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风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14《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4《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4《观测风》教学设计观测风教学设计【引言】风是大自然中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对于小学科学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测风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风的形成原理,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针对小学科学14《观测风》任务名称,旨在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测风,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风的认识。

【背景知识】在开始观测风之前,学生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包括风的形成原理、风的分类以及风的测量工具。

这些知识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获得。

【活动一:观察风的行为】第一步,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风的观察。

学生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场地观察风的行为,例如校园的开阔地、操场或者草坪。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风的表现,如风的方向、风的强弱、风的持续时间等。

第二步,学生回到教室进行小组讨论。

各小组分享他们观察到的风的行为,并搭建一个风的行为图表。

图表可以包括风的方向、风的强度、风的频率等。

第三步,学生整理观察结果,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通过展示,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并对比不同地点的观察结果,进一步加深对风的认识。

【活动二:测量风的速度】第一步,学生选择一个适当的地点进行风速测量。

可以选择无遮挡的地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学生可以使用测风仪或简易风速计进行测量。

第二步,学生按照测量风速的要求进行操作。

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第三步,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学生可以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风速与地理环境或季节变化的关系,并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活动三:风的应用】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风的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自主研究的方式了解风的应用形式,如风力发电、帆船比赛等。

第二步,学生选择一个风的应用场景进行研究。

可以是风力发电场的参观,或者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一种特定风的应用。

第三步,学生撰写一份关于风的应用的研究报告。

报告可以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对风的应用形式的思考等。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风的形成原因。

2. 风的特点和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风的气流特点,并能准确观察风的表现。

2.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风的观察工作。

四、教学准备:1. 风筝、纸片、风车、风力等相关实物。

2. 如有条件,准备一段风场风力较强的视频。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窗外的树叶和旗帜等,引发学生对风的注意;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风是如何形成的吗?有什么特点呢?”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理解风的形成1. 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纸片等在风中的表现,让学生发表对这些现象的解释;2. 教师讲解风形成的原因:地球的地表受到太阳能的不均匀加热,造成空气的温度不均匀,从而形成气流,即风;3. 通过图示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风的气流特点。

步骤三:观察风的特点1. 教师分发风车和风力等实物,并向学生解释如何观察风的特点;2.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个风车,记录下风车旋转的方向和速度;3. 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描述风的特点。

步骤四:团队合作与总结1. 小组内学生分享观察记录,比较各组观察结果;2. 提问学生:“你们所观察到的风的特点有哪些?是否有相同点或不同点?”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的特点,并引出“风的强弱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这一问题。

步骤五:拓展活动1. 如有条件,可以展示一段风力较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强度的风对物体的影响;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日常现象,如树叶的摇摆、气球的飘动等,与风的特点进行联系。

六、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设计风速测量仪器,让学生亲自测量风的速度;2. 引导学生思考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风能利用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风形成原因的理解,对风特点的观察和总结能力;2. 评价学生完成的观察记录是否准确,是否能描述风的特点。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观测风》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观测风》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观测风》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 单元 第五课《观测风》。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 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五课《 观测风》。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研究风的观测,自制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 探索板块,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并利用自制的风 旗测定风速和风向。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 三个等级。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比较对地面物体和小风旗的观测结果比较,从而体 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拓展板块,拓展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 风向标,并用自制风向标测风向和风速。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 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 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观测风》板书
的大小)
风向
风速
(风吹来的方向)
(风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设计意图:观测风的活动必须在室外,实际观测更加复杂(因为风速和风 向通常不稳定),教师通过细心地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观测任务。】
6.利用视频、图片等简单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以及风的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索。

但学生在观测风的方面可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让学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观测风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关于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的PPT。

2.准备观测风的工具,如风向袋、风速计等。

3.准备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奥秘。

同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的一些了解和经历。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风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观测风的工具进行实地观测。

引导学生记录观测数据,并尝试解释数据的含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他们的观测结果,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风力发电、风帆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风对环境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的方法和风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风的现象。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风的观察日记,记录他们在家中观测到的风的现象,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风是大气中空气运动的表现形式。

2. 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风向和风速。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案、实验器材(风向标、风速计)、相关图片和图片说明。

2. 学生准备:学生笔记本、尺子、铅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知识(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枚风向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它的作用以及如何测量风向和风速。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风,但风是什么?我们如何观测风的方向和速度?3.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导入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Step 2:讲解风的概念(10分钟)1. 通过PPT和教案,简单讲解风的定义和成因:风是大气中空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的现象。

2. 引导学生理解风的生成原因,比如气压差和地理条件等,以便于后续实验观察的理解。

Step 3:观测风向(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枚风向标和铅笔。

2. 教师引导学生走到室外,找到一个开阔的场地,确保周围没有遮挡物。

3. 学生根据风向标上的标志物,观察和记录风的方向,并标注在笔记本上。

4. 学生归纳总结:风向标指示的方向是风的方向。

Step 4:观测风速(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风速的观测。

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风速计。

2. 教师指导学生设置风速计,确保它直立在平坦的地面上,并不受其他物体的影响。

3. 学生根据风速计上的指示,观察和测量风的速度,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4. 学生归纳总结:风速计的指示是风的速度。

Step 5:实地应用(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观察校园中的风向和风速。

2. 学生根据观测结果,讨论校园中的风对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3. 学生以小报告或展示的形式,将观察结果和影响总结呈现出来。

Step 6: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准确观测和记录。

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5.风的作用和影响: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影响气候,也可以影响交通和建筑。
6.风的利用:风可以被用来发电,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对环境友好。
7.风速计和风向标的原理:风速计是用来测量风的速度,风向标是用来指示风的方向。风速计通常是通过测量空气流动的阻力来计算风速的,风向标则是通过风向标的转动来指示风的方向。
8.天气预报中的风速等级和风向:天气预报中的风速等级和风向是根据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来划分的。风速等级越高,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越大。风向则是指风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表示。
9.风的分类:风可以根据速度和方向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微风、大风、台风等。微风是指风速在0-5米/秒之间的风,大风是指风速在6-10米/秒之间的风,台风是指风速在11-30米/秒之间的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风的特征和形成原因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风的定义、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这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2.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观测风向和风速,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技能。
难点:
1.风的形成原因的抽象理解:风的形成原因涉及气象学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较难理解。
2.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的实践操作: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但可能存在操作上的困难。
板书设计
1.板书内容:
(1)风的定义和特征:速度、方向、温度、湿度等。
(2)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风向标、风速计。
(3)天气预报中风的表示方法:风速等级、风向。
(4)风的形成原因:地面和空气的温差。
(5)风的作用和影响:气候、交通、建筑等。
(6)风的利用:风力发电。
2.板书形式:
(1)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展示风的定义和特征,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是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观测风的方法,理解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风向的判断、风力的测量以及风的利用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但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课中得到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观测风向和风力,理解相关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

2.风向和力力的概念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风向袋、风速计等实验器材。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风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特点,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风向袋和风速计的使用方法,讲解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风向袋和风速计观测风,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利用,如风力发电、风力助跑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学生绘制风向和风力的观察记录表,家长签字确认。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板书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完成《观测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之后,进行课堂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STEM活动教案观测风

STEM活动教案观测风

STEM活动教案观测风教案名称:观测风课时数:1-2课时课程目标:1.通过观测风的方向和速度,了解气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提高学生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教学资源:1.温度计2.定向风速仪3.计时器4.观察日记表格教学准备:1.安排在室外教学,确保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风力。

2.确保每组学生都有温度计、定向风速仪和观察日记表格。

3.准备好介绍风向、风速等气象学概念的教学资料。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观测风”。

解释风是由地球各处气压差造成的气体运动,是地球大气层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风向和风速是气象学中重要的观测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天气变化规律。

请学生准备好观察日记表格和测量工具,准备在实验中观测风的方向和速度。

2.实验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温度计、一个定向风速仪和一个计时器。

在室外选择一个空旷的地方,让学生们比较大方向,在不同地点的风向和风速可能会有所不同。

学生们依次进行观测,记录下当前时间、风向和风速,并将数据填写到观察日记表格中。

每个小组至少观测3次不同的时间点,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3.数据整理和分析(15分钟)在所有小组观测完成后,让学生们将数据整理在一起,比较各组数据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让学生们思考可能导致数据差异的原因,如地形、高度、建筑物等因素会影响风的流向和速度。

通过分析数据,让学生们归纳出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方法,讨论气象学中的相关原理和概念。

4.结论和讨论(10分钟)在数据分析完毕后,让学生们总结观测风的经验和收获,讨论气象学中风向和风速的作用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速对天气变化有何影响?如何通过观测风来预测天气?如何利用风力进行能源利用?5.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活动,学生们掌握了观测风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了风向和风速的重要性,提高了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带领学生总结教学内容,强调气象学的实践意义,鼓励他们多加观察和实践,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的基本特点和测量方法。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风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观测风的技巧和方法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出发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特点和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的技巧和方法。

2.风速和风向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风的迹象,了解风的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观测风的方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测风的体验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风速计、风向标、计时器等。

2.学具:每人一份观测风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风,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风的特点和如何测量风呢?”2.呈现(10分钟)介绍风速计和风向标的作用,讲解观测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测风实验,记录风速和风向。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观测风的体验和心得,分享风速和风向的数据。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测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观测风的技巧。

5.拓展(5分钟)讨论:风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思考风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观测风记录表,观察并记录家里或学校附近的风速和风向。

8.板书(课后整理)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一份板书,突出观测风的要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观测风》是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风的形成、特点及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测风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风的形成原因,掌握测风的方法及仪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风的形成原因和测风方法。

2. 难点:风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精确测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观测风》相关教材。

2. 教具:风速计、指南针、纸帆。

3. 课堂环境: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确保教学设备齐全。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风的现象引起学生对风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风对生活的影响。

3.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使用风速计测量风的速度,利用指南针确定风的方向。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际操作风速计和指南针,掌握测风的方法。

5. 拓展应用:让学生利用纸帆模拟风的实际应用场景,加深对风的认识。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分享实验中的收获和困难。

六、教学评价:1. 作业设计:要求学生完成观测风的实验报告,包括测量数据、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2. 考核方式: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评定学生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

七、教学延伸:1. 实地探究: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测风,体验风的实际影响。

2. 多媒体辅助:结合多媒体资源,展示风的形成过程和实际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风的奥秘,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和观察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积累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第二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观测风》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实地实验内容,通过实地观测风向、风力等参数,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的形成原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2. 学会观测风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2. 实验设备:风速计、指南针等;3. 观测地点:开阔的场地或操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借助课件或实物等引入风这一话题,让学生了解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引发他们观测风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2.1 风的概念及形成原因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风的概念,即空气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

“风是空气由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流动的过程。

”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海风、山风等。

2.2 风的形成原因解释风的形成原因,即气压差所致。

“空气在地球表面上流动,是因为各地的气压不同。

”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简要提及气压是什么,及其如何形成。

3. 风的观测(25分钟)3.1 风速观测介绍风速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风速计,前往操场或开阔场地进行观测。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操纵风速计,并提醒他们观测过程中要保持稳定,避免有其他干扰。

3.2 风向观测使用指南针教导学生如何观测风的方向,并向他们解释北风、南风等风向的概念。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观测,既可以在教室窗口观测,也可以在户外进行观测。

4. 数据记录与分析(20分钟)将学生观测到的风向和风速数据进行记录,并帮助他们总结观测结果。

可以组织小组间的讨论,比较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观测结果,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变化规律。

5. 总结(10分钟)通过师生讨论,总结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风对我们生活的作用,让他们明白风的观测不仅有科学意义,也有实际应用价值。

四、拓展活动1. 风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风对天气、环境、植物等的影响,并组织相关讨论活动;2. 制作风车:鼓励学生动手制作风车,加深对风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观测风》课件

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观测风》课件

作尾翼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自制简易风向标
橡皮泥
大头针 尾翼
完成品
用大头针做轴,在标头上,粘一些橡皮泥, 保持风向标头尾平衡。
3.典型习题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填空题 1. 风向 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2.风力是指风的 大小 。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判断题
√ 1.11、12级风陆上很少见。( )
√ 2.人们常根据风级图来估测风力。( )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选择题
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测风向的时候,我们要多测几遍 B.0级烟柱直冲天 C.风向只有东风、西风、南风、北风 D.遇到大风的时候,我们要保护好自己
4.课堂小结
Hale Waihona Puke 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力是指风的大小
5.课外延伸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制作创意风向标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让我们用更多的材料制作出更多的风向标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制作创意风向标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风向标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公元132年,东汉科学家张 衡发明了相风铜鸟来观测风向,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
观测风
湘科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
01 新课导入
目 02 新课教学 03 典型习题
录 04 课堂小结

《3.5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3.5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实地观测和课堂学习,掌握风的基本概念、风的观测方法以及风的日常应用,加深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部分:学生需提前预习《观测风》课程内容,了解风的基本概念、风的分类以及风速的测量方法等基础知识。

2. 观测准备:学生需准备一个简易的风向标和风速计,并选择一个合适的观测地点,如校园操场或家附近的安全开阔地。

3. 实地观测:学生在选择的观测地点,利用风向标和风速计,对风的来源、方向、速度等进行实际观测,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课堂讨论:学生需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观测经历和结果,并讨论不同环境下的风有何不同特点。

5. 拓展学习:学生需通过课本或网络资源,了解风的应用,如风力发电、风力助航等,并尝试总结风的利弊。

三、作业要求1. 观测过程需认真细致,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记录观察结果时需清晰明了,使用科学术语描述风的特征。

3. 课堂讨论时需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拓展学习部分需认真完成,结合实例说明风的应用及影响。

5. 作业提交时需附上实地观测的照片或相关视频,以证明作业的真实性。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观测记录的准确性、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给予表扬和鼓励,并作为班级优秀作业展示。

3.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需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改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

3.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4. 教师将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以便于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地观测和课堂学习,让学生在掌握风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作业的完成,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还能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观测风》(课件)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观测风》(课件)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观测风》(课件)观测风是小学科学第三单元的课件主题之一,本课件旨在教导学生关于风的观测方法和重要性。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如何观测风的方向和速度,并学会分析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风的观测方法1. 观测风的方向风向是指风从哪一个方向吹来的,是风的主要方向。

观测风向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观察旗帜、气球等随风摇动的物体,判断它们摇动的方向;(2)观察烟囱中飘出的烟的方向;(3)观察树叶、草地上的植物,看它们是向哪个方向倾斜。

2. 观测风的速度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吹过的距离,观测风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使用风速仪:风速仪是一种专门测量风速的仪器,它可以告诉我们风吹过的速度。

在实际观测中,我们可以利用风速仪测量风的速度,然后记录数据;(2)使用风筝:将风筝放飞到空中,根据风筝上的风向球或风带的摆动情况来判断风的速度;(3)利用测风仪:测风仪是一种能够测量风速和风向的仪器,通过测风仪可以准确地测量风的速度。

二、风的重要性风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是风的几个重要作用:1. 空气流动与保持新鲜空气风能够使空气流动,保持空气的新鲜。

当我们呼吸时,风可以将周围的新鲜空气带来,同时也将我们呼出的废气带走,保持了良好的空气质量。

2. 影响气温风能够调节气温的变化。

当风吹过时,它会带走一部分热量,使得周围的空气变得凉爽。

而在没有风的情况下,空气的温度会上升,使得气温变高。

3. 影响自然界的地貌和生态系统风能够改变地貌并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风吹过山脉和沙漠时,会带走一部分土壤和沙子,形成沙丘和沙漠。

同时,风也可以传播花粉和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4. 为飞行运输提供动力风是飞行器进行飞行的动力源之一。

飞机、飞艇和帆船等都能利用风的能量进行运动。

风力还可以用来产生电能,其中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三、培养观测风的能力观测风不仅仅是科学实践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风的成因、风向和风速的观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通过实验演示气压差如何造成风。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风对建筑物的影响。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风向计和风速计来观测和记录风向和风速。
在新课讲授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时,合作意识较强,能够主动交流、探讨问题。但在重点难点解析环节,仍有部分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许多有趣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参与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风的成因:解释风是由于空气温度和压力差异导致空气流动的结果,强调这是造成风向和风速变化的核心因素。
-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风向计和风速计进行准确观测,包括如何读取仪器数据和记录观测结果。
-风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气情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观测风》选自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认识风,了解风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教授学生使用简单工具(如风向计、风速计)来观测和记录风向和风速;通过观察天气现象,让学生探讨风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如何根据风向来预测天气变化,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环保节能,减少风力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还包括进行实地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风的力量,并学会记录观测数据。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观测风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观测风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观测风知识点汇总
1、观测风的时候,我们主要观测它的大小和风向。

2、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风向袋等知道风的大小与方向。

3、制作简易风旗时,我们要选择薄而轻的布,这样制作出的风旗才能更准确的进行测量。

制作简易风向标时,要注意风向标能够灵活转动。

4、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8个方位描述。

如北风是由北面吹过来的风。

5、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记录风速。

记录时,要注明“蒲福风力等级”。

6、气象站使用业的风向标和风速仪进行测量风速和风量。

科学《观测风》教学反思

科学《观测风》教学反思

科学《观测风》教学反思(一)在科学课程中,观测风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内容。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测量和描述风的方向和速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概念。

以下是一些建议:注重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制作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以增强他们对风向和风速的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风的特点。

创设情境:将课堂搬到室外空旷的地方,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观测风。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体会风的特点和变化。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观测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在活动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强化概念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讲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判断风的方向和速度。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风的等级划分,以便他们在实际观测中能更准确地描述风的情况。

反思与总结:在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分享他们在观测风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这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改进教学的建议。

总之,在科学观测风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科学《观测风》教学反思(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天气的讨论,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和全班的展示、汇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互相合作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做成功一个自己设计的实验的乐趣。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重讨论前明确讨论要点,引导学生有效拓展讨论范围,帮助学生理清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条理化。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阅读法、讨论法等,帮助学生理解气象学家是如何给云分类的。

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一种直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情景下进行学习。

总之,在观测云和雨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观测风的方法

观测风的方法

观测风的方法
风,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

那咋观测风呢?嘿,咱可以用风向标呀!把风向标放在空旷的地方,风一吹,它就会指向风的方向。

这就像一个小侦探,告诉你风从哪儿来。

简单不?可别小瞧这玩意儿,放的时候得选好地儿,不能有高楼大厦挡着,不然风都被挡住啦,那还咋测准呢?安全性嘛,只要你不把它放在危险的地方,比如高压线下,就没啥问题。

稳定性也不错,只要固定好,一般不会被风刮跑。

观测风有啥用呢?用处可大啦!比如在放风筝的时候,你得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风大不大,这样才能把风筝放得高高的。

这就像你开车得知道路往哪儿走一样,不然瞎开可不行。

航海的时候也得观测风呀,风可是船的动力呢。

要是不知道风的情况,那船不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嘛。

我记得有一次去海边玩,就看到有人拿着风向标在测风。

他们根据风的情况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地方放风筝,那风筝飞得可高啦!这就是观测风的好处呀。

所以说,观测风真的很重要呢!咱可以根据风的情况做出很多正确的决定。

你想想,要是不观测风,那得多吃亏呀。

观测风的方法简
单又实用,大家都可以试试哦。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引言:风是大自然中常见的气象现象之一,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风的形成和特点,对于儿童的科学素养和生活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引导小学生通过观测风的方法和实践,培养他们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察力和理解气象现象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描述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学会观测风的方法和记录观测结果;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4.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风力标志图片、风速计制作示范、实验田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望远镜、风速计制作材料(如纸杯、橡皮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老师可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答交流,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之前关于空气和天气变化的知识。

例如,问学生们有没有观察到一种气象现象,那就是风。

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的观察和理解。

2. 探究(15分钟)a. 介绍风的形成原因(5分钟)通过黑板和白板,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风的形成原因。

例如,风是因为地球不断地旋转,形成地球自转,而地球表面不同位置受到太阳的照射程度不同,导致其中的气流水平迁移,形成风。

b. 风力标志的解释(5分钟)展示风力标志图片,让学生根据标志上的图案解释风的强弱。

教师可用黑板或白板绘制类似的图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标志代表的风力大小。

c. 制作简易风速计(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简易风速计。

使用纸杯和橡皮筋制作一个小风车,然后将风车固定在一根铅笔上。

老师示范如何使用风速计并解释风车旋转的速度与风的强弱有关。

3. 实践(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指派一个观测地点(如操场、校园的不同角落),为观测风的实验场地。

a. 观测风向(15分钟)学生开始观测风向。

他们可以使用简易风向仪(如悬挂在一根线上的小纸条或小旗帜),根据纸条或旗帜的朝向来判断风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