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
幼儿园小班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物体的软硬属性。
2.能够辨别物体的软硬属性。
3.培养幼儿观察、感知、判断的能力。
4.提升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沙发、枕头、水果、石头、塑料球等物品。
2.手纸、抹布、海绵各一个。
3.一块蓝色海绵。
教学环节导入环节在教室中摆放沙发、枕头、水果、石头、塑料球等物品,引导幼儿先用手摸摸这些物品,看是否软硬不同,并让幼儿说出自己摸到的感觉。
实验环节1.接着,老师将手纸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用手轻轻触摸,询问幼儿觉得手纸是软的还是硬的,并让幼儿说出理由。
2.将抹布放在幼儿面前,询问幼儿抹布是软的还是硬的,让幼儿用手轻轻触摸,并说出理由。
3.最后拿出海绵,放在幼儿面前,问幼儿这个是软的还是硬的,并让幼儿用手轻轻触摸,并说出理由。
4.要求幼儿把手伸到装满水的盆中,感受水的温度和湿润程度。
实践环节1.让幼儿用双手握着一个塑料球,让他们感受球的软硬程度。
2.让幼儿从教室中取一个物品,说出这个物品的软硬程度,再摸摸这个物品,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3.老师示范削橘子皮,然后让幼儿进行实践。
总结环节1.让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向家长们展示今天制作的手工。
2.鼓励幼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学到的东西,引导他们谈论不同物体之间的区别。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了解物体的软硬属性,并能够分辨出物品的软硬程度。
通过实验环节引导幼儿在触摸和感觉中学习,实践环节则在幼儿的操作中来巩固他们的理解。
这一节课开设得非常好,可以更好地达到我们的目标并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情况。
一些幼儿可能会因为摸到物品的软硬程度与自己的想法不符而感到困惑和沮丧。
我们需要给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此外,我们应该尽可能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让他们在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中体验到成长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注意不同幼儿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水平,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感知软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感知软硬》教案: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软硬属性,掌握软硬的概念,并能通过感知区分不同物体的软硬度。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感知和探究,提高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增进交流与合作。
教学准备:1. 幼儿园的软硬物品:海绵、木块、泥土、纸巾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具、图示等。
3. 游戏道具:运球、软球、硬球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软硬材料,比如海绵、木块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教师提问:“你知道它们是什么东西吗?它们有什么特点?”鼓励幼儿回答,并简单介绍软硬的概念。
Step 2: 感知软硬(20分钟)1. 教师将一些软硬材料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用手触摸,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它是软的还是硬的?”2. 分成小组,每组给幼儿分发不同的材料,让他们对比、触摸并互相交流感受,然后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3. 让幼儿将软硬材料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软”和“硬”,并分享他们的分类标准。
Step 3: 探索软硬(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箱材料给小组,引导幼儿合作探索材料的软硬度。
2. 每个小组选择一样软硬材料,用塑料锤敲打在地面上,观察声音和变形情况,进一步认识材料的软硬特性。
3.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归纳出软硬材料的特点,并将结果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Step 4: 游戏活动(20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些和软硬相关的游戏,如运球、软球、硬球的比较,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知软硬度。
2. 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讨论不同球的软硬度,并归纳出规律。
Step 5: 反思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学到的知识:“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软的是什么样子的?硬的是什么样子的?”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察结果,以及他们在小组合作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2.培养幼儿对物质软硬程度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棉花、石头、海绵等。
2.图片或实物,用于呈现软硬的物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实物,让他们描述物体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2.引导幼儿回忆和讨论自己遇到过的软硬物质,如棉花、石头等。
步骤二:触摸实验(10分钟)1.准备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棉花、石头、海绵等。
2.让幼儿轮流触摸每个物体,让他们描述触摸感受(软、硬)。
3.引导幼儿用手指按压物体,观察变形程度。
步骤三:小组活动(2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3-4名幼儿。
2.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材质的物体。
3.引导小组成员轮流触摸物体,并讨论物体是软的还是硬的。
4.鼓励小组成员用手指按压物体,观察变形程度。
5.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观察到的软硬物质。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触摸实验和小组活动中的观察结果。
2.鼓励幼儿总结软硬物质的特点和变形程度,如软物体容易变形、硬物体不容易变形。
3.提问幼儿,什么样的材质会更容易变形,为什么?步骤五:延伸活动(20分钟)1.让幼儿在教室和校园中观察和找出软硬物质的例子。
2.引导幼儿用手指触摸和按压找到的物体,讨论物体的软硬程度。
3.鼓励幼儿用绘画或手工制作模仿这些软硬物质。
步骤六:结束(5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提醒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感知物质的软硬程度。
3.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幼儿们对物质的软硬程度有了更直观的感知,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多次触摸实验,让他们更好地感受物质的属性。
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幼儿能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感知软硬》幼儿园小班教案
《感知软硬》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感知和辨别软硬不同的物体。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触觉敏感性,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增进他们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软硬。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软硬不同的物体。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准备不同软硬程度的物体,如海绵、沙袋、气球、木块等。
2. 环境准备:保持教室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关注软硬不同的物体。
2. 主体活动:b. 幼儿用语言描述所感受的软硬物体,如“这个海绵软软的”,“这个木块硬硬的”。
c.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物体的软硬程度,让幼儿学会辨别。
3. 总结延伸:教师带领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软硬物体,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出家里的软硬物体,并描述给家长听。
2.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触摸和描述软硬物体的准确性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幼儿对软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观察记录:教师在课堂上记录幼儿触摸和描述软硬物体的表现。
课后反馈:家长提供的幼儿在家中完成作业的反馈信息。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活动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一次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软硬物体的手工艺品,增进亲子关系的加深幼儿对软硬概念的理解。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的探索区放置各种软硬物体,鼓励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探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考虑幼儿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二篇)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活动目标】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活动过程】(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教案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一、教学主题感知软硬二、教学目标1.了解事物的软硬程度;2.讨论不同材质的触感特征和硬度特征;3.培育幼儿的触觉本领和察看本领;4.拓展幼儿的学问面,丰富幼儿的科学学问。
三、教学内容1.认知颜色、形状等基本语汇。
2.讨论各类材质的硬度特征和触感特征,如:玩具,布制品,纸板,铁制品等。
3.认知四周的环境、植物、家具等。
4.探究不同材质对于幼儿生活的影响。
四、学习活动1.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在课堂中环视四周,感知四周的环境,询问环境中的硬件和软件。
2.老师示范活动。
供给三个纸张球和一个塑料球,询问幼儿是不是全部球都一样,如不同请说明。
3.触感比较活动。
请幼儿用手去探究、轻轻拨弄,探讨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实际操作活动。
请幼儿将几个玩具分门别类,硬玩具和软玩具。
5.记忆复述活动。
请幼儿在肢体表现基础上,说说各类材质的触感特征、硬度特征。
五、教学手段老师辅导;触觉、视觉、口述。
六、教学反思“感知软硬”这个教学主题适用于幼儿园小班。
这个教学主题,除了培育幼儿们感知软硬的本领,更紧要的是培育幼儿们的感知力和察看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纳了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幼儿们的学习爱好,有利于培育幼儿们的探究精神。
在导入活动中,引导幼儿们环视课堂,询问了环境中的硬件和软件,为教学打下一个基础。
示范活动中,通过供给三个纸张球和一个塑料球等硬软弹性不同的物品,让幼儿们探讨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便于幼儿深刻理解硬和软的概念。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幼儿通过分类和比较硬和软的玩具,更好地理解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在记忆复述活动中,幼儿在肢体表现基础上,再去说说各类材质的触感特征、硬度特征,能够巩固他们的学问,促进他们的口头表达本领。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心尽力,采纳了多种教学手段,为幼儿的感知本领和探究精神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幼儿的察看和探究本领,让他们更自动地参加到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幼儿对学问的巩固,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本领。
小班科学:感知软硬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方法,感知软硬不同的物体,并能用词语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触摸能力和比较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软硬不同的物体:气球、海绵、塑料杯、石头、木块等。
2. 学习用词语描述物体的软硬程度:软、硬、较软、较硬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方法,感知软硬不同的物体,并用词语进行描述。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比较物体软硬程度的不同,并能用词语进行描述。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软硬不同的物体(气球、海绵、塑料杯、石头、木块等)、篮子、记录表格等。
2. 环境:安静、舒适、光线明亮的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各种软硬不同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2. 观察与触摸:教师组织幼儿触摸、观察这些物体,引导幼儿感知软硬程度的不同。
3. 比较与分类:教师引导幼儿两两比较这些物体的软硬程度,并将它们分成软、硬、较软、较硬四类。
4. 描述与记录:教师引导幼儿用词语描述这些物体的软硬程度,并让幼儿将描述记录在表格上。
5. 总结与拓展: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软硬不同的物体,并引导幼儿思考:软硬程度不同的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软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观察记录、幼儿描述、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内容:幼儿能否观察到物体的软硬差异,能否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以及能否将物体正确分类。
七、教学拓展1. 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孩子在家中找到更多的软硬不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 主题活动:软硬主题的科学角,展示幼儿收集的软硬物体,并进行交流分享。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活动中安全地触摸和操作物体,避免尖锐或易碎物品的使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体的软硬程度;2.培养幼儿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探究的能力;4.增强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实验用具:一些软硬不同的物体,如泥巴、木头、海绵、布等;2.辅助工具:平板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利用小朋友已经掌握的知识,比如动物、植物、蔬菜等事物进行提问:1.小狗的皮毛是软还是硬?2.豆芽的嫩叶软还是硬?3.水果口感软的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物体的软和硬的概念,并逐步引入今天的探究主题。
2. 实践探究1.让孩子们把准备好的物品都摆在桌子上。
2.孩子们可以先观察每个物品不同部位的软硬程度,然后捏捏、掂掂、摸摸每个物品,感受不同的质地。
3.教师可以给小朋友们出一些问题:–这个物品是软的还是硬的?–这个物品在哪里软,在哪里硬?–其他的物品和它有什么不同?4.通过探究发现,不能以外观做出判断,要用手去实际感受,才能判断物品的软硬程度。
3. 归纳总结1.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回顾探究的结果,总结物品的软硬性质。
2.孩子们自己口述一下感受,比如:“我摸了一下海绵,很软很柔软。
”3.教师可以给小朋友们讲解一下有趣的物体质地的知识:什么样的物品是软的?什么样的物品是硬的?等等。
4. 拓展延伸1.小班的孩子还比较喜欢玩水,教师可以把活动搬到水中,通过摸感的方法体验水中物品的软硬程度;2.能够制造一张软和硬的物品的图片,让孩子们分别在图片上添上“软巴巴”和“硬邦邦”的标签;3.教师和孩子们可以联手制作物品标志牌,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发现并记录身边的软硬物品。
四、教学效果及评价通过本次探究实践,孩子们能够:1.知道物品的软硬程度有所不同;2.能够用手去感受物品的软硬程度;3.增强了合作交流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孩子们的口述和实际操作情况来考察孩子们的探究思维和操作能力。
五、小结本次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通过学习物体的软硬程度,增强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探究能力,发展了幼儿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以感知软硬为题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感知软硬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培养幼儿的触觉能力。
2. 通过观察、比较、触摸等方法,让幼儿了解软硬不同的物体特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软硬不同的物品,如海绵、石头、气球、积木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软硬不同的物品。
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软硬物品的特点和用途。
4. 游戏环节:软硬分类游戏,幼儿将软硬物品分成两组,教师检查并给予鼓励。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找出软硬不同的物品,拍照至班级群,与同学们分享。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设立“软硬物品展示区”,让幼儿自由触摸、观察。
3. 后续活动:开展“软硬物品创意画”活动,让幼儿用软硬不同的物品进行绘画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软硬概念的理解。
2. 关注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软硬物品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结合后续活动的开展,评估幼儿对软硬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六、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软硬不同的物品,如海绵、石头、气球、积木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3. 家庭作业准备: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找出软硬不同的物品,拍照至班级群,与同学们分享。
七、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软硬不同的物品。
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软硬物品的特点和用途。
4. 家庭作业分享:请幼儿分享家庭作业中的软硬物品照片,让同学们一起观察和学习。
5. 游戏环节:软硬分类游戏,幼儿将软硬物品分成两组,教师检查并给予鼓励。
八、活动延伸:1.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设立“软硬物品展示区”,让幼儿自由触摸、观察。
《感知软硬》幼儿园小班教案
《感知软硬》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方式,感知软硬不同的物体。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软硬不同的物体,发展幼儿的表述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方式,感知软硬不同的物体。
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软硬不同的物体。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软硬不同的物品,如气球、海绵、木块、塑料积木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软硬不同的物品。
2. 主体活动:(1)教师展示软硬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和触摸,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软硬的特点。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和触摸心得。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将软硬不同的物品分成两组。
3. 总结与拓展:(1)教师组织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说出软硬不同的物品。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品是软的?哪些物品是硬的?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软硬概念的理解。
2. 关注幼儿在触摸、比较物品时的表现,了解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倾听幼儿在交流、表述时的语言,了解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4.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提出的疑问,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六、教学内容:1. 通过观察和触摸,让幼儿认识和区分软硬不同的物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软硬不同的物体,发展幼儿的表述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软硬不同的物品。
2. 主体活动:(1)教师展示软硬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和触摸,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软硬的特点。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和触摸心得。
幼儿园小班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和区分软硬材料,培养他们的触觉感知能力。
2.帮助幼儿通过触碰和感知活动,认识软硬材料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材料的好奇心。
3.促进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软硬材料的概念介绍。
2.软硬材料示例:棉花、木块等。
3.感知软硬材料的活动设计。
三、教学准备1.各种软硬材料样本。
2.感知软硬材料的触碰盒或袋子。
3.教学板书。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软硬材料样本,让幼儿触摸、感知,并引导幼儿讨论软硬材料的不同之处。
第二步:活动设计1.利用触碰盒或袋子,让幼儿闭眼摸索不同的软硬材料,并描述手感。
2.小组活动:让幼儿分组,用软硬材料搭建模型或图形,展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创意游戏:教师出示某种软硬材料,让幼儿猜测是软的还是硬的,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第三步:总结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软硬材料的特点,引导幼儿思考软硬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启发他们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案设计中,感知软硬材料的活动引起了幼儿们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活动,幼儿的触觉感知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也有部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对软硬材料的辨别能力较差,需多加引导。
未来,我将在活动中增加更多的启发性问题,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软硬材料,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这节教案,我也体会到了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幼儿提供更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体验。
以上是本次幼儿园小班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够引导幼儿在感知软硬材料活动中发现更多乐趣。
小班科学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
小班科学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触摸物体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 学会运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和数据收集。
教学准备:硬物体:石头、玻璃球等;软物体:棉花、海绵等;实验用具:容器、标尺等;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闭上眼睛,轻轻用手触摸自己头顶上方的物体,并描述它的感觉。
请学生描述触摸到的物体的软硬程度。
二、实验操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3-4人。
2. 分发实验用具和实验记录表格。
3. 每个小组将实验用具摆放在课桌上。
4. 小组成员依次接触硬物体和软物体,并记录感知到的软硬程度。
三、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互相交流实验结果,并整理出结论。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感觉软而有些物体感觉硬?3.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物体的硬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四、学习观察和实验方法(15分钟)1. 分发学习观察的方法和实验方法的手册。
2. 请学生仔细阅读这两本书,了解科学观察和实验方法的基本步骤。
五、实践应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
2. 学生根据学习的方法,观察并记录物体的特征和硬度。
3. 学生用实验方法验证他们观察的结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学生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享。
六、总结(10分钟)1. 邀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心得。
3.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观察和实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比如测试不同物体的硬度和触感。
2.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硬度和触感与它们的功能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加深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硬和软物体。
2.学会通过触摸和观察来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3.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1.模拟软硬物体的材料,如海绵、棉花、小石子、木块等。
2.听触板或软硬物体挂图。
3.幼儿感官积木、积木盒。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情境1.教师介绍今天的科学活动主题:感知软硬。
2.让幼儿们看一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是软的,哪些物品是硬的。
3.老师出示听触板或软硬物体挂图,让幼儿们感知不同物体的软硬程度。
第二步:感知硬物1.教师将不同硬度的物品放在幼儿面前,如石头、玩具球、木块等,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感知不同硬度的物品的区别。
2.老师引导幼儿,用手指敲击物品,感受声响的大小和力度,辨别不同硬度的物品。
3.用海绵等软材料来对比石头等硬材料,让幼儿看到、摸到、听到软硬的区别。
第三步:感知软物1.老师介绍海绵等松软材料,让幼儿摸摸感受。
2.老师介绍棉花等松软材料,让幼儿摸摸感受。
3.老师用小石子来对比海绵和棉花等软材料,并让幼儿将这些材料分类,区分不同的软度程度。
第四步:幼儿感官积木游戏1.老师分发幼儿感官积木到每位幼儿手中。
2.让幼儿们摸摸幼儿感官积木的材料,感知不同软硬程度的区别。
3.教师安排幼儿进行积木盒找“相同”或“不同”的游戏,根据幼儿感知材料软度的大小进行分类比较,同时可以听辨和理解老师的指令。
总结本次活动通过对不同软硬度的物品进行摸、看、听的感知学习,让幼儿们懂得了什么是“软”和“硬”,也让幼儿们学会了通过触摸和观察来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同时,这个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发现和探究能力,丰富了幼儿的感知与理解能力,有利于幼儿的少儿科学启蒙教育,为他们探索未来打下良好基础。
小班科学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
小班科学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教学目标1.能够认知物体的软硬;2.能够利用触摸感觉感知物体的软硬;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物体的软硬。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数枚物体,包括棉球、纸张、铅笔、树枝、石头、橡皮等不同材质的物品。
学生:无需准备任何物品。
教学过程1.介绍物体的软硬属性在开始教学之前,先要向学生介绍物体的软硬属性。
简单来说,软的物体可以被轻松地压缩、弯曲或变形;硬的物体则不会。
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沙发软硬、衣服软硬等。
2.利用触摸感觉感知物体的软硬将准备好的物体逐个放在学生手中,引导学生利用触摸感觉体验物体的软硬。
教师可以先拿起一个物体进行演示,然后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这个物体轻还是重?–这个物体有没有弹性?–这个物体能不能被压缩?–这个物体能不能被弯曲?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感知到物体的软硬属性,并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掌握如何用触摸感觉来感知物体的软硬。
3.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物体的软硬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感知物体的软硬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物体的软硬。
例如,“这个物体很软,可以轻易地弯曲变形”、“这个物体很硬,不能被弯曲”。
在帮助学生用语言表述物体的软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的软硬;–注意物体的重量和弹性;–避免使用复杂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目标简单明确,内容易于操作,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感性认知。
此外,语言表述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将实际感知与语言表述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物体的软硬属性。
当然,这些目标和环节的具体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班级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最后,本课虽然简单,但也是小班科学教学中的一次有效尝试,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实际感知的机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物体的属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物体的感知能力,能够正确区分软硬的概念。
2.通过观察和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探索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软硬的物体(如:棉花、木块、小球等)2.盒子、袋子等容器3.图片或实物展示软硬的物体的示范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视频,让幼儿观察小动物触摸不同物体时的表情变化。
2.引导幼儿讨论观察到的问题,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区分不同物体的软硬程度。
二、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软硬的物体,如棉花、木块、小球等,让幼儿观察和触摸。
2.教师一边触摸物体一边描述其软硬程度,引导幼儿辨别软硬度。
三、操练(15分钟)1.将软硬的物体放入不透明盒子或袋子中,让幼儿用手触摸并猜测物体的软硬度。
2.让幼儿分成小组,依次摸一摸盒子或袋子里的物体,然后猜测它的软硬程度。
3.每个小组的幼儿都摸过之后,逐一取出物体,展示给幼儿观察和讨论。
四、展示(1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展示软硬物体的示范。
2.引导幼儿比较观察,并进行分类,分别展示软硬物体。
五、总结(10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软硬度。
2.让幼儿提出有关本课学习的问题,并由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到周围的环境中寻找其他软硬的物体,并触摸和形容它们的硬度。
2.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软硬物体收藏盒,将他们分别触摸和放入盒子中。
3.让幼儿展示盒子中的物体,并邀请其他小组的幼儿来触摸并判断它们的软硬度。
七、结束(5分钟)1.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强调感知软硬能力的重要性。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软硬的物体,提高触摸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等方式,培养幼儿感知软硬的能力,提高他们触摸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发展。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感知软硬》2篇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感知软硬》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感知软硬》精选2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践,感知物体的软硬特性。
2. 探究导致物体软硬特性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素材:包含不同硬度的物体图片和实物。
2. 实验器材:不同硬度的物体、秤、尺子等。
3. 实验记录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不同硬度的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体硬度的思考。
例如,展示一块木板、一块石头和一块泡沫等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和质地,并提问:这些物体的硬度有什么不同?Step 2:实验观察(15分钟)将不同硬度的物体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亲自感知和比较物体的硬度。
引导学生使用手指、指甲或其他物体来探究物体的硬度,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学生可以用使用尺子和秤量取物体的尺寸和重量等数据。
Step 3:讨论和总结(10分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能否感知到物体的硬度有什么表现?与硬度有关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外观、质地、重量等方面进行讨论和总结。
学生可以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共享。
Step 4:拓展实验(10分钟)给学生一些无法感知硬度的物体,例如气体和液体,让他们尝试观察和比较这些物体的特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的硬度无法直接感知?这些物体的硬度是如何确定的?Step 5:反思与展望(5分钟)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实验和讨论,总结学到了什么,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例如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硬度,思考为什么一些物体坚硬,一些物体柔软等。
教学反思:这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和探究物体的硬度特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准确观察和记录物体的硬度。
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对物体硬度的因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拓展实验中,让学生接触到了无法直接感知硬度的物体,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感知软硬》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感知软硬》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软硬程度是通过触摸和压力感知得出的。
2. 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触摸和比较,区分软硬物体。
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一知识,提高触摸和感知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软硬物体的实物样本,如棉花、塑料盒、铁块等。
2. 小组讨论工具,如小黑板、白板、纸张。
3. 按摩球、橡皮泥等软硬物品。
4. 布料、砖头等物品,用于触摸比较。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5分钟)可以通过翻转两只手掌,展示软和硬物体,并让学生触摸两者的感觉。
然后提问学生软和硬物体有什么不同。
2. 学习和实践(20分钟)教师拿出软硬两个物品,先让学生触摸其中一个物品,并让他们用手触摸感知物品的软硬程度。
然后让学生触摸另一个物品,比较两个物品的软硬程度。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总结如何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每个小组可以用小黑板、白板或纸张记下自己的想法。
4. 展示和分享(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小组的想法和总结。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应用(10分钟)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需要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并引导他们思考更多实际应用的情况。
6. 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触摸和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教师可以补充和澄清相关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触摸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和区分物体的软硬程度。
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中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总结。
应用环节也引发了学生思考和分享,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接下来,可以通过更多的实物示范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
知软硬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
一、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
教学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
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