰,及时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分泌物;
②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舌根后坠及呕吐时误吸;
③鼻饲者注射前抬高床头15°,以防食物反流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
④氧气吸入,氧流量2~4L/min;
⑼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探视,避免外来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引起交叉感染。
⑽高热护理: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亚低温治疗(轻中度低温(30~35℃)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后脑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组织损害程度)。
用亚低温治疗,应注
1
2
3
4
5
6
7。
颅内高压和脑疝--外科学
第三节 急性脑疝·处理
❖处理 ➢颅内压增高的紧急处理用药 ➢病因处理 ➢姑息性手术 :脑室引流术、内 外减压术及脑脊液分流术
颅内压正常值
第一节 概述
➢成人0.7~2.0kPa ( 70~200mmH2O); ➢儿童0.5~1.0kPa (50~100mmH2O)。
第一节 概述
四、颅内压的调节途径
➢颅内静脉血加快排挤到颅外去; ➢增减脑脊液分泌量; ICP<0.7kPa脑脊液分泌增加,吸收减少; ICP>0.7kPa脑脊液分泌减少,吸收增加。 ➢脑脊液被挤入到脊髓蛛网膜下腔而吸收。
第一节 概述
当颅内病变缓慢增长,可以长期 不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一旦由于 颅内压代偿功能失调,则病情将迅速 发展,短时间内出现颅内高压危象或 脑疝。
第一节 概述
3、病变的部位 4、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5、全身系统性疾病:
尿毒症、肝昏迷、毒血症、肺部 感染、高热、酸碱平衡紊乱等
第一节 概述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量的降低 正常人每分钟约有1200ml血液进入 颅内 脑血流量(CBF)=[脑灌注压(CCP )]/脑血管阻力(CVR)
1.年龄 婴幼儿由于颅缝未闭合,颅腔容积 可增大;老年人由于脑萎缩使颅内 的代偿空间增多。故可缓和或延长 病情的进展。
第一节 概述
500
颅 400
内
300
压
200
(mmH2 O) 100
1 2 34 5 67 8
颅内容积增加(ml)
颅内体积/压力关系曲线
(volume-pressure response)
第十九章 颅内高压和脑疝
目的要求: 1、了解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和病理生理。 2、掌握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和临
造成脑疝常见的原因
造成脑疝常见的原因脑疝是指由于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组织从正常位置移位压迫幕上或幕下结构,从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严重疾病。
脑疝除了可能导致神经功能丧失外,还可能危及生命。
造成脑疝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颅内高压是导致脑疝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颅内高压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脑实质损伤、脑出血、脑肿瘤等。
当颅内发生病变时,病变部位可因病变扩散、水肿和炎症等原因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力升高,最终引起脑疝。
第二,颅内占位性病变也是导致脑疝的常见原因。
颅内占位性病变包括颅内肿瘤、血肿、脓肿等。
占位性病变的增大使颅内压力增高,同时因为脑组织的形态和功能有一定的限度,病变局部脑组织压迫周围正常脑组织,引起脑疝。
第三,颅内感染也是造成脑疝的重要原因。
颅内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可以通过封闭的颅腔系统或血管直接侵犯脑组织,引起脑炎、脑脓肿等疾病,增加颅内压力,导致脑疝。
第四,颅脑损伤也是导致脑疝的常见原因。
颅脑损伤包括头部撞击、脑挫裂伤等。
在颅脑损伤时,主要创伤性病变如脑组织损伤、血管破裂等,以及继发性的病理生理改变如水肿、炎症增加了颅内压力,可能引起脑疝。
第五,缺血性脑卒中也是导致脑疝的原因之一。
缺血性脑卒中可引发脑组织坏死形成病灶,并且炎症反应和水肿会扩大病灶面积,导致颅内压力增高,从而引起脑疝。
第六,颅脑肿瘤的急性发作也可能导致脑疝。
颅脑肿瘤的生长速度往往较慢,但某些情况下,肿瘤可能突然增大,由于肿瘤扩大迅速,增加了颅内压力,造成脑疝。
总而言之,造成脑疝的原因包括颅内高压、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颅脑损伤、缺血性脑卒中以及颅脑肿瘤急性发作等多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其影响机制大多与颅内压力的改变及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有关。
因此,对于这些引起脑疝的原因,我们应该尽早诊治,并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力,保护脑组织,以避免脑疝的发生。
脑疝知识点总结口诀
脑疝知识点总结口诀
脑疝是颅内高压的结果,常见于一些颅内疾病,症状严重危及生命。
脑疝症状多样化,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需要及时诊断治疗。
脑疝诊断需仔细观察,包括神经系统体征、影像学检查、颅压监测等。
脑疝治疗要积极迅速施行,包括去除病因、降颅压、保护神经系统等。
一、脑疝的定义:
颅内压增高致脑组织移位、损伤,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瞳孔等体征,常见于颅内疾病。
二、病因分类:
1. 动脉瘤破裂
2. 颅内肿瘤压迫
3. 颅内感染引起脑水肿
4. 颅内损伤导致颅内血肿
5. 脑积水引发脑疝
6. 脑室内肿瘤造成脑内压增高
三、脑疝的分类:
1. 单纯性脑疝
2. 小脑幕小孔脑疝
3. III型脑疝
4. 包脑疝
四、临床表现:
1. 剧烈头痛
2. 恶心呕吐
3. 意识障碍
4. 瞳孔改变
5. 不能放射性病理表现
五、诊断方法:
1. 神经系统体征
2. 影像学检查
3. 颅内压监测
六、治疗原则:
1. 去除病因
2. 降颅内压
3. 保护神经系统
七、预防措施:
1. 颅内疾病尽早诊断治疗
2. 颅内手术规范操作
3. 预防头部外伤
总结:
脑疝是颅内疾病的严重并发症,病情危急,及时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脑疝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脑疝的认识和处理水平,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脑疝知识点总结
脑疝知识点总结一、定义脑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颅内压力增高,使脑组织从颅内移位,压迫脑干和延髓,导致颅内循环改变、脑功能受损和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脑疝的发病机制一般包括脑水肿、颅内大血管痉挛、颅内血肿或肿瘤等。
在脑疝的发病过程中,颅内压增高是导致脑组织移位的根本原因。
二、病因1. 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导致脑疝的主要原因。
当颅内压超过脑组织的抗压力时,脑组织向下移位,压迫脑干和延髓,导致颅内循环改变和脑功能受损。
2. 颅内损伤:外伤性脑疝是指由于头部外伤导致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移位而引起的脑疝。
3. 脑水肿:脑水肿是指由于脑血管痉挛、颅内感染、中毒等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移位而引起的脑疝。
4. 脑血肿:脑血肿是指颅内出血形成血块,压迫周围脑组织而引起的脑疝。
5. 脑肿瘤:脑肿瘤是指颅内肿瘤增大,压迫周围脑组织而引起的脑疝。
6. 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可导致脑水肿、颅内脓肿等,进而导致脑疝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1. 容颅高压症状:高颅压症状是脑疝的主要表现之一,包括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
2. 神经系统症状:脑疝还可导致说话困难、面部肌肉松弛、瞳孔不等大等神经系统症状。
3. 呼吸循环系统症状:脑疝还可导致呼吸困难、心率失常等呼吸循环系统症状。
4. 全身症状:脑疝还可导致体温升高、血压升高、尿潴留等全身症状。
根据颅内压增高的程度和脑疝的部位,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脑疝症状的出现往往是在颅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颅内压的高低成正比。
四、诊断脑疝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来进行。
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外伤史、疾病史、用药史等。
然后通过临床检查来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头痛、呕吐、意识状态等。
最后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如头部CT或MRI检查、脑电图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颅内情况,如是否出现水肿、血肿等,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脑疝的可能性。
52-11-2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内容详实
脑炎 创伤/疾病
脑积水 脑脓肿 肿瘤
脑死 疝亡
治 手术整复 分流术 调整脑循环 脱水/利尿 手术:
疗 去骨瓣减压 外引流 过度换气
内减压
切除
Diamox 抬高头位
病因治疗 引流
30
ICP↑/脑疝/脑水肿治疗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yibinyibingfen
剂量/疗程
风险
1 头位抬高(30°) 普适(伴颈椎伤除外)
脑血管床容积CBV=CBF·口径 •
• 脑对能源供应的严重依 赖性:自身能源储备仅 维持4分钟(脑复苏黄金 时间),时间就是生命!
• CBF与代谢/功能偶联
• 自动调节:系统BP变动 在一定范围时,CBF保持 稳定的特性
• CBF的调节/影响因素
• CPP=MAP-ICP
缺血阈:CBF与脑功能
15
K= CSF+BTV+CBV+VL:脑血流生理调节
• 定义: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内侧壁的压力, 以侧卧腰穿压力表示。
记住哦
• 正常值: 1. 成人:70~200mmH2O,0.7~2.0kPa 2. 儿童:50~100mmH2O,0.5~1.0kPa
5
颅内压增高概念与分类
概念
• 成人侧卧腰穿测得的 ICP>200mmH2O称为颅内 压增高(综合征);
脑干扭曲→昏迷 3. 手术指征(出血/血肿)
>5 ~10mm :手术指征 >10mm:预后不良
26
颞叶钩回疝(小脑幕切迹下疝)
• 颞叶钩回嵌入小脑幕裂孔 压迫中脑、脑神经/血管
• 颅内血肿、脑出血最常见 严重并发症
• 表现: ICP↑症状,Cushing’s R NS检查 1.意识恶化(急性) 2.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3.对侧偏瘫(锥体束征)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病人的护理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颅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者的体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正常值为70"200mmH20 (0. 7-2. OkPa),儿童为50~100mmH20(0.5-1. OkPa) o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局部占位性病变使颅内各分腔之间的压力不平衡,使一部分脑组织通过生理性孔隙,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危象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有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病因1、颅内容物体积增加脑水肿是最常见的原因,如脑的创伤、炎症、脑缺血缺氧、中毒所致的脑水肿脑脊液分泌或吸收失衡所致脑积水:二氧化碳蓄积和高碳酸血症时脑血管扩张导致脑血流量持续增加。
2、颅内新生的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血肿、肿瘤、脓肿等导致颅内压增高。
3、颅腔容量缩小如凹陷性骨折、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使颅腔空间缩小。
临床表现1、颅内压增高(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
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常在晨起或夜间时出现,咳嗽、低头、用力时加重,头痛部位常在前额、两侧。
呕吐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呈喷射性,可伴有恶心,与进食无直接关系。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顺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常为双侧性。
早期多不影响视力,存在时间较久者有视力减退,严重者失明。
(2)生命体征改变早期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二慢一高”),称为CUShing 反应。
病情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浅促或潮式呼吸,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意识障碍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
慢性颅内压增高病人,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和呆滞,症状时轻时重。
(4)其他症状与体征颅内压增高还可以引起外展神经麻痹或复视:头晕、猝倒等。
婴幼儿颅内压增高可见囱门饱满、颅缝增宽头颅增大头皮静脉扩张等。
颅内高压及脑疝的表现及处置试题
颅内高压及脑疝的表现及处置(N1-2,10月理论)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意识障碍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昏睡时各类放射均存在,如_________和__________。
2.颅内压增高的三主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______周。
4. 脑溢血降低血压是控制出血的关键。
_______小时内是不是能将收缩压降至理想水平直接与预后有关。
5. 颅内压增高举高床头______°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6.脑血栓_______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多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下发病。
7.颅内压增高限制液体的入量。
补液量每24小时不超过_________ml,维持尿量每日很多于______ml,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急性期、大面积脑梗塞病人绝对,头偏向一侧,头部禁用_____或_______,以避免影响脑供血。
9.脑出血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_______周,床头举高._______. 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
应避免药物______。
保证脱水效果做到每次在______内快速滴完。
并观察尿量。
如4小时内尿______应慎用或停用10.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女性患者_______年内避免怀胎及临盆。
11.出现_________、呼吸、脉搏_____、瞳孔_____等,提示脑疝形成,应当即通知医师,给予及时抢救处置。
二、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单选题]1.为昏迷患者吸痰时间为( )A.<5s/次B.<l5s/次C.<1min/次D.<30s/次E.1~2min/次2.角膜反射消失见于( )A.昏睡B.嗜睡C.谵妄D.妄想E.深昏谜3.脑血栓形成最多见的病因是( )A.动脉粥样硬化B.血管外伤C.先本性脑动脉狭小D.脑动脉炎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4.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为A 癔病性痉挛 B.颠痫 C.错觉 D.晕厥 E.昏迷5.神经科疾病常见的症状、体征不包括A.咯血B,头痛 C. 呕吐D颅内压增高E.意识障碍6.脑出血病人,出现昏迷加深与瞳孔不等大提示()A.脑丘出血B.脑疝形成C.脑室出血D.血流入蛛网膜下腔E.以上都不是7.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区别主要在于()A.脑脊液含量多少B.有无昏迷C.有无脑膜刺激症D.有无偏瘫E.年龄大小8.发生急性脑疝,以下哪项抢救是错误的()A.利用高渗脱水剂B.脑室穿刺引流C.减少脑血流量及降低神经细胞耗氧量 D.颅压监护 E.改变体位9.下列哪项不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指征()A.猛烈头痛B.呕吐C.脑膜刺激征阳性D.脑脊液为均匀的血液性E.意识障碍10. 脑疝前驱症状不包括()A.头痛,呕吐B.意识障碍加深C.血压急剧上升,脉搏深快D.一侧瞳孔散大11.颅内高压护理错误的是()A.头举高30-40°B.尿量24h>600ml 入量<2000ml D.维持大便通畅12.颅内高压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宜举高头部()度,头偏向一侧。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头高卧位(斜坡位)
10、成年颅内压增高患者,每日输液量为多少?
1500ml-2000ml
11、成年颅内压增高患者,医嘱用20%甘露醇250ml,输注时间最多为多 少? 30分钟 12、颅内压增高患者不能用肥皂水灌肠的原因是什么?
用肥皂水灌肠可使颅内压增高而导致颅内高压危象。
① 使用医嘱静脉滴注冬眠药物,物理降温。 ② 降温速度每小时1℃为宜,肛温32-34℃ ③ 时间为3-5天 ④ 停止时先物理听温,后逐步停冬眠药,任
其自然复温
颅内压增高患者不能用肥皂水灌肠的原因: 用肥皂水灌肠可使颅内压增高而导致颅内高压危象。
脑室外引流护理
A. 每天更换引流袋时需夹闭引流管 B. 引流管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 15cm C. 每日的引流量不超过500ml D. 引流管阻塞时禁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免将管内阻塞物充至脑室系统, 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可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书0
考点21个 预习题16题
一、生理: 颅内压正常值为 二、病因
①颅腔内正常内容物体积增加, ➢ 脑体积增加( 如脑损伤引起的脑水肿) ➢ 脑脊液增多(如外伤后脑积水) ➢ 脑血量增加(如呼吸道梗阻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②颅腔内新生的占位性病变占据了颅内空间 ③颅腔容积缩小
三、临床表现
13、冬眠低温疗法中,降温速度多少为宜? 每小时1℃ 14、脑室外引流中引流管阻塞时禁用什么冲洗,引流管放置时间不宜超 过多少天? 生理盐水 5-7天
15、为预防小脑幕切迹疝护士应着重观察什么?
瞳孔变化、肢体活动变化
提示脑疝先兆的临床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血压进行性 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散大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
早在1919年,Dandy实验证明脉络丛是脑脊液 产生的唯一场所。因此,脉络丛传统上一宣被看成 是脑脊液的主要产生部位。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脑 积水病人切除脉络丛,并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因而 50年代以后这种手术已被废弃。 • 1967年Bering和Sato对犬的颅内脑脊液腔的灌流 实验结果证明,脑脊液产生臵每分钟47u1,而在犬 的脑室系统每分钟仅产生27ul,与整个脑脊液腔每 分钟产生47ul相比差20ul。他们首次发现脉络丛以 外亦可产生脑脊液。 • 1975年Milhorat提出脉络丛以外产生脑脊液的 部位主要在脑实质,因为脉络丛切除所引起脑脊液 量减少仅为40%,所以相当数量的脑脊液是在脉络 丛以外的脑实质内形成的。 •
•
• 蛛网膜颗粒与硬膜之间有直径为4—12um的细管 道,其内有活辨。当蛛网膜下腔压力高于静脉窦 压力时,管道开放,当蛛网膜下腔压力低于静脉 窦压力时,管道关闭。因活瓣作用,液体只能由 蛛网膜下腔流入静脉窦而不倒流。
脑脊液的吸收
• 1.脑脊液的静水压比硬脑膜窦的压力高。一般 认为脑脊液压力较静脉窦压力高0.7kPa(5mmHg), 低于此压力则脑脊液不能吸收。 • • 2.血浆和脑脊液之间胶体渗透压不同,脑脊液 因含蛋白量低,因而胶体渗透压很低,一部分脑 脊液可借表面的毛细血管回流到血液循环内;也 有一部分脑脊液经神经根的神经周围间隙吸收。
•
脑血流量与血液粘滞性的关系,若血管口径和 灌注压不变,脑血流量与血液粘滞性成反比,即血 液粘滞性越高,脑血流量降低越明显;反之,脑血 流量增高越明显。这就是高血凝状态病人虽无神经 系统定位症状,但有哈欠、思唾、头昏、意识不清 等弥漫性供血不足症状的产生原因。
颅内压增高脑疝
整理课件
22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一、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年龄:
婴幼儿-颅缝裂开 老 人-脑萎缩
代偿空间增多——病情进展缓和延长
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压保持着稳定的 压力,称为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整理课件
4
•颅腔内容物(intracranial content):
1.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占有10% 2.血容量(blood volume)占2~11% 3. 脑组织(brain tissure)占79~88%
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是指一定 时间内一定重量的脑组织中所通过的血液量。通 常以每100g脑组织每分钟通过的血液毫升数表示 ,正常值为50~55ml/(100g·min)。
脑血流量(CBF)= 脑灌注压(CPP)/脑血管阻 力(CVR)
脑灌注压 = 平均动脉压 — 颅内压 正常的脑灌注压为70~90mmHg(9~12kPa)。
(0.7-2.0kPa) 正常儿童:50-100mmH2O
(0.5-1.0kPa)
整理课件
7
颅内压受体位影响很大,所以通常所说的颅内压,是指在
水平侧卧位而身体松弛的条件下,经腰穿,用标准的测压
管(内径2~3mm)所测得的压力。
一般认为成人颅内压的正常值为70~180mmH2O;压 力在180~200mmH2O 为边缘性颅内压或可疑颅内压 增高,低于50mmH2O 为病理性低颅压,在50~70 mmH2O之间为可疑性低颅压。 儿童颅内压较低,约为40~100mmH2O,儿童年龄越 小颅内压越低。
引起脑疝最常见的原因
引起脑疝最常见的原因引起脑疝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脑外伤:外力的直接伤害可以导致脑组织的破裂或移位,压迫周围的结构,造成脑疝。
例如,颅骨骨折、重型脑震荡等。
2. 脑肿瘤:肿瘤的快速生长会增加头颅内压力,导致脑疝。
3. 中毒:例如,过量的酒精或药物中毒,会导致脑疝的发生。
4. 脑水肿:当脑组织受到损伤或感染时,会引起组织水肿,增加颅内压力,从而引起脑疝。
5. 脑血管疾病:例如脑出血、脑梗塞,会增加脑内压力,导致脑疝。
6. 颅内感染:例如脑膜炎、脑炎等感染,引起脑组织肿胀,增加颅内压力,导致脑疝。
7. 颅内压力骤增:例如颅内血肿、结节性硬化等疾病,会增加颅内压力,引发脑疝。
脑疝的发生机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颅内高压:正常情况下,脑组织与颅骨之间维持一定间隙,当颅内压力增加时,脑组织会受压迫,从而引起脑疝。
颅内高压可能是由于脑内出血、肿瘤或水肿等引起的。
2. 脑组织移位:当颅内压力不平衡,脑组织可能会因为外力或内部损伤而发生移位,导致脑疝。
例如,硬膜下血肿会将脑组织推移,压迫神经结构。
3. 血脑屏障破坏:一些病情会导致血脑屏障的破坏,使脑组织与周围组织之间的液体平衡失调,进一步加重脑疝的发生。
脑疝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因此,预防和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脑疝的方法包括保持头部安全,避免外伤;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避免滥用药物和酒精,减少中毒的风险;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保护患者免受脑疝伤害的关键。
一旦出现脑疝的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等,应立即就医。
医生会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认诊断,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脑疝的方法主要包括减压和控制颅内压力。
减压手术通过减少颅内压力,缓解脑组织受压的情况;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来降低颅内压。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能还会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放射治疗或化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通常以侧卧位时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为代表。
➢颅腔:在成人,当颅缝闭合后,颅腔的容积即固定不变,约为1400-1500 ml
➢颅腔内容物:脑、血液和脑脊液。
允许的临界容积:+5%;产生颅内压增高:+8%-10% ➢颅内压正常值:成人:0.8-1.8 kPa (80-180 mmH2O, 6.0-13.5 mmHg);儿童:0.5-1.0 kPa (50-100 mmH2O, 3.7-7.4 mmHg)
2.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由于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因素,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 kPa (200 mmH2O)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
3.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3.1颅内容物体积或量增加:
➢脑体积增加:最常见原因:脑水肿
机制:颅脑损伤、占位病变、颅内炎症、脑缺氧、中毒等因素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和脑细胞代谢障碍。
临床分型: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性脑水肿、渗透压性脑水肿、脑积水性脑水肿
➢颅内血容量的增加:常见原因:呼吸道梗阻或呼吸中枢衰竭引起的二氧化碳蓄积和高碳酸血症;丘脑下部、脑干部位自主神经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刺激。
➢颅内脑脊液量增加:脑脊液分泌过多;脑脊液吸收障碍;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脊液循环障碍。
➢颅内占位病变:肿瘤;血肿;脓肿;寄生虫等。
3.2颅腔容积缩小:先天性(小儿狭颅症、颅缝早闭等);颅骨凹陷(外伤等)。
4.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4.1颅内压增高的代偿机制
➢脑脊液调节:颅高压早期的主要调节方式;多余的脑脊液被挤入椎管;脑脊液的吸收增加;脉络丛血管收缩,脑脊液的分泌减少。
➢脑血流量调节:为了保证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脑部的氧气供应;较低颅内压(<35mmHg)时,脑血管自动调节;>35mmHg时,全身血管加压反应。
全身血管加压反应(Cushing 反应):多见于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病例,慢性者不明显;表现为呼吸深慢、心律减慢、动脉压升高的三联反应。
体积压力反应(volume-pressure response, VPR):描述颅腔内容物的体积与颅内压力的关系曲线;类似指数关系,非线性;原有颅内容物体积在临界点以下,颅内对容积增加有代偿能力,少量的体积增加只是引起颅内压的轻微增加;若颅内容物体积增加超过临界点,即失代偿,少量的体积变化可引起颅内压剧增。
5.颅内压增高的影响因素:
➢年龄:婴幼儿颅缝未闭合时;老年人脑萎缩使代偿空间增多
➢病变扩张速度
➢病变部位:颅脑中线或颅后窝易发生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大静脉窦附近,引起静脉血液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
➢伴发水肿程度:脑寄生虫病、脑脓肿、脑结核球、脑肉芽肿等炎性反应均可伴有明显的脑水肿
➢全身系统性疾病
二、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1.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1.1头痛:头痛以胀痛和撕裂痛多见;部位多在额及双颞部,也可由后枕放射至眼眶部,多是弥漫性;晨醒,夜眠时为重;用力,咳嗽,大便,弯腰时加重;头痛随颅内压增高而呈进行性加重。
1.2呕吐:颅内压增高时有50~60%出现呕吐;头痛剧烈时往往合并恶心、呕吐;呕吐为喷射性;清晨易发生,进食后易发生;后颅凹病变呕吐多见。
1.3视乳头水肿:颅高压重要的客观体征;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界模糊不清,中央凹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动脉曲张。
2.颅内压增高的诊断:临床上,只要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即可成立。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分期:
➢代偿期:内容物虽有增加,未超过代偿容积
➢早期:超过代偿容积,逐渐出现临床症状;颅内压在15-35mmHg;脑组织轻度缺氧缺血,预后佳。
➢高峰期:典型颅高压三联症。
➢衰竭期:脑组织几无血流灌注;预后极为恶劣。
3.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
3.1一般处理:
➢通畅呼吸道、吸氧;
➢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避免增高颅内压的因素。
3.2病因治疗:降低颅内压
➢脱水:限制液体摄入;渗透性脱水:20%甘露醇(大剂量肾损)/甘油果糖(易通过血脑屏障,无肾损);利尿性脱水:很少单独使用(脱水作用弱,易电解质紊乱)。
➢肾上腺皮质激素:目前对其疗效存在争议。
➢冬眠低温疗法。
➢过度换气。
➢手术:侧脑室穿刺引流、减压手术;切除肿瘤,清除血肿,脑脊液分流术。
三、脑疝概述:
1.脑疝(brain herniation):脑部病变、脑水肿、血肿、脓肿等使脑部体积增大,或受到挤压,使一部分脑组织由交通孔道移行、突出而形成脑疝。
2.脑疝分类:根据发生部位和所疝出的组织不同。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
➢大脑镰疝(扣带回疝);
➢小脑幕切迹上疝(小脑蚓疝);
➢其他类型:脑中心疝、蝶骨嵴疝、疝出颅骨外。
3.小脑幕切迹疝:
3.1病理生理:当幕上一侧占位性病变不断增长引起颅内压增高时,脑干和患侧大脑半球向对侧移位;半球上部有大脑镰:移位较轻;半球底部近中线结构(如颞叶的沟回)移位明显,向下疝入脚间池,形成小脑幕切迹疝。
3.2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头痛加重、呕吐频繁;
➢意识障碍;
➢瞳孔变化:最初患侧瞳孔缩小,后散大;
➢锥体束征;
➢生命体征改变。
4.枕骨大孔疝:
4.1病理生理:也称小脑扁桃体疝,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疝出到颈椎管内。
4.2临床表现:
➢枕下疼痛、项强或强迫头位;
➢颅内压增高;
➢后组脑神经受累;
➢眩晕、听力减退等;
➢生命体征改变。
与小脑幕切迹疝相比,枕骨大孔疝的特点是:生命体征变化出现较早,瞳孔改变和意识障碍出现较晚。
5.脑疝的治疗:
➢维持呼吸道畅通;
➢立即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500 ml;
➢梗阻性脑积水:侧脑室穿刺外引流;
➢脑脊液分流术;;
➢减压手术:去骨瓣减压术、颞肌下减压、内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