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五运六气与五脏六腑及经络的关系.docx
五运六气详解
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六气:主气的初之气为厥阴风木,相当于每年的初春,气候变化多风,疾病流行以肝病居多。
二之气为少阴君火,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逐渐转热,疾病流行以肝心病居多。
三之气为少阳相火,相当于每年的夏季,气候炎热,疾病流行以心病、暑病居多。
四之气为太阴湿土,相当于每年的暮夏初秋,气候变化以湿气为重,疾病流行以脾病居多。
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相当于每年秋冬之间,气候变化以燥气较重,疾病发生以肺病居多。
终之气为太阳寒水,相当于每年的严冬,气候严寒,疾病发生以关节病和感冒居多。
一(天干配五行):二(地支配五行):甲、乙--------木寅、卯-------木丙、丁--------火巳、午-------火戊、己-------土申、酉-------金庚、辛--------金亥、子-------水壬、癸--------水辰、戌、丑、未---土三(天干化五运)(中运):(黄帝内经内容)甲、己------土运丁、壬------木运乙、庚------金运戊、癸------火运丙、辛------水运其中单数(甲、丙、戊、庚、壬)为中运太过之年双数(乙、丁、己、辛、癸)为中运不及之年四(地支化六气)(司天之气):(黄帝内经内容)子、午-----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丑、未-----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寅、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卯、酉-----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辰、戌-----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巳、亥-----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干支纪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运气”(中运与司天之气)的意义。
每年干支的不同组合,就有不同的中运与司天之气的组合,不同的气候,易引发不同的病症。
每年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
这种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是: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病较多。
《子华子》①:阴阳交,则生湿。
湿者,水火之中气,上湿则化火而为热,下湿则化水而为寒。
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必背口诀)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中医的五运六气是什么?您好!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一起传播大健康理念……我们一起普及大健康知识……我们一起分享大健康产品……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我们一起行善积德……谢谢您……什么是中医的五运六气?五运六气是客观存在的天地之阴阳。
【五运】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六气】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然而怎样用子甲相合的定数来推算天地阴阳变化,怎样实际操作观察天地阴阳变化呢?这有一套精密的法则。
主要是:第一,确认六气为天气,五运为地气。
天地合气,气寓形质中即是五运六气。
天气主宰地气,阴阳统帅五行。
第二,客气为天气,主气为地气。
因为主气的六步是年复一年固定不变的,犹如大地山河是稳固不变的;而客气为难以预测的气候即天气变化,所以客气为天气,主气为地气。
第三,司天为天气,在泉为地气。
在客气当中,每年的五六月为三之气,有一个值年的司天气化加临于主气少阳相火之上,方位在正南上方,主司全年的客气变化,尤其是主宰上半年的客气变化,故司天为天气。
而每年的十一月和十二月为终之气,有一个值年的在泉气化加临于主气太阳寒水之上,方位在正北下方,主宰下半年的客气变化,而且对明年的气化会有影响,故在泉为地气。
总之,六气为天气,五运为地气;客气为天气,主气为地气;司天为天气,在泉为地气。
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
六气轮转,也就是把一年分为六季,风季、热季、暑季、湿季、燥季、寒季,每年固定六步不变,称为“主气”。
此外,每年还有变动不居的六步客气与主气相加临,客气就会对主气有调节作用。
一是主客同化,二是主客相生,三是主客相克相侮。
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
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引言部分用于介绍本篇文章的主题——中医五运六气的基础知识。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围绕五运六气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首先,文章将从概念入手,介绍五运和六气的基本含义。
五运指的是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五个方面,它们互相制约、相生相克,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而六气则是指天地之间的能量流动,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素,它们在不同季节交替变化,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接下来,文章将深入探讨五运的概述。
具体包括五运相克、相生的关系,以及五运与人体脏腑、经络、病症的联系。
五运的运行规律不仅反映了自然界和人体的变化,还能够用于指导中医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五运的研究,可以了解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进而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然后,文章将详细介绍六气的概述。
具体包括六气的特征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不同的六气会产生不同的病理反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了解六气的特征和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节自身的体质,预防和治疗一些与六气相关的常见病。
最后,文章将总结中医五运六气的重要性,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五运六气理论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读者将对中医五运六气有着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临床实践中,从而提升医疗效果,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在本文中,为了全面介绍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中医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问题。
五运六气学说系列
五运六气的异常可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出现 相应的临床症状,如气滞、血瘀等。
3
脏腑经络与五运六气的相互作用
脏腑经络的病变也可影响五运六气的正常运行, 形成恶性循环。
与病因病机联系
01
五运六气与外感病 因
外感病的发生与五运六气的异常 密切相关,如时行感冒、瘟疫等 。
02
五运六气与内伤病 因
历代医家论述
整理和研究历代医家对五运六气学说的论述和发挥,如张仲景、孙 思邈等。
研究现状概述
概述当前国内外对五运六气学说的研究现状,包括文献研究、临床 研究等方面。
现代科研进展及成果展示
基础理论研究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深入研究五运六气学说的基础理论 ,如气化理论、脏腑经络理论等。
临床研究与应用
春季的主气,其性开泄,易袭阳 位。
热(暑)
夏季的主气,其性炎热,易耗气 伤津。
湿
长夏的主气,其性重浊,易阻遏 气机。
火(热)
为阳盛所生,有内外之分,属六 淫和五志化火。
寒
冬季的主气,其性寒冷,易伤阳 气。
燥
秋季的主气,其性干燥,易伤津 液。
运气相合
天干地支相配
通过天干地支的相配关系,推算 五运六气的盛衰变化。
五运六气的失调也可导致内伤杂 病的发,如情志失调、饮食不 节等。
03
五运六气与疾病传 变
五运六气的盛衰变化可影响疾病 的传变过程,如病邪的入里、外 出等。
与诊断治疗联系
五运六气与四诊合参
在诊断疾病时,应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与五运六气的变化相结合 ,综合分析。
五运六气与辨证论治
在治疗疾病时,应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相应的治则和治法。
《中医五运六气课件》
木
生成与消长
热
六气的变化随着季节和环境
六气代表了不同的气候和环
的变化而发生。
境条件。
3 对应季节
六气与不同季节的关联。
六气对应身体部位
1风
影响头部和上半身。
3湿
影响肌肤和消化系统。
2暑
影响肌肤和体表。
六气调节方法
1 风寒湿燥热的调理
通过饮食、运动、穴位按摩等方式调节六气的影响。
中医五运六气课件
中医五运六气课件旨在介绍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疗法,包括五行理论、六气理 论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应用。
中医五行理论
1 木、火、土、金、水
五行代表了五种基本元素和 相互作用的关系。
2 生克制化
五行之间相生相克,通过相 互作用产生平衡和变化。
3 器官和疾病
五行与人体器官和疾病的对应关系。
五行对应草药
2 季节养生
根据不同季节的六气特点进行养生保健。
五行和六气的关系
平衡与调和
五行和六气之间的平衡关 系对健康至关重要。
治疗方法
根据五行和六气的关系选 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法。
预防疾病
了解五行和六气理论可以 帮助我们预防和调整身体 的不平衡。
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1
治疗方法
2
中医采用草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
法来恢复身体的平衡。
3
诊断方法
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进行全 面的辨证施治。
中草药的功效分类
中草药根据五行和六气理论进行功效 分类。
(完整版)五运六气与五脏六腑及经络的关系
五运六气与五脏六腑及经络的关系《黄帝内经》:寒暑燥湿风火, 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
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这里提到了天之阴阳与地之五行,那么这些五行阴阳如何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及经络对应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我们用这个图的上下左右中与人体进行对应:下方的水对应五脏之中的肾上方的火对应五脏之中的心左方的木对应五脏之中的肝右方的金对应五脏之中的肺中央的土对应五脏之中的脾这是地之阴阳与人体五脏的对应。
那么寒暑燥湿风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所以人体出了与地之阴阳对应外,还要与天之阴阳对应。
OK,现在我们看一下,人体是如何与天之阴阳对应的。
《黄帝内经》: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肝之地气属木,肝之天气为风;心之地气属火,心之天气为热;脾之地气属土,脾之天气为湿;肺之地气属金,肺之天气为燥;肾之地气属水,肾之天气为寒。
所以五脏的生成,实际上就是天地之气相交感。
《黄帝内经》: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这里引出了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概念,那么这些概念是如何与脏腑相对应的呢?这个问题在《灵枢·经脉》中有答案,即以人体经络的分部来进行命名的。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当然,至于六腑的形成,黄帝内经给出一个解释: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胆,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
(21)七、六气解三:脏腑功能与经络循行
(21)七、六气解三:脏腑功能与经络循行今天我们从天人相应,脏腑和五脏六气相对应的角度,来讲一下十二经脉在人体的运行周流的一些规律。
在我们画的这张图上,可以看出一气周流有几个层面。
最大的层面就是十二经脉如环无端,就是这一圈一圈的经络线示意图,一条经脉接着一条经脉,贯穿如环、循环不息,这是一气周流的一个模式,一个层面。
另一个层面,就是脏腑相互表里的周流,比如肺与大肠相表里,在脏为肺、在腑为大肠,表里的意思就是相互络属,肺经属肺络大肠,大肠经属大肠络肺,形成了一个互相周流的体系。
还有一个层面,就是五脏六腑的经脉,经气由脏腑循行,外出到达四肢,然后再由四肢周流,回到体内进入脏腑,这个出入的过程也是一个周流的过程。
所以一气周流,并不是简单画了一个圈,而是有很多层面,每个层面上都有一气周流。
从现代医学来讲,人体每一个细胞,都有一气周流,有完整的升降出入。
每个相对独立的组织,比方头面部、一只手,也有相对独立的一气周流。
所以才有全息图,比如耳穴,比如足底按摩,所谓的全息就是一气周流在不同的层面的体现,任何层面都能体现出一气周流这种固有的规律来。
一气周流有这么多层次,怎么去把握,还要从《内经》里去找答案。
《黄帝内经》是现存的医集里,中医的源头、鼻祖,里面的东西,很多只能去遵从。
我个人理解,内经这样的经典,都是得道高人,用内经的话来说是上古真人,感悟天地之道写出来的,不是我们看看书、研究研究,凑出来的,是天地之道的直接的记录或体验。
天地之间道的变化,内经里面也称作神,神在不同状态下有不同的表现。
这个神可以理解成天地之间固有的变化规律,就是一种本能的、本来的变化的力量,就像原动力一样,自始自终都在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变化着。
内经讲,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这就讲神气,在天地之间化现为五行,五种不同的状态。
同样的道理,这股神气在人体也同时存在,对应着五脏的神气。
五运六气详解精编版
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六气:主气的初之气为厥阴风木,相当于每年的初春,气候变化多风,疾病流行以肝病居多。
二之气为少阴君火,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逐渐转热,疾病流行以肝心病居多。
三之气为少阳相火,相当于每年的夏季,气候炎热,疾病流行以心病、暑病居多。
四之气为太阴湿土,相当于每年的暮夏初秋,气候变化以湿气为重,疾病流行以脾病居多。
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相当于每年秋冬之间,气候变化以燥气较重,疾病发生以肺病居多。
终之气为太阳寒水,相当于每年的严冬,气候严寒,疾病发生以关节病和感冒居多。
一(天干配五行):二(地支配五行):甲、乙--------木寅、卯-------木丙、丁--------火巳、午-------火戊、己-------土申、酉-------金庚、辛--------金亥、子-------水壬、癸--------水辰、戌、丑、未---土三(天干化五运)(中运):(黄帝内经内容)甲、己------土运丁、壬------木运乙、庚------金运戊、癸------火运丙、辛------水运其中单数(甲、丙、戊、庚、壬)为中运太过之年双数(乙、丁、己、辛、癸)为中运不及之年四(地支化六气)(司天之气):(黄帝内经内容)子、午-----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丑、未-----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寅、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卯、酉-----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辰、戌-----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巳、亥-----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干支纪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运气”(中运与司天之气)的意义。
每年干支的不同组合,就有不同的中运与司天之气的组合,不同的气候,易引发不同的病症。
每年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
这种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是: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病较多。
《子华子》①:阴阳交,则生湿。
湿者,水火之中气,上湿则化火而为热,下湿则化水而为寒。
五运六气(Word打印版)
五运六气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遗篇/content/080504/18/45954_1235614.html第一节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运气的概念五运六气,主要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的。
什么是五运呢?五运,即禾、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
什么是六气呢?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
因为暑和火性质相同,所以运气学说中的六气是指风、君火、相火、湿、燥、寒。
五行临御五方,合应五时,就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
故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气和五行,分之则二,合之则一。
化气为风、寒、湿、燥、火,成形为木、火、土、金、水。
形气相感,形化气,气成形,形为阴,气为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故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行与十天干相合而能运,六气与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
故曰:“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运气易览》)。
由此可见,欲研究五运六气,必须首先弄清楚天干地支的道理。
二、干支甲子干支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
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
干支甲子,是中国古代计算年、月、日、时的次序以及推算五运六气变化的代表符号。
运气学说的主要推算法则均离不开天干地支。
所以说:“文气始于甲干,地气始于子支者,乃圣人究乎阴阳重轻之用也。
著名以彰其德,立号以表其事。
由是甲子相合,然后成其纪。
远可步于岁,而统六十年;近可推于日,而明十二时。
岁运之盈虚,气令之早晏,万物生死,将今验古,咸得而知之”(《运气论奥谚解》)。
(一)天干地支1.天干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于的简称,又称“十于”。
《脏腑动力学》解释和运用《五运六气》
《脏腑动力学》解释和运用《五运六气》按照年尾数确立脏腑体质!抱着积极探索和开放的心,尊重别人的研究,也不怕自己提出问题,哪怕是幻想。
五运六气是天地之间存在的一种综合能量,以五运为周期和以六气为周期的两套变化系统。
受它的影响,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体都随之呈现出节律性的变化。
临床上最重要的是患者出生的时间(运气造人),与当前运气的影响(运气致病)之间是什么关系,搞清楚这两个时间所包含的运气学意义,就能抓住人的体质和疾病的本质,就算学“通”了。
【脏腑强与弱数据化分析】相信按年尾数分十大体质简单、明了通用化;【脏腑强与弱数据化分析】按每一个数字对应一个脏腑同样可以达到简单、明了和个性化。
体质差异是怎样产生的这是人类生命科学最难回答的问题,我们仅从运气造人和经络发现,结合临床病例调查做一种肤浅推测,说明运气因素在体质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属于学术讨论。
1).体质形成的运气理论《内经》认为,自然界各种生物的成与败,盛与衰,一方面取决于自界的气候条件,但另一方面更取决于机体本身的内在(遗传)因素。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指出: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岐伯日:六气五运,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
说明五类动物受五运所生,其胎育赖六气所化(风化、热化、火化、湿化、燥化、寒化)。
每一年的运气都会有利于运气相扶的动物胎育生化,而不利于受害一类动物的胎育生化。
所谓:“根于中者”,即机体的内因。
“根于外者”,即外在气候条件,亦即外因。
我们用五运对五脏的影响划分十类人体质,作为内因的基础;以运气周期的强化作用为致病的外因条件,将体质与发病的内外因素相统一起来,大大简化了归类,使得医者便于掌握“年之所加,气之同异”的人体生化规律。
【脏腑强与弱数据化分析】相信五行系五脏,故五脏发育受到运气的影响最大,因此阳历的数字对应脏腑简单、明了,易保养。
2).父母遗传信息对体质的影响胎孕体质一来决定于父母的精卵健康状况,父母个体的健康信息,家族遗传信息通过精卵的结合,传给胎儿。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稿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六节藏象论篇第九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掌握“五运六气”,疾病诊断不用愁】
【掌握“五运六气”,疾病诊断不用愁】五运为木,火,土,金,水。
六气为风,热,暑。
湿,燥,寒。
虽然运有五,而气有六,但是,天之气令,地之运化都是相同的,邪化正化之气,都通于五脏之中,五脏感受邪气,则五脏生病。
天地生化万物,都离不开五行所属。
五行之中只有火有二,在地为火,在天为热,为暑,以热合少阴为君火,暑合少阳为相火。
地有阴阳十二支,人有阴阳十二经,火虽然有两种,但其理则是一种。
热微病轻,暑甚病重。
下面是五运六气对应于五脏为病的歌诀。
诸风掉眩属肝木,诸暴强直风所因,支痛软戾难转侧,里急筋缩两胁疼。
诸痛痒疮属心火,诸热昏瘖躁谵狂,暴注下迫呕酸苦,应背彻痛血家殃。
诸湿肿满属脾土,霍乱积饮痞闭疼,食少体重肢不举,腹满肠鸣飧泄频。
诸气愤郁痿肺金,喘咳痰血气逆生,诸燥涩枯涸干劲,皴揭皮肤肩臂疼。
一,肝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在体为筋。
风气通于肝,故诸风为病,皆属肝木。
风主动旋,故病则头身摇动,目昏眩晕。
风性劲急,风入于筋,故病则忽然筋急而强直,四肢拘急疼痛,筋软短缩乖戾失常,难以转侧,里急胁痛,也是被风所伤,并且转入里病。
诸寒收引属肾水,吐下腥秽彻清寒,厥逆禁固骨节痛,癓瘕癡疝腹急坚。
二,心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在体为脉。
热气通于心,故诸火痛痒疮之病皆属心火。
热微则燥,皮肤发痒。
热盛则灼,皮肤痛。
热入经脉与血凝结,浅则为痛,深则为疽,更深则伤脏腑。
心藏神,热承于心,则神不明,故昏沉不省人事。
心主言,热承于心,则神不辨,故瘖而不能言语,或妄言而谵语。
火主动,热承于身,则身动而不宁,故身躁动,动甚则发狂。
突然暴发水泻,是火与水为病。
下迫者,里急后重,是火与气为病。
呕吐酸苦,是胃部火病。
应背彻痛,是火伤胸。
出血者,是热入于脉,则血满腾,不上溢则下泻,而为一切失血之病。
三,脾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
在体为肉。
湿气通于脾,故诸湿为病,皆属于脾土。
湿气畜于内外,故肉肿腹满。
饮乱于中,故有霍乱之病。
脾失健运,就会有积饮病。
五运六气资料《医宗金鉴》五运六气要诀(一)
五运六气资料《医宗金鉴》五运六气要诀(一)五运六气资料(一)经曰: 夫五运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可不通乎? 又曰: 治不法天之纪、地之理, 则灾害至矣。
又曰: 不知年之所加, 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由是观之, 不知运气而为医, 欲其无失者鲜矣。
兹将《内经》运气要语, 编成歌诀, 并列图于前,使学者一览即明其大纲旨要之所在, 然后遍求全经精义, 庶乎有得云。
太虚理气天地阴阳歌无极太虚气中理, 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 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天地气生形, 已有天地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 即气观理曰太极。
【注】太者, 极其至大之谓也:虚者, 空虚无物之谓也. 盖极大极虚, 无声无臭之中, 具有极大极至之理气焉. 理气未分, 而混沌者, 太虚也. 太虚曰无极者,是主太虚流行之气中主宰之理而言也. 太虚曰太极者, 是主太虚主宰之理中流行之气而言也. 故周子曰: 无极而太极者,亦是以极无而推极有也. 盖极无中无是而非理, 极有中无是而非气. 不以极无之理而推极有之气, 何以知有是气也. 不以极有之气,而推极无之理, 何以知有是理也. 是则可知理气以其分殊而言之二也, 以其浑合而言之一也. 有是理则有是气, 有是气则有是理,名虽有二, 其实则一, 本无有无, 一二, 先后之可言也. 乘气动静生阴阳者, 谓太极乘气机之动而生阳, 乘气机之静而生阴,即周子曰: 太极动而生阳, 静而生阴之谓也. 然不曰无极动而生阳, 静而生阴, 而曰太极动而生阳, 静而生阴者, 盖以无极专主乎理,言理无动静故也,太极兼主乎气, 言气有动静故也. 阴阳之分为天地者, 谓阴阳流行,相生不巳, 积阳之清者为天, 积阴之浊者为地.故周子曰: 分阴分阳, 两仪立焉也. 未有天地气生形者, 谓未有天地, 惟太虚中之一气化生天地之形也. 巳有天地形寓气者,谓巳有天地, 而太虚之气即巳寓于天地之形也. 是以天得之以资万物之始, 地得之以资万物之生也.从形究气曰阴阳者,阴阳即理中流行之气也. 即气观理曰太极者, 太极即气中主宰之理也. 故周子曰: 阴阳一太极者, 是指气之极者而言也, 太极本无极者,是指理之极者而言也。
天地间有五种“运气”,人体才有五脏六腑
天地间有五种“运气",人体才有五脏六腑更多中医高手绝学请戳蓝色字体??小二导读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其实古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早已给出了一些答案。
今天,小二和大家分享一段田原老师与国家级中医五运六气专家顾植山教授的对话,看看高智商的古人,如何在时间的演变中,“抓住”天地间五种运气的规律,这五种运气,又怎样影响着我们的五脏六腑—-天有五气,人有五脏《中医人沙龙》古中医绝学专号田原:顾教授,您跟所有关注五运六气的中医爱好者说一下,当下中医界对五运六气是一个怎样的认识?顾植山:五四以后,一些五四运动的精英,由于受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全面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当时梁启超、冯友兰这些大学者们,对五行学说都是持否定态度的.所以不是建国以后,而是建国以前,就已经是把它作为封建迷信的东西。
解放以后,整个中医教材就不讲五运六气了,所以凡是解放以后从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几乎都不懂五运六气了。
田原:听到的比较重的一句话,离开了“五运六气”,中医就没有根了。
顾植山:是的,已故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生前讲:五运六气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中医方方面面,都是跟五运六气结合在一起,离开了五运六气,许多问题都讲不通了。
最简单的一个问题,中医讲“五脏六腑”,为什么不是四脏七腑,三脏八腑?田原:“五脏六腑"和“五运六气”,一脉相承?顾植山:有了五运六气,才有五脏六腑啊。
田原:五运六气和五脏六腑,怎样落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顾植山:古人认为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以“五运”的形式变化。
“五运”跟“五行”其实是一个意思.五行最古老的道理是什么?代表气化运动的五个基本状态。
讲“五行"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这是现代教科书给它的定位。
我们回到一年中来:一年之间,最开始的时候“生”,春天的时候气是要生的,叫做“生气”。
气生了以后,就“长”。
自然界的植物来讲,生发之后长大,长长;长大以后,开花结果要转化,不往上长了,“化"了;化了以后,就掉叶子了,要“收"了;收了以后,变成种子要藏起来了,第二个周期又准备好开始了。
五运六气就在经络里
五运六气就在经络里(一)——什么是五运六气(2011-07-05 03:10:50)转载▼五运六气就在经络里毛小妹白贵敦2011年6月29日980 Railroad Ave Email: drmaoxm@Woodmere, NY11598, USA 网页:Tel: 1-516-295-5804 世界中医运气学会网站十余年来,我们凭借一部“电脑经络测量仪”(测量手足井、原48穴),每天为人看病的同时,还监测着五运六气对人群的影响。
像一名义务哨兵一样,警惕着经络里的风吹草动。
正是这长年的观察积累,知常而达变,才能在2003年SARS和2009年甲型H1N1爆发时,提前一个月准确预测出传染病的结束时间。
其实,这两次大病来临之前2个月,人群的经络里就出现了异常的紊乱。
等到疫情凸显时,人群的经络早已恢复常态。
因此,我负责任地说,五运六气就在每个人的经络里,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它的人,也是因此而最为祖先骄傲的中国人。
什么是五运六气我反复地问着自己,到底什么是五运六气呢?多年的内心沉淀告诉我,五运六气就是地球的整体生态环境,好像这张太阳系的全家福,我们随时生活其中。
日地关系是阴阳五行思想的起源。
日影在南北回归线上的移动,把年周期平分为四,就是四季。
四季是地上的虚像,而地球是实体,在太黄道星体视运动的中心。
中原地区四季分明,长夏多雨湿热,是万物育化的时节,最能代表土德,所以这便是“四时五行”的真实内涵。
万物生长所靠的阳光雨露就是土地的湿度和太阳的光热,把民族的最高智慧与信仰凝聚成二字即“中华”!一个与天地相应的民族永远会兴旺发达。
这就是中华民族在过去的30个世纪的文明历史中,强盛过28个世纪而且再次崛起的原因。
以四季和土湿为典型气化特征,即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将一年分成五份,称为五步“主运”。
以一年季风和气候特征分成六份,就是六步“主气”:风气、火气(君火)、暑气(相火)、湿气、燥气、寒气。
主运和主气是地球围绕太阳转每年都如此的轮替,称为“静而守位”。
五运六气入通经络脏腑的认知廓清
五运六气入通经络脏腑的认知廓清五运六气入通经络脏腑的认知廓清在五运六气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点需要厘定廓清,就是五运(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以及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是直接入通的人体的哪些经络和脏腑?现在我们在运气资料上能看到一种观点:天地五运六气入通人体同名经络。
如,厥阴风木入通人体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少阴君火入通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太阴湿土入通人体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少阳相火入通人体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阳明燥金入通人体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太阳寒水入通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这种以五运六气同名对应人体经络的说法是否正确,会直接关乎到我们运用五运六气推断五运六气影响到的人体的脏腑和经络以及由此产生的疾病变化。
如果这个说法本身存在错误,那么依据这个对应关系所推断出来的五运六气对脏腑经络及疾病的影响都将出现极大偏差。
我本人最开始研习五运六气的时候,也曾接受这个观点,但总还存有一定的疑惑。
后来通过对《黄帝内经》中运气内容的研习,发现这种五运六气与人体经络同名对应的方式是错误的。
因为这点错误,所牵涉的中医诸多判断均会错误,故特别提出进行厘定廓清。
论述这个问题前,先廓清五运与六气的对应关系。
木运为厥阴风木,火运为少阳相火,土运为太阴湿土,金运为阳明燥金,水运为太阳寒水。
少阴君火不主运气,如下文:“ 《玄珠密语.卷之三天元定化纪篇》:少阴为君火。
其令热。
……其司子午。
运合戊癸。
不主运气。
君火以名。
不统五运也。
故由此推论,夏三月之火也为少阳相火,不是少阴君火。
这个五运与六气的对应关系清楚了,下面我们来看五运六气与经络的对应关系:“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发生之纪,是为启陈。
……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脏肝脾。
赫曦之纪,是为蕃茂。
……其经手少阴太阳,手厥阴少阳,其脏心肺。
敦阜之纪,是为广化。
……其经足太阴阳明,其脏脾肾。
五运六气如何在我们的五脏六腑中体现?
五运六气如何在我们的五脏六腑中体现?1#五腧穴与五运六气架构下面让我们从五腧穴开始,看看古人以阴阳、五行、干支建立起来的五运六气与五脏六腑、阴阳六经架构。
也就从根本上,弄明白人法天地的认识理论体系,以及为什么经络里能够反映出五运六气的周期规律。
人体的经络外应于天地(大自然),内联系着脏腑四肢,气血通过经络运行于全身,就如同大地上的流水,从小到大。
五腧穴:即井、荥、俞(原)、经、合,指人体经络中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穴位。
从手足指趾端开始的称为'井穴',如泉之出;其后'荥穴'如小溪;'俞(原)穴'意味途中汇聚的深潭湖泊,是气血漩涡注留的处所;再后'经穴'如江河,逐渐汇集壮大,至膝肘关节名'合穴',如入海流。
五腧穴的阴阳五行区分清楚,取决于脏腑经络的阴阳。
其规定是:五脏为阴,脏经为阴;六腑为阳,腑经为阳。
阴经井穴的五行属木,阳经井穴的五行属金。
《难经·六十四难》说:'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刚柔之事也。
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
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
余皆仿此。
'上边的文字抒发的是五腧穴的阴阳五行属性,与阴阳天干符号的结合:阴干表示阴经:井穴为乙木,荥穴为丁火,俞穴为己土,经穴为辛金,合穴为癸水。
阳干表示阳经:井穴为庚金,荥穴为壬水,俞穴为甲木,经穴为丙火,合穴为戊土。
阴阳经合化为:井穴:乙庚相合为金;荥穴:丁壬相合为木;俞(原)穴:甲己相合为土;经穴:丙辛相合水;合穴:戊癸相合为火。
请看,这不就是五运六气中的天干五行化五运吗?乙庚合化金运;丁壬合化木运;甲己合化土运;丙辛合化水运;戊癸合化火运。
所以说五运六气就在你的经络中,是有理论基础的。
2#五运六气就在我们的经络中为什么阳经井穴从金开始,阴经井穴从木开始?因为金木是生成之终始。
你知道“五运六气”与人的“五脏六腑”关系吗?
你知道“五运六气”与人的“五脏六腑”关系吗?
“五运六气”是出自【黄帝内经】学说;古人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生命之所以能发展变化,原因在于气候(能量)的内部在不断的,有规律地以矛盾的运动型式而形成物质与生命。
古人通过观察实践发现了并总结出“五运六气”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五运:以十干阴阳相克化合,甲己合化土,乙庚化合金,戊癸化合火,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而为金木水土火五运。
六气:以十二支相克化合,己亥化木为厥阴,子午化火为少阴,寅申克化火为少阳,丑未克化土为太阳,卯酉克化燥金阴阳,辰戌克化水为太阳寒水。
聪明的古人又把六种气候即:风,暑,火,湿,燥,寒,附于地球上五种不同的物质他们认为是相克相合气化而成形。
《天元纪大论》说:“在天气为风,在地形为木。
在天气为湿,在地形为土。
在天气为燥,在地形为金。
在天气为寒,在地形为水。
风木为春季,暑夏为夏季,湿土为长夏,躁金为秋季,寒水为冬季。
古人认为生命皆产生在这“五运六气”之中。
认为人的“五脏六腑”是“五运六气”相互克化而显示成的象形。
肝气通于春风,心气通于夏署,脾气通于长夏湿,肺气通于秋燥,肾气通于冬寒。
其中怒为肝通于春风,喜为心通于夏署,思为脾通于长夏湿。
忧为肺通于秋燥,恐为肾通于冬寒。
风、热、寒、火、湿、燥这六气古人又它们归类为三阴三阳两大气。
风化厥阴,热化少阴,湿化太阴。
火化少阳,燥化阴阳,寒化太阳。
这样二十四节气便浓缩成三阴三阳,使这六气成为天地间的六元正气。
如果赶不上节气,便为邪气!。
六经与脏腑经络与六气的关系
六经与脏腑经络与六气的关系
又由于经脉的沟通联系,各个经脉、脏腑之间都具有相应的表里关系,而这些具有表里关系的脏腑经脉,在发生病变时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在六经病证中有所体现。
如太阳为病,阳气抗邪于表,则出现太阳经表证;若太阳抗邪无力,而在里的少阴阳气又虚,则太阳之邪也可以内传少阴;当少阴阳气得到了恢复,有力量抗邪于外时,则病变又可由阴转阳而外传太阳。
象这种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脏腑病证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不仅表现在太阳与少阴之间,而且也同样存在于其他六经病证之中。
因此,可以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各种矛盾的运动中,去认识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这就是《伤寒论》认识疾病的基本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说,六经辨证也是脏腑辨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六经与六气的关系
六经、六气之说,源于《内经》,用于注释《伤寒论》则以清代张隐庵为代表。
他用六经的经气特点,即太阳之气为寒,阳明之气为燥,少阳之气为火,太阴之气为湿,少阴之气为热,厥阴之气为风,来说明六经为病,或寒或热,或燥或湿,从标从本不同的病证,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因此,为了能深刻地理解《伤寒论》六经病证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病机理,也有必要熟悉六经六气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运六气与五脏六腑及经络的关系
《黄帝内经》:寒暑燥湿风火 , 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
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这里提到了天之阴阳与地之五行,那么这些五行阴阳如何
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及经络对应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
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我们用这个图的上下左右中与人体进行对应:下方的水对
应五脏之中的肾上方的火对应五脏之中的心左方的木对应
五脏之中的肝右方的金对应五脏之中的肺中央的土对应五
脏之中的脾这是地之阴阳与人体五脏的对应。
那么寒暑燥湿风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所以人体出了与地之阴阳对应外,还要与天
之阴阳对应。
OK,现在我们看一下,人体是如何与天之阴阳对应的。
《黄帝内经》: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肝之地气属木,肝之天气为
风;心之地气属火,心之天气为热;脾之地气属土,脾之天气为湿;肺之地气属金,肺之天气为燥;肾之地气属水,肾之天气为寒。
所以五脏的生成,实际上就是天地之气相交感。
《黄帝内经》: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这里引出了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概念,那么这些概念是如何与脏腑相对应的呢?
这个问题在《灵枢·经脉》中有答案,即以人体经络的分部来进行命名的。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当然,至于六腑的形成,黄帝内经给出一个解释: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胆,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
虽然胆为地气所生,但是在脏腑阴阳的划分中,属性为阳。
到这里,五行与三阴三阳及脏腑就结合到一起了。
五行之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所以与五脏相对应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也就分别对应五行中
木火土金水。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第一就是依据经络在人体的实
际分部,而对应的理论则是: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
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
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
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
阳明。
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
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少阳与厥阴,阳明与太阴,太阳与少阴互相对应,虽然是
这样,但是这其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气化的问题。
黄
帝内经提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
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那我们来看一下,“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这句话与“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
少阳相火,标为阳,本为火,少阳从本则火化;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厥阴风木,标为阴,本为风,中为少阳,少阳从本从火化。
所以厥阴风木,少阳相火皆从火化。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来看“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与“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
阳明燥金,标为阳,本为燥,中为太阴,与太阴同化。
太阴湿土,标为阴,本为湿。
所以阳明燥金,太阴湿土皆从湿化。
“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与“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阳寒水,标阳,本寒;少阴热火,标阴,本热。
所以太阳从标则热,从本则寒;少阴从标则寒,从本则
热。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三阴三阳在人体气化的规
律,但是手足三阴三阳,气化以哪一个为主呢?
先看足太阴脾经与手太阴肺经,我们前面提到脾为湿土,
肺为燥金,而太阴之上,湿气主之,所以太阴经中,足太
阴脾经主导;而手太阴肺经需要注意,太阴经从湿,肺五
行属金其性为燥。
所以这就决定了手太阴肺经即不可以过湿,又不能过燥,不能太寒,亦不能太热,是以肺为骄脏。
同样的道理,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胃与脾互络,
五行属土,本为湿;阳明与肺互络,五行属金,本为燥。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是以阳明经中,手阳明大肠经为主导。
如此类推:太阳经中,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导;少阴经中,
手少阴心经为主导;厥阴经中,足厥阴肝经为主导;少阳
经中,手少阳心包经为主导。
对寒暑燥湿风火气化的解读过后,我们来看《伤寒论》之
中的太阳病,这里就出现了恶寒,发热的症状。
太阳之病,脉浮,痛而寒。
太阳病,,汗出,,脉者,名中。
太阳病,或已,或未,必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者,名曰寒。
而,而寒,里上就是从从本不同,所出的病症就会有所差异。
那么太阳病是如何的呢?上就是通乱气血,打乱人体阴阳平衡,从而影响人体气化的程,个气化的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按照天地运的律来运行。
如此一来,寒中太阳病多用桂枝,目的就是了整气血的正常运。
桂枝被誉众方之祖,群方之冠,之所以有的美誉,就是因个方子可以和。
之气的运行,在黄帝内中,有提到运。
《灵枢——生会第十八》“黄帝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何气?安从生?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其会。
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与肺,五六腑,皆以
受气,其清者,者,在脉中,在脉外,周不休,五十度
而复大会,阴阳相,如无
端,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如是无己,与天地同。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
岐伯答曰:营出中焦,卫出上焦。
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
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
所以桂枝汤中,桂枝主升,芍药主降,生姜大枣甘草为中央运转提供动力,通过加强内力作用,使得被扰乱的营卫气恢复平衡。
同样在《难经——三十二难》提到:曰:五脏俱等,而心肺独在鬲上者,何也?
然:心者血,肺者气。
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
通行经络,营周于外,故令心肺独在鬲上也。
就是说心主血,肺主气。
血为荣,气为卫。
这里太阳病和心肺有什么关系呢?太阳病,不是太阳经的病,之所以命名为太阳病,实际上是以六气气化来命名的。
人身本就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无论是哪一种命名,都可能与五脏六腑相关连,因为人体之气既有升降,还有出入,而气的升降出入就是气化的过程。
人体之中有六气,
能够掌握六气的变化,就会把握人体的气机。
气机的机关在哪里呢?实际上就是阴阳,阴升而阳降,阴阳气交之时,即为气机开启之时。
六经脏腑实为一体,因为人体即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