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缓释制剂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摘要: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作为我国中药研究的关键领域,其的发展情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现阶段,我国中药市场发展的非常突出,中药药剂学已经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理论。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发展思路引言:中医药理论是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基础,其是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剂的配置、生产以及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学科。
现阶段,我国对中药药剂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得到了可观的研究成果。
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一、中药药剂学发展的情况(一)建立中药药剂学创新发展平台创新是任何一个领域发展的前提,中药药剂学作为中药研究的关键领域,创新发展更是必然。
现今,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国家工程为核心的中药药剂学研究工作室,且发展的前景非常乐观,将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建立中药药剂学新技术体系中药的配方具有复杂性,国家针对中药的作用特点,建立了相配套的新技术体系。
例如,现今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中药多组缓释制剂技术。
这种根据中药复方特点,所研究的新技术,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成要的二次开发针对一些重大疾病的特点,再结合中医药治疗的优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中药新品种的研发工作,经过现代中药技术的研究与生产,现已研发成功一批疗效稳定、安全性高、药物成分明确的中药制剂,有广泛的市场前景[1]。
二、中药药剂学研究成就(一)完善了中药药剂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研究了中药粒子设计理论,其是针对特定的工艺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总称。
我国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应用中药粒子设计理论,例如口腔溃疡就是利用中药粒子设计理论,制作的,其比普通的药物更加的均匀,降低了冰片的味道,粒子的设计更加的趋近人性化,且这种粒子设计的稳定性非常的高。
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内容摘要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RP) 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1]. 本文主要对缓释制剂的载体材料、缓释制剂的剂型、缓释制剂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关键词缓释制剂;载体材料;剂型;发展前景引言早在上世纪3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缓释制剂的研究开发,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缓释制剂作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它克服了频繁给药的弊端,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体内药物有效浓度,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从而可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随着现代药学的发展,缓释制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 缓释制剂的载体常用的载体材料一般分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全合成高分子材料3种.1.1 天然高分子该类材料具有囊材要求的多种基本特性,稳定、无毒、成膜性好,廉价易得,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类囊材,如明胶、阿拉伯胶、蜡、海藻酸钠、蛋白类、松脂、淀粉、丝素等. 但天然材料由于来源不同,同一材料的分子量、物理性质等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将对药物释放性能造成不稳定[2 - 5 ].1.2 半合成高分子这类材料以纤维素衍生物为主,一般毒性小、粘度大、成膜性能良好,但可能水解、不耐高温,稳定性差,有些需现用现配常用的有羧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羟丙基一甲基纤维素及纤维素醋酸酯等[2-5].1.3 全合成高分子可分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两类。
该类材料的优点是化学稳定性好,成膜性能优良。
如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酯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烷酯、聚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聚酰胺类等. 缺点是合成过程中,某些残留物质可能不易去除,造成一定毒性[2-5].2. 缓释制剂的剂型缓释制剂按剂型可分为片剂、胶囊剂、膜制剂、眼用制剂、微球、微丸、注射植入剂等. 2.1 片剂片剂(tablets) 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片剂以其服用方便,制备工艺相对简单,质量易于控制等优点成为缓释制剂研究开发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一个剂型.在1996〜2000年间,国内经批准上市的缓释、控释制剂品种约30种,其中片剂就占了18 种,如单硝酸异山梨醇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6], 粱桂嫒等[7] 用替加氟为主药,以甲壳胺为辅料,采用湿颗粒法制备了替加氟缓释片•以0. 1mo1. L盐酸溶液作为溶解介质,采用转篮法测定了替加氟缓释片的释药情况,其在酸性溶液中释药可持续达12h以上.与市场上所售的替加氟片相比,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其处方为:替加氟50. 0g,甲壳胺100. 0g,乳糖50. 0g,硬脂酸镁2. Og,共制成2 000片.施文等[8]用乙酰氨基粉、淀粉、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镁等制成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 通过测定颗粒的可压性和片剂释放度来评价并确定制备工艺,实验证明,分层制粒为较理想的制备工艺。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及给药系统研究的深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日益增多。
该制剂具有的给药次数少、峰谷血药浓度波动小、胃肠道刺激轻、疗效长、安全等特点使其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因此近年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广大药学工作者结合临床研究了多种缓释、控释制剂。
笔者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作用特点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是一种长效制剂,是通过药剂学设计来获得减慢药物释放速率的药理屏障,药物依靠自由扩散、基本骨架的生物降解或溶蚀以及渗透压的作用突破屏障缓慢释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控制在8~24h[1]。
1.1 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从性[2]:使用缓释、控释型口服药或注射药,则每天或几天甚至上月仅需服药1~2次,可防止漏服或忘记服药。
1.2 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保持平稳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缓释、控释药物制剂能在吸收位点提供恒定的药物浓度,吸收后血药浓度维持在允许的治疗范围内。
1.3 释放缓慢,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对抗作用,增强药物的有效性:药物在口服之后缓释出有效成分,吸收也较恒定,使血药浓度保持在一定的水平[3],临床有效药力能维持较长时间。
1.4 降低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普通制剂由于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可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若制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即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技术类型缓释、控释制剂技术有3种释药类型:定速、定位、定时释药[3]。
2.1 定速释放技术:是指制剂以一定速率在体内释放药物,基本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规律,口服后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药物释放和吸收速率与体内代谢速率相关。
定速释放可减少血药浓度波动情况,增加患者服药的顺从性。
可借助于改变片剂的几何形状来控制药物的释放,如迭层扩散骨架片、双凹形带孔包衣片、环形骨架片等。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中国药科⼤学平其能⼀、缓控释制剂的现状与进展⼝服药物缓释及控释药物制剂是国内外医药产品发展的重要⽅向。
由于开发周期短、投⼊少、经济风险低、技术含量增加⽽附加价值显著提⾼等⽽被制药⼯业看重。
国外上市的该类制剂品种达200余种,500多个规格。
2002年,全球⼝服缓控释制剂的市场规模为216亿美元,年增长率为9%。
国内缓释、控释药物制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药典收录的缓控释制剂也在逐版增加。
近年来我国缓释及控释制剂的研发和⽣产得到很⼤发展,⽆论从⽣产的品种、数量还是从剂型和释放机理的研究等多⽅⾯已经⼤⼤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距离,还有⼀些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正在开发缓控释制剂。
但是,作为⼀类新剂型和新制剂,其⽣产⽔平、质量控制和重现性等⽅⾯有待提⾼,⽅便临床⽤药的不同剂量和规格还有待发展。
缓控释制剂发展的趋势是,从延长药物作⽤时间、⽅便⽤药、平稳⾎药浓度、减⼩毒副作⽤为⽬标进⽽以提⾼病⼈在疾病状态下的药效为⽬标。
根据这⼀⽬标,设计缓控释制剂具有治疗需要的释药速度(并⾮恒释就好)、释药时间(并⾮延长释放时间就好)及释药部位或靶位。
从剂型⽽⾔,近⼏年研发较多的是根据疾病治疗时⾠药理学的定时脉冲缓释系统和⼀天⼀次⽤药的缓控释系统。
从药物⽽⾔,则有更多不同类型的药物进⼊了⼝服缓释及控释选择的范围,如⼀些抗菌素药物开发了缓控释制剂。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1、设计⽬的(1)适应症及治疗需要主要适⽤于长期性及慢性疾病如⾼⾎压、抑郁、过敏、糖尿病、抗菌、慢性疼痛、关节炎、⾼胆固醇和癫痫等,但没有严格的限制。
(2)⽅便⽤药⽅便⽤药是开发缓控释制剂的重要⽬的之⼀。
缓控释制剂提⾼病⼈⽤药顺应性,减少⽤药次数。
液体⼝服缓控释制剂⽅便⼉童、⽼⼈和吞咽困难病⼈⽤药。
复⽅缓控释制剂可以减少漏药率、提⾼效果、减少花费等。
(3)缓控释制剂的经济学缓控释制剂延长药物专利的保护时间、开辟新的有效专利。
中药缓释微球_丸_的研究进展_宋金华
临床主要剂型有注射剂、普通片剂与胶囊剂。苦参 碱消除半衰期较短( t1/2 为 3. 9 h) ,制成缓释微丸后, 每天给药 2 次。宋磊等[10]采用溶液上药法制备苦 参碱载药微 丸 后,分 别 选 用 乙 基 纤 维 素、丙 烯 酸 树 脂水分散体及两者同时应用作为包衣材料,制备六 种包衣微丸。6 种苦参碱包衣微丸制备及释药特性 结果见表 1。
5. 汉防己甲素( TET) 肺靶向缓释微囊: 喷雾干 燥为药物微囊化常用方法,特别适用于对热敏感的 药物。李凤前等[7]以水溶性牛血清白蛋白为囊材, 将难溶性 TET 喷雾干燥制成粉末状微囊。由于白 蛋白囊材原有水溶性未变,因此将粉末状微囊加热 变性以达到缓释目的,即以喷雾干燥—热变性微囊 化新工艺来制备汉防己甲素肺靶向缓释微囊。微 囊外观呈圆球形,t1/2 由原药的 0. 34 h 延迟至微囊的 2. 67 h,释药规律符合 Higuchi 方程。
6. 茶多酚—聚乳酸缓释微囊: 茶多酚稳定性较 差,对茶多酚进行微囊化处理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问 题。乳液溶剂挥发技术是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微囊 制备新技术。此技术多应用于制备西药缓释微囊。 李药兰等[8]运用此技术制备中药茶多酚( TP) - 聚 乳酸( PLA) 缓释微囊。以生物可降解材料 PLA 为 囊材,将 PLA 溶于 1 份二氯甲烷,加入 TP 粉末,超 声波振荡,得悬浮液为内相,25 份 0. 5% 的明胶水溶 液为外相。高速搅拌下将内相加入外相中,室温下 继续搅拌至 微 囊 形 成,制 得 的 微 囊 为 茶 色 颗 粒,最 大包封率为 49% 。曾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制备茶 多酚微囊[9],但是 HPLC 分析结果表明,该微囊中茶 多酚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儿茶素的相对含量降低, 可能是因为实验所采用的囊材乙基纤维素结构中 含有很多酚羟基,这些酚羟基易与儿茶素中的酚羟 基结合,使之难以从微囊中溶出。这可从茶多酚中 的有效成分儿茶素较难从该微囊中释放出来而得 到证实。
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Ed i rs AE, a r g ES An iu g l a t i f p p e mi ta d s e F ra . t n a c i t o e p r n n we t f v y
[ 周 荣 ,钟震 洪. 荷在 我国 的研 究进展 [. 东农业科 学 , 5 】 薄 J 广 】
5 4 51 . O — 0 Nhomakorabea[ 】 林彤 , 1 1 段金廒 , 大玮 , 苏薄荷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动态变 钱 等.
化研究【 . 中药研究与实践 ,0 6 2 ( )2 — 0 J现代 ] 2 0 ,0 4 :8 3.
周 幼龙. 黄薄荷汤治 疗急性 扁桃体 炎 6 例 [. 江 中医杂 大 9 J浙 ]
20 ,0 1 ) 18 — 0 7 0 53 (4 :0 6 18 .
【】 P ltv P P eoi cmpu d fsm pce f n 【 . b 9 uo aT . h nL o o nso esei o tJU z o c o s mi ]
bs s nilol ad te aoao cntuns O 0 e ai es t i n hi m jrrmaos tet n sm l e a s r i
pa tp to e i fn i rm a o h s . a mn ,0 3 4 2 : l ah g nc u g f n o v p rp aeN h g 2 0 , 7( )
l 7 1 1 1- 2 .
Bo Z ,9 3 7 6 :7 1. i h 17 。 ( )1~ 9 l
志 。0 2 3 ( )30 2 0 ,7 8 :4 .
【2 黄 泰康. 中药成分与药 理手册【 1 1】 常用 M.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 出
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 药缓 释 制 剂 的 研 究进 展 进 行 综述 。
关 键 词 : 药 ; 释 制 剂 ; 展 ; 述 中 缓 进 综
中 图分 类 号 : 2 5 6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6 9 9 2 0 )2—0 4 —0 R8. A 10 —0 7 (0 8 0 06 3 药 物 制 剂 从 简单 加 工 供 内 服 与 外 用 的 丸 散 膏 丹 、 露 汤 酒 工 艺 、 物 药 剂 学 特 性 ( 括 药 物 体 内外 释 药 规 律 极 其 影 响 因 生 包 素 ) 方 面进 行 了 大 量 的 研 究 。 与 大量 的 西 药 缓 释 制 剂 相 比。 等 中药 缓 释 制 剂 的 研 究 相 对 滞 后 。其 原 因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2 1 中药 有效 成 分 复 杂 : 大 多 数 中药 复 方 产 生疗 效 的 物 质 . 绝 基 础 尚未 清 楚 , 取 分 离 的 对 象 不 明 确 , 使 是 单 味 中 药 或 复 提 即 方 的有 效 部 位 或 有 效 部 位 群 其 成 分 亦 相 当 复 杂 。 因 此 。 法 无 获 得 中药 缓 释 制 剂 设 计 所 需 的 动 力学 参 数 。 理 论 上 难 以 指 从 导 中药 缓 释 制 剂 的设 计 , 时 也 难 以 建 立 中 药 缓 释 制 剂 质 量 同
比较 清 楚 , 于 筛 选 出 适 宜 的 缓 释 辅 料 和 设 计 出 合 理 的 制 剂 易
次 给 药 。 大 地 方 便 了病 人 , 高 了病 人 的 依 从性 而 保 证 了 治 大 提
疗效果。
处 方 制 成理 想 的 缓 释 制 剂 。 制 备 时 成 型 工 艺 也 相 对 容 易 。 其 然 而 , 多 数 中 药 或 中 药 复 方 很 难 以 一 个 或 几 个 单 体 成 分 作 大 为 中 间体 原 料 。 一般 为 有 效 部 位 或 有 效 部 位 群 。 形式 多 为 膏 其 状物或无定形粉末, 物理 化 学性 质 也 比较 复 杂 。 相关 的 成 型 且 设 备 较 落 后 , 就 给 缓 释 辅 料 的 筛 选 及 制 剂 处 方 的 设 计 增 加 这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摘要:我国中药使用历史悠久,是我国的瑰宝。
以往我国中药剂型主要包括丹、丸、膏、散等,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科研技术运用在制药领域,制药设备的更新换代对我国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改变。
关键词:中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前言:中医和中药在我国的使用时间较长,中药对我国医学的影响非常重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中药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中药的剂型也随着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将西药制剂的方法运用到中药制剂中以后,我国中药制造出了缓释、控释制剂;中药靶向制剂;中药口服液和中药注射剂等新型的制剂。
中药制剂的发展,弥补了中药制剂以往治疗不稳定的情况,提高了治疗的稳定性和疗效,使中药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本研究就新型的中药制剂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药制剂的使用提供可参考的意见,详见于下文:1、缓释和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张淑丽[1]等在非麦角碱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中对缓释和控释制剂进行了综述。
指出缓释和控释制剂是规定释放介质中,前者缓慢非恒速释放药物,后者缓慢恒速释放药物,两者的目的均是为患者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制剂。
这类制剂的优点主要包括,首先能够减少患者的服药次数,增加其用药的依从性;其次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较平稳,极大地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得到提升;然后药物的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最后可尽量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在服用时同样需要注意该类药物服用时不能咀嚼,以免发生药效突然释放,造成机体损伤;服用的剂量有严格的要求,需按医嘱定量服用;其发展主要是由原有的外用制剂向口服缓控给药方面发展,如现在使用的胶囊等都是发展后的中药缓解制剂;另外还从单方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向复方如复方卡托普利缓释片发展。
但是中药缓释和控释制剂在发展上也遇到了阻碍,主要是由于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在进行剂型制造时物理和化学的成分无法精准提炼,且提炼出的制剂在药效成分方面很难达到在同一时间释放药效,在服药后药物的成分代谢不一,在体内可能存在化合物相互作用,造成药带动力学发展滞后。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简介
对缓控释材料进行预处理 ,如干燥、研磨等,确保 其与药物混合均匀。
采用合适的成型技术,如 压制、填充等,制成适合 口服的制剂形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 相色谱仪等设备进行质量 检查,采用稳定性试验箱 进行稳定性考察。
质量控制标准与要求
01
02
03
0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对原料药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确保其符合规定。
消化系统疾病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可用 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 胃溃疡、胃炎等。
呼吸系统疾病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在呼 吸系统疾病治疗中也有一 定的应用,如止咳化痰类 中药等。
特殊人群用药需求
老年人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具有 缓慢释放的特点,适合老 年人用药,减少用药次数 和剂量。
儿童
对于儿童患者,中药口服 缓控释制剂可以确保药物 在体内的有效释放,避免 药物过量或不足。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简介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概述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制备技术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应用领域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市场前景
与挑战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未来发展
趋势预测
01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是一种通过特定 的制剂技术,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 ,维持药物浓度的稳定,从而达到缓 释、控释效果的制剂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口服缓控 释制剂将采用新型缓控释技术, 如纳米技术、微囊技术等,以提
高药物的释放速率和稳定性。
智能化生产
引入智能化生产技术,实现中药口 服缓控释制剂的自动化、数字化生 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绿色环保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 材料和绿色生产工艺,降低对环境 的影响。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工艺优化也是关键技术之一。在制备过程中,要通过对工艺条件的控制,调 整材料的结构和药物释放性能,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药物输送和疾病治 疗两个方面。
在药物输送方面,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以 恒定的速度释放到体内,提高药物的疗效。例如,一些抗肿瘤药物由于具有严重 的不良反应,通过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的载运,可以缓慢释放药物,减少 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 医疗科技的发展将为这些材料提供更多的应用机会和挑战。相信在广大科研工作 者的不断努力下,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将会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贡 献。谢谢观看二 Nhomakorabea临床应用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可以减少服药次 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其次,缓慢释放药物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降 低不良反应;最后,维持药物在体内有效的血药浓度,可以提高疗效。然而,口 服缓释、控释制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生产成本较高,有时会出现药物延迟 释放或不能完全释放的情况。
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和选用新的载体材料等方法,取得了一系 列的研究成果。例如,采用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材料,可以提高药物的 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降低免疫原性;采用离子交换技术制备缓控释制剂,可以 实现药物的程序化释放;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药物制剂,可以满足患者的 个性化需求。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 临床应用
01 研究综述
03 临床应用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研究进展 04 结论
本次演示将详细探讨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首先,我 们将简要概述本次演示的主题和目的;其次,对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现状 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挖掘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我们将介绍最近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分析和比较不同研究路线的优缺点; 第四,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及研发思路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及研发思路许海玉1, 2,张铁军2,3 *,赵 平1,2,朱雪瑜2,许 浚21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药现代研究部,天津市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天津 300193;3 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93摘 要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起步较晚,发展也较慢,处在初级阶段,但近年来,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加,研究广度和深度显著加强,已成为当前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现就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制剂的类型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思路,为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剂型;体外评价;药代动力学;纯化;中药缓释制剂中图分类号:R94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76(2010)01–0030–05Research progress and ideas of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U Hai-yu 1,2, ZHANG Tie-Jun 2,3 *, ZHAO Ping 1,2, ZHU Xue-yu 2, XU Jun 21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2 Tianjin Research Center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s,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ianjin 300193, China;3 Tianj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ianjin300193, ChinaAbstract Research on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in primary stage now because of its start late and its development slow. But the amount of the reports increase year by year, the scope become more and more wide and the depth get more and more deep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study and to exploitate them, we summarize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drug study, dosage form and in vitro evaluation of 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CMM and research ideas of 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CMM in this text.Key words dosage form; in vitro evaluation; pharmacokinetics; purification;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国外的缓控释制剂研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有专家队伍致力于研制缓控释制剂技术。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的进步,中药的研究与应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中药剂型主要有汤剂、丸剂、散剂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需求,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中药新剂型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应用进展三个方面来阐述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新剂型是指在传统中药剂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使其更适应现代人的用药需求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控释技术、纳米技术、载体技术等。
药物控释技术是指将中药成分通过载体材料进行包裹和缓释,以实现药物在体内的持续释放,延长药效持续时间,减少用药频率。
纳米技术是指将中药成分粒子化成微纳米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载体技术是指将中药成分通过纳米级载体进行包裹,以增强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可以改善中药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新剂型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临床应用和市场应用两个方面。
临床应用是指中药新剂型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目前中药新剂型在治疗慢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通过药物控释技术制备的中药长效制剂,可以减少患者用药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治疗费用。
通过纳米技术制备的中药纳米制剂,可以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市场应用是指中药新剂型在药品市场的销售和推广情况。
目前,许多中药新剂型已经获得了临床试验批件和上市许可,进入了市场销售阶段。
例如,包括中草药干燥浓缩丸、中草药制药颗粒、中草药胶囊剂、中药注射剂等在内的中药新剂型已经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产品,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总的来说,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中药新剂型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现代医学、传统医药学的交叉研究和合作,共同推动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优质的服务。
中药缓释微球(丸)的研究进展
无显 著差 异 , 二者 为生物 等效制 剂 。
2 紫 杉醇微 球 : . 紫杉 醇 的不 良反 应多 , 微球 制剂 的研 制 是 减 少 紫 杉 醇 不 良反 应 的新 设 想 。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敏
6茶 多酚一 聚乳 酸 缓 释微 囊 : 多 酚稳 定 性 较 . 茶
差, 对茶 多酚 进行微 囊 化 处 理可 较 好 地 解 决这 个 问
变性 以达 到缓 释 目的 , 以喷 雾 干燥 一热 变 性 微囊 即 化新 工艺 来 制 备 汉 防 己 甲素肺 靶 向缓 释 微 囊 。 微
囊外 观呈 圆球形 , 由原 药 的 0 3 延 迟 至微囊 的 t .4h
2 6 , . 7h 释药 规律符 合 H gc i i h 方程 。 u
物利用 度 , 明灯 盏 花 素 缓 释 片 与 普 通 片剂 相 比 , 表 t2 l 显著 延长 , 有 明显 的缓 释 特 征 ; 尿 药 排 泄 量 / 具 总
燥 为药 物微囊 化 常用 方 法 , 特别 适 用 于 对 热敏 感 的 药 物 。李凤前 等 以水 溶 性 牛血 清 白蛋 白为囊 材 , 将 难溶 性 T T喷 雾 干 燥 制 成 粉 末 状 微 囊 。 由 于 白 E 蛋 白囊 材原 有水 溶性 未 变 , 因此将 粉末 状 微 囊 加热
等 考察 紫 杉醇 微 球 的制 备 工 艺 。 以 1% 的 明胶 0 液体作 为包 合 囊 材 , 以蓖 麻 油 为 阻 滞 剂 , N :0 以 as
溶液 为 凝 聚 剂 和 稀 释 剂 , 制 转 速 ( 4 控 2 0±1 ) 0 r・
题 。乳 液溶剂 挥发 技 术 是 8 0年代 发 展 起来 的微 囊
中药缓释、控释制剂研究的难点与思考
中药缓释、控释制剂研究的难点与思考第一部分概述传统中医药理论对于剂型和疗效的关系早有比较客观的认识,金元名医李杲(1180-1250)指出:“九者缓也,其用药舒缓而治之意也”、“蜡九取其难化而旋旋取效或毒药不伤脾胃。
”《汤液本草》(1289年)在“用九散药例”中对于糊丸也有论述:“其九……稠面糊,取其迟化”。
中药丸剂,尤其是糊丸与蜡丸,因为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凝胶或难溶性辅料,药物溶出(或释放)缓慢,药效缓和而持久,具有明显的缓释、控释制剂特征,可视为药物缓释、控释制剂的雏形。
现代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近50年来国内外缓释、控释制剂在设计原理、辅料、成型工艺、药物的体外释放、体内过程及其体内外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迄今,缓释、控释制剂已有大量成熟产品应用于临床,口服缓释、控释制剂已经成为国内外医药工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
缓释、控释制剂也被赋予新的概念与特征。
缓释、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比较,药物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低、用药次数减少。
缓释、控释制剂除口服给药以外,也包括眼用、鼻腔、耳道、阴道、直肠、口腔或牙用、透皮或皮下、肌肉注射或皮下植入等给药途径的缓释、控释制剂。
本文重点讨论口服缓释、控释制剂,也可以供其他给药途径的缓释、控释制剂参考。
一、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与特点(一)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中国药典》附录中规定了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1.缓释制剂缓释制剂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
2.控释制剂控释制剂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
3.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差别(1)体外释药特征的不同:药物从缓释制剂中的释放速度,通常为一级动力学过程,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剂中药量减少,释药速度逐渐减慢;药物从控释制剂中的释放速度在一定时间之内不随时间的推移和制剂中药量的减少而变化,表现为零级(或近似于零级)动力学过程。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中药新剂型的
药物新制剂研究进展近十年来,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在新型药物制剂和新制剂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新型药物输送系统(DDS)可以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外行为,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延长药物的体内作用时间、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药物的吸收,改善药物的体内布特征、提高治疗效果或改善患者用药的顺应性等,实现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和用药方便的目的。
我国重点加强了对渗透泵、微孔膜、长效缓释、靶向、定时脉冲等国际先进剂型及相关辅料研究,这些药物新制剂课题对调整我国制药产业的结构和制剂技术的升级换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缓控制剂和透皮给药制剂两方面的研究说明药物新制剂研究进展。
1. 1. 1. 1. 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对于药品制剂的开发也越来越多样化,制剂工艺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缓控释制剂的开发在近年掀起了一定的高潮。
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or Extended Release)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且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剂型比较,至少要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的制剂。
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CRDDS)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且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至少要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的制剂。
控释剂尽可能使药物释放接近“0”级药代动力学,即单位时间释放固定量的药物,同时使药物的释放更加具有可预见性,不受胃肠道动力,PH值,患者年龄以及是否与食物同服等因素的影响。
1.1. 1.1. 1.1. 1.1. 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给药缓控释给药系统主要有:缓控释片剂,缓控释胶囊,近年来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也有较快的发展。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简介
降低副作用
缓控释制剂能够减少药物在体内的 峰谷现象,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 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提高患者依从性
由于缓控释制剂的血药浓度平稳, 能够减少服药次数和剂量,从而方 便患者使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缓控释制剂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缓控释制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 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研究 如何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以实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简 介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缓控释制剂概述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与技术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优势与特点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种类与用途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
势 •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与挑战
缓控释制剂概述
01
定义与特点
降低给药次数,减少用药的繁琐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提高药效稳定性
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维持药物浓度的稳定,提高药效的 稳定性。
避免因药物浓度波动引起的疗效波动,提高治疗效果的可 靠性。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
04
剂的种类与用途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含义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是指药物和一种或多种骨架材料混合后,药物从骨架材料中缓 慢释放,从而达到缓控释效果。
薄膜包衣材料可选择不同类型 的聚合物,如纤维素衍生物、 聚乙烯醇等。
薄膜包衣技术可用于制备缓控 释制剂,如缓释片、缓控释胶 囊等。
激光刻蚀技术
激光刻蚀技术是指利用激光束在 药物表面刻蚀出不同的图案或文 字,以达到控制药物释放的目的
。
激光刻蚀技术可用于制备个性化 药物,如刻有患者名字的药物。
激光刻蚀技术还可用于制备定位 释放药物,如在特定部位释放药
中药缓释给药系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问题 , 长药 物 的 释 放 时 间 , 大 提 高 了制 剂 的 稳 定 性 网 目前 延 大 , 应 用 最 多 的有 丙烯 酸树 酯及 欧 巴代 [ 如 美扑 伪 麻 素 片 , 储 存 7 1 。 在 过 程 中易 吸湿 , 片剂 变 色 , 有 晶 体 析 出 , 使 含 量 降 低 。 使 并 致 采 用 胃溶 防 潮 型 的 欧 巴代 包 薄 膜 衣 后 ,可 提 高 制 剂 的稳 定 性 , 延
药 物 在 体 内 的 作 用 时 间 , 少 给 药 次 数 , 善 病 人 服 药 的顺 应 减 改 性 , 时 避 免 了体 内血 药 浓 度 的 “ 谷 ” 象 , 而 降 低 不 良 反 同 峰 现 从 应 , 高 疗 效 , 别 适 用 于需 长 期 给 药 的 病 人 。 国从 7 年代 末 提 特 我 0
【】 喇 万 英 , 3 韩
刚 , 淑英 , . 黄 素 一 一 韩 等姜 1 环糊 粗 包 合 物 的 制 备 与 验 3
证m . 成 药 ,0 58 6 . 中 20 .: 6 9
f】 菅 凌 燕 , 跃 辉 , 英 宏 , .一 丙 基 一 一 4 杨 徐 等 2羟 3 1 环糊 精 对 丹 皮 酚 的 增溶
开 始研 制 口服 缓 释 制 剂 , 中 药 缓 释 制剂 的研 究 是 近 几 年 才 开 但
始 的 , 速 释 放 、 时 释 放 技 术 及 释 药 系 统 的 种类 目臻 完 善 。 定 定 其
缓释、控释制剂
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药学0702 邓超 2301070225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参考各种文献,对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当前发展情况及目前所面对的问题和前景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关键词;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微囊渗透性骨架型结构一、缓控释制剂的特点及现状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目的,其中药物的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狭义的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的制剂【1】中国药典将其定义为“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每24 h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并采用零级释放动力学方程来进行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拟合【2】缓控释制剂作为第三代药物制剂。
能明显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维持较长时间的体内药物有效浓度,克服频繁给药的弊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
从而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3】。
缓控释制剂应用历史已久,传统医学认为蜡丸作用缓和而持久,是最早的一种缓释制剂。
国外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究缓释控释制剂,70年代以后,国外一些大型制药公司研制和生产取得了很大突破。
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
适宜于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范围广泛: (1)首过作用强的药物中已有不少被研制成缓释及控释制剂; (2)一些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药物; (3)抗菌类药物; (4)一些成瘾性药物制。
每日给药1~2次的制剂,便于患者服用,在保证有效治疗浓度的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在口服固体缓控释制剂中,典型的给药系统包括骨架片、渗透泵制剂、多单元给药系统等几大类别。
这几类制剂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和主流.也是与生产应用结合最为紧密的制剂类型【4】。
二、主要制备工艺缓释、控释制剂主要有骨架型和贮库型两类。
药物以分子或微晶、微粒的形式均匀分散在各种载体材料中,则形成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药物被包裹在高分子聚合物膜内,则形成贮库型缓释、控释制剂。
关于药物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概述-药物制剂工程论文
关于药物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概述-药物制剂工程论文关于药物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概述摘要随着医药制剂技术的持续发展,医药界高度重视新产品、新剂型的开发研究。
与新化合物实体开发相比,新的制剂具有成本小、周期短而见效快的优势。
近年来,药物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且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药物;缓释控释制剂;辅料;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增长,我国制药水平也不断发展。
近几年来,为了提高药物的使用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及减轻用药时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国内的许多制药厂都成立了主要以研究药物制剂为主的部门。
此类制剂药物因具有给药次数少、对患者的肠胃刺激性小、治疗时间短、使用比较安全等作用,深受患者、医生的信赖。
由于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应用率不断的上升,现今对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药物的一般剂型是片剂和注射剂,但多数药物不适合应用这两种剂型。
对治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选择片剂、注射剂治疗时,当药物与血液循环融合后,会产生相对明显的血药浓度波动,出现了峰谷情况,容易产生毒副作用,使之有效治疗浓度较低不能很好的起到治疗的效果。
但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却克服了这一现象。
1、控释缓释制剂的优点近20 多年来,国外极为重视研究新剂型和新制剂的,其中的控释和缓释口服制剂是热点。
相比于普通制剂,缓控释制剂的优点在于:1.1 对于半衰期短,或者给药频繁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的次数,使病人服药的顺应性得到提高,方便使用。
尤其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慢性疾病患者特别适用。
1.2 有利于平稳血药浓度,“减缓峰谷”现象,从而使发生不良药物反应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得以降低,临床用药更为安全。
1.3 缓慢释放,增强药物的有效性。
药物在口服后释放出有效成分的速度缓慢,吸收速度也较恒定,药物作用时间维持较长。
1.4 使药物化学稳定性得到增强。
在贮存期间,某些药物的常规制剂往往容易失效变质,或者被胃酸破坏,而将其制成缓控释制后,可以定时、定位地加以释放,稳定性可以有效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为骨架材料制成的 胃内漂浮滞留片,研究表 明,其缓释效果明显。
2 . 4生物黏附性缓释片 它是将 对生物黏膜有一定亲 和性 的高分子物质作为药物载体而制
成的缓释制剂 。这种制剂 不但 具有缓释性能 ,还具有定位性能 。以羧 甲基纤维素钠为药 物载 体,将 黄柏 等 中药制成的复方 中药 口腔黏膜黏
2 . 5缓释微囊和缓释微球 . 微囊或微球的直径一般为几微米至几百微米 ,它以高分子材料为 微囊 壁壳而将药物包裹起来 ,使其不仅具有缓释作用 ,还具有靶 向作 用 。如 以明胶和阿 拉伯胶为囊 材 ,采 用复凝 聚法制备姜 黄素缓释微 囊 ,就属于此类。研究表明该微囊具有很好 的缓释作用嘲 。 3 中药缓释 制剂发 展的策 略及前景 3 . 1发展策略
者 体内的血药浓度平稳 、持久 ,既降 低了药 物的 副作用 ,又提 高了疗
效 ,③可 以避免一些药物对患者消化 系统的刺激 。
首先 ,要在 药物动力学 原理 、辅 料的选择 、加 工成型工艺和药效
评价等方 面借 鉴 西药 缓释 制剂发展 的理 论 , 采用现代化 的提 取、分 离技术 ,选择新型高分子辅料等研制中药缓释制剂。其 次,积极合理 的利用 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成果 ,能使 中药缓释制剂 的研发更加准
从 理论上还 是在实 践上都 可以说 明中药缓释 制剂具有广 阔的发展前
景 。同时 ,服用 中药缓释制剂 也是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 ,提高人 们生 活水平 的必然要求 。目前 ,中药缓释制剂的发展还停留在较低水平 , 剂量小 ,疗效确切的成药还很少。 因此 ,必须采用先进 的制剂技术研
架 ,常用羧 甲基纤维素 ( C M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H P M C)、聚乙
确、有效,缩短 研发周 期。最后,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为指导 , 研 究中
药原有剂型的用药途径,考虑中药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合理发展中
药缓释 制剂。
2中药缓释制剂的剂型
2 . 1骨架型缓释制剂
3 . 2 发展 前景
祖国 中医 中药历史悠久 ,理论深厚 ,疗效确切 ,副作用小。无论
骨架型是缓释制剂 中最常见的一种剂型 ,主要有3 种 :①水溶性骨
[ 3 ] 潘琦 , 高 明菊, 朱 红涛, 等. 左 金缓释 胶囊 的研制及 测定分 析[ J ] . 云 南 中医学 院学 报, 2 0 0 1 , 2 4 ( 1 ) : 6 — 8 .
2 , 3 胃内漂浮滞留片
顾名思义 ,此种类型缓释 片能悬 浮滞留于 胃液 中,主要用来治疗
胃部 的慢性 疾病。苦参素缓释 片就是 以十六醇作为助漂剂 ,以H P MC
[ 6 】 潘振 华 , 刘焕龙. 姜 黄素 缓 释微 囊 的 制备 工 艺研 究 【 J 】 _ 中成药 ,
2 0 0 7 , 2 9 ( 9 ) : 1 3 0 2 — 1 3 0 4 .
2 9 6 ・中医中药 ・
【 2 】 许 丽 绵. 补 肾健 脾法 防治 自然 流产 的研 究进 展 [ J ] l 中医药 信 息,
2 0 0 2 , 1 9 ( 5 ) : 1 0 . [ 3 ] 乐杰 . 妇 产科学 [ M】 .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 5 : 8 9 — 9 2 .
烯吡咯烷酮 ( P V P )等为骨架材料 ,②脂溶性骨架 ,常用脂肪、蜡类物 质为骨架材料 ,③不溶性骨架 ,常用不溶性无毒塑料为骨架材料川 。如
以羟丙基 甲 基 纤维紊为骨架材料 , 将乳糖与大黄提取物与其混合均匀 , 再经过压制而成的大黄缓释片,就属于骨架型缓释制剂 】 。
2 . 2薄膜包衣缓释制剂 薄膜包衣缓释 制剂是将药物包裹在一定厚度的衣膜 内,以达到缓释 的目的。 目 前用于衣膜的材料主要有 :蜡质材料 ,微孔材料 ,胃、肠溶 性薄膜材料 以及复合材料等。此类缓释制剂是基于薄膜腔内的渗透压 而
发展过程 ,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提 出了发展策略。
1缓 释制 剂的特点 患者服 用传统剂型药物后 ,体 内的血 药浓度 往往低于有效的最低 血药浓度 ,即使达到有效 的最 低血 药浓度又往往维持时间短。因此 , 为了达到治疗的 目的 ,并且考虑到 降低药 物副作 用 ,患者需要采取多 次服药的方式 ,这导致患者服药 的依 从性 下降。缓释制剂的出现克服 了 以上 不足 ,提 供 了平稳 、持久 的血药浓 度 。缓 释给药具 有 以下 优 点 :①减少了患者用药的次数 ,提高 了患者 的服 药依从性 ;②可使患
中药缓释制剂研究进展
黄延 路
(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八五二农场医院药剂科 ,黑龙江 牡丹江 1 5 5 6 2 0 )
【 摘 要】 本 文结合 缓释 制剂 的特 点 和研 究进展 ,阐述 了 我 国中药缓释 制剂 的主要 类型 及释 药机制 ,并对研 究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和 发展 前景
做 了分析 。缓释 制剂主要 类型有骨 架型缓 释制剂 、薄膜 包衣缓释 制剂 、 胃内滞留 片、生物黏 附性缓释 片 以及 缓释微 囊和 缓释微球 等。
[ 1 ] 李俊松 , 冯怡 , 徐 德生 . 中药 缓 、控 释 制剂研究 现状 及思 考[ J ] . 中 [ 2 ] 赵 瑞芝 , 欧 润妹, 袁小 红, 等. 大 黄控释 片 的研制 及其 体外溶 出特 性 的研究 [ J ] . 中国药学 杂志, 2 0 0 1 , 3 6 ( 2 ) : 1 0 1 — 1 0 2 .
【 关键 词】 中药 ;缓释制 剂 ;进 展
中图分类号 :R 2 8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1 )1 7 - 0 2 9 6 — 0 1
缓释 制剂 也称为 长效制 剂或 延效制 剂 ,是指通 过恰 当的制剂方
附缓释 片就属于此类缓释制剂 】 。
法 ,使药物在 体内缓慢释放 ,延长药物的 吸收、分 布和 代谢过程 ,延 长药物在 体内作用时间的一类制剂 。西药缓释制剂 的研究 方面 已 E l 趋
成 熟,相对 而言 ,中药在缓释制剂方面的研究就显得有些滞后 。为 了
促进 中药缓释 制剂发展 ,造福广大患者 ,本文总结 了中药缓释 制剂的
导致药物的扩散释放 的原理制成的 ,即药物分子溶出扩散 出薄膜 】 。
究 、开 发 中药 缓释制 剂 ,这 也是发展 祖国传统 中医 中药业 的必 然趋
势 ,必然要求 。其前景十分美好。
参考 文献
成 药, 2 0 0 7 , 2 9 ( 4 ) : 5 6 3 — 5 6 7 .
-
J u n e 2 0 1 1 , V o 1 . 9 , N o . 1 7
[ 4 】 乐杰. 妇 产科学 [ M] . 6 版. 北京 : 人 民卫 生出版社 , 2 0 0 3 : 8 9 - 9 2 . [ 5 】 金健 , 王焱 . 先兆 流产 的 治疗及 其妊 娠结 局 [ J 】 . 现代 中西医结 合 杂 志, 2 0 0 2 , 1 1 ( 2 ) : 9 8 - 9 9 .
[ 4 】 尹莉芳 , 贺敦 伟. 苦 参素 胃内滞 留缓释片 的研制及 犬体 内生物利 用度研 究 [ J ] . 中国新药杂 志, 2 0 0 5 , 1 4 ( 1 2 ) : 1 4 3 2 — 1 4 3 5 . [ 5 】 周 东新 . 清 溃 口腔 缓释 膜 的研 制与 临床 [ J ] . 基 层 中药杂 志2 0 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